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修订稿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总则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总则](https://img.taocdn.com/s3/m/d00dccb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3.png)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总则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以达到提升城市品质、人民生活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为了实现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和规范性,制定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总则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领域常用的基本术语标准及其解释,旨在统一城市规划工作中术语的使用,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效率。
术语定义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与设计,目的在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编制是指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包括城市规划的立项、调研、方案设计、评估和决策等各个阶段。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或地区进行战略性、长远性的规划,包括对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
分区规划分区规划是指对城市或地区进行细化的规划,根据地理、功能、社会经济等因素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对每个区域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定和限制。
市中心区市中心区是指城市的商业、行政和文化中心,通常是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商业繁荣的地区。
居住区是指城市中供人们居住的区域,通常包括住宅建筑、公共设施、社区服务设施等。
商业区商业区是指城市中聚集大量商业、零售、娱乐和服务设施的地区,供人们购物、消费和休闲。
工业区工业区是指城市中集中大规模工业企业的区域,用于生产与加工,通常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安全等因素。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和管理,包括道路、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等方面的规划。
环境保护是指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和建设可持续环境的一系列措施。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和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总结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各个领域和方面。
通过制定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总则,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术语的统一使用可以减少沟通误解,提高工作效率。
城市规划相关术语
![城市规划相关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250649addd3383c4bb4cd26d.png)
城市与城市化相关术语居民点(settlement)城市(城镇,cITy )市(municipality; city )镇(town)市域(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城市文化(city culture)城市化(urbanization)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城市群(agglomeration)城镇体系(urban system)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城市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urban system pLANning)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城市设计(urban design):*城市总体规划纲要(master planning outline)城市规划区(urban planning area)城市建成区(urban built-up area)开发区(development area)旧城改建(urban redevelopment)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城市总体规划(master plan,comprehensive planning)分区规划(distrICT planing)近期建设规划(immediate plan)城市详细规划(detailed plan)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 plan)修建性详细规划(site plan)城市规划管理(urban planning administration)城市规划编制 城市发展战略(strategy for urban develoPEnt) 城市职能(urban function)城市性质(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城市规模(city size)城市发展方向(direction for urban development)城市发展目标(goal for urban development)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法规(legislation on urban planning): 规划审批程序(procedure for aPProval of urban plan)城市规划用地管理(urban planning land use administration)选址意见书(permission notes for location)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land use permit)城市规划建设管理(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ontrol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building permit)建筑面积密度(total floor space per hectare plot)容积率(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道路红线(boundary lines of roADS) 建筑红线(building ling)人口毛密度(residential density)人口净密度(net residential density)建筑间距(building inteRVal)日照标准(insolation standard)城市道路面积率(urban road area ratio) 绿地率(greening rate)。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47f45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6.png)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合理、科学的布局和规划,以实现城市发展和管理的目标。
在城市规划中,有一些基本术语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规划工作中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参与城市规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希望能够为城市规划工作者和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来谈谈城市规划中常用的术语——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它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需要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规划中的术语——控制性详细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各个片区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包括道路、绿地、建筑用地等方面的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交通、环境、景观等因素,保障城市的功能完整性和宜居性。
另外,城市规划中的术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是不可忽视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和规划,包括城市用地、农村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方面的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城市规划中的术语——城市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空间和建筑环境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城市形态、建筑风格、公共空间等方面的设计。
城市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人文环境,打造具有城市特色和品质的城市空间。
最后,城市规划中的术语——社区规划也是不可忽视的。
社区规划是指对城市中的社区进行规划和设计,包括社区功能、居住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规划。
社区规划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特点,打造宜居、和谐的社区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对于城市规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础,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02dfb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c.png)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是指在城市规划领域中使用的一套统一的术语和定义,
以便在不同的城市规划项目和研究中进行交流和沟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1. 城市规划: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和长远的规划,包括城市空间
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规划。
2. 城市设计:指对城市建设和改造进行整体设计,包括城市形态、建造风格、
公共空间、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设计。
3. 土地利用规划:指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等不同功能区的划分和布局。
4. 交通规划:指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包括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步
行等不同交通方式的组织和布局。
5. 环境规划:指对城市环境进行规划,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水资源、空
气质量、噪音等方面的保护和改善。
6. 社会经济规划:指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包括就业、教育、医疗、
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规划。
7. 城市更新:指对老旧城区进行改造和更新,包括拆迁、重建、改建等方面的
