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七情理论辨析动物情志反应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医关于“七情伤人”的看法

中医关于“七情伤人”的看法

中医关于“七情伤人”的看法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脏腑生理和精神活动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一般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

七情内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引发和诱发疾病的情志活动。

过于突然、强烈或持久不解的七情反应,超越了人体生理和心理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导致脏腑精气损伤,机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和调节能力低下,引发或诱发疾病时,七情则成为病因,因病从内发而称之为“七情内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情志活动与脏腑精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产生和保持正常的物质基础。

外界的各种刺激只有作用于相应的内脏,五脏精气应答,才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志反应。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即“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如果五脏精气发生病变,就会影响人的情志活动,出现异常的情志反应。

如《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另一方面,外在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解,又可导致五脏精气的失常,气血运行失调,如大喜大惊伤心,大怒郁怒伤肝,过度思虚伤脾,过度悲忧伤肾等。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

七情过激致病,大都直接损伤内脏而导致内伤疾病的发生。

《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

”(1)损伤相应之脏:七情过激损伤相应之脏,即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悲忧过度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

(2)影响心神:心主神志,七情皆从心而发,故七情内伤均可作用于心神,导致心神不宁,神志精神失常。

七情发于心而出于五脏,无论何种情志致病,均可影响心神和损伤相应的脏腑。

中医所说的“七情”是指什么?

中医所说的“七情”是指什么?

中医所说的“七情”是指什么?中医所说的“七情”是指人体情绪的七种基本表现,具体为喜、怒、忧、思、悲、恐、惊。

这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

然而,当这七种情志活动发生异常变化,即产生过激的情绪反应,或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引起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七情的具体含义及其对人体的影响1、喜:代表心情愉快、欢乐和愉悦的情感。

适度的喜悦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心脏功能,但过度的喜悦可能会损伤心脏,导致心神涣散,出现失眠、健忘等症状。

2、怒:代表愤怒、愤慨和情绪激动的状态。

愤怒易导致气机上逆,气血紊乱,对肝脏的健康产生影响。

过度愤怒可致肝气郁结,出现胸闷、胁痛等症状,甚至引发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3、忧:代表忧虑、焦虑和精神刺激。

长期处于忧情状态会消耗脾胃气血,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4、思:指长时间的思考、忧虑和忧伤的情绪。

过度思虑会伤及脾胃,影响消化吸收和脾胃功能,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5、悲:指悲伤、伤心和失望的情绪。

过度的悲情会伤及心脾肾,导致气滞血瘀,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甚至引发心脏病、抑郁症等疾病。

6、恐:代表恐惧和害怕的情绪。

恐惧会引起体内的肾气紊乱,影响膀胱和肾脏的功能,出现尿频、尿急、遗尿等症状。

过度恐惧还会伤及肾脏,引起精神紧张、恶梦、失眠等问题。

7、惊:指突然受到惊吓或意外刺激而引起的紧张、惊恐的情绪。

惊情常使心神错乱,导致气血失禁,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过度惊吓还会伤肾,导致肾气不足。

二、七情致病的特点1、扰乱气机:七情不畅会扰乱人体气机,造成气机逆乱,主要特点是精气先虚。

2、伤及五脏:情志发病首先伤及五脏心、肝、脾、肺、肾,尤其是肝脏。

3、反复性:情志病在临床上都有比较强的反复性,稍有不如意,病就会复发。

4、兼夹性:两种或两种以上情绪纠结在一起会发病。

5、周期性:七情致病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更年期时肝气亏虚,容易发病。

中医对七情六欲中的七情的辩解

中医对七情六欲中的七情的辩解

中医对七情六欲中的七情的辩解
中医将情志归纳为七种:喜、怒、忧、思、悲、恐、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情”。

“七情”作为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对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因此并不会使人致病。

但是,突如其来、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一旦超过了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使人体气机紊乱,精血亏损,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情志顺畅,气机条达,脏腑之间和谐相安,机体的正常功能就不会受到干扰,如果情绪不好,情志失常,则易罹患身心疾病。

正所谓“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七情太过则会损伤五脏。

过喜伤心,突然过度的狂喜,会导致心气涣散、血运无力而瘀滞,出现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疾病。

过怒伤肝,轻者肝气郁滞,食欲减退,重者面色苍白、四肢发抖,甚至昏厥、死亡。

悲忧伤肺,轻者愁眉苦脸,闷闷不乐,意志消沉,重者难以入眠、精神委顿或紧张、烦躁,引发心肺郁结,出现咳喘、呃逆、呕吐、纳呆、失眠、便秘、阳痿、癫痫等病症,甚至诱发癌症或其他疑难重症。

过思伤脾,思虑过度,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出现食欲不振、饮食不化等消化道疾病。

惊恐伤肾,长期的心跳加速、恐惧不安、精神紧张,或是突如其来的强烈恐惧体验,会严重消耗肾气,导致精气下陷、升降失调,出现大小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精神错乱、癫病或昏厥。

中医情志学说如何影响身心健康状态

中医情志学说如何影响身心健康状态

中医情志学说如何影响身心健康状态中医情志学说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情绪与身心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我们理解和维护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

