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s计时器的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60秒倒计时系统设计

60秒倒计时系统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60秒倒计时系统设计系别虞山学院年级 09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 Y051091 学号 Y051091(07/10/20/29)学生姓名徐熙超、施祥祥、肖天宇、陆庆山指导教师周平职称讲师设计时刻目录第一章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目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论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施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倒计时硬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倒计时的硬件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55A的大体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0秒计时器.做板

60秒计时器.做板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实验名称: 60秒计时器60秒计时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学习8052定时器时间计时处理、按键扫描及LED数码管显示的设计方法。

2. 设计任务及要求点亮两个数码管,并一秒累计一次,最多60次,然后重置。

二,实验要求1.两个数码管从0变到60,一秒变动一次。

2.到60后重置回00。

三,实验基本原理动态显示的特点是将所有位数码管的段选线并联在一起,由位选线控制是哪一位数码管有效。

这样一来,就没有必要每一位数码管配一个锁存器,从而大大地简化了硬件电路。

选亮数码管采用动态扫描显示。

所谓动态扫描显示即轮流向各位数码管送出字形码和相应的位选,利用发光管的余辉和人眼视觉暂留作用,使人的感觉好像各位数码管同时都在显示。

利用单片机定时器完成计时功能,定时器0计时中断程序每隔0.05s中断一次并当作一个计数,设定定时1秒的中断计数初值为20,每中断一次中断计数初值加1,当加到20时,则表示1s到了,数码管加1。

四,实验设计分析针对要实现的功能,采用AT89S51单片机进行设计,AT89S52 单片机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8KB在线可编程(ISP)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

这样,既能做到经济合理又能实现预期的功能。

在程序方面,采用调用函数,时间,重置,显示等程序一次列出,方便调用,纠错。

五,实验要求实现A.电路设计1. 整体设计此次设计主要是应用单片机来设计电子时钟,硬件部分主要分以下电路模块:显示电路用2个共阴数码管分别显示十位,个位,通过动态扫描进行显示,从而避免了译码器的使用,同时节约了I/0端口,使电路更加简单。

单片机采用AT89S52系列,这种单片机应用简单、适用。

电路的总体设计框架如下:2. 分块设计模块电路主要分为:显示部分、复位和晶振电路。

2.1 显示部分本实验选用锁存器控制数码管的输出,模块如下:2.3 晶振与复位电路本实验单片机时钟用内部时钟,模块如下:复位电路为手动复位构成,模块如下:B.程序设计B.1 程序总体设计本实验用汇编程序完成. 程序总的流程图如下:NoYes结合电路图,程序设计的整体思路为:接通电源,数码管显示十位、个位。

60秒计时器课程设计 周海祥

60秒计时器课程设计  周海祥

目录摘要 (2)引言 (2)一.设计目的 (2)二.设计任务 (2)三.电路原理设计 (2)3-1计时器的设计原理 (2)3-2计时器的基本逻辑功能 (3)3-3主干电路设计 (3)3-3-1震荡电路设计 (3)3-3-2计数器的设计 (3)3-3-3译码器的设计 (3)四.电路仿真 (4)五.系统分析 (5)5-1基础元件介绍 (5)5-1-1计数器 (5)5-1-2译码器与显示管 (6)5-1-3振荡器 (8)5-1-4与非门 (8)六.电路的焊接 (9)七.调试 (9)八.总结 (10)参考文献 (10)致谢 (10)附录 (11)74LS160构成的60秒计时器摘要60秒计时器是采用数字电路实现的数字显示计时装置。

本系统由振荡器,计数器,译码器,LED显示器组成。

采用74LS系列中小规模集成芯片。

引言计时器是用数字集成电路做成的现代计时器,与传统的机械钟相比,它具有走时准确、显示直观(有荧光七段数码显示器)、无机械传动装置等优点。

而且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一.设计目的在学完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后,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实际需要的简单电子电路,系统地进行电子电路的工程实践训练,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工程师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完成由74LS160构成的60秒计时器计时器的组成:60秒计时器一般由振荡器,计时器,译码器,LED显示器组成,这些都是数字电路中应用最广泛的基本电路。

三.电路原理设计3-1 计时器的设计原理:先构成一个555定时器和分频器产生震荡周期为一秒的标准“秒”脉冲信号,由74LS160采用清零法分别组成六十进制的“秒”计数器。

清零法适用于有异步置零输入端的集成计数器。

原理是不管输出处于哪种状态,只要在清零输入端加一个有效电平电压,输出会立即从那个状态回到“0000”状态。

使用74LS48为驱动器,共阴极七段数码管作为显示器。

单片机60秒计时器实验报告

单片机60秒计时器实验报告

单片机60秒计时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单片机的60秒计时器,通过学习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编程语言,掌握单片机计时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单片机基础知识: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它包含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输入输出(I/O)接口等多个功能模块。

