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开发-特色种植
种植植物校本策划书3篇

种植植物校本策划书3篇篇一《种植植物校本策划书》一、策划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种植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提供新鲜的空气和食物,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益。
因此,我校决定开展种植植物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植物种植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策划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植物的种植方法和养护技巧。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3. 让学生在种植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丰富学校的校本课程内容,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三、策划内容1. 课程设置课程时间:每周[X]节课,共[X]周。
课程对象:全校学生。
课程内容:植物种植的基础知识、常见植物的种植方法和养护技巧、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2.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和实地观察,让学生掌握植物种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种植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
3. 教学资源教材:编写适合本课程的教材,包括植物种植的基础知识、常见植物的种植方法和养护技巧等。
教具:准备种植工具、花盆、种子、营养液等教具。
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
4. 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植物种植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邀请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和指导,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四、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
准备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
组建教师团队,进行分工和培训。
2. 课程实施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植物种植比赛和成果展示活动。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为学生提供改进建议和指导。
五、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 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估。
刍议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

刍议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1. 引言1.1 概述在幼儿教育领域,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植物生长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参与种植特色课程活动,幼儿可以在感受自然的美好的培养细心耐心的品质。
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发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可以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进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对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背景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研究背景部分将探讨幼儿特色课程活动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探讨幼儿特色课程活动的重要性打下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幼儿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幼儿的学习需求,因此如何开发出更加符合幼儿发展特点和培养其综合能力的特色课程活动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我国幼儿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内容单一、形式固化、缺乏创新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方法、设计与实施、评估和改进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为优化幼儿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幼儿期是一个重要阶段,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认知、情感、语言、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在快速发展,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种植特色课程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耐心和细致性,还能让他们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小学种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小学种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作者:王希银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21期一、小学种植校本课程的研究背景伏龙坪小学创建于1979年,现有9个班,学生312人。
近年,学校结合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田园风格的雅致绿色校园。
以“处处能实践、生活即教育”为课程理念,强调“做学完合一思创行一体”的学习方式,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需要的种植特色课程,并从一个学科、一个课程群开始,逐步推进学校课程文化、校园文化的形成。
学校在建设生态校园的过程中,开辟了约475平方米的“东篱庄园”作为学生的种植实践基地。
我们将蔬菜种植作为学校实施科技教育、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的突破口,在连续两年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开展好科学种植实践研究,提升研究成果的价值和内涵,并能够得到示范和推广,使更多学生受益,使伏龙坪小学成为城关区中小学生的种植劳动实践基地。
二、开发种植校本课程,为种植实践提供充足的理论保障(一)课程定位让学生参与到种植活动中,亲近大自然,经历种植过程,认识劳动工具,学到种植知识,感受辛勤劳动,享受收获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合作能力及节粮意识;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热爱土地和家乡,健康、快乐地成长!(二)课程标准总目标:以学校课程开发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常见蔬菜的名称、样子、吃法及营养价值;意识到蔬菜在人们饮食中的重要性,喜欢蔬菜,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食用各类蔬菜,初步培养学生吃蔬菜的良好饮食习惯;通过走进学校种植实践基地,亲自到实践基地劳动,从而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愛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低年级段目标:通过儿歌、谜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诵读、游戏中学习知识,认识常用的种植工具,学会松土、浇水、除草和采摘,进而走进学校种植实践基地,观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蔬菜和花草树木。
种植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种植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校本课程是指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由学校自主开发的一种课程形式。
