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鸡兔同笼)》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第27~29页)1. 指导学生学会用转化、列表、假设等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通过运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用转化、列表、假设等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运用转化策略解决过问题呢?学生可能回忆并列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老师适时课件或学具演示,并在黑板上将转化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
师:转化策略曾经帮助我们解决过这么多新问题,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组题,动笔算算,体会哪里运用了转化策略。
有发现,可以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四人小组内每个学生的题纸各不相同,学生独立计算、观察,体会到转化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师:举个例子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举例:·计算分数除法是把除法转化成乘法。
·计算小数除法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是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
·计算83+83+83+83+83是把相同加数的和转化成乘法。
……师:这里都用了转化策略,有什么共同地方?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体会到转化的实质——转化前和转化后计算结果不变。
小结:这么多地方用到转化的策略,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可能体会到:转化策略应用很广泛;转化策略能解决新问题;转化策略能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师:转化是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策略,为下面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准备】1. 教学例1。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说说准备怎样解答,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鸡兔同笼教案3篇
鸡兔同笼教案3篇鸡兔同笼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重点难点】用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指导】1.要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采取讨论,自主探索等方式,多手段、多层面、多角度地探索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代数法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在注重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自主优化(如列表法中的从两边开始,从中间开始,依据数据跳跃猜测等),并注重不同策略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局限性和一般性。
2.要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观察、猜想、证明、归纳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课初随意、无序的猜想到表格中的有序、有目的的猜想;从一般验证到表格中数据变化规律的发现;从列表法(8只兔0只鸡或8只鸡0只兔这两种情况中)很快自然联想到假设法(通过假设——计算——推理——解答的过程,掌握假设法的独特的特点)、代数法。
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特殊到一般、从借鉴到创新、从肤浅到深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广角”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新增的教学内容之一,主要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节课作为本册教材“数学广角”中的唯一教学内容,也要求教师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如:用容易探究的小数据替代《孙子算经》原题中的大数据的“替换法”解决问题,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既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又强调了解题策略的优化;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和方法;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渗透了代数的思想和方法等等。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PPT呈现课本的主题图,并提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是什么意思?大家能不能算出各几何呢?引出课题――《鸡兔同笼》(二)探索新知先从简单问题出发,呈现例1:8个头,26只脚,鸡和兔子各几只?猜测一下教师总结学生回答:3只兔子,5只鸡,22只脚;4只兔子,4只鸡,24只脚。
均不对追问:按顺序列表填写一下,应该是各有几只?得出结论有3只鸡,5只兔子。
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多出来的脚的个数除以2便是兔子的只数,用头数减去便得到鸡的只数。
如果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
多出的10只脚均为兔子的,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只脚,所以算得有10÷2=5只兔,3只鸡。
(三)课堂练习PPT再次出示导入中的问题“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解决,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在结束后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四)小结作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课后作业: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自己设计鸡兔同笼的问题去考考小伙伴或家人。
四、板书设计五、课后反思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篇二」学情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类数学妙题,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具有训练智能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小学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通用6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通用6篇)小学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通用6篇)教学设计需要突出学科知识点的多重性和交叉性,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际应用,以便达到有机整合和长效转化的效果。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枚举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2、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列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本书《孙子算经》,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来读一读,你见过这类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鸡兔同笼)二、探索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景图)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有鸡、有兔、20个头、54只腿,鸡有2条腿、兔有4条腿)现在同学们就来猜一猜鸡、兔各有多少只?把你猜想的结果跟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后:请学生汇报猜想的情况教师随机板书看到这么多种猜测,你知道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吗?你又想说什么?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看就很清楚。
师:对,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列在表格里那会看得更清楚。
那么列表先做什么。
生:(1)画表(2)填写第一行师:请你们把猜测的结果按一定的顺序填在表格中,并验证,哪种猜测正确。
出示学习要求:1、先独立尝试猜测。
2、把尝试的数据在表格中表达出来。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教案把龟鹤问题转化成了鸡兔同笼问题,大家是怎样解决的?学生作品1:列表法解决。
学生作品2:假设法列式解决。
