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黄土的湿陷性

合集下载

第五章、黄土的湿陷性讲解

第五章、黄土的湿陷性讲解
pressure):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试坑浸水试验,全部湿陷性黄 土层浸水饱和所产生的自重湿陷量;
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computed collaps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根据不同深度的湿陷性黄土试样的 湿陷系数,考虑场地条件计算而得的湿陷量的累计值;
单线法压缩试验不应少于5个环刀,均在天然湿度下分级
加荷,分别加至不同的规定压力,下沉稳定后,各试样浸水饱
和,分家下沉稳定,试验终止。
2 现场载荷试验
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Psh,可采用单线法静载荷试验
或双线法静载荷试验,并满足以下要求:
承压板的底面积宜为0.5m²,试坑边长或直径应为承压板边长或
3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确定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并满足以下要求: 试坑宜挖成圆(或方)形,其直径(或边长)不应小于湿陷性
黄土层的厚度,并不应小于10m;试坑深度宜为0.5m,最深不应 大于0.8m,坑底宜铺100mm厚的砂、砾石;
在坑底中部及其它部位,应对称设置观测自重湿陷的深标点,
下沉;
自重湿陷系数(coefficient of collapsibility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单位厚度的环刀试样,在上覆土的饱和自 重压力下,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下沉。
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measured collapse under overburden
直径的3倍,安装载荷试验设备时,应注意保持试验土层的天然湿 度和原状结构,压板地面下宜用10-15mm厚粗砂、中砂找平;
每级加压增量不宜大于25kPa,试验终止压力不应小于200kPa; 每级加压后,按每隔15、15、15、15min各测读1次下沉量,以

第五章、黄土的湿陷性

第五章、黄土的湿陷性
性的其他土(如欠压实的素填土、杂填土等),在一定压力下, 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所产生的附加下沉;
湿陷起始压力(lnitial collapse pressure):湿陷性黄土浸水
饱和,开始出现湿陷时的压力;
湿陷系数(coefficient of collapsibility):单位厚度的环刀试
样,在一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 下沉;
透水石应烘干冷却;
加荷前,应将环刀试样保持天然湿度; 试验浸水易用蒸馏水; 试样浸水前和浸水后的稳定标准,应为每小时的下沉量不
大于0.01mm
主要仪器
室内试验:杠杆式固结仪、天平、环刀、透水石等。 现场试验:承压板、载荷设备、观测设备等。
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测定黄土的湿陷系数δs其它要求: 分级加荷至试样的规定压力,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和,
相结合的方法。
对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或变化趋势不利的地段,应从初
步勘察阶段开始进行地下水位动态的长期观测。
取样: 采取不扰动土样,必须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度和结构,
并应符合Ⅰ级土样质量的要求。
在探井中取样,竖向间距宜为1m,土样直径不宜小于
120mm;
在钻孔中取样,应严格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loess noncolapsibl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不 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压缩变形(compression deformation):天然湿度和结构
的黄土或其他土,在一定压力下所产生的下沉;
湿陷变形(collapse deformation):湿陷性黄土或具有湿陷
甲类
乙类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因浸水后土的结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广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

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

(这里所说的黄土泛指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也有的老黄土不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黄土和黄土状土。

具湿陷性)一、可能造成的危害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

造成的危害,二、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在未受水浸湿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土质较均匀、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

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地基强度迅速降低。

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附加下沉,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三、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而粉土颗粒中又以~70%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的粘土颗粒较少,.005mm,小于00.01m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0.05~的25mm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大于0.1m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占总重约14.28% 可见,湿润陷性黄土的颗粒从西北向东南有逐渐变细的规律。

中砂颗粒。

从以下表1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中土孔隙土中水分不断蒸发,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生成初期,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

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

由于在湿陷性黄土中砂粒含量试验研究表明,粗粉粒和砂粒在黄土结构中起骨架作用,细粉粒通常依附在较大而且大部分砂粒不能直接接触,能直接接触的大多为粗粉粒。

黄土工程地质(5)

黄土工程地质(5)

据调查资料, 灌区黄土厚约 45m, 其中25m埋深以下为饱和黄土,其湿 性可忽略。非灌区黄土厚约50m,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采用分层总和法分别计算黑方台灌区与非灌区黄土层自重湿陷量。 对于陇西地区 土质的修正系数为 1.50 ,以最不利工况考虑,假定灌溉 前50m厚的黄土层均具有湿陷性,计算得出非灌区黄土的自重湿陷量为 4.48m,灌区黄土自重湿陷量为1.68m,即经历 44 年的灌溉后,灌区黄土 已产生的湿陷为2.8m,该计算值与区内黄土的真实湿陷值间相差近 50%。
2012年2月7日16时,再次发生高速滑动,滑动规模约12万m3,滑坡将正在 行驶的2车推入黄河八盘峡库区,造成1人死亡,3人失踪。并阻断盐兰公 路,大部分滑体高速冲入八盘峡库区,激起高约6m的涌浪,涌浪最远波及 至黄河南岸250m处。


