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杜甫诗三首》教案【五篇】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掌握五言古诗的朗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介绍朗诵,其余学生评论。

三认识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说明,借助工具书,疏导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沟通问题及解答。

3、学生谈谈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修业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和境界,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形。

出示问题,小组商讨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探望的角度有如何的不一样?——商讨后,师生共同赏析岱宗两句眺望增补背景知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向来延长到淄博市南,长约200 公里。

问 1 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安在语气上有什么不一样 ?加夫则诧异、赞叹之情更明亮,也更激烈。

问 2 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诗人是如何写的 ?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开生面的写出自己的领会,以距离之远来衬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问可否经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归纳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 ?神或秀,高。

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奇特艳丽和雄伟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问睁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未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感情1、问年青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览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悲观颓丧情绪吗 ?那整首诗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诗人热忱赞叹了泰山的奇特艳丽,表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特别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登攀巅峰俯视全部的壮心随和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激情壮志。

你还可以联系到境界同样的哪些诗句 ?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敢于进步,踊跃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

六感觉诗人高明的写作艺术,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

中小学语文杜甫诗教案

中小学语文杜甫诗教案

中小学语文杜甫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1.2 培养学生对杜甫诗歌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1.3 帮助学生理解杜甫诗歌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

1.4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杜甫生平介绍2.2 杜甫诗歌欣赏2.3 杜甫诗歌的主题分析2.4 诗歌创作背景解析2.5 杜甫诗歌中的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介绍杜甫生平、诗歌主题和创作背景。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欣赏杜甫诗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3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体会诗歌创作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4.1 杜甫诗歌选集4.2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4.3 教学多媒体设备4.4 诗歌创作纸张和工具五、教学过程5.1 导入: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5.2 诗歌欣赏:让学生阅读和欣赏杜甫的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5.3 主题分析:分析杜甫诗歌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

5.4 创作背景解析:讲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5.5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5.6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杜甫诗歌的特点和价值。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6.2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意象运用。

6.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杜甫诗歌的看法和收获。

七、教学拓展7.1 杜甫诗歌专题研究: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杜甫的诗歌作品,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诗歌进行专题研究。

7.2 杜甫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进行杜甫诗歌的朗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诗歌欣赏水平。

7.3 杜甫诗歌展览:鼓励学生创作与杜甫诗歌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摄影等,并进行展览。

八、教学资源8.1 杜甫诗歌文本:提供杜甫诗歌的原文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诗优秀教案篇1一、师生共同观看《唐之韵》第九集、第十集“千秋诗圣”。

二、师生共同回忆与三首诗作相关的杜甫主要生平事迹。

三、阅读鉴赏《登高》(教师导学)1.诵读(鉴赏音韵美)(1)按照要求自由诵读(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四是读出感情)(2)展示教师范读(教给方法:标画韵脚、节拍和平仄)(3)选读(师生简评,鼓励为主)(4)齐读,初步感知诗人情感(悲伤、忧愁、孤独……)2.品读(示范操作步骤,教给学生方法)(1)理解词句含义,培养习惯能力(教给方法:结合注释和语境,联系所学相关材料,推敲词句含义,做好笔记;教师示例:猿啸哀、鸟飞回、百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2)感受意象意境,想象贯通诗意(教给方法:抓住意象,联想想象,口述或笔述再现画面,走进意境;教师示例:秋风强劲,蓝天高远,猿啼哀啸,十分悲凄;清清河堤,白白沙洲,鸥鹭盘旋,鸟儿飞舞。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奔腾而去。

万里漂泊,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悲伤;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登临,独自孤苦。

世事艰难,生活困顿,十分遗憾,鬓如白霜;浊酒消愁,怎奈潦倒,病体日衰,需要停杯。

)(3)逐句玩味感情,鉴赏表达方式(教给方法:分析描写景物的形态、色彩、神韵,概括意境特征;理解概括意象意境中寄寓的情感;分析鉴赏表达方式和作用,在课本空白处批注评点。

