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尼斯问题详细解答

合集下载

阿波罗尼斯问题详细解答

阿波罗尼斯问题详细解答

――――――阿波罗尼斯问题详细解答1目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附录 内 阿波罗尼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什么是阿波罗尼斯问题? 阿波罗尼斯问题有多少个子问题? 怎样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怎样过线段上一点作该线段的垂线? 怎样过圆上一点作该圆的切线? 怎样作两个圆的公切线? 什么叫反演变换? 怎样作反演圆内一点的反演点? 怎样作反演圆外一点的反演点? 怎样作一条直线的反演图形? 怎样作一个圆的反演图形? 容录页码 03 03 03 03 04 04 05 06 06 06 07 08 10 10 10 11 11 13 13 14 16 17 17 18 19 22 26 31 35 41 47 55 69怎样才能让一条直线经过反演变换后保持不变? 怎样才能让一个圆经过反演变换后保持不变? 怎样作线段 a、b 的比例中项 c? 什么叫圆的幂?怎样作出圆的幂? 什么是圆的根轴(或等幂轴)?怎样作出圆的根轴? 什么是圆的根心?怎样作出圆的根心? 什么叫相(位)似中心?怎样作出相(位)似中心? 什么叫相(位)似点?什么叫正相(位)似点?什么叫逆相似点? 什么叫两圆周的共同幂? 什么叫相似轴?怎样作出相似轴? 阿波罗尼斯问题之一:点点点 阿波罗尼斯问题之二:线线线 阿波罗尼斯问题之三:点线线 阿波罗尼斯问题之四:点点线 阿波罗尼斯问题之五:点点圆 阿波罗尼斯问题之六:点圆圆 阿波罗尼斯问题之七:点线圆 阿波罗尼斯问题之八:线圆圆 阿波罗尼斯问题之九:线线圆 阿波罗尼斯问题之十:圆圆圆 米勒问题和米勒定理2第 01 个问题: 阿波罗尼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个问题: 阿波罗尼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有时也翻译为“阿波罗尼奥斯” ,古希腊大数学家,生活在公 元前 260 年到公元前 190 年,著有《论相切》和《圆锥曲线》 。

中考数学最值—阿氏圆问题(解析+例题)

中考数学最值—阿氏圆问题(解析+例题)

中考数学最值——阿氏圆问题(点在圆上运动)(PA+k·PB型最值)【问题背景】与两个定点距离之比为一个不为0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一个圆,这个圆为阿氏圆。

这个定理叫阿波罗尼斯定理。

【知识储备】①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③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模型分析】①条件:已知A、B为定点,P为 O上一动点,OPOB=k(0<k<1)。

②问题:P在何处时,PA+k·PB的值最小。

③方法:连接OP,OB,在OB上取点C,使OCOP =k,可得△POC∽△BOP,所以CPPB=OPOB=k,所以得CP=k·PB。

所以PA+k·PB=PA+CP≥AC,当P为AC与 O的交点时,PA+k·PB的最小值为AC。

总结:构造母子三角形相似若能直接构造△相似计算的,直接计算,不能直接构造△相似计算的,先把k提到括号外边,将其中一条线段的系数化成,再构造△相似进行计算。

【经典例题】已知∠ACB=90°,CB=4,CA=6,⊙C半径为2,P为圆上一动点.(1)求12AP BP+的最小值为。

(2)求13AP BP+的最小值为。

【巩固训练】练习1:如图,点A、B在⊙O 上,且OA=OB=6,且OA⊥OB,点C是OA的中点,点D在OB 上,且OD=4,动点P在⊙O 上,则2PC+PD的最小值为;练习2:如图,在Rt△ABC中,∠ACB=90°,D为AC的中点,M为BD的中点,将线段AD绕A点任意旋转(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点M为BD的中点),若AC=4,BC=3,那么在旋转过程中,线段CM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练习3:Rt △ABC 中,∠ACB=90°,AC=4,BC=3,点D 为△ABC 内一动点,满足CD=2,则AD+32BD 的最小值为_______.练习4: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锐角大小为60°,⊙A 与BC 相切于点E ,在⊙A 上任取一点P ,则PB+23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练习5: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4,∠B=60°,圆B 的半径为2,P 为圆B 上一动点,则PD+21P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练习6: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6,内切圆记为⊙O ,P 是圆上动点,求2PB+PC 的最小值.值。

(完整版)阿氏圆问题归纳

(完整版)阿氏圆问题归纳

阿氏圆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以阿氏圆(阿波罗尼斯圆)为背景的几何问题近年来在中考数学中经常出现,对于此类问题的归纳和剖析显得非常重要.具体内容如下:阿氏圆定理(全称:阿波罗尼斯圆定理),具体的描述:一动点P 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等于定比n m (≠1),则P 点的轨迹,是以定比n m内分和外分定线段AB 的两个分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该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定理读起来和理解起来比较枯燥,阿氏圆题型也就是大家经常见到的PA+kPB ,(k ≠1)P 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者圆弧的题型.PA+kPB,(k ≠1)P 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圆弧的题型阿氏圆基本解法:构造母子三角形相似【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在x 轴、y 轴分别有点C(m ,0),D(0,n).点P 是平面内一动点,且OP=r ,求PC+kPD 的最小值.阿氏圆一般解题步骤:第一步:确定动点的运动轨迹(圆),以点O 为圆心、r 为半径画圆;(若圆已经画出则可省略这一步) 第二步:连接动点至圆心O(将系数不为1的线段的固定端点与圆心相连接),即连接OP 、OD ; 第三步:计算出所连接的这两条线段OP 、OD 长度; 第四步:计算这两条线段长度的比k ;第五步:在OD 上取点M ,使得OM:OP=OP:OD=k ;第六步:连接CM ,与圆O 交点即为点P .此时CM 即所求的最小值.习题【旋转隐圆】如图,在Rt △ABC 中,∠ACB=90°,D 为AC 的中点,M 为BD 的中点,将线段AD 绕A 点任意旋转(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点M 为BD 的中点),若AC=4,BC=3,那么在旋转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Rt △ABC 中,∠ACB=90°,AC=4,BC=3,点D 为△ABC 内一动点,满足CD=2,则AD+32BD 的最小值为_______.2.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锐角大小为60°,⊙A 与BC 相切于点E ,在⊙A 上任取一点P ,则PB+23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3.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4,∠B=60°,圆B 的半径为2,P 为圆B 上一动点,则PD+1P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6.如图,边长为47.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点P 是正方形内部任意一点,且BP=2,则PD+21PC 的最小值为______;2PD+4PC 的最小值为______.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2,0),B(0,2),C(4,0),D(3,2),P 是△AOB 外部的第一象限内一动点,且∠BPA=135°,则2PD+PC 的最小值是_______.9.在△ABC 中,AB=9,BC=8,∠ABC=60°,⊙A 的半径为6,P 是⊙A 上的动点,连接PB 、PC ,则3PC+2PB 的最小值为_______.10.如图,在Rt △ABC 中,∠A=30°,AC=8,以C 为圆心,4为半径作⊙C . (1)试判断⊙C 与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点F 是⊙C 上一动点,点D 在AC 上且CD=2,试说明△FCD ~△ACF ; (3)点E 是AB 上任意一点,在(2)的情况下,试求出EF+21FA 的最小值.11.(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圆B 的半径为2,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求PD+21PC 的最小值和PD-21PC 的最大值; (2)如图2,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9,圆B 的半径为6,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D+32PC 的最小值为______,PD-32PC 的最大值为______. (3)如图3,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4,∠B=60°,圆B 的半径为2,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D+21PC 的最小值为______,PD-21P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2PA+PB 的最小值.【二次函数结合阿氏圆题型】13.如图1,抛物线y=ax ²+(a+3)x+3(a ≠0)与x 轴交于点A (4,0),与y 轴交于点B ,在x 轴上有一动点E (m ,0)(0<m <4),过点E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N ,交抛物线于点P ,过点P 作PM ⊥AB 于点M .(1)求a 的值和直线AB 的函数表达式; (2)设△PMN 的周长为C1,△AEN 的周长为C2,若5621=C C ,求m 的值; (3)如图2,在(2)条件下,将线段OE 绕点O 逆时针旋转得到OE ′,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E ′A 、E ′B ,求E ′A+32E ′B 的最小值.问题背景:如图1,在△ABC中,BC=4,AB=2AC.问题初探:请写出任意一对满足条件的AB与AC的值:AB=_____,AC=_______.问题再探:如图2,在AC右侧作∠CAD=∠B,交BC的延长线于点D,求CD的长.问题解决:求△ABC的面积的最大值.1.小明的数学探究小组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类比定义:类比等腰三角形给出如下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邻等四边形.探索理解:(1)如图1,已知A、B、C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请你协助小明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画出格点D,连接DA、DC,使四边形ABCD为邻等四边形;尝试体验:(2)如图2,邻等四边形ABCD中,AD=CD,∠ABC=120°,∠ADC=60°,AB=2,BC=1,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决应用:(3)如图3,邻等四边形ABCD中,AD=CD,∠ABC=75°,∠ADC=60°,BD=4.小明爸爸所在的工厂,需要裁取某种四边形的材料板,这个材料板的形状恰巧是符合如图3条件的邻等四边形,要求尽可能节约.你能求出这种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吗?如果能,请求出此时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边四边形”.(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是“等邻边四边形”.请写出你添加的一个条件.(2)如图2,等邻边四边形ABCD中,AB=AD,∠BAD+∠BCD=90°,AC、BD为对角线,AC=2 AB,试探究BC,BD的数量关系.(3)如图3,等邻边四边形ABCD中,AB=AD,AC=2,∠BAD=2∠BCD=60°,求等邻边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

(完整版)阿波罗尼斯圆问题

(完整版)阿波罗尼斯圆问题

APB阿波罗尼斯圆问题一【问题背景】苏教版《数学必修2》P.112第12题:已知点(,)M x y 与两个定点(0,0),(3,0)O A 的距离之比为12,那么点M 的坐标应满足什么关系?画出满足条件的点M 所构成的曲线.二、【阿波罗尼斯圆】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 )在《平面轨迹》一书中,曾研究了众多的平面轨迹问题,其中有如下结果:到两定点距离之比等于已知数的动点轨迹为直线或圆. 如图,点B A ,为两定点,动点P 满足PB PA λ=,则1=λ时,动点P 的轨迹为直线;当1≠λ时,动点P 的轨迹为圆, 后世称之为阿波罗尼斯圆.证:设PB PA m m AB λ=>=,02)(.以AB 中点为原点,直线AB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m A -),(0m B . 又设),(y x C ,则由PB PA λ=得2222)()(y m x y m x +-=++λ,两边平方并化简整理得)()()()(222222211121λλλλ-=-++--m y x m x ,当1=λ时,0=x ,轨迹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当1>λ时,22222222)1(4)11(-=-+-λλλλm y m x ,轨迹为以点)0,11(22m -+λλ为圆心,122-λλm 长为半径的圆.上述课本习题的一般化情形就是阿波罗尼斯定理.三、【范例】例1 满足条件BC AC AB 2,2==的三角形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解:以AB 中点为原点,直线AB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1-A ),(01B ,设),(y x C ,由BC AC 2=得2222121y x y x +-⋅=++)()(,平方化简整理得88316222≤+--=-+-=)(x x x y ,∴22≤y ,则 22221≤⋅⨯=∆y S ABC ,∴ABC S ∆的最大值是22. 变式 在ABC ∆中,边BC 的中点为D ,若AD BC AB 2,2==,则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解:以AB 中点为原点,直线AB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1-A ),(01B , 由AD BC CD BD 2,==知,BD AD 2=,D 的轨迹为阿波罗尼斯圆,方程为8322=+-y x )(,设),(y x C ,BC 的中点为D 得)2,21(yx D +,所以点C 的轨迹方程为 8)2(32122=+-+y x )(,即32522=+-y x )(, ∴2432221=≤=⋅⨯=∆y y S ABC ,故ABC S ∆的最大值是24.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点(1,0),(3,0),(0,),(0,2)A B C a D a +,若存在点P ,使得,PA PC PD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解:设(,)P x y =,整理得22(5)8x y -+=,即动点P 在以(5,0)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另一方面,由PC PD =知动点P 在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1y a =+上运动,因而问题就转化为直线1y a =+与圆22(5)8x y -+=有交点,所以1a +≤a 的取值范围是[1,1]-.例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03A ,,直线24l y x =-:.设圆的半径为1 ,圆心在l 上.若圆C 上存在点M ,使2MA MO =,求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解: 设(),24C a a -,则圆方程为()()22241x a y a -+-+= 又设00(,)M x y ,2MA MO = ()22220000344x y x y ∴+-=+, 即()220014x y ++=这说明M 既在圆()()22241x a y a -+-+=上,又在圆()2214x y ++=上,因而这两个圆必有交点,即两圆相交或相切,2121∴-≤≤+,解得1205a ≤≤,即a 的取值范围是12[0,]5. 例4 已知⊙22:1O x y +=和点(4,2)M . (1)过点M 向⊙O 引切线l ,求直线l 的方程;(2)求以点M 为圆心,且被直线21y x =-截得的弦长为4的⊙M 的方程;(3)设P 为(2)中⊙M 上任一点,过点P 向⊙O 引切线,切点为Q . 试探究:平面内是否存在一定点R ,使得PQPR为定值?若存在,请举出一例,并指出相应的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切线l 方程为)4(2-=-x k y ,易得11|24|2=+-k k ,解得815k ±=,∴切线l 方程为24)y x -=-. (2)圆心到直线12-=x y r ,则9)5(2222=+=r∴⊙M 的方程为9)2()4(22=-+-y x(3)假设存在这样的点),(b a R ,点P 的坐标为),(y x ,相应的定值为λ,根据题意可得122-+=y x PQ ,∴λ=-+--+2222)()(1b y a x y x ,即)22(12222222b a by ax y x y x ++--+=-+λ (*),又点P 在圆上∴9)2()4(22=-+-y x ,即114822-+=+y x y x ,代入(*)式得:[])11()24()28(1248222-++-+-=-+b a y b x a y x λ若系数对应相等,则等式恒成立,∴⎪⎩⎪⎨⎧-=-+=-=-12)11(4)24(8)28(22222b a b a λλλ,解得310,51,522,1,2======λλb a b a 或,∴可以找到这样的定点R ,使得PRPQ为定值. 如点R 的坐标为)1,2(时,比值为2; 点R 的坐标为)51,52(时,比值为310. 四、【练习】1.如图,在等腰ABC ∆中,已知AC AB =,)0,1(-B ,AC 边的中点为)0,2(D ,点C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解:∵AD AB 2=,所以点A 的轨迹是阿波罗尼斯圆,易知其 方程为4)3(22=+-y x ,设),(y x C ,由AC 边的中点为)0,2(D 知),4(y x A --,所以C 的轨迹方程为4)()34(22=-+--y x ,即4)1(22=+-y x ,面积为π4.2.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A 、B 是平面α与 平面β的交线上的两个定点,,DA CB ββ⊂⊂,且DA α⊥,CB α⊥,4AD =,8BC =,6AB =,在平面α上有一个动点P ,使得APD BPC ∠=∠,求PAB ∆的面积的最大值. 解:将空间几何体中的线、面、角的关系转化 为平面内点P 所满足的几何条件.DA α⊥ DA PA ∴⊥,∴在PAD Rt ∆中, APAP AD APD 4tan ==∠, 同理8tan BC BPC BP BP∠==, APD BPC ∠=∠AP BP 2=∴ ,这样就转化为题3的题型.在平面α上,以线段AB 的中点为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3(),0,3(B A -,设),(y x P 0)y =≠ 化简得:16)5(22=++y x ,2216(5)16y x ∴=-+≤,||4y ∴≤, PAB ∆的面积为1||||3||122PAB S y AB y ∆=⋅=≤,当且仅当5,4x y =-=±等号取得,则PAB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12.AP BDCβα3.圆1O 与圆2O 的半径都是1,421=O O ,过动点P 分别作圆1O 、圆2O 的切线PN PM ,(N M ,分别为切点),使得PN PM 2=.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解:以1O ,2O 的中点O 为原点,1O ,2O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2(1-O ,,2(2O ,因为两圆的半径都为1,所以有:)1(212221-=-PO PO ,设P (x,y ),则]1)2[(21)2(2222-+-=-++y x y x , 即33)6(22=+-y x ,此即P 的轨迹方程.4.已知定点)0,0(O ,点M 是圆4)1(22=++y x 上任意一点,请问是否存在不同于O 的定点A 使都为MAMO常数?若存在,试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A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n m A ,设),(y x M ,0>=λMAMO. 则λ=-+-+2222)()(n y m x y x , 又),(y x M 满足4)1(22=++y x ,联立两式得0)3(32)222(222222=++-++-+n m y x m λλλλ ,由M 的任意性知⎪⎩⎪⎨⎧=++-==-+0)3(3020222222222n m y m λλλλ,解得)0,3(A ,21=λ.。

