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产业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海东市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海东市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海东市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海东市位于青海省东部,是青海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区域发展的加快,海东市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方面分析海东市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

首先,农业是海东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广,海东市的农业生产已经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化、高效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海东市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这为海东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未来,海东市的农业将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从传统农业向多元化、高效化、绿色化的农业发展方向转变。

海东市将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次,制造业是海东市产业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海东市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海东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良的交通基础设施,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海东市将加大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企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海东市还将积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海东市的服务业也是产业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海东市将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服务业,提供优质、便捷、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同时,海东市还将注重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特色产业,提升服务业的品牌效应和竞争力。

海东市将通过推动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养老产业等服务业的发展,打造更具特色和优势的服务业产业群,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海东市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上。

西宁市产业发展趋势

西宁市产业发展趋势

西宁市产业发展趋势西宁市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加速,各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作为青海省的省会,西宁市一直以来都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使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西宁市的产业发展趋势,从而为西宁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二、宏观经济环境1.国内经济形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GDP增速为6.1%,超过了预期的目标,这表明国内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同时,国家对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这将为西宁市的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2.西宁市产业结构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具有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新能源、生态环保等优势。

其中,农牧业和旅游业一直是西宁市的支柱产业,但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三、西宁市产业发展趋势1.农业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增高,有机农业和高效农业将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于西宁市来说,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为主的农业,将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旅游业发展趋势西宁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青藏铁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使得旅游业成为了西宁市的特色产业之一。

未来,西宁市可以通过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以此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3.新能源发展趋势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新能源资源。

未来,随着能源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西宁市的新能源产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同时,西宁市可以引进更多的新能源技术和设备,提升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生态环保发展趋势西宁市是青海省的生态屏障,也是“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西宁市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生态产业的培育和支持,推动生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

青海三大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青海三大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青海三大产业发展情况汇报青海是一个资源丰富、生态优美的省份,三大产业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首先,农业产业是青海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但这并不妨碍青海的农业发展。

青海省以畜牧业为主,牦牛、藏羊等畜牧业产品在国内外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同时,青海省还以青稞、青稞酒等特色农产品而闻名。

农业产业在青海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也为青海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青海省的工业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稀有金属资源储量丰富,如钼、铜、铅、锌等。

青海省的矿业产业在国内拥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青海省也在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如风能、太阳能等。

青海省的新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青海省成为了国家级的新能源基地。

工业产业的发展为青海省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最后,青海省的旅游产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青海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青海省以青海湖、茶卡盐湖、祁连山等自然景观为代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青海省的藏传佛教文化也为旅游产业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青海省的旅游产业不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总的来看,青海省的三大产业发展情况良好,农业、工业和旅游产业各具特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青海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青海省将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富裕幸福现代化青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海省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问题研究

青海省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问题研究

“ 十 二五 ” 时期 是深化 改革 开放 、 加快转 变经 济发展 方式 的攻 坚 时期 。产 业结 构 调整 既决 定 了城 镇 的经 济功 能转变 , 还将 对城镇 空 间结构产 生重 大影 响 。可 以说 , 城镇产 业结 构调整 和布 局优化 是科
学 发展 的重要 抓手 , 是 区域发展 模式 转变 的核心 和关键 。当前和今 后一个 时期 , 是青 海省 工业经 济加
化” 同步发展的要求 , 在对青海省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 布局优化 现状分析 的基础上 , 运用S WO T方 法分析
了全 省 城 镇 产 业 调 整 和 布 局优 化 的优 势 与 劣 势 , 提 出 了加 快城 镇 产 业结 构 调 整 和 布 局 优 化 的政 策 建议 化
否, 可 以从几 个方 面进行 分析 与判 断 : 一是 市场 需求 方 面 。市 场 经济 条 件 下 , 一 切 经 济活 动都 要 围绕 着需求 展开 。需 求 的满 足包 括总量 上 的满 足 和结构 上 的满 足 。一个 产 业 结构 是 否合 理 , 可 以考 虑其 是否 与需求 结构 的要求 相适应 。二 是 “ 标 准结 构 ” 方 面 。也就 是 以 “ 标 准产 业结 构 ” 为参 照 系数 进 行
中 图分 类 号 : F 4 2 7 . 4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o 1 —2 3 3 8 ( 2 0 1 3 ) 0 5 —0 0 5 4 —O 5
作者简介 : 詹红岩 , 男, 青海省社会科 学院经济研 究所研究 员。研 究方向 : 地方工业经济。
判定 。一些 经济 学家在 总结 大量历 史数 据 的基 础上 , 通 过统 计 回归 分析 得 到 了能 大 致反 映 产业 结 构 演变一 般规 律 的所谓产 业结 构 的“ 标 准结 构 ” , 如 库兹 涅 茨 的 “ 经济 发 展不 同阶段 的产业 标 准 结构 ”、 钱纳 里 的“ 产业结 构标 准模 式” 等 。将一 国的产 业结 构与 “ 标准结 构 ” 进行对 比 , 可 以作 为判 断 产业 结 构合 理化 程度 的参照标 准 。

