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季节,认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
2. 掌握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如温度、降水、植物生长等。
3.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不同季节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介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特征。
教学内容和过程
Step 1 引入引入
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引导学生了解季节的概念。
Step 2 季节的分类季节的分类
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资料,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并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
Step 3 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
介绍不同季节的温度、降水、植物生长等变化特征,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与解读。
老师可以采用双组合、小组合作等形式,加强学生的互动性。
Step 4 季节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季节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探究不同季节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春季播种、夏季收获等。
老师可以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亲身感受季节的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介绍季节的分类、变化特征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中,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与解读,加强了学生们的视觉感受和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而实践作业则加深了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 科学 下册 第四单元 《岩石与矿物》复习题 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知识点一、填空1、岩石的用途有(建筑房屋)、(铺路搭桥)、(石桌、石凳)、(制作观赏石)等。
2、(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石头,不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混合物。
3、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用锤子敲击观察岩石的(软硬)、用滴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等方法,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
4、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5、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6、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有(花岗岩、玄武岩、橄榄岩);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有(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有(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7、(沉积岩)里常有(化石)、(煤)、(石油)、(天然气)。
8、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
9、(煤)是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高温高压下经历复杂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
10、(石油、天然气)是(湖泊、海洋里的生物)死后沉积到水底被泥沙覆盖,经过千百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11、可以从(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认识矿物的性质。
12、大自然中成分集中,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
13、(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14、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可以看到矿物的颜色。
15、赤铁矿是(棕红色)的。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知道把(赤铁矿)磨成粉末,与液体混合,可以做成颜料。
16、(石墨)是制造(铅笔芯)的主要原料。
17、(方解石)和(白云母)是两种常见的能透光的矿物。
(白云母)一层一层的薄片,橡书本里一页一页的纸张。
18、做眼镜和放大镜镜片的矿物是(石英)。
19、(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玻璃)是按照由软到硬的顺序排列的。
20、(滑石)是(最软)的矿物。
纯净的滑石是生产(化妆用品)的好原料。
2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矿物。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1、各种各样的岩石·科学概念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
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二、探究过程1、开个石头展览会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观察“我的岩石”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带了一些岩石,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吗?师:你们准备怎样观察?生: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手摸的感觉;用鼻子闻气味;……教师引导并板书:(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大小等)(2)用手怎样观察?(摸)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轻还是重。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的物质,同时也在观察与实验中发现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的产生,如产生气体等。
本课是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观察更多伴随物质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产生沉淀,进一步帮助学生判断是否产生新物质,从而确定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但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在于物理变化也像化学变化那样伴随着现象的产生,如何判断哪些现象是物理变化产生,哪些现象是化学变化产生,仍需回到“是否产生新物质”这一根本问题。
本节课需要学生进行一个长时间观察实验并做记录,教师可以提前一周将实验材料放置于教室供学生观察。
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学生会发现只在水中或只在空气中的铁钉基本不生锈,在空气与水的交界处生锈严重,这说明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同时存在。
根据教参,这一对比实验似乎并不需要推理出这一实验结论,而将重点放在寻找证据证明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但研讨部分又需要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各类防锈措施背后的科学依据,所以教师应做适当引导。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
本节课所关注的物质变化伴随的现象大多是学生亲自体验过或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蜡烛燃烧、白醋和小苏打的反应、加热白砂糖、铁钉生锈、燃放烟花、食物发霉或成熟等,只有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故采用动图加教师讲解的形式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现象发生。
2.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以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来判别它们。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2.能够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1.尊重证据。
当多人观察、实验出现不一样的结论时,乐于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2.能坚持长时间认真细致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发展探究铁钉生锈的兴趣。