2020年中考数学线段最值问题之阿波罗尼斯圆问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线段最值问题之阿波罗尼斯圆问题(含答案)

2020中考数学线段最值问题之阿波罗尼斯圆(阿氏圆)【知识背景】阿波罗尼斯与阿基米德、欧几里德齐名,被称为亚历山大时期数学三巨匠。

阿波罗尼斯对圆锥曲线有深刻而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他的代表作《圆锥曲线》一书,阿波罗尼斯圆是其研究成果之一,本文主要讲述阿波罗尼斯圆在线段最值中的应用,下文中阿波罗尼斯圆简称为“阿氏圆”。

【定 义】阿氏圆是指:平面上的一个动点P 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的比值等于k ,且k≠1的点P 的轨迹称之为阿氏圆。

即:)1(≠=k k PBPA,如下图所示:上图为用几何画板画出的动点P 的轨迹,分别是由图中红色和蓝色两部分组成的的圆,由于是静态文档的形式,无法展示动图,有兴趣的可以用几何画板试一试。

【几何证明】证明方法一:初中纯几何知识证明:阿氏圆在高中数学阶段可以建立直角坐标系,用解析几何的方式来确定其方程。

但在初中阶段,限于知识的局限性,我们可以采用纯几何的证明方式,在证明前需要先明白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请看下文: 知识点1:内角平分线定理及逆定理若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则有:CDBDAC AB =。

即“两腰之比”等于“两底边之比”。

其逆定理也成立:即CDBDAC AB =,则有: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

知识点2:外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若AD 是△ABC 外角∠EAC 的角平分线,则有CDBDAC AB =。

即“两腰之比”等于“两底边之比”。

其逆定理也成立:即CDBDAC AB =,则有:AD 是外角∠EAC 的角平分线。

【阿氏圆的证明】有了上述两个知识储备后,我们开始着手证明阿氏圆。

①如上图,根据阿氏圆的定义: 当P 点位于图中P 点位置时有:k PB PA =,当P 点位于图中N 点位置时有:k NBNA=, 所以有:NBNAPB PA =,所以PN 是∠APB 的角平分线,∴∠1=∠2. 当P 点位于图中M 点位置时有:PBPAk MB MA ==, 所以有:MBMNPB PA =,所以PM 是∠EPA 的角平分线,∴∠3=∠4. 又∵∠1+∠2+∠3+∠4=180° ∴2∠1+2∠3=180° ∴∠1+∠3=90°故∠MPN=90°,所以动点P 是在以MN 为直线的圆上。