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及其区位研究

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及其区位研究

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及其区位研究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主要包括农牧业、能源矿产、旅游业和生态保护业。

这些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与青海藏区的区位有关。

农牧业是青海藏区的传统主导行业。

青海藏区地处高寒带,气候条件适宜牧草生长,因此牧畜业在这个地区非常发达。

草原面积广阔,草原牧场资源丰富。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湖区也是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在青海藏区的农牧业中,畜牧业占据主导地位,以牦牛、绵羊和藏式羊作为主要经济兽种,而农业主要以种植小麦、青稞等为主。

能源矿产是青海藏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青海藏区拥有丰富的煤炭、油气、盐碱和燃料等矿产资源。

煤炭是青海藏区的主要能源资源,煤炭开采业一度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

青海藏区还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对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旅游业是青海藏区的新兴产业。

青海藏区拥有多种自然风景资源,如青海湖、祁连山脉、可可西里、唐古拉山等。

这些自然景观的独特之处和神秘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青海藏区还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塔尔寺、拉卜楞寺等著名寺庙,以及藏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些文化景观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关注。

生态保护业是青海藏区的特色产业。

青海藏区处于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区之一。

青藏高原对全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青海藏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无论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还是保护湖泊、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都得到了高度重视。

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牧业、能源矿产、旅游业和生态保护业等基本行业。

这些行业在青海藏区的发展中,既受到了区位条件的限制,又受到了区位优势的影响。

青海藏区地处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地势高海拔,交通不便,这些都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与此青海藏区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景,这些为发展农牧业、能源矿产和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未来的发展中,青海藏区需要进一步发掘潜力,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中唯一的多民族省份。

青海省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青海省的主导产业是能源与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对青海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特别是青海省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如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青海省是中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之一,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青海省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青海省的农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农业方面,青海省以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为主,同时发展了特色农产品如中药材党参等。

在畜牧业方面,青海省以牦牛、羊、藏香猪等特色畜牧品种为主导,青海省的特色农牧产品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青海省旅游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青海省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提高了地方经济的收入,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

然而,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青海省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其次,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青海省的交通运输不便,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此外,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未来,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有望向更加可持续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首先,青海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

通过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青海省将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其次,青海省将继续注重农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再者,青海省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挖掘和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

除此之外,青海省还可以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兴产业如互联网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增加经济的多元性和稳定性。

青海产业结构发展浅析

青海产业结构发展浅析

青海产业结构发展浅析作者:王占红来源:《商情》2012年第02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三次较大的变革,如今保持着“二、一、三”的结构格局,仍需优化和改革。

本文通过对青海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的分析,提出为维持“三、二、一”的最优产业结构布局我省产业结构改革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青海的产业结构仍在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革中,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优的结构布局。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革产业结构布局产业结构优化青海产业结构发展浅析产业结构作为联系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一条重要纽带,不仅是一个“资源配置器”,更是环境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产生的质合量的“控制体”。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敏感的地区之一,并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着及其深刻的影响,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因此对该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轨迹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青海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产业结构发生了比较合理的变化,总体的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二、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

第一产业产值持續下降且变动幅度最大,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变动幅度较大,第二产业比重相对稳定,西部大开发后持续上升。

目前产业结构为“二、三、一”,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青海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在于加快第三产业的以及第二产业的发展,以维持“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而据统计,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为20%左右,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近年来逐步上升,但其吸纳就业人数的能力逐年下降。

青海省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还很低,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艰巨。

