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中国文学史分期一中国文学史分期:1、中国古典文学史:(先秦至1840)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东汉建安年代至隋统一)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1644至1840)2、中国近、现代文学史(1840至1949)3、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至今)二、各阶段的主要文学成就和现象(一)先秦文学1、总体特点:从萌芽到初步发展阶段①、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②从本质上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①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5篇,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开创诗歌创作的艺术传统。
②历史散文:以记事记言为主,主要有《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等③诸子散文: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庄子》的文学性最强。
④楚辞:其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楚文化的独特风采,以六、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屈原运用楚辞体创作了《九歌》、《九章》,其代表作《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与《诗经》并称“风骚”。
(二)秦汉文学1、总体特点: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1)出现完全以文学的感染力为目标的文学样式:赋(2)文学创作的兴盛(3)出现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4)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1)辞赋:汉赋经过了骚体赋、大赋、小赋几个发展阶段。
(2)乐府诗: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乐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其所采集的民歌即为乐府诗。
乐府诗长于叙事,五言、杂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叙事诗的基础。
(3)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与乐府诗长于叙事不同,五言诗长于抒情。
评价“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4)《史记》:代表两汉散文文学的最高成就的是《史记》。
文学史知识点记忆
文学史知识点:“第一”和“最”的文学作品: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
3、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4、《春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
5、《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6、《战国策》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7、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是《战国策》。
8、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9、班固的《两都赋》确立了京都赋的创作格局。
10、张衡的《归田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
11、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
12、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3、现在所知的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14、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15、陶渊明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
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16、南朝齐代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向格律严谨的近体诗转变,为唐代格律诗的最后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7、以晋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和以刘宋时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逸事小说,开后世笔记小说之先河。
18、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19、《长恨歌》和《琵琶行》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20、在中唐诗人中,元稹是一位以开拓写情题材而对后代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
21、在韩愈周围的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李贺。
22、李商隐的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
23、柳宗元散文中写得最好的是那些山水游记。
24、古文运动直接启示了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开创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中国古文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1.先秦时期:-《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创作集合,包括《风》、《雅》、《颂》等三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和源头。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集合,以辞章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称为《论语》,内容主要是经典言论和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镜鉴之作。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是唐·刘义庆编纂的散文,以短篇记事形式描写魏晋时期的文化名流和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青年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表达了对乱世的失望与对宁静农村生活的向往。
3.唐宋时期:-唐代的诗歌达到了巅峰,唐诗流派主要有初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
其中,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两位杰出的女才子,她们的诗歌以清新、细腻的表达著称。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描写了贾宝玉一家的兴衰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4.宋元明清时期:-宋代诗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多样丰富,从山水田园到政治理念皆有涵盖。
-元曲是元代的戏剧形式,以《西华山》、《窦娥冤》等著名作品闻名于世。
-明代诗人杨雄和吴兆兰在女才子的传统上成为前人后辈的典范,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坠》是杨雄的代表作。
另外,为了探究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婉约派,宋代的词派,元代的辽东派等。
-诗体: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词等。
-诗歌创作技巧:包括押韵、对仗、象征等。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辉煌和变革的历史,通过对不同朝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最全中国文学史
最全中国文学史历史概述中国文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学之一。
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史书记载。
中国文学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文学起源与古代文学中国文学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生活和宗教。
最早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
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要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诗经》。
此外,古代史书和哲学著作也被视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兴盛与古文运动唐代被视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
著名的唐诗诗人包括杜甫、李白等。
宋代则是中国散文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
古文运动在宋代兴起,以提倡纯正的古文为特点。
