生理学重点归纳
生理学知识重点总结
82.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均为机体温度高于环境温度。蒸发散热是环境温度高于反映是的有效散热方式。
83.体温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84.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85.近端小管—70%的Na+ 、CL和水被吸收。
86.髓半身支粗段对Na CL重吸收是通过管腔膜上Na+,K+,2CL同向转运体被主动重吸收。
98.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99.腱反射,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反射。
100.核外肌和核内肌纤维,前者称为a传出纤维,后者为r传出纤维。
101.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与自身姿势平衡功能有关。
102.黑质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有禁止性振颤,纹状体内胆碱能和r-氨基丁酸的神经元功能减弱出现舞蹈病。
3、主动运转:耗能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一侧的过程;原发性主动运转为钠汞,钠汞又称Na+-K+低核式ATP酶的Pr,每分解一个ATP分子可以使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4、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粘膜上皮是主动吸收。进入红细胞是易化扩散。
5、膜在安静状态下只对K+有通透性,K+移出膜外,称为K+平衡电位。
35、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脉压增大。
生理学100个必考重点
生理学100个必考重点1、气体(CO₂、O₂、N₂)属于单纯扩散。
2、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葡萄糖、氨基酸。
3、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Na⁺、K⁺、Cl⁻、Ca²⁺等离子。
4、主动转运:钠钾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的主动吸收。
5、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
6、静息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K⁺外流形成。
7、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Na⁺内流形成。
8、兴奋传导特点:双向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
9、骨骼肌的神经传递:首先Ca²⁺内流,ACh外流。
10、阻断ACh接头传递的:美洲箭毒、α-银环蛇毒。
11、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
12、红细胞的造血原料是:铁+蛋白质。
13、维生素B和叶酸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
14、血浆PH(值)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NaHCO₃/H₂CO₃。
15、左心室压力最高是快速射血期末。
16、左心室容积最小是等容舒张期末。
17、左心室容积最大是心房收缩期末。
18、主动脉压力最高是快速射血期末。
19、主动脉压力最低是等容收缩期末。
20、主动脉血流量最大是快速射血期。
21、室内压升高最快是等容收缩期。
22、心肌的收缩强度可随着其初长度(由心室前负荷决定)的改变而改变,心肌具有的这种特性称为异长调节。
23、浦肯野纤维的4期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
24、窦房结细胞4期去极化由K⁺通道逐渐关闭,Na⁺、Ca²⁺内流逐渐增多而引起。
25、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是足够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26、外周阻力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27、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28、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ACh。
29、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血管是皮肤血管,骨骼肌血管和内脏血管占其次。
30、动脉压力感受器不是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脑血管和冠脉最少。
31、动脉舒张压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冠脉血流量。
生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1、简述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新陈代谢是指人体与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及能量交换,是生命的最重要特征。
兴奋性是指机体受到刺激时能作出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适应性是指机体代谢和功能活动能随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适应变化的过程。
生殖是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产生与亲代相似子代的过程。
2、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因为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稳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要引起组织细胞兴奋,刺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要引起组织细胞兴奋,刺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刺激必须具有一定强度,如果刺激强度太小,细胞不会兴奋。
(2)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作用时间,如果刺激的时间太短,细胞也不会兴奋。
(3)刺激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变化率越大,刺激越有效。
4、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细胞受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短暂可逆可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上升支的去极化过程。
随后细胞膜很快又恢复了对钾的通透性,钾离子快速外流,产生了动作电位下降支的复极化过程。
7、动作电位的传导原理?比较有髓鞘纤维和无髓鞘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差别?动作电位的传导原理是局部电流的扩布有髓鞘纤维是呈跳跃式传导,传导速度快。
无髓鞘纤维是非跳跃式传导,传导速度慢。
8、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浆是血液抗凝后所析出的淡黄透明的液体。
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透明的液体。
前者含有纤维蛋白原,后者不含纤维蛋白原。
(还有其它次要区别)9、交叉配血的概念?如何看待其结果?献血者的红细胞及血清分别与受血者血清及红细胞相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现象的试验称为交叉配血试验。
主次两侧均无凝集反应为配血相合,可以安全输血。
只要有一侧发生凝集现象则为配血不合。
不能输血。
10、组织液生成的原理?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生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生理汇总名词解释:内环境:指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也称细胞外液。
兴奋性: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在接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成为内环境的稳态。
反射:机体接受刺激后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静息电位: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是指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可扩步性的,不可逆的电位变化,是细胞兴奋的基础。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血清:血液凝固后晰出的淡黄色澄清液体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酶的活性中心:酶的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形成了一个能与底物相集合,并把底物转化为产物的特定空间区域。
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出的次数称为心率。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通气。
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主动脉压升高,在心室收缩中期主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舒张期: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主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微循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内的血液循环。