它的开发过程包括确定课程需求、制定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等。
下面以某学校为例,介绍一种种植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
某校位于农村地区,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家庭。
由于家长多以务农为主,学生接触农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相对较少。
因此,学校决定开发一门校本课程,以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知识,培养他们的种植技能和创业意识。
首先,学校成立了一支由校领导、教师、农业专家和当地农民代表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
团队成员先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学生对种植技能和创业的需求。
在确定了课程需求后,团队制定了课程目标和内容。
课程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农业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农业技能和创业意识。
课程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的基本知识、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农产品市场的调查和营销策略等。
接下来,团队设计了教学活动。
他们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于是决定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将农田作为实验场地。
课程中,学生将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块耕地,学生将亲自动手进行农作物的栽培和管理,同时学习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学生还将参观当地农业企业,了解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过程。
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团队设计了多种评估方式,如课堂测验、实践报告和小组讨论。
鉴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性,团队决定通过提供种子、肥料和农药等实际资源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最后,团队制定了课程实施计划。
根据课时分配和课程内容,确定了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并将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很好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定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未来,学校可以继续开发更多与实际需求相关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机会。
校本课程的开发—特色种植

校本课程的开发—特色种植李钊庄镇李虎庄中心小学校园经济是我校的特色。
几年来,我校把校园经济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并进行开发,收到了一些成效。
下面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一点儿尝试,借此机会,和各位领导交流一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为了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我们决定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已有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发校园经济,即“家乡特色作物种植”校本课程。
在“立足乡土、突出特色、科研先导、促进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充分挖掘地区资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求一条具有自我特色的发展之路。
李虎庄小学地处丰润水区,土质贫脊,但特别适合豆角、辣椒的生长。
李虎庄小学所辖的四个村,有50%以上的土地种植豆角和辣椒,李虎庄的豆角闻名遐迩,品质优良,以色正、质优、味纯而倍受消费者的好评,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
产品远销到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等地,受到了客商的青睐,每年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种植作物观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每年的春夏季节,大批的客商云集李虎庄及周边的村庄,种植经济作物是家乡人民致富的龙头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各家各户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种植豆角和辣椒中去,当地流传一句“要想生活好,赶快种豆角;要想生活高,就得种辣椒”的顺口溜。
豆角的生长期较短,每年的三月地种植,六月初收获。
辣椒生长期较长,每年从春季栽种开始,到夏、秋两季的田间管理,直至10月分收获。
种植豆角和辣椒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说我校开发“家乡特色作物种植”校本课程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校绝大部分教师家居本乡,其家中大多从事农业,因而很多教师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时间参与其中。
他们对种植则两种作物非常熟悉,有的老师甚至成了周边地区的技术“权威”。
在进行“家乡特色作物种植”校本课程开发时只要对教师稍加培训即可。
刍议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

刍议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第一所教育机构,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方面,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特色课程活动中,种植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如何开发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成为了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开发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确定种植内容。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他们对植物生长的过程可能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可以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植物的种植和照料,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来了解植物生长的每一个环节。
除了一般的花草种植外,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特殊的植物,比如食用植物和香草等,让孩子们从中了解植物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开发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比如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过程,让他们亲身参与体验自然的奇妙。
我们也可以引入一些小手工制作,比如制作花盆、花瓶和植物标签等,让孩子们通过动手的方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修养。
在开发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故事来丰富课程内容。
比如可以通过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规律,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美丽之处;还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关植物的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来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对植物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之情。
