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陕西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

合集下载

中国公路自然区划

中国公路自然区划

I北部多年冻土区中有:I1连续多年冻上区,I2 岛状多年冻土区。

II 东部温润季冻区中有:II 1东北东部山地润湿冻区,II 1a三江平原副区,但东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冻区,II 2江河平原冻融交替副区川东北西部润干冻区,叫海深中冻区, II4a冀北山地副区, II4b旅大丘陵副区,II 5鲁豫轻冻区,II 5a山东丘陵副区。

III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中有:III 1山西山地、盆地中冻区,III 1a雁北张宣副区, III 2陕北典型黄上高原中冻区,III 2a榆林副区, III 3甘东黄土山地区, III 4黄渭间山地、盆地轻冻区。

IV东南湿热区中有:IV 1凡长江下游平原润湿区, IV 1a盐城副区,IV 2叭江淮丘陵、山地润湿区,IV 3叭长江中游平原中湿区,IV 4叭浙闽沿海山地中湿区,IV 5勹江南丘陵过湿区,IV 6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 IV 6a武夷副区,IV 7华南沿海台风区,IV 7a台湾山地副区,IV 7b海南岛西部润干副区,IV 7c 南海诸岛副区。

V西南潮暖区中有:V 1秦巴山地润湿区,V 2凡四川盆地中湿区,V 2a雅安、乐山过湿副区,V 3三西、贵州山地过湿区,V 3a滇南、桂西润湿副区,V 4小滇、黔高原干湿交替区,V 5滇西横断山地区,V 5a沁大理副区。

VI西北干旱区中有:VI 1内蒙古草原中于区,VI 1a河套副区,VI 2绿洲—荒漠区,VI 3阿尔泰山地冻土区,VI 4天山--界山山地区,VI 4a塔城副区,VI 4b伊犁河谷副区。

VII青藏高寒区中有:VII 1祁连—昆仑山地区,VII 2柴达木荒漠区,VII 3河源山原草甸区,VII 4羌塘高原冻土区,VIl 5川藏高山峡谷区,VII 6藏南高山台地区,VII 6a拉萨副区。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 - 2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 2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 2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 3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 3 -第二章一级区划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4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4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 5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7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 - 8 -页脚内容- 1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 9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陕西秦岭地区双向三级公路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陕西秦岭地区双向三级公路设计本科毕业论文

陕西秦岭地区双向三级公路设计本科毕业论⽂本科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题⽬:陕西秦岭地区双向三级公路设计学⽣姓名:李博学院:系别: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程班级:指导教师:⼆零⼀五年⼗⼆⽉第⼀章设计资料1.1 陕西秦岭地区设计资料路线所经地区,位于陕西省重镇——宝鸡市附近,北靠宝鸡市,南临秦岭,属秦岭北坡地区,是宝鸡市辖地区。

该地区属公路⾃然区划Ⅴ1区,秦巴⼭地润湿区,紧临Ⅲ3区(⽢东黄⼟⼭区)和Ⅲ4区(黄渭间⼭地,盆地轻冻区)。

1.1.1⽓候特点该地区海拔⾼度在1000 ~ 2000⽶等⾼线之间,按中国⽓候分区,属东南湿热区,向青藏⾼寒区的过渡区,属全国道路⽓候分Ⅱ2B区,季节冰冻,中湿区,该地区同时受冷热⽓流的影响较⼤,⽓候特征属北亚热带季风⽓候,夏季降⽔多,冬季⽓温低。

路线所经地区最⾼⽉平均地温25 C ~ 32.5 C,年平均⽓温在14 C ~ 22 C之间,极端最⾼⽓温在0 C ~ 4 C之间,冰冻现象轻.但当偶尔寒流猛烈时,⽓温可降到-10 C以下,⼟壤最⼤冻深0.3⽶,最⼤积雪深度< 0.16⽶,定时最⼤风速为15.5m/s 。

1.1.2降⽔量及地下⽔埋深路线所经地区位于东经105 ~110,北纬30 ~35 之间,属中国暴⾬风区的13区,年降⽔量800mm左右,⼀般⼭地多,平地较少,分布规律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潮湿系数在1.0~1.5之间,⼲燥度平均在1.0以下,⾬型为夏、秋⾬,最⼤⽉⾬期长度为3.0 ~3.5天。