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体温:是指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体温。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加工分解的过程。
胃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简答题:1、列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答: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正、负反馈生理意义,并举例。
答:1.正反馈的生理意义:促使一项活动发动,就迅速加强,直到完成为止,例如排尿2.负反馈的生理意义:维持身体在相对稳定的稳态例如减压反射2、血浆渗透压包含哪两种,分别形成原因及生理意义?答: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由小分子的晶体物质形成,主要为电解质(NaCl)。
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_全
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_全The Summary of PhysiologyCharpter1-Introduction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一)新陈代谢(二)兴奋性兴奋性的概念:旧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可引起人体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反应:刺激引起的人体的变化刺激引起反应的条件: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阈强度(阈值):最小刺激强度是最常用的组织细胞兴奋性的指标由于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的共同反应是动作电位,所以兴奋性的概念:新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三)适应性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为适应性。
适应分行为适应和生理适应。
(四)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已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二、内环境及稳态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的细胞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比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里、脑细胞生活在脑脊液里、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液里,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里。
那么这些细胞生活的环境我们称为细胞外液。
相对细胞外液来讲细胞内包含的液体我们叫它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了人体内总的液体,我们说是体液。
(一)体液:约占身体重量的60%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二)内环境(细胞外液)(三)内环境稳态这个系统包括神经调节系统、体液调节系统和自身调节系统。
这就是我们讨论的下一个问题:三、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
体液调节:化学物质或激素等物质通过体液这条途径,对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
自身调节:组织器官不依赖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的作用,而是根据自身的特性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比较这三种不同调节方式的特点(一)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机能的科学,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的运行机制。
了解生理学的重点知识,对于理解人体功能以及健康维持至关重要。
本文将归纳生理学的重点知识,从细胞生理、神经生理、心血管生理、消化系统生理和呼吸系统生理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概述:1.细胞生理:- 细胞膜构造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
-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细胞膜对物质的吸收、排泄和运输的机制,如扩散、主动转运、被动转运等。
- 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产物和调节。
- 细胞分裂和增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和调节。
2.神经生理:-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的不同部分(树突、细胞体和轴突)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神经冲动的传导。
- 突触传递:突触传递的机制,包括突触前后膜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再摄取等。
-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和调节物质,包括神经调节的传递途径和调节物质的作用机制。
- 感觉器官: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
3.心血管生理:- 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心房、心室、心瓣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 血液循环:血液的输送和循环机制,包括心脏的泵血功能、血液的成分和体循环、肺循环。
- 血压调节:血压的调节机制和调节因素,包括神经调节、体液平衡和荷尔蒙的作用。
- 血液成分:血浆和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4.消化系统生理:- 消化道结构和功能: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 消化液的分泌和功能:胃液、胰液、胆汁和肠液的分泌和功能,包括消化酶的作用机制和消化液的调节。
-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和代谢机制,包括各种营养素的转化和利用。
- 肠道微生物: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包括有益菌和致病菌的作用和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在体内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2稳态 homeostasis内环境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4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被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思考题:1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答: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何谓内环境,及其生理意义?答:内环境就是指多细胞动物的体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
内稳态就是生物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状态稳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的机制。
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反馈机制完成的。
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是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
意义在于:①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
②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兴奋性:机体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称为兴奋性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该电位称为静息电位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膜产生一次快速可逆转、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动作电位,5易化扩散:溶液中的带电离子借助膜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扩散6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称。
《生理学》背诵重点
《生理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的环境,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称为内环境。
2、稳态(homeostasis):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3、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
4、继发性主动转运:许多物质主动转运时所需的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某些离子的浓度梯度,在这些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使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5、受体(receptor):是指细胞中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功能的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膜中的受体称为膜受体,位于胞质内和核内的受体则分别称为胞质受体和膜受体。