在开发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家园合作,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开展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家陪伴父母一起照料自己种植的植物,从中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家庭观念;还可以通过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观花圃、花展和植物园等,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奇妙。
种菜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种菜特色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种菜特色课程的实施,既可以满足人们对新鲜蔬菜的需求,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种植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蔬菜种植的基本知识,包括土壤、肥料、种子的选择等。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亲自动手种植蔬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4.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参与到整个种植过程中,并与同学一起完成任务。
三、课程内容。
1. 蔬菜种植基础知识的讲解,老师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蔬菜种植的基本知识,包括土壤的选择、肥料的施用、种子的选购等。
2. 实地种植活动,学生分组到学校的蔬菜种植基地进行实地种植活动,亲自动手体验种植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程中要求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并记录下每一次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要分析植物生长的规律,并向全班做出报告。
4. 成果展示,在蔬菜成熟后,学生将自己种植的蔬菜进行收获,并进行成果展示,让全校师生都能欣赏到学生的劳动成果。
四、课程实施方案。
1.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种植知识。
2. 活动安排,在课程中安排多次实地种植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评价方式,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蔬菜种植基地和多媒体教室等资源,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环境。
五、课程效果评估。
1. 学生能够掌握蔬菜种植的基本知识,包括土壤、肥料、种子的选择等。
2.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种植任务。
3. 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4. 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能够在团队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种植任务。
校本课程 萝卜的种植

校本课程萝卜的种植说起校本课程,萝卜的种植,那可是我在学校里经历的一段难忘时光。
那时候,学校为了让我们这些城市里的孩子多接触大自然,特意开设了这门课程。
记得第一次听说要种萝卜,心里还挺兴奋的,想着自己种出来的萝卜会不会特别大,特别甜。
课程一开始,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萝卜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她说,萝卜喜欢阳光,土壤要疏松,排水要好。
还告诉我们,播种前要把土翻松,撒上肥料,再浇透水。
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心里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试试。
终于到了播种的那一天,我们带着小铲子、小桶,还有老师发的萝卜种子,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
那是一块被阳光照耀得金黄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我们按照老师的指导,小心翼翼地在土里挖出一个个小坑,然后把种子轻轻放进去,再盖上土。
那一刻,感觉就像在给大地妈妈种下一颗颗希望。
播种完,我们每天都会去观察萝卜的生长情况。
有时候,早上跑完操,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菜地去看看。
看到土面微微隆起,心里就一阵激动,想着是不是小萝卜苗要破土而出了。
果然,没过几天,那些小坑里就冒出了嫩绿的小芽。
它们细细的,小小的,像婴儿的小手一样娇嫩。
我们高兴得不得了,每天都去给它们浇水、除草,盼望着它们快快长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萝卜苗越长越高,叶子也越来越茂盛。
我们看着它们,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心里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有时候,我们还会互相比较谁的萝卜长得好,谁的叶子更绿。
那种纯真的快乐,至今回想起来,都让我心里暖暖的。
然而,种植萝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一次,我们发现萝卜苗上长了好多虫子,叶子都被咬得七零八落。
我们心里可着急了,生怕萝卜长不好。
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正常的现象,要我们学会用自然的方法去处理。
于是,我们动手捉虫子,还用肥皂水喷洒在叶子上。
虽然过程有点辛苦,但看到萝卜苗又恢复了生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我们带着小铲子,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菜地。
看着那些绿油油的萝卜叶子,心里充满了期待。
班级特色活动种植方案策划

班级特色活动种植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和目的:班级特色活动是指通过一些有意义且具有独特性的项目来丰富班级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环保意识等。
本次活动的种植方案旨在让学生更加了解和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耐心、负责任和热爱大自然的品质。
二、活动内容:1. 种植场地的选择:校园内的阳光充足、有足够空间的地方作为种植场地,可在教学楼或学生宿舍阳台、院子等地方选择。
2. 种植植物的选择:根据场地的大小、条件以及季节的不同,可以选择种植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
如观赏植物(吊兰、仙人掌、蝴蝶兰等)、食用植物(蔬菜、水果等)和草本植物(薄荷、花椒等)等。
3. 种植环境的创造:保证植物种植的环境和条件,例如温度、光照、通风等。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合理安排其生长环境。
4. 种植工具和材料的准备:提前准备好必要的种植工具和材料,如花盆、土壤、肥料、种子、浇水工具等。
确保种植过程的顺利进行。
5. 种植过程的指导和学习:将整个种植过程进行分步指导,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每个步骤,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耐心。
6. 日常养护和管理:在种植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负责的植物进行养护和管理,如浇水、施肥、修剪等。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分工合作进行植物养护,定期检查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7. 结果展示和评比: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进行对比和评比。
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健康程度以及美观度等综合指标进行评比,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种植兴趣和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三、活动时间和流程:1. 确定活动时间:根据季节和学校安排,在适宜的季节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本次活动,通常可以安排在一个学期内。
2. 制定活动流程:(1)活动前准备:确定活动计划,分配任务,准备种植工具和材料。
(2)活动开始:对学生进行植物种植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培训,介绍种植过程及注意事项。
(3)种植过程:学生根据指导,自主进行植物的种植过程。
刍议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

