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性格特点与作品风格探析

合集下载

刘禹锡诗歌风格

刘禹锡诗歌风格

一立意深刻,精炼含蓄。

刘禹锡具有进步的政治主张和卓绝的史识,对社会政治观察敏锐。

他写诗注重立意,选材构思、塑造形象,都能从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出发,所以前人说“刘禹锡诗以意为主”。

(胡震亨《唐音癸签》)他的不少诗或针砭时弊,讽刺权贵;或讴歌平藩战争,表达要求统一的热望;或描述自己的政治生涯,表现刚直不屈的精神面貌。

立意多深刻警拔。

由于较多采用怀古、咏物等形式,运用比兴、象征、讽喻等手法,借此言彼,寓实于虚,融情于景,因而显得精炼含蓄。

如脍炙人口的怀古七绝《乌衣巷》,诗以朱雀桥边的野草野花,乌衣巷口的一抹斜晖,构成了一幅荒凉冷落的图景,并通过燕子归巢,托出王侯邸宅易为“寻常百姓家”的慨叹。

诗人对历史教训的深沉思考,对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全部寄寓在景物描写中,让人思而得之。

刘禹锡这类怀古诗,选取的往往只是一角一隅的景物和细节,但小中见大,含义丰富,“感慨无穷,用笔极曲”,(施补华《岘佣说诗》)具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

刘禹锡的政治讽刺诗,也多写得尖锐泼辣又精炼含蓄。

如他被贬谪中两次被召返京后所写的《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绝句: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柳郎去后载。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一首以“玄都观”暗指朝廷,以“桃花”暗指朝中新贵,表面写明媚春光,赏花胜况,实则讥讽靠打击革新派而得势的守旧官僚。

后一首用同样的借喻手法,借庙宇依旧,景物全非的自然景象,比喻新贵的红极一时又相继失势,较之上首,此诗讽刺更辛辣,态度也更倔强。

这类讽刺诗,往往用意双关,语带讽刺,曲曲写来,更觉诗意深沉隽永。

王夫之说刘禹锡“深于影刺”,(《唐诗选评》)苏辙说刘诗“用意深远,有曲折处”,(《吕氏蒙童训》)指的正是这一特色。

刘禹锡的“深于影刺”,也体现在他的咏物诗上。

如他谪居朗州时所写的《聚蚊谣》、《百舌吟》、《飞鸢操》、《白鹰》等咏物诗,对飞蚊、百鸹、飞鸢、白鹰的贪婪、豪夺等特征作了穷形尽相的描摹。

刘禹锡的简介及作品风格

刘禹锡的简介及作品风格

刘禹锡的简介及作品风格刘禹锡,唐代诗人,字梦得,号梦得山人。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被称为“刘氏风骨”,他的诗风优美、秀逸,是唐代时期文坛上著名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界被认为是“平淡中见优美,简单中见深入”的典范,他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禹锡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出生在陕西省潼关县。

年轻时,他曾经在长安从师学习文学艺术,并且深受王之涣的诗歌创作影响。

他的文学才华在当时就已经展露出来,曾经被唐玄宗点翰林院起家做官。

之后,他历任唐代官员,最高职位为翰林学士。

晚年,他因为退休,在故乡梦得山一边种花一边写诗,享受着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具有很强的“写实主义”特点,他善于用平淡的语言抒发己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他注重现实生活,深入生活,而且善于利用自然景物、历史事件等元素来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诗歌清新明快、具有灵秀的特点,这与唐代诗歌的风格恰恰相反。

刘禹锡的代表作品有《洛阳女儿行》、《柳》、《竹枝词》等。

其中,《洛阳女儿行》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首典型的写实诗。

诗中描绘了洛阳风景和繁华景象,以及一位出嫁的女子情感和生活,通过描写洛阳的美丽和女儿的沉思,表现出了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生活的关注。

此外,他的《柳》诗也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同时也展示出他对生命之美的感悟,其喜柳情结也在这首诗中得以展示。

另外,《竹枝词》则是古代词曲的代表作,与晏殊的《青衫湿》、秦观的《满庭芳》并称唐宋词三绝。

刘禹锡诗歌的价值在于他的诗歌内容真实、性格直率,同时也具有地域情感和文化思考的深度。

他的诗歌文学创新以及对诗歌的转型,促进了唐代诗歌的进一步繁荣。

刘禹锡的诗歌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缺失的重要人物。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色有哪些呢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色有哪些呢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色有哪些呢刘禹锡是唐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其诗歌成就在唐代倘若不是首屈一指,也绝对是排在前列的。

其诗歌特色,除了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感情外,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

一、优美的词藻刘禹锡的诗歌在词藻上非常优美,词汇量广泛丰富,擅长运用寓意深刻、字义独特的词语,例如《陋室铭》中的“破壁灯高挂,卧看牛初酉”,形象地表现出一位目中无人的牛,同时又提示出刘禹锡对目光短浅的批判。