中医认为,情志的变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体的脏腑气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当情志处于适度的范围内,对身心健康有益;然而,一旦情志过激或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脏腑气血的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喜”这种情志。

适度的喜悦能使人心情舒畅,气血调和,精神振奋。

但如果大喜过望,就可能会损伤心神,出现心神不宁、精神涣散,甚至可能引发“喜伤心”的情况,比如突然中了大奖,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过度兴奋而导致心脏出现问题。

“怒”则是一种较为强烈的情绪。

偶尔的生气可能有助于发泄内心的不满,但经常暴怒或长期处于愤怒的状态,就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

中医讲“怒伤肝”,肝气郁结会导致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等症状;肝气上逆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表现。

“忧”和“思”常常相伴而生。

过度的忧愁和思虑会损伤脾脏的功能。

中医认为“忧思伤脾”,脾主运化,脾的功能受损会影响到消化吸收,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问题。

而且,长期的忧思还可能导致气血不足,使人精神萎靡、乏力。

“悲”和“恐”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过度的悲伤会损耗肺气,导致肺气不足,出现气短、咳嗽等症状;而恐惧过度则会损伤肾气,“恐伤肾”,使人出现腰膝酸软、二便失禁等问题。

“惊”则是突然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突然的惊吓可能会扰乱心神,导致心悸、失眠等症状。

那么,中医情志学说又是如何影响身心健康状态的呢?从生理层面来看,情志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

当我们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气血通畅,脏腑功能正常;而当情志过激时,气血会出现逆乱,比如愤怒时气血上涌,恐惧时气血下陷。

这种气血的紊乱会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专长考点: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

中医专长考点: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

中医专长考点: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理论涉及的知识点,为帮助大家了解,我们为您整理解答如下:(一)七情的基本概念1.七情的含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情志活动。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才可造成内脏功能紊乱而发病,故又称内伤七情,属于内伤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2.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情志活动以脏腑气血为物质基础,因此喜、怒、思、忧、恐,分别由心的精气、肝的精气、脾的精气、肺的精气、肾的精气所化生,故常称五志,即五脏的情志。

(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内脏,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明,各种情志刺激均先伤心神而后涉及他脏。

情志所伤,以心、肝、脾为多见。

2.影响内脏气机情志所伤,主要影响脏腑气机,使其紊乱。

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过度愤怒,使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甚则血随气逆,并走于上。

喜则气缓:过喜或暴喜,使心气涣散而不收。

神不内守,表现为精神不能集中。

悲则气消:过度悲忧,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从而使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过度恐惧,伤及肾气,肾气不固;或恐惧不解,肾精不固。

惊则气乱:突然受惊,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而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伤及于脾,使脾不健运,运化无力,气血化生无源。

若波及于心,心血亏虚,心神失养。

应当指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故情志的异常变化,首先影响的是心的功能,然后再影响其他脏腑,使脏腑功能紊乱。

七情对五脏的影响

七情对五脏的影响

七情对五脏的影响在中医临床过程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前段时间有个老爷子满面红光的走进诊室,说是要看看中医,我说您的病情都写在脸上了,老人表示不解,首先脸色潮红,头发苍白稀疏,面部多老年斑,面红的下面又有蜡黄。

我说这是肝阳上亢的表现,平时肯定是个急脾气,而且脾胃肯定不好,老人说确实都有,高血压几十年了,这次来看中医就是脾胃不好,已经做了三次的手术了,实在受不了了。

其实,不论是现代医学还是中医,都知道情绪对人有影响,只不过,致病机理不同,治疗当然也就不一样。

七情致病是临床上极容易被忽略的,人们越来越重视所谓的客观指标,比如这个老人家,人们只是关注他的血压如何、消化道的肿物有没有复发,却不关心他有哪些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七情致病伤及五脏,主要是伤及五脏的气机,而致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能发生紊乱。

七情分属于五脏,不同情志影响不同内脏的气机,其病变特点也有所不同。

怒则气上,大怒则肝气上逆,可影响及肝藏血的功能,气血并走于上可见面红目赤,头晕,耳鸣等,甚至引起肝风内动(脑血管意外)等。

喜则气缓,喜为心之志,过喜伤心,致心气涣散不收,可见乏力,心神不集中,甚者可见精神失常。

恐则气下,恐为肾之志,过恐则伤肾,肾气不固,精气下陷,可见大小便失禁,遗精等症,长期生活在恐惧的环境中,或者内心有恐惧的持续刺激,是会伤及肾气的。

惊则气乱,人一旦受惊后,心神紊乱,无所依靠,可见心神不安,甚至错乱,往往是长期的精神刺激。

思则气结,这个临床上最为常见,思为脾之志,思虑过度则伤脾,运化失职,可见胸闷气短、食欲不振,腹胀等症。

情志致病要么是剧烈的刺激,要么是长时间的刺激,情志也是过犹不及,并不是一出现不良情绪身体就立即出现问题,所以要系统的看待这个问题,在诊疗过程中也应极为细心才能发现。