单片机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来控制各种外设,如LED灯、蜂鸣器等。

2. 计时器原理:计时器是一种用于测量时间的电子设备,它通常由一个晶振作为基准信号源,通过分频和计数来实现精确计时。

在单片机中,计时器通常由定时器(Timer)模块来实现。

3. 60秒计时器设计:本次实验需要设计一个能够精确计时60秒的计时器。

具体步骤如下:(1) 设置定时器工作模式为定时模式;(2) 设置定时时间为60秒;(3) 等待定时完成,并触发中断;(4) 在中断服务函数中输出时间到LED灯或数码管上。

三、实验材料1. STC89C52RC单片机开发板;2. 4位共阳数码管或8个LED灯;3. 杜邦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单片机开发板上的P0口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或8个LED灯的控制引脚,P3口连接到晶振、复位电路等。

2. 编写程序:使用Keil C51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60秒计时器功能。

具体代码如下:#include <reg52.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LED1 = P0^0; //LED灯连接到P0.0sbit LED2 = P0^1; //LED灯连接到P0.1sbit LED3 = P0^2; //LED灯连接到P0.2sbit LED4 = P0^3; //LED灯连接到P0.3void InitTimer() //初始化定时器{TMOD &= 0xF0; //设置工作模式为定时模式TH1 = 0x3C; //设置定时时间为60秒TL1 = 0xB0;ET1 = 1; //开启定时器中断允许位}void TimerInterrupt() interrupt 3 //定时器中断服务函数{static uchar cnt = 60; //计数器,初始值为60秒if(cnt > 0) cnt--; //每次中断计数器减一if(cnt == 10) { //当计数器为10秒时,LED1闪烁LED1 = ~LED1;}if(cnt == 0) { //当计数器为0秒时,所有LED灯关闭 LED1 = 0;LED2 = 0;LED3 = 0;LED4 = 0;}}void main(){InitTimer(); //初始化定时器while(1) {LED2 = 1; //LED2始终点亮if(TF1) { //如果定时器溢出,重新加载计时器TF1 = 0; //清除定时器中断标志位TH1 = 0x3C; //设置定时时间为60秒TL1 = 0xB0;ET1 = 1; //开启定时器中断允许位cnt = 60; //重置计数器}}}3. 烧录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通过ISP或其他烧录工具烧录到单片机中。

60秒倒计时精品设计

60秒倒计时精品设计

60秒倒计时精品设计在设计领域中,倒计时是一种常见的元素,用于为用户提供时间的感知和引导。

一个好的倒计时设计应该简洁、直观、易于理解,并且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以下是一个60秒倒计时的精品设计,采用了令人愉悦的色彩和平滑流畅的动画效果。

设计概念:这个倒计时设计的概念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有趣而令人紧张的体验,通过视觉和动画效果引发用户的兴趣和参与感。

设计要素:1.简约的风格:设计选用了简洁、干净的线条和图形元素,避免了过多的细节和装饰,使设计更加直接和易于理解。

2.易于理解的界面:倒计时界面设计简单直观,时间以大号数字展示在屏幕中央,用户可以清晰地看到剩余时间。

3.引人注目的动画效果:设计在倒计时数字周围添加了一个圆形的进度条,用于显示时间的流逝。

随着时间的减少,进度条会平滑地向中心收缩,为用户提供视觉上的指示和引导。

4.活泼的配色方案:设计采用了温暖而活泼的配色方案,如明亮的橙色和亮绿色,用于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传达积极和紧迫的情绪。

5.交互性: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幕上的按钮开始和停止倒计时。

当用户点击开始按钮后,倒计时开始,并且按钮会变为停止按钮。

用户可以点击停止按钮暂停倒计时,再次点击按钮可以继续倒计时。

动画效果:1.进入界面时,倒计时数字从透明变为不透明,并以渐变的效果放大到屏幕中央。

2.倒计时开始后,进度条从圆环的外侧开始显示,然后逐渐向内收缩,直到完全消失。

3.处于暂停状态时,进度条和倒计时数字都会停止动画,变得静止。

4.当倒计时时间到达0秒时,进度条会在屏幕中心形成一个大号的勾号动画,以示时间到达结束。

设计开发:这个60秒倒计时精品设计可以通过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来实现。

HTML和CSS用于UI设计,JavaScript用于动画效果和交互功能的实现。

设计优势:1.简洁明了:设计简单直观,用户可以立即理解,并且没有任何干扰因素。

2.活泼有趣:配色方案和动画效果使设计更加有活力和吸引力,让用户保持集中注意力。

60秒秒表课程设计

60秒秒表课程设计

60秒秒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秒表的基本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掌握60秒的时间概念,并学会进行简单的计时活动。

3. 学生了解时间单位换算,如分钟、小时与秒的转换。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秒表,进行准确计时。

2. 学生能够运用秒表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时间管理。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 学生培养团结合作、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3. 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对时间研究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实践,从而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基本的时间管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以下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概念:介绍时间的定义、时间单位(秒、分、时)及其换算。

- 教材章节:第二章“时间与时刻”2. 秒表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秒表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测量时间的工具”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秒表操作,学习如何开始、停止和复位秒表。