二、对青海三次产业发展状况浅析及存在的问题:1.第一产业的状况:(1)农林牧渔结构有了一定的调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虽然农林牧渔结构有了一定调整,但农业内部各业优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种植业在第一产业的比重依然很大,农业产业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青海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青海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Ke o d : g c l rlid s a s c r ; gi l rleo o i go t ; mpr a a a s ; iga y w r s A r ut a n ut l t t e A r ut a cn m c rwh E icl n l i Qn h i i u i r r u u c u i ys
Ab t a t: s d o ea e g iu t r ld t r m 91t 0 8,t i ri l k sa qu n ia ie a a y i s r c Ba e n r l td a rc lu a a a fo 1 o 2 0 9 h sa tce ma e a tttv n lss
a rc lu e m a e n i o tn oe i c n m i r wt n h r ssilmuc o m o c n mi r wt g iu t r k sa mp ra tr l n e o o c g o h a d te ei tl h r o fre o o c g o h,t e hn t e a t o u o wa d s me c n t cie a ie h u h rp tfr r o o sr tv dvs . u
o ert cn e i far utrl t c r n rn si Q n h i rv c yu i e G a orl i fh ae o vr o o g c l a s u t ea dt d n ig a Poi eb s g t r cr a o t sn i u r u e n n h y etn
中图分类号 : 0 S一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4— 9 7 2 1 ) 3— 0 3—0 10 9 6 (0 0 0 04 3

青海省产业发展趋势

青海省产业发展趋势

青海省产业发展趋势青海省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高大,气候寒冷,资源丰富。

近年来,青海省在生态保护、新能源、旅游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业发展趋势逐渐明显,为全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青海省产业发展趋势。

一、生态保护和环境产业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自然生态屏障,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价值。

近年来,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青海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禁牧、退耕还湿、植树造林等。

这些举措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青海省通过发展环保产业,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例如,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光伏发电成为青海省的新支柱产业。

此外,青海省还发展了节能环保产业,包括风电、地热能等。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碳减排目标的重视,青海省的环保产业有望在未来继续蓬勃发展。

二、新能源产业青海省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资源,且资源分布广泛。

近年来,青海省在新能源领域上做出了重大突破,成为了中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区域。

青海省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不仅在国内属于领先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例如,青海省的海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

青海省的新能源产业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青海省的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旅游业青海省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青海省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旅游项目,包括观鸟、观星、登山、徒步等。

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青海鸟岛等成为了青海省旅游的热门景点。

此外,青海省还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如草原文化旅游、藏族文化旅游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青海省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青海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青海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青 海农 林科 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验 研 究 ・ 试
21 0 1年第 3期
青 海 省产 业 结构 与 经济 增 长 的 实 证 分 析
桑知 措
( 西北 民族 大 学经 济学 院 , 甘肃

兰州
7 03 ) 300
要 : 一 定 条 件 下 , 业 结 构 是 经 济增 长 的基 础 , 同 的 产 业 结 构 可 以 导 致 经 济 以不 同 的 速 度 增 长 , 在 产 不
在相关 关 系 。亚 当 ・ 密在 《 斯 国富 论 》 论 述 了 则
产业 部 门 、 产业 发 展及 资 本 投 入应 遵 循 农 工 批 零
商业的顺序¨ 。此后 , J 克拉克在《 经济发展条件》

构 可 以导致 经济 以不 同的速 度 增 长 , 理 的产 业 合
结构 能 更 好 地 促 进 经 济 的快 速 增 长 。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海 省 经 济 实 力 不 断 增 强 , 与 其 他 的 省 青 但 区相 比还 存 在 着 较 大 的 差 距 。 青 海 省 是 我 国青
Absr c : d rc ra n c n iins t e i d tilsr c u e i h a i fe o o c g o h, nd dfe e t t a t Un e e t i o d t o ,h n usra tu t r s t e b sso c n mi r wt a i r n f i d sra tucu e a e d t c n mi r wt td f r n pe d a d r a o a l n u t a t c u e b te n u til sr t r sc n l a o e o o c g o h a if e ts e s, n e s n b e i d sr lsr t r e tr e i u p o t a d e o o c g o h. T i ril r m t e r l t n h p b t e c n mi r wt n n usra r moe r pi c n mi r wt h s a ce fo t h ea i s i e we n e o o c g o h a d i d t l o i