封控三个多月以来,人们的免疫力都经受了巨大的考验,要知道人的精神状态和免疫也有密切的关系,所有数据都显示由于管控引起的精神类疾病急剧增加。

真希望不要再歌颂苦难,苦难带给人的只有不幸,至于是否能激励别人并不确定,但是苦难反复的被人强调,也是希望尽量能避免,仅此而已。

中医七情学说如何影响心身健康

中医七情学说如何影响心身健康

中医七情学说如何影响心身健康在中医理论中,七情学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我们理解人体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所谓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这七种情绪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产生作用。

喜,是人们在遇到顺心如意的事情时所产生的愉悦情绪。

适度的喜悦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气血调和,对身体健康有益。

然而,过度的喜则可能会导致心气涣散,精神无法集中,甚至出现“喜伤心”的情况。

比如,突然中了巨额彩票这样的大喜之事,可能会让人兴奋过度,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怒,是当人们的愿望受阻或遭遇不公平时产生的情绪。

短暂而适度的发怒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表达不满,但如果长期处于愤怒的状态,就会导致肝气上逆,出现面红目赤、头晕头痛等症状。

“怒伤肝”,愤怒过度还可能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

忧,往往是在面对困难、挫折或担忧未来时产生。

过度的忧愁会损伤肺气,使肺气郁结,出现气短、胸闷等症状。

“忧伤肺”,长期沉浸在忧愁之中,还可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人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

思,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牵挂。

适度的思考有助于解决问题,但过度的思虑则会损伤脾气,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思伤脾”,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失调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

悲,通常是在遭遇重大损失或不幸时产生。

过度的悲伤会损伤肺气,消耗肺气,使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悲伤肺”,长期的悲伤情绪还可能导致肺气不足,出现气短、乏力等症状。

恐,是在面临危险或感到害怕时产生的情绪。

过度的恐惧会损伤肾气,导致肾气不固,出现大小便失禁、遗精等症状。

“恐伤肾”,恐惧还可能影响人的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

惊,是突然受到惊吓而产生的情绪。

突然的惊吓会扰乱心神,导致心无所依,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

从中医七情理论辨析动物情志反应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从中医七情理论辨析动物情志反应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发出高亢的呜叫声 以警示同伴 。动物对“ 思、 忧、
悲” 的表 现 , 往往 体 现在 离群 、 丧子 、 断乳 、 屠 宰 等 应激过程 中, 动 物会 不 停 地 呜 叫 , 甚 至 出 现 饮 食 欲废 绝 等现象 。
气受损 , 肾气失 固 , 则气 陷于下 , 可见二便失禁 、 精遗骨痿等症 。犬 、 猫在受到惊吓后或是农村传
外, 尚余者三。总之 日: 喜怒思忧恐惊悲畏 , 其目
有八 , 不 止 七也 。 然 情 虽有八 , 无 非 出于 五脏 ” 。 这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0 7
物模型 , 还有 的学者通过慢性应激模 拟情志刺激
大 鼠试验 , 发现 情 志 致病 可 能 与神 经一 内分 泌一
暮 匮缮糸志
会遇到主人被 自家宠物 咬伤或抓伤的病例 , 在询 问病史的过程中, 大多数是在与宠物玩耍时发生
的 。究 其 原 因 , 动 物 在 过 度兴 奋 时 , 心 率 明显 加 快, 以致 心 气疏 散过 盛 , 不能守神 , 严 重 者 出 现癫 狂状态 而误 伤 主人 。 2 . 2 . 3 悲则气消 气消 , 即肺 气 消 耗之 意 。七情
忧” , 肾“ 在志为恐 ” 。明朝 张景岳在 《 类经 》 中提
到: “ 世有 所 谓 七情 者 , 即本 经之 五志 也 。五 志之
等提出了“ 三对两极” 理论 。进人 2 1 世纪后 , 中 医学者利用动物情志造模方法 , 成 功塑造 了“ 情
志异常 , 肝失 疏 泄 ” [ 5 1 、 “ 怒 伤肝 ” 嘲 、 “ 恐 伤 肾” 同 等 动
等 。畜牧 兽 医 临床 和生 产 实践 中 , 犬、 猫、 猪 等 多

七情五志与身体的疾病对应关系

七情五志与身体的疾病对应关系

七情五志与身体的疾病对应关系在天道场:不良情志,会对生理与心理产生各种压力。

短期的压力,或是压力比较轻的情况下,对身体的破坏是可以自发修复的。

但是,现代人的生活强度太大,压力的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于是引发各种疾病。

情志病最容易引发的疾病大致是:慢性支气管炎、咳喘、关节炎、胃炎、肠炎、输卵管炎、失眠、月经不调、乙肝、胸闷心慌、腹胀、十二指肠溃疡、鼻炎、湿疹、肩周炎、痛风、糖尿病、肺气肿、脂肪肝、白内障、口腔溃疡、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白带、盆腔炎、附件炎、咽喉炎、腰背痛、直肠溃疡、支气管扩张、哮喘、慢性肾炎、白内障、肝硬化、近视、咽喉肿痛、肝区胀痛、心烦不安、面红目赤、头痛头胀、肺癌、眇目、植物神经失调、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总之,情志病对应是各种各样的身体炎症,各种各样的肿胀痛疼、各种各样的身体慢性病都在此范畴。