降⾬形式以暴⾬为主,⾬量多集中在6 ~ 8⽉,约占全年降⽔量的60% ,冬季降⽔量仅占全年的4~5% 。

由于该地区降⽔量较多,且集中,地⾯横坡陡峻,汇流时间较快,⼀般汇⽔⾯积≤10km2,汇流时间约30分钟;汇流⾯积≤20km2,汇流时间约45分钟;沿线地下⽔埋深⼀般在3⽶左右,沟⾕处约为2⽶左右。

1.1.3地形与地貌路线所经地区,⾃然地⾯横坡陡峻,清江河从西向东流⼊渭河,路线沿清江河⽽上,在清江河发源地翻越分⽔岭⽽下,其分⽔岭西坡陡⽽东坡较缓,⾃然横坡达40% 左右,⾃然地⾯较整齐,短距离内⾼差⼤,沟⾕、河流的纵坡较⼤,⼤量随季节变化⼤,除清东河下游处,枯⽔季节⽔量很⼩,甚⾄⼲枯;夏季⽔流湍急,往往引起⼭洪暴发,冲刷⼒较⼤,河(沟)内为含⼟砾⽯,⼤于60mm的砾⽯含量占50% 左右,砾⽯成份主要为花岗岩,个别砾⽯的最⼤粒径达45㎝。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响 - 16 -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区划的目的
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 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 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 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 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 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
第二章 一级区划
第2.0.1条 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以全国性的纬向地带性和构造区域性为依据,根据对公路 工程具有控制作用的地理、气候因素来拟定。对纬向性的,特 别是东部地区的界线,采用了气候指标;对非纬向性的,特别 是在西部地区的界限,则较多地强调构造和地貌因素;中部个 别地区则采用土质为指标。
具有不同的特色,也成为划分一级区划的主要标志。
第2.0.3条 一级自然区划
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构造、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将 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即: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 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 区、Ⅴ、西南潮暖区、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
区划的特征与指标如表2.0.3,一级区的自然条件和公路设 计的要求见附录一。
区 14~22
〈20
1.00~2.00
东部 1000m 等高线 以西, 西南 3000m 等高线 以东
东部
西
1000m
北 Ⅵ干
全年 〈10
东部
东部 等高线
100~250 0.25~0.5, 以西,
旱 区
山区垂 直分布
西部 40~100
西部 〈0.25

陕西农村公路设计标准

陕西农村公路设计标准

陕西农村公路设计标准
1. 建设标准: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

县道和乡道一般按照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建设,而村道则按照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建设。

对于特殊路段,可以适当降低建设标准。

2. 设计要求:县道、乡道建设项目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设计,而村道建设项目可以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具有相应工程技术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设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按照管理权限,由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3. 路面和路基宽度:在“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要求通村公路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路基宽度不小于
4.5米。

从“十二五”开始,这一标准有所提高,要求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路基宽度不小于
5.5米。

然而,各地区可以根据地方财力、交通流量和地形地质条件,合理确定路基路面宽度。

4. 安全设施:农村公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防护等安全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5. 招标管理:如果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招标条件,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实用参考]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实用参考]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2)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2)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2)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2)第二章一级区划 (3)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3)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3)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3)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5)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5)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5)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6)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3)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14)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6)优质参考文档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 - 2 -第条区划的目的............................................................................ - 2 -第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2 -第条区划的分级............................................................................ - 2 -第条标准适用范围.......................................................................... - 2 -第条区划的采用............................................................................ - 2 -第二章一级区划................................................................................. - 3 -第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3 -第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3 -第条一级自然区划.......................................................................... - 3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 5 -第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5 -第条二级自然区............................................................................ - 5 -第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 6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 - 13 -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 14 -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 - 16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