师:为什么假设全是鹤,先算出来的是龟的只数呢?预设:数据太大,利用上节课的学习经验,化繁为简,画图解释说理。
学生作品3:假设法列式解决。
(3)回顾与反思。
①回顾解决的过程。
②检查验证。
预设: 16×4+24×2=112(条),说明结果是正确的。
2.引出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二、应用模型,解决问题(一)租船问题1.阅读理解。
出示题目:一共有38人,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呢?和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吗?预设1:一共有38人,租了8条船,大船限乘也就是最多坐6人,小船最多坐4人。
预设2:38人相当于鸡兔同笼中的总脚数,8条船相当于总头数,大船限乘人数相当于一只兔的脚数,小船限乘人数就相当于一只鸡的脚数。
2.自主探究。
租船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建立了联系,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作品1:列表法解决。
学生作品2:假设法列式解决。
学生作品3:假设法列式解决。
3.回顾反思。
在阅读分析中首先找到了租船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之间的联系,然后运用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租船问题。
(二)投篮问题1.出示题目。
篮球比赛中,3分线外投中一球记3分,3分线内投中一球记2分。
在一场比赛中张鹏投了15个球,进了9个,没有罚球,总共得了21分。
张鹏在这场比赛中投进了几个3分球?(1)建立联系。
这里有“鸡”和“兔”吗?预设1:3分球就相当于兔的脚数,2分球就相当于鸡的脚数,总得分就是总脚数。
预设2:投进球才能得分,投了15个球,有投进也有没投进的,题目中说进了9个球,所以总头数是9个,不是15个。
(2)独立解决。
(3)汇报交流。
①辨析两位学生作品。
作品1 作品2预设1:都是用假设法解决的,但是结果不同,把他们的结果进行检验,作品二的解答过程是正确的。
六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优秀教学案例
4.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鸡兔同笼的故事吗?有一个农夫他有一群鸡和兔子,但他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只鸡和兔子,你们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通过这个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鸡有两条腿,兔子有四条腿,那么如何通过已知的腿的总数来确定鸡和兔子的数量呢?”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顾整数四则运算和方程式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师介绍鸡兔同笼问题,讲解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在本节课中,教师将带领学生探索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并掌握解决鸡兔同笼类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鸡兔同笼》的学习,教师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农场主购买鸡和兔子,但忘记了具体数量的故事情景,引导学生帮助农场主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1.教师布置与鸡兔同笼问题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精选
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九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利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答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此类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掌握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的解法进行问题的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有趣的鸡兔同笼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
2. 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并尝试列出等量关系。
(3)教师讲解列表法和假设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进行解答。
(2)教师对解答过程进行讲解,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不同难度的鸡兔同笼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列表法:直观、易懂假设法:快速、简便2. 例题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课本练习题:第9.1题、第9.2题(2)拓展题: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探索新知过程中的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6. 课后反思的内容和拓展延伸的引导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重点:列表法和假设法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关键方法,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两种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8、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8、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生能够运用猜测和检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猜测和检验的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问题运用猜测和检验的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张插图,上面有两只兔子、三只乌龟和四只小鸟,让学生观察图形,思考以下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动物?(9)•有多少只长着翅膀的动物?(4)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讲授新知识1.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阅读课本P117页,了解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2.猜测和检验的策略。
(1)知道问题的大意。
从问题的字面意思和背景信息中了解问题的基本意思。
举例:小明家的客厅地面面积是30平方米,家里铺的地砖大小是60厘米 ×60厘米,如果小明全用地砖铺满整个客厅,需要多少块地砖?(2)猜测解题方法。
运用自己的理解、经验、想象和推测,找到解题的方向。
举例:这道题目属于数学的计算问题,需要了解面积、长度和宽度等知识。
(3)检验方法是否可行。
检查所猜测的方法是否符合问题要求,是否可行。
举例: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根据面积公式 S = l × w 计算出需要的地砖数量。
(4)解题。
根据前面确定的方法填充题目内容,进而解决问题。
举例:根据问题中所给出的数据和公式,可以得出需要的地砖数量是50块。
3. 练习策略1.猜测和检验的策略的运用。
让学生参考课本P118页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猜测和检验的策略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设计问题。
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到课堂前准备好设计问题并运用猜测和检验的策略。
4. 总结本节课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成功的经验,并不断总结和改进。
四、作业1.完成课本P119页的练习。
2.思考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设计并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猜测和检验的策略。
六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问题充满好奇心,具备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可能尚未系统地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可能存在思维定式,需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灵活解题的能力。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注意解题过程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解题品质。
-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或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
3.作业评价: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
-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自己的思考过程。
