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单元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地球
相差 21km
地球的质量是595000亿亿亿吨,大约是太阳质量 的33万分之一
3.地球构造
地壳 地球构造 地幔
地核
4.地球的运动
自转---日,23小时56分4秒,约24小时 公转---年,365天5时48分56秒---365天
解释问题:
地球上为什么有昼夜交替?我们知道,在同一 个时间,地球总是有半面向着太阳,另外半面背着 太阳,向着太阳的半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面是 黑夜。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所以地球上各个地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和质 量,地球构造和地球的运动知识,会解 释昼夜更替、四节变化的原因。
布置作业: 教材P128 练习与思考
三、地球
提出问题:
地球是太阳家族八个弟兄中的老三,也是 我们人类生息繁行的地方。你了解你的家园--地球吗?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昼夜交替和四季 变化吗?
1.地球的形状 扁平球体 地球上的人都是正立的
2.地球的大小和质量
地球的大小地 地球 球长 短半 半径 径: :
6378.245km 6356.863km
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年级
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年级
科学是探索世界和宇宙奥秘的学科,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单元的知识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界的观察:
- 观察自然界中的不同现象,比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
- 学习如何记录观察结果,比如使用日记或图表。
2. 物质的分类:
- 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学习物质的基本属性,比如密度、硬度和颜色。
3. 力和运动:
- 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学习基本的力,如重力、摩擦力和推力。
4. 植物的生长周期:
- 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物的生长过程。
- 学习植物需要的基本条件,如水、阳光和土壤。
5. 动物的分类:
- 学习动物的基本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6. 生态系统的概念:
- 理解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网络。
- 学习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7. 科学方法:
-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练习使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8. 安全使用科学工具:
- 学习如何安全地使用显微镜、天平等科学工具。
- 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们可以建立起对科学的基本认识,并激发他们对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们在科学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自然科学是一种研究客观世界存在和规律的一种学科,其基础知识是探究和揭示客观世界真理的重要工具,本文旨在介绍基本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世界。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是指一种基础知识,它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
它不仅仅是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还需要知道为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物理学物理学讲的是关于自然界中物体的变化和运动的原理。
它涉及到物体的性质,条件,和规律性,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物体的行为和关系。
物理学涉及物理学理论,比如力学和电磁学,以及物理学实践课程,比如声学和光学。
二、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和结构规律的学科。
它着重研究物质的构成和机构,以及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和作用。
另外,它还涉及到催化、溶剂、微量元素的营养的化学、构象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
三、数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用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它涉及表达变量变化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作为数学研究的基础。
数学可以应用于物理、化学、统计学、系统分析,以及经济、金融、信息科学等领域。
四、生物学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系统构造、发育、功能与行为的学科。
它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生物的性格、特征、幅度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它主要涉及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昆虫学、有机生物学、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学科。
五、天文学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天体构成、活动、运动和变化的学科。
它解释了历史上的月相、春分点、流星雨等现象,也可以应用于航海、导航和天体形状的计算等。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2版)聚焦于涵盖不同学科知识系统,从而更好地研究自然界现象。
这些知识系统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综合起来,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掘和理解世界。
小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小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物质和力量的运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孩子们能够了解和探索周围的世界,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小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展开,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科学基础。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主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则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 物质的变化与反应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包括溶解、熔化、冷凝等,而化学变化则包括燃烧、酸碱反应等。
了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性质。
3. 能量及其传递能量是物质变化和运动的原因,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
能量可以在物体之间传递和转化,通过学习能量的传递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
二、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壳分为板块,因为板块的运动而形成了地震、火山和地质构造。
同时,地球也在围绕太阳运动,并带来了昼夜、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2. 星空与天体太阳是我们的星球,它是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能量来源。