另外,在表达情感上,刘禹锡也常以柔情温婉、细腻感人的词语让人怀念。

例如《题都城南庄》中的“平野千峰外,西风乱鸦哀”,写出了刘禹锡对故乡的思念和孤寂,又表达了对于人生磨难的感慨,以及他深挚的生命情感。

二、深刻的思想刘禹锡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的情感,而且更常常寄托了他深刻的思想。

例如,他在《竹枝词·重九》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短促、物尽其用的感慨,并通过“感”、“恨”的词汇烘托出了世间万物的悲欢离合,以及人们在命运轮回中的无奈。

此外,他在许多诗中也表达了对于政治现实的观察和批判,例如《陋室铭》“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等,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巧妙地表达了他对于人性的认识。

三、多样的题材刘禹锡的诗作无论从题材上,还是从形式上,都非常多样化。

他的诗歌不仅有美景描写如《陋室铭》,也有怀古抒怀如《陌上桑》,更有咏物写人如《马嵬道士塔》,另外,还有一些诗作则是以面面俱到的方式,全面表现出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憧憬、批判、思考等。

在形式上,他的诗作也以四言、七言、律诗等各种形式亮相,清新婉丽常见于其豪放清逸的白体诗,多样而不失大气的诗风让人欣喜。

综上,刘禹锡的诗歌遣词造句甚至于斟酌每个字词,切实保持了传统诗歌的优美和文化底蕴,并通过独具匠心的思想和多样化的题材展现出了他自身的风骨和人格。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唐代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珍贵的瑰宝。

刘禹锡诗歌艺术特色

刘禹锡诗歌艺术特色

刘禹锡的诗歌艺术特色
刘禹锡的诗歌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清新自然:刘禹锡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为主,他注重描写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用词
精练准确,富有形象感和生动性。

他的诗歌语言流畅自然,节奏明快,表现出淳朴的感情和自然的景象。

2.感性表现:刘禹锡的诗歌常常以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为素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
表现手法,表现出作品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

他的诗歌以感性表现为主,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3.涉猎广泛:刘禹锡的诗歌涉及广泛,涵盖了人生哲理、风景描写、历史事件、政治意义
等多个方面。

他在表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问胚时,常常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思想性。

他的诗歌主题多样,表现出了他博学多才的一面。

4.政治讽刺:刘禹锡性格豪爽倔强,他的诗歌风格也是清新俊朗,刚毅奔放,被白居易称
为诗豪。

他这方面广为人知的代表作品就是《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后来续写的《再游玄都观》等。

这些诗歌中充满了对政治和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评。

5.豪迈雄奇:刘禹锡的诗歌还具有豪迈雄奇的特点,他的诗歌气势磅礴、雄浑有力,表现
出一种豪放不羁的精神风貌。

他在表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时,常常使用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描写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震撼的力量。

总之,刘禹锡的诗歌艺术特色十分鲜明,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感性表现、涉猎广泛为主,同时又充满了豪迈雄奇的气势和强烈的政治讽刺。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影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后世文学的创作。

现代人对刘禹锡的理解

现代人对刘禹锡的理解

现代人对刘禹锡的理解
现代人对刘禹锡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人格魅力:刘禹锡是一位具有高尚人格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2.爱国情怀:刘禹锡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国家、民族、人民的热爱和关注。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展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

3.人生哲学:刘禹锡的诗歌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幸福等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

4.艺术成就:刘禹锡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和赞誉。

总之,现代人对刘禹锡的理解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他的人格魅力、爱国情怀、人生哲学等方面,还包括他的艺术成就等方面。

刘禹锡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刘禹锡的简介及作品风格特点

刘禹锡的简介及作品风格特点

刘禹锡的简介及作品风格特点刘禹锡,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梦得,别号梦得,曾任左补阙、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

他的诗词清新自然,表现了生活与人性,被誉为“进士中蕴才”。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的文化名流,他在文学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被誉为诗歌界的巨匠。

他的风格特点是十分鲜明的,以清新自然、含蓄温情、清丽俊逸、虚怀若谷等特点而著称。

他的作品风格典雅豪迈,清新自然,以叙事为主,常常借用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及他的作品风格特点。

一、生平刘禹锡出生于唐代中期,是一个家族背景十分显赫的人物。

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御史中丞,自幼耳濡目染,对于文学和政治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咸通七年(公元868年)进入京城,参加律师考试,排名第一,直接成为了官僚机构中的一员。

后来他先后在东都长安和西都洛阳任职,官至左补阙、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位。

刘禹锡在文学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

他在创作诗歌方面,始终坚持“文学伴于政事”,将自己的文学才华与政治智慧相结合,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他的作品风格清甜秀丽,叙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感悟,揭示出了作者的心境和对人生的理解。

刘禹锡的作品为唐代中叶的文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值得一提的重要代表。

二、作品风格特点1. 题材广泛,多以叙事为主刘禹锡的作品以叙事为主,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他的作品涉及到世间万象,具备了广泛的题材。

他的诗作有歌颂祖国河山、拥戴皇帝、表达对人民的深情,有描写怀古、追思先辈、感慨人生的抒情之作。

此外,他还写过一些祭文、墓志铭等,情感真挚,表述清楚,让人感觉尤为真切。

2. 语言清新自然,记载生活刘禹锡的作品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诗句流畅,句式清新简单,寥寥数语就能传达出深厚的意境。