- 教材章节:第四章“秒表的使用”4. 60秒计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60秒计时实践,培养时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五章“时间的测量”5. 时间管理:引导学生运用秒表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时间管理,提高效率。

- 教材章节:第六章“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习时间单位换算。

第二课时:讲解秒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秒表操作演示。

第三课时:学生分组进行60秒计时活动,讨论并总结实践经验。

第四课时:结合生活实例,指导学生运用秒表进行时间管理。

单片机控制的60s倒计时

单片机控制的60s倒计时

单片机控制的60s倒计时一.实验目的1.用单片机AT89C51的定时/计数器实现60s倒计时。

两位数码管静态显示倒计时秒值。

2.用PROTEUS设计、仿真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60s倒计时。

二.PROTEUS电路设计(1)AT89C51.BUS:总线式单片机(2)RES:电阻;(3)7SEG-COM-AN-GRN:带公共端共阳七段绿色数码管(4)BUTTON:按钮(5)CAP、CAP-ELEC:电容、电解电容(6)CRYSTAL:晶振2. 放置元器件、放置电源和地、连线、元器件属性设置、电气检测图中与P1口相接的数码管(左)显示十位数,与P2口相接的数码管(右)显示个位数,两个共阳数码管为静态显示,其中个位数数码管为总线接法。

总线标注:由P2口的总线引脚引出总线,并标注为P2[0..7]。

单击电线标注按钮Label,单击该总线,在弹出的编辑对话框“Edit Wire Label”中的“String”一栏中输入标注名P2[0..7],如图所示PAT快速线标注:单击属性分配工具按钮或直接由键盘敲入快捷键“A ”,弹出如图所示的对话框,并按此图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单击“OK”按钮退出。

其中“String”初值“Count”为0,增量“Increment”为1,即首次对电线单击,标注自动以P20开始,对电线每单击一次,便以P21、P22、…递增式自动标注。

在编辑区一次单击个位数数码管的限流电阻与总线P2[0...7]间的电线,由上向下,即数码管的a~g的限流电阻与总线的连接电线,便在各电线上自动标注为P20、P21……P26如图所示。

下图为60s倒计时的电路原理图三.源程序设计、生成目标代码文件1.流程图2.源程序设计3.生成目标代码四.PROTEUS仿真1.加载目标代码文件打开元器件单片机属性窗口,在“Program File”栏中添加上面编译好的目标代码文件,在“Clock Frequency”栏中输入晶振频率为12MHZ。

60秒倒计时设计报告

60秒倒计时设计报告

60秒倒计时设计报告当然可以帮你完成写作。

以下是关于60秒倒计时设计报告的文章:一、介绍1. 背景:倒计时通常用于限时活动、比赛等场合,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激起他们的竞争心。

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将讨论设计一个60秒倒计时的方案。

2. 目的:设计一个简洁、易于理解的60秒倒计时方案,使用户可以轻松看到剩余时间,并在最后几秒钟做出相应的行动。

3. 重要性:一个好的倒计时设计能够增加用户对活动或比赛的参与度,帮助他们掌握时间并提醒他们在最后时刻采取行动。

二、设计1. 显示方式:我们决定使用数字显示的方式来展示倒计时,因为数字是非常直观和易于理解的方式。

2. 颜色选择:我们选择使用醒目的红色作为倒计时的主色调,因为红色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

3. 声音效果:为了加强用户对倒计时的感知,我们添加了一个持续响亮的滴答声作为背景音效。

三、功能1. 开始/暂停按钮: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开始/暂停按钮来控制倒计时的开始和暂停。

2. 剩余时间显示:在倒计时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清楚地看到剩余时间的显示,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行动。

3. 最后几秒特效:当倒计时剩余时间少于10秒时,我们设计了一个闪烁效果来提醒用户即将进入最后阶段,以便他们作出反应。

四、总结1. 设计原则:我们的设计遵循简洁、直观、易于理解的原则,以确保用户能够轻松使用倒计时功能。

2. 用户体验:通过使用醒目的颜色、持续的声音效果和特殊的最后几秒特效,我们的设计能够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和紧迫感。

3. 功能完善:除了基本的开始/暂停和剩余时间显示功能外,我们还考虑了用户的需求并设计了最后几秒特效,使用户能够更好地掌握时间。

以上是关于60秒倒计时设计报告的写作内容,请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帮助!。

单片机设计60秒倒计时正计时+Proteus仿真

单片机设计60秒倒计时正计时+Proteus仿真

60秒倒计时设计一:1.目的课程设计是单片机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训练。

2.要求单片机控制的60s倒计时(1)用单片机AT89C51的定时器实现60s倒计时。

(2)用PROTEUS设计,仿真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60s倒计时实验。

3. 目标通过课程设计,使自己深刻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应用程序设计及综合应用程序设计的方法。

2:方案选择图2.1:60秒倒计时总体电路设计本设计由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组成,总电路框图如图2.1所示。

具体设计:通过AT89C51型号单片机,由P1和P2两组I/O引脚分别控制两个7SEG–COM –ANODE型号数码管,分十位控制和个位控制,达到显示60秒倒计时的目的。