刍议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特色课程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种植特色课程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并且通过种植活动,幼儿能够深入地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文将就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进行刍议,探讨如何设计丰富多彩的种植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一、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意义1.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种植活动,幼儿能够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且亲自动手参与到种植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种植活动需要孩子们共同参与,他们需要互相协作、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幼儿在团队中学会互助和分享。
3.培养环保意识通过种植活动,幼儿能够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
1.选择适合幼儿的植物在开展种植特色课程活动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参与的植物。
可以选择一些易于生长且观察效果明显的植物,比如豆类、向日葵、小番茄等。
这些植物生长周期短,易于照顾,并且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
2.设计多样化的种植活动种植特色课程活动不应该局限于简单的种植,还可以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的设计。
可以设置“植物小课堂”、“观植日记”、“植物家园”等环节,让幼儿在种植过程中学习植物的知识,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植物的生命力。
3.引导幼儿参与植物的护理在种植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参与植物的护理,如浇水、施肥、除虫等。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爱心,也能够让他们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感受植物的生命力。
4.举办植物成长展览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植物的成长过程,可以在幼儿园内举办植物成长展览。
在展览中,可以展示幼儿们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其他幼儿和家长也能够参与共同感受植物的成长之美。
校本课程《种植园》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价值和目的(为什么要开设)
一、学校新教学楼的右边有一片空地,可以利用。
二、丰富学校的核心“雅”文化。
三、增强儿童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四、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与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课程的目标(预期的结果)
一、了解各种植物的特点。
二、培养各种劳动技能。
三、提高审美情趣,培养优雅气质与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本课程的受众
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机会,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课程单元主题与次主题(主要内容与板块)
一、种植快乐之旅
1.讲一个《小种子》的故事
2.诵读一首种子的诗歌
3.买一种心仪的种子
二、比比我的小种子
1.做一个美丽的花盆
2.播下心仪的种子
3.我给种子写日记
三、小种子“比美”大赛
1.花开谁最美
பைடு நூலகம்2.果实谁最甜
3.演讲谁最棒
课程实施建议(如何教)
一、课内以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讨论及老师讲授为主
二、课外双学生体验,实践,交流为主。
课程评价(如何认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多样化: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
二、可操作:制定相应表格,每日一小结,每周一结,每月一大结。
刍议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

刍议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教育方式,它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幼儿的爱好和责任感,有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因此,开发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活动目的、活动设计和活动实施三个方面探讨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
一、活动目的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为幼儿创造学习、探究、发现和创造的环境,锻炼幼儿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幼儿的好奇心、爱好和责任感,引导幼儿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发展幼儿多元智能,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二、活动设计1.活动主题确定活动设计前需要确定课程的主题,比如“发现花草世界”、“养花养心”、“绿化环境从我做起”等,主题的确定需要根据所处季节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2.活动流程规划设计活动流程应该符合幼儿认知能力的特点,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可以分为种子、播种、浇水、观察、记录、呵护等环节,让幼儿通过多个环节亲身实践,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
3.活动形式创新活动形式可以通过游戏、故事、音乐、艺术等形式引导幼儿参与集体活动,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创新活动形式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4.活动环境打造活动环境可以通过场地、装修、资材等方面的打造来凸显主题式课程的特点,比如布置植物花园、制作植物种子图鉴、设置植物观察台等,让幼儿学习于愉悦的环境中。
三、活动实施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物资准备、活动场地的布置和活动特点的介绍等,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实施时需要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示范引导、鼓励帮助等方式与幼儿互动沟通,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探究。
3.记录幼儿活动成果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成果和收获,可以通过摄影、视频、画册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自信和自尊心。
特色种植培训教学计划

特色种植培训教学计划课程名称:特色种植培训课程时间:40周课程目标:通过本培训课程,学员将学会特色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特色作物种植,并了解相关的管理和市场销售知识。