应对情志病,道经中有宝贝,这个就是六气诀。

想知道六气诀是什么功法?是怎么练的?请输入“六气诀”,可以看到一篇介绍详细的文章。

原文: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

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

七情做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入人体,而是直接影响有关的脏腑而病,情志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所有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喜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

心能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

抗病能力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考试时也能有超常发挥,运动员易破纪录;心其华在面,喜悦时会神采飞扬,面带笑容,喜形于色,热恋中的情侣越发娇美动人或潇洒英俊等;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则心宽体胖等等。

七情内伤——中医认识的心理学

七情内伤——中医认识的心理学

七情内伤——中医认识的心理学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中医认为它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直接致人于病的。

但是,倘若情志活动剧烈、过度,超越人体能够承受的限度,并持久不得平静,那就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导致全身气血紊乱。

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都说明了七情的过度偏激对人体的气血、脏腑均有一定的损害。

“七情和内脏气血的关系”七情和内脏气血是相互影响的,内脏气血的盛衰是七情变化的物质基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就是说情绪变化是由于脏腑气血转变来的,同时七情又会调控脏腑气血的生长和变化。

在生理上,人体不同的情志活动是分属于不同脏腑的,五脏的精气化生出五志,五志和五脏的气血是有对应关系的,这种对应关系是什么?就是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忧;肾在志为惊恐。

这就是七情和五脏的对应关系。

五脏之气化生出对应的五脏所属的情志,五脏所属的情志对五脏之气的活动又进行了一些调控。

在病理上,不同的情志刺激会引起相对应的脏腑的功能紊乱,反之,不同的脏腑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相应情志的异常。

因此,七情和脏腑气血的关系是互相影响,情志活动是以脏腑气血为基础的。

七情中的“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

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

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

另外,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七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七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七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喜、怒、忧、思、悲、恐、惊,即为七情。

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能够起到协调作用。

但如果七情太过,超越了人体的承受范围,则会造成脏腑气血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而七情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规律。

喜、怒、忧、思、悲、恐、惊,即为七情。

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能够起到协调作用。

但如果七情太过,超越了人体的承受范围,则会造成脏腑气血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而七情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规律。

1.七情刺激的性质和程度(1)七情刺激的良、恶性质差异。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除了“喜”属于良性刺激外,其余六情皆属于恶性刺激。

中国有句俗话:“笑一笑,十年少。

”喜为心之志,笑为心之声,笑是喜的外在表现。

经常保持愉快、喜悦的心情,对于人体健康是有很大好处的。

正如《儒门事亲》所说:“喜者少病,百脉舒和故也。

”相反,愤怒对人体的伤害则比较大,所导致的疾病也比较严重。

中医认为,怒伤肝,肝失去疏泄之效,则会造成气机升降紊乱,从而可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所以表现出来的病症比较严重。

《东医宝鉴·内景篇》中说:“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则肝木克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

”七情中惊、恐所导致的疾病往往比较复杂。

惊、恐大多来自外界,在人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视怪物、闻奇声、遇险境,则会令人大惊卒恐、惊骇不已。

惊、恐往往容易伤及心、肾,因而治疗起来会比较棘手。

(2)七情刺激的程度强弱。

七情刺激的强弱程度,可分为爆发性和渐进性两类。

爆发性刺激,一般指突然遭受的情志刺激,如巨大的意外打击、重大收获、难以忍受的伤痛、家庭重大变故等。

这些突然性较强且较为剧烈的刺激,会造成人体气血逆乱,极易导致暴病、急病发生。

爆发性刺激所导致的疾病,往往发病急、病情重,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七情之中,喜、怒、惊、恐都是刺激较大、爆发性较强的情志因素。

渐进性刺激,一般指某些事情在很长时间内未得到解决,以致在这段时间内人体始终保持着持续性的异常精神状态,如精神紧张、思虑过度、悲伤不已等。

中医怎样认识内伤七情致病

中医怎样认识内伤七情致病

中医怎样认识内伤七情致病《儒林外史》里面有关于范进中举的故事,说他十年苦读一直没有考取功名,但是一朝中举居然发疯了,癫狂而不认识人。

这就应了中医讲到的“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

情志过度能够让人生病,即内伤七情。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

中医认为正常来讲是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表现出的情绪,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导致生病。

但是假如情绪起伏太大,超过了心理承受范围,并且久久不能平息,就会导致气血紊乱。

假如病人在经历很大的心理起伏时候,病情会更加加重,甚至更为严重情况是假如病人患有高血压,加之心情非常恼怒,这时候可能血气上逆,导致突然昏迷,甚至半身不遂。

假如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在经历非常大的心理波动时候,往往会伴有心绞痛、心肌梗塞,更为严重可能猝死。

七情中的“喜”,代表的是心情开心。

但是乐极也会生悲,对“心”也会有伤害。

中医的角度看“心主神明”,心是属于情绪活动的中枢;如果超常的开心。

会导致心神不宁,甚至情绪失控,头晕目眩,行为异常等情况发生。

“怒”是因为不能达到理想的愿望、遭受挫折而形成的紧张焦虑的情绪。

怒会导致肝气上逆,一般的症状表现为:头痛脑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倒下的可能。

“悲”指当失去亲人或者愿望破灭所产生的情绪。

过度悲伤,会导致肺气耗损,临床表现一般为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少言寡语、气虚胸闷。