他善于借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描写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精练而又流畅。

此外,他的诗词作品厚积薄发,感人至深,余味绵长。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有哪些特点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有哪些特点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有哪些特点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博大精深,风格独特,极具艺术价值。

刘禹锡的诗歌有着许多特点,本文将从文学特点、主题内涵、表达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刘禹锡的诗歌。

一、文学特点1.字正腔圆,语言清丽。

刘禹锡的诗歌语言非常清丽动人,字正腔圆,富有音乐美感,让人不由得陶醉其中。

例如《竹里馆》中“东篱菊葩已三催,又是清秋佳节来。

”“怅望千秋万代,为余著述一篇。

”这些语言清新脱俗,堪称经典。

2.情趣丰富,描写细腻。

刘禹锡的诗歌能够细致入微的描写人与自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情感。

例如《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刘禹锡通过描写苔藓,树木,以及江山秀丽的自然景色,将自己独特的情感溶入其中,表现出了他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刘禹锡的诗歌常常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篇更加生动形象,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

例如《竹枝词二首·其一》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以及《陋室铭》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刘禹锡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将诗句升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主题内涵1.描绘生活中的琐事。

刘禹锡的诗歌中经常描绘一些生活变幻的琐事,譬如花鸟少年、处事不羁、爱情思念,以及宦官与士人的冲突等等。

刘禹锡的诗歌充满了温情,给人以深刻共鸣。

2.抒发个人思想、情感、哲理。

刘禹锡的诗歌中透露着家国情怀、豪迈丈夫的气概,甚至包含了对人生,时光,岁月等久远主题的思考。

例如《秋夜寄邱员外》中“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白发搔更短,浑欠几多时。

”揭示了他对苦难的承受以及对社会的不满。

3.反映社会风尚,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

刘禹锡的诗歌蕴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气息,例如《陋室铭》中,“士无长足者,静以修身;可以去言多讹,恶语\诛暴乱。

别有用心,而后成\大功于斯民矣。

”这些言辞深刻反映了唐代的士人风范以及国家状况,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色和风格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色和风格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色和风格刘禹锡(772-842)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被誉为“唐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

他的诗歌作品构思新奇,意境清新,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不仅是唐代文学的一大亮点,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独树一帜的一笔。

一、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出生在唐朝的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

他自幼聪明好学,13岁时就能作诗。

经过多年的功夫,他的才华在文学和政治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唐玄宗时期,他曾历任太子左庶子、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务。

但是,因为与当时权臣李林甫不和,刘禹锡最终被贬官,只好在庐山等地隐居,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他所写的诗歌和文章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刘禹锡的诗歌特色1.创造性的诗歌主题刘禹锡的诗歌主题非常丰富,他善于以各种形式表现人生、社会、政治、自然等多个层面。

他的诗作中,有一些反映了他的巨大情感和美学思想,例如“陋室铭”是他在庐山隐居时写的,反映了他对尘世世俗的生活的批判。

胜地余云,利分薄秋,一空泻岷,万古长驱,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少年行逢百祸”的不满和对成功的高远向往。

2.僧致远诗风的影响刘禹锡的梵刻(也称“僧致远”)诗歌风格多样,影响很大。

他的有些诗歌和僧致远的创作风格很像,甚至有些有模仿的成分。

3.语言的生动和形象的丰富刘禹锡的诗歌语言非常生动,形象丰富。

他常常用意蕴深刻的修辞和比喻手法,使诗句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在《竹里馆》中写道:“碧云天背,无限峰凝积,山行空自若,蛟龙不敢怪”描绘了大自然中山川峰岭的壮美和巍峨。

4.唐代名士的纷争刘禹锡作为唐代文学史上的名人,他的生活场景和时代背景往往被说明。

他的许多作品在反映时代背景的同时,也包含着自己所面临的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和困难。

三、刘禹锡的诗歌风格1.思辨性的风格刘禹锡的作品中不乏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的内容,这也是他作为唐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诗歌创作中所重视的一面。

刘禹锡诗文特点

刘禹锡诗文特点

刘禹锡诗文特点
刘禹锡诗文的特点如下:
一、文学思想内涵丰富
1、具有豪迈雄壮的气势:刘禹锡在创作中把心中丰富的文学思想倾注
于诗文之中,表达出豪迈、雄壮、宏大、恢弘的场面,彰显出他的大
气和慷慨;
2、富有哲理性深刻的学问:从刘禹锡的诗文中可以看出他丰富的学问,也可以发现其诗中的哲理思想,赞颂政治、责罚腐败,充满了智慧和
深刻的思想意蕴;
二、表现形式绚丽多彩
1、娓娓芳香的抒情:刘禹锡的诗文有着浓重的抒情色彩,叙述细腻而
深入,从诗人对爱情和友情的向往,到对故乡的思念,都表达出了无
限的美好;
2、诗性壮阔的见解:刘禹锡的诗歌有着强烈的阐释和现实性,既体现
了诗人坚毅的态度,又在形式上给予了一定的虚构,以情趣柔软的诗
词升华了激情的思想;
三、韵味风格独特
1、艺术风格细节加工精细:刘禹锡的诗文主要以以咏物诗、写景诗为主,他注重艺术风格的表现,从细节处处精雕细琢,别有一番情趣;
2、运用修辞组效极强:刘禹锡运用了元韵、绰韵、尣韵,字句精确,
句式严谨,交融动静,使用修辞手法深入人心,彰显着他辩论的高低、妙趣横生,使得其诗文增色不少。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点有哪些呢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点有哪些呢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点有哪些呢刘禹锡是唐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和书法家。