青海产业结构定量分析及存在问题研究

青海产业结构定量分析及存在问题研究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1 期
青海师范天竽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
Junl f iga N r a U iesy P i spyadSc c ne) ora o nhi om l nvri ( h ooh n oi Si cs Q t l l a e
不断调整 和优 化产 业 结 构 是 实现 区域 国民 乏 , 步伐 缓 慢 。而在 “ 五 ” “ 五 ” 间 , 海 九 、十 期 青 经济持续、 快速 、 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 又是增强 产业结构调整变动度则远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 , 区域经 济发展后 劲和获 取增 长活 力 的关 键 所在 。 “ 九五 ” 间超 出全 国变 动幅度 的 96个百 分点 。 期 . 改革开放 以来 , 管青 海 的产业 结构 得 到 了较 大 “ 尽 十五 ” 间产 业 结 构 变 动 幅 度有 所 降低 , 期 但仍 的调整 和 改善 , 产 业 结 构 仍 存 在 不 合 理 的现 高 于全 国平 均水 平 55 但 .4个百 分 点 , 明 “ 说 十五 ” 象, 以致在 一定 程 度 上影 响 经 济快 速 、 康 与 可 期 间我省产业 结构 调整力 度有所减 弱 , 健 但产 业结 持续 发展 。
产业 问发展的不平衡 : 就业结构不合理 、 产业 问关联度低 ; 同时也存在于各产业 内部 : 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 农 轻重工业 比例失调 、 工业低附加值低加工度、 第三产业生 产性服务部 门滞后等。 [ 关键词】 青海 ; 产业结构 ; 定量分析 ; 变动值 [ 中图分类号】F 2 1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0 0— 12 20 ) 1 0 0 — 5 10 5 0 (0 8 0 — 0 1 0

青海省所有制结构现状分析

青海省所有制结构现状分析


( ) 有 制 结 构 的 现 状 一 所
20 0 0年 青 海 省 所 有 制 经 济 结 构
总 产 出
总 量 构 成
增 加 值
总 量 构 成
注 册 资 金
总 量 构 成
从 业 人 员
总 量 构 成
( 亿元 ) 合 计 公 有 经 济 非 公 有 经 济 6 5 6 1 .2 9 .0 9 5
所 占 比重 上 升 . 快 了 工 业 化 和 现 代 化 的 进 程 加 l 所 有 制 结 构 呈 多 元 化 发 展 之 势 、
17 9 8年 改 革 前 , 海 的 经 济 发 展 主 要 取 决 于 国 青
有( 时 称 全 民 所 有 制 ) 济 的 发 展 。城 乡 农 、 、 当 经 工
元 . 8 8 % ; 公 有 制 经 济 完 成 4 l亿 元 . 占 l 2 非 79 占 I .8 。 在 城 乡 2 6 5 8I% 5 2万 人 的 从 业 人 员 中 . 有 公 经 济 从 业 人 员 2 5. 9万 人 , 8 . % ; 公 有 经 济 2 4 占 79 非 从 业 人 员 3 . 3万 人 , l 1 。 在 全 省 4 0 6亿 1O 占 2. % 6 元 的 注 册 资 金 中 , 有 经 济 注 册 资 金 为 3 1 O 亿 公 7 .7 元 . 8 . 6 ; 公 有 经 济 注 册 资 金 为 8 . 3亿 元 . 占 O5 % 非 95 占 l . 4 ( 情 见 下 表 所 示 ) 94 % 详 。
有 制 经 济 三 者 之 比 为 6 . l 4 2 : 9 3 。所 有 制 结 6 4 : .7 2 .2 构 单 一 , 济 发 展 缺 乏 生 机 与 活 力 的 不 良 状 况 , 得 经 已 到 了明显 的 改 善 , 应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的所 有 制格 适

基于偏离一份额分析法的青海省区域产业结构研究

基于偏离一份额分析法的青海省区域产业结构研究

F ( 一 >: T) T) F (
J i —
() 1
用 F( 表示 T时期该 地 区所 有 产业 的 经济 活 T)