“恐”是指当遇到危险无法应对所产生的恐惧不安的心理。

恐惧会导致气不足,肾气失固等现象。

临床一般出现的症状为:骨痿以及大、小便失禁、遗精和滑精等。

“惊”指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而产生的非常害怕的感觉。

突然受惊会导致心神不安,猝然受惊会气机逆乱。

一般表现为心神不宁、惶恐不安、甚至神志不清。

“忧”和“思”指在遇到问题没有办法解决,犹豫不决,思虑过重产生的复杂情绪。

这样会导致心脾郁滞,运化失职。

通常会有失眠多梦、精神不振、食少腹胀等症状。

七情一般会引发情志病,情志所带来对脏腑的伤害,也能够在互相之间产生影响,怒对肝造成伤害,悲胜怒;思虑过重伤脾,怒胜思;喜伤心,恐胜喜: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喜、怒、思、悲、恐”情志影响健康,中医来解

“喜、怒、思、悲、恐”情志影响健康,中医来解

“喜、怒、思、悲、恐”情志影响健康,中医来解⼈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接触过程中,对任何⼈事、物都不是⽆动于衷,⽽总是表现出⼀定的情感,例如:喜爱与厌恶,⾼兴或悲伤,愉快或忧愁,振奋或恐惧,俗话说“⼈逢喜事精神爽,⾬后青⼭分外明。

”⼈在⾼兴的时候,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感到称⼼如意,精神百倍;⽽在悲哀之时,会感到⼀切⽆望,⼼灰意冷,认为周围事物都死⽓沉沉,甚⾄伤⼼追泪或绝望。

我国古代养⽣学家把⼈们复杂多变的情志早就归纳出来,称之为:喜、怒、忧、思、悲、恐、惊。

这就是⼈们常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

情的通达与脏腑功能的正常有着密切关联,中医认为每⼀个脏腑都对应于⼀种情志——“⼼主喜,肺主忧,脾主思,肝主怒,肾主恐”。

“七情”本来是⼈体正常的感情活动,若是这些情志的变化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将内⼼的情绪表露于外,对⼈体是有利的;相反,这些情志过于激动,就可以使⼈百病滋⽣。

任何事物都有双重性,⼀旦情绪过激,⽐如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剌激,超出了⼈体的承受范围,就会对相应的脏器造成影响,⽽产⽣相应的疾病,故过喜则伤⼼,⼤怒伤肝,思虑伤脾,悲泣伤肺,惊恐伤肾就是这个道理。

情志不仅对⼈的胃肠影响关系密切,对⼈体的⽓⾎也会产⽣很⼤的影响,中医认为⾝体的五脏六腑⼜是相关联的,⼈体的五情六志对⼈体的五脏六腑都会产⽣影响,所以⼈体五情六志会导致⼈体的五脏六腑功能紊乱。

“移情”之法治疗情志疾病中医历来⼗分重视情志致病和对疾病的影响,历代医家主张:“善医者,必先医其⼼,⽽后医其⾝。

”凡⼼之病当须⽤⼼药治才能见效。

⽽“移情”以情相胜法,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护理⽅法。

移情就是指将注意⼒转移,是以⼀种情抑制另⼀种情志,达到淡化,甚⾄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种情志护理⽅法。

“悲可以治怒,以苦楚之⾔感之;喜可以治悲;恐可以治喜,怒可以治思,思可以治恐”运⽤好这些⽅法,将有效地提⾼情志疾病的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认识情志病现代医学也对对情志致病有清楚的认识。

中医七情理论如何调节我们的情绪健康

中医七情理论如何调节我们的情绪健康

中医七情理论如何调节我们的情绪健康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时常被各种情绪所困扰,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似乎如影随形。

而中医的七情理论,为我们调节情绪健康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视角和方法。

中医所说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这七种情绪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正常反应,不会导致疾病。

但如果七情过激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喜,是人们在愿望达成或者遇到开心事情时产生的情绪。

适度的喜悦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气血调和。

但如果大喜过望,就可能导致心气涣散,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比如我们常说的“范进中举”,范进因为中举这件大喜之事,兴奋过度,竟然疯癫了起来。

怒,是人在遭遇不满或者被侵犯时产生的情绪。

适当的愤怒可以帮助我们表达不满,维护自身权益。

但如果愤怒过度,就会伤肝,导致肝气上逆,出现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甚至吐血、昏厥等症状。

生活中有些人脾气暴躁,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长期如此,肝脏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忧,通常是在面对困难、挫折或者担忧未来时产生的情绪。

适度的忧愁可以让人思考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但过度忧愁则会伤肺,使肺气抑郁,出现气短、胸闷、咳嗽等症状。

那些总是忧心忡忡、唉声叹气的人,往往肺气不足,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的疾病。

思,是对事物的深入思考和考虑。

合理的思考有助于解决问题,但过度思考就会伤脾,导致脾气郁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很多学生在面临重要考试时,由于过度紧张和思考,常常会出现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的情况。

悲,一般是在遭遇重大损失或者不幸时产生的情绪。

适当的悲伤可以宣泄情感,但过度悲伤则会伤肺,损耗肺气。

那些经历了亲人离世等重大悲痛事件的人,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情绪,就容易出现身体虚弱、容易生病的状况。

