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 第六章 小结

合集下载

毛概第六章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

毛概第六章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

毛概第六章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第一篇:毛概第六章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准确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3、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4、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的一次飞跃。

6、十五大,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标志着我们对这个理论的认识走向了成熟。

7、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的过程性特征,是我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长达百年的社会发展阶段。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三大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论断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可以防止和克服发生“左”的或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发生③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毛概第(6)章

毛概第(6)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八,从精神文明建设来看,是广大人民
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 史阶段; 第九,从实现目标看,是逐步缩小同世界 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新民主 主义总 路线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2、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
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党在过 渡时期 的基本 路线
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发展阶段上的历史经验
苏联共产党的认识与经验
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短暂阶段, 1939年他在联共(布)十八大上说:“我们正向共产主义 前进。” 赫鲁晓夫制定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间表”。 勃列日涅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的入口处”。 安德罗波夫提出苏联处于“发达社会主义漫长历史阶段的 起点”的论断。 戈尔巴乔夫则指出苏联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对苏联 国情做出了较为实际的判断。
新中国的物质基础
1949 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 209 公斤,棉花 O.8 公斤,油料 4.8 公斤,生猪 O.11 头。 1949 年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体为 100 年 至 200 年间。当时我国人均原煤量为 59 公斤, 落后于法国 119 年、德国 109 年、英国 250 年 左右、美国 160 年以上。人均生铁 O.46 公斤, 落后于美国 190 年、法国和德国 160 年、英国 210 年。人均钢产量为 O.29 公斤,落后于美国 89 年、德国 94 年、 法国 106 年、英国 120 年以上。人均水泥产量为 1.22 公斤, 也都落后 于这些国家 70 年至 120 年左右。

毛概课本各章节总结

毛概课本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5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总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毛概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毛概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
——“三步走”步骤的正式提出
邓小平1987年4月,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 明确使用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 样的提法,全面地阐述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 走”的发展战略构想正式确定了下来。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 和新任务,提出了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
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并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 作的方针政策。
(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我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
需 要
物质、精神
生 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的演化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作 《政府工作报告》,宣告“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 国的国民经济,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 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 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对长期性的认识)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对我国社 会发展阶段作出了严重错误的估计,产生了“共产主义在 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和“跑步 进入共产主义”的幼稚想法。 1962年1月,毛泽东总结了“大跃进”的教训,《在 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要赶上和超过世 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年的时间我看是不 行的”。

章章有法:毛概第六章复习要点及真题要解(3)

章章有法:毛概第六章复习要点及真题要解(3)

章章有法:毛概第六章复习要点及真题要解(3)知识盘点第三节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一、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

(一)1949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二)毛泽东在提出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的同时,还提出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问题,他在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年又指出:"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以后还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等等。

这些指示,为我国现代化的国防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三)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专门论述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指出:一方面,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建设;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国防,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加强经济建设是加强国防建设的基础。

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毛泽东时代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主要是指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具体政策。

(一)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武力解放,同时不排除和平解放(和平统一)的努力。

[哲学]毛概每章小结

[哲学]毛概每章小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中国理路体系必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创造性发展,并在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更加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民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毛概6~15章考试总结

毛概6~15章考试总结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3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发展战略:①三步走战略:1981到1990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1991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七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背景、性质、理论依据:背景:国内,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

政治局面处于混论状态;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崩溃边缘。

国际,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拉大,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毛概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总结

毛概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总结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内容是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主义不同阶段矛盾、任务,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立论基础。

1.初级阶段理论2.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3.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马恩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存在适应一切条件的一劳永逸的方案,对马克思主义应该灵活应用。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1.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91917年战时共产主义1921年新经济政策1936年宣布进入社会主义1939年宣布开始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1959年21大赫鲁晓夫宣布社会主义已取得彻底胜利1961年22大赫鲁晓夫宣布用20年时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1967年勃列日涅夫降温苏只是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1982年安得罗波夫“苏联处在发达社会主义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

1986年戈尔巴乔夫提出要“完善社会主义”以俄国国情为基础的分析资本主义只能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列宁1917年,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把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

1920年,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

意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将是长期的。

2.我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毛泽东——两步走的思想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化、机械化,要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需要多长时间?现在不讲死,大概是三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年左右,可以打下一个基础。

考研政治教程毛概第六章初级阶段含义和特征

考研政治教程毛概第六章初级阶段含义和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我国已经进⼊社会主义社会;第⼆,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我们必须坚持⽽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正视⽽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只有全⾯地把握这两层含义,才能同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概括为: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产⼒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社会主义以后,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国在此阶段的主要⽭盾是⼈民⽇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产之间的⽭盾,阶级⽃争在⼀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的,⾄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1)从经济基础⽅⾯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整个经济社会⽣活是否牢牢建⽴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

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从所属范畴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范畴,⽽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过渡性质的范畴。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党的⼗五⼤⽂件从发展⽔平、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化教育、富裕程度、地区差别、经济政治体制、精神⽂明建设、实现⽬标等九⽅⾯的论述及其表现,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占很⼤⽐重、主要依靠⼿⼯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农业⼈⼝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然经济半⾃然经济占很⼤⽐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的历史阶段;是由⽂盲半⽂盲⼈⼝占很⼤⽐重、科技教育⽂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化⽐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占很⼤⽐重、⼈民⽣活⽔平⽐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民⽐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和探索,建⽴和完善⽐较成熟的充满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的历史阶段;是⼴⼤⼈民牢固树⽴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明的同时努⼒建设精神⽂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同世界先进⽔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历史阶段。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可能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三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考研政治毛概第六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毛概第六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毛概第六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考研政治毛概第六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1956年5月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中共八大把它确定为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强调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这一方针的执行虽然经历了曲折反复,但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果和经验。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同样体现了这样的精神。