他的文学成就在唐代属于中等水平,但却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特点,被誉为“小李杜”。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他展现了细腻丰富的感情世界、意境深远的诗境和细腻、流畅的文学风格。

刘禹锡诗歌创作多以抒发自己感受为主,以真情实感为基石,讲述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忧愁心境、艰辛求学和感恩报答等主题。

他的诗歌表现出浓郁的个人色彩和独特的审美意识,更带有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沉思考。

刘禹锡的诗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格律严整、韵脚通畅刘禹锡信守唐代诗歌的传统韵律,善于运用平仄声调,重视押韵和押字关系,格律严整、韵脚通畅。

他的诗歌旋律优美、节奏流畅,有时呈现出大气磅礴、雄奇壮丽的风格。

二、抒情深刻、情感真实刘禹锡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大量用抒情手法,写出了他个人深沉的情感体验,反映出充满哀怨和思念、挚爱亲人和朋友的真实情感。

三、寓言深刻、寓意深远刘禹锡的诗歌中,有许多寓言、借喻,如《竹枝词》、《竹枝词二首》、《陋室铭》等作品,他借物言人、藉景抒情,本文通过对细节和形象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传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和社会伦理的概括和思考。

四、写景生动、描绘细腻刘禹锡的诗歌创作中,以写景为主宰的作品SameTime more恰到好处的调整情感与客观事物的关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写实和塑造,刻画出了出色的细节和真实生动的情景,融入了唐代诗歌的自然、真实、简约的写作风格。

五、文笔细腻、表达简洁刘禹锡显然具备高超的文学功底,他的诗歌文笔细腻、气势沉稳,结构流畅、艺术感强,体现了他的深厚写作素养和极佳创作能力,表现出高超的文笔功底和敏锐的语感。

六、道德育人、警世醒心刘禹锡的诗歌中,有一大批警世醒心的作品,如《古从军行》、《陋室铭》、《慈乌夜啼》等,其中大多数是探讨人性、社会伦理和生命意义等深刻问题的,是对唐代道德观念、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多方面展现。

刘禹锡诗词闲适淡泊的诗句

刘禹锡诗词闲适淡泊的诗句

刘禹锡诗词闲适淡泊的诗句
摘要:
1.刘禹锡诗词的特点:闲适淡泊
2.刘禹锡的生平及其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3.刘禹锡诗词中的闲适淡泊诗句举例
4.刘禹锡诗词对后世的影响及价值
正文: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其中,闲适淡泊是他诗词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特点既源于他的个人性格,也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刘禹锡生于唐朝中期,经历了从盛唐到晚唐的历史变迁。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曾多次被贬谪和流放,但这并没有使他消沉,反而培养了他豁达从容、淡泊名利的性格。

这种性格在他的诗词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闲适淡泊的意境。

刘禹锡的诗词作品中,有很多表现闲适淡泊的诗句。

例如,《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再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永夜角声悲自语,南风入衣酒未消”,展示了他超脱尘俗、追求闲适生活的精神风貌。

这些诗句都充分体现了刘禹锡闲适淡泊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的诗词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闲适淡泊诗风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借鉴。

许多后世诗人都对刘禹锡的诗词进行了高度评价,
并受其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如宋代的苏轼、陆游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刘禹锡的影响。

总之,刘禹锡的诗词作品以闲适淡泊为特点,这一特点既源于他的个人性格,也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刘禹锡的简介和诗歌风格特点

刘禹锡的简介和诗歌风格特点

刘禹锡的简介和诗歌风格特点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成为了唐代中后期文学风格的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广泛涉及了文化、历史、政治、宗教以及爱情等各个方面,其作品不仅立足于现实生活,更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

本文将从刘禹锡的简介和诗歌风格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刘禹锡简介刘禹锡,字务观,唐代文学家、诗人,汉族,可能是出生于陕西渭南。

他曾经担任过唐穆宗和唐敬宗的太常博士,还曾经担任过吏部郎中。

在他较为著名的一篇散文《陋室铭》中,他描述了一间贫困落魄的屋子,表达了对贫苦生活的苦闷和对富裕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之间关系的思考,使得他的文学成为了当时的经典之一。

刘禹锡的文学思想较为严谨,他崇尚自然和谐、崇高的美德与人文精神。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表达了对人类智慧和自然美的感受,同时也对官场黑暗、社会不公以及自身命运的变幻反思,他的文学作品饱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刘禹锡的诗歌风格特点刘禹锡的诗歌充满了哲学意味,他认为诗歌应该表现出人类的内心世界,表达思想感情,表现美好的情感和人生之道。