恐,是在面临危险或者感到害怕时产生的情绪。

适当的恐惧可以让人提高警惕,保护自己。

中医诊断学如何分析情志对身体的影响

中医诊断学如何分析情志对身体的影响

中医诊断学如何分析情志对身体的影响在中医理论中,情志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

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诊断学通过对情志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情志与脏腑的关系是中医诊断学分析情志对身体影响的重要基础。

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喜与心相关,怒与肝相关,忧思与脾相关,悲与肺相关,恐惊与肾相关。

当情志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就会影响相应脏腑的功能,导致气血失调,从而引发疾病。

以怒为例,怒则气上。

当人愤怒时,肝气上逆,可能会出现面红目赤、头晕头痛、甚至昏厥等症状。

长期的愤怒情绪还可能导致肝气郁结,出现胸胁胀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问题。

同样,过度的喜悦会使心气涣散,出现精神不集中、心悸等症状;过度的忧思会损伤脾气,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过度的悲伤会损伤肺气,使人气短、咳嗽、乏力;过度的惊恐会损伤肾气,导致二便失禁、遗精、腰膝酸软等。

中医诊断学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分析情志对身体的影响。

在望诊方面,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形态等。

比如,长期愤怒的人可能面色发红,肝郁气滞的人可能面色发青。

在闻诊中,医生会注意患者的声音、呼吸等。

愤怒时声音可能高亢,悲伤时可能声音低沉。

问诊是了解患者情志状况的重要环节,医生会询问患者的情绪变化、生活经历、心理状态等。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脉象的变化也能反映情志对身体的影响。

例如,肝郁气滞的人脉弦,心气虚的人脉弱。

情志对身体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气血运行的影响上。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当情志失调时,会影响气的运行,进而影响血的运行。

比如,愤怒会导致气血上涌,忧思会导致气血凝滞。

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在身体各个部位产生病理变化。

例如,气血凝滞在胸部,可能会形成胸闷、胸痛;在腹部,可能会形成腹胀、腹痛;在头部,可能会导致头痛、眩晕等。

中医脏腑学说如何解释情志对身体的影响

中医脏腑学说如何解释情志对身体的影响

中医臟腑学说如何解释情志对身体的影响在中医理论中,臟腑学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阐释了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还深入探讨了情志对身体的深远影响。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与人体的臟腑功能息息相关,相互作用。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臟腑气血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心主神明,是情志活动的主宰。

心的气血充盈,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振奋,心情愉悦;若心的气血不足,就可能出现心慌、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同时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志。

正如《灵枢·本神》中所说:“心藏脉,脉舍神。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这清晰地表明了心与情志之间的紧密关联。

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和情志的作用。

当人心情舒畅时,肝气得以舒展,气血运行通畅;反之,若长期处于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中,肝气就会郁结,导致气血不畅,出现胁肋胀痛、胸闷、嗳气等症状。

而且,肝气郁结还可能进一步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造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正如《素问·举痛论》中所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这生动地描绘了不同情志对气机的影响。

脾在情志方面主思。

过度的思虑会损伤脾气,导致脾失健运,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常又会影响心、肝等臟腑的气血供应,进而加重情志方面的问题。

肺主气,司呼吸,同时也与情志有关。

悲伤的情绪容易损伤肺气,导致肺气耗散,出现气短、咳嗽、乏力等症状。

反之,肺气充足则人精神饱满,心情开朗。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同时也对情志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恐惧的情志最易伤肾,导致肾气不固,出现遗尿、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状。

而肾中精气充足,则能使人意志坚定,情绪稳定。

情志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长期的不良情志刺激,可能会导致臟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比如,长期的愤怒和焦虑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过度的忧愁和思虑可能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等;长期的恐惧和惊吓则可能导致神经衰弱、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中医学:七情内伤

中医学:七情内伤

中医学:七情内伤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

虽然“思”指思维活动,属于心理活动的认知系统和过程,但中医传统上常将其与其他情感系统相提并论,合称为七情。

(一)概念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

虽然“思”指思维活动,属于心理活动的认知系统和过程,但中医传统上常将其与其他情感系统相提并论,合称为七情。

中医学中的情志概念相当于人的情感系统或过程。

情感系统是指人类对各种事物和自身机体状态是否符合需要作出判断而采取不同态度的内心体验。

其代表性心理成分包括情感、情绪与心境,三者密切相关,在心理功能和外显表征方面常难截然分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内心体验的反映。

情绪是一切体验和行为在一定时间内的总的情感状态。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情绪状态,它并非对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故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情感与情绪是情感系统的两个主要心理成分,彼此密切相关。

就大脑功能活动而言,是同一类心理功能的两个侧面,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内心体验,共同表达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态度,二者都必须由刺激引起(外部客观环境或机体内部),以需要为产生的基础,只有与人的需要有关的刺激才能引起情感或情绪反应。

就这个意义而言,有些学者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别,等同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通常用情感反应、情感活动和情感过程笼统地称呼。

但情感与情绪作为两个概念,又是有区别的。

一般而言,情绪是偏向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而情感是常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较高级的内心感受,是人类独有的复杂的心理体验。

