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课件)

合集下载

《鹬蚌相争》ppt课件.共36页PPT

《鹬蚌相争》ppt课件.共36页PPT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鹬蚌相争》ppt课件.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你的阅读

《鹬蚌相争》课件

《鹬蚌相争》课件
《战国策》 是西汉刘向编撰 汇集整理的一部 史书,记录战国 时代游说之士的 策谋,共计33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鹬
• 鸟类,羽毛茶褐
色,嘴、脚都很
长,趾间无蹼, 常在水边或田野
中捕吃小鱼、小
虫和贝类 。
• 蚌
•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 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
词语积累
阳光明媚 无计可施 反唇相讥 心旷神怡 饥肠辘辘 怒目而视 口水直流 暗自得意 轻而易举
词语解释
涟漪: 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怒目相视:愤怒地瞪着眼睛看着对方。 反唇相讥: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讽刺对方。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不费力气。 暗自得意:在私下里暗自高兴。
饥肠辘辘:肚子饿得咕噜噜地响。形容非常饥饿。
学习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交流讨论: • (1)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鹬和蚌相争的起因?请 把对起因的概括批注在相关句子的旁边。 • (2)鹬和蚌是怎样争的?找出描写鹬和蚌争斗时 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当时它们的 心情和激烈的场面,写下批注。 • (3)鹬和蚌相争了多长时间?他们为什么要一直 相持下去?请在文中划出来。 • (4)鹬和蚌相争的结果怎样?他们错在哪里?这 则寓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是一篇根据文言文《鹬蚌相争》改编
的白话文寓言故事。文中描述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 子里,一只河蚌爬到沙滩上晒太阳,不知不觉睡着了。 一只鹬鸟见机啄食蚌肉,河蚌本能的合住蚌壳,紧紧 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随着时间的溜走,鹬鸟决定用激 将法让河蚌松口,没想到激起了河蚌的逆反心理,它 不但不松口,反而钳的更紧了,当太阳下山时,双方 仍相持不下,就这样,它们都被第三者渔翁轻而易举 地捉住了。课文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 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在生活中,与别人争执时应该宽容谦让,否则,只会 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鹬蚌相争》ppt课件

《鹬蚌相争》ppt课件
《鹬蚌相争》ppt 课件
目 录
• 故事背景与来源 • 故事情节梳理 • 角色形象塑造与特点分析 • 主题思想阐释与启示意义 • 文学艺术手法鉴赏与比较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类似寓言故事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故事背景与来源
鹬蚌相争故事简介
01
02
03
故事概述
鹬和蚌相互争斗,结果两 败俱伤,让渔翁得利。
两篇寓言都传达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但《鹬蚌 相争》更侧重于表现互不相让的愚蠢行为。
与《狐假虎威》比较
两篇寓言都涉及动物形象,但《鹬蚌相争》更注重表现内 在性格和行为逻辑,而《狐假虎威》则更注重外在形象和 欺骗手段。
与《画蛇添足》比较
两篇寓言都表现了愚蠢行为,但《鹬蚌相争》中的愚蠢行 为是双方互不相让导致的,而《画蛇添足》中的愚蠢行为 则是多此一举、自作聪明导致的。
04
双方都不肯让步,持续 争斗不休
结果及其寓意分析
渔夫路过,看到鹬和蚌相争不下,便将 它们一起捉走了
鹬和蚌都因为自己的固执和争斗而遭受 了不幸
寓意:不要因小失大,要看到长远的利 益;不要过于固执己见,要学会妥协和 合作。同时,也警示人们要注意周围的 环境和形势,避免因为自己的争斗而陷
入更大的危险之中。
情节梳理
鹬啄食蚌肉,蚌夹住鹬嘴 ,两者僵持不下,最终被 渔翁捕获。
寓意提示
通过鹬蚌相争的故事,寓 意人们要避免无谓的争斗 ,以免两败俱伤,让第三 者得利。
寓言出处及作者介绍
寓言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
作者介绍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 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 ,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2024版五上《鹬蚌相争》ppt课件完美版

