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整理(1)

合集下载

人体寄生虫 整理重点

人体寄生虫 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7
1、犬、猫均可作为寄生虫传染源的寄生虫:
⑴刚地弓形虫、⑵华支睾吸虫、⑶卫氏并殖吸虫、⑷斯氏狸殖吸虫(幼虫移行)、⑸日本血吸虫、⑹曼氏迭宫绦虫(绦虫病及裂头蚴病)、⑺细粒棘球绦虫、⑻旋毛虫;
仅以犬为传染源的饿人体寄生虫:
⑴黑热病;
2、中国以人作为唯一传染源的常见寄生虫:
⑴蛔虫、⑵鞭虫、⑶蛲虫、⑷美洲钩虫、⑸猪带绦虫、⑹牛带绦虫、⑺间日疟、恶性疟、⑻班氏丝虫、⑼阴道毛滴虫、⑽虱、⑾疥螨、⑿毛囊蠕形螨;
预防原则:⑴对患者与带虫者进行普查普治以控制传染源;
⑵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管理;
⑶注意环境卫生,灭蝇;
⑷注意个人饮食卫生,改善不良饮食习惯,以防肠道寄生虫病;
⑸防蚊灭蚊,加强个人防护,防止蚊叮咬;
⑹流行区人群可服用或涂抹预防药物;
⑺注意个人卫生、慎用公用设施;
⑻性伴侣双方注意相互传染。

4、眼部常见寄生虫病
5、寄生于肝脏常见寄生虫
⑴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寄生于人肝组织,引起阿米巴肝脓肿;
⑵杜氏利士曼原虫,无鞭毛体寄生于巨噬细胞内,巨噬细胞大量增施可导致肝脾肿大;
⑶疟原虫,红外期虫体,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内增殖形成大量裂殖体;
⑷刚地弓形虫,假包囊和包囊寄生于肝内,囊破裂释放滋养体,弓形虫破坏肝细胞,对肝慢性损害,引起肝炎等
症状;
⑸日本血吸虫,虫卵,形成虫卵肉芽肿,肉芽肿在干组织血管内形成,阻塞门静脉,形成干线型肝硬化,肝肿大
等;
⑹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肝胆管;。

医学寄生虫笔记整理

医学寄生虫笔记整理
(四)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
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组织内的寄生,引起异位病变(ectopic lesion)。
第四章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1


2
3
4
5、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⑴Ⅰ型超敏反应
第五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
(一)传染源: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转续宿主也可作为传染源。
A、基质—外质:较透明、凝胶状。具有与细胞膜相类似功能。
—内质:溶胶状。是原虫代谢和营养贮存场所。
B、细胞器(按功能分):
①膜质细胞器:主要参与细胞的能量合成代谢。
②运动细胞器:伪足、纤毛、鞭毛等;特殊者尚有—波动膜、吸盘等。
运动细胞器是原虫分类的重要标志,根据其有无和类型分为:
医学寄生虫学笔记总结
总论
第一章引言
一、人体寄生虫学定义、目的、范畴
1、定义: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目的: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基础。
3、范畴: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1>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是指寄生在人体并致病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肉足鞭毛门:叶足纲: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
动鞭纲:鞭毛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纤毛门:动基裂纲:纤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顶复门:孢子纲:孢子虫─疟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
<2>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s):是指寄生在人体并致病的多细胞软体动物,借身体肌肉的伸缩作蠕形运动。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定义: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主要概念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 B.机械性损伤C. 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四.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医学蠕虫学线虫似蚓蛔线虫形态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虫卵: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寄生虫笔记整理

