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组织行为学知觉模板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 知觉与行为精品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 知觉与行为精品PPT课件
启示 :对人对事要防止以点代面, 以偏概全 ;要注意防止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
3、近因效应
是指在知觉过程中, 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 为深刻, 对于反馈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 响。
启示: 首先, 要预防两种效应(首因和近因) 的消极影响, 既不能“先入为主”, 也不能 不究以往, 只看现在。
要在一定条件下, 发挥两种效应的积极作用。
两种著名的归因理论 (一)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凯利提出:说明行为的原因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 之上产生的,它依赖于人脑中储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 合, 没有感觉, 就不会有知觉。
看看我们的知觉
二、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1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2
知觉对象的特征
3
知觉的情境因素
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个性特征
2、知觉对象的特征
如果 你希望自己的工作富有挑战性和 责任感 , 则会假定别人也同样希望如此。 或者 , 如果你是个诚实守信之人 , 也会 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同样是诚实可信的。
四、归因
归因就是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 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海德(1896-1988)是第一位提出归因理论 的学者。
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 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共同点:两者都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 的反映, 产生的主观印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区别点: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形状、色泽、 气味、温度等) ;知觉则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 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和整体的反映。

组织行为学—知觉

组织行为学—知觉

理解性
理解性:在对现实事物的知觉中, 理解性:在对现实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 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 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 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说明。 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说明。
人们在图形的中心位置似乎 看到一个白色的三角形,它 落在图形的最上面。
这种把不完整的图形看成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 织过程叫做封闭性 由此产生的图形轮廓叫主 封闭性, 织过程叫做封闭性,由此产生的图形轮廓叫主 观轮廓。 观轮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鲁宾的面孔/花瓶幻觉” 鲁宾的面孔/花瓶幻觉” (双关图形) 双关图形)
鲁宾的面孔/花瓶幻觉: 你看的是一个花瓶还是 两个人的头的侧面像?
【解析】两种解读都能看到。 但是,在任何时候,你都只 能看见面孔或只能看见花瓶。 如果你继续看,图形会自己 调换以使你在面孔和花瓶之 间只能选择看到一个。格式 塔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是这 个经典的图形/背景幻觉图 广为人知。鲁宾是从一张19 世纪的智力玩具卡片上获取 的灵感。
视觉游戏--“奥毕森幻觉” 视觉游戏--“奥毕森幻觉”
幻觉:这个正方形看 起来变形了吗? 【解析】这确实是一 个完好的正方形。但 是放射线会歪曲一个 人对线条和形状的感 知。虽然它被称作奥 毕森幻觉,但其实它 是黑林幻觉的一个变 体。
视觉游戏--“黑林图形” 视觉游戏--“黑林图形”
黑林图形:黑线看起 来是不是向外弯曲的? 【解析】黑线完全是 笔直而平行的。这种 经典幻觉由19世纪德 国心理学家艾沃德·黑 林首先发现。
【解析】每一个小圆的“缠绕感” 通过大圆传递出去产生了螺旋效应。 遮住插图的一半,幻觉将不再起作 用。1906年英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弗 雷泽创造了以整个系列的缠绕线幻 觉图片。

组织行为学(社会知觉)

组织行为学(社会知觉)

2
社会知觉
(2)近因效应 指对一个人的判断主要依赖于目前的 情景,在印象的产生时以最近的信息为依 据。一般说,在知觉熟悉的人时,近因效 应起较大的作用。在知觉陌生人时,首因 效应起较大的作用。例如,有些文艺演出 把最精彩的节目放到最后。
组织行为学
3
社会知觉
(3)知觉防御 在知觉反应的选择过程中,对于不利 于自己的信息会采取视而不见或加以歪曲 的态度,以达到防御和保护自己的态度。 (冬天早上的闹铃)
授课内容
组织行为学
社会知觉
• 社会知觉
个人对他人或是社会团体或者自己 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 与判断的过程。
1
社会知觉

组织行为学
社会知觉偏差
(1)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 ,以亲眼看到的和听到的对方的其它资料为信息来 源。具有表面化、片面性、类化等特征。例如新官 上任三把火。
包达列夫(前苏联,1965) “照片”--“罪犯”“科学家”
组织行为学
8
社会知觉
(8)投射作用 指一个人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 而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 对别人的评价也是对自我个性的良好认知
组织行为学