动水平之和 , F T 一 > F ( 其 中 T 。 即 () : 。T), —t为
l 1 =
基期 , T—t 为报 告期 , 将式 ( ) 离 出 RS P 、 S三 1分 、SD
收 稿 日期 : 0 卜l一 6 2 1 1O

数 学 模 型 ]
假设 : 假设 ( 表示 T时期 J地 区 ( 个 区域 T) 整
由 个 地 区构成 ) i 业 的经 济活 动 水平 ( 一1 2 第 产 J ,
… ;一1 2 3 , T) i , , ) F ( 表示 T时期 J地 区 i 业 的 产 经 济活 动水 平 , : 则
展 为参照 系 , 区域 自身 经 济 总 量在 某 一 时 期 的变 将 动 分解 为三个 分量 , 即份 额分 量 、 构偏 离分 量和竞 结
内容 和集 中体 现 。 业 结构 是 否 合理 和 产业 结 构 ¨产 】 能否 顺利地 从低 级 向高级转 变 直接影 响着该 区域 的 经济 能否协 调 发展 。合理 的 、 度 化 的 产业 结 构 能 高
区域产 业结 构是 指 区域 内的各部 门之 问和各 部 门 内部 的构 成及 它们 之 间相 互联 系 、 相互 制 约 的经 济联 系和数 量对 比关 系 , 社 会 经 济 部 门分 工 与 劳 是
动地 域分 工 的综 合 产 物 , 也是 区域 经 济 发展 的重 要
偏离 一份 额分 析法是 把 区域经 济 的变化作 为一 个 动态 的过程 , 以其所 在 地 区 或 整个 国家 的 经 济发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

青海经济环境分析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高原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市场狭窄等因素,青海的经济环境一直相对较弱。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投资环境等多个方面分析青海的经济环境现状。

一、地理位置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中离海最远的省份之一。

地处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大柴旦沙漠、青藏高原等自然地理特征中,北边紧靠蒙古和西伯利亚,东部与甘肃毗连,南面与四川、西藏相接,西北面是新疆。

青海省总面积72.1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6%左右。

由于地形险峻、气候恶劣等因素,青海的交通一直不太便利。

长期以来,青海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地理位置的制约。

二、产业结构青海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农牧业、资源开发以及旅游业等产业。

目前,青海的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农牧业、矿业和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019年,青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6.1亿元,同比增长6.7%。

其中,有色金属冶炼、采矿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青海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青海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青海的旅游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总体规模还不够大。

2019年,青海接待国内外游客3649.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55.9亿元。

总体来说,青海的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要发展更多的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以促进青海的经济发展。

三、投资环境青海省一直致力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到这里投资、创业。

在政策上,青海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2019年,青海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外商投资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外商在青海设立企业,对于符合条件的外资项目,还会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金。

同时,青海还加强了对投资环境的整治和改善。

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法制建设、保障知识产权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推进。

四、发展机遇青海的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很大,未来几年,青海将迎来一系列的发展机遇。

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及其区位研究

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及其区位研究

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及其区位研究青海是我国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也是青藏高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藏区是青藏高原经济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在过去的几年里,青海藏区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基本行业以及区位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情况1.1 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青海藏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边缘地带,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藏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迅速的推进。

特别是2006年海西州建州60周年之际,青海“十一五”规划完成投资2000亿元。

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使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2 经济发展的现状青海藏区地处高原,气候条件恶劣,自然资源相对匮乏,这对其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但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不断出台,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逐渐加快。

目前,青海藏区的经济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其次是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旅游业。

农牧业是青海藏区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产方式。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盐矿、铜矿、金矿等。

旅游业也是青海藏区的重要产业之一,青海省内的青海湖、塔尔寺、藏区民俗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1.3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资源环境的压力。

青海藏区处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地形复杂,水资源紧缺,土地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其次是基础设施的欠缺。

青海藏区地广人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再次是产业结构的单一。

青海藏区的经济依然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化程度不高,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存在不足。

青海藏区的经济规模小,市场需求有限。

这些问题制约了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青海省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海省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海省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1999年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青海省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但是仍然存在产业发展不平衡、与全国相比差距大的问题,本文就青海省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对策中图分类号:f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01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青海省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在调整中均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壮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一、青海省经济结构调整现状(一)经济总量持续保持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十年来,青海省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生产总值连续九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省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生产总值改革开放以前的“三足鼎立”逐步转变为“两大一小”。