教师示例:首联、颔联,意境、情感、写法、作用,营造悲凉氛围、情景交融;颈联、尾联,“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表达忧思深广,国难家愁、悲忧难遣、矛盾心情、尽展无遗。

)四、阅读鉴赏《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学生自学)1.学生依照《登高》学习的具体操作步骤,独立完成《秋》《咏》两首诗作的学习2.课堂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师生评价总结五、师生共同总结概括杜甫七律的一般特点(教给方法:三首诗作对比分析,找出内容、形式、抒情表意上的共同点,然后总括。

杜甫诗三首教案(合集12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合集12篇)

杜甫诗三⾸教案(合集12篇) 作为⼀名优秀的教育⼯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选择恰当的教学⽅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杜甫诗三⾸教案,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杜甫诗三⾸教案1 【学情分析】 这⾸诗是⾼⼀学⽣即将学习的⼀篇课⽂,他们刚从初中升⼊⾼中,过去的学习更偏于感性⽚段,未形成系统的知识和学习⽅法。

⾼⼀学⽣注意⼒具有⼀定的稳定性,记忆以有意记忆为主,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能够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思维具有⼀定的独⽴性,但往往会以偏概全。

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泛,充满了青春的热情。

教师需利⽤这些特点,让学⽣理解诗歌,体验诗情,学会鉴赏诗歌的⽅法。

⼀、教学⽬标 1、了解写作背景,学会知⼈论世的赏析⽅法。

2、分析⽂中的意象,学会意象分析的赏析⽅法。

3、朗读品味诗歌,着重理解诗⼈长年漂泊、⽼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和抱负⽆成的怅恨。

4、品味杜诗借景抒情的⼿法、⾳韵美的特点和沉郁顿挫的整体风格。

⼆、教学重点 1、诗歌鉴赏的⼀般⽅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引导学⽣以分析诗句为突破⼝,进⼊诗⼈的情感世界,感受诗意之丰、诗情之深。

2、读懂这⾸诗,把握律诗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全⾯把握这⾸律诗的丰富意象、深远意境、深沉情感。

四、教学⼯具 课件。

五、教学⽅式 讲授式、诵读式、提问式。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本分析 诗歌背景: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由陕西⼊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活。

765年,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重庆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夔州位于河之滨,瞿塘峡⼝,以⽔急、风⼤、多猿著称。

《登⾼》就是杜甫在夔州期间的杰作,写于767年的秋天。

“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军阀⼜乘隙⽽起,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

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多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多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杜甫诗三首教案《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3.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教师尽量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3.古诗五步教学法。

《望岳》采用这种教法,从知诗起,经历说诗、想诗、悟诗、品诗等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

4.诗歌境界教学法。

教读《春望》,可采用这种教法,引导学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体验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蕴,把握意境。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师生互动,学习研讨《望岳》《春望》。

指导学生朗读,感知诗歌的声韵美;整体感知诗意,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品味诗的意境;结合读诗的切身体验,赏析诗歌的美点。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

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设计(二)多媒体显示: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二首诗《望岳》《春望》二、杜甫简介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

初中生杜甫教案

初中生杜甫教案

初中生杜甫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欣赏和解读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领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领会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分析,杜甫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包括杜甫的生平介绍、《登高》的译文和解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强调其“诗圣”的称号。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吗?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展示《登高》的全文,让学生自读并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三、深入解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如“悲秋”、“兴尽悲来”、“艰难苦恨”等,分析这些词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教师讲解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结合诗中的内容进行解读。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杜甫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如何才能做到像杜甫那样关心国家大事,关爱民生呢?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翻译并背诵《登高》。

2. 写一篇关于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杜甫的《登高》,让学生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掌握了欣赏和解读古诗的方法,使学生领会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杜甫诗】教案