他的诗歌字句优美,格调高雅自然,风格清新自然,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1.抒发感情刘禹锡的诗歌抒发了丰富而深刻的感情,例如《八节句》中的“春风松柏一时新,已见成都几日春”,表现了他对春季景色的喜爱之情。

同时,刘禹锡也表现了愤怒和不满,例如《竹枝词》中的“上船免把君同醉,劝君更尽一杯酒;落日微凉山果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压抑和不满之情。

2.抒发道德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中抒发了对道德情感的关注。

他将自己的诗歌当作道德的教育工具,例如《样寿》中的“志士恒游凌云壮,亲直兼涵大海容。

广庭直为身争气,少内那能可一從”,表现出了其对于爱国主义、道德操守等方面的追求和关注。

3.展现生命力刘禹锡的诗歌展现出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例如《竹枝词》中的“碧海龙王窟,玉兔嫦娥台。

麒麟彩毫尾,鱼灯惨鼇开”,通过神话、传说等元素与自然联系起来,创造了多彩、奇妙的画面,展现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点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点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点刘禹锡,唐朝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在唐朝文坛上,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广受赞誉,尤其是他的《陋室铭》被誉为唐代甚至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刘禹锡的生平背景出发,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生平背景刘禹锡出生于唐朝宪宗年间,是福建福州人。

早年曾在京城进士考试中获得第二名的成绩,后来历官华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

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历任节度使期间,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二、诗歌特点1.清新脱俗刘禹锡的诗歌主题多为山水、花鸟、田园等自然景观,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他对世事的超脱和疏远,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如《竹枝词》中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些诗句都表现了刘禹锡清新脱俗的诗歌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2.古雅含蓄刘禹锡的诗风古雅含蓄,不失深沉内涵。

他的诗歌语言精美,措辞严谨,讲究于音韵、节奏和平仄的和谐。

如《陋室铭》中写到:"士无比其忧,世无博其论。

乐有丧乱亡,哀矜不避身。

”通过用婉约的词藻和丰富的比喻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思维,让人感到古代风韵与现代哲思的巧妙结合。

3.崇尚奇异刘禹锡的诗歌也常常体现出对于奇异异象的崇尚和追求,如《竹枝词》中的“红鸟无心双飞翼,黄龙寻路一带烟”,《竹枝词五首》中的“山水自西北,烟波共东流”,《丹青引》中的“画得谁家妇,红裙绿袖曳苍茫”,这些奇异的描绘不仅展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歌创作的冲动,也表现了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诗歌的深刻理解。

4.哲理思辨除了以文章平民化的口吻为民众讲解理念,刘禹锡的诗歌也常常引入了哲学性的思考。

如《浣溪沙》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这句诗与传统爱情诗歌不同,不仅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悲苦,更蕴含了对于人生的反思和对于命运的嘲讽。

总的来说,刘禹锡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古雅含蓄,并崇尚奇异、哲理思辨。

他的诗歌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珍品,延续至今被学者们广为讨论研究。

刘禹锡的写作风格

刘禹锡的写作风格

刘禹锡的写作风格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刘禹锡的写作风格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刘禹锡的写作风格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

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的确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

但他始终不曾无望,始终跳动着一朗州司马刘禹锡颗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剧烈的愤懑和抵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

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

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概。

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气。

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2]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对将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刘禹锡诗句石刻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再如他那首出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给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气,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憧憬之情。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点是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点是

刘禹锡的简介诗歌特点是刘禹锡,唐朝初年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依旧被人们所喜爱。

刘禹锡的诗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真挚刘禹锡的诗歌作品情感真挚,奋发有为。

他的诗歌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深沉的思想感情。

例如,他的《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使人产生强烈共鸣。

他的诗歌表达了激情和情感,这也是他诗歌作品的灵魂所在。

二、笔力雄健刘禹锡的诗歌作品笔力雄健,句式秀逸。

他的诗歌处处表现出优美的词汇、准确的表达和精准的描述。

例如,他的《陋室铭》中写道:“潜龙已古,猛兽且彪。

华灯照夜,春酒满堂。

福为祖烈,寿为先猷。

”词语间的余音悠绕,给人以印象深刻的美感。

三、富有人文思想刘禹锡的诗歌作品充满了人文思想,他通过自己的诗歌,展现了自己的理想和宏伟的人生观。

例如,他的《陋室铭》中表现了他对实干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追求,对中国著名哲学思想的解读也是其刻意让人看到了“仙道”的精神遗产。

四、风格独特刘禹锡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文学派别的独特风格,也体现出个人的特色。

他经常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创作,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当中。

例如他的《陋室铭》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洞察和对民生重要问题的关注。

总之,刘禹锡的诗歌具有情感真挚、笔力雄健、富有人文精神、风格独特的特点。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流传广泛,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成为人们审美志趣的重要源泉。