情绪总是由当时的情境所决定,随情境迅速变化,不太稳定,比情感更为强烈,具有较多的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可称为“扩大了的情感”;情感则是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与长期性,着重表明情感过程的感受方面,即情感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

七情致病,是指机体感受的情志刺激过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超过了人体本身的生理调节范围,导致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参黄芪提取物防治猪热应激
何子双 (无锡正大畜禽有限公司技术部,江苏无锡 214112)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 (2014) 05-0055-02
育肥猪、种猪因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
免疫功能紊乱。糖皮质激素使抗体合成减少,体
内热能散发较慢,因此不耐热。生产上,育肥猪的
内 CD3+、CD4+、B 细胞数量降低,CD8+ 细胞数量
适宜温度范围为 15 ̄25℃,种猪为 15 ̄21℃。夏季
增多,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空肠组织中 IL-2 含量
环境温度、湿度高,猪散热困难。如长时间超过适
显著下降,IL-10 含量先下降然后上升,空肠黏液
宜温度范围上限 3℃以上,则容易发生热应激。
专 句俗语。大部分的动物在受到惊吓后,会四下逃 题 窜,在确定安全后会寻找受惊的根源,家禽还会 论 发出高亢的鸣叫声以警示同伴。动物对“思、忧、 述 悲”的表现,往往体现在离群、丧子、断乳、屠宰等
应激过程中,动物会不停地鸣叫,甚至出现饮食 欲废绝等现象。 2.2 动物情志异常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与人类 的“内伤七情”相似,动物在受到突然的、强烈的 或持久的情志刺激时,如离群、失仔、断乳、打斗、 过度惊吓、环境及主人的变化、遭受到主人呵斥 或打骂等,也会导致脏腑气机紊乱而引发疾病。 2.2.1 怒则气上 气上,即气机上逆之意。七情 理论中“怒为肝之志”,过怒则会使肝气疏泄太过 而上逆。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帅”,故在肝气上 逆时血会随气上升,出现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甚 者呕血或昏厥的现象。在兽医临床中,犬或猫经 激烈争斗之后表现出的目赤舌红、呕吐甚至昏厥 卒倒就属于此类情况。 2.2.2 喜则气缓 气缓,即心气弛缓之意。七情 理论中“喜为心之志”,过喜会使心气涣散,神不 守舍。表现为心跳加速,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心 悸、失神,甚至狂乱等现象。在兽医临床中,经常
收稿日期: 2014-05-07 作者简介: 高治国 (1982-),内蒙古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兽医诊疗及奶牛疾病防控。 Email:824009149@qq.com。 通讯作者:吉日嘎拉 (1970-),蒙古族,内蒙古人,副教授, Email:517873472@qq.com。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 (NJZY13380)
代谢加强,自由基增多,膜系统损伤;分解代谢加
低或失常,电子传递发生障碍引起细胞内自由基
快,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排 尿、钠、钾离子丢失增加,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水平升高,而自由基的增加又进一步加重了细胞
的损伤。
55
热应激使机体激素分泌水平发生改变,促肾
母猪热应激时,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分泌减 专
伤肝”、“喜伤心 ”、“ 思 伤 脾 ”、“ 忧 伤 肺 ”、“ 恐 伤
题 论
肾”;《素问·举痛论》中提到的“百病生于气也,怒 述
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
气结”。这些观点的论证均为七情理论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1.2 现代医学对七情理论的研究 在秉承祖国
传统医学研究的基础上,现代中医学者对七情理
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呼吸和心跳加快,采食
从事猪病防控研究工作。
!!!!!!!!!!!!!!!!!!!!!!!!!!!!!!!!!!!!!
一书中就提出,人类行为与动物行为极为相似,
1357~1358.
特别是哺乳动物,在生存和繁殖的过程中,它们 可能利用了情绪[11]。从祖国古代医学和现代中医 对七情理论的观点出发,中医理论中的“内伤七 情”对动物情志反应及其致病机理同样适用。因 此,在中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对病因病机的分 析就不能仍局限在外感“六淫”,内伤“饥、劳、饱、 逸”的层面上,确应重视“七情”异常变化对动物 机体的影响,甚至在动物生产过程中,也应高度
些论述以七情与五脏的关系为出发点,详细指出
了二者内在的本源关系。
关于七情致病及其机理在中医学典籍中也
多有详论,认为情志的异常变化会伤及五脏,并
影响脏腑气机,致使气血运行失常,阴阳失调而
引发疾病。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中提 53
到:“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
形于肢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的“怒 专