6、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是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DG、cGMP、Ca2+。
于膜受体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较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IP37、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相对平稳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8、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9、兴奋-收缩耦联:将横纹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或过程,成为兴奋-收缩耦联。
10、极化(polarization):生理学中,通常将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11、超射(overshoot):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12、血液凝固(bloodcogulation):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生理学》重点知识
《生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2.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三种基本特征,既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其中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调节特点是迅速、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暂等。
4.反射的形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建立的(如:望梅止渴)。
反射弧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
6.反馈作用主要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方式。
如动脉血管的减压反射属于负反馈;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活动属于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其中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是顺浓度(电位)梯度转运物质,属于被动转运。
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
2.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安静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Na+外流引起。
3.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关键结构是三联管。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的参与起到关键作用,故称为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血浆中的NaCl所形成,其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在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属于等渗溶液。
2.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NaHCO3/H2CO3)最为重要。
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稳态——是指细胞外液中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反射——是批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
4.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5.膜电位——生物细胞心膜为界,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电位。
6.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细胞兴奋时发生的这种短暂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7.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8.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9.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就出现膜上的钠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
10.兴奋性——可兴奋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1.血型——指血细胞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主要指红细胞血型。
12.血液凝固——血液从可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13.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14.心输出量——也称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的血量。
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
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5L/min。
15.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窖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55%-65%。
16.呼吸——指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7.肺通气——是指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出肺的过程。
或气体经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
18.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之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等于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19.时间肺活量——指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分别记录第1、2、3秒末所呼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生理学重点
《生理学》学习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可兴奋细胞:在机体中兴奋性最高的一类细胞,如神经、肌肉和腺体细胞。
种类:肌细胞、神经细胞、腺细胞。
兴奋的客观指标——动作电位。
2.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4.负反馈的重要作用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 O2,CO2的跨膜方式:被动转运的单纯扩散。
2. 易化扩散的分类:载体介导通道介导(离子)3.易化扩散与主动转运的共同点:以膜蛋白为载体。
4.钠泵的描述: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以分解ATP获得能量,进行Na+和K+的主动转运,因此又称为Na+-K+依赖式ATP酶。
钠泵的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形成的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的必需条件;②维持了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③钠泵活动能逆着浓度差和电位差进行Na+ 、K+的主动转运,因而建立起一种离子的势能贮备;【这种离子的势能贮备是细胞外Na+和细胞内K+等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扩散的能量来源;也为某些物质的逆浓度差跨膜转运间接提供能量(继发性主动转运)。
】④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
5.极化:人们通常把静息电位存在时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6.动作电位(AP)上升支与下降支的引起:上升支(去极相):Na+内流。
下降支(复极相):K+外流。
7.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8.传导的相关内容: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称为传导。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由于动作电位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故在传播过程中其幅度不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种特性称为不衰减传导。
9.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值与兴奋性的关系:阈刺激或阈强度为衡量细胞兴奋兴奋性常用的指标,阈值大,表示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