1、长期引水灌溉改变了黄土台塬原有的水文地质条件: 黄土层内地下水位逐年上升, 同时, 塬边斜坡坡体内地 下水位也逐步升高。黄土具有强烈的水敏性,饱水后强度 降低,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塬边黄土斜坡下部饱水黄土原 生结构遭到破坏,骨架排列状态改变,可溶盐溶解,土粒 之间的粘结力减小,连接强度降低,地下水作用导致斜坡 下部形成低强度、饱水黄土软弱层, 流塑-软塑状饱水黄 土软弱层的形成是该类黄土滑坡产生的先决条件;
原因
黄土湿陷量是在饱和黄土湿陷理论的框架内展开的, 没 有考虑到长期灌溉条件下黄土不同埋深范围内含水量的变 化、黄土内部胶结成分的溶解、黄土微观结构的变化、 黄土内部应力的重分布等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同时, 室内测试多是基于侧限压缩的试验, 而完全侧限的压缩 湿陷试验无法反映自然条件下不同侧限的实际湿陷变形, 多种原因导致应用现行规范推荐公式计算得到的黄土湿陷 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间尚存在较大差异。

黄土的湿陷性及评价

黄土的湿陷性及评价

都应该认为是具有工程 意义的属性。 黄土的结构是形成 黄土 的整个 历史过程造成 的, 而长期 的干 限含水量 等 , 具有 工程 属性的土性指标受 到人们 意志 所支配 , 随着认识 水 旱或半 干旱的气候 是黄 土形成 的必 要条件 。季节性 的短 期雨水 对于这些性质 指标 的约定条件 和理 把松散干燥的粉粒粘 聚起 来 , 干旱使 土中水分不断蒸发 , 而 于是 , 平的提高和工程 经验的积累, 少量的水分 在同溶 于其 中的盐类都 集 中在粗粉粒 的接触 点处 , 可 解程度也会 不断地完善 和深化 在应用 这些指标 评价 黄土湿 陷 应 溶盐逐渐浓缩而成 为胶结 物 , 随着 含水量 的减少 , 颗粒彼此 靠 性时 , 充分 了解它们 的工程意义及相应 条件。黄 土也有 只依赖 土 于其 本身 的湿 陷性质 , 把这样的湿陷性称 为黄土湿陷性 的固 我们 近 颗粒间的分子 弓 力以 及结合 水 和 毛细 水的 联结 力也 逐渐 加 f
黄 土 的 湿 陷 性 及 评 价
杨 增 光
摘 要: 论述 了黄土发 生湿陷的外界 _件及 内在厚 N, 蒹 具体分析 了受水浸湿是黄土产 生湿陷的外界条件, 而黄土 自身固 有蜩工程属 睦和特点是黄土发 生湿 略的 内在原 因. 并舟绍了湿陷量和 天然{ 隙比与含水量 曲蓑系, 出了在译 价黄 土涅 提
大, 阻止 了土体 的 自重 压密 , 是形成 了以粗 粉粒 为主体 骨架 的 有属性。 于 如果 以湿陷压 力 P 为横坐标 , s 相应 的湿 陷系数 为纵坐标 , 多孔 隙结 构。
即黄土的湿 陷特 黄土受水浸湿时 , 结合水膜增厚楔 人颗料 之 间, 于是 、 结合水 绘 制得 出不 同湿陷压力作用下 的湿陷 系数 曲线 , } 从 联结 消失 , 盐类 溶子水中 , 架强度随着降低 , 骨 土体上覆土层 的 自 性 P 8 曲线 、 P 曲线上可以看出在不 同压力作 用下黄土 湿 也 如地 区分布 、 地貌 重压力或在附加 压 力 与自重压 力 的共 同作 用下 , 其结 椅迅速 破 陷性 的大小及变化趋势 , 可以对不同条件下 ( 坏, 土粒滑 向大孔 , 颗粒 间孔隙减少 , 于是黄土产生湿陷。 粘粒 含量多 , 并且均匀 地分 布在 骨架之间 , 也起 到 r胶结 物 的作 单元 、 埋藏深度等 ) 的黄土湿陷特性 曲线 进行对 比, 所以可 以认 为 湿陷性黄 土浸水前 的初 始含水 量对 黄土 的湿 陷性 有着 重要 黄土 中胶结物 含量大 、 可把 骨 架颗粒包 围起来 , 则结构致 密 它是 表征 黄土 湿陷性最基本性态 的特性 曲线 。 用 . 些情况 会使湿 陷性 降低并 使 力学性 质得 到改善 反 之 , 这 则 的影 响, 在其他条件都相 同的 条件下 , 土初始 含水量 的增大 或 黄 结构疏松 , 强度 降低而湿陷性增强 。此 外 , 与黄土 的孔隙 比、 含水 减少 , 会使 p-, 都 s 曲线产生相应 的变化 ,  ̄ 由于它 并不依赖 于任 何 量以及所受压力 的大 小有关 . 孔隙 比愈大 , 或天 然含水 量 禽小 则 人 为因素 的约定条件 . 以应 该认 为是黄土湿 陷性最基本 的固有 所 湿陷性 禽强 , 在天然孔 隙 比和含水 量不变 的情况 下 . 随着压 力 的 属性 , 弄清楚黄土湿 陷性 的工程 属性 和固有 属性 , 将有 利于 全面 增大 , 黄土的湿 陷量增 大 , 当压 力超 过某 一数 值后 . 增加 压 正确 地认识湿陷性 黄土 的力学性质和湿陷性 。 但 再 力, 湿隋量反而减少 。