阿波罗尼斯圆和蒙日圆的问题 解析版

阿波罗尼斯圆和蒙日圆的问题 解析版

阿波罗尼斯圆和蒙日圆的问题一、知识点梳理一、阿波罗尼斯圆1.阿波罗尼斯圆的定义在平面上给定两点A ,B ,设P 点在同一平面上且满足PAPB=λ,当λ>0且λ≠1时,P 点的轨迹是个圆,称之为阿波罗尼斯圆.(λ=1时P 点的轨迹是线段AB 的中垂线)2.阿波罗尼斯圆的证明设P x ,y ,A 1-a ,0 ,B a ,0 .若PA PB =λ(λ>0且λ≠1),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x -λ2+1λ2-1a2+y 2=2aλλ2-12,其轨迹是以λ2+1λ2-1a ,0为圆心,半径为r =2aλλ2-1的圆.证明:由PA =λPB 及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x +a 2+y 2=λ2x -a 2+y 2 ,化简可得1-λ2 x 2+1-λ2 y 2+21+λ2 ax +1-λ2 a 2=0①,(1)当λ=1时,得x =0,此时动点的轨迹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2)当λ≠1时,方程①两边都除以1-λ2得x 2+y 2+2a 1+λ2 x 1-λ2+a 2=0,化为标准形式即为:x -λ2+1λ2-1a2+y 2=2aλλ2-12,∴点P 的轨迹方程是以λ2+1λ2-1a ,0为圆心,半径为r =2aλλ2-1的圆.图① 图② 图③【定理】A ,B 为两已知点,M ,N 分别为线段AB 的定比为λλ≠1 的内外分点,则以MN 为直径的圆C 上任意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比为λ.证明:以λ>1为例.如图②,设AB =2a ,AM MB =AN NB =λ,则AM =2aλ1+λ,BM =2a -2aλ1+λ=2a1+λ,AN =2aλλ-1,BN =2aλλ-1-2a =2aλ-1.过B 作AB 的垂线圆C 交于Q ,R 两点,由相交弦定理及勾股定理得QB 2=MB ⋅BN =4a 2λ2-1,QA 2=AB 2+QB 2=4a 2λ2λ2-1,于是QB =2aλ2-1,QA =2aλ2-1,∴QA QB =λ.∵M ,Q ,N 同时在到A ,B 两点距离之比等于λ的圆上,而不共线的三点所确定的圆是唯一的,∴圆C 上任意一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比恒为λ.同理可证0<λ<1的情形.3.阿波罗尼斯圆的相关结论【结论1】当λ>1时,点B 在圆C 内,点A 在圆C 外;当0<λ<1时,点A 在圆C 内,点B 在圆C 外.【结论2】因AQ 2=AM ⋅AN ,故AQ 是圆C 的一条切线.若已知圆C 及圆C 外一点A ,可以作出与之对应的点B ,反之亦然.【结论3】所作出的阿波罗尼斯圆的直径为MN =4aλλ2-1 ,面积为4πa 2λ2λ2-12.【结论4】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AQ (Q 为切点),则QM ,QN 分别为∠AQB 的内、外角平分线.【结论5】阿波罗尼斯圆的直径两端是按比例内分AB 和外分AB 所得的两个分点,如图所示,M 是AB 的内分点,N 是AB 的外分点,此时必有PM 平分∠APB ,PN 平分∠APB 的外角.证明:如图①,由已知可得PA PB =MA MB =NA NB =λ(λ>0且λ≠1),∵S ΔPAM S ΔPBM =MA MB=λ,又S ΔPAM =12PA ⋅PM sin ∠APM ,S ΔPBM =12PB ⋅PM sin ∠BPM ,∴PA ⋅PM sin ∠APMPB ⋅PM sin ∠BPM=λ,∴sin ∠APM =sin ∠BPM ,∴∠APM =∠BPM ,∴PM 平分∠APB .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PN =∠DPN ,∴PN 平分∠APB 的外角.【结论6】过点B 作圆C 不与QR 重合的弦EF ,则AB 平分∠EAF .证明:如图③,连结ME ,MF ,由已知FA FB =EA EB =λ,∴EB FB =EA FA.∵S ΔABE S ΔABF =EBFB (λ>0且λ≠1),又S ΔABE=12AB ⋅AE sin ∠BAE ,S ΔABF =12AB ⋅AF sin ∠BAF ,∴AB ⋅AE sin ∠BAE AB ⋅AF sin ∠BAF =EB FB =AEAF,∴sin ∠BAE =sin ∠BAF ,∴∠BAE =∠BAF ,∴AB 平分∠EAF .∴sin ∠BAE =sin ∠BAF ,∴∠BAE =∠BAF ,∴AB 平分∠EAF .二、蒙日圆1.蒙日圆的定义在椭圆上,任意两条相互垂直的切线的交点都在同一个圆上,它的圆心是椭圆的中心,半径等于椭圆长半轴短半轴平方和的几何平方根,这个圆叫蒙日圆,如图1.证明:设椭圆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 ,则椭圆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PA ,PB 交点P 的轨迹是蒙日圆:x 2+y 2=a 2+b 2.①当题设中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PA ,PB 斜率均存在且不为0时,可设P x 0,y 0 (x 0≠±a 且y 0≠±b ),过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 k ≠0 ,由y -y 0=k x -x 0 ,x 2a2+y 2b2=1,得a 2k 2+b 2 x 2-2ka 2kx 0-y 0 x +a 2kx 0-y 0 2-a 2b 2=0,由其判别式值为0,得x 20-a 2 k 2-2x 0y 0k +y 20-b 2=0x 20-a 2≠0 ,∵k PA ,k PB 是这个关于k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k PA ⋅k PB =y 20-b2x 20-a2,由已知PA ⊥PB ,∴k PA ⋅k PB =-1,∴y 20-b 2x 20-a2=-1,∴x 20+y 20=a 2+b 2,∴点P 的坐标满足方程x 2+y 2=a 2+b 2.②当题设中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PA ,PB 有斜率不存在或斜率为0时,可得点P 的坐标为±a ,b 或a ,±b ,此时点P 也在圆x 2+y 2=a 2+b 2上.综上所述:椭圆x 2a 2+y 2b 2=1a >b >0 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PA ,PB 交点P 的轨迹是蒙日圆:x 2+y 2=a 2+b 2.2.蒙日圆的几何性质【结论1】过圆x 2+y 2=a 2+b 2上的动点P 作椭圆x 2a 2+y 2b2=1a >b >0 的两条切线PA ,PB ,则PA ⊥PB .证明:设P 点坐标x 0,y 0 ,由x 2a 2+y 2b 2=1y -y 0=k x -x 0,得a 2k 2+b 2x 2-2ka 2kx 0-y 0x +a 2kx 0-y 0 2-a 2b 2=0,由其判别式的值为0,得x 20-a 2 k 2-2x 0y 0k +y 20-b 2=0x 20-a 2≠0 ,∵k PA ,k PB 是这个关于k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k PA ⋅k PB =y 20-b 2x 20-a 2,x 20+y 20=a 2+b 2,k PA ⋅k PB =y 20-b 2x 20-a2=-1,PA ⊥PB .【结论2】设P 为蒙日圆O :x 2+y 2=a 2+b 2上任一点,过点P 作椭圆x 2a 2+y 2b2=1的两条切线,交椭圆于点A ,B,O为原点,则OP,AB的斜率乘积为定值k OP⋅k AB=-b2a2.【结论3】设P为蒙日圆O:x2+y2=a2+b2上任一点,过点P作椭圆x2a2+y2b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O为原点,则OA,PA的斜率乘积为定值k OA⋅k PA=-b2a2,且OB,PB的斜率乘积为定值k OB⋅k PB=-b2a2(垂径定理的推广).【结论4】过圆x2+y2=a2+b2上的动点P作椭圆x2a2+y2b2=1a>b>0的两条切线,O为原点,则PO平分椭圆的切点弦AB.证明:P点坐标x0,y0,直线OP斜率k OP=y0x0,由切点弦公式得到AB方程x0xa2+y0yb2=1,k AB=-b2x0a2y0,k OP⋅k AB=-b2a2,由点差法可知,OP平分AB,如图M是中点.【结论5】设P为蒙日圆O:x2+y2=a2+b2上任一点,过点P作椭圆x2a2+y2b2=1a>b>0的两条切线,交蒙日圆O于两点C,D,则OP,CD的斜率乘积为定值k OP⋅k CD=-b2a2.【结论6】设P为蒙日圆x2+y2=a2+b2上任一点,过点P作椭圆x2a2+y2b2=1a>b>0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O为原点,则OA,OB的斜率乘积为定值:k OP⋅k CD=-b4a4.【结论7】设P为蒙日圆x2+y2=a2+b2上任一点,过点P作椭圆x2a2+y2b2=1a>b>0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O为原点,则SΔAOB的最大值为ab2,SΔAOB的最小值为a2b2a2+b2.【结论8】设P为蒙日圆x2+y2=a2+b2上任一点,过点P作椭圆x2a2+y2b2=1a>b>0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SΔAPB的最大值为a4a2+b2,SΔAPB的最小值为b4a2+b2.二、题型精讲精练1设A ,B 是平面上两点,则满足PA PB=k (其中k 为常数,k ≠0且k ≠1)的点P 的轨迹是一个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已知A 6,0 ,B 62,0,且k =2.(1)求点P 所在圆M 的方程.(2)已知圆Ω:x +2 2+y -2 2=5与x 轴交于C ,D 两点(点C 在点D 的左边),斜率不为0的直线l 过点D 且与圆M 交于E ,F 两点,证明:∠ECD =∠FCD .【详解】(1)解:由题意可得,PA PB=2,即PA =2PB ,则x -6 2+y 2=2x -622+y 2,整理得x 2+y 2=3,即圆M 的方程为x 2+y 2=3.(2)证明:对于圆Ω,令y =0,得x =-1或x =-3,所以C -3,0 ,D -1,0 .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ty -1,E x 1,y 1 ,F x 2,y 2 .由x =ty -1,x 2+y 2=3,得1+t 2 y 2-2ty -2=0,则y 1+y 2=2t 1+t 2,y 1y 2=-21+t 2.k CE +k CF =y 1x 1+3+y 2x 2+3=y 1x 2+3 +y 2x 1+3 x 1+3 x 2+3=y 1y 2t +2 +y 2ty 1+2 x 1+3 x 2+3 =2×ty 1y 2+y 1+y 2x 1+3 x 2+3 =2×-2t 1+t 2+2t 1+t 2x 1+3 x 2+3 =0则直线EC 与FC 关于x 轴对称,即∠ECD =∠FCD .2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 的一个焦点为5,0 ,离心率为53.(I )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II )若动点P x 0,y 0 为椭圆外一点,且点P 到椭圆C 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求点P 的轨迹方程.【详解】(I )可知c =5,又e =c a =5a =53,∴a =3,b 2=a 2-c 2=9-5=4,故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4=1.(II )设两切线为l 1,l 2,①当l 1⊥x 轴或l 1⎳x 轴时,对应l 2⎳x 轴或l 2⊥x 轴,可知P ±3,2 或P 3,±2 .②当l 1与x 轴不垂直且不平行时,x 0≠±3,设l 1的斜率为k ,则k ≠0,l 2的斜率为-1k,l 1的方程为y -y 0=k x -x 0 ,联立x 29+y 24=1,得9k 2+4 x 2+18k y 0-kx 0 x +9y 0-kx 0 2-4 =0,∵直线与椭圆相切,∴Δ=0,得18k 2y 0-kx 02-36y 0-kx 0 2-4 9k 2+4 =0,∴4y 0-kx 0 2-49k 2+4 =0,整理得x 20-9 k 2-2x 0y 0k +y 02-4=0(*),∴k 是方程(*)的一个根,同理-1k是方程(*)的另一个根,其中x 0≠±3,∴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13x ≠±3 ,又P ±3,2 或P 3,±2 满足上式.综上知: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13.【题型训练-刷模拟】1.阿波罗尼斯圆一、单选题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我们都知道: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比等于定值(不为1)的动点轨迹为圆.后来该轨迹被人们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已知平面内有两点A -1,0 和B 2,1 ,且该平面内的点P 满足|PA |=2|PB |,若点P 的轨迹关于直线mx +ny -2=0(m ,n >0)对称,则2m +5n的最小值是()A.10B.20C.30D.40【答案】B【分析】点P 的轨迹为圆,直线mx +ny -2=0过圆心,得5m +2n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2m +5n的最小值.【详解】设点P 的坐标为x ,y ,因为PA =2PB ,则PA 2=2PB 2,即x +1 2+y 2=2x -2 2+y -1 2 ,所以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5)2+(y -2)2=20,因为P 点的轨迹关于直线mx +ny -2=0m >0,n >0 对称,所以圆心5,2 在此直线上,即5m +2n =2,所以2m +5n =125m +2n 2m +5n =1220+4n m +25m n ≥10+12×24n m ⋅25m n=20,当且仅当4n m =25m n ,即m =15,n =12时,等号成立,所以2m +5n的最小值是20.故选:B .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的著作《圆锥曲线论》是古代世界光辉的科学成果,它将圆锥曲线的性质网罗殆尽,几乎使后人没有插足的余地.他证明过这样一个命题:平面内与两定点距离的比为常数k (k >0且k ≠1)的点的轨迹是圆,后人将之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现有椭圆T :x 2a 2+y 2b 2=1(a >b>0),A ,B 为椭圆T 长轴的端点,C ,D 为椭圆T 短轴的端点,E ,F 分别为椭圆T 的左右焦点,动点M 满足ME MF=2,△MAB 面积的最大值为46,△MCD 面积的最小值为2,则椭圆T 的离心率为()A.63B.33C.22D.32【答案】A【分析】由题可得动点M 的轨迹方程x -5c 3 2+y 2=16c 29,可得12×2a ×43c =46,12×2b ×13c =2,即求.【详解】设M x ,y ,E -c ,0 ,F c ,0 ,由ME MF=2,可得x +c2+y 2=2x -c 2+y 2=2,化简得x -5c 3 2+y 2=16c 29.∵△MAB 面积的最大值为46,△MCD 面积的最小值为2,∴12×2a ×43c =46,12×2b ×13c =2,∴b 2=13a 2=a 2-c 2,即c 2=23a 2,∴e =63.故选:A .3.(2023秋·江西宜春·高三江西省丰城中学校考期中)阿波罗尼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对圆锥曲线有深刻而系统的研究,阿波罗尼斯圆就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指的是:已知动点M 与两定点Q ,P 的距离之比MQ MP=λλ>0,λ≠1 ,那么点M 的轨迹就是阿波罗尼斯圆.已知动点M 的轨迹是阿波罗尼斯圆,其方程为x 2+y 2=1,定点Q 为x 轴上一点,P -12,0 且λ=2,若点B 1,1 ,则2MP +MB 的最小值为()A.6B.7C.10D.11【答案】C【分析】根据点M 的轨迹方程可得Q -2,0 ,结合条件可得2MP +MB =MQ +MB ≥QB ,即得.【详解】设Q a ,0 ,M x ,y ,所以MQ =x -a2+y 2,又P -12,0 ,所以MP =x +122+y 2.因为MQ MP=λ且λ=2,所以x -a2+y 2x +122+y 2=2,整理可得x 2+y 2+4+2a 3x =a 2-13,又动点M 的轨迹是x 2+y 2=1,所以4+2a3=0a 2-13=1,解得a =-2,所以Q -2,0 ,又MQ =2MP ,所以2MP +MB =MQ +MB ,因为B 1,1 ,所以2MP +MB 的最小值为BQ =1+22+1-0 2=10.故选:C .4.(2023·广西·统考模拟预测)阿波罗尼斯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与阿基米德、欧几里得并称为亚历山大时期数学三巨匠,他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动点P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常数λ(λ>0且λ≠1),那么点P 的轨迹为圆,这就是著名的阿波罗尼斯圆.若点P 到A 2,0 ,B -2,0 的距离比为3,则点P 到直线l :22x -y -2=0的距离的最大值是()A.32+23B.2+23C.43D.63【答案】A【分析】先由题意求出点P 的轨迹方程,再由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求解即可.【详解】由题意,设点P x ,y ,则PA PB=x -22+y 2x +2 2+y2=3,∴x -22+y 2x +2 2+y 2=3,化简得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4 2+y 2=12,∴点P 的轨迹是以-4,0 为圆心,半径r =23的圆.圆心-4,0 到直线l :22x -y -2=0的距离d =-82-222 2+-12=32,∴点P 到直线l 最大距离为d +r =32+2 3.故选:A .5.(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数学家阿波罗尼斯证明过这样一个命题: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λ(λ>0且λ≠1)的点的轨迹是圆,后人将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2,0 ,动点M 满足MA =2MO ,得到动点M 的轨迹是阿氏圆C .若对任意实数k ,直线l :y =k x -1 +b 与圆C 恒有公共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A.-133,133B.-143,143C.-153,153D.-43,43【答案】C【分析】设点M x ,y ,求出动点M 的轨迹圆C 的方程,再求出直线l 过定点坐标,依题意点1,b 在圆C 的内部,即可得到不等式,解得即可.【详解】设点M x ,y ,∵MA =2MO ,∴(x +2)2+y 2=4x 2+4y 2,所以动点M 的轨迹为阿氏圆C :3x 2+3y 2-4x -4=0,又直线l :y =k x -1 +b 恒过点1,b ,若对任意实数k 直线l :y =k x -1 +b 与圆C 恒有公共点,∴1,b 在圆C 的内部或圆上,所以3+3b 2-8≤0,所以3b 2≤5,解得-153≤b ≤153,即b 的取值范围为-153,153.故选:C6.(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阿波罗尼斯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被称为亚历山大时期数学三巨匠,阿波罗尼斯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为定值λ(λ>0,且λ≠1)的点的轨迹是圆,此圆被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2,0 ,B 4,0 ,点P 满足PA PB=12.设点P 的轨迹为曲线C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 的方程为(x +4)2+y 2=16B.当A ,B ,P 三点不共线时,则∠APO =∠BPOC.在C 上存在点M ,使得|MO |=2|MA |D.若D 2,2 ,则PB +2PD 的最小值为45【答案】C【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结合三点共线时线段取得最短即可求解.【详解】设P x ,y ,由PAPB =12,得x +2 2+y 2x -42+y 2=12,化简得(x +4)2+y 2=16,故A 正确;当A ,B ,P 三点不共线时,OA OB =12=PA PB,所以PO 是∠APB 的角平分线,所以∠APO =∠BPO ,故B 正确;设M x ,y ,则x 2+y 2=2x +2 2+y 2,化简得x +832+y 2=169,因为-4+832+0-02=43<4-43,所以C 上不存在点M ,使得|MO |=2|MA |,故C 错误;因为PA PB=12,所以PB =2PA ,所以PB +2PD =2PA +2PD ≥2AD =45,当且仅当P 在线段AD 上时,等号成立,故D 正确.故选:C .7.(2023·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平面上两定点A ,B ,则所有满足PA PB=λ(λ>0且λ≠1)的点P 的轨迹是一个圆心在直线AB 上,半径为λ1-λ2⋅AB 的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作阿氏圆.已知动点P 在棱长为6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一个侧面ABB 1A 1上运动,且满足PA =2PB ,则点P 的轨迹长度为()A.8π3B.4π3C.3πD.15π2【答案】B【分析】根据阿氏圆的定义分析得P 点轨迹为球与侧面的交线,计算其弧长即可【详解】在图1中,以B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By ,如图2所示,设阿氏圆圆心为O a ,0 ,半径为r .因为PA =2PB ,所以PA PB=2,所以r =21-22⋅AB =23×6=4.设圆O 与AB 交于点M .由阿氏圆性质,知MA MB=λ=2.又MB =4-BO =4-a ,所以MA =2MB =8-2a .又MA +MB =6,所以8-2a +4-a =6,解得a =2,所以O 2,0 ,所以点P 在空间内的轨迹为以O 为球心,半径为4的球.当点P 在侧面ABB 1A 1内部时,如图2所示,截面圆与AB ,BB 1分别交于点M ,R ,所以点P 在侧面ABB 1A 1内的轨迹为MR.因为在Rt △RBO 中,RO =4,BO =2,所以∠ROB =π3,所以MR=π3×4=4π3,所以点P 在侧面ABB 1A 1内部的轨迹长为4π3.故选:B.二、多选题8.(2023秋·云南保山·高三统考期末)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值λ(λ>0且λ≠1)的点的轨迹是一个圆,人们将这个圆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0,B2,0,点P满足PAPB=12,设点P的轨迹为曲线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曲线C的方程为(x+2)2+y2=4B.曲线C与圆C :x2+(y-2)2=4外切C.曲线C被直线l:x+y=0截得的弦长为22D.曲线C上恰有三个点到直线m:x+3y=0的距离为1【答案】ACD【分析】对于A,设点P x,y,由两点间距离公式代入化简判断;对于B,根据圆心距与两半径和的关系进行判断;对于C,先求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再结合勾股定理求出弦长;对于D,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圆C 的半径分析判断.【详解】对于A,设P x,y,由定义PAPB=12,得(x+1)2+y2(x-2)2+y2=12,化简整理得(x+2)2+y2=4,故A正确;对于B,C的圆心为-2,0,半径r1=2;C 的圆心为0,2,半径r2=2;圆心距CC =22≠r1+r2,故B错误;对于C,圆心C-2,0到直线l:x+y=0的距离d=22=2,所以弦长为2r12-d2=22,故C正确;对于D,圆心C-2,0到直线m:x+3y=0的距离d=22=1,半径r=2,所以圆C上恰有三个点到直线m的距离为1,故D正确.故选:ACD.9.(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值λ(λ≠1)的点的轨迹是圆.”后来人们将这个圆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0),B(3,0),点P满足PAPB=2,点P的轨迹为曲线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曲线C的方程为x2+y2-10x+17=0B.直线3x+4y=0与曲线C有公共点C.曲线C被x轴截得的弦长为42D.△ABP面积的最大值为22【答案】ACD【分析】通过阿氏圆的定义结合PAPB=2,设P x,y,从而可以得到曲线C的方程;通过计算圆心到直线3x+4y=0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半径,从而判断B的正确性;计算圆心到x轴的距离d,结合d2+l22=r2,得到曲线C被x轴截得的弦长l,从而判断C的正确性;AB的长度确定,所以△ABP面积的最大值即为点P到AB距离的最大值,从而判断C的正确性.【详解】设P x,y,对于选项A,因为PAPB=2,所以x-12+y2x-32+y2=2,化简得x2+y2-10x+17=0,故A正确;对于选项B,因为曲线C为x2+y2-10x+17=0,所以圆心为5,0,半径为22,计算圆心5,0到直线3x +4y=0的距离为d=3>22,所以直线3x+4y=0与曲线C没有公共点,故B错误;对于选项C,曲线C的圆心在x轴上,所以被x轴截得的弦即为直径,所以曲线C被x轴截得的弦长为42,故C正确;对于选项D,因为A(1,0),B(3,0),所以AB=2,故S△ABP=12⋅AB⋅y p =y p ,而曲线C为x2+y2-10x+17=0,所以y p∈-22,22,即S△ABP的最大值为22,故D正确.故选:ACD10.(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值λλ≠1的点的轨迹是圆,此圆被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2,0,B4,0,点P满足PAPB=12.设点P的轨迹为C,则( ).A.轨迹C的方程为x+42+y2=9B.在x轴上存在异于A,B的两点D,E,使得PDPE=12C.当A,B,P三点不共线时,射线PO是∠APB的角平分线D.在C上存在点M,使得MO=2MA【答案】BC【分析】利用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确定轨迹C的方程可判断A;设D m,0,E n,0,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结合轨迹C的方程可判断B;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判断C;设M x,y,由MO=2MA求出点M的轨迹方程与x2+y2+8x=0联立,可判断D.【详解】对于A,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2,0,B4,0,点P满足PAPB=12,设P x,y,则x+22+y2x-42+y2=12,化简得x2+y2+8x=0,即x+42+y2=16,所以A错误;对于B,假设在x轴上存在异于A,B的两点D,E,使得PDPE=12,设D m,0,E n,0,则x-n2+y2=2x-m2+y2,化简得3x2+3y2-8m-2nx+4m2-n2=0,由轨迹C的方程为x2+y2+8x=0,可得8m-2n=-24,4m2-n2=0,解得m=-6,n=-12或m=-2,n=4(舍去),所以B正确;对于C,当A,B,P三点不共线时,OAOB =12=PAPB,可得射线PO是∠APB的角平分线,所以C正确;对于D,若在C上存在点M,使得MO=2MA,可设M x,y,则x2+y2=2x+22+y2,化简得x2+y2+163x+163=0,与x2+y2+8x=0联立,方程组无解,故不存在点M,所以D错误.故选:BC.11.(2023春·湖南长沙·高三湖南师大附中校联考阶段练习)阿波罗尼斯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被称为亚历山大时期数学三巨匠,阿波罗尼斯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值λ(λ>0,且λ≠1)的点的轨迹是圆,此圆被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2,0,B4,0,点P满足PAPB=12.设点P的轨迹为曲线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的方程为x +4 2+y 2=16B.当A ,B ,P 三点不共线时,则∠APO =∠BPOC.在C 上存在点M ,使得MO =2MAD.若D 2,2 ,则PB +2PD 的最小值为45【答案】ABD【分析】对于A ,通过直接法求出点P 的轨迹方程即可判断;对于B ,由题意,结合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进行判断即可;对于C ,由“阿波罗尼斯圆”定义,求点M 轨迹方程,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即可;对于D ,将PB +2PD 转化为2PA +2PD 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设P x ,y ,(P 不与A ,B 重合)∵A -2,0 ,B 4,0 ,∴PA =x +22+y 2,PB =x -42+y 2,∴PAPB=12,得x +2 2+y 2x -42+y 2=12,化简得x +4 2+y 2=16,∴点P 的轨迹曲线C 是以C -4,0 为圆心,半径r =4的圆,对于A ,曲线C 的方程为x +4 2+y 2=16,故选项A 正确;对于B ,由已知,OA =2,OB =4,∴OA OB=12=PA PB,∴当A ,B ,P 三点不共线时,由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知,PO 是△APB 内角∠APB 的角平分线,∴∠APO =∠BPO ,故选项B 正确;对于C ,若MO =2MA ,则MO MA=2,由题意,M 点轨迹是圆,设M x ,y ,由MO MA=2得x 2+y 2x +22+y 2=2,化简得点M 轨迹方程为x +832+y 2=169,即点M 的轨迹是圆心为C -83,0 ,半径r =43的圆,圆C 与圆C 的圆心距CC =-4+832+0-0 2=43<r -r =83,∴圆C 与圆C 的位置关系为内含,圆C 与圆C 无公共点,∴C 上不存在点M ,使得MO =2MA ,故选项C 错误;对于D ,∵PA PB=12,∴PB =2PA ,∴PB +2PD =2PA +2PD =2PA +PD ≥2AD =2×-2-22+0-2 2=45,当且仅当P 在线段AD 上时,等号成立,故选项D 正确.故选:ABD .三、填空题1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阿波罗尼斯(约前262-前190年)证明过这样一个命题: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k k >0,k ≠1 的点的轨迹是圆,后人将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若平面内两定点O 0,0 ,A 3,0 ,动点P 满足PO PA=12,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答案】x +1 2+y 2=4【分析】直接设点P 的坐标,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代入化简整理可求点P 的轨迹方程.【详解】设P x ,y ,PO PA=12即x 2+y 2x -32+y 2=12,整理得:x 2+y 2+2x -3=0即x +1 2+y 2=4.故答案为:x +1 2+y 2=4.13.(2023春·上海闵行·高三上海市七宝中学校考开学考试)阿波罗尼斯证明过这样一个命题: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后人将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若平面内两定点A ,B 间的距离为3,动点P 满足PA PB=2,则PA ⋅PB的范围为.【答案】-2,18【分析】以AB 中点为原点O ,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则A -32,0 ,B 32,0 .设P x ,y ,由题可得点P 轨迹方程,后可得答案.【详解】以AB 中点为原点O ,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以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因为AB =3,所以A -32,0 ,B 32,0 .设P x ,y ,因为PA PB=2,所以x +322+y 2=2⋅x -322+y 2,整理得x 2+y 2-5x +94=0,即x -522+y 2=4.y 2=4-x -522≥0⇒x ∈12,92.又PA =-32-x ,-y ,PB =32-x ,-y ,则PA ⋅PB =x 2+y 2-94=x 2+4-x -52 2-94=5x -92,则PA ⋅PB ∈-2,18 .故答案为:-2,181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阿波罗尼斯的著作《圆锥曲线论》是古代世界光辉的科学成果,它将圆锥曲线的性质网罗殆尽几乎使后人没有插足的余地.他证明过这样一个命题:平面内与两定点距离的比为常数k (k >0且k ≠1)的点的轨迹是圆,后人将这个圆称为阿氏圆,现有△ABC ,BC =6,sin B =12sin C ,当△ABC 的面积最大时,则AC 的长为.【答案】25【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将角化边,即可求得点A 的轨迹方程,然后确定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和点A 的坐标,最后求解AC 的长度即可.【详解】解:因为sin B =12sin C ,由正弦定理可得b =12c ,即c =2b ,因为BC =6,不妨令B (-3,0),C (3,0),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点A 的坐标为A x ,y y ≠0 ,点A 的轨迹方程满足:(x +3)2+y 2=2(x -3)2+y 2,整理可得:(x -5)2+y 2=16,y ≠0 ,即点A 的轨迹是以(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除与x 轴两交点外),当点A 的坐标A (5,4)或A (5,-4)时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其最大值为S =12×6×4=12,由勾股定理可得AC =22+42=25.故答案为:25.15.(2023·河北衡水·校联考二模)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为定值λλ≠1 的点的轨迹是圆”.后来,人们将这个圆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3,1 ,B -3,6 ,点P 是满足λ=63的阿氏圆上的任一点,若抛物线y =16x 2的焦点为F ,过点F 的直线与此阿氏圆相交所得的最长弦与最短弦的和为.【答案】106+123【分析】由阿氏圆的定义得到点P 的轨迹方程,即阿氏圆的方程,然后由圆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设P x ,y ,由阿氏圆的定义可得PA PB=63,即(x +3)2+(y -1)2(x +3)2+(y -6)2=23,化简得x 2+y 2+6x +18y -60=0.所以(x +3)2+(y +9)2=150,所以点P 在圆心为-3,-9 ,半径为56的圆上,因为抛物线C :y =16x 2的焦点为F .所以F 0,32,因为(0+3)2+32+92=4774<150.所以点F 在圆(x +3)2+(y +9)2=150内,因为点F 到与圆心的距离为4774=4772,所以过点F 的最短弦长为2150-4774=123,过点F 的最长弦长为2150=106,所以过点F 的最长弦与最短弦的和为106+123.故答案为:106+12316.(2023·湖南长沙·长沙市实验中学校考三模)已知平面上两定点A 、B ,则所有满足PA PB=λ(λ>0且λ≠1)的点P 的轨迹是一个圆心在直线AB 上,半径为λ1-λ2⋅AB 的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作阿氏圆.已知棱长为3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表面上动点P 满足PA =2PB ,则点P 的轨迹长度为.【答案】43π+32π【分析】以B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By ,结合题意可得点P 在空间内的轨迹为以O 1,0 为球心,半径为2的球.再根据球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在图1中,以B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By 如图2所示,设阿氏圆圆心为O a ,0 ,半径为r ,因为PA =2PB ,所以PA PB=2,所以r =21-22⋅AB =23×3=2,设圆O 与AB 交于点M ,由阿氏圆性质,知MA MB=λ=2,又MB =2-BO =2-a ,所以MA =2MB =4-2a ,又MA +MB =3,所以4-2a +2-a =3,解得a =1,所以O 1,0 ,所以点P 在空间内的轨迹为以O 为球心,半径为2的球,当点P 在面ABB 1A 1内部时,如图2所示,截面圆与AB ,BB 1分别交于点M ,R ,所以点P 在面ABB 1A 1内的轨迹为MR,因为在Rt △RBO 中,RO =2,BO =1,所以∠ROB =π3,所以MR=π3×2=2π3,所以点P 在面ABB 1A 1内部的轨迹长为2π3,同理,点P 在面ABCD 内部的轨迹长为2π3,当点P 在面BCC 1B 1内部时,如图3所示,因为OB ⊥平面BCC 1B 1,所以平面BCC 1B 1截球所得小圆是以B 为圆心,以BP 长为半径的圆,截面圆与BB 1,BC 分别交于点R ,Q ,且BP =OP 2-OB 2=4-1=3,所以点P 在面BCC 1B 1内的轨迹为RQ,且RQ=π2×3=32π,综上,点P 的轨迹长度为2π3+2π3+32π=43π+32π.故答案为:43π+32π.【点睛】方法点睛:求球与平面公共点轨迹长度时先求出平面截球所得圆面的半径,当截面为完整的圆时可直接求圆周长,当截面只是圆的一部分时先求圆心角的大小再计算弧长.四、解答题17.(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为定值λ(λ>0且λ≠1)的点的轨迹是圆”.后来,人们将这个圆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2,0),B (4,0),动点P 满足|PA ||PB |=12.设点P 的轨迹为C 1.(1)求曲线C 1的方程;(2)若曲线C 1和⊙C 2:(x -4)2+(y -6)2=r 2(r >0)无公共点,求r 的取值范围.【答案】(1)(x +4)2+y 2=16(2)(0,6)∪(14,+∞)【分析】(1)设P (x ,y ),然后根据|PA ||PB |=12列方程化简计算即可得曲线C 1的方程,(2)先求出两圆的圆心和半径,再由题意可得两圆外离或内含,从而可得C 1C 2 >4+r 或C 1C 2 <r -4,从而可求出r 的取值范围(1)设P (x ,y ),因为A (-2,0),B (4,0),动点P 满足|PA ||PB |=12,所以(x +2)2+y 2(x -4)2+y 2=12,化简得x 2+y 2+8x =0,即(x +4)2+y 2=16,所以曲线C 1的方程为(x +4)2+y 2=16,(2)曲线C 1的圆心为C 1(-4,0),半径为4,⊙C 2:(x -4)2+(y -6)2=r 2(r >0)的圆心为C 2(4,6),半径为r ,因为曲线C 1和⊙C 2:(x -4)2+(y -6)2=r 2(r >0)无公共点,所以两圆外离或内含,所以C 1C 2 >4+r 或C 1C 2 <r -4,所以(-4-4)2+(0-6)2=10>4+r 或(-4-4)2+(0-6)2=10<r -4,所以0<r <6或r >14,所以r 的取值范围为(0,6)∪(14,+∞)1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平面上两点A 、B ,则所有满足PA PB=k 且k 不等于1的点P 的轨迹是一个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阿氏圆.已知圆C 1上的动点P 满足:PO PA=2(其中O 为坐标原点,A 点的坐标为0,3 .(1)直线L ︰y =x 上任取一点Q ,作圆C 1的切线,切点分别为M ,N ,求四边形QMC 1N 面积的最小值;(2)在(1)的条件下,证明:直线MN 恒过一定点并写出该定点坐标.【答案】(1)4;(2)证明见解析,1,3 .【分析】(1)设点P 的坐标为x ,y ,求出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4)2=4,求出S QMC 1N =2S △QMC 1=2QM ,QM =|C 1Q |2-4,求出|QM |最小值即得解;(2)设Q a ,a ,两圆方程相减可得MN 的方程为a x +y -4 -4y -12 =0,即得解.【详解】(1)解:设点P 的坐标为x ,y ,根据题设条件有P ∈P PO =2PA , 所以有x 2+y 2=2x 2+y -3 2,化简得x 2+(y -4)2=4. 所以S QMC 1N =2S △QMC 1=2×12C 1M ⋅QM =2QM QM =C 1Q |2- C 1M |2=|C 1Q |2-4,由题知,当C 1Q ⊥L 时,此时C 1Q =d =0-42=22,|QM |最小,即四边形QMC 1N 面积取得最小值4.(2)解;设Q a ,a ,由几何性质,可知M ,N 两点在以C 1Q 为直径的圆上,此圆的方程为x x -a +y -4 y -a =0,而直线MN 是此圆与圆C 1的相交弦所在直线,相减可得MN 的方程为a x +y -4 -4y -12 =0,所以直线MN 恒过定点1,3 .19.(2023秋·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南开中学校考期末)阿波罗尼斯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他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他的代表作《圆锥曲线》一书中.阿波罗尼斯圆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指的是已知动点M 与两定点Q ,P 的距离之比MQ MP=λλ>0,λ≠1 ,λ是一个常数,那么动点M 的轨迹就是阿波罗尼斯圆,圆心在直线PQ 上.已知动点M 的轨迹是阿波罗尼斯圆,其方程为x 2+y 2=4,定点分别为椭圆C :x 2a 2+y 2b2=1a >b >0 的右焦点F 与右顶点A ,且椭圆C 的离心率为e =12.(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如图,过右焦点F 斜率为k k >0 的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B ,D (点B 在x 轴上方),点S ,T 是椭圆C 上异于B ,D 的两点,SF 平分∠BSD ,TF 平分∠BTD .①求BS DS的取值范围;②将点S 、F 、T 看作一个阿波罗尼斯圆上的三点,若△SFT 外接圆的面积为81π8,求直线l 的方程.【答案】(1)x 28+y 26=1;(2)①13,1 ;②y =52x -102.【分析】(1)方法1,利用特殊值法,求得椭圆方程,方法2,利用定义整理得x 2+y 2+2x -2aλ2λ2-1x +λ2a 2-c 2λ2-1=0,再根据条件列式求得椭圆方程;方法3,利用定义进行整理,由MF MA为常数,求得系数,得到椭圆方程;(2)①首先由面积比值求得BS DS=BF DF,令BF DF=λ,则BF =λFD,利用坐标表示向量,求得λ=35-2x 0,再求范围;②由阿波罗尼斯圆定义知,S ,T ,F 在以B ,D 为定点得阿波罗尼斯圆上,由几何关系列式得BF DF=2r -BF 2r +DF,求得r ,再根据1BF-1DF=2-2x 0322-12x 0=229,求得x 0,y 0,即可计算直线方程.【详解】(1)方法(1)特殊值法,令M ±2,0 ,c -2a -2=c +2a +2,且a =2c ,解得c 2=2∴a 2=8,b 2=a 2-c 2=6,椭圆C 的方程为x 28+y 26=1方法(2)设M x ,y ,由题意MF MA=x -c2+y 2x -a 2+y2=λ(常数),整理得:x 2+y 2+2x -2aλ2λ2-1x +λ2a 2-c 2λ2-1=0,故2c -2aλ2λ2-1=0λ2a 2-c 2λ2-1=-4,又c a =12,解得:a =22,c =2.∴b 2=a 2-c 2=6,椭圆C 的方程为x 28+y 26=1.方法(3)设M x ,y ,则x 2+y 2=4.由题意MF MA=x -c 2+y 2x -a2+y2=x -c 2+4-x 2x -a2+4-x2=c 2+4-2cxa 2+4-2ax∵MF MA为常数,∴c 2+4a 2+4=c a ,又c a =12,解得:a 2=8,c 2=2,故b 2=a 2-c 2=6∴椭圆C 的方程为x 28+y 26=1(2)①由S △SBF S △SDF =12SB ⋅SF ⋅sin ∠BSF 12SD⋅SF ⋅sin ∠DSF =SB SD ,又S △SBF S △SDF =BF DF ,∴BS DS=BF DF(或由角平分线定理得)。