寄生虫笔记整理
免疫损害:超敏反应Ⅰ、Ⅱ、Ⅲ、Ⅳ。如蛔虫幼虫到肺部后其排泄物、蜕皮液作为抗原引起Ⅰ型超敏反应,导致蛔蚴性肺炎。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见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三)
1
即全部清除寄生虫,并具有抵御再感染能力。
2
感染者(带虫者,
3、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发育并大量繁殖→
寄生虫病(
二、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B、切断传播途径:包括杀灭媒介节肢动物和动物中间宿主,加强粪管和水源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加强集体与个人的防护,如预防服药、使用蚊帐、涂驱避剂(防护剂)、提高机体抵抗力。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首页)
课程名称: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
章节题目
医学原虫概述、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贾第虫)、隐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3>与群众生活习惯有关:猪、牛带绦虫多流行于吃生或未熟的猪、牛肉地区;肝吸虫病流行于吃生鱼或未熟鱼的广东。
<4>与生产方式有关:钩虫病常流行于南方,用人粪施肥的旱地作物区。
2、季节性: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感染常有季节性。与以下因素有关:
<1>媒介节肢动物或中间宿主的消长有季节性。如蚊、蝇、钉螺生长高峰在夏或秋季节。
c、影响寄生虫在中间宿主及媒介节肢动物体内发育。
低于15℃疟原虫不能在蚊体内发育,超过37.5℃疟原虫在蚊体内数小时死亡。
2、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自然因素。
3、社会因素:政治制度(五大寄生虫病的消灭与控制)、经济条件(日本预防日本血吸虫采用水泥沟)、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健全情况、卫生状况、生产方式、习俗等。
3、经呼吸道感染:如疟原虫、丝虫。

寄生虫整理

寄生虫整理

一.蠕虫蛔虫致病1.幼虫移行造成的组织机械性损伤及变态反应移行经肺时,肺部点状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和嗜酸性粒细胞集聚。

患者出现咳嗽、血痰、发热、皮肤荨麻疹。

具一过性特点。

——称肺蛔虫症(Loeffler综合症)临床常见蛔虫性哮喘痰检查见嗜酸性粒细胞或蛔蚴2、成虫1)掠夺营养影响吸收常见临床表现:患者常呈间歇性脐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儿童常见神经精神症状,如惊厥、夜惊、磨牙。

重度感染致发育障碍2)引起超敏反应者出现荨麻症、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IgE介导)3)并发症胆道蛔虫症(64%)最常见蛔虫性肠梗阻,儿童多见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蛔虫性肠穿孔4)异位寄生蛔虫性胸膜炎、肝蛔虫病、蛔虫卵性肉芽肿、气管、支气管蛔虫病,眼底、鼻腔、耳道蛔虫症等诊断1、粪便直接涂片法(首选)(direct fecal smear)2、虫卵沉淀法、浓聚法3、饱和盐水浮聚法(2、3可以提高检出率)4、驱虫治疗性诊断流行呈世界性分布,我国流行亦广泛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2、传播途径和方式: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经口感染3、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4、感染季节:与当地气温、生产和生活活动关系密切首选用药:阿苯哒唑(albendazole) 其次:甲苯哒唑、伊维菌素蛲虫致病:1.肛门、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炎症或湿疹常见症状: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消瘦、夜间磨牙及夜惊因瘙痒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性感染虫体附着处致肠粘膜轻度损伤,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及一般肠道症状儿童长期反复感染不愈,影响身心健康2.异位寄生损害:蛲虫性阑尾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尿道炎、膀胱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异位寄生处引起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蛲虫性肉芽肿,常误诊为肿瘤或结核病其次:肝、肺、脾等诊断查虫卵——肛周用透明胶纸粘贴法(清晨)(ellophane-tape impression)查成虫——肛周捉成虫(晚入睡后)流行肛门——手——口直接感染(自身反复感染)感染期卵散落在衣裤、被褥、玩具、食物等造成间接接触感染用药:阿苯哒唑(首选)甲苯哒唑蛲虫膏(外用)钩虫致病1、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1)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粪触块、着土痒、地痒疹(ground itch)接触部位皮肤烧灼针刺感,奇痒,后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天成水疱,抓破可继发感染2)呼吸道肺部损害(一过性特征)幼虫移行经肺,穿破微血管,引起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

《寄生虫》重点整理

《寄生虫》重点整理

钩虫寄生在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两种:1.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2.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思考题:1.两种钩虫成虫形态有哪些主要区别?2.引起钩虫感染的方式有哪些?主要感染方式是什么?(1)经皮肤感染(主要)侵入过程: A.穿刺作用 B.溶解作用侵入部位: 常见脚趾.手指间皮肤嫩薄处(2)经口感染(少见)A. 经口腔和食道粘膜侵入.B. 经胃不被胃酸杀灭,可到小肠发育为成虫.(3)经胎盘感染(极少见)(4)经母乳传递感染(极罕见)3.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钩虫本身吸血,边吸血边排血。