通过复位电路,在仿真过程中点击开关实现60复位3.1 AT89C51外形及引脚排列如图3.1所示图3.1:89C51的核心电路框图主要特性·与MCS-51 兼容·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寿命: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M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管脚说明(1)电源及时钟引脚(4个)Vcc: 电源接入引脚Vss:接地引脚XTAL1:晶振震荡器接入的一个引脚(采用外部振荡器时,此引脚接地);XTAL2:晶体振荡器的另一个引脚(采用外部振荡器时,此引脚作为外部振荡器信号的输入端)。

(2)控制线引脚(4个)RST/Vpd:复位信号输入引脚/备用电源输入引脚;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出引脚/编程脉冲输入引脚:EA:内外存储器选择引脚/片外EPROM编程电压输入引脚;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输出引脚。

60秒倒计时设计

60秒倒计时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60秒计时器指导教师:姚淑霞、孙新娟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电信120姓名:李晓(200912014)秦超峰(200912029)60秒倒计时器的设计一、设计要求与任务1、学习调试电子电路,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2、理解555定时器工作原理,制作60秒计时器。

二、设计原理1、1秒的信号用555定时器产生其中R1、R2都是51KΩ,电容为C1=C2=9μF.2、60秒计数器可以由两块MSI计数器构成,一块十进制,一块六进制,组合起来就构成六十进制计数器。

实验室可提供的MSI计数器有T213、T217、74LS90、74LS190、74LS192、74LS160等,在这里我采用74LS190设计,74LS190是十进制同步加法/减法计数器,具有直接清零、异步置数功能。

3、减法计数器的输出经过4511译码器译码之后,传给八段数码管,显示出60秒的各个状态。

4、60秒的一个循环由或门芯片74LS32完成。

实现从60秒到0后重新回到60的功能具体电路如下:三、实验所用芯片介绍1、555定时器555定时器引脚图:2、74LS190是双时钟方式的十进制可逆计数器。

下面介绍74LS190的引脚图和74LS190的功能表。

图1 74LS190引脚图可以根据74LS190的引脚图来实现硬件连接,图2中P0、P1、P2、P3分别为D0、D1、D2、D3,可以通过LD=0,给这四个引脚接高电平或低电平来实现置数,Q0、Q1、Q2、Q3为74LS190的输出端,可以直接接七段数码显示译码器。

根据表1中74LS190的功能表,当LD=1,CR=0,CPD=1时,如果有时钟脉冲加到CPU端,则计数器在预置数的基础上进行加法计数,当计到9(1001)时,CO端输出进位下降沿跳变脉冲;当LD=1,CR=0,CPU=1时,如果有时钟脉冲加到CPD端,则计数器在预置数的基础上进行减法计数,当计到0(0000)时,BO 端输出借位下降沿跳变脉冲。

单片机60秒计时器实验报告

单片机60秒计时器实验报告

单片机60秒计时器实验报告1. 引言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单片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设备,它具有小巧、功能强大、可靠性高等优点。

本实验旨在使用单片机设计一个60秒计时器,通过实验来熟悉单片机的使用和编程,同时加深对计时器原理的理解。

2. 实验目的1.学习单片机的基本使用方法;2.掌握计时器的工作原理;3.通过实验设计一个60秒计时器。

3. 实验器材和软件3.1 实验器材•单片机开发板•电脑•USB数据线3.2 实验软件•Keil C 编译器4. 实验步骤4.1 硬件连接将单片机开发板通过USB数据线连接到电脑上。

4.2 软件配置1.打开Keil C 编译器;2.新建一个工程;3.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4.配置编译器和调试器。

4.3 编写代码在Keil C 编译器中编写代码,实现60秒计时器的功能。

以下是代码示例:#include <reg51.h>// 定义延时函数void delay(unsigned int ms){unsigned int i, j;for (i = 0; i < ms; i++)for (j = 0; j < 1141; j++);}void main(){unsigned int i;while (1){for (i = 0; i < 60; i++){// 计时器开始计时P1 = i;delay(1000);}// 计时器停止计时P1 = 0;}}4.4 烧录程序将编写好的代码烧录到单片机开发板中。

4.5 运行实验将单片机开发板上电,观察数码管的显示,验证60秒计时器的功能是否正常。

5.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一个60秒计时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数码管的显示按照秒数递增,当计时达到60秒时重新归零。

这说明我们的计时器工作正常。

6.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单片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并掌握了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编写代码和烧录程序,我们成功设计了一个60秒计时器。

C51单片机60秒倒计时的模拟与仿真设计

C51单片机60秒倒计时的模拟与仿真设计

C51单片机60秒倒计时的模拟与仿真设计C51单片机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单片机型号,在许多嵌入式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60秒倒计时是一种简单但实用的计时功能,可以在各种场景下使用,比如比赛计时、实验计时等。