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

一、概念黄土是在第四纪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陆相疏松堆积物,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多孔隙,颜色一般呈棕黄、黄色或黄褐色。

土中含易溶盐类,其中以碳酸盐含量最多,遇水易冲蚀、崩解、湿陷。

黄土按其湿陷特征可分为非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性大。

(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O .01ram 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ram 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rnm 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 的中砂颗粒。

西宁地区的湿陷性黄土是粉质土,且低阶地一般为粉质亚粘土为主,高阶地以粉质亚砂土为主。

西宁市区内的湿陷性黄土进行湿陷类型、湿陷等级划分,河谷低阶地的湿陷性黄一般为I 一Ⅱ级非自重湿陷,高阶地多为Ⅱ级非自重湿陷,洪积裙多为I 一Ⅱ级自重湿陷,黄土丘陵边缘地带多为Ⅲ级自重湿陷。

1.黄土湿陷性判定通过室内压缩试验在一定压力下的湿陷程度。

湿陷性系数's ()/p p o h h h δ=-δs ≧0.15 湿陷性黄土δs<0.15 非湿陷性黄土2.湿陷类型判别1)自重湿陷性判别(在饱和自重压力下的湿陷程度)自重湿陷性系数δzsδzs ≧0.015 自重湿陷性黄土δzs<0.015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2)场地湿陷类型(实测自重湿陷量或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 )s si o i z z h βδ∆=∑Δzs ≧7cm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Δzs <7cm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3.湿陷等级判别(总湿陷量s ∆、自重湿陷量Δzs )s si i h βδ∆=∑通常:s ∆≧50,Δzs ≧30可判定为Ⅲ级,30<s ∆<50,7<Δzs <30可判定为Ⅱ级二、工程特性1.湿陷性:在天然含水量时往往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但在浸水后,在土的自重或外部荷载或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其结构很快破坏,发生剧烈变形,强度也随之迅速降低,亦即黄土的湿陷性。

浅谈湿陷性黄土的成因及其影响

浅谈湿陷性黄土的成因及其影响

浅谈湿陷性黄土的成因及其影响摘要:我国黄土总面积约为63.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黄土分布区域最为广泛国家之一,黄土在天然状态下,结构性较强,但当遇水侵入后,土体强度显著降低,结构发生破坏,土体产生压缩变形,从而产生湿陷变形。

在分析黄土形成特征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黄土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总结了一些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常见措施。

根据工程当中出现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来不同破坏下的解决方案,保障黄土地区工程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黄土地基;湿陷性;工程地质问题1.引言湿陷性黄土大多数以粉粒组成,为第四世纪沉积形成土壤的地质体,颜色呈黄色或黄褐色土。

具有透水性强、结构疏松、孔隙率大等特点。

黄土的分布范围大多以西部地区为主,位于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西部地区。

湿陷性黄土是受水浸润下形成,所以我国靠近河流、河谷等水位地形容易形成湿陷性黄土。

它在工程建设中有较强的破坏机制。

深入探讨湿陷性黄土的成因及其影响,解决工程中黄土的湿陷性,减少因黄土湿陷性处理不当发生的工程事故。

2.湿陷性黄土的成因2.1 含水量黄土受水浸润后含水量较高,由于黄土中的颗粒较细,孔隙较多,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当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增加时,黄土颗粒之间的吸引力会增强,从而导致土壤体积的变化。

当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减少时,黄土颗粒之间的吸引力会减弱,土壤会发生收缩,使得黄土强度减低,发生陷落,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

这种含水量变化是引起的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征之一。

因此,黄土不同的含水量影响黄土的湿陷性,黄土湿陷性的变化幅度也是不同的[1]。

2.2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对湿陷性黄土产生影响。

当地下水位升高时,土壤中的水分子含量较高,黄土含水量也随之增大,使得同一深度范围内土体的标贯击数明显降低,强度也随之下降。

而当地下水位较低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较低,土壤容易发生收缩。

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2]。

2.3 骨料颗粒结构黄土的湿陷性的根本原因是黄土特殊的骨料颗粒结构,黄土中的骨料颗粒主要由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组成。

湿陷性黄土及其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及其地基处理

一、湿陷性黄土的概念和分布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呈褐黄色或灰黄色、具有针状孔隙及垂直节理的特殊土【北京恒祥宏业加固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黄土在全世界分布面积达1300万。

我国黄土分布的面积约64万,其中具有湿陷性的约27万。

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的黄河中游地区,如甘、陕、晋的大部分地区,河南西部和宁夏、青海、河北的部分地区。

在我国大的地貌分区图上,称之为黄土高原。

黄土地区沟壑纵横、常发育成为许多独特的地貌形状,常见的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陷穴等地貌。

黄土在天然含水量时,呈坚硬或硬塑状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低的或中等偏低的压缩性。

