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论
• 第一章 概 说
• 第一节 秦汉社会与秦代文学概说
• 一、秦代社会与文学概说
• 鲁迅:“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汉文学史纲 要》)
• 二、 汉代社会概况
•
1、西汉前期
•
2、西汉中期
•
3、西汉后期•4、东汉期•5、东汉中、后期
第二节 秦汉文化的基本形态
•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定型期,奠定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体制。 • 1、皇权至上 (“朕即国家”,“朕即天下” )
第三节 汉代文学概述
• 一、汉代文学的发展过程 • 二、汉代文学的主要形式(赋、散文和诗歌 ) • 三、汉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 (一)楚歌、楚辞由楚地向全国普及,成为汉代文学的主要精神。 • (二)文学成为“润色鸿业”与娱乐宫廷的重要工具。 • (三)文学的发展与经学的昌明双向互动
• (四)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 1、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对“巨丽”之美 的追求)
• 2、立功扬名、积极进取、关注人生的价值取向 • 3、文学的批判——赞颂——批判的发展道路 • 4、从浪漫幻想到现实理性的演进
• 2、嫡长子继承制 (“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 • 3、确立了封建官僚政治制度 • 这一时期的官僚统治体系,以“家天下”为原则,“以维护皇帝个人专权为目
的,实行军、政、监察分权,相互牵制 • 4、思想文化的统一 • 5、封建伦理观念的建立
• 董仲舒从社会伦理规范的建设之手,提出了“三纲五常”的说教
2秦汉中国古代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一、填空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和时期。
2、汉赋和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汉宣帝时,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
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种、的精神,保持着的格调。
8、汉代文学从对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最后以对的批判而告终。
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到、再到的演变过程。
10、汉代文学与先秦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色彩。
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班昭的《》、的《述行赋》、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时期经倡导后发展起来的。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的藩篱,《》中主张诗歌“,”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
12、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和之间。
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的《》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文学的新纪元,《》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的《》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
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期、期、期和期四个阶段。
二、简答1、试析秦代文学创作的情况及其原因。
2、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3、简析汉代文学经由批判,到歌功颂德,再到批判的发展演变历程。
4、简述汉赋的源流、分工和合流。
5、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及其代表文学样式、作家和作品。
三、论述1、试述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2、分析汉代文学激扬高昂格调的形成原因。
秦汉文学试题库
第二编秦汉文学一、填空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先王之法不可法”的主张。
3、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
此文的主旨是“逐客对秦不利”。
4、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____________,他和__________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他的政论文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并做有骚体赋《______________》5.汉代大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但内容连贯,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6、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7、《法言·吾子》《甘泉赋》《长杨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8、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东汉辞赋创作中,张衡、班固是代表性的。
张衡的辞赋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班固的辞赋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
10、无名氏的《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五言诗冠冕”.11、汉乐府继承了《诗经》开创的文学传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在叙事诗方面,创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王充作有《____________》。