学生们需要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卫星、恒星以及宇宙间的星云、星系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生们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如何保护地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这包括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
三、生物与生命1. 动植物的结构与特征学生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同时,他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以及动物的运动方式、食物链等基本概念。
2. 生物的繁殖与生长学生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并能够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
同时,他们需要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件第一章 自然科学的萌芽和发展
• 胡克和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 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665年,胡克
用他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其中
存在着一个一个“单元”结构复合式显微镜。胡克把 它们称为“细胞”。
•
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镜
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1827年,阿米奇第一
• 托勒密作为古希腊最后一位大天文学家,全面承 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他把亚里士多德 的九层天扩大为十一层,把原动力天改为晶莹天 ,又往外添加了最高天、净火天。他设想,各行 星都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周运动,而每个圆的圆心 则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他把绕地球的 那个圆叫“均轮”,每个小圆叫“本轮”,他又 设想地球并不恰好在均轮的中心,而偏开一定的 距离,均轮是一些偏心圆:日、月、行星除做上 述轨道运行外,还与众恒星一起每天绕地球转动 一周,从而使计算结果达到了与实测的一致,取 得了航海的实用价值。
个采用浸液物镜。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阿贝奠定了
显微镜成像的理论基础。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
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科
赫、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 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在显微镜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 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 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泽尔尼克创 造了相衬显微术,他为此在1953年被授予诺贝尔 物理学奖。
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
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
制造、推广和改进。
胡克的显微镜
• 17世纪中叶,英国的罗伯特·胡克 和荷兰的列文虎克都对显微镜的发 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65年前后 ,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 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 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 ,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列文虎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 高倍显微镜,其中9台保存至今。
中职学前教育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题库2020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题库(重点部分)第一单元运动与力一、填空题1.在描述一个物体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称为()。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
3.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
4.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称为()。
5.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称为()。
6.()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合外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时,将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此种运动叫()二、判断题8.出租车司机是按汽车行走的路程来收费的。
()9.平均速度能准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真实情况。
()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11.物体的速度方向总是和加速度的方向一致。
()12.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13.合力比每个分力都大。
()三、选择题14.运动员沿400米圆形跑道跑步一周,他的位移为()A.100米 B .200米 C .015.子弹以8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这里速度指的是()A .瞬时速度B. 初始速度C .平均速度16.位移和路程的单位是( )A m/sB sC m17.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A .m/ s²B .mC .cm/s18.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A.minB. sC. h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
B.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C. 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D. 速度很小的物体,加速度可以很大。
20.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有一乘客竖直跳起,他将落在()A.原地跳点B.原地跳点后面C.原起跳点前面21.功率的国际单位是什么?A. JB. S C . W2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
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它不受力的缘故。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而自然科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探索科学的奥秘和应用。
一、物理学基础知识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力、能量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物理学的基本知识。
1. 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运动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1)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值,用符号Δ表示。
(2)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用符号v表示。