一、课程介绍特色种植培训课程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学员提供特色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土壤改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水肥一体化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能够掌握特色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技术,为将来自主创业或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大纲第一周:植物生长基础- 植物生长的生理过程- 土壤与植物生长- 养分供给与植物生长- 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 植物生长环境要求第二周: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肥力测定- 土壤改良原理- 有机肥的制作与施用- 矿质肥的选择与使用-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第三周:特色作物种子选择与育苗技术- 特色作物种子的选择标准- 种子处理技术- 育苗基质的选择- 育苗技术与管理- 种苗质量管理第四周:特色作物栽培技术- 土壤消毒技术- 定植技术- 土壤湿润与保温技术- 露天栽培与大棚栽培技术- 特色作物追肥与追水技术第五周:特色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病虫害监测与鉴定- 病虫害防治药剂的选择与使用- 病虫害灭绝与消毒技术- 病虫害预防管理第六周:特色作物采收与保存技术- 采收成熟度的判定- 采收工具与容器的准备- 采收技术与方法- 特色作物保存技术- 特色作物加工技术第七周: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的基本原理- 施肥技术- 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电子控制灌溉系统- 全面肥水一体化技术第八周:特色作物种植管理- 种植计划的制定- 质量监管与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标准与检查- 特色作物种植排产规划- 特色作物种植管理的效益评估第九周:特色作物市场营销- 特色作物市场需求分析- 营销战略与定位- 产品包装与宣传- 特色作物市场推广与渠道拓展- 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第十周:特色种植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特色作物种植成功案例分析- 领先技术的实践操作- 市场策略的实际应用- 产业政策法规的了解- 特色作物产业项目规划三、教学方式本培训课程将采用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
刍议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

刍议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幼儿园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而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活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种植特色课程活动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它可以使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同时也能让孩子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体验成长的乐趣。
如何制定并开发幼儿园的种植特色课程活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进行探讨和讨论。
一、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意义种植特色课程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着许多积极的意义。
种植特色课程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通过观察和参与种植的过程,让幼儿们体验成长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
种植特色课程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通过亲自动手种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耐心,同时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种植特色课程活动还可以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让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环境的改变,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理解。
种植特色课程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园开发种植特色课程活动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开发。
一般来说,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内容可以包括:播种种子、浇水、观察植物生长、收获成果等。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根据他们的认知和操作能力开展相应的活动内容,对于3-4岁的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播种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将种子播入土壤,然后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对于4-5岁的幼儿,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浇水和管理植物活动,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浇水、管理植物,并且要求他们做记录并进行观察,形成习惯。
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内容还可以与幼儿园的其他课程内容相结合,比如与科学课程相结合,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与季节、节日等主题相结合,让幼儿了解不同季节的植物特点,并进行相应的活动。
在开发种植特色课程活动时,实施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策略

街镇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策略来源作者:daiyufeng 种植即栽种..种植特色课程即利用栽种植物的特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开发的策略是指有幼儿园利用栽种植物的特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种植园地是幼儿身体力行的场所;种植的各种植物为孩子的探究提供直观的材料;利于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科学探究品质的形成..我园地处城村结合部;位于青龙山脚下;梅龙湖畔..幼儿园有600平方米的“快乐农庄”;孩子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快乐农庄”散步;观察各种蔬菜、庄稼的生长;亲身体验采摘棉花、黄瓜、西红柿等果实的快乐;尝试栽种土豆、大蒜、小葱等蔬菜的方法;丰富孩子童年的生活;让孩子留下了许多难忘而又美好的记忆..近几年来;幼儿园进行了利用幼儿园种植资源对孩子进行多方面教育的尝试;幼儿园采用多种策略形成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一、栽种植物..开发种植课程..幼儿园600平方米的“快乐农庄”;每年幼儿园在春季、秋季栽种各种蔬菜和庄稼..幼儿园种植特色课题组成员;根据幼儿园“快乐农庄”的土壤特点;季节特点;人文特点进行初步的规划..春季小班种植低矮的蔬菜如:辣椒、小葱、大蒜、韭菜、青菜、空心菜、苋菜等;中班种植需搭架的蔬菜如:豇豆、四季豆、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大班种植瓜类蔬菜植物如:南瓜、冬瓜、西瓜、香瓜、菜瓜;观赏区种植了茶叶、扁豆、丝瓜等植物..秋季快乐农庄里种植各种不同的植物;有菠菜、青菜、茼蒿、莴苣、生菜、油菜、麦苗等植物..幼儿园还栽种桃树、梨树、柿子树、桔子树、小叶黄杨、梧桐树…幼儿园围墙还种植了许多金银花、扁豆、丝瓜等爬藤植物;每个班级都开辟了自然角;有家长和孩子共同种植的花卉、蔬菜植物;所有的这些种植的植物;为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孩子观赏、尝试种植提供了便利条件..二、结合主题..生成种植课程..课程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现在幼儿园课程模式有多种;其中主题教育的模式是现代课程模式一种;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有5—6个主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主题生成种植课程..如小班第一学期的我爱幼儿园主题;其中要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环境;孩子么对“快乐农庄”兴趣浓;特别是对萝卜有更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为止;小班开展有关“萝卜”的探究活动;萝卜生长生长在哪里、萝卜的秘密、故事拔萝卜、打击乐:拔萝卜、画萝卜、给萝卜涂色等一系列有关种植资源萝卜的活动..又如中班美丽的春天主题;教师组织孩子观察春天变化;孩子们对“快乐农庄”的蔬菜引起了好奇;产生为啥要吃蔬菜;蔬菜生长在哪里等问题;为此;中班开展了好吃的蔬菜主题;教师组织幼儿在小班认识蔬菜的基础上认识了快乐农庄里的辣椒、小葱、大蒜、韭菜、青菜、空心菜、苋菠菜、青菜、茼蒿、莴苣菜等蔬菜;开展画自己喜欢的蔬菜活动、蔬菜印画活动、自制蔬菜拼盘、自制蔬菜沙拉等活动..又如:大班开展有关秋天主题活动;根据孩子的兴趣生成了奇妙的种子种植课程;教师组织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种子活动;利用种子学习数的组成;进行种子贴画、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等活动..