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爱莲说》中考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爱莲说》复习课件
方面写出莲的君子风格。最后以菊 托,牡丹
正面
衬
反面
不慕名利 衬托,表明自己 洁身自好
的社会
的人生观,以及对
鄙弃 风气的 。
追名逐利 贪图富贵
写作特点:
托
物言志、衬托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菊花-----隐逸者:清高避世 牡丹-----富贵者:追求功名富贵 莲花-----君子者:品行高尚
有关“莲”的知识:
莲,花之君子者也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 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同: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异: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 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环境不好,但 人格可以很高尚。
文章思想: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文章以“ , ”总领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全文,接着从 、 、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 节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直的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2、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莲?莲具有怎样的特点?
爱 莲 说
富贵者 牡丹:世人 (庸俗逐利) 众 反衬 莲:予
君子 (清高坚守) 托物言志
不 慕 名 利 洁 身 自 好
陶渊明
正衬
爱
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
隐逸者
予
反衬
爱
君 子
何人
世人
爱
雍容华贵 象征富贵
富贵者
众 矣
相 同 点
1、主题: 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态度; 2、写法: 衬托手法 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都大量运用描写。
正面
衬
反面
不慕名利 衬托,表明自己 洁身自好
的社会
的人生观,以及对
鄙弃 风气的 。
追名逐利 贪图富贵
写作特点:
托
物言志、衬托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菊花-----隐逸者:清高避世 牡丹-----富贵者:追求功名富贵 莲花-----君子者:品行高尚
有关“莲”的知识:
莲,花之君子者也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 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同: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异: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 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环境不好,但 人格可以很高尚。
文章思想: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文章以“ , ”总领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全文,接着从 、 、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 节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直的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2、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莲?莲具有怎样的特点?
爱 莲 说
富贵者 牡丹:世人 (庸俗逐利) 众 反衬 莲:予
君子 (清高坚守) 托物言志
不 慕 名 利 洁 身 自 好
陶渊明
正衬
爱
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
隐逸者
予
反衬
爱
君 子
何人
世人
爱
雍容华贵 象征富贵
富贵者
众 矣
相 同 点
1、主题: 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态度; 2、写法: 衬托手法 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都大量运用描写。
《爱莲说》中考复习PPT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 是: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 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 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 。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 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 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 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品德高尚,不受外界困扰则
(1)上联:爱陋室,刘禹锡安贫乐道 下联: 喜莲花,周敦颐高洁傲岸 (2)上联:梦得陋室比圣贤 下联: 茂叔莲花喻君子
陋 室 铭
类比设喻 仙 龙 喻 德馨 引题
山 水 喻 陋室
环境清幽(景) 交往高雅(友) 生活恬适(趣) 反诘点题
安 贫 乐 道 高 洁 伟 岸
陋室不陋
古贤自喻
类比比喻 托物言志
相 同 点
1、主题: 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态度; 2、写法: 衬托手法 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都大量运用描写。
不 同 点
1、文体: 一为“铭”,一为“说”; 2、句式:《陋》以骈句为主,
《爱》以散句为主; 3、线索: 《陋》以“惟吾德馨”引领全文, 《爱》以“爱”贯穿始终。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 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同: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异: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 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环境不好,但 人格可以很高尚。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那当然就 很多了。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爱莲说 〔宋〕周敦颐
2.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分别代表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爱菊”代表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爱莲”代表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爱牡丹”代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
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
[答案] 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答案] 语段(一)用陶渊明爱菊花、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来衬托作者“独爱莲”,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语段(二)用玄墓、光复二山游人如织的场景衬托作者多年以来远赴“游屐罕至”的洞庭山观梅的习惯,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孤高品质。(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二)吴中的梅花,玄墓和光复两座山的最出名;刚进入春天游人便会聚集在一起,车马中的人都可以相互看到。洞庭山的梅花并不比玄墓山和光复山的逊色,但是在偏僻荒远的太湖之中,游人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我近年来常常舍弃玄墓山和光复山,而到洞庭山(赏梅花)。
2.[“思考探究”第三题]《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答案] “出淤泥而不染”,即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濯清涟而不妖”,即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夸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即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即具有美好的姿态气质。 “出淤泥而不染”是说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被环境影响,保持清白、纯真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一种值得每个人学习和追求的人生境界。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①蕃(fán):多。
②独:只。
③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④染:沾染(污秽)。
[答案] “爱菊”代表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爱莲”代表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爱牡丹”代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
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
[答案] 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答案] 语段(一)用陶渊明爱菊花、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来衬托作者“独爱莲”,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语段(二)用玄墓、光复二山游人如织的场景衬托作者多年以来远赴“游屐罕至”的洞庭山观梅的习惯,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孤高品质。(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二)吴中的梅花,玄墓和光复两座山的最出名;刚进入春天游人便会聚集在一起,车马中的人都可以相互看到。洞庭山的梅花并不比玄墓山和光复山的逊色,但是在偏僻荒远的太湖之中,游人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我近年来常常舍弃玄墓山和光复山,而到洞庭山(赏梅花)。