(3)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符号a表示。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动力学中,有几个基本概念需要了解:(1)力:导致物体发生位移或形状变化的原因,以及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三定律:牛顿的三个基本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外力作用于其上。
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作用力都会产生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学科。
在化学中,我们研究原子、分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下面是一些化学的基本知识。
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原子符号,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在一定比例下组成的物质。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有物质被转化为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了外界的热量,而放热反应释放了热量。
三、生物学基础知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
在生物学中,我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面是一些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PPT
开了一个大讨论,19世纪前,“自然发生说”一 度是生命起源流传最广泛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
,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中国古代有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的说法,而在西方,亚
里士多德说:“……有些鱼由淤泥及砂砾发育而成 。”在1860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制作 的一个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
(4)在生存竞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
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受到淘汰。有利变异
的保存和有害变异的淘汰,叫做自然选择或适者 生存。
•
(5)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通过有利变异
的逐渐积累,就由微细变异朝一定方向发展成显
著的变异,终于形成了适应的性状和新的类型。
这就是物种形成的原理,即一个种通过遗传、变 异和自然选择,可以发展为另一个新种。
• (2)生物普遍具有较高的繁殖率,有繁殖过剩的倾 向。如果不受限制,生物很快就会找不到食物和 空间。
• (3)由于食物和空间的限制,每一种生物只有少数 个体能发育到成熟并留下后代。生物必须为生存 而斗争,达尔文把这种竞争,这种生物与环境(包 括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叫做生存竞争。生存竞 争包括生物和无机条件的斗争、种间斗争和种内 斗争。
4.第四个阶段
• 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生 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经 过科学家的研究探索发现,原始生命应该是从原 始的海洋中形成的,不过目前还不能在实验室中 证实这一生命进化的过程。
二、生物的进化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选择,特别是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在人工选择学
目标透视
• 1.了解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 2.掌握细胞的基本知识。 • 3.理解新陈代谢的相关理论。 • 4.掌握生殖与发育的基本概念。 • 5.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理论。 • 6.了解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方法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方法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方法自然科学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学科,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正确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以下是几种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
第一种方法:观察法人类的五官是我们观察周围环境的重要工具,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规律。
在自然科学学习中,观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特别适合学习与生物和物理有关的科目。
例如,在学习动物和植物时,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外观、生长形态、行为特征和生活环境等,从而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态、生理和适应能力的相关知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体验物理现象,以便了解物理规律。
第二种方法:实验法实验是一种我们可以在实验室或课堂上进行的操作,在自然科学学习中,进行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自己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物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制作机械模型和电路模型,研究并验证物理规律的正确性;在学习化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实验,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第三种方法:阅读法通过阅读书籍和学术论文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学习一些知识。
阅读法是一种比较便捷的学习方式,它可以通过书籍查询资料、观看图片、图表和实验结果,来加深我们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积累科学术语,并且加强我们的识字能力。
例如,在学习生物学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植物与动物识别图鉴》等相关书籍,了解不同物种的特征和分类方法;在学习天文学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或论文,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原理。
第四种方法:交流法交流法是另一种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方法,通过和老师和同学、家人等进行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交流可以让我们和他人讨论和分享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和看法,从而更好地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一、教学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观察、实验方法,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内容要求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历史轨迹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技术经历了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第二节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选题、实验计划的制订;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实验一空气中灰尘自然沉降量的测定;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源、环境、信息;科学技术与理科教育:科学、科学教育;三、重点难点重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四、教学建议1.讲解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2.自学时阅读方法为主,可配合录音带。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一、教学要求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结构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大气、水物质的组成、分类、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性;了解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和性质、了解自然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所组成。