二、解释1、汉赋四大家2、乐府3、散体赋4、史传文学5、骚体赋。
秦汉文学
4.班彪《北征赋》 5.冯珩《显志赋》 6.蔡邕《述行赋》 7.班固《两都赋》 8.赵壹赋的创作特点 9.祢衡《鹦鹉赋》的艺术特点 10.张衡的赋创作及其在赋史上的地位 张衡 在赋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二京赋》《归田赋》
第四章 两汉诗歌
第一节 五言诗的兴起和成熟 1.班固《咏史》 2.应亨《赠四王冠诗》 3.五言诗的起源与形成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及其他五言古诗 1.旧题“苏李诗”及其他五言古诗 2.《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p96、97 《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 策》《论贵粟疏》 (1)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往往 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的具体对策; (2)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之气。 第三节 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1.董仲舒生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刘向生平p98 董仲舒和刘向是西汉中后期争论散文最具代 表性的作家。
2.《史记》“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P107 下数第2段 3.《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p105下数1-3 段 4.《史记》刻画人物性格的常用手法p107111 (1)以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3)在特定环境中凸显人物性格 (4)以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凸显人物某方面 的精神风貌
3.《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p120 讽谏-颂扬 4.《长门赋》的艺术特点 5.《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 点p120-122 (1)丧失了真情实感 (2)空间的极度排比 (3)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 法 (4)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2.杨雄的生平及其赋作 《蜀都赋》《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 《长杨赋》 6.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及其贡献p122-123 (1)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2)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 的色彩 (3)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变化
11《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章 西汉辞赋20
二、西汉散体赋
▪ 西汉散体赋的先行者是枚乘。他的《七发》是散体赋成熟的 标志,又因其叙七事以成文的体式而成为辞赋中“七体”的 鼻祖,也确立了两汉散体赋主客问答与卒章显志的基本形态。 ▪ 其后的司马相如和扬雄沿用《七发》主客问答和卒章显志的 结构模式时,取七事中的游猎或说田猎一事贯穿全赋,如司
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
二、枚皋与东方朔
▪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人。自幼饱读诗 书,及长又诵习孙吴兵法,自认为可为天子大臣。武帝以之 为郎,东方朔则放浪形骸,好诙笑,常杂以讽谕。今传的赋 作有《答客难》和《非有赋》《上林赋》
一、司马相如及其辞赋
▪ 司马相如(?—前118), 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 成都)人,少好读书击剑。
先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后
称病辞官与梁孝王门下的邹 阳、枚乘等人交游。后因 《天子游猎赋》为汉武帝郎
官。曾出使巴蜀,有《喻巴
蜀檄》等,晚年上书说封禅。
二、《子虚赋》《上林赋》的构成与主旨
▪ 司马相如这两篇赋分别以诸侯、天子游猎为主题,而贯穿前 后的是子虚先生、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位虚构人物的问答。 ▪ 司马相如抑诸侯而扬天子,其主旨: ▪ “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 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 故空籍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 俭,因以讽谏。”
第二章
副标题
西汉辞赋
第一节 西汉辞赋的兴起与轨迹
一、西汉骚体赋
▪ 西汉骚体赋因屈原《离骚》而得名,它不追求以楚语、楚声 表现楚地、楚物的地域本色,而是继承楚辞的抒情性、铺陈 的表现方法及其典型的楚语“兮”的标识,更近于传统的抒 情之“辞”而不是体物之“赋”。 ▪ 西汉骚体赋以哀婉为基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二编章节练习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章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秦代刻石文的今存篇目为()A.10篇B.8篇C.7篇D.4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代刻石文。
秦刻石文大部分都是歌功颂德、赞杨秦朝的统治和业绩的,今存7篇。
分值:1.02.下列汉代诸散文家中,文章带有纵横风气的是()A.董仲舒B.刘向C.贾谊D.桓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散文家的文风。
西汉初期,散文家受战国策士影响,其文章大多具有纵横家的遗风。
A、B、D三项都是西汉中后期散文家。
分值:1.03.《过秦论》分析秦亡原因,将其归纳为()A.恣行暴虐B.仁义不施C.举措太众D.刑罚太极答案:B解析:无分值:1.04.汉成帝初年始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A.《管子叙录》B.《列子叙录》C.《战国策叙录》D.《说苑叙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刘向编校的书籍。