高中语文【杜甫诗】教案

高中语文【杜甫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掌握其诗歌的基本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分析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杜甫忧国忧民、关注社会现实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杜甫生平简介:介绍杜甫的时代背景、家庭状况、政治生涯等,为学生阅读其诗歌奠定基础。

2.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杜甫诗歌的语言、形象、思想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其诗歌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诗歌中的社会现实关注和忧国忧民情怀。

四、教学方法1. 对比阅读法:组织学生对比阅读杜甫的不同诗歌,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2.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杜甫诗歌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杜甫诗歌,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杜甫生平,引导学生关注其诗歌创作。

3. 诗歌鉴赏:组织学生对比阅读杜甫的诗歌,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4. 课堂讨论:针对诗歌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对比阅读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 杜甫诗集:为学生提供杜甫诗歌的文本资源,便于阅读和分析。

2. 相关论文和评论:为学生提供学术观点和研究动态,帮助其拓展视野。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关于杜甫诗歌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杜甫生平,引导学生关注其诗歌创作。

2. 第2周:对比阅读杜甫的诗歌,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杜甫诗教案精选八篇

杜甫诗教案精选八篇

杜甫诗教案杜甫诗教案「篇一」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成就,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2.通过诵读,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及其寓情于景、借古抒怀的表达技巧,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学习通过抓住意象来体悟诗歌意境情感。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自学过程]文学常识整理诗人杜甫结合《新学案》P131,《导与练》P30。

写作背景《新学案》P131近体诗与古体诗《新学案》P131重点字词完成《导与练》P30基础梳理1、2、3、4题。

课文诵读要点:外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内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的.作者,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内心,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合作研讨{提示:抓取典型意象}* 原文解疑如何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咏怀古迹(其三)》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否与标题“咏怀”不符?试结合诗句分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 综合探究本文所选三首诗都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秋景秋思。

怎样理解诗人杜甫的悲秋情怀?(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拓展练习完成《导与练》P32诗歌鉴赏题8。

名句补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张二十二韵》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5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5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5篇】《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5篇】杜甫诗教案篇1教学要求:1、了解诗人生平。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望岳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

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

)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岱宗”两句。

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

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

)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 “造化”两句。

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

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

(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

)“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

)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

大意已见注释。

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

语文教案:杜甫诗优秀6篇

语文教案:杜甫诗优秀6篇

语文教案:杜甫诗优秀6篇课《杜甫诗三首》教案篇一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

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对于杜甫,我们很熟悉了,那位同学介绍一下?一生: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 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其中“三吏”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师: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你能背过哪些?一生:《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生:《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学生一时记不起),师提示:小学学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吧?生齐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提示:《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的诗歌吧?生齐背: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师:今天让我们走近杜甫,跟随他去领略泰山高大雄伟和神奇秀丽,去体味战乱中杜甫的忧国思亲之情。

(板书:《望岳》和《春望》)请自读《望岳》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生读)指名二生读。

学生读音很准,节奏准确。

教师强“夫”的读音。

指导:五言诗歌的节奏划分一般是二二一,或者二一二形式。

师:读音准,节奏对,但是感情上似乎欠缺点。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来?生:豪迈,高昂。

师:对。

此时,正逢盛唐,诗人24岁,意气风发,壮怀激烈,想大展宏图,实现人生理想。

来到泰山脚下,看到泰山的高达广阔,自然地豪情满怀,所以,应饱含赞美之情,语调高昂,读出那种酣畅的豪情来。

请试着再读两遍。

指名二生读。

读得很有感情。

师:下面我们齐读一遍,要求:女生齐读1,3,5句,男生齐读2,4,6句,合读7,8句。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教案杜甫是唐朝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教学中,杜甫的诗歌也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介绍三份优秀的杜甫诗教案,匡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杜甫的诗歌进行教学。