9
社会知觉
(9)对比效应
将同类事物进行对比。 “不要跟在孩子和动物之后演出你的节目”,我们 对一个人的评价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常常受到我们
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例如人员评估(招聘 面试,绩效评定)。
组织行为学
10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11
组织行为学
4
社会知觉
(4)选择性知觉 只对自己经验、兴趣、态度等相符的信息进行加工。

组织行为学(社会知觉)

组织行为学(社会知觉)
6
社会知觉
(6)晕轮效应 指当对一个人某特性形成的好或坏的印象之后, 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的特性,以点概面。
“扫帚星效应” 逻辑错误:从一个人的某些品质推断出 其他的一些品质A特点往往伴有B特点, 但社会知觉
(7)定势 指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 认识的现象,当前的心理状态对知觉 过程的影响。
授课内容
组织行为学
社会知觉
• 社会知觉
个人对他人或是社会团体或者自己 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 与判断的过程。
1
社会知觉

组织行为学
社会知觉偏差
(1)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 ,以亲眼看到的和听到的对方的其它资料为信息来 源。具有表面化、片面性、类化等特征。例如新官 上任三把火。
掌管销售的经营人员中的83%认为销售最为重要, 而其他人中只有29%的人有同样看法。 在环境中参与者所感知的方面与他所承担的活动 和目标有着明显的联系。
5
社会知觉
(5)刻板印象 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 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组织行为学
台湾学者李本华等人对台湾大学生调查结果
2
社会知觉
(2)近因效应 指对一个人的判断主要依赖于目前的 情景,在印象的产生时以最近的信息为依 据。一般说,在知觉熟悉的人时,近因效 应起较大的作用。在知觉陌生人时,首因 效应起较大的作用。例如,有些文艺演出 把最精彩的节目放到最后。
组织行为学
3
社会知觉
(3)知觉防御 在知觉反应的选择过程中,对于不利 于自己的信息会采取视而不见或加以歪曲 的态度,以达到防御和保护自己的态度。 (冬天早上的闹铃)
包达列夫(前苏联,1965) “照片”--“罪犯”“科学家”

组织行为学培训系之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培训系之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ppt课件
与分析,便于我们决策并制定措施。但是其也 有不足,如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往往会根据一 些外在的现象对人进行分类(如物以类聚,人 以群分);甚至有的时候会限制我们的思维, 会让我们失去机会! (鲨鱼与小鱼的故事)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角度或出发点)
➢ 态度 ➢ 价值观 ➢ 动机 ➢ 需要 ➢ 兴趣 ➢ 经验 ➢ 期望 ➢ 个性特点
13
小资料:关注点 健身俱乐部销售业绩业绩较差
,各部门之间常见原因分析。(市场 部、会籍部、教练部、客服部)
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对象
(1)大小法则 (2)强度法则 (3)对比法则 (4)动感法则 (5)重复法则 (6)新颖法则
15
影响知觉的因素:情景
1. (1)时间(出现时机、持续时间) (2)工作环境(大会表扬) (3)社会环境(会籍顾问岗位评价)
22
22
1、首因效应:指最先的印象或第一 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一般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若第一印象较好,对 今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具有积极意义,即使后来表现 的差一点,会较容易得到人们的谅解,若印象不好, 很难改变!
23
23
讨论
• 俱乐部管理人员应保持什样的形象? • (店长、各主管和一般员工分别讨论)
• 他认为,在现实中,人们一般把成功 或失败作四种归因:一是个人努力程度大 小;二是个人能力大小,三是工作难度大 小,四是运气的好坏。
三个维度
内外因 稳定性
可控性
讨论
因素归类
内因 ------------------------------------------- 外因
努力、能力
任务难度、机遇
稳定 -------------------------------------------- 不稳定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知觉和归因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知觉和归因
(三)社会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的对象,社会知觉可以分为对他人知觉、人际 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等。 1)对他人知觉 指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从而达到 认识他人内在心理状态的过程。 2)人际知觉 指的是对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知觉,包括对 自己与他人以及对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3)角色知觉 指的是人们通过他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 为而对其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认知。一个完整的角色知觉过 程包括角色期待、角色认知、角色行为和角色评价4个环节。 4)自我知觉 指以自己作为知觉对象,通过对自己行为 的观察与体验而产生的对自己的认知,即自己既是观察者又 是被观察者,既是知觉主体又是知觉对象。
03
称为知觉活动。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
04
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05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
06
映。知觉通常是在感觉信息的基础上,由于知识经验的
07
作用,经过人脑的加工,对客观对象做出直接解释的认
08
识过程。如果没有感觉为基础,没有以往知识经验的作
09
用,人的知觉很难发生。
在社会知觉的过程中,认知者和被认知者总是处在相
01
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状态。因此,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
02
他人印象的过程中,由于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及环境因素
03
的作用,社会知觉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从社会
04
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偏差无非是由于某些特殊的社会
05
心理规律的作用,从而产生对人这种社会刺激物的特殊反
一、知觉的概念
01
知觉的一般过程
02
知觉的选择
二、知觉的过程
人的知觉活动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见下图)。