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种子萌发》第一课时教案
湘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种子萌发》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掌握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原理。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1. 生动形象地引入生命无处不在,植物也是生命的一种。
我们可以看到植物,吃到植物,人们用植物也可以制作出各种衣物以保护自身。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植物的种子,种子萌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不知道什么是种子萌发的,但是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它。
2. 学习新知识首先,我们用显微镜看一下种子的内部结构,种子里有一颗小小的胚芽,还有一些营养物质,胚芽可以长成一棵植物。
在雨水和阳光的作用下,种子的壳子会裂开,植物开始从地下探出头来,往上生长。
而在种子壳裂开之前,营养物质的作用达到最大。
3. 科学探究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也许你们已经知道了种子萌发有很多的原理、过程,但是这些原理、过程有没有什么关联呢?现在,我们举一个例子。
我们把一颗种子从外面看不出任何变化,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容器里面,不断地加水,几天之后就能看到小小的芽正在往上生长,根往下扎。
根据上述介绍的原理、过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种子含有很多的“储备物”,也就是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为胚芽生长提供能源。
再加上适宜温度的作用,胚芽的呼吸加快,营养物质得到了充分利用。
这时,就可以看到种子中的萌芽了。
4. 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现在,我们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每个同学都可以拿到两颗干净的黄豆。
我们使用纸巾插在小盆里,然后将黄豆放在纸巾上,再淋上适量的水。
大家可以贴上自己的名字,每天观察一下,看看豆子的变化。
5. 活动总结通过这一次的实际操作和理论认识,你们已经知道了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原理,并学会了探究的方法。
通过这次探究活动,你们发现科学的乐趣,也了解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调查一下你身边的植物有哪些常见的种子,向同学们报告,并说一下你对种子萌芽过程的见解。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植物的五大系统和它们的内脏结构和功能。
2.了解器官相互配合运作的关系,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3.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学会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和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与原理。
4.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动植物的五大系统、器官构造及其功能2.培养细致观察和发现现象及联系的能力三,教具准备1.植物剖解和动物解剖模型2.彩色板书笔3.显微镜4.静脉曲张救治贴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用动物植物剖解模型,展示动植物内部器官构造,让学生对动植物器官的构造和功能形成初步印象。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内部奥秘及科学探究方法。
二、知识的传授1.通过讲解和图像展示,让学生了解动植物呼吸系统,包括气管,支气管,肺,植物气孔,叶片等。
2.通过图像和模型展示,让学生掌握动植物循环系统,包括血管,心脏,静脉和动脉。
3.通过案例探究,让学生了解消化和排泄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4.通过展示和讨论,让学生掌握神经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包括大脑和神经元。
三、情景模拟1.教师引入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下直观感受器官的功能。
2.情景模拟可以是呼吸模型演示,或者是猪肝解剖模型展示。
3.情景模拟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四、实验操作1.教师提供实验操作,教授学生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可以是显微镜观察,让学生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
3.实验操作可以是静脉曲张救治贴,让学生自己探究静脉曲张的救治方法。
五、课堂复习1.教师用复习板书讲解课堂重点和难点。
2.通过问答和讨论,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增加教学效果。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为下一堂课做好铺垫。
五,总结在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动植物五大系统、器官构造及其功能。
教师用情景模拟和实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养成了细致观察和发现现象及联系的能力,培养了科学探究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回顾植物光合作用经历了化学变化,为自己的生长提供养料,那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和化学变化有关吗?这是学生很少会关注的问题。
生命体中大部分变化常常是缓慢,难以肉眼观察到的。
如果不细想,可能很少会留意。
本课基于前面对生活中、地球家园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的认识,继续探究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本课有三个探索活动,第一个承接聚焦问题,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身体数据,发现身体的变化,引发思考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从而进入第二个探索活动——食物在体内的变化。
再通过点燃干燥粉条、品尝米饭这两个学生喜欢又能亲身体验的活动,认识到食物里蕴藏着能量,在人体中会经过复杂且缓慢的变化,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最后了解情绪的变化也和化学变化有关,感受到生命体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化学变化,这些化学变化维系着我们的生命,又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
在本课的过程中,学生会从宏观现象转化到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变化,促进学生从变化的角度来看待世界。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对于化学变化有很大的探究兴趣,能够根据是否产生新的物质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六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意识到食物在人体内经过消化会有一定的变化,知道食物可以给人体提供营养。
在本课中,他们将通过观察、实验、观看视频资料等方法寻找证据,解释说明身体中的一些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是缓慢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2.情绪的产生与化学变化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事物的信息。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能够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化学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五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还可以在金属条上涂感温油墨来帮助观察变化。
探 索 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涂有蜡(或感温油 墨)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 个点上加热,观察蜡(或 感温油墨)的变化情况。
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记录在表格中。
探 索 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涂有蜡(或感温油 墨)的金属圆片中心加热, 观察蜡(或感温油墨)的 变化情况。
五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
第四单元 热
第4课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聚焦
喝汤时,将金属勺 浸在热汤中,过一会儿, 勺柄也热起来了。 怎样解释这种变化呢? 热是怎样传递的?