第一份教案以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为例。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月光下怀念已故的弟弟的情景。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这首诗,然后引导他们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亲情和生命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亲情和生命的思量。

第二份教案以杜甫的《登高》为例。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登高时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这首诗,然后引导他们分析诗中的描写手法和意境。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登高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

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三份教案以杜甫的《登高》为例。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逆境中坚持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这首诗,然后引导他们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追求理想和坚持信念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追求理想和坚持信念的思量。

通过以上三份教案,教师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的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质和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杜甫的诗歌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情感体验。

通过合理设计的教案,教师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希翼教师们能够充分利用杜甫的诗歌,为学生的文学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杜甫诗歌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3. 激发学生对杜甫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包括他的出生地、家庭状况、政治经历等。

2. 讲解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被誉为“诗圣”的原因。

3. 简要介绍杜甫诗歌的主题和风格特点,如忧国忧民、豪放奔放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杜甫的生平介绍,了解其背景。

2.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杜甫诗歌的初步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并强调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诗歌创作的背景,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

2. 分析杜甫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内容:1. 讲解杜甫诗歌创作的社会、政治背景,如唐朝的繁荣与衰落、战争动荡等。

2. 分析杜甫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如贫富差距、人民疾苦等。

3. 引导学生阅读杜甫的代表作,如《春望》、《月夜忧思》等,进行鉴赏和分析。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杜甫诗歌创作的社会、政治背景。

2. 组织学生阅读杜甫的代表作,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批判思维。

第三章:杜甫诗歌的主题与风格教学目标:1. 掌握杜甫诗歌的主题,如忧国忧民、豪放奔放等。

2. 分析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如雄浑沉郁、严谨精妙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讲解杜甫诗歌的主题,如忧国忧民、豪放奔放等。

2. 分析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如雄浑沉郁、严谨精妙等。

3. 引导学生阅读杜甫的代表作,如《登高》、《佳人》等,进行鉴赏和分析。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杜甫诗歌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2. 组织学生阅读杜甫的代表作,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主题和风格。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审美情趣。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8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8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8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大致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理解诗歌的风格变化。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二、学习《望岳》1.了解作者生平。

2.播放录音,学生朗读。

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3.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4.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诗歌图片,要求学生欣赏图片,读出感情。

5.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贤众山小”)。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1.唐朝盛世。

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

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6.合作探究:7.背诵本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575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

杜甫诗三首教案范文五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范文五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范文五篇杜甫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内容及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准确流畅地背诵这首诗歌。

3、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唤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突破方法:在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知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3、活动式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组有关战争题材的*,感受到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疾苦。

反映战争的文学作品自古就有,古代文学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杜甫的诗歌。

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这一题材的代表作品。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1、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浓郁悲壮、语言瑰丽,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在文学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

着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

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动起来。

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上他所见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着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的。

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三、出示目标1、熟读、背诵全诗。

2、体味作者情感和作品意蕴。

四、朗读诗歌,感悟内容。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感情的表达。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9篇)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9篇)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9篇)杜甫诗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背诵三首诗歌,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3.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愤激之情。

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5.了解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教学重点】感受、品味诗歌意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方法】朗诵法、点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的又一颗璀璨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座”。

韩愈曾推崇说:“李杜__在,光焰万丈长。

”?著名评论家胡应麟就曾称赞杜甫的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

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

?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诗三首,通过他的诗来体会一下沉郁顿挫的风格,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知识积累1.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生活。

天宝五年(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

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曾自负地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但杜甫一生却在苦难和穷困中度过,这更使他更接地气,“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

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

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诗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

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

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第一章:杜甫简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时期。

2. 掌握杜甫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3. 理解杜甫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二、教学内容1. 杜甫的生平简介:出生地、家族背景、生平经历。

2. 杜甫的文学地位:被誉为“诗圣”的原因。

3. 杜甫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关注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杜甫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其主题和风格。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