2.理解地球形状与大小,理解水溶液的浓度和酸碱性的表示法和应用,理解几种典型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周期率的原理和周期表的运用,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基本类群与基本特征,理解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3.掌握物质的量,掌握水溶液、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掌握土壤的酸碱度和铵态氮的简易测量方法。
4.逐步树立起自然界的物质观;学会使用显微镜。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地球概况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恒星、银河系、太阳、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地球及其起源: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起源、地球的演化;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超外圈——磁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内容圈层、地球的表层;地球的表面形态:海陆分布、海洋的形态、陆地的形态、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节自然界中的物质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大气的组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水的性质、水溶液;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的酸碱性和指示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烃、烃的重要衍生物;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性质;实验二土壤酸碱度和铵态氮的简易测定;第三节地球上的生物生物的基础特征:严整复杂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应激性和适应性、遗传和变异;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太阳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上有生物赖以生存的液态水、生命活动所需的气体.生命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生命的结构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生物的类群: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实验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方法;实验四鲫鱼的解剖。
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水、空气、合适的温度。
阳光、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
2、种子发芽实验中每个组要3粒种子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比如种子有毛病的影响。
3、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只能够适应环境、依赖环境。
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香蕉的叶很大,叫阔叶,生活在热带雨林。
仙人掌的叶像针,叫叶刺,适合沙漠。
松树的叶表面有蜡,叫针叶,适合生活在寒冷地带。
4、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地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又会回到地面上来。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许多种生物。
6、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自然界中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植物、动物是生物,水、空气、石头是非生物。
7、生态瓶中植物的作用是制造氧气;螺蛳的作用是:吃排泄物,做清洁工;植物的作用:制造氧气;石头:给动物提供隐蔽场所,并且固定植物。
8、草原上有草,兔子,老鹰,食物链是:草兔子老鹰★导致兔子减少的原因有:1.猎杀兔子。
2.过度放牧,草减少。
3.保护兔子的天敌,比如老鹰增加。
4.农药导致兔子健康下降。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题库完整
新疆阜康技师学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题库(草稿){TX|名词解释3 填空3 简答4 判断1}{PZ|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 {KD|第一单元第一课、运动的描述第二课、简单运动的规律第三课、牛顿第一定律第四课、力和重力第五课、弹力和摩擦力第六课、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七课、牛顿第二定律第八课、牛顿第三定律第九课、动量第十课、超重和失重第十一课、抛体运动} {KD|第二单元第一课、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课、静电感应放电现象第三课、导体和电流第四课、电功、电功率第五课、电路的简单连接第六课、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七课、安全用电第八课、有关磁的知识第九课、电动机是怎样工作的第十课、交流电第十一课、日光灯的工作原理第十二课、电磁波第十三课、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第十四课、电磁波在现代科技方面的应用}{KD|第三单元第一课、机械能第二课、分子的运动内能第三课、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第四课、原子的核式结构衰变第五课、核反应核能的利用确定发展目标}{KD|第四单元第一课、太阳家族—太阳系第二课、地球生命之源—太阳第三课、人类的老家—地球第四课、地球的卫星第五课、日食和月食第六课、恒星世界第七课、四季星空}{KD|第五单元第一课、典型的碱和碱的通性、碱的小实验第二课、酸的组成、命名和通性、酸的小实验第三课、常见盐和盐的性质、盐的小实验第四课、电解质溶液第五课、卤素、硫氮第六课、铝铁}{KD|第六单元第一课、有机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煤气第二课、乙醇第三课、乙酸第四课、酯和油脂第五课、糖类第六课、蛋白质第七课、食品添加剂第八课、涂料}{KD|第七单元第一课、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第二课、生命的自我更新—新陈代谢第三课、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四课、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课、遗传和变异第六课、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第七课、生物与环境第八课、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KD|第八单元第一课、幼儿科学教育的形式和依据第二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及步骤第三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案例}{ND|容易较易中等较难很难一、名词解释[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二课、简单运动的规律][ND|容易] [FS|4]1.自由落体运动[答案]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夏洛的运动。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运动和力一、填空1、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在描述这种现象时,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