《组织行为学知觉》课件

《组织行为学知觉》课件
员工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知觉会影响其工作绩效。如果员工认同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他们更可能为实现这些目标和价值观而努力工作。
1
2
3
通过明确和传达组织目标和价值观,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工作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
通过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员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
知觉的偏差
03
由于认知局限和心理因素等原因,人们往往会出现知觉偏差,导致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准确。了解知觉偏差有助于纠正认知偏差,提高判断和决策的准确性。
01
进一步探究知觉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完善知觉理论体系。
深化知觉理论的研究
02
将知觉理论应用于实践,探索其在组织管理、领导力、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领导者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评估结果,促进员工的工作改进和提升。
领导者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领导风格和方法,提高员工的感知和认同度。
领导者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知觉能力,了解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掌握员工需求和期望的洞察技巧。
领导者可以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等活动,与其他领导者交流经验和心得,分享成功案例和最佳实践,共同提高领导力水平。
05
CHAPTER
知觉与员工行为
员工对工作环境的知觉也会影响工作满意度。舒适、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员工对薪酬和福利的知觉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员工认为他们的薪酬和福利合理且公平,他们更可能对工作感到满意。
主观因素如心理预期、情绪状态、个人经验等;客观因素如光线、角度、遮挡等。

组织行为学课件(知觉与个人决策)

组织行为学课件(知觉与个人决策)

关注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和决策水平,促进
组织的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
04
知觉与个人决策的案例分析
知觉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知觉偏差
详细描述:知觉偏差是指个体在认知和解释信息时,由于主观因素或外部环境的 影响,导致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出现偏差。例如,在组织中,员工可能因为先入为 主的观念、情感偏见或群体压力等因素,对同事或领导的印象产生误判。
知觉偏差
由于认知局限或心理因素,可 能导致知觉出现偏差,如刻板 印象、首因效应、近因效结词
个人决策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认知,对多个可能的选择 进行评估和选择的过程。
详细描述
个人决策是个人在面对问题或情境时,根据个人的认知、经验和价值观,对可能 的行动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对问题的识别、信息的收集 和整理、方案的制定和评估,以及最终的选择和实施。
初步的知觉印象。
解释和判断
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 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
评价和预测。
知觉的影响因素
刺激特征
刺激的物理属性(如大小、形 状、颜色、方向等)直接影响
个体的知觉。
个体因素
如需要、动机、兴趣、经验、 知识结构等,影响人们对刺激 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
情境因素
环境中的其他刺激、任务需求 、社会文化背景等也会对知觉 产生影响。
组织行为学课件(知觉与个人决策)
目录
• 知觉 • 个人决策 • 知觉与个人决策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 知觉与个人决策的案例分析
01
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
知觉具有主观性
个体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解释和理 解的过程,是连接感觉与认知的桥梁 。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感知觉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感知觉

部分对整体的依赖关系
1-13
1-14
2.3理解性
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 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 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 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 具有一定的意义。
1-15
你觉得这仅仅是一棵树吗?
1-16
1-17
2.4 恒常性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 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 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 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教学目标
掌握知觉的概念与特性; 理解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及知觉理解性的作用; 掌握知觉恒常性的含义、种类、影响 条件; 理解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的概念,以及相关原则和影响因素; 了解错觉现象及有关理论。
1-1
内容概要
知觉的一般概念 知觉的特性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错觉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1-18
形状恒常性
1-19
片名:童梦奇缘 英文名:Wait till you're older 导演:陈德森 主演:刘德华、莫文蔚
黄日华、薛李贤 应采儿 林家栋 友情出演:冯小刚
李冰冰 杜纹泽 类型:剧 情/奇幻 片长:104分钟 制作:三木制作有限公司 出品:香港寰亚电影有限公 司 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发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上映日期:2005年9月29日
1-9
花瓶? 侧影?
1-10
达利的作品:《贩卖奴隶市场与伏尔泰头像》
1-11