工作。
8. 可持续发展:指城市规划中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以实现
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9. 城市扩张:指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的增加,通常是指城市向外扩展。
10. 密度:指城市人口或者建造物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程度,通常用人口密度或者建造密度来衡量。
这些术语和定义在城市规划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有助于不同城市规划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81b7e1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7.png)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功能组织、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建筑风貌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管理的过程。
为了实现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术语标准。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领域的基本术语标准。
二、术语定义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功能组织、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建筑风貌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管理的过程。
它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规划。
2.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包括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功能组织、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等内容。
总体规划通常以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形式发布。
3. 详细规划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城市各个功能区的详细布局、用地规模、建筑密度、交通组织、绿化设计等内容。
详细规划通常以城市详细规划方案的形式发布。
4. 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对城市某一特定领域进行规划,例如交通规划、环境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
专项规划通常以相应领域的规划方案的形式发布。
5.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常见的空间布局包括中心城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园绿地等。
6. 功能组织功能组织是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的组织和布局。
例如,将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噪音污染。
7.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
它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8.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设计和管理。
它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系统、停车设施等。
9. 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保护和改善的规划。
它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景观等方面的规划。
10. 建筑风貌建筑风貌是指城市建筑物的外观特征和风格。
它包括建筑高度、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
三、术语标准化的重要性1. 促进沟通和理解术语标准化可以使不同城市规划机构、专家和从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20个城市规划专业术语
![20个城市规划专业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2fb669608e9951e79b8927de.png)
城市规划专业术语1、Urban Planning城市规划Urb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城市总体规划Urban Detailed Planning城市详细规划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控制性详细规划Land-use Planning土地利用总体规划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 Planning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2、Urban Elements城市要素3、Urban Fabric/Structure城市结构4、Urban Form城市形态5、Urban Design城市设计6、Urban Transportation城市交通7、Broad Thorough-fare主干道8、Pavement人行道9、Urban Infrastructure Planning城市基础设施10、Metropolis都市11、Eco-cities生态城市12、Public Green Space公共绿地13、Green Belt绿带14、Green Buffer防护绿地15、Urban Shrinkage城市收缩16、Sponge city海绵城市17、Suburbanization郊区化18、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人口老龄化19、Urbanization城市化20、Urban sprawl城市蔓延21、Brownfield棕色地带22、Smart Growth精明增长23、Over-all Urban Layout城市整体布局24、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城市性质25、Satellite Town卫星城26、Urban Agglomeration城市群27、Rural Population城镇居民28、Urban Redevelopment旧城改造29、Public Participation公众参与30、Greening Rate绿化率31、Landscape Note景观节点32、Nature Reserve自然保护区33、Athens Charter 雅典宪章34、Ecological System生态系统35、Topography Map地形图城市规划专业姓名:舒会珍(第三组)学号:2015282090078。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ab1f7d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d.png)
城市规划术语、名词解释1、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者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辟。
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
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2、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
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3、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造、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造设计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造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坐标、建造物位置与标高等。
4、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
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5 、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者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6 、住房建设规划(Housing program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7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指城市地区中在地上或者地下提供服务、通道或者便利的实体结构,如道路、给排水管道、路边石和边沟、电话与电力路线等。
本词有时也泛指物质及社会性的基础结构。
包括社会服务与设施,它们是城市社区生活中的组成部份,如运输与通讯系统、购物设施、住房、学校和娱乐设施等。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37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37](https://img.taocdn.com/s3/m/866b346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2.png)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37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功能规划,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而在城市规划领域中,有许多基本术语被广泛应用,它们有助于理解和交流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的37个基本术语标准。
1. 城市土地利用1.1. 用地性质•住宅用地:供居住建设用地。
•商业用地:供商业服务设施建设用地。
•工业用地:供工业设施建设用地。
•农业用地:供农业生产、农村居民建设及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供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如学校、医院、公园等。
1.2. 土地利用密度•低密度:土地利用强度较低,建筑分布相对稀疏。
•中密度:土地利用强度适中,建筑分布较集中。
•高密度:土地利用强度较高,建筑密集分布。
1.3. 土地用途组合•一类均衡用地:综合配置各类用地,实现功能均衡。
•二类均衡用地:主要以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为主,其他用地适度配套。
•重点单一用地:重点发展某一种类的土地用途。
2. 城市交通规划2.1. 交通出行方式•步行:指以步行作为出行方式。
•自行车:指以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指以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地铁等)为主要出行方式。
•汽车:指以汽车作为主要出行方式。
2.2. 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由道路组成的交通网络。
•公共交通网络:由公共交通线路组成的交通网络。
•步行和自行车网络:由步行和自行车道组成的交通网络。
2.3. 运输设施•火车站:提供火车服务的设施。
•飞机场:提供航空服务的设施。
•港口:提供水运服务的设施。
•站点: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的设施。
3. 城市环境规划3.1. 绿地•公园:供公众休闲和娱乐的绿地。
•植物景观:以植物为主要景观元素的绿地。
•道路绿化:沿街道两侧或中央设置的绿化带。
3.2. 生态保护与恢复•生态保护区: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而设立的区域。
•生态绿地:以生态功能为主的绿地。
•湿地保护: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