为了使某些问题简化,不考虑物体大小与形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叫做()。
但像位移这样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叫做(),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叫做()。
2、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叫做(),而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叫做()。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4、力和()是分不开的,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物体受()力是向下,()力是向上的,()是向前的,()力是向后的。
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总效果相当于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
力有(大小)有(方向),还有(作用点)5、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做()。
6、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大小跟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磨擦力可以分为()()()。
9、冲量是是()和()的乘积。
动量的变化等于冲量,这是结论叫做()10、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等于零的的种状态叫做()。
11、抛体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和垂直方向的()。
在斜抛运动中,从物体被抛出的地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叫做(),物体到达的最大高度叫做(),当射角为()时,距离最远。
12、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叫做(),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
15、物体和稳度跟它的()和()有关。
二、问答题一类题:1、加速度物体速度的改变量跟所经历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2、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3、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第一单元通常涵盖了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旨
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本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 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需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掌握生物的
基本特征,如需要营养、能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
2. 生物的分类:学习生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以及如何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分类。
3.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
和种子,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
例如,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
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叶进行光合作用等。
4.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探讨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以及它们如何支持动物的生存和
活动。
5. 生态系统的概念: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需要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中的平衡和调节机制。
6.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探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对
生物生长和分布的影响,以及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7. 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制定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8. 科学实验技能: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如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测量植物的生长、记录动物的行为等。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对生物世界的基本认识,培
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为进一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然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解析
自然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解析四年级的自然科学第一单元主要是介绍生物和生物的特征。
本文将对该教学内容进行解析,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一单元的知识。
一、引入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之一。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主要特征,可通过观察和对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带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让他们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讨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区别。
二、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组成:生物由细胞组成。
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激发学生对生物组成的兴趣。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植物、动物的细胞组成有何区别。
2. 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的营养方式有三种,即光合作用、食物链和分解。
可以通过实验或案例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不同营养方式的理解。
例如,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通过食物链模型认识不同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3.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生物可以生长和繁殖。
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观察和动物繁殖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方式的适应环境的原因。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即地球上不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美丽和重要性。