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更是达到1350.43亿元。

财政收入由1999年的23.0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4.97亿元,比1999年增长7.9倍,1999年至2009年年均增长21.9%,比西部开发之前十年的年均增速高8.7个百分点,与改革开放以来的31年相比,年均增速高7.9百分点。

(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西部大开发以来,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3.5%、15.1%和11.2%,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0.0:55.1:34.9,与1999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7.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5.8个百分点。

青海省三次产业结构从“三、二、一”调整为“二、三、一”的发展过程。

第三产业比重稳重有降。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3.9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6.3个百分点。

二、青海省经济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工业结构单一,缺乏新增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工业经济是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青海省财源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钾肥、硅铁冶炼、电力、油气等几个行业),一旦这些行业发展不好,税收将受到大幅度影响。

1949-2007年青海省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与机理

1949-2007年青海省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与机理

的 特 征 进 行 了 定 量 评 价 . 析 了 l4 2 0 分 9 9 0 7年 青 海 产 业 结 构 演 变 的 三 个 阶 段 及 其 特 征 , 用 相 关 指 标 计 算 分 析 _三 次 利 r 产 业 及 其 内 部 结 构 、 业 ~ 产 、 结 构 、 业结 构 升级 转 换 等 层 面 的 动 态 演 进 过 程 . 后 运 用 偏 离 ~ 份 额 分 析 法 ( S ) 就 l 产 然 S M 计 算 r 1 7 1 8 8 7年 、 9 8 1 9 9 9 1 8 和 1 9 2 0 9 7年 8 0 7年 三 个 代 表 时 段 产 业 结 构 演 进 的 数 量 特 征 . 后 . 9 最 归纳 出 青 海 产 业 结
文试 图以我 国青海 省为例 , 探讨其 臼 1 4 9年到 2 0 年 期间产 业结构 演进 的特征 与机理 . 9 07
青 海 省位 于 青藏 高 原 东北 部 , 自然 和 人 文 环 境 独 特 、 态 脆 弱 , 我 国 具 有 重 要 的 政 治 、 济 和 生 对 经
生 态 战 略 意 义 , 这 同 时 也 决 定 了 其 产 业 结 构 的 特 殊 性 . 着 西 部 地 区 的 逐 渐 开 发 尤 其 是 西 部 大 开 但 随 发 战 略 的 实 施 及 青 藏 铁 路 的 开 通 , 海 正 面 临 着 一 个 前 所 未 有 的 发 展 机 遇 . 于 这 一 形 势 , 学 地 青 基 科 总 结 产 业 结 构 演 进 的 历 史 特 征 及 其 机 理 , 指 导 青 海 产 业 发 展 和 产 业 结 构 的 合 理 调 整 , 有 重 要 的 对 具
张 海 峰
( 海 师 范大 学 生命 与地 理 科 学学 院 , 海 西 宁 青 青 摘 800) 1 0 8

青海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青海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青海产业结构演变趋势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内陆省份之一。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这为青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青海省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演变,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经济特点和资源禀赋的多元化产业体系。

本文将从历史回顾、当前状况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探讨青海省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

一、历史回顾青海省的产业结构演变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1950年代至1970年代,青海省的主要产业是农牧业和资源加工业。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青海省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在这个时期,青海省的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当地的农牧资源,特别是牦牛、羊毛等产品的养殖和加工。

同时,青海省还发展了一些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加工业,如石油、煤炭和盐业。

1980年代以后,青海省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科技进步的加快,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青海省的产业结构开始向以能源、矿产和冶金为主的重化工业转型。

青海省加大了对煤炭、石油、黄金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建设了一批大型能源和冶金企业,如青藏铁路、青海盐湖、青海铝业等。

这些企业的建设不仅为青海省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就业机会,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当前状况当前,青海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农牧业依然是青海省的支柱产业,尤其是畜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十分活跃。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和优质的牲畜品种,青稞、糌粑、杜仲等农产品也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青海省的农牧业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有机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随着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青海省的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同时,青海省还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了一批科技园区和创新创业基地,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从量化的角度分析青海省产业结构。

通过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产业关联度等来分析青海经济的产业结构及各产业间相互依存程度。