成帝初年始,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国策叙录》。
它简要介绍了该书的编校、名称等情况之后,重点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化以及纵横家应运而生等历史情状。
分值:1.05.《报孙会宗书》的作者是()A.司马迁B.刘向C.杨恽D.晁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报孙会宗书》。
《报孙会宗书》是杨恽给友人的回信。
杨恽因得罪太仆戴长乐而遭谗入狱,罢为庶人,其友人安定太守孙会宗来信相劝,杨恽遂复此信。
分值:1.06.《盐铁论》采用的是()A.对话体B.语录体C.论辩体D.书信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桓宽的《盐铁论》。
桓宽编纂的《盐铁论》全书采用对话体,诘难辩驳,简洁犀利,行文质直平实,但是缺少汉初政论文的丰沛气势。
分值:1.07.桓谭的代表作是()A.《新论》B.《论衡》C.《新序》D.《盐铁论》答案:A解析:无分值:1.08.仲长统《乐志论》说:“消摇一世之上,脾睨天地之间。
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
”这几句话表现的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名家思想D.墨家思想答案:B解析:无分值:1.0二、多项选择题1.秦代刻石文的特点是()A.四言为句B.多三句为韵C.铺叙颂夸E.韵律谐和解析:无分值:2.02.董仲舒散文的特点有()A.推衍阴阳灾异思想B.辽辑严密C.推衍《春秋》天人相感D.有纵横排宕之气E。
第二编 秦汉文学一 (全国自考辅导)
班固和《汉书》
① 班固生平。 班固,字孟坚。早慧,博贯典籍。父死后潜心撰写史著,后 受皇命继续修史。用二十多年时间,写成《汉书》的大部分 。随军征匈奴,军败,下狱死。卒年61岁。所著除《汉书》 、《白虎通德论》外,尚有政论、诗、赋等四十一篇,有辑 本《班兰台集》十七卷。 ②《汉书》简况。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 于王莽地皇四年,详实记录了西汉一代229年的历史。其体 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 ”,并入“传”。全书一百篇,分为十二本纪、八表、十志 、七十传。
《史记》刻画人物性格的常用手法
1.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史记》许多篇章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都 能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彼可 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 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 写出了刘邦的阴鸷刻深。《史记》的人物对 话,对刻画人物性格起了促进作用。
第二编 秦汉文学一
本课要点:
Hale Waihona Puke 一.秦代文学:一人(李斯)一书(《吕氏 春秋》)。 二. 汉代散文概况。 三. 司马迁和班固 四.《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秦代文学(一)
秦仅李斯作品,受战国纵横家文风的影响。 李斯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逐所有外来 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 误。
汉代散文之东汉散文
桓谭散文的特点 : 行文朴实无华,开东汉士人抨击虚妄之先河,也反映出文风趋向质实 的倾向。 王充散文的特点。 1.王充崇实尚用,倡导通俗,反对“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主张 独创,不反对文辞的各具特色。 2.为了把其“疾虚妄”的思想说明说透,他的文章反复诘难,有时繁冗 累赘。 仲长统散文的特点。 1.《昌言》思想比较庞杂,也比较活跃,总的倾向是崇实尚用,充满变革 思想。仲长统坚决反对宦官、外戚干政,反对社会不公。 2.《昌言》的文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 3.仲长统受老庄思想影响,有的文章也写得潇洒美丽。
古代文学是精品教案二三编
第三节 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一、叙事诗的大量出现和诗中叙事成分的比重加大。
二、 善于运用戏剧性的对话和独白。
三、 形式比较自由。
四、 语言质朴、简练。
《诗源辩体》:“汉人乐府五言与古诗,体各不同。古诗体既委婉,而语复悠园;乐府体既轶荡,而语更真率。盖乐府多是叙事之诗,不如此不足以尽倾倒。且轶荡宜于节奏,而真率又易晓世。”
赋,可以为大夫。’……春秋之后,周道寖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
(二)、赋和《诗经》、楚辞的关系。
二、汉赋的发展变化
赋是两汉极盛的文体,它的发展,按时间先后,大致可分四个时期:
1、汉初(高祖至武帝初年)骚体赋时期:骚体赋是以骚体句式写成的赋。汉初赋体尚未大盛,文人多依傍楚辞体制写作。这一时期的作家有陆贾、贾谊、枚乘、严忌、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
《诗源辩体》:“汉人乐府五言《焦仲卿妻诗》,真率自然而丽藻间发,与《陌上桑》并胜,人未易晓。”
《四溟诗话》:“《孔雀东南飞》,一句兴起,余皆赋也。其古朴无文,使不用妆奁服饰等物,但直叙到底,殊非乐府。如云:‘妾有绣腰襦,……种种在其中。’又云:‘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又云:‘交语速装束,……交用市鲑珍。’此皆似不紧要,有则方见古人作手,所谓没紧要处便是紧要处。”
2、西汉中后期,汉大赋全盛时期:西汉中后期是汉赋的全盛时期,又称汉大赋时期。这一时期著名的赋作家有数十人,其中成就尤为突出的是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王褒、扬雄等。汉代大赋的突出特点是,散文化倾向严重,尚铺排、叙述,辞藻华丽。
3、东汉抒情小赋时期:东汉是抒情小赋初起并逐渐发展成熟的时期。张衡、蔡邕、赵壹、祢衡、王粲等。抒情小赋的特点是以抒情为主,篇幅短小。
古代文学
秦汉文学常识概论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秦代文学一、秦代文学仅有三种样式:散文、刻石之文、诏书奏议1、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有一定的时代意义2、秦代文学唯一的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3、现在传世的秦代刻石之文共有8篇,其中6篇在《史记*始皇本记》中4、总的来说,秦代文学没有什么成就。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秦氏不文”。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文学的样式主要有:赋、散文、诗歌和楚辞。