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介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原因。
可以通过案例、统计数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破坏,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采取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小结与延伸通过对本单元的教学解析,帮助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的最后,可以进行一个小结的环节,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同时,也可以延伸讨论其他相关话题,例如环境保护、生物保护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结尾: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解析,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认识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_第一课_运动和力
物体被看作质点取决于:
• 2)物体上的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物体被看作质点取决于:
3)物体自身的转动或物体上的某部分的运动与我 们对其整体的研究无关时 例如地球的自转对其围绕太阳公转没有影响; 汽车轮子的转动与我们研究其整体的直线或曲线 运动无关。
1.质点的定义
物理学上把这种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 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的特点
质点不是个真实的物 体,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 模型,是有质量的点,要 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
乒乓球小而轻,直径仅4 厘米,质量约2.7克。
运动员研究各种旋转球的打法 时,要关注球的受力部位和受力方 向对旋转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必 须考虑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把 它简化为一个点。
一辆汽车长15米,以36千米/时的速 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坐在汽车上的 乘用秒表测出汽车从进入隧道到离 开隧道所经历的时间是12秒,求隧 道的长度。
L隧道 L火车
隧道
S
间最 包 地 为外 括 球 地部 地 的 幔是 壳 内 。地 、 部 壳地圈 ,幔层 地和 心地 部核 分三 称个 为同 地心 核圈 ,层 其。
龙卷风
海啸
火山爆发
雪崩
沙尘暴
一、参照物
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 我们要研 究的物体
• 1匀速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 时间里位移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 动,简称匀速运动。
v=s/t
自动扶梯
• 2.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的时间 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s / t
• 3.瞬时速度 •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 实际速度,就叫做瞬时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化
• 古代的炼金术和炼丹术中,蕴涵了许 多化学原理。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 末的二三百年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 展,采矿、冶金、制药等工艺也迅速 发展,形成了化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是在这个
•1 •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通过反复实验、总结,提出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素这一概念。
他认为:元素是不可再分成其他物质的最简单的纯净物质,物 质的特性是由它所包含的元素和元素组合决定的。波义耳还把 科学实验提到化学研究最重要的地位,他强调一切从实验中来, 化学是实验科学。波义耳的理论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 哈维反复进行试验,他不仅对80多种动物进行了试验,还对自己身上的血管进行了试验,试验 的结果一致表明:动脉血管里的血是从心脏里流出来的,静脉血管里的血是流回心脏去的。他 发现心脏是这样进行工作的:收缩时,把血液压进动脉血管;放松时,静脉里的血又流回来。 这样,一缩一松,一张一弛,就使心脏跳动起来,心脏的跳动又促使血液流动,这样周而复始, 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
课题二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
• 近代物理学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力学。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手 工工场时期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二 是力学研究的对象相对简单,它不必 研究物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只是 把它作为一个有质量的实体来对待。 光学、热学和电磁学是继力学之后兴
起的物理学的分支学科。
•1
术。 • 利用磁性指示方向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典籍中的司南勺,北宋时
期,经过人们的创造性实践,发展成为指南针,并且广泛应用于航 海。 • 用硫磺、硝酸钾和木炭制成的火药,早在唐代就有史书记载,到了 宋代,火药已用于武器。 • 我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文明的兴起起到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革命导师马克思说:四大发明是“资产阶级 发展的必要前提”。
•2 •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是举世公认的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从1772年
到1777年的五年中,他做了大量的燃烧实验,提出了燃烧作用 的氧化学说,真正揭开了燃烧的秘密。拉瓦锡对化学学科的又 一贡献是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创立了化学元素命名方法。
•3 • 最先提出原子论的是英国化学家道尔顿(1766~1844),为研
•1 • 在细胞学说的建立上具有开创之功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
• 哈维立即回到实验室里,找到了一只兔子。他用绳子扎住兔子的动脉血管,不一会,结扎处上 方的血管,也就是靠近心脏的那头,胀了起来,而且越鼓越高。而结扎处下方的血管明显地瘪 了下去,他在结扎处上方割破一点血管,血马上涌了出来,血流比平时猛得多。结扎处下方在 割破之后,几乎没有血流出,然后他解开结扎绳,血液迅速地向下涌,下方的血管又胀起来了, 刚刚结扎处上下方不均衡的现象一下子消失了,血管又像平时一样了。哈维接着又用同样的方 法结扎静脉血管,发现情况恰恰相反,结扎处上方的血管马上瘪下去了,而结扎处下方的血管 反而明显地胀起来了。
•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1791~1867)立下了创建电磁学的卓越功勋, 1831年,法拉第发现磁铁同导线作相对运动时,导线中产生了电流, 这就是电磁感应。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定律,成为指导电机制造的 理论,开辟了电力革命的轨迹。1864年,英国的另一位科学家麦克 斯韦(1831~1879)利用当时数学家的成果,把法拉第的思想用数 学语言表述出来,概括了全部电磁现象。与此同时,麦克斯韦还成功 地推想了电磁波的存在,认为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就是光传播的速度, 光是波长在一定范围内的特殊电磁波。这样,麦克斯韦科学地阐明了 光、电、磁的统一性原理。
三、生物学