公路自然区划
第五节 公路自然区划
◆1、公路区划依据的意义
◆2、公路区划依据的原则
➢ 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 ➢ 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 ➢ 自然气候因素既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3、我国的公路自然区划
➢我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级:
✓一级区划按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及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
考虑冰冻、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分为北部多年冻土区、 东部温润季冻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东南湿热区、 西南潮暖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等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内再以潮湿系数为依据分为过湿、
中湿、润湿、润干、中干和过干等六个等级,结合各区 地理、气候特征等因素进行二级区和二级副区的划分;
✓三级区划则是二级区划的具体化。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4、区划与路基路面设计的相关性
➢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同公路建设关系密切 ➢ 路基路面与地势地貌、地质、水文、水热及土质等不同区划
特征紧密相关
➢ 各区划有各自不同的设计注意点(见P14)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

公路自然区划路面结构层次划分路面分类

公路自然区划路面结构层次划分路面分类

区划的方法与依据,区划分三级进行
一级分区:按冻土深度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
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在这三大地带中,再根 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温润、干湿 过度、湿热、潮暖和高寒7个大区。见图2、3、4
• I-多年冻土区 • II-东部温润季冻区 • III-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 IV-东南湿热区 • V-西南潮暖区 • VI-西北干旱区 • VII-青藏高寒区
• 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地带性与高程差异引起的
地表气候差异。
例:山东鲁西与鲁东的差异(泰沂山脉与滨海区的差 异;)
同是II区 辽河以北与辽河以南冻深线分别>0.8m与 <0.8m。
• 自然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例 道路冻害是水和热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南方只有水而 没有寒冻,温度起主导作用,西北干旱区与东北潮湿区同 样都有负温度,前者冻害轻于后者,水起主导作用。
• 二级分区:以潮湿系数K为依据,分为6个等级。
K为年降雨量R与年蒸发量Z之比
RZ
例 K>2.0 1 级 过湿 2.0>K>1.5 2级 中湿
以这6个潮湿等级,结合各大区的地理、气候特 征(如雨季、冰冻深度等),地貌类型、自然病 害等因素,将全国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二级副 区。
• 三级区划是在33个二级区和19个副区内,各省
图3 全国公路自然区划一级区划
图4三级制公路自然区划图
按自己的地貌、水文、土质、水热等自行划分。
Ⅰ1
图2 公路自然区划图
漠河
I
乌鲁木齐
VII
拉萨
哈尔
滨VIຫໍສະໝຸດ 呼和浩特II北京
西宁
太原 济南
III

(完整word版)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完整word版)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2)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2)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2)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2)第二章一级区划 (3)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3)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3)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3)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5)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5)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5)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6)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3)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14)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6)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3)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3)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3)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3)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3)第二章一级区划 (4)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4)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4)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4)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6)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6)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6)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7)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4)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15)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17)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JTJ 003-86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JTJ 003-86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2)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2)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2)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2)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2)第二章一级区划 (3)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3)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3)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3)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4)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4)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5)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5)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17)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19)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21)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为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为基础的主导标志法,从分析自然综合情况与公路工程的实际关系出发,选出具有分区意义的主导标志。

在确定区界时,还需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对区界进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区内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环境。

但综合性或主导因素原则,均应遵循地带性和分地带性理论。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级区划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潮湿系数为主进一步划分。

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内划分更低一级的区域或类型单元。

本标准仅规定一、二级区划,其具体划分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为在公路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别为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中确定技术措施和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第二章一级区划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E的计算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 ............................................................ - 2 -第1.0.1条区划的目的 ...................................................................................................................................... - 2 -第1.0.2条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 2 -第1.0.3条区划的分级 ...................................................................................................................................... - 2 -第1.0.4条标准适用范围 .................................................................................................................................. - 2 -第1.0.5条区划的采用 ...................................................................................................................................... - 2 -第二章一级区划 ............................................................ - 3 -第2.0.1条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 - 3 -第2.0.2条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 - 3 -第2.0.3条一级自然区划 .................................................................................................................................. - 3 -第三章二、三级区划 ........................................................ - 5 -第3.0.1条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 .......................................................................................................... - 5 -第3.0.2条二级自然区 ...................................................................................................................................... - 5 -第3.0.3条三级区划的方法 .............................................................................................................................. - 6 -附录一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 - 13 -附录二潮湿系数K值及蒸发力E的计算 ....................................... - 14 -T附录三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 16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区划的目的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特制定本标准。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_pdf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_pdf
筑龙网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 2
第 1.0.1 条 区划的目的 .......................................................................................................................................... 2 第 1.0.2 条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2 第 1.0.3 条 区划的分级 .......................................................................................................................................... 2 第 1.0.4 条 标准适用范围 ...................................................................................................................................... 2 第 1.0.5 条 区划的采用 .......................................................................................................................................... 2