3.3. 环境治理•废物处理:对废物进行妥善处理的过程。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2a2ea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d.png)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环境保护等进行合理规划,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在城市规划中,有许多基本术语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进行解释和介绍。
1.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整体发展的规划,包括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的具体区域进行规划,包括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的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的落实,是城市建设的具体指导方案。
3.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包括城市的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方面的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的建筑风格、道路布局、绿化景观等方面进行设计,以实现城市美观、宜居、便利的目标。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5.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是对城市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进行规划,包括水资源利用、空气质量改善、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6. 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老旧区域进行改造和更新,包括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方面。
城市更新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任务,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在城市规划的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基本术语,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规划和建设城市,为人们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80258e4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5.png)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和建设进行系统、综合、科学的规划,旨在提高城市的功能、环境和质量,满足人们对居住、工作、出行、休闲等各种需求。
在城市规划中,常用的术语和指标对于制定有效的规划方案起到关键的作用。
以下是城市规划中常用的术语和指标:1.合理用地规划:指通过合理的区划和规划,将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在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使城市发展有序、协调,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2.人口规模: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人口规模,包括预测、控制和调控城市人口的总量和结构,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用于评估城市的人口拥挤程度和空间利用情况。
4.交通规划:包括城市交通网络的规划、道路布局、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改善,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5.绿地比例和绿化率:指城市绿地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和城市绿化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例。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居民休闲娱乐和生态功能。
6.居住用地规划:指合理规划和配置城市居住区,并考虑居住区的供需关系、住房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等因素。
7.商业用地规划:指规划和配置商业区,包括商业中心、商业街区、购物中心等,以满足市民的购物、娱乐和休闲需求。
8.工业用地规划:指规划和配置工业园区、工业区和工业用地,以支持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9.城市景观规划:着眼于城市的美观、宜居和文化特色,包括规划和设计公园、广场、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和建筑物、雕塑等人工景观。
10.城市环境规划:关注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水、空气和土壤质量的改善措施。
11.历史保护规划: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同时保护历史城区的景观和环境。
12.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包括城市的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13.地下空间规划:规划和利用地下空间,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商业中心、地下停车场等。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控制指标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控制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99e02a8f61fb7360b4c65b3.png)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控制指标类别:我的文章评论(0) 浏览(853) 2007-12-15 20:48标签:房地产基础知识1、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积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2、建筑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即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X100%建筑密度是控制地块容量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3、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地(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绿地率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4、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绿化覆盖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5、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建筑间距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没、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常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6、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7、日照间距系数:是指依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8、用地红线: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9、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即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即为建筑红线,任何建筑物(包括台阶、雨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
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10、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是指建筑控制线与道路红线或道路边界、地块边界的距离。
11、建筑控制线:是指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2、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文档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e9e981c6bd97f192279e99a.png)
一、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在实际中,经常遇到下列城市规划指标或有关名词: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其中,总建筑面积是地上所有建筑面积之和;建筑用地面积是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为准,不含代征用地。
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一般地区,其建筑高度,平顶房屋按女儿墙高度计算;坡顶房屋按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
6.建筑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即: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7.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8.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
口的方向和位置。
9.停车泊位:是指地块内应配置的停车位数量。
10.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即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即为建筑红线,任何建筑物(包括台阶、雨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
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11.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2.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13.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建筑间距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共5则)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共5则)](https://img.taocdn.com/s3/m/a8ac90a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e.png)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共5则)第一篇: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6、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地块面积的比例。
即: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7、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8、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9、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10、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国泊位是指地块应配置的停车的车位数。