关键词:青海;产业结构;入产出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40-02
一省产业结构指的是该省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它包括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影响。

经济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只有合理的产业结构比例,才能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经过几十年建设发展,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青海省的经济发展与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长期制约青海省经济增长的瓶颈因素大为缓解,结构失衡状况有所好转,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整体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青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青海省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少问题,仍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青海经济的发展,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仍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

投入产出分析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于1936年首次提出,其理论基础是里昂瓦尔拉的全部均衡理论。

本文利用青海省2002年投入产出表,对青海的产业结构及各产业间相互依存的程度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产业类型特征分析
投入产出表是进行结构分析的有力工具,产业结构特征分析主要是对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的分析,具体以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来表示。

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的中间需求与总需求的比。

第i产业中间需求率li就是第i产业的中间需求xij与第i产业的总需求xi之比,即li=xij/xi(i=1,2,…,n)。

中间投入率是指各产业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

第j部门的中间投入率lj就是第j产业的中间投入和第j产业的总投入xj之比。

即lj=xij/xj(j=1,2,…,n)。

青海各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如表1(2002年数据)。

表1青海各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
由表1知,农业和建筑业的中间投入率较高,工业中间投入率最低。

根据“附加价值率+中间投入率=1”的恒等式。

青海的农业和建筑业的附加价值还不高。

如何提高低附加价值的农业和建筑业的产值比重是青海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产业关联度的相关概念
某产业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将通过产业间的关联对其他产业产生
波及作用。

通常把该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叫做影响力,把一产业受其他产业产生的波及作用叫感应度。

具体以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衡量。

(一)影响程度和影响力系数
影响程度指的是某部门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所有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程度,影响程度越大说明该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拉动作用越大;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个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拉动和波及程度。

其计算公式如下:
第j部门的影响力程度=bij,第j部门的影响力系数
1=bij/bij(j=1,2,…,n)
式中,bij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j列之和;bij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列和的平均值。

当影响力系数1>1时,则表示第j部门的生产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即各部门所产生波及影响的平均值);当影响力系数1=1时,则表示第j部门的生产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当影响力系数1<1时,则表示第j部门的生产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影响力系数越大,第j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

(二)感应程度和感应度系数
感应程度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均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
部门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各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而需提供的全部投入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
第i部门的感应程度=bij,第i部门的感应度系数
1=bij/bij(j=1,2,…,n)
式中,bij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i行之和;bij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行和的平均值。

在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i-a)-1-i中,矩阵(i-a)-1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

当感应度系数?茁1>1时,则表示第i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即各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的平均值);当感应度系数?茁1=1时,则表示第i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等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感应度系数?茁1<1时,则表示第i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

(三)产业关联程度
产业关联是指由产业间的供求关系而形成的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

产业间的关联实质上就是产业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产业关联程度是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之和。

其计算公式如下:产业关联度=?琢1+?茁1。

三、青海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
(一)影响程度和影响力系数分析
影响力程度及影响力系数较大的部门依次为:建筑业、农业、交通邮电业。

这些部门的影响力系数都大于1,说明这些部门发展对社会生产具有较大的辐射能力,对其它部门的拉动力较大。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这些部门的需求得到较大的刺激,将有利于增加这些部门的最终产量,带动其他有关部门的相应发展,以加速青海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感应程度及感应度系数分析
按感应程度及系数的大小排序依次为:工业、其他非物质部门(服务业),其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说明这两个部门所受到的需求压力大于社会平均水平。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这两个部门首先受到最大的社会需求压力,比较容易成为瓶颈产业,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关联度分析。

由表2知,工业产业关联度在3以上,说明该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联程度较强。

在工业化进程中,当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感应度系数较高的部门一般表现为发展较快。

所以当青海经济增长率较高时,工业的发展较快。

而影响力系数较高的部门的发展对其他部门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四、结论与启示
在青海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工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总体相对较高,该部门不管经济增长上升还是下降,它都会有较强烈的反应,应加强该部门的建设,从而促进青海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冬生.新疆产业结构分析[j].时代经贸,2008,第6卷总第100期:123-127.
[2]张淑君.关于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考—青海师范大学学报[j].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26-29.
[3]王岳平,葛岳静.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2,2:61—68.
[4]董承章.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5]2002青海省投入产出表[j].2002青海省投入产出编委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