这里将介绍如何使用C51单片机来实现并仿真设计一个60秒倒计时。

接下来,我们详细说明60秒倒计时的设计步骤。

1.硬件连接:将4位共阳数码管的共阳极接到单片机的P1口(P1.0-P1.3),将数码管的a-g段分别接到单片机的P2口(P2.0-P2.6)。

在P1口和P2口之间加上适当的上拉电阻。

2.编写程序:使用Keil C51环境新建一个C语言项目,并编写以下程序:```c#include <reg51.h>sbit D1 = P2^0;sbit D2 = P2^1;sbit D3 = P2^2;sbit D4 = P2^3;void delay(unsigned int t)unsigned int i, j;for(i=0; i<t; i++)for(j=0; j<0x4e; j++); }void maiunsigned int i, j, k; while(1)for(i=5; i>=0; i--)for(j=9; j>=0; j--)for(k=9; k>=0; k--)D1=i;D2=j;D3=k/10;D4=k%10;delay(1000);}}}}```4.调试和仿真:将单片机开发板接上电源,程序将开始运行。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码管的显示来判断程序是否正常运行。

在程序开始时,数码管将显示59:59~00:00的倒计时时间,每隔1秒钟更新一次。

经过60秒后,数码管将停留在00:00的状态。

使用C51单片机实现60秒倒计时模拟和仿真设计非常简单,只需几步即可完成。

这个简单的例子也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C51单片机的使用方法。

当然,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更复杂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扩展和优化程序,但整体框架和思路仍然是相似的。

60s倒计时器(实现存数和显示)

60s倒计时器(实现存数和显示)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课程代码: 8234570 题目: 60s倒计时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开始时间: 2012 年 07 月 02 日完成时间: 2012 年 07 月 06 日课程设计成绩:学习态度及平时成绩(30)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20)创新(5)说明书(计算书、图纸、分析报告)撰写质量(45)总分(100)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 2 - 1 引言................................................................. - 3 -1.1 问题的提出........................................................ - 3 -1.2任务与分析 ........................................................ - 3 -2 系统方案设计 ........................................................... -3 -2.1 系统设计方案...................................................... - 3 -2.2 系统总体框图...................................................... - 4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 -3.1 AT89C51单片机..................................................... - 4 -4 系统软件设计 ........................................................... - 6 -4.1 proteus软件环境介绍 ............................................... - 6 -4.2 Protel软件环境介绍 ................................................ - 7 -4.3系统软件分析....................................................... - 8 -4.3.2倒计时显示模块选择............................................ - 8 -4.3.2控制器选择.................................................. - 10 -4.3.3 键盘选择 ................................................... - 11 -4.3.4时钟频率电路的设计........................................... - 12 -4.3.5复位电路的设计............................................... - 12 -4.4 程序流程图....................................................... - 14 - 主程序流程图............................................................ - 14 - 5 系统调试过程 .......................................................... - 17 - 结论 ................................................................. - 20 - 致谢 ................................................................. - 2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各样的竞赛越来越多,其中抢答器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60秒倒计时钟

60秒倒计时钟

课程论文题目:基于Proteus的60秒倒计时时钟设计与仿真60秒倒计时时钟一丶设计要求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实现60秒倒计时,用两只数码管从59开始静态示倒计时秒值。

当显示为00时,再从59开始显示倒计时。

本实验中采用定时器/计数器T1的方式1定时,定时时间为50ms,对应的时间常数为0x3cb0,对应的十进制的初值为15536,计数满50000后,即1us×50000=50ms,20次中断后,则时间为1s。

从而秒单元增1。

采用74LS47 BCD-7段数码管译码器/驱动器,即用于将BCD码转化为数码管的显示数字,从而简化了显示程序的编写。

二丶Proteus电路设计所有操作都在ISIS中进行,步骤如下。

1.从Proteus库中选取元器件(1)AT89C51:单片机;(2)RES:电阻;(3)7SEG-COM-AN-GRN:带公共端的共阳极七段绿色数码管;(4)CAP丶CAP-ELEC:电容丶电解电容;(5)CRYSTAL:晶振;(6)74LS47:四输入译码器。

2.放置元器件丶放置电源和地丶连线丶元器件属性设置丶电气检测所有操作都在ISIS中进行。

完成的电路设计如下图所示:60秒倒计时试验电路原理图三丶源程序设计通过Keil uVision3建立工程,再建立源程序文件。

参考的源程序如下:# include <reg52.h>unsigned char second,timer;void t1_init() //初始化函数{TMOD=0x10; //定时器T1方式1定时IE=0X88; //总中断允许,允许定时器T1中断TH1=0xb0; //给定时器T1装入时间常数TL1=0xb0;TR1=1; //启动定时器}void main() //主函数{t1_init(); //调用初始化函数second=59; //秒单元second初始值为59timer=0; //中断次数计数单元timer初始值为0while(1);}void t1_func() interrupt 3 //定时器T1中断函数{TH1=0x3c; //重新装入时间常数TL1=0xb0;if(timer<20){timer=timer+1; //中断次数计数单元如果小于20,则timer加1 }else if(timer==20){timer=0; //中断次数计数单元timer如果等于20,则1秒时间到if(second==0) //如果秒单元为0,则从59重新开始{second=59;}else{second=second-1; //如果秒单元不为0,则减1}}P2=second/10; //取秒单元的十位数并送P2口,送译码器译码并显示P3=second%10; //取秒单元的十位数并送P3口,送译码器译码并显示}程序说明:由于定时器的初始值为15536,因使用的时钟为12MHz,所以定时的时间为1us ×(65536—15536)=1us×50000=50ms。