其他设施的配置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燃气设施等。
11、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成,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2、建筑间距系数:是指遮挡阳光的建筑与被遮挡阳光的建筑的间距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
13、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15、住宅平均层数:是指各种住宅层数的平均值,即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之比。
城市规划专业名词术语(优秀范文5篇)
![城市规划专业名词术语(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2033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9.png)
城市规划专业名词术语(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城市规划专业名词术语城市规划专业名词术语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一、总则1、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3、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城市和城市化1、居民点 settlemen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城市(城镇)city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市 municipality;city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镇 town.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5、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城市化 urbanization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8、城市群 agglomeration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9、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10、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三、城市规划概述1、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2、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新时代下的城市规划术语2023
![新时代下的城市规划术语2023](https://img.taocdn.com/s3/m/b4cc2c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1.png)
新时代下的城市规划术语2023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城市规划是为了有效管理和发展城市,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可持续性为目标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城市规划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介绍几个新时代下的城市规划术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城市规划的过程。
一、智慧城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成为了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解决方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城市发展模式。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整合,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二、低碳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低碳城市概念逐渐兴起。
低碳城市是指采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消耗,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促进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发展,鼓励居民绿色出行和节能减排的行为,降低城市碳排放,保护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人性化设计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是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在新时代,人性化设计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要素。
人性化设计要求将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核心,在城市规划中考虑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交需要,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公共空间、安全的交通系统和方便的社区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社区治理城市规划不仅关注城市整体,也需要重视社区层面的治理。
社区治理是指通过市民自治、社区参与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以促进社区居民自治和公共事务的民主化、法治化和专业化发展的社会管理模式。
在新时代下,社区治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通过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能力,实现社区内部的有序管理和良好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归属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将老旧城区进行改造和升级,提高城市整体品质的一种城市规划策略。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文档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e395f4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7a.png)
一、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在实际中,经常遇到下列城市规划指标或有关名词: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2。
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4。
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其中,总建筑面积是地上所有建筑面积之和;建筑用地面积是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为准,不含代征用地.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一般地区,其建筑高度,平顶房屋按女儿墙高度计算;坡顶房屋按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
6。
建筑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即: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7.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8.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
口的方向和位置.9。
停车泊位:是指地块内应配置的停车位数量。
10.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即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即为建筑红线,任何建筑物(包括台阶、雨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
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11.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2。
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13.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建筑间距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
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15。
城市策划术语大全
![城市策划术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0313c8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8.png)
城市策划术语大全在城市规划和发展领域中,有许多专业术语用于描述不同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这些术语对于城市策划师和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城市策划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1.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城市规划是指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活动和过程。
它涉及到对城市土地使用、交通、住房、公共设施等方面的研究和规划。
2.地区规划(Regional Planning):地区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内的城市和乡村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它关注的是整个地区的发展和协调,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3.城市设计(Urban Design):城市设计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建筑外观和公共空间等方面的设计,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可持续性。
它关注的是城市的整体形象和人居环境。
4.市中心(City Center):市中心是一个城市的商业、政治和文化中心,通常是最繁忙和最重要的地区。
它集中了大量的商业机构、政府部门和文化设施。
5.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更新是指对老旧城区进行改造和更新,以提升其居住和工作环境。
它通常包括拆除旧建筑、更新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空间等措施。
6.绿色城市(Green City):绿色城市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城市。
它通过提供绿色空间、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混合用途开发(Mixed-use Development):混合用途开发是指在一个建筑或一个区域内同时开发多种不同用途的功能,比如住宅、商业、办公等。
这样可以减少出行距离,提高城市的可达性。
8.可达性(Accessibility):可达性是指城市居民到达各种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的便捷程度。
它取决于交通网络和设施的质量和分布。
9.密度(Density):密度是指一个地区内人口或建筑物的数量。