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绪论及细胞一、名词解释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调控机体功能活动的方式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指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细胞外液或血液循环,作用于机体靶器官(某些组织或器官),对活动起促进或抑制的调节方式。
即体液中化学物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主要指激素调节自身调节:指不依赖于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机体组织、细胞自身对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正反馈:指受控部分返回信息促进或加强了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指受控部分返回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从胞膜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转运到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称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细胞膜特殊蛋白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性转运的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继发):是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能量消耗,将物质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主要特点是需要额外供能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在主动运输的过程中,额外消耗的能量直接由ATP分解提供继发性主动转运:动力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这种间接利用ATP的转运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电位:当刺激使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就出现膜上的电压控钠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细胞受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快速、可传播性的电位变化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位),称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减小超极化: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增大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将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不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过程二、问答题1、试述跨细胞膜物质转运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生理学》重点——超准
《生理学》重点——超准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指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反馈调节分为两类:⑴正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同。
意义: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⑵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和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
意义:在维持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及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
3、阈值(阈强度):能使机体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4、血浆:指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出的上清液。
5、血清:指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清凉透明的液体。
6、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的百分比。
7、血浆渗透压分为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8、血浆晶体渗透压具有保持血细胞内外水的平衡,维持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生理作用。
9、血浆胶体渗透压具有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的生理作用。
10、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11、血沉:以第一个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血沉。
12、第一心音:主要是由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以及心液冲击动脉管壁振动而产程的,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13、第二心音:只要是由动脉瓣关闭,大动脉中血流减速和室内压迅速下降而引起的振动,标志着舒张期的开始。
14、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达到最高值(100~120mmhg)15、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压下降到最低值(60~80mmhg)16、平均动脉压: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17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18、动脉血压的形成:心脏射血产生的动力和血流遇到的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
其影响因素:博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循环血量、血管容量。
19、中心静脉压;通常把心房内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正常值:6~10cmh2o影响因素: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心肌收缩力、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重力和体位。
20、呼吸: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O2和CO2气体交换的过程。
生理学重点总结(详尽版)
第一章绪论一、内环境和稳态1.内环境: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机体通过复制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值、渗透压、各种液体成分等)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泛指体内从细胞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反应,需要内环境有充足的营养、氧和水,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②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保证。
③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细胞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生理调节的最主要形式。
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特点是缓慢、弥散、持久。
○1远距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器官而产生调节作用。
②旁分泌: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不经血液途径,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
③自分泌:激素原位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细胞,甚至可以不释放,直接在合成激素的细胞内发挥作用。
④腔分泌:激素直接释放到体内管腔中发挥作用。
⑤神经分泌:一些神经元能将其合成的化学物质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至远处,作用于靶细胞,这些物质叫神经激素,神经内分泌细胞将激素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01 细胞的基本功能The basic function of cells一、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根据分子大小:分别是单纯,通道,载体。
主动转运:有泵的是原发,没泵的是继发。
Na+-K+依赖式ATP酶1.钠钾泵概念:简称钠泵,就是Na+-K+依赖式ATP酶。
2.钠泵的意义:①钠泵活动每分解1个ATP分子,可使3个Na+泵出胞,2个K+入胞,这样可以造成浓度差(胞内K+是胞外30倍,细胞外Na+是胞内10倍)。
②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③维持细胞渗透压。
④势能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根据细胞膜感受信号物质受体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大致分为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类。