第二章:杜甫诗歌的主题一、教学目标1. 理解杜甫诗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 掌握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3. 领悟杜甫诗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2. 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怀: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怀。

3. 杜甫诗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关注弱势群体、表达同情和怜悯。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杜甫诗歌中的具体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其主题。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杜甫诗歌中的主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

第三章:杜甫诗歌的风格一、教学目标1. 掌握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古朴、真挚、深沉。

2. 理解杜甫诗歌的构思特点:严谨、精妙、富有想象力。

3. 领悟杜甫诗歌的审美价值:深沉、悲壮、富有哲理。

二、教学内容1. 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简练、古朴、真挚。

2. 杜甫诗歌的构思特点:严谨的结构、精妙的意象、丰富的想象力。

3. 杜甫诗歌的审美价值:深沉的情感、悲壮的气息、哲理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杜甫诗歌中的具体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其风格。

2. 审美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杜甫诗歌的美感,提升审美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

第四章: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教学目标1. 理解杜甫诗歌中的意象运用。

2. 掌握杜甫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中小学语文杜甫诗教案

中小学语文杜甫诗教案

卫生法的意义与作用
法律分析:学习卫生法的意义:1、学习卫生法,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从而为人民群众开阔了眼界、开阔了视野;2、学习卫生法,有利于广大医务工作者顺利开展工作,能够在法律范围内保障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正当权益;3、学习卫生法,有利于广大医务工作者开展正常的竞争、交流,从而能够促进卫生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4、学习卫生法,有利于加强对卫生事业的管理,使卫生事业有序发展、顺利发展,从而确保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5、学习卫生法,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享受国家关于卫生方面的优惠政策、优惠措施,从而能够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学习卫生法的作用:1、通过卫生立法确保国家卫生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卫生事业的发展;2、通过卫生立法实现卫生行政管理的有序化、科学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支持开展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 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 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 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 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 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赏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 的丰功伟绩。
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 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 中对策”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
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
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蜀书·诸 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 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 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 继之以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 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 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 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 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 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 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 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 业未竟的痛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
“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
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
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
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
而逝。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欣喜愉悦的情感
闻数声呖呖黄鹂, 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叹碧草娇莺无 人赏玩, 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
虽是写景, 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 怀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 《武侯庙》 写出庙外景色的荒芜,
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 凄凉的哀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抒发了自己功业 未就的深沉感慨。正如《唐诗钞》中语“公之为 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八阵图》
相传诸葛亮创设一种阵法 八阵图遗址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西南,相
传为诸葛亮推演兵法、操练士卒所用。据古籍 记载:“八阵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制 形,兵之纪律也。武侯推演,尽得其妙。”另 据《八阵图碑记》云:“诸葛武侯之八阵图, 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宫,一在新都弥 镇。”(弥牟镇原属新都县)该遗址今仅余土垒 六座,当年之风貌已荡然无存。1981年,成都 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
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由远而近,
从祠堂的外 部到内部, 内景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 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诸葛亮《出师表》)
频烦——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 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杜甫晚年的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 之能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和律而又 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而又看不出对仗的 痕迹。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的拗体, 也是一种成熟之后的通变。
百字》等。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
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 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 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 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 穆的气氛——记叙兼描述
文本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 盖:超过。 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 队或作战。 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蜀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

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
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2、起承转合,笔路清晰,结构严谨 3、以动衬静 4、借古抒怀
4. 善于锤炼字句
杜甫对于诗歌的语言非常重视, 提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 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 势聊短述》)
“诗眼”之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 园心。(《秋兴》一首)
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
复低回。
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如《秋兴八首》、《自京赴奉先咏怀五
一、杜甫生平
1.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他创作的许多诗歌,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诗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杜甫也被誉为“诗圣”。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 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著有《杜工部集》。
月夜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春色,黄鹂好
音,入一自字、空字,
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
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
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
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见满院萋萋碧草, 却觉寂寞之心难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