其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汉高祖——汉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问题主要沿袭战国文学的余风,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芽:辞赋,政论。
这时期主要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和辞赋发展上。
第二,汉武帝——汉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时期。
主要文学样式有:新体赋、史传文学、政论散文和乐府。
第三,汉元帝——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
主要文学样式有:辞赋、传记文学及代有科学因素的政论文。
第四,东汉安帝——汉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
主要文学样式有:抒情短赋,五言古诗。
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因此,师生在诵读五经的过程中,自然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汉代士人的阅读范围并不限于五经,而是广泛得多,尤其是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催化作用。
两汉选拔人才注重学问品行,也不排斥对有文学创作才能者的录用,许多作家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主要并不是他们经通行修,而是在于他们的文才。
汉初几位诸侯王以文才取士,聚集在他们周围的辞赋家则是以文会友,他们置酒高会,游赏唱和,汉初作家群体首先在几位诸侯王那里生成。
自武帝起,创作辞赋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由此形成了向天子进献辞赋的制度。
东汉政权长期被外戚把持,那些身居显位的外戚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两汉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节汉代文学的基本姿态司马相如说过:“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
袁行霈教材-秦汉文学1(上课PPT)
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四、重摹拟,少创造
1.汉代文学重摹拟,缺少创造性。不但摹拟前代作品,同时代 文人也相互模仿。汉代文人在摹拟过程中也有创新,但在整 体格局上的因循守旧是显而易见的。
2.汉代经学重承袭,强调传授先师之言。经学的传授方式造成 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的惰性,使人受到很大束缚。
3.汉代文学的摹拟风气和经学注重承袭的习气本质是相同的。 只有突破陈陈相因的传统那些博通之士,才能在文学创作上 才真正有所建树。
游宦之风稍衰。东汉中、后期,游宦又成为社会时尚。“世 务游宦,当途者更相荐引。”(《后汉书·王符列传》) 3.有些文人通过游宦进入仕途,而更多不能入仕的文人或滞留 太学,或穷居野处,和侍从文人、幕僚文人鼎足而立,是汉 代作家群体的重要成分。
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一、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1.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汉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古往今来、
天上人间的万事万物都要置于自己的观照之下。如司马相如 “包括宇宙,总揽人物”(《西京杂记》卷二),司马迁“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3.汉代文学不约而同地追求一种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欣 赏那种使人产生崇高感的巨丽之美,体现的是对大一统帝国 辉煌业绩的充分肯定。
两汉400余年,文化政策调整及国力增强,促使文学蓬勃发 展。无论作家素养,还是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思想深度 和艺术水平都有可观之处。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 文体样式等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一、解读辞赋风尚的影响
1.汉代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其中就有 《诗经》这部文学作品。因此,师生在诵读过程中,自然受 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古代文学史精品试题
9、马致选《汉宫秋》的现实意义和艺术特色。
10、马致远神仙道化剧所表现的思想倾向,以及盛行的原因和影响。
11、纪君祥《赵氏孤儿》的悲剧意义。
12、元杂剧衰微的原因。
13、郑光祖《倩女离魂》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
14、《陈州粜米》的思想意义和包公形象的塑造。
12、徐谓的南杂剧《四声猿》的主要内容。
13、何谓“吴江派”、“临川派”?各自主要主张如何?
14、汤显祖“临川四梦”主要内容?《牡丹亭》的艺术特色?分析杜丽娘的形象。
15、明初诗文的代表作家有哪些?有什么代表作品?
16、前后七子指的是哪些人?有何文学主张?
17、“唐宋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有什么文学主张?
18、杨万里的诚斋体风格怎样?
19、陆游诗歌的主要题材有哪些?艺术特色如何?
20、辛弃疾词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
21、辛派词人主要有哪些作家,都有什么代表作品?
22、何谓“江湖诗派”、“四灵诗派”,诗风如何?
23、姜夔、吴文英词的主要风格有何不同?
5
※<习题七>
11、《昭明文选》是一部怎样的书?
12、范晔《后汉书》有什么特色?
13、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怎样?什么原因造成了南朝乐府民歌内容单一化?其艺术上有何特点?
14、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怎样?其艺术上有何特色?它在风格上和南朝乐府民歌有何不同?
15、简述南北朝乐府民歌对后世的影响?