但遇水浸湿后,有的即使在自重作用下也会发生剧烈而大量的沉陷(称为湿陷性),强度也随之迅速降低。

而有些地区的黄土却并不发生湿陷。

可见,同样是黄土,遇水浸湿后的反应却有很大的差别。

具有湿陷性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可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两种。

前者是指在上覆土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发生湿陷的湿陷性黄土;后者是指只有在大于上覆土自重压力下(包括附加应力和土自重应力)受水浸湿后才会发生湿陷的湿陷性黄土。

在土建工程中,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尤应加以注意。

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在于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消除或减少地基因偶然浸水而引起的湿陷变形。

按黄土处理厚度可分为全部湿陷性黄土层处理和部分湿陷性黄土层处理。

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当采用全部湿陷性黄土层处理时,处理厚度应取基底至非湿陷性黄土层顶面(或压缩土层下限),或者以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来控制处理厚度;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全部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

当采用部分湿陷性黄土处理时,一般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为1~3m,自重湿陷性黄土为3~5m。

常见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有灰土或素土垫层法、重锤表层夯实和强夯法、石灰土或素土桩法和预浸水法等。

1. 灰土或素土垫层法垫层法是先将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一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做成垫层,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可将其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

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的湿陷性黄土是中国地质中最重要的沉积岩类之一,大量分布于我国西北部、中南部、华南等地匙。

土多具有湿陷性,它能够在湿润条件下形成塌陷沟、壕沟,严重影响环境的安全稳定,给水土流失、生态、交通及城市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黄土本身的湿陷性实际上是由其物理结构决定的。

一般来说,土壤中的黏土矿物粒子较为细小,特别是以铝硅酸盐矿物和蒙脱石及粘土矿物为主的黄土,其细小的颗粒运动限制能力很小,粒态稳定性极差。

当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尤其是在污水注入下,土壤中混合物渗出水和溶质,使地表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加深,土壤质量和稳定性更加下降,土壤湿陷性也就产生了。

此外,黄土的湿陷性还受到地下水位变化影响。

研究发现,地下水位变化对黄土土壤湿陷性影响相当大。

黄土中原有的水分,其含量以微水为主,微水的含量大小、空间的分布、分层的结构关系等决定了黄土的物理性质,同时也决定了它的湿陷性。

当微水的含量减少时,黄土的结构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黄土湿陷性。

除此之外,湿陷性还受到黄土结构的影响。

黄土的结构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含水量的差异性和水分分布的不均匀性主要决定了它的湿陷性。

在黄土层中,土层的局部膨胀,并有小型空洞出现,从而使它的湿陷性加剧。

在西北黑土地区,黄土的湿陷性是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由于黄土大部分分布于西北部地区,水分条件有利于土壤的湿陷,同时,西北地区大部分黄土层已经受到过长期的农业开发影响,使土壤属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质量下降,使其湿陷性更加明显。

因此,黄土的湿陷性的控制和防治问题就变得更加重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维护地球环境,加强黄土土壤的保护工作。

首先,应该加强对黄土土壤的科学管理,实施水土保持活动,减少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增强土壤抗水陷性;其次,应及时进行土壤调查研究,加强对水土流失,土壤质量变化和地下水波动等变化规律的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充分利用土壤质量的检测结果和地下水的流动规律,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防治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及地基处理措施

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及地基处理措施

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及地基处理措施摘要: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准确评价场地黄土的湿陷性,将直接影响地基处理方案、工程周期长短及地基处理费用的高低等问题。

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通过对黄土物理、力学特性指标的研究,揭示黄土的湿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总结多年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行工程建设规范、规程,把对湿陷性黄土评价和地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从准确评价黄土湿陷性出发,分析如何选用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

关键词:黄土湿陷性湿陷性评价地基处理1引言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陆相沉积的一种特殊土。

我国作为世界上黄土厚度最大、分布面积最广、地层层序最完整、成因类型最复杂的国家,黄土覆盖面积达6.40×105km2,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山西三省,部分分布在青海、宁夏、河南,其他在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区)也有不连续或零星的分布。

其中湿陷性黄土的分布面积约为2.70×105km2,大部分分布在我国黄河中游地区。

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许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黄土湿陷性问题。

所以,研究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及地基处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湿陷性黄土的主要工程特性湿陷性黄土的孔隙比一般较大,并常常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由于在颗粒间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所以在天然干燥状态下,黄土仍然可以承受一定的荷重,并且变形量也较小。

但在自重或一定荷载作用下,受水浸湿后,黄土结构就会迅速被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

2.1物理性质指标(1)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几个物理性质指标:容重:一般为1.33~1.81g/m3,多数为1.40~1.60 g/m3;天然含水量:一般为7%~23%,多数为12%~20%;孔隙比:一般为0.78~1.50,多数为0.8~1.2;液限:一般为21.7%~32.5%,多数为25%~31%;塑性指数:一般为6.7~13.1,多数为8~12。