陕西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

陕西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

陕西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及道路建筑情况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交通工程1202班姓名:***学号:**********陕西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及道路建筑情况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古朴秦川,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属内陆省份。

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

境内地形复杂,既有山地,又有平原,还有黄土高原,地质结构也复杂多样,在全国阶梯状地势中,处于地貌多变的第二阶梯上,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

研究公路自然区划及筑路特点将使道路设计、施工、养护采用的技术措施和技术参数趋于准确、合理,更有利于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给实际工程将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根据陕西省的气候、地貌、水文和土质等方面的差异,确定陕西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的划分。

并对陕西省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处理方案。

1.1自然地理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属内陆省份。

陕西境内地形复杂,既有山地,又有平原,还有黄土高原,地质结构也复杂多样,在全国阶梯状地势中,处于地貌多变的第二阶梯上,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

北部为陕北高原,海拔900~ 1 800米。

中部为关中平原,也称关中盆地,海拔在325~800米之间。

南部为秦巴山地,海拔多为1200~3000米。

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主要有渭河、径河、洛河、无定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

陕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16摄氏度,年降水量396~802毫米。

1.2地形地貌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

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研究

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研究

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研究公路是布设并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带状建筑物,其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都与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公路的路线布设、构造物类型、施工方案以及建设投资规模等都受环境条件制约。

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在空间分布上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如果能在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基础上,依据自然环境主要组成成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把一定范围的区域划分为一定的等级系统,将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公路规划、正确处理自然环境与公路建设的矛盾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这也是广大公路科技工作者长期关注的,涉及公路建设全局性、基础性的难题之一。

本文以西部科技项目“中国公路自然区划体系框架研究”课题为依托,以广东省为例,探讨公路三级自然区划体系构建的关键问题,以期能揭示自然环境因素特征对公路建设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并且为公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广泛收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有关自然区划和专题区划研究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借鉴国内外典型研究的成功经验,依据研究区域内自然地理特点和公路建设实际,以先进、实用为目标,提出了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即依托ArcGIS技术平台,采用宏观分析、工程分析、经验类比等定性方法,并结合层次分析(AHP法)、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开展论文相关研究。

论文分析了自然条件与公路工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自然条件可能引发的公路病害及保证公路建设质量的分析入手,分别论述了气候、水文、岩土、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对公路工程各组成部分的影响特征,为筛选公路三级自然区划体系指标奠定了基础。

深入分析了各气象因素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结合已有气候区划的分类成果,考虑研究区域自然特点,选择对区域内公路建设有显著影响的气象指标,包括温度条件、湿度条件及降雨、大风和雾等气候因子作为主要的气象因素,从区域内公路建设实际出发,选择对公路建设有显著影响作用的七月平均地温、降雨不利系数等作为各级分区主导参数,采用专家调查和打分的方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公路气候区划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及道路建筑情况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交通工程1202班姓名:***学号:**********陕西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及道路建筑情况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古朴秦川,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属内陆省份。

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自然区划上因秦岭-淮河一线而横跨北方与南方。

境内地形复杂,既有山地,又有平原,还有黄土高原,地质结构也复杂多样,在全国阶梯状地势中,处于地貌多变的第二阶梯上,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

研究公路自然区划及筑路特点将使道路设计、施工、养护采用的技术措施和技术参数趋于准确、合理,更有利于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给实际工程将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根据陕西省的气候、地貌、水文和土质等方面的差异,确定陕西省公路三级自然区划的划分。

并对陕西省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处理方案。

1.1自然地理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属内陆省份。

陕西境内地形复杂,既有山地,又有平原,还有黄土高原,地质结构也复杂多样,在全国阶梯状地势中,处于地貌多变的第二阶梯上,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

北部为陕北高原,海拔900~ 1 800米。

中部为关中平原,也称关中盆地,海拔在325~800米之间。

南部为秦巴山地,海拔多为1200~3000米。

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主要有渭河、径河、洛河、无定河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