浅析刘禹锡贬谪诗歌风格

浅析刘禹锡贬谪诗歌风格

浅谈刘禹锡贬谪诗歌风格【内容提要】刘禹锡长期被贬,但他并没有沉沦,在贬谪时期的创作,初期也有忧怨之词,但诗人很快就突破了忧怨这一主题,从而形成了自己豪健的贬谪诗歌风格。

【关键词】刘禹锡贬谪诗歌风格忧怨豪健刘禹锡生于书香世家,才学渊博,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同年又考中博学宏词科。

可谓少年得志。

但“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被贬出京,流放在外十年。

十年后,有人欲重用诗人,召还回京。

又因诗人作“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惹怒新贵,又被流放外地。

再过了十四年,诗人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因作《重游玄都观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前度刘郎今又来。

有意重提旧事,向权贵挑战。

这次又被外调。

诗人长期流放在外,社会斗争和自然环境是其诗人诗歌风格形成的外部条件,再加上诗人的性格是桀傲不驯的,坚忍不拔的,流放外地诗人并没有沉沦,而是以昂扬的姿态面对生活,以豪迈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足渐形成了诗人豪健的贬谪诗歌风格。

在刘禹锡之前,贬谪文学多以忧怨为主题。

刘禹锡在贬谪蛮荒的漫漫二十三年里,诗人难免有过感伤和忧郁,但诗人从不降心辱志,而是能在积极的思索中振奋起来,并对现实人生和政治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诗人不仅以巴山楚水二十三年的时间,刷新了中国文人遭贬期限的最高记录,而且以豪迈乐观的精神,创造了贬谪诗歌豪健的崭新风貌,打破了贬谪文学沉湎于幽怨、孤愤的套数,开辟了迁谪诗歌写作的新路径。

诗人没有以泪洗面,灰心丧志,也没有隐逸江湖,傲啸林泉,更没有留连诗酒,嘲风弄月,甚至也没有停留于呼冤叫屈,倾泄激愤,而是以豪迈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有悲不哀,有怨无悔,没有沉沦,没有颓废。

在贬谪的诗文里,诗人寄情的山水是明丽清新的。

诗人纵目洞庭,看到的是湖光月色,一派明净,绿水青山,相映成趣,《望洞庭》云: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闻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写作风格

刘禹锡写作风格

刘禹锡写作风格摘要:一、刘禹锡的简介二、刘禹锡的写作风格特点1.真实反映社会现实2.深刻揭示社会矛盾3.强烈的个性色彩4.融合诗、词、文的特点三、刘禹锡的代表作品及解析1.《陋室铭》2.《乌衣巷》3.《竹枝词》四、刘禹锡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文: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生活在唐朝盛世至中衰时期,亲身经历了社会变革,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深刻揭示了社会矛盾。

刘禹锡的写作风格特点鲜明。

首先,他的作品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

在《陋室铭》中,他描绘了自己身处陋室却怡然自得的心境,实际上则是对当时官场腐朽风气的抨击。

在《乌衣巷》中,他通过乌衣巷的兴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

其次,刘禹锡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矛盾。

在《竹枝词》中,他以民间歌谣的形式,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百姓疾苦的现状。

在《石头城》中,他以石城为背景,表现了官场险恶、战乱频繁的社会现实。

刘禹锡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直率著称,表现了他坚定的性格和崇高的品质。

他的散文也充满个性和激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此外,刘禹锡的作品融合了诗、词、文的特点。

他以诗人的敏锐和激情,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诗歌;他以词人的婉约和柔美,谱写了一首首优美的词作;他以文人的才情和博学,创作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广度的散文。

刘禹锡的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

其中,《陋室铭》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作者身处陋室却心怀天下的抱负。

《乌衣巷》以乌衣巷的兴衰为背景,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

《竹枝词》以民间歌谣的形式,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百姓疾苦的现状。

刘禹锡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诗豪”。

刘禹锡的性格特点与作品的风格

刘禹锡的性格特点与作品的风格

刘禹锡的性格特点与作品的风格中唐文坛繁荣兴盛,出现了很多文豪,刘禹锡是这个时期的著名家。

在绚丽多彩的艺术长廊中,刘禹锡处于比较引人注目的地位。

他异于流俗,在当时声势浩大的韩孟、元白这两大诗派之外,自立一格,赢得了“诗豪”的美誉。

而在另一个领域里,他还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家,这方面的成就同样名垂千古。

1.刘禹锡的性格特点1.1刘禹锡简介刘禹锡,字梦德,其祖籍在河南洛阳,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

他对外自称是靖王刘胜的后代,自小在江南生活。

对于刘禹锡的仕途,我们可以这样看待:在唐德宗贞元九年,刘禹锡考中进士,而在同一年,登博学宏词科,之后的两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在贞元十六年的时候,他在杜佑徐泗濠节度使和淮南节度使幕中任掌书记,此后相继任京兆渭南主簿、监察御史和监祭使。

五年后,刘禹锡参与了“永贞革新”,在失败后被贬为连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朗州司马。