湿陷性黄土的一般概念

湿陷性黄土的一般概念

∙湿陷性黄土的一般概念黄土分布地区,一般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平均降水量在250mm~500mm之间.黄土在自重或一定荷重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其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地附加下沉,以至在其上的建筑物遭到破坏,这种现象称之为湿陷.具有湿陷性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根据基底下各上层累计的总湿陷量和计算自重湿陷量的大小等因素,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规定见表1.2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水排水管道设计由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管道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因此,管道对地基强度、稳定性及不均匀沉降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设计给水排水管道时,最可靠的措施是彻底处理地基,全部消除湿陷量[1],使给水排水管道座落在可靠的人工地基上,免除湿陷,确保正常使用.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地质情况复杂等原因,往往不能彻底处理地基,只能部分处理地基,很多情况是采取防水措施避免和减少给水排水管道的湿陷.2.1 管道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管道基础处理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土或灰土垫层、砂或砂垫层、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基础和预浸法等[2].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由于管线长,工程地质条件千变万化,而且,机具、材料等条件也会因地区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因此,对每一具体线段都要进行细致分析,从地基条件、处理要求、工程费用、材料、机具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以确定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2.2 建筑物应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建筑物应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加强其刚度,以适应给水排水管道漏水对其造成不均匀沉降的影响.2.3 管道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在工程实践中,对只能部分处理地基的地段,还必须采取防水措施,才能避免或减少给排水管道的湿陷程度.但是,防水措施经常维护管理较为困难.即使短暂时间疏忽,也可能造成地基浸水,因此,给排水管道布置尤为重要.∙添加评论湿陷性黄土地基下沉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2011-7-8 08:24提问者:xf730112|浏览次数:1362次土质是湿陷性黄土,由于地基未夯实导致地基下沉。

基础工程课题之湿陷性黄土

基础工程课题之湿陷性黄土

黄土湿陷性评价
黄土的变形特性
压缩变形
浸水前黄土在压力作用下的竖向 变形 黄土在压力和浸水共同作用下, 黄土在压力和浸水共同作用下, 由于结构破坏而产生的竖向变形, 由于结构破坏而产生的竖向变形, 一般变形量大而且产生迅速 黄土在压力和渗透水长期作用下, 黄土在压力和渗透水长期作用下, 主要由于盐类溶滤和湿陷后剩余 孔隙继续压密而产生的湿陷变形
土(或灰土)垫层是一种浅层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 或灰土) 传统方法,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在湿陷性 多年的应用历史, 传统方法,我国已有 多年的应用历史 黄土地区使用较广泛,具有因地制宜, 黄土地区使用较广泛,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施 工简便等特点。实践证明, 工简便等特点。实践证明,经过回填压实处理的黄土 地基湿陷性速率和湿陷量大大减少,一般表土垫层的 地基湿陷性速率和湿陷量大大减少, 湿陷量减少为1~ 湿陷量减少为 ~3cm,灰土垫层的湿陷量往往小于 , 1cm,垫层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对湿陷性黄土地 ,垫层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 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 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 在1~3m,垫层法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土垫层和 ~ , 灰土垫层,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及增强水 灰土垫层, 稳定时,宜采用整片灰土垫层处理。 稳定时,宜采用整片灰土垫层处理。
总湿陷量按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计算
n
-----第i层土在规定压力200KPa或300KPa 层土在规定压力200KPa或 200KPa WPi----时的湿陷系数; 时的湿陷系数; ----第 层土的厚度。 hi----第i层土的厚度。 计算总湿陷量时,土层厚度从基础底面算起。 计算总湿陷量时,土层厚度从基础底面算起。 对于非自重湿陷地区,则累计到基底下5m 5m或 对于非自重湿陷地区,则累计到基底下5m或 压缩层为止;对于自重湿陷地区, 压缩层为止;对于自重湿陷地区,应算到非 湿陷性土层为止。 湿陷性土层为止。

浅议黄土的湿陷、震陷与液化

浅议黄土的湿陷、震陷与液化

浅议黄土的湿陷、震陷与液化1、引言黄土是第四纪沉淀物,具有一系列内部物质成分和外部形态的特征,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沉淀物。

黄土在我国分布较广,覆盖面积约为6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6%,有较厚的黄土覆盖层,其最厚可达400多米,而且主要分布在多地震的中西部地区。

在黄河中游地区,西起贺兰山,东到太行山,北起长城,南到秦岭几乎全部都被黄土覆盖,这里黄土发育最好,地层全、厚度大、分布连续,是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地区。

其中湿陷性黄土约占黄土总面积的60%[1][2]。

黄土地区的主要地震灾害有地震滑坡、液化和震陷。

黄土高原地区发育有南北地震带、华北地震带和祁连地震带, 该地区曾发生过许多中、强地震。

因此, 研究黄土的地震灾害及抗震措施, 无论是对社会稳定还是对经济发展,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湿陷、震陷与液化的概念黄土在上覆压力或在自重压力与建筑物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产生显著的附加下沉,其强度也随之明显降低,黄土的这种性质称为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震陷主要是指地基土由于地震而引起的附加残余变形。

震陷的宏观现象是地震引起的地面沉陷。

不仅软粘土(包括黄土)会发生震陷,砂土也可能发生震陷。

液化是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土体突然丧失承载能力和强度,并发生流动现象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

黄土液化与砂土液化的定义相同, 即饱和黄土在动荷载(如地震)作用下产生超孔隙水压力, 同时土中的有效应力降低, 当土中的超孔隙水压力大约升至总应力的70%(此时与砂土液化有差异) 时, 土中的有效应力降为零, 即可发生液化[3]3、产生机理湿陷性黄土发生湿陷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其湿陷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产生湿陷的原因必须从内因和外因来分析[4]~[6]。