这些种植课程生成;来自幼儿的生活;来自幼儿的兴趣;快乐农庄存在又便于幼儿亲身体验;孩子获得的知识完整;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三、开展游戏..延伸种植课程..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幼儿园通过游戏的开展;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结合幼儿园的种植资源;幼儿园开展多种有关种植的游戏..如:中班的“担水”游戏;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雪碧瓶;用一根木棍做扁担;孩子可学习农民担水;雪碧瓶的水可增加;可让幼儿在规定的路线中走;该游戏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体能;发展了幼儿挑的动作;而且丰富了幼儿担水的体验;愉悦了身心..秋季教师组织大班幼儿开展采摘棉花、撕棉籽、捻棉线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活动的开展;发展了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加深幼儿对棉花的认识;体验了劳动的艰辛;激发孩子对劳动者尊敬的情感..“种子排队”游戏;让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游戏化;孩子在摆弄种子的过程中获得了大小不同相同数目的种子排队;种子越大排得越长;固定长度大小不同的种子排队;种子越大需要的种子数越少;种子越小需要的种子数越多..孩子在给种子排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感知了老师用许多语言都难说清的;长度、数子、种子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了孩子的体验..小班幼儿“捡豆豆”游戏;让幼儿学习用筷子捡大小不同的豆;在捡的过程中加深了幼儿对所捡豆豆的认识;而且锻炼了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幼儿园还在中大班开展了“快乐农庄”、“贝贝茶厂”角色游戏;通过这些游戏的开展;加强了幼儿对“快乐农庄”种植植物知识的了解;对茶的外形制作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增强了幼儿人际交往;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以上游戏的开展;加深幼儿对植物的认识;促进幼儿的交往;丰富了幼儿生活的体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进行多方面..四、创设环境..形成潜在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充分发挥“快乐农庄”、自然角、种植的花草树木的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环境;让环境成为教材;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利用走道楼梯、大厅、班级的主题墙为孩子打造“种植”环境..幼儿园一进门的大厅;绿色的藤蔓爬满了厅顶;这儿是绿那儿是绿;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藤蔓下盛开了一朵一朵的绣球花;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紫色的;人置生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花园;美丽极了..幼儿园一楼的走道幼儿园结合小班的种植课程以瓜果为主题打造幼儿园的环境;走道上格子架下爬满千姿百态的绿色藤蔓;藤蔓下结出了许多红红的苹果、弯弯的香蕉、又红又紫的葡萄、又绿又脆的梨子;走道的墙上展出孩子用沙子进行创作的各种各样的水果;有山枣、有葡萄、山梨、桔子;还有又红又大的西瓜、翠绿翠绿的黄瓜、圆圆滚滚的香瓜…站在一楼的走道仿佛人进入了又香又甜的瓜果园;让孩子不仅加深了对瓜果外形的认识还陶冶了孩子美好的情操;促进幼儿的审美发展..幼儿园二楼的走道结合中班的种植课程以蔬菜为主题进行了环境的打造..红黄相间的藤蔓在方格架下自由地生长着;观看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紫色的茄子、有红红的辣椒、圆圆的萝卜、一串一串的大蒜、还有形象逼真的洋葱……走道墙上是幼儿园老师水粉画各种各样的蔬菜;有大白菜、西红柿、茄子、黄瓜、大蒜、空心菜、苋菜、青菜、萝卜、胡萝卜……人来到二楼好像来到嫩绿可人的蔬菜园;孩子不仅加深对各种各样蔬菜外形的认识;还给孩子美的享受..幼儿园三楼的走道是结合大班的种植课程以庄稼为主题打造教育环境..绿色藤蔓在方格子架上向下伸长着;有麻麻不平的花生;有沉甸甸金色的水稻;有雪白雪白的棉花;有金灿灿的油菜花;有成熟的小麦……每个庄稼的四周有有关该庄稼的生长照片..如:棉花实物模型周围悬挂着小时棉花幼苗的照片、长大象小树一样棉花的照片、开花的棉花照片、结棉桃的照片再到结出棉花的照片;这些照片让孩子清楚知道了棉花的生长过程..来到三楼仿佛来到庄稼展览馆;在对庄稼实物的欣赏中获得了对庄稼生动而又形象的认识..幼儿园两道楼梯一条楼梯是有关植物及植物相应的儿歌;这些儿歌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有关种植知识的学习..如黄瓜图片旁配有的黄瓜儿歌:黄瓜、黄瓜、架上挂;好像一群绿娃娃;身上长着小疙瘩;头上戴朵小黄花..形象逼真地再现了黄瓜的外形、黄瓜的生长特点;又如:卷心菜图片配有的儿歌:卷心菜;卷心菜;外面青;里面白;一层一层包起来;烧汤做菜人人爱..再如:萝卜旁配有的儿歌:大萝卜圆又大;红衣服;绿头发;不住棚;不住楼;最喜欢住楼下..这些图文并茂的儿歌不仅美化了环境;孩子朗朗上口的背诵发展了孩子语言;加深了对植物的认识;融洽了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孩子的关系..幼儿园各班每学期都有一个有关种植的主题课程;围绕种植主题课程;每一班级都进行了有关种植主题环境的打造;如小班的萝卜主题:教师图文并茂地介绍萝卜的各种外形;有白萝卜、有青萝卜、有红萝卜、有黄萝卜……萝卜的外形也千姿百态有大的又小的又中等的;有椭圆形的、有圆柱形的、有扁圆形的、有说不出形状的;有孩子学习的儿歌;有孩子观察“快乐农庄”的照片;有萝卜的生长过程的照片;所有这些让孩子进行了有效地学习;潜移默化中让孩子获得萝卜的有关知识;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给孩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班级主题种植环境的创设能拓展幼儿的视眼;梳理孩子的知识;再现孩子亲历“快乐农庄”的身影;让家长一目了然知道孩子在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融洽了幼儿园与家长的关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环境即课程..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种植资源;开发课程;培养幼儿欣赏种植;学习种植;喜爱种植;既能让老师和孩子获得简单的种植知识和技能;也体验种植研究的过程和喜悦;同时也激发幼儿对种植探究的兴趣..我园的老师和孩子种植着;研究着、快乐着;老师与孩子因种植而健康;因种植而快乐;因种植而精彩..幼儿园因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而更加丰满和成熟;以更加坚实的脚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小学《种植》校本课程教材

课程:《种植》校本课程教师:班级:全校学生时间:《种植》特色活动课程纲要《种植》校本课程教材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3、关注世界粮食需求趋势,确立节约、健康的生活态度。
4、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5、识别常见的粮食作物概述主要的外部特征6、常见的蔬菜与野草的认识和特性的了解7、常见植物的特性及节约意思的培养一、引入学习教师可以采取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常见的农作物:“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它们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收获?”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描述完整。
大家说了很多自己认识的农作物,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粮食类、蔬菜类、水果类。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农作物。
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大家对常见农作物有全面的了解。
教师根据季节选取基地农作物进行讲解课程讲解按照类别进行参观基地植物园:1、粮食类:小麦、玉米、花生、大豆。
2、蔬菜类:白菜、萝卜、胡萝卜、黄瓜、番茄、辣椒等3、水果类:苹果、梨、桃、葡萄、樱桃等二、收集农作物1、小组为单位收集植物的叶子和果实,归纳他们的特征。
2、先引导学生对这些农作物进行比较:这些农作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说到许多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农作物播种的时间一样吗?成熟的时间呢?学生通过交流的资料就会发现,这些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时间并不一样。