二、细胞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1.静息电位:指细胞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内外存在的内负外正电位差。
2.产生机制:主要是K+外流形成。
①细胞内外各离子分布不均(造成势能)。
②静息时细胞对K+选择性通透。
(二)动作电位1.概念: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2.分期:①去极化时期②复极化时期③后电位3.产生机制:主要是Na+内流形成。
①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
②复极化:主要是K+外流。
三、肌细胞的收缩(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结构(二)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神经末梢兴奋→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 Ca2+推囊泡往前膜移动→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ACh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通透性增高→Na+内流→终板电位(局部电位)→总和达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一个电—化学—电传递的传导过程。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B.通道转运C.载体转运D.主动转运E.出胞或入胞『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如:O2、CO2、N2、NH3)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单纯扩散。
生理学重点总结汇总
第一章绪论一、内环境和稳态1.内环境: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机体通过复制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值、渗透压、各种液体成分等)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泛指体内从细胞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反应,需要内环境有充足的营养、氧和水,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②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保证。
③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细胞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生理调节的最主要形式。
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特点是缓慢、弥散、持久。
○1远距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器官而产生调节作用。
②旁分泌: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不经血液途径,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
③自分泌:激素原位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细胞,甚至可以不释放,直接在合成激素的细胞内发挥作用。
④腔分泌:激素直接释放到体内管腔中发挥作用。
⑤神经分泌:一些神经元能将其合成的化学物质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至远处,作用于靶细胞,这些物质叫神经激素,神经内分泌细胞将激素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一绪论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 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叫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叫内环境。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3.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自身调节。
4.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调节形式,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6.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 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生理活动都是正反馈。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③寡糖和多链糖.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⑴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
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
⑵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
什么结构 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它既可以作为载体将物质从浓度高处"背"向浓度低处,也可以作为通道,它开放时允许物质通过,它关闭时不允许物质通过。
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
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一、生理学概述1.1 什么是生理学1.2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1.3 生理学的基本原理1.4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生物膜与细胞生理学2.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1.磷脂双分子层2.蛋白质通道3.膜的流动性 ### 2.2 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调节4.渗透调节5.温度调节6.pH值调节 ### 2.3 细胞的兴奋与传导7.神经细胞的兴奋过程8.神经冲动传导9.突触传递三、神经生理学3.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元的分类2.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3.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 3.2 神经传递4.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5.神经递质的作用与调节6.突触后电位 ### 3.3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7.大脑的结构与功能8.脊髓的结构与功能9.脑干的结构与功能四、心血管生理学4.1 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1.心肌细胞的兴奋过程2.心肌细胞的收缩过程3.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4.2 心血管的调节4.心血管的自律性调节5.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6.激素对心血管的调节五、呼吸生理学5.1 外呼吸与内呼吸1.外呼吸的过程2.内呼吸的过程 ### 5.2 呼吸中枢3.呼吸中枢的解剖与生理特征4.呼吸中枢的调节5.外界刺激对呼吸的影响 ### 5.3 气体交换6.呼吸膜的结构与功能7.气体的运输与转运8.气体交换的调节六、消化生理学6.1 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1.口腔的结构与功能2.胃的结构与功能3.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 6.2 消化腺的分泌与调节4.唾液腺的分泌与调节5.胃的酸性分泌与调节6.胰腺与肠道的消化酶分泌与调节 ### 6.3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7.营养物质的吸收8.营养物质的代谢与能量平衡9.糖代谢与血糖调节七、泌尿生理学7.1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1.肾小体的结构与功能2.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3.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 ### 7.2 尿的生成与排除4.肾小球滤过与尿液生成5.输尿管与膀胱的功能6.尿液的排除与调节 ###7.3 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调节7.水的平衡调节8.离子的平衡调节9.酸碱平衡的调节八、内分泌系统8.1 内分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1.脑垂体的结构与功能2.甲状腺的结构与功能3.胰腺的结构与功能 ### 8.2 激素的合成与分泌4.激素的合成与运输5.激素的分泌与调控6.激素的作用机制 ### 8.3 常见内分泌疾病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8.糖尿病9.雄激素过多症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生理学的重点及考点,包括生物膜与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泌尿生理学和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生命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机体具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和适应性等四个基本特征。