60秒倒计时器-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60秒倒计时器-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倒计时器一、设计要求:由单片机接收小键盘阵列设定倒计时时间,倒计时的范围最大为60分钟,由LED 显示模块显示剩余时间,显示格式为 XX(分):XX(秒).X,精确到0.1s的整数倍。

倒计时到,由蜂鸣器发出报警。

绘制系统硬件接线图,并进行系统仿真和实验。

画出程序流程图并编写程序实现系统功能。

二、设计的作用目的:此次设计是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基本电路的设计流程,提高自己的设计理念,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巩固所学知识,使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有更进一步提高,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打好基础。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基本掌握单片机应用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加深对单片机软硬知识的理解,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次设计注重对单片机工作原理以及键盘控制及显示原理的理解,以便今后自己在单片机领域的学习和开发打下基础,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本次设计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对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状态做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还对单片机的接口技术,中断技术,存储方式和控制方式作更深层次的了解。

三、具体设计:1.问题分析: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的人性化和智能化已经非常成熟,其发展前景仍然不可估量。

如今的人们需求的是一种能给自己带来方便的电子产品,当然最好是人性化和智能化的,如何能做到智能化呢?单片机的引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也称为微控制器,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单片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是集CPU,RAM,ROM,I/O接口和中断系统于同一硅片上的器件。

单片机的诞生标志着计算机正式形成了通过计算机系统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两个分支。

目前单片机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

实验二60秒倒计时电路设计的实验报告

实验二60秒倒计时电路设计的实验报告

实验二60秒倒计时电路设计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Quartus II混合层次化设计方法。

2.学习7段数码管的驱动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60秒倒计时电路如图1所示。

其中,模块cnt_d60完成60倒计数,输出结果为2位十进制BCD码。

模块SCNA_LED完成BCD码到7段数码管显示译码功能。

图1 60秒倒计时电路图2 60秒倒计时底层电路60倒计数模块cnt_d60底层电路如图2所示。

主要由2片74192(双向十进制计数器)构成。

模块cnt_d60和SCNA_LED的源设计文档(cnt_d60.bdf和SCAN_LED.vhd)提供给大家。

要求大家建立新工程,为模块cnt_d60和SCNA_LED新建封装(*.bsf),并根据图1完成顶层60秒倒计时电路设计。

完成以上程序设计,编译时器件选择Cyclone系列的EP1C12Q240C8。

引脚锁定参考表1内容。

注意:应把未分配管脚置为三态输入,切记!!表1 实验连线1.原理图设计输入(1)首先将模块cnt_d60和SCNA_LED的源文件放在等一下需要建立的文件中,打开QuartusII软件。

(2)选择路径。

选择File/New Project Wizard。

添写后以后,单击“NEXT”进入下一步。

(3)添加设计文件,在File name中选择路径然后添加模块cnt_d60和SCNA_LED的源文件,点击“Next”。

(4)选择FPGA器件。

Family选择Cyclone,先在Packge选择Any QFP,Pin Count 选择240,Speed grade选择8;然后在Available device中选择EP1C12Q240C8,点击“Next”。

(5)选择外部综合器、仿真器和时序分析器。

设置好后,单击“NEXT”进入下一步。

(6)结束设置。

“工程设置统计”窗口,列出了工程的相关设置情况。

最后单击“Finish”,结束工程设置。

60s计时器的设计与实现

60s计时器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系统设计创新实验报告题目60s计时器的设计与实现学生姓名高权黄盼徐传武易孟华学生学号************ 07 14 15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指导教师肖永军2016年11月17 日设计要求:1、利用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T0中断设计秒表。

2、实现基本的0-60秒计时。

3、以数码管作为显示器件,用单片机进行控制。

摘要数字电子秒表具有显示直观、读取方便、精度高等优点,在计时中广泛使用。

本设计用单片机组成数字秒表,用AT89C51系列单片机为中心器件,利用其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结合硬件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来设计计时器,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中软件系统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硬件系统利用PROTEUS强大的功能来实现,简单切易于观察,在仿真中就可以观察到实际的工作状态。

关键字:AT89C51 单片机数码管一、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共由时钟电路模块、复位电路模块、AT89C51单片机及数码管显示电路组成。

其中主控制器用于系统控制,可以控制电路的开关的功能,系统中AT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元件,计数器显示电路由数码管和驱动电路组成。

图1 系统总体设计框图二、系统硬件设计(1)复位电路采用上电+按键复位电路,上电后,由于电容充电,使RST持续一段高电平时间。

当单片机已在运行之中时,按下复位键也能使用使RST 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上电加开关复位的操作。