官方文学与民间文学中国文学中存在着官方文学和民间文学两个不同的传统。
官方文学主要是指与官方有关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史书、官方编纂的诗集等。
民间文学是指从基层社会涌现出来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故事、谚语、民歌等。
现代文学与当代作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新运动和五四运动密切相关。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新兴作家,他们以自由探索和反映社会现实为特点。
近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当代作家,如莫言、余华等。
结论中国文学历经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而且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最全面的了解中国文学史,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
中国文学史(全)
在传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中国文学将更加注重 创新发展,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推动 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唐宋古文运动及其影响
要点一
唐宋古文运动的兴起
唐宋时期,古文运动逐渐兴起。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 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反对骈文浮华的 文风。
要点二
古文运动的影响
古文运动对唐宋及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 方面,它推动了散文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 促进了诗歌、词曲等文学样式的变革和创新。同时,古文 运动所倡导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态,吸引了大量读者和作者的参与。
网络文学的特点
网络文学具有创作自由度高、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出版和传播方式,为作者提供了更 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多的读者群体。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兴起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和题材内容;另一方 面,它也对传统文学的出版和传播方式提出了挑战。传统文学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读者需求,不断 创新和发展。
魏晋玄学与文学观念转变
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哲学思潮,强调自然无为、任性放达的人生态度。这种思想 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文学观念转变
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文学作品从过去的注重教化功能转变为注重审美功 能,追求形式美和艺术性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标。
传统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 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可 以启迪人们的思想,提高 人们的文化素养。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概论:
1.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2.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3.文学的分类、流派和体裁。
二、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先秦古籍:《诗经》、《楚辞》等;
2.儒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论语》、《孟子》等;
3.文言散文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创作;
4.唐代文学的繁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5.宋元时期的文学:宋词、元曲等的兴起;
7.清代文学的发展:四大奇书、古文运动等;
三、文学批评思潮:
2.古文运动和白话运动;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
四、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1.先秦文学的特点:诗经的风格和意境;
2.唐宋诗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
3.赋与骈文的兴盛:唐代赋的发展和宋代骈文的兴起;
4.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四大奇书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5.戏曲的兴起与发展:元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特点。
五、重要的文学人物及其思想成就:
1.孔子及儒家对文学的影响;
2.洪洞赵孟坡和王阳明的文学思想;
3.文天祥和陆游的诗文风格;
4.鲁迅和胡适的现代文学思潮。
六、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1.文学文本的研究方法;
3.文学思潮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影响。
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深入研究每个阶段和每个重要作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因此,这些知识点只是一个指导,具体的学习还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来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场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门、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硕。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矢汉卿、郑光祖、白朴 ' 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鏤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史知识点1、中国文学史分期:三古七段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2.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的背景说明:上古期背景:〔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2〕中国文学的思想根底也是孕育于上古期.〔3〕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4〕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文学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根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中古期背景:〔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为什么将魏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并将魏晋到明中叶这样长的时间划为一个中古期(中国文学所有的因素都在这个时期具备了,而且成熟了):(1)这时期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2)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3)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4)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臻于成熟.白话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5)文学传媒出现了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各种新的形式.(6)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 近古期背景:(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2)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晚明诗文)重视个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模仿市井俗调的倾向.(3)传统文体开展缓慢,通俗的文体显得生机勃勃.3、先秦时期的文学背景说明:(总体上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1)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2)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人事的记录.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 最早的史官是由巫来承当的;史官除了从事宗教活动,还从事有关赐命、册命、载录氏族谱系等政治活动.