①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生命过程;②机体对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③相当于阈强度(在多数场合是将持续的时间固定,测定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④机体接受刺激后其功能活动的变化称为反应,反应可分为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肌细胞组织、神经细胞组织和腺细胞组织为三类常见的可兴奋组织。
三、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即细胞生存的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
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四、机体功能的三大调节方式是?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2、体液调节,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3.自身调节,特点是能力有限、范围较小、作用不是很大。
五、什么是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不同部分共同组成。
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吸吮反射)和条件反射(经后天而建立)。
六、正、负反馈的概念.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如血液凝固、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和分娩等,它们需要快速完成某一生理过程。
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如血糖浓度的调节、血压的调节,它们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最重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生理功能的三种调节形式 :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负反馈与正反馈.P7
动脉血压是由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形成的,动脉血压的调节是典型的负反馈实例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被动转运分为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尿素以及一些小分子甾体类激素或药物都是单纯扩散。
主动转运分为原发主动转运和继发主动转运,了解原发主动转运的钠-钾泵原理。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局部电位的概念及特征P48-49
动作电位通过缝隙连接的传导;动作电位通过神经突触或神经-肌接头的传导。
P50-51
传统生理学将细胞或组织对刺激发生的反应称为兴奋。
凡是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
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细胞兴奋的四个时期: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P50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P50-51
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P56-68.共3点
第五章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P74
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心肌细胞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的心肌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另一类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心室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呈极化状态,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约负90mV。
动作电位的5个时期。
P103-104
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
心肌的兴奋性:有效不应期与超常期P107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是影响自律性最主要的因素。
房—室延搁的定义及意义P109
*心脏的泵血过程P112—113
心脏的输出量概念与正常值。
P114
后负荷的定义及后负荷对博出量的影响。
P116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共5点。
P119—120
中心静脉压与外周静脉压概念,中心静脉压的取决因素。
P121
*颈动脉和主动脉感受性反射,其中的反射效应和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强调划出。
P127—129
第七章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肺换气是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内呼吸或细胞呼吸:即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也称为组织换气。
肺内压概念及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过程。
P145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
共3点。
P147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概念和正常值。
每分肺泡通气量计算公式。
P150
通气/血流比值概念及正常值(0.84)。
P153
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与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消化液的组成和主要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在神经系统;条件反射;迷走—迷走长反射;局部反射或短反射。
P176-177
胃肠激素大多都是肽类,所以又称为胃肠肽,常见的有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和抑胃肽。
三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唾液分泌的调节。
P179
胃液的外分泌腺: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
纯净的胃液是无色透明呈酸性的液体,pH为0.9—1.5.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等。
盐酸由壁细胞分泌。
质子泵;盐酸的生理作用。
P181
胃蛋白酶原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并分泌。
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是2.0—3.5.
黏液的化学成分为糖蛋白。
内因子是胃黏膜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其作用是保护维生素B12免受小肠内蛋白水解酶的破坏,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乙酰胆碱:大部分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和部分肠壁内在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ACh)促胃液素由胃窦及小肠上段黏膜G细胞分泌。
组胺由肠嗜铬细胞分泌。
胃排空及其控制。
P184—185.
胰液是无色、无味的碱性液体,pH为7.8—8.4.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
消化期和消化间期经历的不同部位。
缩囊胆汁。
P187
第九章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肾脏尿的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两个基本过程。
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
P221
有效滤过压 =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肾小囊内压)
碳酸氢根离子的重吸收与H+的分泌。
P227.
葡萄糖的重吸收。
P229
肾糖阈的概念。
P230
尿生成的调节包括肾内自身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P234
渗透性利尿。
P235
血管升压素(VP)又称为抗利尿激素(ADH)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
P283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P285—286
神经递质的受体。
重点了解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
P290
兴奋在反射中枢内传播的特征。
共6点。
P292—293
上行激活系统的概念。
P296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骨骼肌中的肌梭,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P300—301
去大脑僵直的概念及机制。
P301—302.
基底神经节功能异常的两种类型:肌紧张过强综合征(帕金森病)和肌紧张降低综合征(舞蹈病)
大脑皮质运动区控制的特征。
共3点。
P305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特点。
共4点。
P307—308
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
P311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长激素(GH)分泌异常三种情况: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P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