之后仍避免不了被召回及再次被罢免的命运,会昌二年的时候,刘禹锡在洛阳病逝。

1.2刘禹锡的性格特点刘禹锡生活在中唐时期,在繁盛的中唐诗坛中具有颇高的影响力。

他与各大文豪都有密切的交往与联系,但是从来不与任何一个派别有依附关系,自己别具一格,在文坛上多有创新。

刘禹锡在性格中的一大特点是“猛”。

当时的改革,以刘禹锡和为代表的青年官员极力支持改革,在改革中风光了一年,但后期却因此而蒙受贬谪。

根据历史记载,刘禹锡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年轻气盛,暗中被人嫉妒,树敌很多。

王叔文经常把刘禹锡请入宫中商议国事,对于他跟柳宗元提出的意见很是赞同。

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们改革的念头。

当时的“猛”,为后期的连续被贬官埋下了伏笔。

在做官时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特色的贬官生涯。

对于官员的生命来说,贬官是一次人生的挫折,也是人生中经历的大不幸。

这些经历造就了刘禹锡旷达的情怀。

在失意的时候,没有整天郁郁寡欢,灰心丧气,也没有因此退隐江湖,傲视林泉,也没有夜夜笙歌,嘲风弄月,更没有叫屈喊冤,发泄愤恨,他选择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人生的起起伏伏,对待生活认真执著。

刘禹锡写作风格

刘禹锡写作风格

刘禹锡写作风格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刘禹锡简介
2.刘禹锡的写作风格特点
3.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4.刘禹锡的写作风格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字梦得,河南郑州人,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婉约、清新著称,是唐代诗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刘禹锡的写作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的诗歌具有豪放奔放的风格。

他的诗篇中,词句豪迈,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富有力量感。

他的诗句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都表现出他的豪放气质。

其次,他的诗歌也具有婉约清新的风格。

他的诗篇中,词句清丽,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

他的诗句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等,都表现出他的婉约之情。

刘禹锡的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等,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写作风格,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刘禹锡的写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豪放奔放和婉约清新的写作风格,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第1页共1页。

刘禹锡的诗特点

刘禹锡的诗特点

刘禹锡的诗特点刘禹锡,一代的“诗豪”,被贬又再贬的多舛命运,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佳作。

一提到刘禹锡,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陋室铭》,至今耳熟能详。

苔痕上阶绿,草色进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整体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巨变的单一制人格它向人们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破旧、物质贫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扩充,那就可以满屋生香,时时可知情趣逸志,自建一种打破物质的奇妙精神力量。

唐代诗人刘禹锡,性格耿直,经常因为直言相谏而得罪权贵,但他从不在意。

永贞元年,刚刚继位的唐顺宗李诵提拔王叔文,展开社会改革,引发宦官反对,逼使顺宗逊位,巍然其长子李纯为宪宗,并贬谪王叔文。

刘禹锡因与改革派合作,也被先后贬到连州(今广东连县)、朗州(今湖南常德)。

十年后,当朝宰相器重他的.才干,召他返回长安。

刘禹锡回长安后,听说长安朱雀街旁崇业坊有一座玄都观。

观内道士种植许多桃树,桃花盛开如云霞,于是便去观赏,并写诗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虹尘拂面去,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题中的诸君子,所指的就是和刘禹锡一起贬谪又同时被下架长安的朋友柳宗元、韩泰、韩哗、陈谏四人,从“戏赠”的“戏”字中可以窥见,这首诗就是存有另一层涵义的,字面的意思就是:长安大街上车马卷起的飞尘扑面而来,没有人不是说道刚看看回去花掉回去。

玄都观里的上千棵桃树都就是刘禹锡贬谪出来长安后柏树的啊!其实,诗的后两句是讽刺当朝众多的现任大官,说他们都是诗人遭贬后被提拔出的谄媚之臣。

因为这首诗,权贵们大为恼怒,于是刘禹锡又贬谪至播州(今贵州毕节)。

当时,播州就是最边远荒凉的地区,可知权贵们的愤恨有多深。

后来因朋友柳宗元、裴度的帮,加之他存有年老的母亲,于是便改成连州刺史。

十四年以后,即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年)由于裴度向文宗推荐,刘禹锡才又被召回长安,任主客郎中官职。

这年三月,刘禹锡又一次到玄都观来,但这时的景象已和十四年前不同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的性格特点与作品的风格探析摘要:中唐文坛繁荣兴盛,出现了很多文豪,刘禹锡是这个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本文简要分析了刘禹锡的性格特点及其作品风格。

关键词:刘禹锡性格特点作品风格
在绚丽多彩的唐诗艺术长廊中,刘禹锡处于比较引人注目的地位。

他异于流俗,在当时声势浩大的韩孟、元白这两大诗派之外,自立一格,赢得了“诗豪”的美誉。

而在另一个领域里,他还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家,这方面的成就同样名垂千古。

1.刘禹锡的性格特点
1.1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字梦德,其祖籍在河南洛阳,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

他对外自称是靖王刘胜的后代,自小在江南生活。

对于刘禹锡的仕途,我们可以这样看待:在唐德宗贞元九年,刘禹锡考中进士,而在同一年,登博学宏词科,之后的两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在贞元十六年的时候,他在杜佑徐泗濠节度使和淮南节度使幕中任掌书记,此后相继任京兆渭南主簿、监察御史和监祭使。