这不仅能使单片机复位,而且还能使单片机的外围芯片也同时复位。

当程序出现错误时,可以随时使电路复位。

复位电路如图2所示:图2 复位电路该复位电路由R9,C3和开关组成,当开关断开时,C3两端电压较低,单片机RST端则为低电平,而当开关闭合时,RST端高电平,此时单片机复位。

(2)时钟电路系统的时钟电路如图3所示,此系统的时钟电路设计是采用的内部方式,即利用芯片内部的振荡电路。

MCS-51内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外接12MHZ的晶谐以及电容C1和C2构成并联谐振电路,接在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构成时钟电路。

60秒正逆计时器设计

60秒正逆计时器设计

基础工程设计(论文)说明书题目:60秒计数器设计院(系):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3月7日1.设计任务与设计要求 (3)2. 设计方案 (3)2.1设计原理 (3)2.2设计思路 (4)2.3集成电路及元件选择 (4)3. 实现电路功能方案 (4)3.1脉冲发生电路实现方案 (4)3.1.1基本原理 (4)3.1.2有关参数及计算 (5)3.2加/减计数器控制电路实现方案 (5)3.3可逆计数器实现方案 (7)3.4译码显示单元电路设计方案 (9)3.4.1译码电路设计 (9)3.4.2译码器74LS48 (9)3.4.3显示器CAI5101AH (11)3.4.4译码显示电路 (12)3.6清零功能实现方案 (13)3.7报警电路设计实现方案 (14)3.8总设计方案 (15)4. Proteus仿真 (15)5. 制板与调试 (16)5.1DXP注意事项 (16)5.2PCB板制作流程 (16)5.3注意事项 (17)5.4调试过程与分析 (17)附录一 (18)附录二 (19)1.设计任务与设计要求设计要求:1)用两位数码管显示计时时间,间隔为1S;2)具有按键或开关控制计时器清零、启动和暂停/连续功能;3)具有按键或开关控制计时器正计时与倒计时切换功能;4)计时器递减到零或最大值时,数码显示器不能灭灯,同时进行光电报警;选作:具有声音报警功能2.设计方案2.1设计原理1)环境:利用多功能虚拟软见ISIS 进行电路的制作﹑调试,并生成文件。

2)主要元器件:74LS192(2个)74LS48(2个)555(1个)74LS138(1个)3)设计原理:60秒计时器的总体方案框图如图1所示,它包括秒脉冲发生器、计数器、译码显示电路、控制电路四个模块组成。

其中计数器和控制电路是系统的主要模块。

计数器完成60秒计时功能,控制电路完成计数器的清零、启动、暂停、正逆转换、译码显示电路的显示功能。

软件延时实现60秒计时器

软件延时实现60秒计时器

一、实验任务如下图所示,在A T89S51单片机的P0和P2端口分别接有两个静态共阴数码管,P0口驱动显示秒时间的十位,而P2口驱动显示秒时间的个位。

二、电路原理图图11.1三、硬件连线参照教程十的方法完成硬件连线(只是去掉按键部分)。

四、程序设计内容1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用一个存储单元作为秒计数单元,当一秒钟到来时,就让秒计数单元加1,当秒计数达到60时,就自动返回到0,从新秒计数。

2对于秒计数单元中的数据要把它十位数和个数分开,方法仍采用对10整除和对10求余。

3在数码上显示,仍通过查表的方式完成。

4一秒时间的产生在这里我们采用软件精确延时的方法来完成,经过精确计算得到1秒时间为1.002秒。

DELY1S: MOV R5,#100D2: MOV R6,#20D1: MOV R7,#248DJNZ R7,$DJNZ R6,D1DJNZ R5,D2RET五、程序框图图11.2 六、汇编源程序Second EQU 30HORG 0START: MOV Second,#00HNEXT: MOV A,SecondMOV B,#10DIV ABMOV DPTR,#TABLEMOVC A,@A+DPTRMOV P0,AMOV A,BMOVC A,@A+DPTRMOV P2,ALCALL DELY1SINC SecondMOV A,SecondCJNE A,#60,NEXTLJMP STARTDELY1S: MOV R5,#100D2: MOV R6,#20D1: MOV R7,#248DJNZ R7,$DJNZ R6,D1DJNZ R5,D2RETTABLE: DB 3FH,06H,5BH,4FH,66H,6DH,7DH,07H,7FH,6FH END七、C语言源程序#include <A T89S53.H>unsigned char code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unsigned char Second;void delay1s(void){unsigned char i,j,k;for(k=100;k>0;k--)for(i=20;i>0;i--)for(j=248;j>0;j--);}void main(void){Second=0;P0=table[Second/10];P2=table[Second%10];while(1){delay1s();Second++;if(Second==60){Second=0;}P0=table[Second/10];P2=table[Second%10];}}。