2024版五上《鹬蚌相争》ppt课件完美版

五上《鹬蚌相争》ppt课件完美版•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目录•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思考练习题及答案解析•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建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鹬蚌相争故事来源出处《战国策·燕策二》故事内容讲述了一只鹬和一只蚌在争斗中,被渔翁趁机捉住的故事。

寓意告诫人们不要因小失大,相互争斗只会让第三方得利。

03主要成就编订了《战国策》、《楚辞》等重要文献,对古代文化有重要贡献。

01作者刘向02生平西汉时期著名学者、文学家,曾任光禄大夫等职。

作者生平及主要成就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时代背景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文化内涵故事中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如道家无为而治、儒家仁义道德等。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们的处世态度。

寓言故事特点及价值特点寓言故事通常简短精悍,通过动物或人物的行为和对话来揭示道理。

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易于理解和记忆。

价值寓言故事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它们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思维能力。

同时,寓言故事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02文本解读与赏析介绍鹬蚌相争的故事背景,包括时间、地点、主要角色等。

故事背景情节发展故事主题详细梳理鹬蚌相争的情节发展,包括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

阐述鹬蚌相争故事所表达的主题,即双方互不相让、争执不下所带来的后果。

030201鹬蚌相争故事情节梳理分析鹬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以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鹬的形象分析蚌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以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蚌的形象对鹬和蚌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形象对比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分析选取故事中的精彩语句,如描写鹬蚌相争场面的语句等。

精彩语句列举对选取的精彩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含义、表达手法及作用等。

语句解读对整个故事的语言表达进行欣赏,包括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

语言表达欣赏精彩语句欣赏与解读现实意义分析将寓言寓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分析其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2024版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ppt课件图文

2024版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ppt课件图文
六年级寓言《鹬蚌相争》ppt课 件图文
目录
CONTENTS
• 寓言故事背景介绍 • 鹬蚌相争角色分析 • 故事情节梳理与解读 • 寓言深层含义探讨 • 图文结合,生动呈现寓言场景 • 拓展延伸与课堂互动
01 寓言故事背景介绍
CHAPTER
鹬蚌相争故事起源及流传
起源
该寓言最早见于《战国策·燕策二》, 讲述了鹬和蚌因为各自的利益而争 执不下,最终被渔翁得利的故事。
警示人们不要因贪欲 而陷入争斗,最终可 能得不偿失。
学会谦让和合作,实现共赢
鹬和蚌如果能够互相谦让,就不 会被渔翁轻易捕获。
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共同利用资 源,实现更大的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谦让和合作 是解决问题、实现共赢的重要途
径。
培养宽容心态,化解矛盾冲突
宽容是一种美德,能够化解矛 盾冲突,促进和谐共处。
职场竞争
在职场中,有些人为了争夺职位、权力等利益而不断勾心斗角、明争暗斗。这种行为不仅会 破坏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也会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声誉。最终,往往是得不偿失, 甚至可能因此失去更多的机会和利益。
02 鹬蚌相争角色分析
CHAPTER
鹬鸟特点及其在故事中作用
01
02
03
外形特征
鹬鸟是一种长嘴、长腿、 生活在河边的水鸟,以小 鱼小虾为食。
流传
这个故事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被 众多文人墨客引用和改编,成为了 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
寓言所蕴含道理与启示
道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双方争执不下,只会让第三者得利。
启示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冷静分析,权衡利弊,避免因为一时 的冲动而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同时,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理 解对方的立场和利益诉求,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5鹬蚌相争ppt课件

25鹬蚌相争ppt课件

25鹬蚌相争ppt 课件•故事背景与寓意•文本解读与赏析•角色形象塑造与特点•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目•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技巧•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录故事背景与寓意01CATALOGUE鹬蚌相争故事来源古代寓言鹬蚌相争最早出自于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通过鹬和蚌的争斗,阐述了双方争斗不休只会让第三方得利的道理。

文献记载《战国策·燕策》等古籍中均有对鹬蚌相争故事的记载,表明该故事在古代已被广泛传播和认可。

一种水鸟,以捕食小鱼虾为生,具有尖锐的喙和敏捷的身手。

鹬蚌渔翁一种水生软体动物,外壳坚硬,内藏珍珠,以过滤海水中的微小生物为生。

故事中的第三方角色,利用鹬和蚌的争斗,轻易地将它们捕获。

030201故事中角色介绍寓意及现实意义寓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双方争斗不休,只会让第三方得利,警示人们要避免无谓的争斗,以免让旁观者得利。