16、简述南北朝文人诗文创作概况。
第二编 秦汉文学
1、简述这一时期的社会和文学概况。
2、简述乐府是怎样由一个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名称的。
3、举例说明汉代乐府民歌是如何广泛、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
古代文学史,第二编 秦汉文学总结
第一章秦汉散文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
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
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
“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简述汉大赋的成因及特点。
汉大赋的成因有多种因素:(1)春秋以来思维的精细化、“渐尚骋辞”的语言自觉、追求大、全、气势力量的审美意识,汉帝国的强盛和汉代帝王、藩侯的爱好提倡。
(2)《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尤其是纵横家说辞、俳优讽谏之语等,都给汉大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汉大赋的特点(1)篇幅长,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
(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
(4)主旨则既美且刺。
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
(5)多采用主客问答式,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1.。
结构严密。
2.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1.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2.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过秦论》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分上、中、下三篇,基本内容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的过失,分析秦灭亡之因在于不行仁义。
文中又多设伏笔和照应,多用排比、对偶和比喻,逻辑严密,结构严谨,雄辩滔滔,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文辞富丽,既有纵横家的余风,又有汉代散文句式趋向骈偶的文辞之美的新特点。
谈谈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概况。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赋、大赋和小赋三类.汉赋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看:第一个阶段是从汉初到武帝即位。
曲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说一、了解秦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二、掌握汉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第二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李斯的秦代散文一、了解秦代文学的概况。
秦代文学由于历史的短暂和文化政策的严酷,只有李斯的散文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点光芒。
李斯的文章主要是奏议,其代表作品是《谏秦逐客书》。
另有几篇刻石文,对后世的碑铭文体有较大的影响。
二、重点掌握李斯的《谏秦逐客书》。
第二节贾谊和晁错的散文一、贾谊。
1.了解贾谊的生平与创作情况。
贾谊是汉初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贾谊的思想主以儒家,兼有道家、法家。
贾谊贾谊著有《新书》58篇,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专题性政论文;二是针对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三是一些杂论文章。
2.掌握贾谊文章的特点。
贾谊的散文疏直激切,感情充沛,气势夺人。
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铺排扬厉、夸张渲染的手法。
文章纵横驰骋,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过秦论》是其散文的代表作品。
二、晁错。
1.了解晁错的思想情况。
晁错是汉初的文章大家和政治改革者。
晁错思想较多地受到法家的影响。
体现了一位政治改革者的思想风貌。
2.掌握晁错文章的特点。
晁错的文章多为奏疏性的政论散文,而且多是针对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发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切于实际,不尚虚谈。
晁错的文章观点鲜明,见识深刻,论说着实,有较强的逻辑论辩力量。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平实通畅,风格朴素无华,可以见到法家文章风格的影响。
《论贵粟疏》是晁错这类文章的代表作品。
第三节西汉的其它散文一、《淮南子》了解《淮南子》一书的基本情况。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编写的,它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兼取儒、法等思想,综汇而成的一部巨著。
《淮南子》共二十一篇,每篇都有一个中心论题,组织严密,论述系统。
其论述常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文章奇伟宏富,善于铺张排比,体现了汉初文章的风格和辞赋的影响,也有战国文章的余风。
二、董仲舒的对策文和经学著作。
了解董仲舒的的创作情况。
第二编 秦汉文学
2.贾谊文章的特点:
贾谊和晁错都是汉代文章的大家,鲁讯称之为“西汉鸿 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 贾谊的散文疏直激切,感情充沛,气势夺人。善于运用 形象的比喻和铺排扬厉、夸张渲染的手法。文章纵横驰 骋,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是其散文的 代表作品。
从文体看,汉代文学主要有 从文体看, 赋、散文和诗歌。 散文和诗歌。
赋是汉代最盛行的文体。 赋是汉代最盛行的文体。 分骚赋、大赋和小赋。 分骚赋、大赋和小赋。 汉初以骚赋创作为主, 汉初以骚赋创作为主,武帝到东汉中 期为大赋的鼎盛期,东汉中期以后, 期为大赋的鼎盛期,东汉中期以后, 小赋勃兴。 小赋勃兴。 汉赋以大赋最为代表, 汉赋以大赋最为代表,其创作模式和 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过较大影响。 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过较大影响。
汉代的文学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汉代的文学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西汉初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包括汉 初至景帝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袭着战国文学的余绪。主要成就 在于政论散文和辞赋。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陆 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以及晁错的《论贵粟疏》等。 文章思想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很强,其中总结亡秦的历史经验教 训的文章占有相当的数量。文章大多恢宏开阔,疏直激切,气 势夺人,颇有战国文章的遗风。辞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 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枚乘的《七发》等。这 一时期的辞赋创作体现着由楚辞向汉赋的过渡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成。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共二十余万字。 (《刻舟求剑》)