探索
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的呢?
预测
用箭头画一画
怎样让金属上的热 传递可以“看到”?
探 索 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在一根金属条表面均匀涂上蜡, 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铁架台上。 用酒精灯加热金属条的中部, 观察金属条上蜡的变化。
我的发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 低的部分。
拓展 热传递的三种方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热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由温度高 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课堂小结
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记录在表格中。
研讨
1. 金属条上的热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
金属条上的热是通 过金属传递过去的。
研讨
2. 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热在金属片上又是怎样传递的?
热在金属条中是从中间温度高的部分向两端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热在金属片上是从温度高的部分向四周传递。
研讨
3. 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特点?
它们热的传递方式的相同,都是从 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苏教版(2017)科学四年下册第四单元《繁殖》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2017)科学四年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繁殖》目录第4单元《繁殖》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繁殖的意义在于使子代继承亲代的特征,使生物得以繁衍生息。
作为传宗接代行为的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更是生物种群存在、延续的必要手段,它与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共同构成完整的生命周期。
同时,多种多样的繁殖方式,也是生物多样性和我们给生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因此,有必要在小学中年段,指导学生认识有关繁殖的重要现象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繁殖建立完整的认识。
在本单元之前,本套教材已经指导学生认识过多种多样的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的一生,学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和认识,但缺少繁殖这关键而重要的一环。
学生对动植物的繁殖有兴趣,但存在一些认知偏差,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纠偏并满足其求知欲。
从一个角度分析问题、找出一种原因、想出一种方法、了解一种形式,这属于线性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仅有线性思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多角度的发散思维。
因此,本单元试图通过植物用种子繁殖和用营养器官繁殖、动物的卵生和胎生等,引导学生在了解事物的多样性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多角度地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增长知识和智慧。
本单元将知识建构与满足求知欲相结合,关注思维发展,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指导学生借助图表记录实验现象,为后续顺利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水平做铺垫。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初步了解植物体和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繁殖》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第四单元繁殖12.用种子繁殖1.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能萌发成新的植株与种子的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2.种子是有生命的。
一粒种子就是一个新生命,只要落在适合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3.一粒完整的种子,它的内部分为子叶、胚芽和胚根三个部分。
4.种子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种皮:保护种子。
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
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叶。
子叶:提供或转运营养物质。
5.探究种子的萌发情况。
问题一:把蚕豆种子按不同的方向摆,根都会向下长吗?假设:根都会向下长。
实验设计:①选几颗蚕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几小时。
②向瓶内倒水,使水位达到1厘米。
将纱布弄湿后贴在瓶壁。
③将种子摆放在纱布和瓶壁之间,有正放的,有倒放的,有横放的。
把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
④几天以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实验结论:种子在萌发时,根向下生长,芽向上生长。
思考:瓶中小苗的生长有什么共同之处?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瓶子中的蚕豆不管是横着放,还是竖着放,他们的根都是向下生长,芽都是向上生长。
问题二:葵花子埋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假设:葵花子埋在10厘米深的土里更容易出苗。
实验设计:①选择10多粒差不多大小的葵花子,放在水中浸泡半天。
②2粒葵花子为一组,尖头朝下分别插入不同深度的湿润松软的土里。
③把坑填平,做好深度标记。
④10天后,观察哪些深度的种子发芽了,哪些没有发芽。
记录葵花子在多深的土里可以出苗。
(出苗的打“√”)实验结论。
一般来讲,葵花子出苗土深是由葵花子的长度、土壤硬度等因素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土深超过4厘米,葵花子就很难出苗。
6.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传播种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凤仙花是借助果皮的弹力传播种子的;蒲公英是借助风传播种子的;椰子是借助水传播种子的;野樱桃是借助动物传播种子的,因为野樱桃的种子果皮肥厚多汁,小鸟比较喜爱吃,小鸟吃进野樱桃的果实,会排出种子。