2.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问题。

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

1962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主张,确定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3.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地方的机动权;要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的关系,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陈云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

毛概每个单元的总结归纳

毛概每个单元的总结归纳

毛概每个单元的总结归纳第一章总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地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第二章革命时期的总结归纳在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通过研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革命战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在革命时期的总结归纳。

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结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历史阶段,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实践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结归纳。

第四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总结归纳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社会运动,也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实践。

通过研究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经过和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总结归纳。

第五章改革开放时期的总结归纳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通过研究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总结归纳。

第六章毛泽东思想的当代意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仍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总结归纳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当代意义。

结语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宝库。

通过对毛概每个单元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章章有法:毛概第六章复习要点及真题要解(1)

章章有法:毛概第六章复习要点及真题要解(1)

章章有法:毛概第六章复习要点及真题要解(1)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复习提示本章也是"毛泽东思想概论"一课中比较重要的一章,每年都有一定的题量和分值。

今年考生在复习这一章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什么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方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主要内容?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什么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关于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双百"方针;为什么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知识盘点一、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目标。

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初步总结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这一问题:(一)必须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二)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三)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二、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就是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可能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三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电子教案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电子教案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三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毛概 第六章 小结

毛概 第六章   小结

第六章小结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构想的演进。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世纪头 20 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知识要点: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推进的。

通过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高新科技对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

(2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毛概第六章

毛概第六章

毛概第六章毛概论第六章知识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仍然在曲折中获得了发展;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也因此空前激烈。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进一步发展,这给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同年6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正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6月28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1987 年 4 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

同年10 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老三步是:1 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 第二部,从1991 年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经济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第三步:1. 21 世纪的第一个1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翻一番。

2.再经过10 年的努力到建党100 周年时,是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3.到21 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 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四: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

毛概-第6章

毛概-第6章
290 19810 17270 3230
1998
772 29240 32350 8600
2007
2460 45429 34023 14649
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印度
250
330
440Biblioteka 965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概括为九个方面: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1﹚社会性质上存在明显区别,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2﹚从经济基础方面看,
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 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 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 济基础上。 ﹙2001年考研辨析题﹚
﹙3﹚从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方面 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
﹙1﹚关键是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不动摇。 ﹙2﹚必须把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同坚 持改革开放结合起 来。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 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保证作用
坚定的政治方向 团结稳定的环境 统一的意志和行动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 时代内容
“改革” 是社会 发展的 动力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点:一是农业; 二是交通能源;三是教育和科学。
国民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GNI)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 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获得的劳动者报酬、生 产税、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和财产收 入等原始收入总额。用公式表示为: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 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出)
一是对社会主义停留在一般概念化的认识上,没 有从实际出发判定本国所处的发展阶段。 二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认识, 没有把社会主义当作相对一个独立社会发展阶段。 三是没有及时敏锐地认清时代主题的转移,对资 本主义存在的长期性估计不足。 四是过分夸大变革生产关系的重要性,忽视了社 会发展变革中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哲学]毛概每章小结

[哲学]毛概每章小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中国理路体系必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创造性发展,并在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更加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民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小结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构想的演进。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世纪头 20 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知识要点: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推进的。

通过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高新科技对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

(2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 3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们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4 、发展才是硬道理( 1 )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 3 )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5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科学内涵:一是发展同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紧密相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

二是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是最大的发展。

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三是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持续性、全面性,不断寻求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理想状态。

四是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

珍惜机遇,用好机遇。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客观必然性:第一,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第二,这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第三,这是党实现对所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

6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怎样坚持以人为本?——要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了解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什么?——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归纳:经济建设要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权益;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生态建设要着眼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7 、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8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是这个国家对较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全局性的谋划。

它一般以经济发展为主,同时包括有社会发展的内容,故通常称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它在一切经济社会活动中居于纲领性的地位,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特征。

全局性是指对发展过程总体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或某些方面所做的统筹和谋划;长远性是指发展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而不是一年或几年的短暂时期所做的统筹和谋划;具有根本性,实质是解决发展过程中重大的、关键的、生死攸关问题的方针和谋划。

9 、小康、总体小康、全面小康( 1 )什么是小康?从狭义理解,“小康”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

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小康”既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也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水平。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 2 )总体小康: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 3 )全面小康:我们要在二十一世纪,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小康就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丰富、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

10 、中国梦( 1 )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2 )中国梦内涵的内在逻辑:中国梦包括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和人民幸福梦。

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核心,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最终目的。

( 3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再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最后,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实干兴邦”。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是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六章练习题一、辨析题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与继承,又是发展与创新。

2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没有区别。

6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二、论述题1 、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谈谈你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命题的理解。

2 、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 、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分析论述题1 、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当前我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才能更充分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2 、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毛泽东提出过“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错误口号,也有过“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清醒认识。

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请结合对上述论断以及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解,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