湿陷性黄土只所以能够产生湿陷,首先是因为它含约60%的粉粒,组织结构是粉粒点式接触大孔性结构和粉粒叠盖式多孔结构,空隙比较大,这为产生湿陷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条件;其次是湿陷性黄土富含水溶盐,颗粒间存在加固凝聚力,它遇水后降低或消失,这为湿陷时的黄土颗粒运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最后是湿陷性黄土含有适量的粘粒,其遇水有膨胀性,体积增大,能够使湿陷性黄土颗粒移动,并能使土的抗剪强度明显降低。

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的湿陷性黄土是指在我国中部及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沉积土类。

它特殊的风化沉积特性决定了它的湿陷性,给植物的生长环境带来了诸多挑战,也为人们建造小屋和灌溉系统提供了特殊的机遇。

一般来说,黄土由三种成份组成:粗粒相、中粒相和细粒相,它们的比例一般是1:2:3.粒相包括砾石、碎屑石、沙子和渣子;中粒相包括管屑、中屑、细沙和粉砂;细粒相包括红渣粒子、流砂粒子、土粒子和黄土泥。

其中,黄土最细的细粒相,其占整个黄土体中粒度的比例最大,也就决定了黄土的湿陷性比较强。

黄土特有的湿陷性对植物的生长构成了挑战。

由于黄土的湿陷性强,植物的根系很容易沉积在泥中,使得植物的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且,在湿陷性较强的黄土上,植物的根系很容易受到水分流失的影响,容易导致植物的萎蔫死亡。

此外,若是把黄土地表经常浇水,黄土更容易发生松散,并且泥土中的渗透性也会变差,进一步令植物的营养供应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尽管黄土的湿陷性给植物的生长环境带来了挑战,但也为人们建造小屋以及灌溉系统提供了特殊的机遇。

对于这两个用途而言,人们都需要非常良好的沉积土来建造所需的结构物,这正是黄土所能提供的。

在西部和中部地区,由于黄土的湿陷性,可以把土坯结构形成拐弯曲折的形式,把土坯湿度控制在20%-35%之间,从而形成良好的建筑结构。

此外,黄土的湿陷性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灌溉方式。

由于黄土的湿陷性强,可以将水的重量把土壤压实,从而使植物生长的土壤层变得多孔致密,更易于植物吸收水分。

因此,对于工程师来说,利用这种特点,可以设计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让水可以被植物更好地吸收,从而有效地给植物提供水份输送。

总之,黄土的湿陷性虽然是一种挑战,但也为人们建造小屋和灌溉系统提供了特殊的机遇,因此有必要继续研究其特性,进一步挖掘其独特的优势,从而充分利用湿陷性贡献给我们优质的生活环境。

湿陷性黄土工程性质简介

湿陷性黄土工程性质简介

二、人工压实黄土的强度特性

通过对以上的试验结果分析,可以对人工压实黄 土的强度特性得出以下结论: 人工压实黄土在压实度小的情况下,强度很低, 具有较强的水敏感性。但随着压实度的提高,人 工压实黄土的强度随压实度呈指数关系而增大, 并且其水敏感性变弱,即水稳定性增强。因此在 具体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路基填料的压实度 ,以满足强度要求,保证其稳定性 。
一、湿陷性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1、黄土与其它粘土的区别在于黄土对含水量的变化极 为敏感,含水量低时,土的湿陷性强烈,但承载力很高 ;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的湿陷性逐渐减弱,承载力随
之急剧下降,而压缩性得以提高。根据大量土样的试验
资料统计结果表明,黄土的湿陷性与其饱和程度成直线 反比关系,即饱和度愈低,土的湿陷性愈强,土的湿陷 性随着饱和度的增大而降低。
中的强度最低,也即地基在湿陷变形过程中的稳定 性最小。
二、人工压实黄土的强度特性

黄土既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地基,也是一种便于就地取材的 天然建筑材料。用黄土修筑路堤,为了保证路基具有足够 的强度,在施工时必须用人工或机械进行压实(夯实)。 经验证明,黄土经压实,干容重达到16.0~16.5kN/m3时, 强度高,渗透性、压缩性小,一般不具有湿陷性。 填土压实的控制标准是土的干容重γd,而压实的效果与土 的含水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在填土前进行土料的室 内击实实验或现场碾压实验,以求出黄土在一定压实功能 下的最大干容重γdmax 及其相应的最优含水量wopt ,作为 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和设计建筑物的干容重的选定标准。
三、人工压实黄土的压缩特性
压 缩 参 数 表
压实系数 体积压缩系 数 0.81 0.84 0.89 0.1649 0.1673 0.0710 0.095 0.100 0.045 10.5 10.0 22.2 压缩模量

黄土湿陷现象的成因

黄土湿陷现象的成因

黄土湿陷现象的成因黄土类土是一种特殊的第四纪大陆松散堆积物,性质特殊。

晋城矿区主要分布有:老黄土,一般没有湿陷性,土的承载力较高,以Q2离石黄土为代表;新黄土,广泛覆盖在老黄土之上,在矿区分布广泛,与工程建筑关系密切,一般都具有湿陷性,尤以Q3马兰黄土构成湿陷性土的主体。