(3) 土的兴起与活泼,对文学的开展起关键性的作用.4、中国文学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5、原始神话传说的概念:神话是以故事或者形象的方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宇宙自然、人类自身及诸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以及当时世间秩序的理解.(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表达了先民对自身及所处环境的理解;神话是原始人类综合意识的反响产品.)6、有关神话的作品:?楚辞?、?山海经?、?庄子?、?列子?、?淮南子?、?穆天子传?.7、神话的意义: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1)神话仿佛具有一副双重面具,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一个概念的结构,另一方面又展示一个感性的结构.2)对文学中叙事这一表现手法产生了影响.3)上古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素材.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诗,其中有6篇笙诗.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它代表的是整个北方文学,属于纯文学.笙诗:有目无辞,是一部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徒诗:只有文字.9、有关?诗经?的三说:采诗说、删诗说、献诗说(1)采诗说:中央专门派采诗官到民间去采诗或者民歌.(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个说法颇有争议.(2)删诗说:司马迁认为孔子将原本三千多篇的诗删至三百篇,这个说法不对,孔子并没有对诗进行删减,而是对诗进行了整理和编集.(3)献诗说:各国的乐官在正式场合表演的诗舞,由乐官和太师来整理和编集的.(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的说法是有史可考的.)10、?诗经?按音乐类型/风格划分为:风、雅、颂三局部(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个地区的乐调;是带有各诸侯国地方色彩的乐歌,计十五国风,其中大局部都是民歌.(风的文学性最强)(2)雅:是朝廷正声,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小雅.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大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针硬朝政、情绪激愤,但挖苦有一定的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小雅的作者,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卑微者,主要以地位卑微者为主;小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指斥政治黑暗、悲悼周王室的衰亡,忧国忧民,而且也感慨自身遭遇.〔3〕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周、鲁、商三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11、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儒学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2、?诗经?的流传史: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今文经学:是鲁诗〔出自鲁人中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三家诗先后亡佚.古文经学: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蓑〕 ,毛诗较三家诗晚出,但在民间广泛的传授,并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 今本?诗经?就是“毛诗〞o13、?诗经?的内容:燕飨诗:是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重视遵循礼仪,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燕飨诗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周代宗族间相亲相爱关系维系的重要社会纽带;燕飨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还有政治目的,在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否认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怨刺诗:出现在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硬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除燕飨诗、怨刺诗外,还有以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农事诗、祭祖颂歌和周祖史诗,?诗经?的现实精神这六个方面的内容.14、?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运用,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根本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 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此物表达出来.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或者开头.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根底,赋是一种根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兴〞的运用情况比拟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15、?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洁韵律的根本单位.?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使得?诗经?朗诵起来节奏舒卷徐缓,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在意义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重章:就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表情感的变化.叠句:在不同的诗章里叠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诗句.叠言:又称“重言〞,对某个词的重叠使用,如“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中的“依依〞.双声:使用具有相同声母的两个词;叠韵:使用韵母存在相同部分的两个词.复沓:又称“复唱〞,是句与局之间更换少数词语,起到加重作者感情的作用.16、?诗经?的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关心人民疾苦、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称为“风雅〞精神.17、?诗经?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作用/地位:1〕?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诗经?可以说是一部抒情诗集,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兴旺的民族特色. 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3〕“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那么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赋、比、兴〞的艺术特征,开启了古代诗歌的根本表现手法.4〕?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影响.5〕?诗经?的四言句式,对后世诗人的诗歌体裁结构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8、“诗言志〞说:?尚书尧典?提出了“诗言志〞说,认为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当人们内心有所触动,喜怒哀乐之情充盈胸怀时,就通过创作和吟唱诗歌的方式抒发情志或表达态度.19、孔子将文艺看作是一种道德实践,认为礼、乐、诗可以节制和疏导人的惰性,可以感化人和成全个人品德. 孔子还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他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兴:指的是通过文学形象唤起或传达一种社会性的情感,是读者领会某种普遍的真理,最终到达感化教育的目的.观:所谓“观〞,郑玄注为“观风俗之盛衰〞,儒家认为诗歌一方面可以提供对现实生活, 主要是对政治实践的熟悉;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对诗人的主观态度, 即对诗人〔或诗歌产生地域的人群〕伦理修养的熟悉.群:是使人到达一种社会认同感.怨:孔安国注为“怨,为上刺也.〞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怨恨之情.“兴、观、群、怨〞的文学主张显然更增强调文学的感悟功用、教育功用、、熟悉功用和批判功用.20、孟子的两大理论: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特别强调人格与文格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解读作品之前首先应了解作者本人的身世经历、性情气质及其所在的时代环境,否那么不能深透地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以意逆志说:认为读者应通过对作品本身的准确解读,推求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正意图.