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场合都存在着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通过鹬蚌相争的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在竞争中寻求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避免两败俱伤、让第三方得利的智慧。

同时,该故事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忽略了背后的风险。

文本解读与赏析02CATALOGUE03“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结局的描写简洁明了,突显了双方争斗的后果。

01“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此句突显了鹬的自信与急迫,通过对话形式展示情节发展。

02“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蚌的反击表现了其不甘示弱的态度,也预示着两者相争的激烈。

关键语句分析通过动物间的对话和争斗来隐喻人类社会的竞争和冲突。

寓言风格故事情节紧凑,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

简洁明了故事虽小,但寓意深远,提醒人们要审时度势,避免不必要的争斗。

意蕴深刻写作风格及特点文本结构梳理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及主要角色。

详细叙述鹬蚌相争的过程,包括双方的言辞、动作和心态变化。

描述渔翁得利的结果,以及鹬蚌的无奈和悔恨。

《鹬蚌相争》PPT课件

《鹬蚌相争》PPT课件
-
1
同学们,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啊?从中懂得 什么道理呢?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成语的游戏,好不好?
-
2
动动脑
狐假虎威:借助别人的威风的权势吓唬人的行
为,到处招摇撞骗的人。
-
3
动 动 脑
坐井观天 :看问题,
认识事物,站的要高, 看得要全面,不能像 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 自以为是。
-
4
你知道鹬是什么,蚌又是什么, 它们长什么样子吗?在学习鹬蚌相争 的课文前,让我们先看看下面的图片, 认识一下鹬和蚌吧
体便立刻缩到两个贝壳
的中间,同时把两个贝
壳紧紧的关闭起来,形
成一道攻不破的“铜墙
铁壁”。
-
8
曝箝喙舍 禽
-
9
鹬蚌相争
• 带着下面的问题,看课文。
(1)它们为什么争? (2)它们怎么争? (3)结果怎样?
要求:
1、用波浪线画出鹬蚌相争的语言。 2、小声地,带感情地读一读。
-
10
思考
1、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 怎样?
目睹了鹬蚌相争的结果后,联系生活实 际说说自己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要 ---------
-
14
寓意
通过鹬蚌相争却让渔人从中获 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 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
-
15
课后作业
续编故事: 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
鹬和蚌一齐捉住了……
提示:渔夫会说些什么?鹬 和蚌之间又会有怎样的一番 对话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把故事续编完整。
-
16
谢 谢!
-
17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

鹬蚌相争-课件

鹬蚌相争-课件

这时的鹬和蚌垂头丧气,鹬
地说 蚌 地说 ; 。
《鹬蚌相争》中的鹬和蚌互不相 让、相持甚久的原因:他们都只想 ( 伤害对方,打败对方),没想到
这样做的结果会是( 两败俱伤 )。
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
从中得利。他告诉我们(做事要权衡得失,
相互谦让,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
执不下,只会两败俱伤,损人也不利己。)
鹬蚌相争
《战国策》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 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 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 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 得/而并禽之。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曝
箝 喙 蚌合而箝其喙。
晒太阳 同“钳”,夹住 鸟嘴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 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 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嘴巴尖而长的鹬
外壳坚又硬的蚌

qián
zhuó

huì

wèi

qí n


shě

不肯相舍
鹬蚌相争
《战国策》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 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 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 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 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鹬蚌相争
《战国策》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 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 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 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 得/而并禽之。
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 相遇了…… 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 事呢?(注意环境、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活动描写)