[中学]单片机设计60秒倒计时正计时Proteus仿真

[中学]单片机设计60秒倒计时正计时Proteus仿真

60秒倒计时设计一:1.目的课程设计是单片机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训练。

2.要求单片机控制的60s倒计时00000(1)用单片机AT89C51的定时器实现60s倒计时。

00000(2)用PROTEUS设计,仿真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60s倒计时实验。

3. 目标通过课程设计,使自己深刻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应用程序设计及综合应用程序设计的方法。

2:方案选择图2.1:60秒倒计时总体电路设计本设计由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组成,总电路框图如图2.1所示。

具体设计:通过AT89C51型号单片机,由P1和P2两组I/O引脚分别控制两个7SEG–COM –ANODE型号数码管,分十位控制和个位控制,达到显示60秒倒计时的目的。

通过复位电路,在仿真过程中点击开关实现60复位3.1 AT89C51外形及引脚排列如图3.1所示图3.1:89C51的核心电路框图主要特性·与MCS-51 兼容·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寿命: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M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管脚说明(1)电源及时钟引脚(4个)Vcc: 电源接入引脚Vss:接地引脚XTAL1:晶振震荡器接入的一个引脚(采用外部振荡器时,此引脚接地);XTAL2:晶体振荡器的另一个引脚(采用外部振荡器时,此引脚作为外部振荡器信号的输入端)。

(2)控制线引脚(4个)RST/Vpd:复位信号输入引脚/备用电源输入引脚;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出引脚/编程脉冲输入引脚:EA:内外存储器选择引脚/片外EPROM编程电压输入引脚;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输出引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系统设计创新实验
报告
题目60s计时器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高权黄盼徐传武易孟华
学生学号************ 07 14 15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肖永军
2016年11月17 日
设计要求:
1、利用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T0中断设计秒表。

2、实现基本的0-60秒计时。

3、以数码管作为显示器件,用单片机进行控制。

摘要
数字电子秒表具有显示直观、读取方便、精度高等优点,在计时中广泛使用。

本设计用单片机组成数字秒表,用AT89C51系列单片机为中心器件,利用其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结合硬件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来设计计时器,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中软件系统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硬件系统利用PROTEUS强大的功能来实现,简单切易于观察,在仿真中就可以观察到实际的工作状态。

关键字:AT89C51 单片机数码管
一、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共由时钟电路模块、复位电路模块、AT89C51单片机及数码管显示电路组成。

其中主控制器用于系统控制,可以控制电路的开关的功能,系统中AT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元件,计数器显示电路由数码管和驱动电路组成。

图1 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二、系统硬件设计
(1)复位电路
采用上电+按键复位电路,上电后,由于电容充电,使RST持续一段高电平时间。

当单片机已在运行之中时,按下复位键也能使用使RST 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上电加开关复位的操作。

这不仅能使单片机复位,而且还能使单片机的外围芯片也同时复位。

当程序出现错误时,可以随时使电路复位。

复位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复位电路
该复位电路由R9,C3和开关组成,当开关断开时,C3两端电压较低,单片机RST端则为低电平,而当开关闭合时,RST端高电平,此时单片机复位。

(2)时钟电路
系统的时钟电路如图3所示,此系统的时钟电路设计是采用的内部方式,即利用芯片内部的振荡电路。

MCS-51内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外接12MHZ的晶谐以及电容C1和C2构成并联谐振电路,接在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构成时钟电路。

电容的大小影响振荡器频率的高低,振荡器的稳定和起振的快速性,为单片机提供标准时钟。

图3 时钟电路
(3)数码管显示电路
数码管显示电路如图4所示,电路中采用两段共阳极数码管,我们采用动态显示,通过控制单片机P1口的电平来点亮数码管,P2进行段选,使数码管从0-60显示,从而实现计时功能。

图4 数码管显示电路
三、系统软件设计
整个系统软件工作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
num=0,num1=0,计时器每50ms中断一次,num加1,当num=20时,记满一秒mun1加一,num归0,display num1,当num1=60时,这时就记满一秒,num1归0,重新从0开始计时。

图5 系统程序流程图
四、系统的测试及仿真
(1)系统整体电路图
系统整体电路如图6所示,该电路为三部分,时钟电路、复位电路以及数码管电路构成。

图6 系统整体电路
(2)用Protues进行仿真所得仿真图如图7、图8、图9所示。

图7 数码管显示0S。

图8 数码管显示59S
通过上面仿真图7、图8状态我们可以看到,在定时器及单片机的控制下,数码管可以实现0-60秒计时,然后回到0秒。

五: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懂得如何安装KEIL软件以及实验板,懂得单片机的调试,初步了解并熟悉实验板上单片机I/O口和数码管的电路结构,本课程设计充分利用单片机内部硬件资源和软件功能,将大大减少硬件电路的复杂性,使电路结构更加简洁。

通过这次设计,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融会贯通,让我对它的理解更加深刻。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不仅加深了我对单片机理论方面的理解,将理论更好的运用的实践方面,而且锻炼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坚强的毅力和做事的耐心和细心,同时也认识到在团队工作中需要有合作精神,我想这会为今后自己踏上工作岗位、更好地融入新的团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