• 近代生物学的成就以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 论影响最大。16~17世纪,解剖学和生理学经 历了血的洗礼,导致此后百余年生物学发展缓 慢,仅仅停留在收集材料阶段。这一时期,产 生了分类学。18世纪50年代,瑞典科学家林耐 (1707~1778)创立了科学的分类体系,理清 了当时分类学混乱的局面。19世纪初,法国的 科学专著中,首次出现了“生物学”的概念。 科学家在解剖学、胚胎学、古生物学和动植物 细胞结构等研究的基础上,对生物科学进行了 新的分化和综合,使之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学科 体系。
究物质的性质,他做了大量实验,建立了原子论,用原子概念 来阐明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道尔顿还规定了最轻的元 素氢元素的原子量为1,然后参照氢的原子量推算出各种元素的 原子量。同时,这位杰出的化学家还列出了第一张原子图像表。
•4 •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新的元素不断被人们发现,对各种元素性
质的比较和分类成了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到1896年,科学家 已发现的化学元素达63种之多。1869年2月,俄国化学家门捷 列夫(1834~1895)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根据元素周期性 排列,他还大胆预言了十几种未知元素的存在及它们的性质。 这些预言多数为后来的实验所证实。
一、古希腊的自然科学
• 古希腊的许多自然科学知识,曾经发展到较高水 平,但那时自然科学和哲学还没有严格区分,当 时的哲学家也是自然科学家,他们把哲学和自然 科学融为一体,建立了称为自然哲学的学问。当 时,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家对组成世界的物质的本 源持许多不同的观点,相互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争 论。其中,影响最大的赫拉克利特派认为:万物 的本源是火,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火衍生而 来的,最后又都复归于火。原子论派的代表德谟 克利特等人则主张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
•3
• 热力学由研究蒸汽机的效率开始,继而研究热和功的相互转化的规律。
•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了热、力、电和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 转化和统一性,使自然界的运动形式达到空前的综合和统一。能量守 恒与转化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是继牛顿力学体系
•4
• 19世纪的电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发现了电和磁的相互转化,同时 依据电磁原理创立了电磁学,改变了人们关于电与磁互不相关的不正 确认识。
• 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创始者。牛顿在他们 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建立起了经典力学大厦。牛顿在自然科学上最重 要的成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
• 1609年至1619年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研究发现了太阳系行星的 运动规律。牛顿把开普勒提出的局部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推广到宇 宙中一切物体之间,并把这种引力作用定量化,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5
• 有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1824年, 年仅24岁的德国学者维勒,用无机物氰和氨水合成了 有机物尿素,为有机化学的建立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 献。此前,化学界和生物学界一致认为:有机物只能 来源于有生命的动植物。尿素的人工合成给有机物神 秘活力论以致命的打击。此后,人们又以无机物为原 料,先后合成了醋酸、柠檬酸、苹果酸以及糖类和油 脂等许多有机物。到了19世纪50年代后期,有机合成 开始进入工业生产领域。人们在有机合成实验的基础 上,开始了煤焦油的综合利用,陆续合成了染料、药 物、香料和糖精,迅速发展了以煤焦油为原料的有机 合成工业。有机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模块二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 事实聚焦——揭开血液循环之谜
•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的大科学家和大哲学家,他认为人的血管里是空气。后来,人们发现血管里 有很多血液,但这些血液流到哪里去了呢?大家都认为,这些血液像潮水一样在人体里流动, 然后就消失在人体中了。17世纪初,有一位叫哈维的医学家对血液的流动产生了疑问,血液究 竟到哪里去了?真的消失了吗?他决定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但从哪里着手呢?人死了,血液就 不流动了,因此,解剖人体肯定是不行的。
•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使人 们认识到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使人们认识到,力与 加速度在数量方面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这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没有孤立存在的力,力总是存在于两个相互 作用的实体之间,这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很快站在 了世界的前列。
• 中国因此成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 药的发明,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 用植物纤维造纸的技术,大约是在公元前2世纪发明的。 •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之际,到了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 有一天,刚下过一场大雨,哈维步行从学校回家,看见一群孩子在玩“水坝”的游戏。他们先 挖了一条水沟,然后在水沟的中间挖了一个大水坑,在水坑的周围,用泥沙垒出一座“水坝”。 水坝里很快就蓄满了水,快溢出来了。孩子们立即把水坝的一头扒开,水“哗”地一下流走了。 孩子们哈哈大笑,哈维在一边看得很有趣,突然,他脑子里灵光一闪:有了!血液循环之谜可 以揭开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主编 王换成
第一单元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古代自然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模块一 古代自然科学
• 事实聚焦——世界最早发现杠杆原理的人
最早发现杠杆原理的人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伟大科学家墨 子。 墨子名翟(公元前480~公元前420),曾是制造器具的 工匠,后来创立了墨家学派(图 1-1)。 他的门徒很多,主要来自社会下层。墨子师徒热爱劳动, 善做实验,总结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 墨家学派著作的总汇是《墨子》,又叫《墨经》,书中 不仅涉及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还包含时间、空间、 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和几何等多方面的知识。《墨经》 是古典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珍品。 书中记载:墨子将一根有刻度的杠杆横吊起来,一边挂 上砝码,另一边挂重物,通过调节砝码的位置和物体的 重量发现了杠杆原理。这个发现比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平 衡条件早200多年。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国、古希腊、印度和阿拉伯都产 生了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们通过实践、实验等方法, 探索了许多自然的奥秘,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 2 光的微粒理论和波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