2020年中考数学线段最值问题之阿波罗尼斯圆问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线段最值问题之阿波罗尼斯圆问题(含答案)

2020中考数学线段最值问题之阿波罗尼斯圆(阿氏圆)【知识背景】阿波罗尼斯与阿基米德、欧几里德齐名,被称为亚历山大时期数学三巨匠。

阿波罗尼斯对圆锥曲线有深刻而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他的代表作《圆锥曲线》一书,阿波罗尼斯圆是其研究成果之一,本文主要讲述阿波罗尼斯圆在线段最值中的应用,下文中阿波罗尼斯圆简称为“阿氏圆”。

【定 义】阿氏圆是指:平面上的一个动点P 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的比值等于k ,且k≠1的点P 的轨迹称之为阿氏圆。

即:)1(≠=k k PBPA,如下图所示:上图为用几何画板画出的动点P 的轨迹,分别是由图中红色和蓝色两部分组成的的圆,由于是静态文档的形式,无法展示动图,有兴趣的可以用几何画板试一试。

【几何证明】证明方法一:初中纯几何知识证明:阿氏圆在高中数学阶段可以建立直角坐标系,用解析几何的方式来确定其方程。

但在初中阶段,限于知识的局限性,我们可以采用纯几何的证明方式,在证明前需要先明白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请看下文: 知识点1:内角平分线定理及逆定理若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则有:CDBDAC AB =。

即“两腰之比”等于“两底边之比”。

其逆定理也成立:即CDBDAC AB =,则有: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

知识点2:外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若AD 是△ABC 外角∠EAC 的角平分线,则有CDBDAC AB =。

即“两腰之比”等于“两底边之比”。

其逆定理也成立:即CDBDAC AB =,则有:AD 是外角∠EAC 的角平分线。

【阿氏圆的证明】有了上述两个知识储备后,我们开始着手证明阿氏圆。

①如上图,根据阿氏圆的定义: 当P 点位于图中P 点位置时有:k PB PA =,当P 点位于图中N 点位置时有:k NBNA=, 所以有:NBNAPB PA =,所以PN 是∠APB 的角平分线,∴∠1=∠2. 当P 点位于图中M 点位置时有:PBPAk MB MA ==, 所以有:MBMNPB PA =,所以PM 是∠EPA 的角平分线,∴∠3=∠4. 又∵∠1+∠2+∠3+∠4=180° ∴2∠1+2∠3=180° ∴∠1+∠3=90°故∠MPN=90°,所以动点P 是在以MN 为直线的圆上。

专题:阿氏圆与线段和最值问题(含答案)

专题:阿氏圆与线段和最值问题(含答案)