黄土在干燥时具有较高的强度,而遇水后表现出明显的湿陷性,这是由黄土本身的成分结构决定的。

黄土中含60多种矿物,以碎屑矿物为主,并含部分黏土矿物。

碎屑矿物中主要为石英、长石、碳酸岩;黏土矿物绝大多数为水云母,并有少量蒙脱石和高岭石等。

易溶盐、中溶盐和有机物的含量较少。

构成黄土的结构体系是骨架颗粒,它的形态和连接形式影响到结构体系的胶结程度,它的排列方式决定着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一般都形成粒状架空点接触或半胶结形式,湿陷程度与骨架颗粒的强度、排列紧密情况、接触面积和胶结物的性质和分布情况有关。

黄土在形成时是极松散的,靠颗粒的摩擦和少量水分的作用下略有连接,但水分逐渐蒸发后,体积有所收缩,胶体、盐分、结合水集中在较细颗粒周围,形成一定的胶结连接。

经过多次的反复湿润干燥过程,盐分积累增多,部分胶体陈化,因此逐渐加强胶结而形成较松散的结构形式。

季节性的短期降雨把松散的粉粒黏结起来,而长期的干旱气候又使土中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连同溶于其中的盐分便集中在粗粉粒的接触点处,可溶盐类逐渐浓缩沉淀而形成为胶结物。

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粒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连接力也逐渐增大,这些因素都增强了土粒之间抵抗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形成了以粗粉粒为主体骨架的多空隙结构。

当黄土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楔入颗粒之间,于是结合水连接消失,盐类溶于水中,骨架强度随着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在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土粒向大孔滑移,粒间孔隙减小,从而导致大量的附加沉陷。

这就是黄土湿陷现象的内在过程。

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的湿陷性

黄土的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属于特殊土。

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

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这里所说的黄土泛指黄土和黄土状土。

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也有的老黄土不具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属于特殊土。