2.2整合性
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 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例如,在下图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把 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 的整体结构。

第四章 组织行为学知觉

第四章 组织行为学知觉
第四章 知觉与归因
➢知觉 ➢社会知觉效应 ➢归因理论
1
经理怎么了
请想象你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有这样一个早晨: 给你带孩子的保姆病了,你太太又不能请假。因此, 你只得给邻居打了好几个电话,为照料三岁多的孩 子作安排。你抓起一杯牛奶往外赶时,你家的小狗 又绊了你一跤,你不得不去换掉溅满牛奶的西服。 路上开车比平时更让你神经紧张,一个十几岁的小 孩横穿马路,你的车差点撞上他。






46
有限理性
大多数决策主要是一个判断的过程,而不 是一个通过规范的模型进行界定的过程。
➢ 抽取问题的重要特点 ➢ 标准不够详尽 ➢ 有限的备选方案:隐含偏好 ➢ 以熟悉和习惯的方式考察备选方案 ➢ 第一个“足够好”的方案
47
聘用面试:克服知觉偏差 绩效评估:克服知觉偏差,正确的归因 领导:第一印象管理 激励:知觉定势——自我实现预言 日常管理:公平感知
29
7、知觉防御 人们常常更可能注意到与自己的个性、定型 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而本能 的阻挠那些不一致的信息,故意视而不见或者 加以歪曲。
30
知觉的管而不是以现实 本身为基础的。
个体对工作环境的知觉比真正的工作环境更 能影响他们的效率。
管理者应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避免让员工产生 错觉。
相似律: 具有相 似性的 对象易 被知觉 为一组
14
闭 锁 律 closure
闭锁律: 将分散 而有一 定联系 的知觉 对象的 反映综 合起来。
15
连 续 律 continuity a b
连续律:
在空间, 时间上有 连续性的 对象,容 易被知觉 为一个整 体。
16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决策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决策

感觉、知觉与社会知觉
感觉、知觉与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及其关系 的认识。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础。 社会知觉的过程既包括主体的社会经验对有关的 信息、线索进行选择和识别的知觉活动,还包括 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 动。
影响知觉的因素
影响知觉的因素主要由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情 景因素和错觉现象等。
LOGO
理性决策模式(最佳)
步骤1:确定决策需要(识别问题) 步骤2:确定决策标准 步骤3:为标准设置权重 步骤4:拟定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 步骤5:根据已确立的标准及其权重对每个方案进 行评价 步骤6:选择最佳方案 步骤7:实施方案
Your site here
LOGO
理性决策模式
最优化决策的基本假设是 人是完全理性的; 可以获得所有的信息; 有无限的、可以加工这些信息的资源。 最优化决策模型只是说明人应该如何进行决策
把各方案与 满意标准进 行比较

Your site here
LOGO
什么时候要做直觉决定(拍脑袋)?
高度不确定性 很少有先例 难以预测变量 事实有限 方向感不明确 分析资料用处不大 有几个可选的办法 时间限制
Your site here
LOGO
谢谢
Your site here
LOGO
满意决策模式
所有信息/重要信息 满意决策是对最优化决策的简化 降低标准,满意即可; 只抓住最主要的信息,而不是所有的信息
Your site here
LOGO
满意决策模式
确定决策的 需要
简化问题
设定足够令 人满意的准 则
确定有限的 几个备选 方 案 令人足够滿 意的方案是 否存在 ? 否 扩大范围再 找其他替代 方案 选择第一个 “足夠好” 的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知觉 对人的知觉 人际知觉 角色知觉 自我知觉
注意的影响因素
知觉者主观因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erceiver
影响因素 知觉对象因素
Object
情景性因素
Context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Perceiver )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个性特征
知觉者的兴趣和爱好会影响到知 觉的选择性,通常人们最感兴趣 的人或事最容易被知觉到。
● ● ● ● ● ●
相似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具有相 似性的 对象易 被知觉 为一组