五年后,刘禹锡参与了“永贞革新”,在失败后被贬为连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朗州司马。

之后仍避免不了被召回及再次被罢免的命运,会昌二年的时候,刘禹锡在洛阳病逝。

1.2刘禹锡的性格特点
刘禹锡生活在中唐时期,在繁盛的中唐诗坛中具有颇高的影响力。

他与各大文豪都有密切的交往与联系,但是从来不与任何一个派别有依附关系,自己别具一格,在文坛上多有创新。

刘禹锡在性格中的一大特点是“猛”。

当时的改革,以刘禹锡和柳宗元为代表的青年官员极力支持改革,在改革中风光了一年,但后期却因此而蒙受贬谪。

根据历史记载,刘禹锡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年轻气盛,暗中被人嫉妒,树敌很多。

王叔文经常把刘禹锡请入宫中商议国事,对于他跟柳宗元提出的意见很是赞同。

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们改革的念头。

当时的“猛”,为后期的连续被贬官埋下了伏笔。

在做官时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特色的贬官生涯。

对于官员的生命来说,贬官是一次人生的挫折,也是人生中经历的大不幸。

这些经历造就了刘禹锡旷达的情怀。

在失意的时候,没有整天郁郁寡欢,灰心丧气,也没有因此退隐江湖,傲视林泉,也没有夜夜笙歌,嘲风弄月,更没有叫屈喊冤,发泄愤恨,他选择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人生的起起伏伏,对待生活认真执著。

他悲而不哀,有怨但是不悔恨,不颓废,不因此而沉沦。

在被贬谪之后的作品里,仍可见明丽的景象。

2.刘禹锡的作品特点分析
2.1乐观、旷达思想的表现
刘禹锡在被贬官的日子里,没有悲观失望,而是抱着一种旷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起起伏伏。

他纵目洞庭,看到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迁谪远州的漫长的二十三年里,他虽然有过感伤和悒郁,但往往能在思索中积极振作起来,始终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希望与信心。

他赞美
经过砥砺,重为利刃的佩刀,“故志复还,宝心再起,既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感利钝之有时兮,寄雄心于瞪视”。

表达了他百折不挠的劲节与待时而起的雄心。

谪居朗州五年后,他曾收到元稹赠送的一根壁州竹鞭,便写诗酬赠说:“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借咏赞竹鞭,表达自己坚贞、正直的耿介个性,寄托重返长安的迫切愿望。

直至晚年,诗人依旧保持着积极进取的锐气和坚贞不渝的志节:“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的自强不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的通脱识度;“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的豪迈壮烈。

他甚至还有闲心写《游玄都观》和《再游玄都观》讽刺那些得宠的新贵:“玄都观里桃千数,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这种豪迈乐观的性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2“境象”论
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纪》中说道:“诗者,其文章之蕴耶?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

”在他看来,文人墨客要想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歌是所有文章的精华部分,其语言比较简练,包含了丰富的境象,意味深远。

刘禹锡提出“境生于象外”的重要命题,明确指出了境与象的关系,这个观点是值得称赞的。

这一理论的重大贡献就在于,将诗歌创作中的意、象统一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

在刘禹锡的作品里,通过丰富的联想,
超出事物本身的特质,体会其超出本身的意境。

他的作品比较注重意义的提炼和总结,给人一种相对理性的感觉。

要充分地欣赏其作品,就要理解其真正的内涵,结合自身的心境,慢慢品鉴,才能找出对人生的思考。

刘禹锡著名的组诗《金陵五题》就是凭着自身比较丰富的想象,充分发挥了创作才能而写出来的。

这组诗中的五首诗全是意中虚景,那“潮打空城寂寞回”的秦淮河水,“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旧时明月,“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堂前双燕,以及“一方明月可中庭”的生公讲堂诸种意象,都比实际物象包含更多的诗人的主观情思和人生理想。

2.3自然隽永的诗风
刘禹锡把他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文学创作上,为中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刘禹锡推崇的是平淡自然的写作风格,他喜欢从朴素中找出宁静和祥和,符合高雅悠远的韵味,有一种淡泊名利的胸怀。

这种清淡的风格,给人一种朴素的美感。

刘禹锡的诗风对于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通观他的诗歌作品,可以发现其主要特点就是精炼含蓄,委婉自然。

《酬马大夫以愚献通茇葜酒感通拔二字因而寄别之作》中说:“成谣独酌后,深意片言中。

”这些都是他自然隽永的作品风格的体现。

综上所述,刘禹锡一生命途多舛,经历了永贞革新和牛李党争等重大事件,以及被贬官的。

从其五十六岁回到洛阳开始计算,以洛阳为他活动的中心,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六年。

他敢想敢做,支持改革,乐观旷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待生活认真大度。

这些性格
特点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当之无愧的“诗豪”。

参考文献:
[1]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200-201.
[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隋唐五代卷)[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11:423-425.
[3]胡可先.中唐政治与文学——以永贞革新为研究中心[j].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vol2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