高密度城市通常具有更高的土地利用效率和更丰富的公共设施,但也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
城市设计术语范文
![城市设计术语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ced8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e.png)
城市设计术语范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有许多术语用于描述不同的概念和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且重要的城市设计术语,以及它们的定义和用途。
1.可持续发展: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以确保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
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设计中强调提高资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
2.密度:指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或建筑物数量。
适度的密度可以促进社交互动、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并减少联排别墅和分散建设的需求。
3.用地混合:将不同类型的用途(如住宅、商业、办公和公共设施)混合在同一区域内。
这样做可以减少通勤距离、增加社交交往的机会,并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设施。
4.步行友好性:城市中的设计和规划要使行人能够安全、便利地步行。
这包括提供人行道、过街设施、公共休息区等。
5.自行车友好性:城市中的设计和规划要为骑自行车的人提供安全、便利的交通环境,包括自行车道、停车设施和共享自行车系统。
6.绿色基础设施:指城市中的自然和半自然元素,如城市公园、河流和湖泊、绿化带等。
绿色基础设施的设计可以提供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水资源管理等功能。
7.智能城市: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提高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
智能城市的设计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公共设施等。
8.城市更新:对老旧、废弃或低效的城市区域进行更新和改造,以提高居住条件、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公共设施。
9.社区参与:指居民、企业和政府在城市设计和规划中共同参与决策过程。
社区参与可以保证设计方案符合居民需求,提高项目可持续性并增加社会公正。
10.交通导向开发:在城市规划中强调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以减少私人汽车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并提高交通效率。
11.城市雨水管理:通过设计和规划来控制和管理城市的雨水,以减少洪水风险和水资源污染,并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
12.城市农业:在城市中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的活动。
城市农业可以提供新鲜和有机的食物、改善空气和水质,并增加社区凝聚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
6、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地块面积的比例。
即: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7、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8、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9、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10、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国泊位是指地块应配置的停车的车位数。
其他设施的配置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燃气设施等。
11、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成,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2、建筑间距系数:是指遮挡阳光的建筑与被遮挡阳光的建筑的间距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
13、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15、住宅平均层数:是指各种住宅层数的平均值,即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之比。
单位:层。
16、住宅建筑净密度:是住宅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之比。
单位%。
17、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是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之比。
单位:m2/hm2。
18、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是住宅总建筑面积与居住用地面积之比。
单位:m2/hm2。
19、人口净密度:是单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反映居住区住宅用地的使用强度,公式为:人口净密度=居住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人/hm2)20、人口毛密度:是单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公式为:人口毛密度=居住总人口/居住用地总面积(人/hm2)21、生地:完成土地征用,未经开发、不可直接作为建筑用地的农用地或荒地等土地。
22、毛地:在城市旧区范围内,尚未经过拆迁安置补偿等土地开发过程、不具备基本建设条件的土地。
23、熟地:经过“几通一平”的开发或已经拆迁完毕,可供直接建设的土地,即建筑地块产品。
24、飞地:又称插花地,指土地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的土地部分或全部处于他人土地范围内。
25、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26、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包括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7、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房屋施工面积是指报告期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面积和上年开发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以及上期已停建在本期复工的房屋面积。
本期竣工和本期施工后又停建缓建的房屋面积仍包括在施工面积中,多层建筑应填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房屋新开工面积是指在报告期内新开工建设的房屋建筑面积,不包括上期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和上期停缓建而在本期恢复施工房屋面积。
房屋的开工应以房屋正式开始破土创槽(地基处理或打永久桩)的日期为准。
房屋竣工面积是指房屋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入住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房屋建筑面积总和。
实际销售面积是指报告期已竣工的房屋面积中已正式交付给购房者或已签订(正式)销售合同的商品房屋面积。
不包括已签订预售合同正在建设的商品房屋面积,但包括报告期或报告期以前签订了预售合同,在报告期又竣工的商品房屋面积。
预售面积是指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七通一平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三通一平是指土地具备上水、电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
五证房地产商在预售商品房时应具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开工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简称“五证”。
其中前两个证由规划部门核发,《开工证》由建设部门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由国土资源部门和房屋管理局核发。
土地出让金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指土地出让的交易总额),或土地使用期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续期而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的续期土地出让价款,或原通过行政划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资,按规定补交的土地出让价款。
土地开发费每公顷居住区用地开发所需的前期工程的测算投资,包括征地、拆迁、各种补偿、平整土地、敷设外部市政管线设施和道路工程等各项费用(万元/ha)。
住宅单方综合造价每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所需的工程建设的测算综合投资,应包括土地开发费用和居住区用地内的建筑、道路、市政管线、绿化等各项工程建设投资及必要的管理费用(元/m2)。
拆迁把经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机关批准,将原土地合法使用者及房屋合法使用者及房屋合法使用者迁到其他地方安置,并拆除清理原有建筑或其他防碍项目实施的地上物,为新的建设项目施工创造条件。
拆迁人是指依法取得拆迁资格证书,自行或接受拆迁人委托对被拆迁人进行拆迁动员,组织签订和实施补偿、安置协议,组织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单位。
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
房屋拆迁补偿是指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依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给予的补偿。
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
货币补偿基准价被拆迁房屋的货币补偿基准价,是指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会同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年度或半年度同类地段、同类用途新建房屋市场交易的平均单价确定,报人民政府批准并对外公布的房屋基准价格。
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其它用地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土地使用年期凡与规划国土局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的用地,其土地使用年期按国家规定执行。
即:居住用地七十年;工业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综合用地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宗地图宗地图是土地使用合同书附图及房地产登记卡附图。
它反映一宗地的基本情况。
包括:宗地权属界线、界址点位置、宗地内建筑物位置与性质,与相邻宗地的关系等。
地形图 topographic map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的着重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图。
由于制图的区域范围比较小,因此能比较精确而详细地表示地面地貌水文、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居民点、交通线、境界线、工程建筑等社会经济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