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

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

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环境等问题的成因、分布范
围,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其发展趋势;
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工
程地质测绘,其比例尺可采用1:1000~1:5000。
初步勘察阶段点、线、网的布置 勘探线应按地貌单元的纵、横线方向布置,在微地貌变化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值确定方法:
2
湿陷等级的判定
四、中国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分区
黄土高原黄土湿陷等级分区略图
自重湿陷强敏感区 自重湿陷敏感区 自重湿陷较敏感区 自重湿陷弱敏感和强非自重湿陷区 中等非自重湿陷区 轻微非自重湿陷区 局部轻微非自重湿陷区
五、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
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等级划分
就防治、降低、消除黄土湿陷性提出可行的措施建议
勘察阶段可分为厂址选择或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详细
勘察三个阶段。各阶段的成果应符合各相应设计阶段的要求;
对于场地面积不大,地质条件简单或有建筑经验的地区,
可简化勘察阶段,但应符合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的要 求。
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必要时应进
Chang’an University
第五章 黄土的湿陷性
编制人: 邓龙胜 单 位:长安大学
Chang’an University
邓龙胜
第五章
1
2 3
黄土湿陷的基本概念
湿陷性黄土的测定试验
湿陷性黄土的评价 中国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分区
4
5
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基本概念
湿陷性黄土(collapsible loess):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
一,地基湿陷等级变化不大;
中等复杂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地层较复杂,局部
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变化较复 杂;
复杂场地:地形起伏很大,地貌、地层复杂,不良地质现
象广泛发育,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分布复杂,地下水 位变化幅度大或变化趋势不利。
4
工程地质测绘
场地工程地质测绘除应符合一般要求外,还应包括: 研究地形的起伏和地面水的积聚、排泄条件,调查洪水淹
直径的3倍,安装载荷试验设备时,应注意保持试验土层的天然湿 度和原状结构,压板地面下宜用10-15mm厚粗砂、中砂找平;
每级加压增量不宜大于25kPa,试验终止压力不应小于200kPa; 每级加压后,按每隔15、15、15、15min各测读1次下沉量,以
后没30min观测1次,当连续2h内,每1h的下沉量小于0.1mm时, 认为稳定,可加下级荷载。绘制P-S曲线
甲类
乙类
丙类
丁类
次要建筑。
2
一般勘察内容和勘察阶段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岩体工程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 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 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的变化 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 变形参数和承载力 地下水等环境水的变化趋势 其他工程地质条件 。 应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对场地、地基作出评价,
性的其他土(如欠压实的素填土、杂填土等),在一定压力下, 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所产生的附加下沉;
湿陷起始压力(lnitial collapse pressure):湿陷性黄土浸水
饱和,开始出现湿陷时的压力;
湿陷系数(coefficient of collapsibility):单位厚度的环刀试
样,在一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 下沉;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loess noncolapsibl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不 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压缩变形(compression deformation):天然湿度和结构
的黄土或其他土,在一定压力下所产生的下沉;
湿陷变形(collapse deformation):湿陷性黄土或具有湿陷
设置深度及数量宜按各湿陷性黄土层顶面深度及分层数确定。
试坑内的水头高度不宜小于300mm,在浸水过程中,应观测湿
陷量、耗水量、浸湿范围和地面裂缝。
试坑内停止浸水后,应继续观测不少于10d,且连续5d的平均
下沉量不大于1mm/d,试验终止。
三、湿陷性黄土评价
1
湿陷程度及类型
黄土的湿陷性判定,应根据室内浸水压缩试验判定: 当湿陷系数δs值小于0.015时,应定位非湿陷性黄土; 当湿陷系数δs值等于或大于0.015时,应定位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程度判定: 当0.015≤δs ≤ 0.03时,湿陷性轻微; 当0.03≤δs ≤ 0.07时,湿陷性中等; 当0.07≤δs 时,湿陷性强烈;
单线法压缩试验不应少于5个环刀,均在天然湿度下分级
加荷,分别加至不同的规定压力,下沉稳定后,各试样浸水饱 和,分家下沉稳定,试验终止。
2
现场载荷试验
测定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Psh,可采用单线法静载荷试验
或双线法静载荷试验,并满足以下要求:
承压板的底面积宜为0.5m²,试坑边长或直径应为承压板边长或
湿陷性黄土地基受水浸湿饱和,其湿陷量的计算值: 湿陷量的计算值
湿陷量的计算值的计算深度,应自基础底面(如基底标高
不确定时,自地面下1.5m)算起;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累计至基底下10m(或地基压缩层)深度为止;在自重湿陷性 黄土场地,累计至非湿陷性黄土层的顶面止。其中湿陷系数小 于0.015(10m以下)的土层不累计
相结合的方法。
对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或变化趋势不利的地段,应从初
步勘察阶段开始进行地下水位动态的长期观测。
取样: 采取不扰动土样,必须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度和结构,
并应符合Ⅰ级土样质量的要求。
在探井中取样,竖向间距宜为1m,土样直径不宜小于
120mm;
在钻孔中取样,应严格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pressure):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试坑浸水试验,全部湿陷性黄 土层浸水饱和所产生的自重湿陷量;
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computed collaps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根据不同深度的湿陷性黄土试样的
湿陷系数,考虑场地条件计算而得的湿陷量的累计值;
建筑物 分类
各类建筑物的划分
①高度大于60m和14层及其14层以上体型复杂的建筑;② 高度大于50m的构筑物;③高度大于100m的高耸结构;④ 特别重要的建筑;⑤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的重要建筑; ⑥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 ①高度24~60m的建筑;②高度30~50m的构筑物;③高 度 50 ~ 100m 的高耸结构;④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较大的 重要建筑;⑤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的一般建筑。 除乙类以外的一般建筑和构筑物。
行施工勘察或专门勘察。
编制勘察工作纲要,应按下列条件和要求进行: 不同的勘察阶段 场地及附近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地区建筑经验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特别是黄土地层的分布和
湿陷性变化特点;
工程规模,建筑物的类别、特点,设计和施工要求。 对黄土工程性质的评价,宜采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
调查既有建筑物的现状 了解场内有无地下坑穴,如古墓、井、坑、地道、砂井等。
5
各勘察阶段的具体工作
场址选择或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 搜集拟建场地有关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及地区的建
筑经验;
在搜集资料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拟建场地
的地形地貌和黄土层的地质时代、成因、厚度、湿陷性,有无
透水石应烘干冷却;
加荷前,应将环刀试样保持天然湿度; 试验浸水易用蒸馏水; 试样浸水前和浸水后的稳定标准,应为每小时的下沉量不
大于0.01mm
主要仪器
室内试验:杠杆式固结仪、天平、环刀、透水石等。 现场试验:承压板、载荷设备、观测设备等。
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测定黄土的湿陷系数δs其它要求: 分级加荷至试样的规定压力,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和,
没范围及其规律性
划分不同的地貌单元,确定其与黄土分布的关系,查明湿
陷凹地、黄土溶洞、滑坡、崩坍、冲沟、泥石流及地裂缝等不 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及其对建设的影响。
划分黄土地层或判定新近堆积黄土 调查地下水位的深度、季节性变化幅度、升降趋势及其与
地表水体、灌溉情况和开采地下水强度的关系;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应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
计算值判定
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小于等于70mm时,应定
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大于70mm时,应定为自
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出现矛盾时,应按自重湿
陷量的实测值判定;
湿陷性黄土场地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应表示为
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非湿陷性黄土(noncollapsible loess):在一定压力下受水
浸湿,无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自重湿陷性黄土(loess collapsible under overburden
press):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发生显著附加下沉
的湿陷性黄土
3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确定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并满足以下要求: 试坑宜挖成圆(或方)形,其直径(或边长)不应小于湿陷性
黄土层的厚度,并不应小于10m;试坑深度宜为0.5m,最深不应 大于0.8m,坑底宜铺100mm厚的砂、砾石;
在坑底中部及其它部位,应对称设置观测自重湿陷的深标点,
(GB50025-2004)附录D的要求执行。
取土勘探点中,应有足够数量的探井,其数量应为取土勘
探点总数的1/3~1/2,并不宜少于3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