专题:阿氏圆与线段和最值问题以阿氏圆(阿波罗尼斯圆)为背景的几何问题近年来在中考数学中经常出现,对于此类问题的归纳和剖析显得非常重要.具体内容如下: 阿氏圆定理(全称:阿波罗尼斯圆定理),具体的描述:一动点P 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等于定比n m (≠1),则P 点的轨迹,是以定比n m内分和外分定线段AB 的两个分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该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定理读起来和理解起来比较枯燥,阿氏圆题型也就是大家经常见到的PA+kPB ,(k ≠1)P 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者圆弧的题型.PA+kPB,(k ≠1)P 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圆弧的题型阿氏圆基本解法:构造母子三角形相似例题1、问题提出:如图1,在Rt △ABC 中,∠ACB =90°,CB =4,CA =6,⊙C 半径为2,P 为圆上一动点,连结AP 、BP ,求AP +BP 的最小值.(1)尝试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给出一种解题思路:如图2,连接CP ,在CB 上取点D ,使CD =1,则有==,又∵∠PCD =∠BCP ,∴△PCD ∽△BCP .∴=,∴PD =BP ,∴AP +BP =AP +PD .请你完成余下的思考,并直接写出答案:AP +BP 的最小值为 .(2)自主探索:在“问题提出”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P +BP 的最小值为 . (3)拓展延伸:已知扇形COD 中,∠COD =90°,OC =6,OA =3,OB =5,点P 是上一点,求2P A +PB 的最小值.【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最小值为AD =;(2)连接CP,在CA上取点D,使CD=,则有,可证△PCD∽△ACP,得到PD=AP,即:AP+BP=BP+PD,从而AP+BP的最小值为BD;(3)延长OA到点E,使CE=6,连接PE、OP,可证△OAP∽△OPE,得到EP=2P A,得到2P A+PB=EP+PB,当E、P、B三点共线时,得到最小值.【解答】解:(1)如图1,连结AD,∵AP+BP=AP+PD,要使AP+BP最小,∴AP+AD最小,当点A,P,D在同一条直线时,AP+AD最小,即:AP+BP最小值为AD,在Rt△ACD中,CD=1,AC=6,∴AD==,AP+BP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2)如图2,连接CP,在CA上取点D,使CD=,∴,∵∠PCD=∠ACP,∴△PCD∽△ACP,∴,∴PD=AP,∴AP+BP=BP+PD,∴同(1)的方法得出AP+BP的最小值为BD==.故答案为:;(3)如图3,延长OA到点E,使CE=6,∴OE=OC+CE=12,连接PE、OP,∵OA=3,∴,∵∠AOP=∠AOP,∴△OAP∽△OPE,∴,∴EP=2P A,∴2P A+PB=EP+PB,∴当E、P、B三点共线时,取得最小值为:BE==13.【点评】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极值的确定,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的思路构造出△PCD ∽△ACP和△OAP∽△OPE,也是解本题的难点.例题2、问题背景如图1,在△ABC中,BC=4,AB=2AC.问题初探请写出任意一对满足条件的AB与AC的值:AB=,AC=.问题再探如图2,在AC右侧作∠CAD=∠B,交BC的延长线于点D,求CD的长.问题解决求△ABC的面积的最大值.【分析】问题初探:设AC=x,则AB=2x,根据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知2x﹣x<4且2x+x >4,解之得出x的范围,在此范围内确定AC的值即可得出答案;问题再探:设CD=a、AD=b,证△DAC∽△DBA得==,据此知,解之可得;问题解决:设AC=m、则AB=2m,根据面积公式可得S△ABC=2m,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代入化简S△ABC=,结合m的取值范围,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可得.【解答】解:问题初探,设AC=x,则AB=2x,∵BC=4,∴2x﹣x<4且2x+x>4,解得:<x<4,取x=3,则AC=3、AB=6,故答案为:6、3;问题再探,∵∠CAD=∠B,∠D=∠D,∴△DAC∽△DBA,则==,设CD=a、AD=b,∴,解得:,即CD=;问题解决,设AC=m、则AB=2m,根据面积公式可得S△ABC=AC•BC sin C=2m sin C=2m,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C=,∴S△ABC=2m=2m===由三角形三边关系知<m<4,所以当m=时,S△ABC取得最大值.【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二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余弦定理及二次函数的性质.例题3、如图,已知AC=6,BC=8,AB=10,⊙C的半径为 4,点D 是⊙C上的动点,连接AD,BD,则12AD B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解答】例题4、在△ABC中,AB=9,BC=8,∠ABC=60°,⊙A 的半径为6,P是⊙A上的动点,连接PB,PC,则3PC+2PB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解答】21练习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0),B(4,4),点P在半径为2的圆O上运动,则AP+BP的最小值是.【分析】如图,取点K(1,0),连接OP、PK、BK.由△POK∽△AOP,可得==,推出PK=P A,在△PBK中,PB+PK≥BK,推出PB+P A=PB+PK的最小值为BK的长.【解答】解:如图,取点K(1,0),连接OP、PK、BK.∵OP=2,OA=4,OK=1,∴==,∵∠POK=∠AOP,∴△POK∽△AOP,∴==,∴PK=P A,∴PB+P A=PB+PK,在△PBK中,PB+PK≥BK,∴PB+P A=PB+PK的最小值为BK的长,∵B(4,4),K(1,0),∴BK==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B的半径为2,P为⊙B上的动点,则PD+PC的最小值等于.【分析】在BC上截取BE=1,连接BP,PE,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C=4=CD,BP=2,EC=3,可证△PBE∽△CBP,可得PE=PC,即当点D,点P,点E三点共线时,PD+PE 有最小值,即PD+PC有最小值,【解答】解:如图,在BC上截取BE=1,连接BP,PE,∵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B的半径为2,∴BC=4=CD,BP=2,EC=3∵,且∠PBE=∠PBE∴△PBE∽△CBP∴∴PE=PC∴PD+PC=PD+PE∴当点D,点P,点E三点共线时,PD+PE有最小值,即PD+PC有最小值,∴PD+PC最小值为DE==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圆的有关知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3.如图,四边形ABCD为边长为4的正方形,⊙B的半径为2,P是⊙B上一动点,则PD+ PC的最小值为;PD+4PC的最小值为.【分析】①如图,连接PB、在BC上取一点E,使得BE=1.只要证明△PBE∽△CBP,可得==,推出PD+PC=PD+PE,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PE+PD≤DE即可解决问题;②连接DB,PB,在BD上取一点E,使得BE=,连接EC,作EF⊥BC于F.只要证明△PBE∽△DBP,可得==,推出PE=PD,推出PD+4PC=4(PD+PC)=4(PE+PC),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PE+PC≤EC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①如图,连接PB、在BC上取一点E,使得BE=1.∵PB2=4,BE•BC=4,∴PB2=BE•BC,∴=,∵∠PBE=∠CBP,∴△PBE∽△CBP,∴==,∴PD+PC=PD+PE,∵PE+PD≤DE,在Rt△DCE中,DE==5,∴PD+PC的最小值为5.②连接DB,PB,在BD上取一点E,使得BE=,连接EC,作EF⊥BC于F.∵PB2=4,BE•BD=×4=4,∴BP2=BE•BD,∴=,∵∠PBE=∠PBD,∴△PBE∽△DBP,∴==,∴PE=PD,∴PD+4PC=4(PD+PC)=4(PE+PC),∵PE+PC≥EC,在Rt△EFC中,EF=,FC=,∴EC=,∴PD+4PC的最小值为10.故答案为5,10.【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问题、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学会根据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4.如图,半圆的半径为1,AB为直径,AC、BD为切线,AC=1,BD=2,P为上一动点,求PC+PD的最小值.【分析】如图当A、P、D共线时,PC+PD最小,根据PC+PD=PM+PD=DM=AD﹣AM即可计算.【解答】解:如图当A、P、D共线时,PC+PD最小.理由:连接PB、CO,AD与CO交于点M,∵AB=BD=4,BD是切线,∴∠ABD=90°,∠BAD=∠D=45°,∵AB是直径,∴∠APB=90°,∴∠P AB=∠PBA=45°,∴P A=PB,PO⊥AB,∵AC=PO=2,AC∥PO,∴四边形AOPC是平行四边形,∴OA=OP,∠AOP=90°,∴四边形AOPC是正方形,∴PM=PC,∴PC+PD=PM+PD=DM,∵DM⊥CO,∴此时PC+DP最小=AD﹣AM=2﹣=.【点评】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轴对称﹣最短问题、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找到点P的位置,学会通过特殊点探究问题,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如图,在Rt△ABC中,∠A=30°,AC=8,以C为圆心,4为半径作⊙C.(1)试判断⊙C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点F是⊙C上一动点,点D在AC上且CD=2,试说明△FCD~△ACF;(3)点E是AB边上任意一点,在(2)的情况下,试求出EF+F A的最小值.【分析】(1)结论:相切.作CM⊥AB于M.,只要证明CM=4,即可解决问题;(2)由CF=4,CD=2,CA=8,推出CF2=CD•CA,推出=,由∠FCD=∠ACF,即可推出△FCD∽△ACF;(3)作DE′⊥AB于E′,交⊙C于F′.由△FCD∽△ACF,可得==,推出DF=AC,推出EF+AF=EF+DF,所以欲求EF+AF的最小值,就是要求EF+DF 的最小值;【解答】(1)解:结论:相切.理由:作CM⊥AB于M.在Rt△ACM中,∵∠AMC=90°,∠CAM=30°,AC=8,∴CM=AC=4,∵⊙O的半径为4,∴CM=r,∴AB是⊙C的切线.(2)证明:∵CF=4,CD=2,CA=8,∴CF2=CD•CA,∴=,∵∠FCD=∠ACF,∴△FCD∽△ACF.(3)解:作DE′⊥AB于E′,交⊙C于F′.∵△FCD∽△ACF,∴==,∴DF=AC,∴EF+AF=EF+DF,∴欲求EF+AF的最小值,就是要求EF+DF的最小值,当E与E′,F与F′重合时,EF+DF的值最小,最小值=DE′=AD=3.【点评】本题考查圆综合题、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正确切线的证明方法,学会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垂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6.问题提出:如图1,在等边△ABC中,AB=12,⊙C半径为6,P为圆上一动点,连结AP,BP,求AP+BP的最小值.(1)尝试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给出一种解题思路:如图2,连接CP,在CB 上取点D,使CD=3,则有==,又∵∠PCD=∠BCP,∴△PCD∽△BCP,∴=,∴PD=BP,∴AP+BP=AP+PD.请你完成余下的思考,并直接写出答案:AP+BP的最小值为.(2)自主探索:如图3,矩形ABCD中,BC=7,AB=9,P为矩形内部一点,且PB=3,AP+PC的最小值为.(3)拓展延伸:如图4,扇形COD中,O为圆心,∠COD=120°,OC=4,OA=2,OB=3,点P是上一点,求2P A+PB的最小值,画出示意图并写出求解过程.【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F=6,AF=6,由勾股定理可求AD的长;(2)在AB上截取BF=1,连接PF,PC,由,可证△ABP∽△PBF,可得PF=AP,即AP+PC=PF+PC,则当点F,点P,点C三点共线时,AP+PC的值最小,由勾股定理可求AP+PC的值最小值;(3)延长OC,使CF=4,连接BF,OP,PF,过点F作FB⊥OD于点M,由,可得△AOP∽△POF,可得PF=2AP,即2P A+PB=PF+PB,则当点F,点P,点B三点共线时,2AP+PB的值最小,由勾股定理可求2P A+PB的最小值.【解答】解:(1)解:(1)如图1,连结AD,过点A作AF⊥CB于点F,∵AP+BP=AP+PD,要使AP+BP最小,∴AP+AD最小,当点A,P,D在同一条直线时,AP+AD最小,即:AP+BP最小值为AD,∵AC=12,AF⊥BC,∠ACB=60°∴CF=6,AF=6∴DF=CF﹣CD=6﹣3=3∴AD==3∴AP+BP的最小值为3(2)如图,在AB上截取BF=1,连接PF,PC,∵AB=9,PB=3,BF=1∴,且∠ABP=∠ABP,∴△ABP∽△PBF,∴∴PF=AP∴AP+PC=PF+PC,∴当点F,点P,点C三点共线时,AP+PC的值最小,∴CF===5∴AP+PC的值最小值为5,(3)如图,延长OC,使CF=4,连接BF,OP,PF,过点F作FB⊥OD于点M,∵OC=4,FC=4,∴FO=8,且OP=4,OA=2,∴,且∠AOP=∠AOP∴△AOP∽△POF∴∴PF=2AP∴2P A+PB=PF+PB,∴当点F,点P,点B三点共线时,2AP+PB的值最小,∵∠COD=120°,∴∠FOM=60°,且FO=8,FM⊥OM∴OM=4,FM=4∴MB=OM+OB=4+3=7∴FB==∴2P A+PB的最小值为.【点评】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圆的有关知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极值的确定,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的思路构造出相似三角形,也是解本题的难点.7.(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圆B的半径为2,点P是圆B上的一个动点,求PD+的最小值和PD﹣的最大值;(2)如图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圆B的半径为6,点P是圆B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D+的最小值为,PD﹣的最大值为.(3)如图3,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4,∠B=60°,圆B的半径为2,点P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D+的最小值为,PD﹣的最大值为.【分析】(1)如图1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1.由△PBG∽△CBP,推出==,推出PG=PC,推出PD+PC=DP+PG,由DP+PG≥DG,当D、G、P 共线时,PD+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5.由PD﹣PC=PD﹣PG≤DG,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PC的值最大(如图2中),最大值为DG=5;(2)如图3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4.解法类似(1);(3)如图4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4,作DF⊥BC于F.解法类似(1);【解答】解:(1)如图1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1.∵==2,==2,∴=,∵∠PBG=∠PBC,∴△PBG∽△CBP,∴==,∴PG=PC,∴PD+PC=DP+PG,∵DP+PG≥DG,∴当D、G、P共线时,PD+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5.∵PD﹣PC=PD﹣PG≤DG,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PC的值最大(如图2中),最大值为DG=5.(2)如图3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4.∵==,==,∴=,∵∠PBG=∠PBC,∴△PBG∽△CBP,∴==,∴PG=PC,∴PD+PC=DP+PG,∵DP+PG≥DG,∴当D、G、P共线时,PD+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PD﹣PC=PD﹣PG≤DG,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PC的值最大,最大值为DG=.故答案为,(3)如图4中,在BC上取一点G,使得BG=1,作DF⊥BC于F.∵==2,==2,∴=,∵∠PBG=∠PBC,∴△PBG∽△CBP,∴==,∴PG=PC,∴PD+PC=DP+PG,∵DP+PG≥DG,∴当D、G、P共线时,PD+P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DG,在Rt△CDF中,∠DCF=60°,CD=4,∴DF=CD•sin60°=2,CF=2,在Rt△GDF中,DG==∵PD﹣PC=PD﹣PG≤DG,当点P在DG的延长线上时,PD﹣PC的值最大(如图2中),最大值为DG=.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圆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构建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把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题目比较难,属于中考压轴题.8.如图,抛物线y=﹣x2+bx+c与直线AB交于A(﹣4,﹣4),B(0,4)两点,直线AC:y=﹣x﹣6交y轴于点C.点E是直线AB上的动点,过点E作EF⊥x轴交AC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1)求抛物线y=﹣x2+bx+c的表达式;(2)连接GB,EO,当四边形GEOB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点G的坐标;(3)在(2)的前提下,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AHF=∠AEF?如果存在,求出此时点H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把A、B点的坐标分别代入代入y=﹣x2+bx+c得关于b、c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求出b、c,从而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2)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4,设G(x,﹣x2﹣2x+4),则E(x,2x+4),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当GE=OB时,且点G在点E的上方,四边形GEOB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x2﹣2x+4﹣(2x+4)=4,然后解方程即可得到此时G 点坐标;(3)先确定C(0,﹣6),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BAC为直角三角形,∠BAC =90°,接着根据圆周角定理,由∠AHF=∠AEF可判断点H在以EF为直径的圆上,EF的中点为M,如图,设H(0,t),由于E(﹣2,0),F(﹣2,﹣5),则M(﹣2,﹣),然后根据HM=EF得到22+(t+)2=×52,最后解方程即可得到H点的坐标.【解答】解:(1)把A(﹣4,﹣4),B(0,4)代入y=﹣x2+bx+c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4;(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m,把A(﹣4,﹣4),B(0,4)代入得,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4,设G(x,﹣x2﹣2x+4),则E(x,2x+4),∵OB∥GE,∴当GE=OB时,且点G在点E的上方,四边形GEOB为平行四边形,∴﹣x2﹣2x+4﹣(2x+4)=4,解得x1=x2=﹣2,此时G点坐标为(﹣2,4);(3)存在.当x=0时,y=﹣x﹣6=﹣6,则C(0,﹣6),∵AB2=42+82=80,AC2=42+22=20,BC2=102=100,∴AB2+AC2=BC2,∴△BAC为直角三角形,∠BAC=90°,∵∠AHF=∠AEF,∴点H在以EF为直径的圆上,EF的中点为M,如图,设H(0,t),∵G(﹣2,4),∴E(﹣2,0),F(﹣2,﹣5),∴M(﹣2,﹣),∵HM=EF,∴22+(t+)2=×52,解得t1=﹣1,t2=﹣4,∴H点的坐标为(0,﹣1)或(0,﹣4).【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会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直角三角形,能运用圆周角定理判断点在圆上;理解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记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9.如图1,抛物线y=ax2+(a+3)x+3(a≠0)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在x轴上有一动点E(m,0)(0<m<4),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N,交抛物线于点P,过点P作PM⊥AB于点M.(1)求a的值和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2)设△PMN的周长为C1,△AEN的周长为C2,若=,求m的值;(3)如图2,在(2)条件下,将线段OE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OE′,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E′A、E′B,求E′A+E′B的最小值.【分析】(1)令y=0,求出抛物线与x轴交点,列出方程即可求出a,根据待定系数法可以确定直线AB解析式.(2)由△PNM∽△ANE,推出=,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在y轴上取一点M使得OM′=,构造相似三角形,可以证明AM′就是E′A+E′B的最小值.【解答】解:(1)令y=0,则ax2+(a+3)x+3=0,∴(x+1)(ax+3)=0,∴x=﹣1或﹣,∵抛物线y=ax2+(a+3)x+3(a≠0)与x轴交于点A(4,0),∴﹣=4,∴a=﹣.∵A(4,0),B(0,3),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AB解析式为y=﹣x+3.(2)如图1中,∵PM⊥AB,PE⊥OA,∴∠PMN=∠AEN,∵∠PNM=∠ANE,∴△PNM∽△ANE,∴=,∵NE∥OB,∴=,∴AN=(4﹣m),∵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3,∴PN=﹣m2+m+3﹣(﹣m+3)=﹣m2+3m,∴=,解得m=2.(3)如图2中,在y轴上取一点M′使得OM′=,连接AM′,在AM′上取一点E′使得OE′=OE.∵OE′=2,OM′•OB=×3=4,∴OE′2=OM′•OB,∴=,∵∠BOE′=∠M′OE′,∴△M′OE′∽△E′OB,∴==,∴M′E′=BE′,∴AE′+BE′=AE′+E′M′=AM′,此时AE′+BE′最小(两点间线段最短,A、M′、E′共线时),最小值=AM′==.【点评】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待定系数法、最小值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相似三角形,找到线段AM′就是E′A+E′B的最小值,属于中考压轴题.。