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均对后世的文学鉴赏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时期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1)创作主体的处境有了变化,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聚集到统一帝国的皇帝或诸侯王周围, 形成假设干作家群体, 他们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谪谏为己任(2)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相适应, 汉代文学以大为美, 铺张扬厉成为风气.(3)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适应,汉代文学失去了先秦文学的生动活泼与多姿多彩,而形成格式化的、凝重板滞的风格.(对于中国诗歌来说,汉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主要承当者是巫观.巫现在商代具有重要的地位,远高于周代,是文学的创造者.今存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也是因占卜等巫术行为而作.先秦叙事散文1、散文的萌芬: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卜辞记录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多方面,真实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甲骨卜辞记事简单,不成系统,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2、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3、?春秋?三传:?公羊传?-公羊高、?左氏传?一左丘明、?谷梁传?一谷梁赤.4、?春秋?根本文学知识:?春秋?在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的编定, 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表达.?春秋?编年体,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 以时间为史, 以史事为纬.?春秋?特点:微言大义、褒贬清楚、春秋笔法〔简练、含蓄〕.?春秋?是“礼义之大宗〞〔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思想倾向.5、?左传?根本文学知识:?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左传?是?春秋?的延伸和补充,记录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间的历史事件.?左传?除了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讲述外,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借鉴.?左传?的主要内容是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标准评判人物.?左传?体例:编年史,按时间顺序来编排历史事件.?左传?确立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6、?左传?的特点:?左传?开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而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表达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这种形式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左传?的情节安排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左传?中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表达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不受任何限制.倒叙:叙事过程中回忆事件的起因, 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者预见事件的结果.7、?左传?叙事特点:?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表达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就在战争描写上,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表达, 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它对事件的表达也颇具戏剧性, 有些历史事件不是真实记录而是出于臆测和虚构的.?左传?中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人物及人物性格的描写很具丰富性、个性化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使得人物性格与形象得以展现和完成.8、?国语?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录周、鲁、齐、晋、关口、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成书在战国初年.?国语?以记言为主,论事为辅.?国语?是后代国别史的滥觞.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9、?战国策?又名?国策?,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 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 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他们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的人生追求.?战国策?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摔阖时代特征的表达,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10、?战国策?的成就:1〕?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 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作品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个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开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央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3〕?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 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其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纵恣多变.先秦说理散文1、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根本特征,但语录体不是?论语? 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 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2、?孟子?:?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3、?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特征:1〕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2〕灵活巧妙的论辩手段;3〕善用比喻和寓言;4〕气势浩然的文风,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 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假设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5〕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4、先秦说理文,最具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分内、外、杂三个局部,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外篇、杂篇出自庄子后学.?庄子?的创作方法“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重言:即借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所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4、?庄子?的特点:?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般的艺术效果.?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5、先秦说理散文的意义/影响/地位: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不仅在体制上,而且在说理方法上, 都对后代说理文有深远影响.其自身深厚的意蕴和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一种文学样式,为后世小说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6、屈原,名平,生于楚威王元年正月十四日,代表作品有:?