3、研讨: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为什么不一样?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期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阅读农作物生长的资料,会发现,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时间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时间气温不同、降雨量不同,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些农作物都是同一天播种,会出现什么现象,由此体会到自然界的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刍议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

刍议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种植特色课程旨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自我保护意识等。
通过亲手种植和照料植物,幼儿可以培养耐心和责任感,同时也能增进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在开发种植特色课程时,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确保幼儿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有意义的教育经验。
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
幼儿的身体发育水平和认知能力不同,在开发种植特色课程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可以选择生长快、易种植的植物,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其中。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可以设置相应的种植技术和操作规范,确保幼儿能够正确地进行种植和照料。
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需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包括教学材料、教学设备、教师经验等。
在开发种植特色课程时,可以准备一些适合幼儿种植的土壤、种子、花盆等材料,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种植的过程。
教师也需要通过培训和研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需要注重评估和改进。
在实施种植特色课程活动之后,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幼儿在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
如果幼儿在种植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幼儿种植特色课程活动的开发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注重评估和改进。
通过合理开发和实施种植特色课程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并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感,为他们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校本课程——种植课的纲要

校本课程——种植课的纲要满园春色关不住花香满园(之菊花篇)一、课程设计背景:我校位于捞刀河镇沙坪双湖村,依山傍水,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农村小学,置身于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受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熏陶。
我们的学生具有农家子弟勤劳节俭、善良质朴的本色,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
在生命科学的21世纪,随着“人类要回归大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别开发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系列校本课程。
系列之一:一起来种蔬菜;系列之二:花香满园(之菊花篇)。
同时,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
花卉是大自然的精华。
花卉以它绚丽的风姿,把大自然装饰得分外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人们素有“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的说法。
另外,由于菊花不但具有观赏的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养生、医用价值。
富有经验的老人都喜欢在自己家的庭院里种植菊花。
而且,我校开发出了约有百余平米的种植园地,适宜学生的人工栽种。
图书室内,讲述花卉的书籍,也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好的材料。
总之,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探索,引导学生了解以至热爱我们的“大家园”——地球。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满足学生健康生活的需要,提高科学素养,发展各方面的素质。
二)、具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花香满园之菊花篇》的实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自实践研究“身边的科学”,探索“身边科学的奥秘”,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技能。
同时启发和培养了少年儿童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成为新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未来接班人。
1、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的积极体验,形成初步的策划、组织能力和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
2、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提高教师的科研改革能力。
3、进一步美化我们的校园,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迅速提高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的开发—特色种植
李钊庄镇李虎庄中心小学
校园经济是我校的特色。
几年来,我校把校园经济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并进行开发,收到了一些成效。
下面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一点儿尝试,借此机会,和各位领导交流一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为了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我们决定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已有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发校园经济,即“家乡特色作物种植”校本课程。
在“立足乡土、突出特色、科研先导、促进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充分挖掘地区资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求一条具有自我特色的发展之路。
李虎庄小学地处丰润水区,土质贫脊,但特别适合豆角、辣椒的生长。
李虎庄小学所辖的四个村,有50%以上的土地种植豆角和辣椒,李虎庄的豆角闻名遐迩,品质优良,以色正、质优、味纯而倍受消费者的好评,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
产品远销到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等地,受到了客商的青睐,每年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种植作物观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每年的春夏季节,大批的客商云集李虎庄及周边的村庄,种植经济作物是家乡人民致富的龙头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各家各户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种植豆角和
辣椒中去,当地流传一句“要想生活好,赶快种豆角;要想生活高,就得种辣椒”的顺口溜。
豆角的生长期较短,每年的三月地种植,六月初收获。
辣椒生长期较长,每年从春季栽种开始,到夏、秋两季的田间管理,直至10月分收获。