-指出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及时纠正,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学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鸡兔同笼”问题解决方法,解决类似的其他问题,如“牛马同笼”、“鸟兽同笼”等。
5.教师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跟随解题过程,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确保讨论有序进行。
2.各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鸡兔同笼”问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各小组的讨论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4.各小组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反馈。
3.教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鸡兔同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鸡兔同笼》数学教案设计
《鸡兔同笼》數學教案設計
主题:《鸡兔同笼》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1. 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模型及其解答方法。
2. 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及解答技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代“鸡兔同笼”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课讲解
1. 基本模型:假设鸡有x只,兔子有y只。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列出方程组。
2. 解答方法:使用代数方法或图形方法解方程组,得出鸡和兔子的数量。
(三)实例解析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步骤。
(四)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和点评。
(五)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鸡兔同笼”问题的解答策略和技巧,并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鸡兔同笼”问题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次课上进行汇报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批改他们的作业,评估他们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教案鸡兔同笼教案9篇鸡兔同笼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尝试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列方程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材分析:(一)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可以应用作图法、列表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设计思路:遵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通过教师创设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中应注意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之间交流,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一>、提出问题师:(出示主题图)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
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问:这段话是什么意思?(生试说)师:这段话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鸡兔同笼问题;2. 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2. 掌握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板书:鸡兔同笼问题;2. 教具:鸡兔图片;3. 教材:相关数学问题。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一张鸡和兔子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是否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步骤二:引发问题(15分钟)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鸡兔同笼问题,例如:“农场一共有98只头,鸡兔共有40只,那么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
步骤三:引导解决问题(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通过逻辑推理解决问题,按以下步骤进行引导:1. 设鸡的数量为x,兔子的数量为y,根据题目条件可列出一个方程:x + y = 40;2. 由题目中鸡兔的总数量可列出另一个方程:2x + 4y = 98;3. 解方程组,得到鸡和兔的数量。
通过代入法或消元法,得出x = 18,y = 22;4. 给出答案:鸡有18只,兔子有22只。
步骤四:拓展思考(2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如果鸡兔同笼问题中给出的条件不同,能否得到相同的答案?为什么?2. 如果鸡兔同笼问题中给出的条件增加或减少,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答案的求解?3. 学生可以自己编写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然后互相交换问题,解答对方的问题。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总结本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并提醒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的数学问题,例如鸡兔同笼问题的应用,如用鸡兔同笼的思路解决其他类型的问题。
七、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份鸡兔同笼问题的训练题,并写出解题思路和答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鸡兔同笼问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鸡兔同笼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2)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2)学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2)如何验证方程的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鸡兔同笼问题的相关案例。
(2)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1)预习鸡兔同笼问题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关于鸡兔同笼的有趣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展示鸡兔同笼问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新课讲解:(1)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假设法和方程法。
(3)举例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 课堂练习:(1)布置几道鸡兔同笼问题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挑选几位学生分享解题过程,互相交流学习。
4.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出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五、课后作业:1. 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
2. 拓展作业:(1)收集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与同学交流分享。
(2)尝试解决其他类似的数学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 练习题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其对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评估:阅读学生的课后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鸡兔同笼)》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生: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倒推、假设。
(增)师:假设是我们上学期刚学过的一种策略,当已知总量同时分配给两个未知量,并告诉我们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时。
我们可以利用倍数关系或相差关系把两种未知量假设成一种未知量来解题,可以使数量关系更清晰,计算更简便。