3、刻石文:中国最古老的碑文,刻于崖石或石鼓之上。 四言韵文,三句一韵。
二、汉代文学发展的趋势
(一)楚歌、楚辞由楚地向全国普及,成为汉代文学 的主要精神与创作的重要形式。
书名原为《淮南鸿烈》,“鸿”是广大 之意,“烈”是光明之意。作者自认为此 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
《淮南子》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 系统论说散文集。
三、刘向 刘向(前77~前6),原名更生,
成帝时更为向,字子政,沛人。 是西汉后期重要的经学家、目录 学家、散文家,一生有著作多种。
《列女传》、《新序》与《说苑》 大量故事传说、寓言:如 “叶公 好龙”、 “杯弓蛇影” 。
司马迁《报任安书》说他创作《史记》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2、立功扬名、积极进取、关注人生的价值取向。 3、从浪漫幻想到现实理性的演进 。 4、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的互动。
第二章 论说散文及辞赋
第一节
汉代论说散文
一、贾谊 1、生平 :(前200~前168),洛阳人,汉初 著名的年轻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少年 博学,被文帝召为博士。后被外放为长沙王太 傅,后又作梁怀王太傅。最终忧郁而死。年仅 33岁。
贾谊《吊屈原赋》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 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 (音踏)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2、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200余年,是汉赋的兴盛时期,汉 赋的兴盛期主要是散体大赋。
秦汉文学(25课时)
秦汉文学(25课时)第二编秦汉文学(25课时)龙文玲编撰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修学者全面了解秦汉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对秦汉时期重要的文学样式汉赋和史传散文、及其他文学体裁和文学现象、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培养理解、分析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李斯、贾谊、晁错的政论文;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的大赋;司马迁、班固的史传散文;汉乐府民歌等的文学成就。
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绪论(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汉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2.把握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2.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情况三、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节秦汉历史回顾一、时代特征秦的统一,是为第二次历史巨变: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确立,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二、秦代(前221-前207)政治上,实现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文化上,“以吏为师”;统一文字给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西汉(前206-8年)政治制度上,汉承秦制;文化政策上,汉初黄老思想治国,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
四、东汉(25-220)经学内部分化,造纸术发明对学术文化的促进。
第二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作家群体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汉代社会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一、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1.《诗经》解读3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因此,师生在诵读五经的过程中,自然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所谓经典之“经”,即“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刘勰《文心雕龙》),解读《诗经》等经典,在汉代人看来,目的是“经世致用”。
2.楚辞解读西汉时期,解读楚辞是一种专门学问。
严助向武帝推荐他的同乡硃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考点归纳【名词概念】汉赋、乐府、采诗制度、骚体赋、散体赋、述志赋、抒情赋、京都赋、七体、西汉散文、东汉散文、东汉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主要问题】秦代的文学、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汉代作家群体的形成、汉代文学样式的膻革、汉代文学的分期、汉赋在西汉与东汉m的发展状况、散文在汉代的发展、诗歌在汉代的发展、《史记》的艺术成就、《古诗十九首》的哲理内涵、两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和叙事手法【作家作品】李斯《谏逐客书》、《吕氏春秋》、贾谊《过秦论》、《淮南子》、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王褒《洞箫赋》、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和《两都赋》、《吴越春秋》、王充《论衡》、张衡《归田赋》和《二京赋》、晁错《论贵粟疏》、刘向《淮南子》、贾谊《吊屈原赋》、《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核心考案1、秦代的文学状况秦始皇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实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系列改革以适应统一的需要。
秦朝文化史统一文字给学术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
秦始皇实行的是焚书坑儒,使得秦代的文人不敢变现才能,甚至是掩藏自己的才华,在秦代短短的时间内,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是秦代宰相李斯,和秦国的开国功勋吕不韦组织人编写的《吕氏春秋》、此外,秦朝的碑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遗留下来的秦代碑文。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暴政统治,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强盛的大汉王朝,秦代结束,秦代文学也随之画上了一个极不光彩的句号。