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离骚?.7、“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8、?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 以及热爱宗国愿为这效力而不可得的悲哀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诗缠绵俳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遏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的盘旋复沓的特点.有关“离骚〞二字的解释:1〕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最为可信〕2〕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 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央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离骚?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芒形象. 屈原的形象在?离骚?中十分突出, 他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鼓励了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香草、美人香草:作为一种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形象.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中的正义一方.借用香草变质、恶草当道来表达世道的衰败.美人:美人一般被认为是圣君的象征;或象征着贤臣;或是自喻.屈原的美女形象,有时表达了君臣和谐的理想,有时又表达了不遇明君的悲伤.“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是又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是楚地文化习俗的反映.?离骚?与?诗经?相比,?离骚?具有的新特点:1〕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体2〕学习和借鉴了楚歌的形式和特点,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万百.9、?九歌?共11篇,与题目所示“九〞不同.11篇目有:?少司命?、?大司命?、?山鬼?、?湘君?、?湘夫人?、?云中君?、?国疡?、?问伯?、?礼魂?、?东君?、?东皇太一?.10、?九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它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从?九歌?中能看到不少对舞乐的描述;?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与合唱;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11、?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其中,?橘颂?是咏物肇端.“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内容与?离骚?根本接近,主要是表达身世和遭遇.12、宋玉的代表作品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宋玉的?九辩?展开了悲秋主题,其主要内容是抒发他因不同流合污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委曲折的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他的?高唐赋?那么被认为是山水文学的开端.13、?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现象, 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开展的道理.问题的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部人事之兴哀,最生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根本清楚.14、?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15、?楚辞?对后世的影响:?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样式无论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有效地塑造更加复杂的艺术形象和抒发细腻或剧烈的感情.?楚辞?突出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为后世诗人学习和继承.?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秦汉文学1、汉代文学的根本态势:(1)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开展趋势.(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西汉朝廷是在秦朝灭亡之后,经历短暂的楚汉相争而建立起来的.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甑的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 批判的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3〕汉代文学和先秦时期的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汉代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2、秦相吕不韦〔杂家〕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吕氏春秋?.。
简要说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区别
简要说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
文学史的区别
文学的定义是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范畴和文学研究方法的学科。
文学批评的定义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和文学思想进行理性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文学史的定义是用历时的方法记录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现象做出必要解释的学科。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属于共时的、整体的研究,而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侧重于历时的、个案的研究。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它们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因为它们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不同。
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
文学理论应该建立在文学史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的成果之上。
反过来,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述的基本原则、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
所以这三者是互相包容,互相切入,互相渗透的。
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
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
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
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
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
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上。
《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
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
文学史的概念
文学史的概念
文学史是指对一定时间、地域内的文学作品、文学思潮、文学现象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对历史上的文学作品进行分类、分析和评价,探索人类文化的演变过程,揭示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面貌。
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1.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体裁;2. 文学思潮:包括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内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流派或艺术风格;3. 文学现象:包括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内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或人物。
在研究中,我们可以将文学按照时间轴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如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等。
也可以按照地域进行划分,如中国文学、西方文学等。