师:是的,利用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学新知,感知策略1、同学们,我们一起先来研究一道千古名题,在数学界把它叫做“鸡兔同笼”问题。
早在1500多年前,在《孙子算经》中就记载着“鸡兔同笼”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题。
媒体出示:鸡兔同笼,一共有8只,数一数腿有22条,你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读一读)师:看懂了吗?题中给出了什么条件?生:已知鸡兔共8只,共有22条腿。
师:对,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那么腿为什么会比头多呢?生:因为每只鸡有两条腿,每只兔有4条腿。
师:哦,这个问题好像有点幼稚,却是题目背后所隐藏的重要条件。
原来22条腿是由两种不同动物的腿组成,好像很难直接算出鸡兔的数量(份数),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用假设的策略师:下面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2、鸡和兔一共有8只,你可以怎样假设?生:假设8只全是鸡,或假设8只全是兔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棒,你们都是把两个未知量假设成了一个未知量。
课前,老师请了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做这道题,提示他通过假设,她居然做出来了,你知道他是借助什么方法做的吗?生:画图师:你猜对了,她借助画图的策略把这道题做出来了,我们也来试试吧,完成作业纸上第1题。
媒体出示:按步骤画图解决问题用一个圆表示一个小动物,用“/”表示小动物的腿假设8只都是鸡,给每只鸡各画上2条腿,通过比较发现画的腿的总数比实际22条腿少6条,我们把这种差距叫做总量差。
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特点,掌握其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
难点: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及如何运用代数方法求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讲述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解释鸡兔同笼问题的特点,以及如何使用代数方法(如方程法)进行求解。
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 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加深理解。
4. 归纳小结:总结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强调代数方法在解决此类问题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特点。
2. 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PPT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课堂上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布置适量的鸡兔同笼问题计算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模型:用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和情境。
2. 代数方程求解教学工具:用于演示如何使用代数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 教学PPT:包含鸡兔同笼问题的特点、解决方法以及实例演示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理解了其数学模型和代数方法的运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4年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精选
2024年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鸡兔同笼》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实际背景,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学会用列表法、假设法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够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类似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能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实际背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鸡兔同笼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笼子里鸡和兔的数量?2. 例题讲解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分别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1. 鸡兔同笼问题列表法假设法2. 解题步骤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建立方程求解方程3. 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课后习题第1、2、3题。
自编习题:小明家的鸡和兔子一共8只,脚一共有22只,请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2. 答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见教材。
自编习题答案:鸡4只,兔子4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但部分学生在建立方程时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物理等,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本节课选取鸡兔同笼问题作为教学内容,该问题既具有实际意义,又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鸡兔同笼苏教版教学设计5篇
鸡兔同笼苏教版教学设计5篇鸡兔同笼苏教版教学设计【篇1】教学过程:一、嬉戏体验师:这节课我们来做个鸡兔同笼的嬉戏好吗?师:谁来介绍鸡和兔的特征?生1:鸡一个头,两条腿生2:兔一个头,四条腿师:现在你们可以自己选择当鸡或当兔,同一排同学算同一个笼子,当鸡的同学站着,当兔的同学坐着,相互说说你们这一笼子小动物有几个头,几条腿?(同学嬉戏,体验鸡兔同笼)二、建立模型师:谁来说说你们刚才是怎样数出有多少只脚的?生:用鸡数乘以2,用兔数乘以4。
板书:鸡数2+兔数4师:通过刚才的嬉戏你有什么发觉?生:当头数相同,而鸡和兔的只数不同,脚数就会发生变化。
师:假如头数和脚数都不变,鸡兔同笼,数头20个,数脚54只,你能猜出有多少只鸡和兔吗?现在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争论)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把你们刚才猜想的过程记录下来。
生发言:可以用画图或制成统计表的方法。
师:今日我们主要来学习用统计表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
师:谁来说说,统计表中每栏要表示什么?师: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地把你们猜想的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沟通不同的方法。
(小组活动)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反馈总结:同学们记录的方法大致可纳成三种状况;逐一列举法、跳动列举法、取中列举法。
谁能说说这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同学发言)师:谁来说说三种方法哪种更快捷?生:我们可以采纳取中列表法,再结合跳动列表法进行调整。
师:如何调整?生:当发觉在尝试过程中所算出的腿数比已知的腿数多,那么腿多的小动物要削减,当尝试过程中所算出的腿数比已知的腿数少,腿多的小动物要增加。
板书:猜想列举调整。
三、巩固提升师:刚才我们通过了猜想列举调整等过程,解决了鸡兔同笼的问题,你们学会了吗?1、一只蜘蛛8条腿,一只蜻蜓6条腿,现在共有蜘蛛、蜻蜓12只,共有腿80条。
你能猜出蜘蛛、蜻蜓各有多少只吗?2、王大富买来65只鸡和兔,分别把他们支配在15个笼子里。
现鸡兔不同笼,假如每个鸡笼住5只鸡,每个兔笼住4只兔,你知道需要几个鸡笼和兔笼吗?四、思想教育与总结师:鸡兔同笼的问题很有意思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生: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倒推、假设。
(增)师:假设是我们上学期刚学过的一种策略,当已知总量同时分配给两个未知量,并告诉我们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时。
我们可以利用倍数关系或相差关系把两种未知量假设成
一种未知量来解题,可以使数量关系更清晰,计算更简便。
师:是的,利用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
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新知,感知策略
1、同学们,我们一起先来研究一道千古名题,在数学界把它叫做“鸡兔同笼”问题。
早在
1500多年前,在《孙子算经》中就记载着“鸡兔同笼”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题。
媒体出示:鸡兔同笼,一共有8只,数一数腿有22条,你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
(读一读)
师:看懂了吗?题中给出了什么条件?