鬼针草是借助动物传播种子的,因为鬼针草种子的外面长着尖刺,可以挂在动物的身上,利用这一点,鬼针草才得以传播种子。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课件(全单元)
2.落体偏东
• 在地球上,朝着地心的方向为下,反之 为上。受地心引力的作用,物体从高处 向下落,若没有别有因素影响,它应该 一直朝向地心下落。大量的实验证明, 物体下落过程中并不是直向地心,而是 略向东偏。落体东偏现象的产生与地球 自转有关,因而可以用它来证明地球的 自转运动。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1、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 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
2、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3、有顺序的选择你们要验证的情况, 讨论方法后再进行。
4、当几个同学在做时,其他同学一起 来观察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并把 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列。
由于科技的发展,经过科学家们的努力研 究和科学计算,我们终于知道,太阳和地球的 距离是1.5亿千米。
单摆沿一个平面缓慢地摆动起来。傅科仔细地 测量了单摆的摆动角度以后,就打开一本书看 起来,想过一会儿再量一次。几个小时过去了, 傅科从沉思中抬起头来,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 现象出现了:开始时单摆的摆动方向是跟自己 接近平行的,现在居然偏向自己了。傅科不相 信地揉揉自己的眼睛,一点儿没错!他干脆放 下书,找来一些细沙铺在地板上,使单摆的尖 端在沙面上划过。一段时间后,单摆留下的痕 迹就偏离了原来的方向,沙面上形成了两个对
3.水平运动的偏向
• 在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一切物质,都会 发生偏向。假设从北极向位于赤道上的A 地发射一枚火箭,当火箭到达赤道时, 不是落在A处,而是落到了A以西的B地。
4、深井测量
• 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 行试验.试验结果是:自井口 中心下落的物体,总在一定 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撞,从 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地球的 自转运动.
在“北极昼”的日子里,街上的路灯都是通夜不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单元检测题一、填空题。
1.岩石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
2.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外表颜色更可靠。
3.灰、黑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薄层状,常有化石,敲击声音沉闷的是(页岩)岩石;青灰色,颗粒细,较软,光滑,常有化石,遇盐酸剧烈冒泡的是(石灰岩)。
这两种岩石都属于(沉积岩)类型。
4.有的岩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如有的岩石上有贝壳、动物骨骼或树叶形状,这样的岩石叫做(化石)。
5.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性质也发生变化。
这样形成的岩石叫做(变质岩)。
6.有一种岩石上有很多小气孔,就像面包或馒头那样,这就是(浮石)。
7.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矿物组成。
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8.要想知道矿物的硬度,我们可以采用(指甲)、(小刀)等去刻划矿物,判断其硬度。
9、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这些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10、岩石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从(颜色)、(光泽)、(花纹)、(条痕)、(软硬)、(组成颗粒)等方面观察和描述。
11、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光泽、检测矿物的硬度、观察矿物条痕)等方法研究矿物。
12、在地球运动过程中,日积月累沉积而成的岩石是(沉积岩)。
经过地球运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形成的岩石是(岩浆岩)。
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的岩石是(化石)。
13、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14、(岩石)和(矿物)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要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
如:石英用于制造钟表和计算机;石墨制造铅笔芯;铁矿石炼铁;花岗岩用于雕刻等。
15、常见的矿物有 (煤)、(硫磺)、(方解石)、(赤铁矿)等。
16、冷热、风、地表变动、植物的根等都会对岩石产生变化。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地球的运动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
2.自制地球运动演示仪。
3.PPT。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的内容,如“太阳是什么?”、“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等,以复习和巩固学生对太阳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仪和自制地球运动演示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地球仪,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观察和体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久?”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如“日出日落的原因是什么?”、“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以巩固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拓展问题,如“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新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四单元说课稿