2、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1)汉代文人具有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2)汉代文人普遍拥有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怀有圣主贤臣的理想。
(3)汉代文人在作品中抒发对于机遇和命运的感慨。
(4)汉代文学的道路是批判——赞颂——批判,批判和赞颂相更替。
(5)文人的地位比较尴尬,既有强烈的依附感又有自己的独立性。
(6)从西汉到东汉,文学趋势从浪漫到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说一、秦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统一的封建帝国,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但严酷的专制政治统治使之很快走向了灭亡。
秦在文化上推行的也是极端专制政策,禁锢思想、摧残文化,使秦代学术文化一派凋零,文学自然难以有所成就。
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汉文学史纲要》)。
二、汉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汉代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昌盛时期。
政治的统一、经济的强盛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汉代思想文化的主流是“独尊儒术”,经学的昌盛影响了文学观念与文学形态。
但的汉代思想文化仍存在着一定的兼容性,它吸纳了道、法、阴阳等诸子思想,以及楚文化的因素,对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汉代的文学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西汉初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包括汉初至景帝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袭着战国文学的余绪。
主要成就在于政论散文和辞赋。
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以及晁错的《论贵粟疏》等。
文章思想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很强,其中总结亡秦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文章占有相当的数量。
文章大多恢宏开阔,疏直激切,气势夺人,颇有战国文章的遗风。
辞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枚乘的《七发》等。
这一时期的辞赋创作体现着由楚辞向汉赋的过渡特征。
2.西汉中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全盛期,包括武帝至宣帝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是两汉的全盛时期。
新体赋的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和作品。
散文主要有史传散文和政论散文。
史传散文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尚有先秦文章之遗风。
政论散文有经学大师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及对策文,开始向儒家典雅醇厚的文风转变。
淮南王刘安主持宾客编著的《淮南子》仍承继着先秦诸子之余绪。
还有桓宽的《盐铁论》等。
3.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中兴期,包括西汉元帝至东汉和帝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仍以辞赋和散文为主体。
辞赋的著名作家有扬雄、班固、张衡,模拟前人和更加琢磨技巧是创作的基本倾向。
散文的形式多样,作品众多,有刘向的《新序》、《说苑》、扬雄的《法言》、《太玄》、桓谭的《新论》、班固的《汉书》、王充的《论衡》等。
文章的思想和风格大都受经学的影响。
4.东汉后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衰落和转变期,包括安帝至灵帝时期的文学。
辞赋的创作出现了大赋衰微小赋兴盛的局面。
张衡、赵壹、蔡邕、祢衡等人的抒情小赋的创作体现了这种转变。
文人诗歌的创作也扭转了一直不振的局面,出现了《古诗十九首》那样的成熟之作。
东汉后期的散文主要是政论散文,有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昌言》。
5.此外,汉代乐府民歌的创作相当兴盛,对文人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李斯秦代文学由于历史的短暂和文化政策的严酷,只有李斯的散文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点光芒。
李斯的文章主要是奏议,其代表作品是《谏秦逐客书》。
另外,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多次巡游,李斯随行作有几篇歌功颂德的刻石文,对后世的碑铭文体有较大的影响。
[作品讲读]一、李斯《谏秦逐客书》1.本文的写作缘起是因韩国人郑国说秦开凿水渠以消耗秦国国力,事发而驱逐客卿引起的。
李斯上书陈述秦国不该驱逐客卿的道理。
2.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论证方法的高超。
文章主要采用了以事实说理的方法。
(1)以历史史实论证。
(2)以秦国的现实来论证。
(3)以陈说利害关系来论证。
(4)以正反对比来论证。
3.文章辞采华美,气势宏放,善用排比对偶句式进行铺排渲染。
排偶句与散句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流利畅达而又富于气势,被后人称为駢文初祖。
文章颇具战国纵横家的论辩技巧和语言风格。
第二节贾谊和晁错的散文一、贾谊1.贾谊的生平与创作情况贾谊是汉初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贾谊的思想主以儒家,兼有道家、法家。
贾谊著有《新书》58篇,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专题性政论文;二是针对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三是一些杂论文章。
2.贾谊文章的特点贾谊和晁错都是汉代文章的大家,鲁讯称之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
贾谊的散文疏直激切,感情充沛,气势夺人。
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铺排扬厉、夸张渲染的手法。
文章纵横驰骋,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是其散文的代表作品。
二、晁错1.晁错的思想情况晁错是汉初的文章大家和政治改革者。
晁错思想较多地受到法家的影响。
体现了一位政治改革者的思想风貌。
2.晁错文章的特点晁错的文章多为奏疏性的政论散文,而且多是针对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发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切于实际,不尚虚谈。
晁错的文章观点鲜明,见识深刻,论说着实,有较强的逻辑论辩力量。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平实通畅,风格朴素无华,可以见到法家文章风格的影响。
《论贵粟疏》是晁错这类文章的代表作品。
[作品讲读]一、贾谊《过秦论》1.《过秦论》是在汉初总结亡秦教训、探索治世方略的思潮中产生的作品。
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总论秦得天下的形势及其灭亡的主要原因。