陕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16摄氏度,年降水量396~802毫米。

1.2地形地貌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

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西境内地貌自北而南可分为陕北高原、关中断陷盆地和陕南秦巴山地三个各具特色的地貌单元:1.2.1陕北高原其中,陕北高原又分为陕北沙漠高原和陕北黄土高原两种:(1)陕北沙漠高原:陕北沙漠高原区主要分布在最北部长城以北地区,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地形平坦,以活动沙丘、沙垄及片沙为主。

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海拔900~1400m,最高处在定边和靖边一带,最低处在神木县。

该区气候干旱,地表起伏不大,组成物质松散,因此流水、重力作用不显著,沟壑不发育。

风蚀风积地貌分布普遍。

依据形态特征,可分为沙丘沙地、草滩盆地和风沙河谷三种次级地貌类型。

(2)陕北黄土高原: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第三纪末起伏和缓的准平原基础上,历经第四纪以来多次黄土堆积和侵蚀作用,使得地形破碎、沟壑发育而形成的。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

基本地貌类型是。

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

1.2.2关中断陷盆地关中断陷盆地,南依秦岭,北连黄土高原,为一西狭东阔的新生代断陷盆地,渭河横贯其中。

西起宝鸡峡,东迄撞关港口,东西长约360公里,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

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

盆地两侧地形向渭河倾斜,由洪积倾斜平原、黄土台源、冲积平原组成,呈阶梯状地貌景观。

关中断陷盆地基底构造复杂,具有南深北浅、东深西浅的特点。

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源。

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

1.2.3陕南秦巴山地陕南秦巴山地由陇山余脉、秦岭和巴山组成,为中生代末以来全面隆起的褶皱山地。

以中山地貌为主体,高峰林立,断陷盆地星散于群山之中,汉江谷地贯穿于秦岭、巴山之间,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

秦岭、巴山的西部有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

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

总面积为74017平方公里。

1.3气象与水文气象:陕西地处内陆腹地,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达800公里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

气温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气候特点是:春暖多风、气温回升快而不稳,降水少;陕北多大风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集中于7~9月,多雷阵雨、暴雨;渭北多冰雹、阵性大风天气,间有“伏旱”;秋凉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关中、陕南多阴雨天气;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水文:陕西省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南北距约870公里,秦岭横贯中部,是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陕西省一条南北自然分界线,秦岭以北属干旱的黄土高原区,水资源条件较差;秦岭以南属湿润、半湿润的秦巴山区,水资源条件较好。

全省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属于黄河流域面积为13330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5%;属于长江流域面积7226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5%。

在黄河流域中,有内流区4647平方公里,占全省黄河流域面积的3.5%。

据统计,省内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大河有7条,5000-10000平方公里的较大河流有14条,1000-5000平方公里河流有47条,500-1000平方公里河流有64条,100-500平方公里河流有427条,10-100 平方公里小河有3726条(不包括闭流区河流)。