新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四单元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物体因受力作用而产生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2. 了解不同物体在不同施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差别;
3. 能够用言语或简单工具模拟相关的力学现象;
4. 养成科学探究的惯,积累观察和归纳的经验,并能在探究中感悟事物的本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不同物体在不同施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差别。
2. 如何用言语或简单工具模拟相关的力学现象。
难点
1. 掌握物体因受力作用而产生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PPT等教学工具和仿真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5分钟)
启发学生对于物体在平时的运动状态的认知,并引出由什么原因能够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2. 新课呈现(15分钟)
通过课件中的图像和动画,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力、单位、不同种类的力以及物体在接受力的影响下发生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3. 实验探究(25分钟)
学生们跟着实验说明操作仿真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
经验,进一步认识力的本质和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运动状态的
变化。
4.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向学生简要解释小车在实验中的现象。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运用了新颖的实验教学法,通过仿真实验器
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和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同时,在实验探究的环节中,设计了多组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
察实验现象,探究运动状态变化的产生原因,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
的能力。
不过,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和掌控学生的行为,以避
免实验现象即视为结论的偏差现象和安全问题。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点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点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点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上的岩石、地下的岩石和海底的岩石,它们严严实实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
第一各种各样的岩石1、观察岩石的方法: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刀刻划、用锤敲等。
2、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光滑、粗糙;轻重,透明、不透明;闪亮,暗淡;有光泽、无光泽等。
3、岩石是什么样子的?答:岩石都是天然的,岩石比较重,一般很硬,有的粗糙不光滑,大多数不透明。
4、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第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1、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
2、常见的矿物有哪些?答:常见的矿物有石盐、石墨、硫黄、金刚石、石膏等。
3、除了用我们的感觉器官观察岩石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岩石?答:①、用放大镜观察岩石颗粒②、岩石相互敲击③、在岩石上滴盐酸4、岩石学家常常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
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也是鉴别岩石种类的重要特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岩石的颗粒状况,鉴别岩石的种类。
第三岩石的组成1、花岗岩的三种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石英:有规则的颗粒,具有玻璃或油脂的光亮,半透明;长石:颜色淡红或浅黄,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云母:褐色,片状,有光泽。
2、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
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3、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有4000种。
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比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
第四观察、描述矿物(一)1、色采是最简单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第四单元第6课: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2 来自食物的能量和营养。
食物具有能量。一些干燥 的食物能够被点燃,说明食物 蕴含着大量的能量,并且能够
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
第一站 第二站 第三站
第四站 第五站
要求: 判断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的变 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写一写你判断的依据。
+
淀粉
碘酒
产生了一种蓝 紫色的物质来自淀粉+碘酒唾液与淀粉发 生化学变化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6课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聚焦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 质。在动植物包括我们 人类的生命体内,每时 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 的变化,这些变化维系 着我们的生命。
探索
请你吃饭!
1.咀嚼1至2秒钟时,记住米饭的味道。
2. 继续咀嚼1至2分钟左右,又是什么感觉? 3. 咀嚼后 出现某种味道时,咽下米饭。
时间:2分钟 倒计时进度条:2分钟
1 我们身体的变化。
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能 够发生这样的变化?