在每个时期或地域内,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流派或风格,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除了对于具体作品和流派进行研究,文学史也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诗经》和《楚辞》等诗歌作品,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在欧洲近代文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影响,了解当时欧洲社会和思想的变迁。
总之,文学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对于文学作品本
身的研究,更是对于人类历史和文化演变过程的探索。
通过对于不同
时期、地域内的文学现象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其中发现精神与思想上
的共通性、差异性及其演变规律,并将这些经验用于今后的创作之中。
什么专业学文学史
什么专业学文学史
文学史是一门涵盖了从古至今的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其内容广泛,涵盖了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因此,想要学习文学史,可以选择以下几个专业:
1. 汉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是中文系的一门重要专业,注重汉语言和文学的研究,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2.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注重外国文学的研究,包括各个国家的文学发展历程、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3. 比较文学专业:该专业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一个分支,注重比较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以更广泛的视角理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4. 文艺学专业:该专业是中文系的一门专业,注重文艺理论、文艺批评、文艺美学等方面的研究,是对文学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的重要学科。
以上几个专业都可以帮助你深入学习文学史,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选择哪个专业取决于你的兴趣和研究方向。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 文学史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发展变化的学科,通过对文
学作品的系统整理和分析,探讨文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规律。
2. 名词解释
2.1 文学
文学是人们通过语言艺术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的创造性活动,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
2.2 文学史
文学史是对一定时期内的文学发展进行总结和研究的学科,它
关注文学的演变和作品的特点。
2.3 文学现象
文学现象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下的文学作品、风格或潮流等表
现形式,它可以反映社会、文化和个体的变迁。
2.4 发展变化
发展变化指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演进和变化过程,包括创作思潮、艺术风格、主题内容等方面的转变。
2.5 历史变迁
历史变迁是指文学在历史发展中所经历的变迁和演化过程,包括社会背景、文化影响和时代特征等方面的变化。
2.6 发展规律
发展规律是指文学发展中的一系列普遍规律或趋势,反映了作品的发展轨迹、艺术特征以及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3. 结论
文学史名词解释了文学史、文学、文学现象、发展变化、历史变迁和发展规律等相关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中国文学史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点,古代文人主要以诗歌和骈文为主要形式。
《诗经》是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它由300多首民歌组成。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以抒发痛苦和思念为主题。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诞生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如乐府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和琴谱诗。
乐府诗是一种流行的民间诗歌,描述了战争、恋爱和社会问题。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描绘自然和田园生活为主题,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琴谱诗是以琴谱形式写成的诗歌,通过琴曲传达情感和思想。
3.唐代文学:唐朝文学素有“盛唐”之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代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坊间流传的古代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杜甫是“诗圣”之称,他的诗歌着重抒发社会不公和个人苦难。
李白则以其豪迈的风格和奇特的想象力而闻名。
白居易则以写人、风景和感情为主题,他的诗歌通俗易懂。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以散文和词为主要形式。
宋代散文注重语言的优美和思想内容的深度。
陈亮、苏轼、欧阳修都是杰出的散文家。
宋代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短小精练的形式表达丰富的情感。
李清照是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描绘了她个人的苦闷和对逝去的青春的思念。
5.元代文学:元代文学以戏剧为主要形式,被称为“元曲”。
元曲包括才子佳人、历史剧和民间故事,在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实甫和关汉卿是元代最重要的戏剧作家,他们的作品被后世奉为经典。
6.明代文学: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小说成为大众文学的代表。
《水浒传》描绘了宋朝波澜壮阔的江湖故事,《西游记》则揭示了佛教的传世神话,《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家族的家族矛盾和妇女悲惨命运的巨著。
杨慎的《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晋朝文化与风俗的文学杰作。
7.清代文学:清代文学以纯文学为主,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
小说《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贾府的衰败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包括重要的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思潮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现代文学(1917-1949):介绍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主要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等。
当代文学(1949-至今):介绍当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主要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等。
文学思潮:介绍重要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介绍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如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等。
文学作品鉴赏:通过对具体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同时,这门课程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初中阶段的文学文化常识主要涵盖文学史、作家名著、文学流派、文学批评家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展开介绍。
一、文学史1.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主要包括先秦文学和汉唐文学两大阶段。
先秦文学以《诗经》、《楚辞》等为代表,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而汉唐文学以《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为代表,开启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黄金时代。
2.近代文学:近代文学主要以古代文学之后至现代的文学作品为主。
包括明清小说,以《儿女英雄传》、《红与黑》等为代表;现代小说,以《围城》、《骆驼祥子》等为代表;小说繁盛的同时,中国现代戏剧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众多杰出的戏剧人物如曹禺、高行健、老舍等应运而生。
二、作家名著1.曹雪芹:曹雪芹是我国古代小说《红楼梦》的作者,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4.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和文化批评家,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的作品以犀利的写作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著称。