种植豆角和辣椒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说我校开发“家乡特色作物种植”校本课程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校绝大部分教师家居本乡,其家中大多从事农业,因而很多教师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时间参与其中。
他们对种植则两种作物非常熟悉,有的老师甚至成了周边地区的技术“权威”。
在进行“家乡特色作物种植”校本课程开发时只要对教师稍加培训即可。
另外,我校99%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以农业种植为家庭主要产业。
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他们对豆角、辣椒种植收获等劳动都非常熟悉,有的同学甚至放学后就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同学们对研究自己身边的资源、豆角、辣椒种植和采摘有极其浓厚的兴趣。
这些因素又为我校“家乡特色作物种植”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厚实的基础和便利的条件。
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一)、准备阶段,建立研究组织,明确人员分工。
1、成立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2、确定本阶段的主要工作。
⑴、理论学习: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意见和理论资料。
⑵、培训交流:开展“校本课程之我见”、“校本课程纲要制定”等培训交流活动。
⑶、问卷调查:分年级在学生、家长及教师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途径等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分析、提炼明确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家乡特色作物种植”的相关资源及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因素。
⑷、制定方案: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实验实施管理办法及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
(二)实施阶段
1、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培训教师。
按照方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组织教师编写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3、组织观摩、研讨、讲座等活动,反馈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请专家组成员指导,及时调整实施计划,改进实验工作。
4、通过典型引路,全面实施课程开发。
5、做好实施过程的分析与管理。
(三)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框架
1、确定课程目标
通过调查参观,了解种植作物的变迁,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参观、访查、实践、操作,
了解豆角、辣椒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掌握豆角的种植技术和辣椒的田间管理及采摘技术,了解“豆角下种——田间管理——豆角收获”和“辣椒下种--田间管理--辣椒收获--选择辣椒”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种植农作物的辛劳,培养其良好的劳动习惯。
组织学生调查种植大户一年的收益,培养学生勤劳致富意识。
通过组织学生为家乡的特色产业作广告语,介绍家乡写导游词等活动,挖掘其文化因素,使学生感受其间蕴含的浓浓的文化气息。
2、研究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兴趣。
①在教育理念上,我们要求教师要成为一名从事行动研究的“实践型”、“学者型”的教师,要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策划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要勤于动脑、勇于探究、善于反思。
②在学习内容上,我们遵循教师就是服务者的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学校、农村、工厂等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服务。
③在教学组织中,我们认为教师应成为一名合作者。
“传道、授业、解惑”是以往教师的任务。
新课程下的教师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位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程执行者的角色,而更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学习方式的确定要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主要包含了以下几项要求:①学生的自主发展。
校本课程积极提倡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指引学生把课程目标、任务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和创造性行为;②学生的有个性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实施因地制宜,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发挥,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③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既要鼓励学生探究新知、学会技能,又要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共同交往中达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四、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能否落到实处,能否使教师接受,学生得益,家长认同,能否真正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持续发展,关键在组织与实施这一环节。
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强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校本课程开发。
1、利用学校的资源--学农基地,组织学生到学农基地参加实践劳动,从种到收“一条龙”全部学生参与,做到课堂教学与亲自实践相结合。
2、聘请种植大户到学校学农基地作指导,做到由种到收全方位指导,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3、加强培训,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校本课程的原生态为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又左右
着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度,因而,教师的培训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起着关键性作用。
我们把教师的培训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结合起来,帮助教师设计自己的专业化成长规划,培养发掘教师的兴趣特长,搭建平台,为教师显示才华,展现自我创造机会,使教师在校本课程的研究与探索中不断进步,从而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4、注重过程管理,把校本课程不断引向深入。
学校对教师的课程纲要编写情况,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实行跟踪评估。
教导处还定期对教师的教后反思情况进行指导,每周检查、总结一次,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与过程,关注学生的态度、方法与实践的能力,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适合教师,适合学生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5、加强课程档案建设
学校指派专人负责课程开发中的档案管理,加强对有关数据的分析、研究、整理,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价、总结提供依据。
以上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一些做法。
由于我们的努力,我校先后获得市级“校园经济先进单位”、区级“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只是尝试阶段,肯定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虚心学习和借鉴兄弟校的经验,真正办出具有水区特色的一流学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