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实验小论文
题目:染发剂对大蒜根尖产生微核的浓度研究班级:10生本班
学号:2010061107
姓名:郑兴艳
指导老师:高坚强
日期:2012-10-20
染发剂对大蒜根尖产生微核的浓度研究
摘要:
大蒜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是一种以染色体损伤及纺锤丝毒性等为测试终点的植物体细胞检测方法,因具有材料方便,培养简单、技术容易掌握、准确、快速、有明显剂量-效应等优点。测定大蒜根尖细胞中出现的微核率,以此分析染发剂的诱变性,从而判断其对遗传物质是否有毒性效应。我们用不同浓度的染发剂处理大蒜根尖细胞,统计微核千分率(微核细胞率)。对统计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得:染发剂对大蒜染色体是有显著影响的。
关键词:染发剂;大蒜根尖;微核;
正文:
微核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由落后染色体形成的核形小块,游离于主核外,大小是主核的1/3以下[1],它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与主核一样,也具有合成DNA的能力[2],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所以微核测可用于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研究[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发护发已普遍为广大公众所接受,目前作为美发的主要产品之一的染发剂使用相当普及,使用范围几乎包括男女老少,主要以青年以上各年龄段为消费主体。为了了解其潜在的危害性并评价其安全性,我们按1999年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制定的《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4]。选用了市场上常见的染发剂,以大蒜为材料,探索染发剂对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变效应。
微核的形成机理
据陈宝伟的研究分析[8],微核的形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化学毒性物质导致,包括染色体断裂剂和非整倍体剂。前者可诱发染色体发生断裂的遗传毒性物质,后者可以使染色体和纺锤体联结发生障碍或纺锤体功能受损;二是核体出芽,即间期的细胞核向外形成瘤状突起,形成芽体最后脱离主核形成微核;三是放射线导致,放射线可以引起DNA损伤,产生错误修复的双链断裂,导致微核出现。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染发剂、大蒜、培养瓶、清水、标签纸、卡洛氏固定液、95%酒精、解剖器、0.1mol/mlHCL、酒精灯、烧杯、计时表、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移液腔.
(二)实验方法
(1)大蒜根尖微核实验
1)选材与培养
选择好的大蒜,洗净后用清水培养使其生根,待根长至1.5cm 左右,挑选出发育良好长势大致相同的10个大蒜,随机分配到10个培养瓶中并贴上标签
2)处理与恢复
CK作为对照组用蒸馏水培养,1-3号分别用0.1%染发剂溶液,4-6号用0.03%处理,7-9号用0.05%处理,处理8h后,将经处理后的大蒜用清水反复洗涤后恢复培养约8h。
3)根尖细胞固定
切取根尖约1.5cm,用新配制的卡洛氏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固定约23h,70%酒精中保存
4)根尖解离
从固定液中取出大蒜根尖,用清水充分漂洗放入培养皿中,加适量0.1mol/ml的HCL,使根尖软化、解离。
5)染色与压片
取解离后的大蒜根尖,用蒸馏水漂洗后,置于滴定板上,加
1滴醋酸地衣红染液染色,染色约5min,染色后用解剖刀取下尖头一小块,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压片,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水。
6)镜检
将制作好的压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在40*10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良好的区域并统计不少于1000个细胞中其微核数,测定其微核千分率MCN%。并进行统计数处理。(微核识别标准:细胞质内与主核分离、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主核的三分之一或以下、染核与主核一致或稍浅的小核即为微核)7)显微镜观察、微核细胞记数
找到分生组织区细胞分散均匀、膨大、分裂相对多的部位,再转到高倍镜(物镜40X)下进行观察
微核的识别标准
a、凡是主核大小的1/3以下,并与主核分离的小核。
b、小核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
c、小核形态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每一处理观察5个根尖,每个根尖观察100个细胞,并计数其中有微核的细胞数(微核千分率)
讨论与结果分析
(1)结果计算
1)微核千分率(MCN‰)=观察细胞中有微核的细胞数/总观察视野下细胞数×1000‰
观察细胞中有微核的细胞数
MCN‰= ×1000‰
总观察视野下细胞数
2)实验方案设计中浓度的设定怎么确定?
3)为什么在镜检过程中我们发现断片细胞多而微核出现的细胞还比较少?
(4)结果统计
实验收获: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在视野中可看到间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细胞分裂时期,以及还有一些根尖伸长区的成熟细胞,间期的细胞数目较多,微核是由于某些化学因子或物理因子例如一些化学药品甲醛、紫外辐射等产生的真核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一般认为其发生在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断片造成的,整条染色体或某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染色体或片断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而形成的第三个核块,而由于其发生微核的条件,我们不一定会在视野中找到微核,例如在溶液浓度为0.1g/l中在第二个视野中才找到了微核,随着溶液浓度地增加,污染加重,细胞在分裂期发生受损的程度与频率加大,微核率增大,我们便更加容易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微核。从而得到了如上的实验结果,当然实验中难免会有实验误差,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因此在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仔细跟着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增加试验次数。在压片过程中也有可能把细胞压坏使染色体断片,所以在压片时不要过猛,同时数微核数时也要注意仔细看微核所在的细胞是否是破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