5.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三、文学流派1.唐诗: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杜甫、白居易等大量的诗人,他们的诗作以自然景物描写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为主要特点。
2.宋词: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历史时期,代表作品有苏轼、辛弃疾等,他们的词作以对人情世态的描写和抒发个人情感为特色。
3.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以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揭示为重要特征,主要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等。
4.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的文学流派,以个人情感的激发和对自然、理想的追求为主要特点,代表作家有雨果、拜伦等。
四、文学批评家1.杜牧:杜牧是唐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的评论以文学批评为主,被誉为唐代的文学鉴评家。
2.杜甫: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诗作中探讨了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
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二、《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三、《论语》1、《论语》所记言论出于春秋,而其书成于战国初期,是孔门弟子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谈的语录体著作。
2、论语共20篇;分为今文和古文3、了解孔子思想最主要的材料是《论语》、《春秋》、四、《论语》的主要内容:孔子的思想无限丰富,涉及社会及人生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心内容,主要体现在《论语》之中。
五、《论语》的书写特点《论语》语言简练畅达,往往用精炼的话语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或刻画人物个性。
六、《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历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七、《诗经》的主要内容1、追述部族历史颂扬祖先功绩的诗歌例:《大雅》中的《生民》,叙述了周人始祖后稷的出生、建国的历史,其中充满了神话色彩。
2、怨刺政治批判现实的诗歌例:《魏风硕鼠》中痛斥不劳而获的掠夺剥削者。
3、反映战争征役的诗歌例:《小雅采薇》反映戍边战士希望归家而不能,最终回到家乡,却与离开时判若云泥,不禁悲从中来。
4、关于男女恋情及家庭婚姻生活的诗歌例:《周南关雎》强调君子娶妻应首先重视女子的淑德;《卫风氓》表现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女子们由于被男人抛弃而体验到冰火两重天的前后落差。
5、表现劳动生活的诗歌例:《周南卷耳》中表现了轻松愉快的劳动场景,还有对沉重劳动的抱怨以及因劳动而起的思念等其他丰富情感。
6、描写宴享活动的诗歌例:《小雅鹿鸣》展现了周天子热情款待群臣嘉宾,群臣赞美天子,并进谏治国良策,宾主相得融洽,相谈甚欢的场景。
八、《诗经》的文学成就1、以美刺为特征的风雅精神与朴实自然的书写风格《诗经》的作者重人事、重实际、重现实,“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均是从日常生活的现实出发。
《诗经》中绝大部分诗歌都是对现实的反映。
1)怨刺政治、批判现实的诗篇表现出积极面对现实、关注现实、勇于揭露现实矛盾、同情民生疾苦、批判不合理社会现象、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政治和道德意识。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一、文学史简介文学史是研究文学的发展和变迁过程的学科。
它通过对文学作品、创作理论和创作者的研究,揭示了不同时期、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变革和创新。
现代文学史则是对近现代文学发展的研究,主要涉及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文学。
二、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学中的一种文学流派。
它强调个体主义、思想自由和形式创新,与传统文学观念和传统写作方式有明显的区别。
现代主义文学在风格上常常突破现实和传统框架,玩弄语言和意象,追求心理意识流的描写和抽象的表达方式。
2.现代派现代派是20世纪文学中的一股潮流,与现代主义有一定的关联。
不同于现代主义注重形式创新,现代派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现代派文学作品展现了对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质疑,以及对科技、工业化进步带来的影响的思考。
3.意识流意识流是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写作技巧。
它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思绪和意识状态,使读者更贴近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到更加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在意识流小说中,作者常常通过对人物的内心独白、闪回和割裂的叙述方式,展现出复杂的思维和情感变化。
4.现代感现代感是指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现代社会特征和时代精神。
它可以表现为对现代科技、工业化的追求和关注,对社会变革和个体命运等方面的思考。
现代感不仅仅是一种主题,更是一种审美取向,体现了现代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困惑。
5.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思潮和文学流派。
它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批判,强调语言的相对性和多样性,拒绝固定的意义和价值观。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以混杂、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强调对权力、历史、身份等概念的怀疑和颠覆。
6.社会写实主义社会写实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和批判。
社会写实主义作品通常关注社会问题、人民生活和阶级斗争等主题,通过对社会冲突和社会历史的描绘,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1921 年 1 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等文学研究会12 人。
会刊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主张为人生。
在这个社团的倡导下,产生了“人生派”文学。
2.创造社1921 年7 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主要成员以1925 年为界分为两列,前期有郭沫若、创造社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主张“表现内心要求”,“为艺术而艺术”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倡导者,会刊有《创造》系列刊物、《洪水》等;后期有冯乃超、李初梨等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3.新月社新月派新月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新月社/新月派新月社1923 年由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新月》等刊物。
1926 年 4 月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明确提出现代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
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1928 年,徐志摩在上海创办《新月》杂志,标志进入后期新月派。
4.学衡派得名于1922 年1 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学衡派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
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
但是《学衡》杂志也在文化研究、美学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3 年,《学衡》停刊。
5.鸳蝴派鸳鸯蝴蝶-礼拜六派始于20 世纪初,盛行于民国初年(1912—1917)。
得名于19 鸳蝴派世纪晚清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其成员大多是明末南社成员的后继者,写作内容主要是言情、武侠、黑幕。
刊物《礼拜六》。
代表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
主张小说是“游戏”、“ 消遣”的工具。
6.独语体独语体散文采用“自言自语”的形式,不需要听众和读者,甚至直接排斥读者或者独语体和读者之间形成紧张关系,从而使独语的内容直接逼视自我和灵魂并捕捉到自我微妙的感觉、情绪、心理、意识和哲学思考。
7.闲话风闲话风“闲话风”散文指作者和读者处于平等的地位,在亲切和谐的环境中谈天说地。
“闲闲话风话风”散文的价值在于否定了“五四”时期盛行的“布道式讲演”类的启蒙散文。