二、陕西省道路建筑情况、问题及处理措施2.1陕西省现有道路建筑情况图2-1 陕西省道路建设布局图1.两条环线(440公里)(国家高速1条,地方高速1条):西安绕城高速(80公里)(G3002国家高速)(全线双向6车道并建辅道) 西安大环线高速:(360公里)(地方高速)(北段,东段基本跟关中环线重合)2.六条辐射线(1567公里)(国家高速5条,地方高速1条)京昆高速西禹线:(217公里)(G5京昆国家高速)(全线双向4车道)京昆高速西汉线:(360公里)(G5京昆国家高速)(全线双向4车道)京昆高速西汉第二高速:(约270公里)(第二高速刚规划)沪陕高速西商线:(239公里)(G40沪陕国家高速)(西安-蓝田段双向8车道,蓝田-陕豫界段双向6车道)福银高速西漫线:(180公里)(G70福银国家高速)(全线双向4车道) 福银高速西长线:(182公里)(G70福银国家高速)(西安-咸阳段双向6车道,咸阳-陕甘界段双向4车道)咸旬高速:(119公里)(地方高速)(全线双向4车道,西安-咸阳段与西长高速共线为6车道)3.三条南北纵向线(2530公里)(国家高速1条,地方高速2条)包茂高速榆康线:(1281公里,包括西延第二高速)(G65包茂国家高速)(全线双向4车道,安康与十天高速共线部分6车道)包茂高速西延第二高速:(第二高速,其中耀州-西安段为双向8车道,耀州-延安段双向6车道)榆商高速:(749公里)(地方高速)(榆林-神木段,榆林-绥德段,商洛-洛南段双向4车道,神木-府谷段双向6车道)定汉高速:(500公里)(地方高速)(全线4车道,宝鸡陈仓路段6车道)4.七条东西横向线(2138公里)(国家高速4条,地方高速3条)青银高速吴定线:(321公里)(G20青银国家高速)(全线双向4车道)延吴高速:(225公里)(地方高速)(全线双向4车道)青兰高速宜富线:(190公里)(G22青兰国家高速)(全线双向4车道)合凤高速:(330公里)(地方高速)大凤高速:(262公里)(地方高速)连霍高速潼宝线:(331公里)(G30连霍国家高速) (现临潼段8车道,西宝段扩建中,宝鸡-陕甘界段双向4车道)十天高速白略线:(462公里)(G7011十天国家高速)(全线双向4车道,安康市建民镇至五里段为双向六车道,其中恒口-五里段与包茂高速共线)5.十八条联络线(1675公里)(全为地方高速)神府高速:(120公里)(包茂高速联络线)神米高速:(209公里)(榆商高速联络线)(神木部分路段与榆商高速共线)榆佳高速:(88公里)(榆商高速联络线)清安高速:(88公里)(包茂、榆商高速联络线)黄渭高速:(135公里)(连霍、西禹、榆商高速联络线)(全线双向4车道) 西咸北环高速:(120公里)(西咸北部高速联络线)乾岐高速:(66公里)(西安大环线,大凤高速联络线)太凤高速:(78公里)(定汉高速联络线)商柞高速:(88公里)(沪陕、福银、包茂高速联络线)丹宁高速:(222公里)(沪陕、福银、包茂、京昆高速联络线)桐旬高速:(52公里)(包茂、十天高速联络线)古镇高速:(97公里)(十天高速联络线)安平高速:(66公里)(十天高速联络线)安镇高速:(125公里)(十天高速联络线)石泉连接线:(50公里)(京昆、十天高速联络线)茶店连接线:(26公里)(京昆、十天高速联络线)法门寺连接线(18公里)(连霍,乾岐高速联络线)(在原有一级公路基础上扩建为双向4车道)(地方高速)机场专用高速(20公里)(全线双向8车道)2.2陕西省道路建筑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2.2.1陕西省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防治陕西省是黄土分布较为广泛的主要省份之一,特别是湿陷性黄土所占比例较大、面积分布较广,给公路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带来诸多困难,加之近年来大部分地区水毁相当严重,导致已经建成通车的多条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发生路基变形、路面沉陷、挡土墙倒塌、排水系统破坏等多种病害,特别是山岭重丘区公路发生泥石流、滑坡等严重病害,造成多条公路路基冲毁、路线中断、堵车等问题,直接经济损失多达十多亿元,给沿线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带来困难,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影响了陕西省的经济发展。

陕西省交通厅针对全省公路水毁的严峻形势,委托陕西省公路学会对铜黄、西宝、临渭等高速公路、310国道渭南段和大华公路等多条水毁较为严重的公路进行实地调研,调查了路基、路面、防护工程、排水系统的水毁状况以及路基填料的特征、排水设施类型、边坡坡度、填土高度、支挡防护工程类型、地基处理方案、地下水位和地表水情况等内容,通过测量、钻探、试验、查阅设计文件与施工资料,经论证分析和专家咨询,分析了产生水毁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多方面预防黄土路基病害、提高路基稳定性的措施和办法。

经对调研资料的深入分析,得出了黄土地区公路路基产生路基、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自然界的不可抗力原因导致的损坏,如河水决堤和泥石流冲毁等引起公路毁坏;另一类是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的不合理、不科学、不规范、不及时等原因造成路基、路面自身抗灾能力偏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