《鹬蚌相争》PPT课件

《鹬蚌相争》PPT课件

故事内容与主要角色
• 故事内容: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从河蚌身 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 钳住。鹬鸟用尽力气,怎么也拔不出嘴来。蚌也脱不了身,不能回河里 去了。河蚌和鹬鸟就争吵起来。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一天、两天不下 雨,没有了水,回不了河,你总是要死的!”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假 如我不放你,一天、两天之后,你的嘴拔不出去,你也别想活,总要饿 死!”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 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寓言故事
采用寓言的形式,通过鹬 蚌相争的故事,传达深刻 的道理。
夸张手法
对鹬和蚌的争斗过程进行 夸张处理,增强故事的趣 味性和可读性。
讽刺意味
通过鹬蚌相争的讽刺意味, 揭示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类 似问题和矛盾。
04
主题思想与价值观体 现
故事主题思想概述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故事通过鹬和蚌的争斗,最终被渔翁捕获的情节,传达了双方争斗不休、互不相让, 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主题思想。
目录
• 故事背景与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形象塑造与表现手法 • 主题思想与价值观体现 • 知识拓展:相关成语、典故及文化内涵 • 思考讨论与课堂互动
01
故事背景与简介
鹬蚌相争故事起源
源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形容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 局面
演能力。
小组讨论: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1 2
竞争与合作 引导学生讨论鹬和蚌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它们 最终因争斗而两败俱伤的结果,从而认识到竞争 与合作的重要性。

《鹬蚌相争》课件.ppt

《鹬蚌相争》课件.ppt

回答问题:
1. 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叫 什么?
2.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 3.为什么争?怎样争?争的结果如何?
明理:
两千多年前,聪明的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故事,巧 妙地劝阻了赵王,免去了燕国的一场祸患。 你能体会到这个 故事的言外之意吗?
你从《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受到什么启发? (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 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两败俱伤,使 第三者得利。)
(2)质疑: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 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
(3)理解: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 故事的意思。
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1 检查朗读情况(正确、流利、停顿适当) 2. 解释重点的字:
方 :刚刚。 曝 :晒太阳 。雨 : 下雨。 箝 :同“钳” ,夹住 。禽:同“擒”,捉 住。 3. 讲故事。
鹬 蚌 相 争

娟Hale Waihona Puke : 鹬 yù 是一种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
上体通常杂黑褐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常在水边或 田野中捕吃小鱼、贝类等。
蚌: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 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
初读课文:
说说课文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自学方法
(1)读文:多读几遍古文,直到读得通顺流畅 为止。
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 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 事呢?

幼儿园-24鹬蚌相争_课件

幼儿园-24鹬蚌相争_课件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 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不 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 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 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 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 这河滩上!”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 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 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09、1、4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 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 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一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 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 壳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 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 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 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 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 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 盾呢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 什么道理?
比喻双方争执两败 俱伤,便宜第三者。
[提示]
这是一则十分生动的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大 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 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 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 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 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 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早已成为大家常用的成 语。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小学五年级课件ppt)

鹬蚌相争(小学五年级课件ppt)

06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
选定角色
邀请学生分别扮演鹬、蚌 、渔夫等角色。
准备道具
为学生提供简单的服装、 头饰或面具等道具,增加 角色扮演的真实感。
表演故事
指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进 行表演,注意表达角色的 情感和动作。
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
讨论主题
团结协作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团结协作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推动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举例
团结合作在学习中的应用
团结合作在社会中的应用
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精神。
社会成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这句话揭示了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同时也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过于执着于争斗,往往 会让自己陷入困境,甚至失去生命。
修辞手法运用举例
01
比喻
文章通过比喻手法,将鹬和蚌的争斗比作人类社会中的竞争和斗争,使
得故事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02
对偶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如“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和“今日不出,
简洁明快的叙述风格
文章以简练的语言,快速地交代了故事发生 的时间、地点和主要角色,使读者能够迅速 进入情境。
生动形象的描写
通过对鹬和蚌的动作、神态的细致描绘,使 得这两个角色栩栩如生,增强了故事的趣味 性。
紧凑的故事情节
文章通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情节,展 示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和人类社会的某些现 象,情节紧凑且富有深意。
明日不出”等,使得语言更加整齐、优美,同时也增强了表达效果。