2.[“思考探究”第三题]《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答案] “出淤泥而不染”,即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濯清涟而不妖”,即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夸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即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即具有美好的姿态气质。 “出淤泥而不染”是说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被环境影响,保持清白、纯真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一种值得每个人学习和追求的人生境界。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①蕃(fán):多。
②独:只。
③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④染:沾染(污秽)。
《爱莲说》复习ppt课件
•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 5、莲,花之君子者也。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5、莲,花之君子者也。 • 莲是花中的君子。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只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 显得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它玩弄它。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3、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
”。(用原文填空)(2分)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强烈表达作者洁身自好淡泊名利 的思想感情。
6.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 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 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节操。
中考链接: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 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 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 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 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 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余以为妙绝。
• 5、莲,花之君子者也。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5、莲,花之君子者也。 • 莲是花中的君子。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只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 显得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它玩弄它。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3、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
”。(用原文填空)(2分)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强烈表达作者洁身自好淡泊名利 的思想感情。
6.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 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 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节操。
中考链接: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 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 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 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 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 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余以为妙绝。
专题19 《爱莲说》 中考语文古诗文课件(共28张PPT)
5.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五、中考链接
参考答案
1.D 2.晋陶渊明/独爱菊 3.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4.①感慨知音少(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②即使同道不多 ,也要坚守志趣,洁身自爱(永葆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做人 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5.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
二、课文内容解析——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多。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沾染(污秽)。洗。 水波。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过分艳丽。
竖立。
不可亵玩焉。
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二、课文内容解析——疏通文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叁
文言知识积累
三、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古义: 竖立 今义: 栽种
宜乎众矣
古义: 应当 今义: 合适
三、文言知识积累
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 长出藤蔓 长出枝茎
2.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 远播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陶后鲜有闻: 少
鲜 芳草鲜美: 鲜艳, 鲜明
无鲜肥滋味之享: 新鲜
香远益清:更、更加
益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中通外直:贯通
政通人和:顺利
通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肆
总结归纳
四、总结归纳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它出淤泥而 不染的君子品德,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 鄙弃和厌恶。
《爱莲说》复习课PPT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翻译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②不蔓不枝
枝______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
④ 陶后鲜有闻 鲜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3分)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 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 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 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象征某 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事物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 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 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来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 用来表示无私奉献的精神等。
托物言志重在言志,寄托自己的胸怀心志,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
示例: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我赞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隐喻 了做人要心地纯净,不受外界世俗的影响;而“近朱者 赤,近墨者黑”说的是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说法 很绝对。生活中,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 (操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 立,不随波逐流,最后我们都能“出淤泥而不染”。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爱莲说》课件(共27张PPT)
【重点句子翻译】
5.可 远观 而不可 亵玩 焉。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啊。 6.莲, 花 之 君子者也。 莲 是 花中的 君子。 7.菊 之 爱,陶 后 鲜 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8.莲 之 爱,同予者 何人?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9.牡丹 之 爱,宜 乎 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 ②浸淫:渐
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 渐扩展。③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 苦:总是;