完整版阿波罗尼斯圆问题

完整版阿波罗尼斯圆问题

一【问题背景】苏教版《数学必修 2》P.112第12题:1已知点M (x,y)与两个定点0(0,0), A(3,0)的距离之比为—,那么点M 的坐标应满足2什么关系?画出满足条件的点M 所构成的曲线.二、【阿波罗尼斯圆】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 Apollonius )在《平面轨迹》 究了众多的平面轨迹问题,其中有如下结果:到两定点距离之比等于已知数的动点轨迹为直线或圆. 如图,点A, B 为两定点,动点 P 满足PA PB , 则 1时,动点P 的轨迹为直线;当 1时,动点P 的轨迹为圆,后世称之为阿波罗尼斯圆证:设AB 2m ( m 0),PA PB •以AB 中点为原点,直线 AB 为x 轴建立平面 直角坐标系,则 A (m,0), B (m,0) •又设 C (x , y ),则由 PA PB 得..(x m)2 y 2长为半径的圆.上述课本习题的一般化情形就是阿波罗尼斯定理.三、【范例】AB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A ( 1,0),、、2BC 得.(x 1)2 y 22 .(x 1)2阿波罗尼斯圆问题两边平方并化简整理得 (21)x 2 2m ( 2 1) x21) y 2m 2(12),1时,0,轨迹为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1时,(x21m)2y 214 2m 26 ,轨迹为以点(丁」m,0)为圆心,1(X m)2例1满足条件AB 2, AC .2BC 的三角形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解:以AB 中点为原点,直线B (1,0),设C (x , y ),由 AC书中,曾研平方化简整理得寸 x 2 6x 1 (x 3)2 8 8 ,••• y 2 2,则1 一 一 —2y 2y/2 , • S ABC 的最大值是 2J2 . 2变式 在 ABC 中,边BC 的中点为D ,若AB 2,BC 2 AD ,贝U 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_______ .解:以AB 中点为原点,直线AB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A ( 1,0), B (1,0), 由BD CD,BC .、2AD 知,AD 2BD , D 的轨迹为阿波罗尼斯圆,方程为 (x 3)2 y 2 8,设C(x,y) , BC 的中点为D 得D (号,舟),所以点C 的轨迹方程为 (宁 32(y)2 8,即(x 5)2y 2 32 ,1 ____________ — —•S ABC22y y v ;32 ^'2,故S ABC的最大值是".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设点A(1,0), B(3,0), C(0, a), D(0,a 2),若存在点P ,使得PA 2PB, PC PD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 .解:设 P(x,y),则,(x 1)2 y 22 , (x 3)2 y 2 ,整理得(x 5)2 y 2 8,即动点P 在以(5,0)为圆心,2,2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另一方面,由PC PD 知动点P 在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y a 1上运动,因而问 题就转化为直线 y a 1与圆(x 5)2 y 28有交点,所以a 1 2^2,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 1,242 1].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A 0,3,直线I : y 2x 4.设圆的半径为1 , 圆心在丨上. 若圆C 上存在点M ,使MA 2MO ,求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2 2x 0 y 。

微专题16 阿波罗尼斯圆问题梳理及其运用

微专题16 阿波罗尼斯圆问题梳理及其运用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圆 C 经过 A(0,2),O(0,0),D(t, 0)(t>0)三点,M 是线段 AD 上的动点,l1,l2 是过点 B(1,0)且互相垂直 的两条直线,其中 l1 交 y 轴于点 E,l2 交圆 C 于 P,Q 两点. (1)若 t=PQ=6,求直线 l2 的方程; (2)若 t 是使 AM≤2BM 恒成立的最小正整数,求三角形 EPQ 的面 积的最小值.
2
2
2
2
串讲 2 已知点 P 是圆 O:x2+y2=25 上任意一点,平面上有两个定点 13 1 M(10,0),N( 2 ,3),则 PN+2PM 的最小值为
5

解析: 设 x 轴上一定点 Q(m, 0), 记 PM∶PQ=λ, P(x, y), 由 PM∶PQ =λ 得(x-10)2+y2=λ2[(x-m)2+y2],化简得(λ2-1)x2+(λ2-1)y2+(20 -2mλ2)x+(λ2m2-100)=0,因为 x2+y2=25,所以
2 解析:依题意,PA2=PO2-12,PB2=PO2 - 2 ,因为 PB=2PA,所 1 2 2 2 2 以 PB2=4PA2,所以 PO2 - 4 = 4( PO - 1 ) , 可得 PO = 4 PO ,设 P(x, 1 1
4 2 2 64 y),可得(x-4 )+y =4(x +y )化简得(x+3) +y = 9 .所以满足条件的
2 2 2 2
4 8 点 P 在以(-3,0)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又因为点 P 在直线 x+ 3y 4 |-3-b| 8 -b=0 上,且恰有两个点,所以直线和圆应该相交,所以 <3, 1+ 3 20 解得- 3 <b<4.
变式 2 已知点 A(-2,0),B(4,0),圆 C:(x+4) +(y+b) =16,点 P PA 是圆 C 上任意一点,若PB为定值,则 b 的值为 0 .

阿波罗尼奥斯问题

阿波罗尼奥斯问题

阿波罗尼奥斯问题初中数学之中,几何作图可算是一个有趣的课题。

最有趣的是只可以用圆规和直尺,工具之简单而要绘划出不同要求的图像总是很伤脑筋,而其中作出三角形的内切圆或外接圆也可算是最惊人的结果了。

有一天当参加一个研讨会时,有讲者提出一个说来简单的几何作图题:「作一圆与已知三个圆相切」。

从字面意义,以至图像理解也是简单不过,真的要作图时,却总得不到要领。

後来才知道这是有名的「阿波罗尼奥斯问题」(Apollonius' Problem)阿波罗尼奥斯问题(Apollonius' Problem)是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 of Perga)提出讨论的几何作图问题,载於他的著作《论接触》(Tangency)中,虽然原书经已失传,但学者帕波斯(Pappus of Aexandria)记载了他在《论接触》一书中所讨论的作图问题:设有3个图形,可以是点、直线或圆,求作一圆通过所给的点(如果3个图形中包含点的话)并与所给直线或圆相切。

事实上,总共有10种可能情形,其中与已知3点相切者,便是外接圆;与已知3直线相切者,便是内切圆;而最著名的是已知3个圆相切,便是「阿波罗尼奥斯问题」。

据说阿波罗尼奥斯本人解决了这一问题,可惜结果没有流传下来。

1600年,法国数学家韦达(Viète)在一篇论著中应用了两个圆相似中心的欧几里得解法,通过对每一种特殊情况的讨论,严格陈述了该问题的解。

後来牛顿(Newton)、蒙日(Monge)、高斯(Gauss)等许多数学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得到多种解决方法。

当中以法国数学家热尔岗(Gergonne)约於1813年给出的解法较完美及有代表性。

他先画出各已知圆的等幂心与相似轴,然後确定与已知圆有关的极点,最後得到所求圆与已知圆的切点。

如果不只限用尺规作图,则有更多种的解法,例如解析几何、反演变换等。

阿波罗尼斯圆

阿波罗尼斯圆

APB阿波罗尼斯圆专题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 )在《平面轨迹》一书中,曾研究了众多的平面轨迹问题,其中有如下结果:到两定点距离之比等于已知数的动点轨迹为直线或圆. 如图,点B A ,为两定点,动点P 满足PB PA λ=,则1=λ时,动点P 的轨迹为直线;当1≠λ时,动点P 的轨迹为圆, 后世称之为阿波罗尼斯圆.证:设PB PA m m AB λ=>=,02)(.以AB 中点为原点,直线AB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m A -),(0m B . 又设),(y x C ,则由PB PA λ=得2222)()(y m x y m x +-=++λ,两边平方并化简整理得)()()()(222222211121λλλλ-=-++--m y x m x ,当1=λ时,0=x ,轨迹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当1>λ时,22222222)1(4)11(-=-+-λλλλm y m x ,轨迹为以点)0,11(22m -+λλ为圆心,122-λλm 长为半径的圆. 【例1】设圆的半径都是1,,过动点分别作圆的切线(分别为切点)的轨迹方程。

解:以1O ,2O 的中点O 为原点,1O ,2O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2(1-O ,)0,2(2O ,由已知PN PM 2=得222PN PM =,因为两圆的半径都为1,所以有:)1(212221-=-PO PO ,设P (x,y ),则]1)2[(21)2(2222-+-=-++y x y x , 即33)6(22=+-y x ,此即P 的轨迹方程.【例2】满足条件面积最大值为【例3】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在他的巨著《圆锥曲线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几何问题:在平面上给定两点(,0)A a -,(,0)B a ,动点P 满足||||PA PB λ=(其中a 和λ是正常数,且1λ≠),则P 的轨迹是一个圆,这个圆称之为“阿波罗尼斯圆”,该圆的半径为 答案:22|1|a λλ-【例4】等腰△中,,若边上中线的长为6,则△面积最大值为 .【例5】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A 、B 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上的两个定点,,DA CB ββ⊂⊂,且DA α⊥,CB α⊥,4AD =,8BC =,6AB =,在平面α上有一个动点P ,使得APD BPC ∠=∠,求PAB ∆的面积的最大值.解:将空间几何体中的线、面、角的关系转化 为平面内点P 所满足的几何条件.DA α⊥ DA PA ∴⊥,∴在PAD Rt ∆中, APAP AD APD 4tan ==∠, 同理8tan BC BPC BP BP∠==, APD BPC ∠=∠AP BP 2=∴在平面α上,以线段AB 的中点为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3(),0,3(B A -,设),(y x P 0)y =≠化简得:16)5(22=++y x ,2216(5)16y x ∴=-+≤,||4y ∴≤,PAB ∆的面积为1||||3||122PAB S y AB y ∆=⋅=≤,当且仅当5,4x y =-=±等号取得,则PAB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12.巩固练习1. (2017杨浦一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点(1,0)A 、(4,0)B ,若直线10x my +-=上存在点P ,使得||2||PA P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3,)-∞+∞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直线,设圆的半径为1,圆心在上,若圆上存在点,使得,求圆心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答案】3. 如图,在等腰ABC ∆中,已知AC AB =,)0,1(-B ,AC 边的中点为)0,2(D ,点C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解:∵AD AB 2=,所以点A 的轨迹是阿波罗尼斯圆,易知其 方程为4)3(22=+-y x ,设),(y x C ,由AC 边的中点为)0,2(D 知),4(y x A --,所以C 的轨迹方程为4)()34(22=-+--y x ,即4)1(22=+-y x ,面积为π4.4. 已知⊙22:1O x y +=和点(4,2)M .(1)过点M 向⊙O 引切线l ,求直线l 的方程;(2)求以点M 为圆心,且被直线21y x =-截得的弦长为4的⊙M 的方程;(3)设P 为(2)中⊙M 上任一点,过点P 向⊙O 引切线,切点为Q . 试探究:平面内是否存在一定点R ,使得PQPR为定值?若存在,请举出一例,并指出相应的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切线l 方程为)4(2-=-x k y ,易得11|24|2=+-k k,解得815k ±=, ∴切线l方程为824)15y x -=-. (2)圆心到直线12-=x yr ,则9)5(2222=+=r ∴⊙M 的方程为9)2()4(22=-+-y x(3)假设存在这样的点),(b a R ,点P 的坐标为),(y x ,相应的定值为λ,根据题意可得122-+=y x PQ ,∴λ=-+--+2222)()(1b y a x y x ,即)22(12222222b a by ax y x y x ++--+=-+λ (*),又点P 在圆上∴9)2()4(22=-+-y x ,即114822-+=+y x y x ,代入(*)式得:[])11()24()28(1248222-++-+-=-+b a y b x a y x λ若系数对应相等,则等式恒成立,∴⎪⎩⎪⎨⎧-=-+=-=-12)11(4)24(8)28(22222b a b a λλλ,解得310,51,522,1,2======λλb a b a 或, ∴可以找到这样的定点R ,使得PRPQ为定值. 如点R 的坐标为)1,2(时,比值为2; 点R 的坐标为)51,52(时,比值为310.。