鹬蚌相争完整PPT课件

鹬蚌相争完整PPT课件
第24页/共27页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 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 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
“许多年第后25页,/共27鹬页 和蚌的子孙 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
作业 homework
1、背诵全文
第26页/共27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27页/共27页
中心思想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双方争利,互不相让,有
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让第三 者从中获利的结果 第20页/共27页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从而使第三者得到利益。
第21页/共27页
鹬蚌相争告诉人们: 凡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到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否则就会两败俱伤,人别人钻空子。
第22页/共27页
请同学们揣测“鹬”与“蚌” 的心理状态,想想他们会说些 什么话,然后分角色表演出来 ~
第23页/共27页
我 会 背:
今者臣来,________,蚌________,而鹬 ________,蚌________。鹬曰:“今日不雨, ________,即有________!”蚌亦谓鹬曰:“今 日不出,________,即有________!’两者 ________。渔者________。

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

并禽(qín)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 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fǔ)也。

故愿第王6页熟/共计27页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我 会 读:
一曝十寒
(pù)
不容置喙
(huì)
(yù)
鹬蚌相争
(bàng)
第7页/共27页

曝—晒 第8页/共27页

三级上册语文课件鹬蚌相争∣苏教版(共13张PPT)

三级上册语文课件鹬蚌相争∣苏教版(共13张PPT)
第三单元 · 第9课
鹬蚌相争
第1页,共13页。
鹬蚌介绍
•蚌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 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 ,有的可以产出珍珠。
第3页,共13页。
课文导入
《战国策》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撰汇集整理的 一部史书,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 谋,共计33篇。
这篇文章是一则寓言,那么作者要通过这个故 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
第9页,共13页。
了解课文
“时间慢慢地溜走,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
一天就要过去了,鹬鸟饿得饥肠辘辘,蚌也渴得不行。可是,鹬蚌为什么一直相持下去?
分角色读一读。
透过鹬和蚌的对话,你们知道他们一直相持不让的原因了吗?
第10页,共13页。
课文探究
1、鹬蚌相争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段。 2、鹬蚌相争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第4页,共13页。
词语积累
阳光明媚 心旷神怡 无计可施 饥肠辘辘
反唇相讥 怒目而视
口水直流 暗自得意
轻而易举
第5页,共13页。
词语解释
涟漪: 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怒目相视:愤怒地瞪着眼睛看着对方。 饥肠辘辘:肚子饿得咕噜噜地响。形容非常饥饿。 反唇相讥: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讽刺对方。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不费力气。
第11页,共13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 的同学,课外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获得更多的启发。
第12页,共13页。
暗自得意:在私下里暗自高兴。
第6页,共13页。
教师指导
你看到了什么?
多美的海景啊!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幼儿园-24鹬蚌相争_课件

幼儿园-24鹬蚌相争_课件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 “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 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 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 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 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 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复述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有 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 不放。
09、1、4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2月13日星期日2022/2/132022/2/132022/2/13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2月2022/2/132022/2/132022/2/132/13/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2/132022/2/13February 13,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2/132022/2/132022/2/132022/2/13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故事里的人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鹬和蚌都是抢食者,而渔夫则是 不用动手,把打累了的鹬和蚌抓 起来的不劳而获的人
思考:为什么鹬蚌 互不相让呢?

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 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 还威胁蚌。
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
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 获利。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 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不 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 死在这河滩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自在 一碧如洗的蓝天 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 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 的弧线 无拘无束 振翅高飞 而俯冲下来 忽而飞向高空, 忽而飞向高空,忽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有 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 急忙把壳儿合上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 不放。 不放。
河蚌说: 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河蚌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 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 毫不示弱 地说 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 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 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 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 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 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 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 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 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 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 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 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 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 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 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 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 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 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 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 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 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 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回答说: 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 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鹬 蚌 相 争
尊敬的老师: 欢迎使用语文课堂网 语文课堂网为您提供 语文课堂网 的教学课件。 如果你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 课文题目,就会找到更多的相 课文题目 关资料! 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无需 注册!期待您将本站地址告诉 你的同事。 本站地址: 语文课堂网祝你快乐! 谢谢!
《 鹬 蚌 相 争 》的典故
燕策二》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 战国策 燕策二 记载: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 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 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 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 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 故问: 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 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来,苏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 接下来,苏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 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 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 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 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 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 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 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 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 你也会活不成的。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 你也会活不成的。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 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 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 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 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 俩一起提拿去了。 俩一起提拿去了。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 尊敬的大王,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 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 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 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