closure
闭锁律: 将分散 而有一 定联系 的知觉 对象的 反映综 合起来。
知觉的情境因素 时间 地点 光线 温度

接近律
相似律
知觉的组织原则
闭锁律 连续律



adjacency
接近律: 在时间 和空间 上接近 的对象, 有知觉 为同类 的倾向。
a b
c d
e f
g h

● ● ● ● ● ●

● ● ● ●

● ● ● ● ● ●
similarity
凡是能够满足或威胁人的某种需 要,影响其动机的人或事,容易 成为知觉对象的中心。 个体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加 强或者减弱知觉者对知觉客体的 知觉。 不同气质、性格的人在知觉的深 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
知觉对象因素
刺激物的颜色、形状 刺激物的强度、频率 刺激物的新异性 运动
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

知觉: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 织和解释他们感觉印象的过程。
刺 激
注 意
组 织
管理者烦恼的原因 被收购,下岗
管理者的行为 管理者有烦恼

释 判 断

知觉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认识过程。

知觉具有选择性
知觉具有整体性
知觉具有理解性

知觉具有恒常性

物体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连 a b


continuity
连续律: 在空间, 时间上有 连续性的 对象,容 易被知觉 为一个整 体。
知觉的组合原则能够使人们更加有效迅速地把 握知觉对象。
但是往往也会使得人们对时空或运动特征上有 关连而实质上毫不相关的对象之间作出因果判断, 产生错觉。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直 觉判断和初步认识的过程

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主要以人的交际行为为知 觉对象,对人们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言语和 礼节等进行感知。

影响人际知觉形成的因素
• •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的 社会或组织中的地位、权利、义务、权力和职责 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的知觉。
自我知觉 一个人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状态的知觉,就是 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个体的自我观。
到上午10点钟,关于你的行为已经有许多 种说法。有的人说你遇上婚姻危机了;有的人说 你在路上吃罚单了;还有一个职员说他昨天看到 报纸上一篇文章,文章说当地一个投资者正在物 色购买公司。正当大家推测“出了什么事”时, 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到了中午时,这一说法已经 传遍了公司,说得像真的一样:公司已经被卖掉, 上司就要丢掉饭碗,在今后的几个月中还会有许 多人像他一样,加入失业行列。
第四章 知觉与归因
知觉 社会知觉效应
归因理论
第三章 知觉
经理怎么了
请想象你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有这样一个早晨: 给你带孩子的保姆病了,你太太又不能请假。因此, 你只得给邻居打了好几个电话,为照料三岁多的孩 子作安排。你抓起一杯牛奶往外赶时,你家的小狗 又绊了你一跤,你不得不去换掉溅满牛奶的西服。 路上开车比平时更让你神经紧张,一个十几岁的小 孩横穿马路,你的车差点撞上他。 你的雇员谁都不知道这些事情。他们只看到: 上司绷着脸进来,径直走进他的办公室而没有像平 时早上那样与大家打招呼,然后重重关上门。

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1947年提出 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础 是研究人际关系的基础
• • • •
对人的知觉 人际知觉 角色知觉 社会知觉

对人的知觉 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知觉来了解、判断 他人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个性等心理活 动的过程。
• • • •
面部表情 目光接触 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


社会知觉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础。要实施
有效的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
须有正确的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就是说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 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 信息的解释。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
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
知觉的管理学意义

人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而不是以现实 本身为基础的。
个体对工作环境的知觉比真正的工作环境更 能影响他们的效率。 管理者应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避免让员工产生 错觉。


归因理论

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
3、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
象最为深刻,对以后该人或物的印象起着强烈的
影响。
在知觉熟悉的人或事时,近因效应起较大作用,
在知觉陌生的人或事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用。
4、定型效应
定型效应是指对一类别的事物社会上对于某一
类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定型效应减轻了信息加工负担,但在很多情 况下定型效应是一种社会偏见。
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晕轮效应的错误在于: 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 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 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 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 一种特征; 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 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5、投

把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性
称为投射。
6、对比效应 对一个人评价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常常
受到我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这叫做
对比效应。
7、知觉防御 人们常常更可能注意到与自己的个性、定型
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而本能
的阻挠那些不一致的信息,故意视而不见或者
加以歪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