(完整版)阿氏圆问题归纳

(完整版)阿氏圆问题归纳

阿氏圆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以阿氏圆(阿波罗尼斯圆)为背景的几何问题近年来在中考数学中经常出现,对于此类问题的归纳和剖析显得非常重要.具体内容如下:阿氏圆定理(全称:阿波罗尼斯圆定理),具体的描述:一动点P 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等于定比n m (≠1),则P 点的轨迹,是以定比n m内分和外分定线段AB 的两个分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该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定理读起来和理解起来比较枯燥,阿氏圆题型也就是大家经常见到的PA+kPB ,(k ≠1)P 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者圆弧的题型.PA+kPB,(k ≠1)P 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圆弧的题型阿氏圆基本解法:构造母子三角形相似【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在x 轴、y 轴分别有点C(m ,0),D(0,n).点P 是平面内一动点,且OP=r ,求PC+kPD 的最小值.阿氏圆一般解题步骤:第一步:确定动点的运动轨迹(圆),以点O 为圆心、r 为半径画圆;(若圆已经画出则可省略这一步) 第二步:连接动点至圆心O(将系数不为1的线段的固定端点与圆心相连接),即连接OP 、OD ; 第三步:计算出所连接的这两条线段OP 、OD 长度; 第四步:计算这两条线段长度的比k ;第五步:在OD 上取点M ,使得OM:OP=OP:OD=k ;第六步:连接CM ,与圆O 交点即为点P .此时CM 即所求的最小值.习题【旋转隐圆】如图,在Rt △ABC 中,∠ACB=90°,D 为AC 的中点,M 为BD 的中点,将线段AD 绕A 点任意旋转(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点M 为BD 的中点),若AC=4,BC=3,那么在旋转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Rt △ABC 中,∠ACB=90°,AC=4,BC=3,点D 为△ABC 内一动点,满足CD=2,则AD+32BD 的最小值为_______.2.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锐角大小为60°,⊙A 与BC 相切于点E ,在⊙A 上任取一点P ,则PB+23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3.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4,∠B=60°,圆B 的半径为2,P 为圆B 上一动点,则PD+1P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6.如图,边长为47.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点P 是正方形内部任意一点,且BP=2,则PD+21PC 的最小值为______;2PD+4PC 的最小值为______.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2,0),B(0,2),C(4,0),D(3,2),P 是△AOB 外部的第一象限内一动点,且∠BPA=135°,则2PD+PC 的最小值是_______.9.在△ABC 中,AB=9,BC=8,∠ABC=60°,⊙A 的半径为6,P 是⊙A 上的动点,连接PB 、PC ,则3PC+2PB 的最小值为_______.10.如图,在Rt △ABC 中,∠A=30°,AC=8,以C 为圆心,4为半径作⊙C . (1)试判断⊙C 与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点F 是⊙C 上一动点,点D 在AC 上且CD=2,试说明△FCD ~△ACF ; (3)点E 是AB 上任意一点,在(2)的情况下,试求出EF+21FA 的最小值.11.(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圆B 的半径为2,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求PD+21PC 的最小值和PD-21PC 的最大值; (2)如图2,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9,圆B 的半径为6,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D+32PC 的最小值为______,PD-32PC 的最大值为______. (3)如图3,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4,∠B=60°,圆B 的半径为2,点P 是圆B 上的一个动点,那么PD+21PC 的最小值为______,PD-21P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2PA+PB 的最小值.【二次函数结合阿氏圆题型】13.如图1,抛物线y=ax ²+(a+3)x+3(a ≠0)与x 轴交于点A (4,0),与y 轴交于点B ,在x 轴上有一动点E (m ,0)(0<m <4),过点E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N ,交抛物线于点P ,过点P 作PM ⊥AB 于点M .(1)求a 的值和直线AB 的函数表达式; (2)设△PMN 的周长为C1,△AEN 的周长为C2,若5621=C C ,求m 的值; (3)如图2,在(2)条件下,将线段OE 绕点O 逆时针旋转得到OE ′,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E ′A 、E ′B ,求E ′A+32E ′B 的最小值.问题背景:如图1,在△ABC中,BC=4,AB=2AC.问题初探:请写出任意一对满足条件的AB与AC的值:AB=_____,AC=_______.问题再探:如图2,在AC右侧作∠CAD=∠B,交BC的延长线于点D,求CD的长.问题解决:求△ABC的面积的最大值.1.小明的数学探究小组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类比定义:类比等腰三角形给出如下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邻等四边形.探索理解:(1)如图1,已知A、B、C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请你协助小明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画出格点D,连接DA、DC,使四边形ABCD为邻等四边形;尝试体验:(2)如图2,邻等四边形ABCD中,AD=CD,∠ABC=120°,∠ADC=60°,AB=2,BC=1,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决应用:(3)如图3,邻等四边形ABCD中,AD=CD,∠ABC=75°,∠ADC=60°,BD=4.小明爸爸所在的工厂,需要裁取某种四边形的材料板,这个材料板的形状恰巧是符合如图3条件的邻等四边形,要求尽可能节约.你能求出这种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吗?如果能,请求出此时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边四边形”.(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是“等邻边四边形”.请写出你添加的一个条件.(2)如图2,等邻边四边形ABCD中,AB=AD,∠BAD+∠BCD=90°,AC、BD为对角线,AC=2 AB,试探究BC,BD的数量关系.(3)如图3,等邻边四边形ABCD中,AB=AD,AC=2,∠BAD=2∠BCD=60°,求等邻边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

压轴题型07 阿波罗尼斯圆问题(解析版)-2023年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压轴题型07 阿波罗尼斯圆问题(解析版)-2023年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

压轴题07阿波罗尼斯圆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以阿波罗尼斯圆为背景的考题不断出现,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下面我们通过一例高考题,讲解如何运用阿波罗尼斯圆进一步加强对与此圆与关试题的认识。

背景展示阿波罗尼斯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被称为亚历山大时期数学三巨匠,他对圆锥曲线有深刻而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他的代表作《圆锥曲线》一书,阿波罗尼斯圆是他的研究成果之一.求证:到两定点的距离的比值是不等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如图,点B A ,为两定点,动点P 满足PB P A λ=,则1=λ时,动点P 的轨迹为直线;当1≠λ时,动点P 的轨迹为圆,后世称之为阿波罗尼斯圆.证明:设PB P A m m AB λ=>=,02)(.以AB 中点为原点,直线AB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0m A -),(0m B .又设),(y x C ,则由PB P A λ=得:2222)()(y m x ym x +-=++λ,两边平方并化简整理得:)()()()(222222211121λλλλ-=-++--m y x m x ,当1=λ时,0=x ,轨迹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当1>λ时,22222222)1(4)11(-=+-+-λλλλm y m x ,轨迹为以点)0,11(22m -+λλ为圆心,以122-λλm 长为半径的圆.○热○点○题○型隐形的阿波罗尼斯圆典型例题例1、如图,圆C与x轴相切于点(1,0)T,与y轴正半轴交于两点,A B(B在A的上方),且2AB=.(Ⅰ)圆C的标准..方程为;(Ⅱ)过点A任作一条直线与圆22:1O x y+=相交于,M N两点,下列三个结论:①NA MANB MB=;②2NB MANA MB-=;③NB MANAMB+=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解析:(Ⅰ)易知半径r=()(2212x y-+-=;(Ⅱ)方法一:因为圆心)2,1(C,)2,0(E∴又因为2AB=,且E为AB中点,所以()()1,1A B因为,M N在圆22:1O x y+=上,可设)sin,(cosααM,)sin,(cosββN所以:22)]12([sin)0(cos--+-=ββNA所以:12)sin2)(12(2)sin2)(12(2-=-+--=ββNBNA,同理:12-=MBMA,所以:NA MANB MB=1-2=,①正确;2)12(121-=---=MBMANANB,②正确22)12(121=-+-=+MBMANANB,③正确所以:①、②、③正确方法一可以改进为:设(),P x y为圆C上任意一点,则有:12)12(2224)12(2224)12()12(2222-=+-+---=--++-+=yy y x y x PBP A ,①正确;同理2)12()12(-=--+=MBMA NA NB,②正确;22)12()12(=-++=+MBMA NANB ,③正确.这里的第(Ⅰ)问并不很难,只要考生有一定平面几何基础既能轻易解出.但第(Ⅱ)问有难度.这是因为当圆O 的弦MN 绕定点A 旋转时,各有关线段的长度都在变化,从而相应线段的比值也就难于确定,方法一运算量较大。

阿波罗尼奥斯问题

阿波罗尼奥斯问题

阿波罗尼奥斯问题
问题是由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提出的几何作图问题,载于他的《论接触》中,惜原书已失传。

后来公元4世纪学者帕波斯记载了其中所提出的一个作图问题:设有3个图形,可以是点、直线或圆,求作一圆通过所给的点(如果3个图形中包含点的话)并与所给直线或圆相切。

当中共有10种可能情形,其中最著名的是:求作一圆与3个已知圆相切,常称为阿波罗
尼奥斯问题(Apollonius'problem)。

据说阿波罗尼奥斯本人解决了问题,可惜
结果没有流传下来。

1600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一篇论着中应用了两个圆相似中心的欧几里得解法,通过对每一种特殊情况的讨论,严格陈述了该问题的解。

后来牛顿、蒙日、高斯等许多数学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得到多种解决方法。

其中以法国数学家热尔岗约于1813年给出的解法较有代表性。

以上所说都是通常的标尺作图法。

如果放宽作图条件限制,则有多种简捷的解法。

阿波罗尼斯圆与向量 (解析版)

阿波罗尼斯圆与向量 (解析版)

阿波罗尼斯圆与向量考向分析:涉及线段定比的有些平面向量题,或是涉及数量积的等式,可以转化成三点共线问题,构造阿波罗尼斯圆,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阿波罗尼斯圆解决问题.典礼分析例1已知a ,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向量c 满足1||2c a -= ,则||2||a b c c b +-+-最小值为__________.解:【分析】建立坐标系,设(1,0)A ,(0,1)B ,(1,1)D ,设OA a = ,OB b =,则||2||2a b c c b CD BC +-+-=+,构造相似三角形,设1(1,)4E ,可得AEC ACD ∆∆∽,所以5||2||22()22a b c c b CD BC BC CE BE +-+-=+=+= .【详解】如图,()()()1,0,0,1,1,1A B D ,设,OA a OB b == ,则向量c 满足1||2c a -= ,设OC c =,所以点C 为以A 为圆心,以12为半径的圆上的一点,所以||||||a b c OD OC CD +-=-= ,同理2||2||c b BC -=,取点11,4E ⎛⎫⎪⎝⎭,则AE AC AC AD =,又因CAE DAC ∠=∠,所以AEC ACD ∆∆∽,所以12CE CD =,即2CD CE =,所以()||2||2222a b c c b CD BC CE BC BC CE +-+-=+=+=+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5522242BC CE BE +≥==⨯=.故填:52.例2已知6BC =,2AC AB =,点D 满足()22x y AD AB AC x y x y =+++ ,设(),f x y AD = ,若()()00,,f x y f x y ≥恒成立,则()00,f 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分析】将已知()22x y AD AB AC x y x y =+++ 变形为()122x y AB AC x y x y ⎛⎫+ ⎪++⎝⎭,设延长AB 至点F ,使得2AF AB =,取AC 的中点E ,并通过1x yx y x y+=++得出点D 在EF 上,再通过AEF ABC ≅△△与已知条件得出()00min ,f x y AD AG ==,设AB m =,再通过面积法与正、余弦定理得出AG 即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最值与根式性质得出答案.【详解】延长AB 至点F ,使得2AF AB =,取AC 的中点E ,连接EF ,则()22x y AD AB AC x y x y =+++ ,()122x yAB AC x y x y⎛⎫=+ ⎪++⎝⎭,x y AF AE x y x y =+++,1x yx y x y+=++,∴点D 在EF 上,过点A 作AG EF ⊥于点G,由“边角边”公理可得:AEF ABC ≅△△,6EF BC ∴==,(),f x y AD =,且()()00,,f x y f x y ≥恒成立,()00min,f x y ADAG ∴==,设AB m =,根据面积法知:sin AE AF AAG EF=,2sin 6m m A⋅⋅=,2sin 3m A =,=11243=≤⨯=,当且仅当m =()00max ,4f x y ∴=,例3(202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高三其他)3.已知向量,,a b c 满足1||||||1,12a b c a b ===⋅= ,则11||22c a c 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解析】根据几何关系,设点,,A B D 的坐标,点C 在单位圆上,故()111222M c a c b EC BC =++-=+,当,,B E C 三点共线时,即点C 在1C 处时,取最小值,以及数形结合分析出最大值,计算得到答案.【详解】因为||1,||2,1a b a b ==⋅=,所以,3a b π〈〉= ,设OA a = ,OB b = ,OC c = ,12OD a =- ,即1(1,0),(,0)2A B D -,点C 在单位圆221x y +=上,因为11112222c a c b OC OD OC OB DC BC ++-=-+-=+,设1||||,(,),(,)2DC EC C x y E m n =,(2,0)E -,所以()111222M c a c b EC BC =++-=+ ,如图,(1)当,,B E C 三点共线,即点C 在1C 处时,取最小值.因为()11112222M c a c b EC BC BE =++-=+≥=min M =(2)当C 位于2C 处时,取最大值,221(||||)2M EC C B =+=因为22222212(||||)(2)()(4)28EC BC CC EB +=+≤+= ,即2214EC BC +≤ ,所以||||2EC BC +≤||||EC BC =取等号,综上,11||||22c a c b ++-∈ .例4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2,点P 在线段AC 上,若满足210PA PB λ⋅-+=的点P 恰有两个,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详解】分析:设()02PA x x =≤≤,根据210PA PB λ⋅-+=得到关于x 的函数,由题意可得该函数在区间[]0,2上有两个不同的零点,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可得实数λ的取值范围.详解:如图,设()02PA x x =≤≤,则2PC x =-,则2x PB PA AB AC AB =+=-+ ,又22602AC AB cos ⋅=⨯⨯︒=,∴2222242x x x x PA PB AC AC AB AC AC AB x x ⎛⎫⋅=-⋅-+=-⋅=- ⎪⎝⎭.∵满足210PA PB λ⋅-+=的点P 恰有两个,∴关于x 的方程2210x x λ--+=在区间[]0,2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设()221f x x x λ=--+,则函数()f x 在区间[]0,2上有两个不同的零点,∴()()()14210021023201022ffλλλ⎧∆=--+>⎪=-+≥⎪⎪⎨=-≥⎪⎪<<⎪⎩,解得3182λ<≤.∴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31,82⎛⎤⎥⎝⎦.。

微专题16 阿波罗尼斯圆问题梳理及其运用答案

微专题16 阿波罗尼斯圆问题梳理及其运用答案

微专题161.答案:(-∞,0]∪⎣⎡⎭⎫43,+∞.解析:设M (x ,y ),则由2MA=MB得2(x -1)2+y 2= (x -4)2+y 2,化简得x 2+y 2=4,设直线l :y=k (x -1)-2,则|-k -2|1+k 2≤2,整理得3k 2-4k ≥0,解得k ≤0或k ≥43.2.答案:[0,125].解析:因为圆心在直线y =2x -4上,所以圆C 的方程为(x -a )2+[y -2(a -2)]2=1.设点M (x ,y ),因为MA =2MO ,所以x 2+(y -3)2= 2x 2+y 2,化简得x 2+y 2+2y -3=0,即x 2+(y +1)2=4,所以圆心M 在以D (0,-1)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由题意得,点M (x ,y )在圆C 上,所以圆C 与圆D 有公共点,则2-1≤CD ≤2+1,即1≤a 2+(2a -3)2≤3.由5a 2-12a +8≥0,得a ∈R ;由5a 2-12a ≤0,得0≤a ≤125.所以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为[0,125].3.答案:{22,-22}. 解析:设P (x ,x +m ),则由P A PB =12可知(x -1)2+(x +m )2(x -4)2+(x +m )2=14,化简得到2x 2+2mx +m 2-4=0,由题意可知Δ=4m 2-4×2×(m 2-4)=0,即m 2=8,则实数m 的取值集合为{22,-22}.4.答案:52.解析:记12PB =PC ,那么PC PB =12,其中B (2,0),下面研究点C 的位置.设C (a ,b ),P (cos θ,sin θ),则由PC PB =12得 错误!=12,化简得(4-8a )cos θ-8b sin θ+4a 2+4b 2-1=0①,由于①式对任意θ都成立,则⎩⎨⎧4-8a =0,b =0,4a 2+4b 2-1=0,解得C (12,0).因此,P A +12PB =P A +PC ≥AC =52.5.答案:⎝⎛⎭⎫53,73. 解析:如图,设AB =3,AC =1,AD =k ,以点C 为原点,线段AC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xCy ,则点A 的坐标为(1,0),因为AB =3,所以点B 在以点A 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圆的方程为(x -1)2+y 2=9(*).设D (x ,y ),由CD =2DB 得B (32x ,32y ),代入(*)式得(32x -1)2+(32y )2=9,化简得(x -23)2+y 2=4,所以r -13<k <13+r ,从而53<k <73.6.答案:l 22(1-k 2).解析:如图,以B 为原点,BD 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xBy .设A (x ,y ),y >0.因AD =kAC =kAB ,故AD 2=k 2AB 2,于是(x -l )2+y 2=k 2(x 2+y 2).所以y 2=-(1-k 2)x 2+2lx -l 21-k 2=错误!≤k 2l2(1-k 2)2,于是,y max =kl1-k 2,(S △ABD )max =kl 22(1-k 2),所以,(S △ABC )max=1k(S △ABD )max =l 22(1-k 2).7.答案:2+ 3. 解析:易知点B 的轨迹是阿波罗尼斯圆,记圆与线段AC 的交点为F ,圆心为D ,则AB BC =AFFC=m ,从而BF 为∠ABC 的平分线,即∠ABF =∠CBF =π6,此时∠BCD =∠BFC +∠CBF =5π12,∠CAB =π12,∠ACB =7π12.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m =AB BC =sin ∠ACB sin ∠CAB=2+ 3.8.答案:存在;λ=12,理由略.解析:假设存在点P (x ,y )满足题意,则x 2+y 2+8x =0,所以P A 2=(x +2)2+y 2,PB 2=(x -4)2+y 2,由P A 2=λ2·PB 2,可得x 2+y 2+4x +4=λ2(x 2+y 2-8x +16),整理得(1-x )(1-4λ2)=0,由点P (x ,y )为圆C 上任意一点,且λ>0,于是取λ2=14,即有λ=12.。