在超越的程度上,“闲话风”散文追求的是作者与读者的精神交流,而不是简单的讲述。
它通过与读者在内心层面上的交流使读者在聆听中自然产生联想、共鸣甚至诘难,从而完成精神交流的过程。
8.乡土文学乡土写实派20 世纪20 年代,乡土文学/乡土写实派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乡土文学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
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这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
代表作有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子》等。
9.主情主情主义由郭沫若提出,主情主义小说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其作品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但主人公的性格如何不是小说的重点,重点是他的情绪和感情。
代表成员集中于早期创造社。
10.通俗文学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通俗文学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模式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加工再创造的作品;在功能上侧重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是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给予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阶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被他们视为精神消费品的,也必然会反映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商品文学。
11.湖畔诗派1922 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了他们的合集《湖畔》,湖畔诗派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 年又有合集《春的歌》出版。
他们是“五四”所唤起的一代新人,写作湖畔诗时,基本上是“五四”高潮时期,没有“五四”落潮时期的苦闷和彷徨。
他们的首要贡献是爱情诗的创造。
代表作是应修人的《妹妹你是水》,汪静之的《蕙的风》、《伊的眼》等。
12.象征诗派象征诗派形成于20 年代中期。
李金发率先把法国象征诗派的手法介绍到中国象征诗派诗坛,穆木天、王独清在《创造月刊》创刊号上发表诗论,提倡诗的暗示性和朦胧美。
这批象征主义理论倡导者,形成了中国早期的象征诗派。
这一诗派开辟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河。
对后来30 年代现代派诗歌产生了直接影响。
13.纯诗1926 年穆木天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提出“纯诗的概念”。
包括两个方面:纯诗首先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
主张“把纯粹的表现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来担任”,提出“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真实的象征”等观点。
其次,诗应有与散文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
强调诗的“暗示”与“朦胧”的性质。
“纯诗”的概念,在其更深层面上,是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变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沟通)”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
14.《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918 年4 月《新青年》第4 卷第 4 号起设立“随感录“栏目,《新青年》随感录随感录”作家群专门刊发杂文。
它拥有一批撰稿人大多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
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后来分化为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群和以周作人为首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15.言志派言志派散文是由周作人提倡的,他最早从西方引入了"美文"的概念,提倡散文不言志派但应是“记叙的,是艺术性的”,而且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
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在审美取向上,着重于描写“凡人的悲哀”。
代表作家有周作人,俞平伯,废名等。
该派散文以生活见闻和日常生活体验为载体,抒发情绪,寻觅交流者,从而形成了“闲话体” 散文风格。
言志派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6.《语丝》派以1924 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的文化群体。
与《新青年》《语丝》有较明显的渊源关系。
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淦女士、林语堂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语丝派比较执著于思想革命,以“提倡思想自由、独立判断”为宗旨,“催促新的产生,排斥有害旧物”,文风针砭时弊、不拘一格上,被人们称为“语丝文体”。
17.《现代评论》派现代评论派在20 年代中期出现,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现代评论》子,政治倾向与鲁迅和部分语丝派成员对立,也影响到散文创作的思想取向。
代表作家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等。
徐志摩的文体自由华丽,多属冥想小品,如《北戴河海滨的幻想》、《裴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等名篇。
陈西滢主要有《西滢闲话》留世。
18.民众剧社1921 年3 月在上海成立。
发起者为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等十三人。
5 民众剧社月创办了《戏剧》月刊,这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现的一个专门性戏剧杂志。
民众戏剧社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并介绍了罗曼罗兰的“民众戏院”及西欧的小剧场运动,以助长“爱美剧”的声势。
19.上海戏剧协社1921 年成立,成员有应云卫、谷剑尘等。
也在积极推行爱美剧。
不久,上海戏剧协社欧阳予倩等人加入,1923 年,洪深经欧阳予倩的介绍加入,建立了严格的导演制和排演制。
初期演出中上演的绝大部分是西洋剧,1924 年的《少奶奶的扇子》是最受欢迎的一次。
二、简答1.1、简述冰心“爱的哲学简述冰心爱的哲学”的含义答:“爱的哲学”是生活在基督教环境下的冰心,受到泰戈尔哲学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种理念。
主张在爱的感召下,使原是冷漠的人变的“慈悲”起来。
“爱的哲学”是冰心诊治社会问题时开具的处方。
这个处方的理想化十分明显。
2.简述乡土小说的现代性特征答:第一,在道德情感上否定故乡的非人世界与乡土苦难。
乡土写实派作家对故乡的表述不是简单地“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而是以人本思想、人道精神以及平民意识的价值尺度,来衡量故乡固有的价值体系。
在情感方式上,他们往往通过一种道德式的悲悯和忧愤情怀,表述着对乡土社会本质的否定。
在展现故乡的非人生活、故乡的苦难和乡间习俗的冷酷时,乡土写实派的忧伤和悲叹溢于言表。
第二,在文化理性上否定传统文化的遗留与乡土之恶。
这是乡土写实派较高层面的价值选择。
在这一层面上,故乡小说展开了对历史文化传统中诸多荒原遗留与故乡大地一切原生或新生之恶的颠覆性批判。
乡土写实派的文化批判意向,体现了一定的悲剧精神。
3、简述潘先生的形象答:首先,潘先生是一个战乱的受害者。
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人,尤其是拖家带口的男人,他有责任保护全家人的安危。
例如他多要红十字会的徽章和旗帜,分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其次,潘先生的灰色行为也确实背叛了知识分子的批判品格。
表现于他违心地写下为军阀歌功颂德的匾。
从上面可以看出,虽然潘先生在内心深处对于兵荒马乱和强权者的憎恶,但是行动上却背叛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品格,因此是一个灰色知识分子形象。
4.简述郁达夫与中外文学的关系答:1872 年出版的《花月痕》所开辟的“畸零者”形象对郁达夫的小说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相比之下,郁达夫对传统士大夫情怀的继承更为明显。
他的小说也有“娼优仕子”模式,《春如风沉醉的晚上》和《迟桂花》等。
但是郁达夫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更深。
留学日本期间,他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
尤其是英国《黄面志》杂志的唯美主义流派,对郁达夫的影响非常大。
唯美主义传到日本的时候,促进了日本私小说和新感觉派小说的兴起。
郁达夫也正是在阅读佐藤春夫的私小说的时候,接受了英国唯美主义的影响。
5.简述胡适“作诗如作文简述胡适作诗如作文”的艺术思想答:胡适在《论新诗》中提出“作诗如作文”的思想。
“作诗如作文”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古典诗歌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并吸收国外新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