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身体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1 . 身高长高了 4 . 器官变大了 7 .长痘痘了 2 . 体重变重了 5 . 牙齿变多了 8 . 嘴巴变大了 3 . 指甲长长了 6 . 鼻梁变高了 9 . 手脚变大了
淀粉+唾液+碘酒
淀粉
米饭本身无甜味
唾液
化学变化
麦芽糖
有甜味的新物质
我们的身体的生长是一种 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把食 物中的营养物质转换成我们身 体的一部分。
3 情绪也与化学变化有关。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 绪,有时候我们会开 心,有时候我们会难 过,甚至愤怒。情绪 的产生非常复杂,但 也与化学变化有关。
课堂小结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汇总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汇总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地球自转产生的。
乒乓球转动,手电筒也绕着乒乓球转动
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乒乓球代表地球。
2、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
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4、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5、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6、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学反思(3篇)
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学反思(1)在《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理解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过程及方向。
现将此次教学进行反思,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有所改进和提高。
在聚焦环节中,我通过展示金属勺变烫的情境,成功地唤起了学生的前概念,引导他们思考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
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热传递的概念仍然存在模糊,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概念的讲解和训练。
在探索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热量在金属中的传递过程,从而深化对热传导概念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不够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够准确。
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由于实验材料的限制,部分学生的实验观察不够细致,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实验材料和观察工具,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实验现象。
在研讨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此外,在拓展环节中,我通过展示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热传递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由于时间限制,我没有能够深入地讲解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相关知识,这可能会使学生对热传递的理解不够全面。
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总的来说,这次《热在金属中的传递》的教学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同时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在科学学习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 我能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等方法观察岩石,通过学习我认识的岩石有____ ___、__ ____、 、 等。
2、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近 种,其中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硬度最小的是 。
3、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 种,这些矿产资源属于 ,任何 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4、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 、 、 三类。
5、要想知道矿物的硬度,我们可以采用 、 等去刻划矿物,判断其硬度。
二、我能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15分) ( )1、石英具有多种色彩。
( )2、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 )3、不同岩石的硬度也不同。
( )4、不管什么岩石中都含有一种或几种矿物。
( )5、岩石很坚硬,永远不会改变模样。
( )6、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花岗岩。
( )7、各种形状的岩石都会改变模样。
( )8、赤铁矿具有像玻璃那样的光泽。
( )9、花岗岩是房屋装修的好材料。
( )10、要辨别一块岩石是不是花岗岩,只要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
( )11、我们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做的。
( )12、我国的稀有金属矿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 )13、岩石和矿物很多,我们可以随意开采。
( )14、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 )15、矿物外表的颜色和和矿物条痕的颜色是一样的。
三、我能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C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也不会发生变化 2、一些岩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 )。
A 、 化石 B 、青田石 C 、页岩 3、下列矿物中颜色为黑色或红色,硬度相对较硬的是( )。
A 、叶腊石
B 、硫磺
C 、方铅矿
4、用铜钥匙刻划不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
A 、较软
B 、较硬
C 、硬
5、经过地球运动,( )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岩浆形成的。
A 、化石
B 、浮石
C 、页岩 6、下面三种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
A 、 石英
B 、 云母
C 、 长石
7、我们在观察岩石时,常用下列方法中的()。
A、用秤称
B、用手摸
C、用尺量
8、下面岩石中遇盐酸会冒泡的是()。
A 、砂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9、下面岩石中容易分层的是( )。
A 、板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10、下面岩石中有不同的颜色,很坚硬,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A 、板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11、岩石学家常常观察岩石的( ),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
A、颜色
B、光滑程度 C 、成分和颗粒
12、化石一般存在于()中。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
13、下面岩石中多气孔的是()。
A 、浮石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14、砾岩最主要的特点是( )。
A 、灰色
B 、粗糙
C 、由小石或卵石组成
15、下面矿物中有六个面,并且每个面都是菱形的是()。
A 、方解石
B 、石英
C 、石盐
四、我能连线:(共13分)
1、把下列矿物和它们相应的光泽连起来:
石英光泽像玻璃那样
长石有蜡烛一样的光泽
云母光泽和丝绸差不多
2、几种矿物的条痕:
自然金黑色
黄铁矿白色
石英黄色
方铅矿绿黑色
赤铁矿樱红色
3、几种常见岩石的用途:
石膏做铅笔芯
石墨点豆腐
金刚石造房子
白金划玻璃
石灰岩做首饰
五、我能回答:(6分)
1、我们的家乡有那些矿产资源?人们是如何开采、利用和保护的?
2、为什么要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