阿波罗尼定理

阿波罗尼定理

阿波罗尼定理阿波罗尼定理是三角形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三角形三边长度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该定理得名自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他是第一个证明该定理的人。

一、定义在三角形ABC中,设a、b、c分别为三边的长度,s为半周长(即s=(a+b+c)/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S可表示为:S = √[s(s-a)(s-b)(s-c)]二、证明1. 利用海伦公式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海伦公式。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a、b、c分别为三边的长度,s为半周长,则该三角形面积S可表示为:S = √[s(s-a)(s-b)(s-c)]这个公式可以通过向外作高得到。

2. 利用内切圆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内切圆。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假设有一圆与该三角形的三条边相切,则该圆称为该三角形的内切圆。

内切圆有一个重要性质:它与每条边相切于一个点,并且这些点都位于每条边所对应的角平分线上。

3. 利用内心内切圆的圆心称为该三角形的内心,记为I。

我们可以通过向内作垂线,将三角形分成三个小三角形。

设这些小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S3,则原三角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S = S1 + S2 + S34. 利用相似三角形接下来,我们需要利用相似三角形。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假设有一条线段DE平行于BC,并且与AB和AC相交于点D和E,则有:AD/DB = AE/EC这个结论可以通过对两个相似三角形进行比较得到。

5. 推导公式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推导阿波罗尼定理了。

根据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S = S1 + S2 + S3= √[s(s-a)(s-b)(s-c)]/2 + √[s(s-b)(s-c)(s-a)]/2 + √[s(s-c)(s-a)(s-b)]/2= 1/2√[s(s-a)(s-b)(s-c) + s(s-b)(s-c)(s-a) + s(s-c)(s-a)(s-b)]= 1/4√[(a+b+c)(a+b-c)(b+c-a)(c+a-b)]这就是阿波罗尼定理。

Apollonius' Problem之常规解答

Apollonius' Problem之常规解答

阿波罗尼奥斯问题之常规解答金占魁湖北随县第一高级中学写在前面的话这个暑期酷热而慢长,闲寂室内,偶翻昔日的读书笔记,忽然有一股想把所学知识系统归纳的冲动。

想到了就干起来。

第一系列是阿波罗尼奥斯问题,前后共四篇,先作如下简介:《解法基础》:介绍尺规作图中常见的概念,如位似中心、相似轴、根轴、根心、极线、极点、反演变换、正交圆等等,以及它们的尺规作法。

同时还介绍圆退化为点或线后,位似中心、相似轴、根轴、根心、极点是如何跟随变化的。

最后用CCC的“热尔岗解法”、“庞斯列—福切解法”,作出PPC、PCC、PLC、LLC、LCC的切圆。

《常规解答》:把阿波罗尼奥斯问题退化为十种组合,本书全面介绍每种组合中一般情况下的多种解法,并介绍该种情况下的全部解圆的作法。

可谓洋洋大观解法大全了。

《特款解法》:这里特款指点线圆组合中,比较特殊的位置关系,不在《常规解答》讨论之列,比如:两条平行线+点或线或圆,两个同心圆+点或线或圆,这些特款在反演变换过程中,经常用到。

书中还介绍了“鞋匠的刀“形中的切圆的解法、相交三圆的休伯特·舒特里克解法、以及相切三圆的Soddy圆的多种解法。

《名家解法》:以阿波罗尼奥斯问题历史为序,介绍世界上著名数学家们的解法,重点介绍他们的解法思路或详细作法,但不介绍多解的作法,只是尊重他们当时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人的笔记中鲜有原著原作者的记录,当时只为了省事为了记重点,所以本系列书丛中,不说明其引用来源和出外,在此向原著作者表示歉意,同时也表达自己对原作者们的崇高敬意!谢谢他们的辛勤付出!2019年7月于随州目录一.PPP:求作一圆经过不共线的三点 (3)二、LLL:求作一圆与不共点三线都相切 (3)三、PPL:求作一圆经过已知两点且与已知直线相切 (3)四、PLL:求作一圆经过已知点且与两相交直线都相切 (4)五、LLC:求作一圆与两已知直线和已知圆都相切 (6)六、PPC:求作一圆与已知圆相切并过圆外两已知点 (10)七、PCC:求作一圆与两已知圆相切并过圆外一已知点 (11)八、PLC:求作一圆经过定点且与定直线、定圆相切 (15)九、LCC:求作一圆与两定圆、一定直线都相切 (17)十、CCC:求作一圆与三个已知圆都相切 (19)简介及说明:Apollonius问题是给定三个圆,作这三个圆的切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波罗尼斯问题详细解答1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附录目录内容阿波罗尼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是阿波罗尼斯问题?阿波罗尼斯问题有多少个子问题?怎样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怎样过线段上一点作该线段的垂线?怎样过圆上一点作该圆的切线?怎样作两个圆的公切线?什么叫反演变换?怎样作反演圆内一点的反演点?怎样作反演圆外一点的反演点?怎样作一条直线的反演图形?怎样作一个圆的反演图形?怎样才能让一条直线经过反演变换后保持不变?怎样才能让一个圆经过反演变换后保持不变?怎样作线段 a、b 的比例中项 c?什么叫圆的幂?怎样作出圆的幂?什么是圆的根轴(或等幂轴)?怎样作出圆的根轴?什么是圆的根心?怎样作出圆的根心?什么叫相(位)似中心?怎样作出相(位)似中心?什么叫相(位)似点?什么叫正相(位)似点?什么叫逆相似点?什么叫两圆周的共同幂?什么叫相似轴?怎样作出相似轴?阿波罗尼斯问题之一:点点点阿波罗尼斯问题之二:线线线阿波罗尼斯问题之三:点线线阿波罗尼斯问题之四:点点线阿波罗尼斯问题之五:点点圆阿波罗尼斯问题之六:点圆圆阿波罗尼斯问题之七:点线圆阿波罗尼斯问题之八:线圆圆阿波罗尼斯问题之九:线线圆阿波罗尼斯问题之十:圆圆圆米勒问题和米勒定理页码 03 03 03 03 04 04 05 06 06 06 07 08 10 10 10 11 11 13 13 14 16 17 17 18 19 22 26 31 35 41 47 55 692第 01 个问题: 阿波罗尼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有时也翻译为“阿波罗尼奥斯”,古希腊大数学家,生活在公 元前 260 年到公元前 190 年,著有《论相切》和《圆锥曲线》。

中国的学生知道这个人往往 是从阿波罗尼奥斯圆开始的。

第 02 个问题: 什么是阿波罗尼斯问题? 作一个圆,使得它与三个已知圆相切。

因为是圆与圆相碰触,所以人们把它形象地称为 “圆之吻”。

第 03 个问题: 阿波罗尼斯问题有多少个子问题? 由于点和直线可以分别看作圆的极限状态:半径为无穷小的圆和半径为无穷大的圆,所 以它一共有 10 个子问题,按构成元素(点、线、圆)的不同,我们将它分成三类: Ⅰ、三元相同的一类:点点点、线线线、圆圆圆; Ⅱ、一异两同的一类:①点线线,点圆圆;②线点点,线圆圆; ③圆点点,圆线线; Ⅲ、三元各异:点线圆。

在作图时,要求所作出的圆与已知的圆、线、点都相切,只是由于点是退化了的圆或直 线,所以看上去就是所作圆经过该点,或者说该点在所作圆上。

说明: ①也有人只把“圆圆圆”这种情况叫作阿波罗尼斯问题。

②我们只讨论退化的情况,不讨论重合的情况(圆与圆重合、线与线重合、点与点重合)。

③本文所提到的“圆”都是指“圆周”,不指圆面。

第 04 个问题: 怎样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下图:3第 05 个问题: 怎样过线段上一点作该线段的垂线? 如下图:先作射线 AB,再以点 B 为圆心、BA 为半径作圆 B,圆 B 交射线 AB 于点 A`, 则问题转化为作线段 AA`的垂直平分线。

那么,我们可以按 01 的作法,作出这条垂直平分线;相类似地,我们可以作出过点 A 并且垂直于线段 AB 的直线。

第 06 个问题: 怎样过圆上一点作该圆的切线? 如下图:连接圆心 O 和圆上该点 A,于是问题转化为:过点 A 作线段 OA 的垂线。

4第 07 个问题: 怎样作两个圆的公切线?①两圆外公切线的具体作法:如上图 ① 作圆 M,其半径为两圆圆心所确定的线段 O1O2 的一半,或者这么说:以线段 O1O2 为直径作一个圆。

② 作外公切线时,以大圆的圆心为圆心、R-r 为半径作圆 O; ③ 设圆 O 与圆 M 的交点为 D、E,连接 DO2、EO2; ④ 设射线 O1D 和圆 O1 交于点 G,以 DG、DO2 为两条边作平行四边形 GDO2F,则 直线 GF 为两圆的一条外公切线, ⑤ 同理,可作出另一条外公切线 HI说明: 这里实际上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如何过圆 O1 外一点 O2 作圆 O1 的切线 O2D、O2E。

②两圆内公切线的具体作法:如下图 ⑥ 作圆 M,其半径为两圆圆心所确定的线段的一半, ⑦ 作内公切线时,以大圆的圆心为圆心、R+r 为半径作圆 O; ⑧ 设圆 O 与圆 M 的交点为 D、E,连接 DO2、EO2; ⑨ 设射线 O1D 和圆 O1 交于点 F,以 DF、DO2 为两条边作平行四边形 FDO2H,则 直线 FH 为两圆的一条内公切线, ⑩ 同理,可作出另一条内公切线 GI5③两圆内切时,其外公切线可以仿照作出,不赘述。

说明:①两圆内含(但不内切)时,没有公切线; ②两圆内切时,只有一条外公切线; ③两圆相交时,只有两条外公切线。

④两圆外切时,有一条内公切线,两条外公切线,共 3 条; ⑤两圆相离时,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两条,共 4 条。

第 08 个问题: 什么叫反演变换? 中文名称:反演;英文名称:inversion 二维平面上的反演以一个特定的反演圆为基础:圆心 O 为反演中心,圆半径为常数 k,把点 P 反演为点 P'就是使得 OP×OP' = k2 (即 k 为 OP 和 OP'的几何平均). 如点 P 在圆上,反演后仍是它自身。

第 09 个问题: 怎样作反演圆内一点的反演点? 如点 P 在圆内:连结 OP,过点 P 作直线垂直于 OP,直线与圆的交点处的切线的交点就是点 P'. 第 10 个问题: 怎样作反演圆外一点的反演点? 如点 P 在圆外可这样作:过点 P 作圆的切线(两条),两个切点相连与 OP 连线交点就6是点 P'. 另法:以点 P 为圆心、PO 为半径作圆 P,设圆 P 交圆 O 于 A、B 两点,分别以 A、B 两点,以 OA、OB 为半径作圆,圆 A 和圆 B 交于点 O 和另一点,该点就是 P`。

图形省略了,请您自己画图体验。

第 11 个问题: 怎样作一条直线的反演图形? (1)通过反演极的直线:经过反演变换后与原直线生命,但直线上只有两个点(直线与反演圆的交占满)不动,其它的点都变动了位置。

(2)不通过反演极的直线:分两类情况 ①直线与反演圆相离: 过反演极 O 作直线 L 的垂线,设垂足为 A,作出点 A 关于圆周 O 的反点 A`,则直线 L的反形为一个圆,一个以线段 OA`为直径的圆;具体见下图:②直线与反演圆相切:以反演极 O 和切点 A 为直径的一个圆7③直线与反演圆相交:过反演极 O 和两个交点 A、B 的一个圆第 12 个问题: 怎样作一个圆的反演图形? ①通过反演极的圆周:它的反形是一条直线,如下图:作法:过反演极 O 和圆 I 的圆心 I 作一条直线 OI,直线 OI 交圆 I 于点 A、O 两点;作 出点 A 的反演点 A`;过点 A`作一条直线 L 垂直于直线 OI,直线 L 就是圆 I 关于反演圆 O 的反形。

②不通过反演极并且与反演圆相离的圆周:其反形为在圆 O 内的一个圆,如下图:8作法:过反演极 O 和圆 I 的圆心 I 作一条直线 OI,直线 OI 交圆 I 于点 A、B 两点;作 出点 A 的反演点 A`,作出点 B 的反演点 B`;以线段 A`B`为直径作圆 I`,则圆 I`就是圆 I 关于反演圆 O 的反形。

③不通过反演极并且与反演圆相切的圆周:其反形为圆 O 内的一个圆,如下图:9作法:过反演极 O 和圆 I 的圆心 I 作一条直线 OI,直线 OI 交圆 I 于点 A、B 两点;作 出点 A 的反演点 A`,点 A`和点 A 重合;作出点 B 的反演点 B`;以线段 A`B`为直径作圆 I`, 则圆 I`就是圆 I 关于反演圆 O 的反形。

④不通过反演极并且与反演圆相交的圆周:其反形为与圆 O 相交的一个圆,作法类似 于前:⑤不通过反演极在反演圆内的圆周:其反形为在圆 O 外的一个圆,作法类似于前,其 图类似②图。

第 13 个问题: 怎样才能让一条直线经过反演变换后保持不变? 在直线 L 上取一点 O,以它为圆心任作一圆,这样以圆 O 为反演圆的反演变换将直线 L 变成自身。

第 14 个问题: 怎样才能让一个圆经过反演变换后保持不变? 在圆 O 上任取一点 A,作直线 AB 垂直 OA,在 AB 上任取一点 P 作圆心,PA 为半径 作圆,则以圆 P 为反演圆的变换将圆 O 变成自身。

第 15 个问题: 怎样作线段 a、b 的比例中项 c?10第16个问题个问题:: 什么叫圆的幂什么叫圆的幂??怎样作出圆的幂怎样作出圆的幂??所谓圆的幂,具体是指一个点相对于一个圆的幂。

设Γ是平面上一个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圆,对于平面上任一点P ,令ρ(P )=PO 2-r 2,则称ρ(P )为点P 对于圆Γ的幂。

① 若点P 在圆O 之外,则过点P 作圆O 的切线,记切点为Q ,则PQ 2=ρ(P )=PO 2-r 2,如下图:②若点P 在圆O 之上,ρ(P )= PO 2-r 2 =0,依然是切线段PQ 的平方(正因为是切线段长度的平方,所以叫幂),只不过线段PQ 已经退化为一个点,线段长变为零。

③若点P 在圆O 之内,则过点P 作圆O 的弦AB ,使得OP 垂直于弦AB ,则AP 2= BP 2=ρ(P )= r 2-PO 2,其大小是垂直于OP 的弦的一半的平方,如下图:其中,垂直于OP 的弦AB 被称作过点P 的最小弦。

第17个问题个问题:: 什么是圆的根轴什么是圆的根轴((或等幂轴或等幂轴))?怎样作出圆的根轴怎样作出圆的根轴??所谓圆的根轴就是到两定圆的幂相等的动点的轨迹,可以证明该轨迹为一条直线,所以称之为两定圆的根轴或等幂轴。

请注意,根轴是与两个圆相关联的概念,一个圆无所谓根轴。

怎样作出圆的根轴怎样作出圆的根轴??①若两圆相离,则我们可以作出它的四条公切线,这四条公切线的中点到这两个圆的幂都相等,又已知根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取其中两个的中点就可以作出这条根轴。

又由于根轴总是垂直于两圆的连心线,所以只要作出一条外公切线即可作出两圆的根轴如下图:②若两圆相外切,则我们可以作出它的三条公切线,内公切线和外公切线的交点(即两外公切线段的中点)就确定了这两个圆的根轴。

③若两圆相交,则两个交点所确定的直线就是这两个圆的根轴。

④若两圆相内切,则唯一的这条外公切线就是这两个圆的根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