中篇剖析秦在统一后没有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秦二世未能改正始皇政治上的错误。
下篇指出在紧急危难关头,秦王子婴没有挽救危亡的能力。
是一篇史论与政论相结合的出色散文作品。
2.《过秦论》的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论述秦“过”,而一切选材与论证都是围绕这一中心。
(2)文章的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史实的分析中揭示其论点与结论。
(3)文章采用了比喻、夸张、铺排、渲染等文学表现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说服力,也造成了一种雄健奔放的气势。
(4)文章的结构是按历史进程的顺序而展开的,清晰而谨严。
句式灵活而多变,奔放而流畅。
语言酣畅淋漓,纵横驰骋,雄辩滔滔,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第三节西汉的其它散文一、《淮南子》了解《淮南子》一书的基本情况。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编写的,它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兼取儒、法等思想,综汇而成的一部巨著。
《淮南子》共二十一篇,每篇都有一个中心论题,组织严密,论述系统。
其论述常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文章奇伟宏富,善于铺张排比,体现了汉初文章的风格和辞赋的影响,也有战国文章的余风。
二、董仲舒的对策文和经学著作了解董仲舒的的创作情况。
董仲舒是汉代经学中影响最大的人物,其主要作品有《贤良对策》三篇,是为汉武帝下诏求贤良文学而作,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理论主张。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最重要的经学著作,以公羊派的观点阐释《春秋》,是原始儒学和阴阳五行的结合。
董仲舒散文的雍容典雅的儒者风格,体现了汉代的变化。
三、桓宽、刘向、扬雄的散文1.了解桓宽《盐铁论》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桓宽的代表作品是《盐铁论》。
《盐铁论》是桓宽根据汉昭帝时关于盐铁会议的辩论,而整理成的论文集。
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重大问题,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
文章以论辩问答的形式而展开,或从容不迫地说理,或针锋相对地辩驳。
文章整饬而又富于变化,疏朗之中见细密,语言简洁流畅,浑朴质实,具有很强的论辩力量和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盐铁论》是西汉后期政论散文的最优秀的作品。
2.了解刘向的著作情况。
刘向是西汉后期的经学家、目录学家,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散文家。
目录学著作有《七略别录》。
经学著作有《尚书洪范五行传论》、《五经通义》等。
编著的《新序》、《说苑》、《烈女传》,是分类编缉的历史故事集,也杂有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
文章说教气较浓,但文笔简洁明畅,语言朴素生动。
这类故事可谓是魏晋小说的先声。
3.了解扬雄的散文创作情况。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但后期致力于经学。
他模拟《易经》作《太玄》,模拟《论语》作《法言》,意欲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但文辞过于艰深古奥。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与创作一、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中的重要事件:1.史官家庭的环境和教育。
师从董仲舒习公羊《春秋》和师从孔安国习古文。
2.博览群书与青年时期的漫游经历。
3.任职太史令和修《史记》。
李陵之祸。
二、司马迁的思想:1.司马迁的思想深受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影响。
司马迁非常崇拜孔子的人格与学术思想,也非常熟悉儒家的“六经”。
他自觉地接受了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和政治思想。
这在《史记》中都有反映。
同时董仲舒的汉儒思想体系对司马迁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
2.司马迁的思想也接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汉初黄老思想的流行,以及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的道家倾向,都对其接受道家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道家自然无为的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都对其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3.但是,司马迁毕竟又是一个博学的学者,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既是他修史的宗旨,也是他思想的追求。
传统的天人哲学是其思想的哲学基础,通变思想是其追求历史客观真实的历史观。
他兼宗百家,融取儒道,自成一家。
三、司马迁的创作。
司马迁的毕生精力用在了《史记》的写作上,此外,还有书信体散文《报任安书》和赋作《第二节《史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一、《史记》的思想内容。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它主要以人物传记的体例再现了广阔的历史生活画面。
1.《史记》通过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精神面貌及由人物组成的社会关系,形象地表现了时代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2.《史记》追求历史真实的“实录”精神。
正如班固所评价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3.《史记》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性。
《史记》歌颂了那些对历史有贡献的英雄人物和具有某种值得肯定的品行的历史人物。
《史记》还批判和暴露了丑恶腐朽的社会势力。
具有善恶分明的价值尺度和强烈的历史批判精神。
二、《史记》的艺术成就1.《史记》综合借鉴了前代各类史书的体例,创立了以人物为本位的文学和史学的结合的纪传体体例。
2.《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展示了三千年的历史,可谓是一幅历史人物的画卷。
从上层社会的统治者到下层社会的小人物,无所不有。
因此,《史记》的文学性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
《史记》所涉人物四千余个,其中许多是塑造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3.《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艺术手法:(1)围绕人物性格的刻划和形象的塑造精心选材、谋篇布局。
常常是抓住人物生平中的重大事件,或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来组织安排。
(2)以性格化的人物语言和典型性的人物行为,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
尤其善以细节描写传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
(3)在人物的矛盾冲突中,在戏剧性的情节场面中,展示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