有关七情理论的论述,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出 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人有五脏化 五 气 ,以 生 喜 、怒 、悲 、忧 、恐 ”,又 说 :肝“ 在 志 为 怒 ”,心“ 在 志 为 喜 ”,脾“ 在 志 为 思 ”,肺“ 在 志 为 忧”,肾“在志为恐”。明朝张景岳在《类经》中提 到:“世有所谓七情者,即本经之五志也。五志之 外,尚余者三。总之曰:喜怒思忧恐惊悲畏,其目 有八,不止七也。然情虽有八,无非出于五脏”。这
[3] 梁英美.论七情致病与治病[J].光明中医,2011,26(5): 885~886.
[4] 李炜宏,李松林,李世通,等“. 恐则气下,怒则气上”的两 极病机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7): 2297.
[5] 严灿,徐志伟,吴丽丽,等.建立中医情志致病动物模型 的思考[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55~157.
[8] 邹建,张健.犬的情绪变化对科目训练的影响[C].2009.
[6] 申力,韩江余.国内近 5 年中医情志学说研究分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73~75.
重视动物的“七情”变化,充分考虑到动物福利问
[7] 赵宏波,陈家旭,姜幼明.情志致病研究进展[J].中华中
题,以求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医药杂志,2013,28(9):2683~2686.
论给予了完善。首先明确了七情的概念,是指喜、
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反应,是人体对客
观事物和现象所做出的情感反应[1-3]。其次进一步
明确了七情致病的病位,探讨了单一情志的伤脏
规律和多种情志交织下的致病机理,其中李炜宏
等提出了“三对两极”理论[4]。进入 21 世纪后,中
医学者利用动物情志造模方法,成功塑造了“情
2014 年第 5 期(总第 180 期)
从中医七情理论辨析动物情志反应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高治国,吉日嘎拉,赵智香,樊宇岚 ( 河套学院,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摘 要:七情理论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千百年来诸多中医学者对其致病规律、病因病机进行了论述和 研究,但将七情理论用于阐述动物的情志反应及其对动物机体的影响,却寥寥无几。鉴于动物情志变化与人类的相似性,文 章从中医七情理论角度出发,辨析了动物情志反应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以期为中兽医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会遇到主人被自家宠物咬伤或抓伤的病例,在询 问病史的过程中,大多数是在与宠物玩耍时发生 的。究其原因,动物在过度兴奋时,心率明显加 快,以致心气疏散过盛,不能守神,严重者出现癫 狂状态而误伤主人。 2.2.3 悲则气消 气消,即肺气消耗之意。七情 理论中“悲忧为肺之志”,肺为“娇脏”,过悲过忧 会阻遏上焦营卫之气的宣发,导致肺气闭塞,气 郁则生热,热郁胸中,于是消灼肺气[9]。表现为气 短胸闷、声音嘶哑、精神萎靡不振和懒惰等现象。 畜牧生产当中,在对仔畜的断乳、分群过程中发 现 ,仔 畜 会 因 强 烈 的 应 激 而 表 现 出“ 悲 伤 ”的 行 为,前期鸣叫不止,后期叫声嘶哑,被毛枯焦,卷 曲在僻静处一动不动,均因过度“悲伤”使肺气耗 损,肺失润养所导致。 2.2.4 思则气结 气结,即脾气郁结之意。七情 理论中“思为脾之志”,过思可导致气结于中,脾 气郁结,中焦气滞,则运化失常。表现为饮食欲减 退 或 废 绝 、脘 腹 痞 塞 、二 便 异 常 ,甚 至 肌 肉 消 瘦 等。畜牧兽医临床和生产实践中,犬、猫、猪等多 种动物都会因失子、转群等原因而出现不思饮 食、消化不良、粪便异常乃至形体消瘦等病症。 2.2.5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气下,即精气下陷之 意;气乱,即心气紊乱。七情理论中“恐惊为肾之 志”,长期恐惧或突然受到意外惊吓,皆能导致肾 气受损,肾气失固,则气陷于下,可见二便失禁、 精遗骨痿等症。犬、猫在受到惊吓后或是农村传 统屠宰猪的捕捉过程中,此类现象表现较为明 显,动物会出现不自主地排尿和排便反应,甚至 四肢痿软,运动失衡。中医理论中恐与惊不同,自 知者为恐,不知者为惊,惊亦偏于动心。因心主 血,藏神,大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会出现心 跳加速、气急短促,甚至意识错乱等病症。日常生 活中,行走在街道上的马车受到机动车辆突然鸣 笛的惊吓后,会表现该类现象。 3 总结
中 IgA 含量升高,导致全身和肠道的免疫功能紊
1 猪热应激的致病机理
乱和下降。
热应激时,猪呼吸运动加快,二氧化碳排出
热应激条件下猪的睾丸细胞水肿,线粒体发
增加,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心率加快,时间长则发
生部分或广泛变性、线粒体嵴肿胀或消失,细胞
生心力衰竭、脑充血、肺水肿、缺氧等。体内氧化
表面突起减少。线粒体结构受损,呼吸链功能降
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含量升高,甲状腺
少,导致排卵数、黄体生成及孕酮分泌减少,降低 题
素和胰岛素含量降低,导致机体内分泌和代谢、 了受精卵数量,使妊娠难于维持甚至发生流产。 论
2 猪热应激的临床表现

收稿日期: 2014-04-1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公猪、母猪长时间处于超过 30℃的环境时,
作者简介: 何子双 (1965-),四川西充人,副研究员,博士,
动物在接触和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并不 是无动于衷的,它们也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相 应的情志反应。大部分动物表达情感的方式都是 很直接的[10],它们也会像人类一样通过面部表情 或行为姿态加以体现。早在 1872 年,英国生物学 家、进化论之父达尔文在《人与动物的情绪表达》
2014 年第 5 期(总第 180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