生:已知鸡兔共8只,共有22条腿。
师:对,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那么腿为什么会比头多呢?
生:因为每只鸡有两条腿,每只兔有4条腿。
师:哦,这个问题好像有点幼稚,却是题目背后所隐藏的重要条件。
原来22条腿是由两种不同动物的腿组成,好像很难直接算出鸡兔的数量(份数),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假设的策略
师:下面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2、鸡和兔一共有8只,你可以怎样假设?
生:假设8只全是鸡,或假设8只全是兔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棒,你们都是把两个未知量假设成了一个未知量。
课前,老师请了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做这道题,提示他通过假设,她居然做出来了,你知道
他是借助什么方法做的吗?
生:画图
师:你猜对了,她借助画图的策略把这道题做出来了,我们也来试试吧,完成作业纸上第1题。
媒体出示:按步骤画图解决问题
用一个圆表示一个小动物,用“/”表示小动物的腿
假设8只都是鸡,给每只鸡各画上2条腿,通过比较发现画的腿的总数比实际22条腿少6条,我们把这种差距叫做总量差。
为什么会少6条呢?因为实际不全是鸡,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我们把这种差距叫做个量差,那么要再给其中的几只动物添上2条腿,使画出的腿正好是22条。
6里面有3个2条,要把3只鸡调整为兔。
想:假设8只都是(),总量差是(),个量差是()。
总量差里面有()个个量差,所以把()只()调整为()。
假设8只都是兔,给每只兔各画上4条腿,发现画的腿的总数比实际22条腿多10条,总量
差是10。
根据矛盾就要进行调整,因为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个量差是2,那么要给其中的几只动物去掉2条腿,使画出的腿正好是22条。
10条里面有5个2条,要把5只兔调整为鸡。
想:假设8只都是(),总量差是(),个量差是()。
总量差里面有()个个量差,把()只()调整为()
师:现在请把你的数学思考用计算的方式表示出来。
我们得到的答案是否正确呢?可以进行
检验,看是否等于22只。
小结: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解这道题的,先提出假设,再进行比较,发
现有总量差,再根据调整,用总量差÷个量差=两一个量的数量
三、巩固练习
4、其实,日本也研究过“鸡兔同笼”问题,只不过他们把名称改了,他们把这类题叫做“鹤龟算”。
名称虽然改了,但与“鸡兔同笼”问题是一样的,龟就相当于兔,鹤就相当于鸡,
你打算怎样解决?(用假设的策略)你们想借助画图来解决吗?为什么?(太多)
你能列式解答吗?完成作业纸第2题,选择一种假设的方法列式解答并检验。
5、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师:题目读懂了吗?你想说什么?
生:单打每桌2人,相当于鸡;双打每桌4人,相当于兔。
师:你真厉害,又把这题归结为“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什么策略解决。
(假设)
完成后交流并检验。
小结:看来“鸡兔同笼”问题,不仅限于鸡和兔的问题,它是一类数学问题的模式。
比如“龟鹤”“单打双打”……
师:可以是牛羊吗?(不可以)为什么?
生:牛和羊都是四条腿
师:那这两样事物应该有什么特点?(两样事物的每份数不一样)
6、嗯、又如生活中我们存硬币的问题:出示例题,读题,你觉得要注意什么?(单位换算)5角=0.5元
请列式解答
7、今天我们运用假设的策略解题时,都是把两个事物假设成同一个事物,其实并不是只能
这样假设。
正如这道题: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共租10只船,我们可以假设小船和大船各一半。
借助列表的策略来分析解决问题,请同学
们完成作业纸
9、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先假设,再比较,然后进行调整!
假设----比较-----调整----- 检验
7、比一比
(1)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了6条大船,4条小船,每只大船比小船多坐2人。
每只大船和小船各坐多少个人?
(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已知求策略数量关系式
总数份数每份数假设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假设总量差÷个量差=两一个量的数量
10、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有哪些
过程?
先进行假设,在进行比较,发现矛盾后的总量差,再根据个量差进行调整,用总量差÷个量差=两一个量的数量。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