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 踬:跌绊。
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 ④习之中人:
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朗诵、书写;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口头翻译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复习时间: 莲,花之君子者也。
5分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重点句子翻译】
1.水 陆 草木 之 花,可 爱 者 甚 蕃。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予 独 爱 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 清涟 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 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中 通 外 直,不蔓 不枝。 (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4.香 远 益 清, 亭亭 净 植。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 洁净 地挺立在水中。
活动二:文言知识,整理归纳
复习内容: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1.词类活用
《爱莲说》中考复习课件
)
二、重点句子(口头翻译)(4分)
※ 翻译中要注意特殊的句式、特殊的 语序、省略的成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惟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 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三、背诵课文(默写)
(1)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 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文章的主旨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四、文意理解
理解识记《高分突破备考锦囊》P54“重点 内容、写作特色、写作意图”的内容。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文中将菊花比作隐士,把世影响深远。
B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品 质。 C .“爱莲说”的“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 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D .文章提到陶渊明之爱菊,表明作者也有像陶渊明一样
主旨: 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格的描写,表达 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 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高分突破》 P93第3题综合分析选择题。
练习: 1、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D )(3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 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 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 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 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 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 的赞美之情。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高洁 质朴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正直, 不攀附 权贵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题就论可明一
。
是 说 说 爱 好 莲 花 的 问
述 道 理 。 《 爱 莲 说 》
以 借 人 借 事 或 借 物 来
事 物 或 论 述 道 理 , 也
种 文 体 , 可 以 直 接 说
“ 说 ” 是 议 论 文 的
文 学 常 识 :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 、生词学习
颐 yí
蕃 fán 多
淤 yu
濯 Zhu 洗涤
亵
ó xiè 亲近而
不庄重
植 树立
鲜 xiǎn 少
宜 应当
噫 Yī叹词
重点字词
4.一词多义:
而:濯清涟而不妖( )
亭亭净植
清高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继续 后退
爱莲说 课文分析:周敦颐源自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四
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 提到菊和牡丹?请同学 们讨论。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正衬
反衬
品格高洁 超凡脱俗
质朴正直 志洁行廉
贪慕富贵 追逐名利
继续 返回
思考: 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洁身 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本文主要采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背景资料 欣赏朗读 小结 反馈 作业 返回
练习反馈
一 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
课文分析爱: 莲说
二 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
周敦颐
语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文意理解 结构要点
不 蔓 不 枝
莲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不 蔓 不 枝
风度气质
菊、牡丹 (衬托)
莲
托物言志
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的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背景资料 分析理解 欣赏朗读 反馈 作业 返回
引导复习 重点字词
可爱者甚蕃
(fán) 多
陶渊明独爱菊 仅
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美丽而不庄重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xiăn)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当然
聚室而谋曰(
)
之:水陆草木之花(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渔人甚异之(
)
菊,花之隐逸者也(
)
牡丹之爱(
)
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 而:濯清涟而不妖(却)
聚室而谋曰(顺接连词) 之:水陆草木之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 语气)
渔人甚异之(它——指桃花林奇景) 菊,花之隐逸者也(的,结构助词) 牡丹之爱(主谓间取消独立性,表舒 缓语气)
文言文专项复习——
复习方略
1、复习文学常识(作者及体裁) 2、复习重点字词的解释 3、复习重点句子的翻译和背诵 4、复习文章内容的理解 5、专项巩固练习
复习文学常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 周敦颐 ,北宋哲学家,宋代 理学 的创 始人。
“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 , 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 的文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惟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 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 可爱者甚蕃 2 不蔓不枝 3 陶后鲜有闻 4 宜乎众矣
多 牵连 少 应当
二 判断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濯清涟而不妖
拟人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比喻
背景资料 分析理解 欣赏朗读 小结 作业 返回
小结 :
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 映衬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五 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
过菊和牡丹来衬托莲 的形象?
菊 —— 正面衬托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牡丹 —— 反面衬托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继续 后退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予独爱莲之…… 莲,花之君子者也。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形体姿态
香远益清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香味
亭亭净植
—— 气质
继续 后退
爱莲说 课文分析: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三
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 括出莲花的品质。
重点句子理解
(1)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 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 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竖立
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文言词语
多
美丽而不端庄
洗涤•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蔓•延3、不蔓不枝
生枝节
• 4、亭亭净植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7、宜乎众矣
亲近而不庄重
应当
少
立,树立
重点句子
※ 翻译中要注意特殊的句式、特殊的 语序、省略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