失血量: Ad: 0.1----0.4ml/条/天Na: 0.02----0.1ml/条/天(2)咬伤肠粘膜,分泌抗凝素,阻止伤口血凝,使伤口不断渗血。

(3)时常更换咬附部位,不断造成新的损伤,使新旧伤口不断渗血。

(4)铁、蛋白质供应不足和消化不良。

4.钩虫病诊断有哪些方法?主要方法是什么?粪检1)直接涂片法:轻者易漏诊.2)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高,为最理想方法.3)钩蚴培养法:可鉴定虫种,但操作麻烦.操作方法(1)试管培养法(2)平皿培养法4)改良加藤法检测感染度,用于疗效考核。

5.影响钩虫病流行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世界:约9亿。

我国:约2.5亿。

新疆、青海、内蒙等地没有钩虫流行。

以海南省感染率最高。

广东感染率为6.56% 。

北方以A.d.为主,南方以N.a.为主,普遍为混合感染。

我们对湛江市曲水村的调查发现感染虫种是美洲钩虫。

丝虫1、两种丝虫mf(微丝蚴)的形态鉴别2、两种丝虫mf(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时间mf在人体外周血液中的出现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为夜多昼少,他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

机制:(不明)班氏丝虫:10pm—2am 马来丝虫:8pm—4am3、两种丝虫急性期与慢性期的主要病变(1)急性炎症期:Ag:虫体代谢产物;分泌物(尤雌虫子宫分泌物);蜕皮液、蜕皮;虫体崩解产物。

寄生虫全切片+标本の整理

寄生虫全切片+标本の整理

第一部分线虫1.蛔虫(1)受精蛔虫卵(比较圆)通常10×10倍(2)未受精蛔虫卵(里面乱七八糟)通常10×40倍2.钩虫(1)钩虫卵(边缘很清晰)通常10×10倍①美洲钩虫口囊(主要注意板齿)通常10×10倍②十二指肠钩虫口囊(注意钩齿)通常10×10倍(3)钩虫交合伞①美洲钩虫交合伞(主要注意背辅肋)通常10×10倍②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主要注意背辅肋)通常10×10倍3.鞭虫卵(比较清晰)通常10×10倍4.蛲虫卵(比较清晰)通常10×10倍5.旋毛虫线虫幼虫通常10×10倍6.微丝蚴(从体态上来看,马来的比较僵硬,班氏的比较妖娆) (1)马来微丝蚴(主意尾核)通常10×40倍(2)班氏微丝蚴通常10×40倍第二部分吸虫和绦虫7.肝吸虫卵(比较小只,壳较深)通常10×40倍8.姜片虫卵(比较大只,内含物浑)通常10×10倍9.肺吸虫卵(2头黑黑的,1头特别黑)通常10×10倍10.血吸虫卵(注意有小刺)通常10×10倍11.带绦虫(1)带绦虫卵(比较小只,很圆)通常10×10倍(2)带绦虫头节①猪带绦虫头节(注意小钩&吸盘)通常10×10倍②牛带绦虫头节(传说中的四头电动剃须刀,无小钩)通常10×10倍12.棘球蚴砂(里面有原头蚴)通常10×10倍第三部分原虫13.阿米巴包囊(1)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铁苏木染色蓝色(囊内物质较少,较清晰)通常10×40倍(2)结肠内阿米巴包囊铁苏木染色蓝色(囊内物质较多,且很浑浊)通常10×40倍14.鞭毛虫(1)杜氏利什曼原虫①前鞭毛体通常10×100倍②无鞭毛体(利杜体)通常10×100倍(2)蓝氏贾弟鞭毛虫①包囊通常10×100倍②滋养体通常10×40倍15.疟原虫(1)间日疟原虫①环状滋养体通常10×100倍②滋养体(阿米巴型)通常10×100倍③裂殖体通常10×100倍④配子体(比较圆)通常10×100倍①环状滋养体(双钻石)通常10×100倍②配子体(月牙状)通常10×100倍16.刚地弓形虫(1)弓形虫包囊期通常10×40倍(2)弓形虫滋养体(周围很多游离的速殖子)通常10×100倍(3)弓形虫卵囊(囊合子)(粪检的片子)通常10×40倍第四部分标本1.钩虫2. 绦虫尾蚴3.猪带绦虫成节4.牛带绦虫成节5. 绦虫孕节6.肺吸虫。

人体寄生虫笔记整理

人体寄生虫笔记整理

医学原虫类附注1:附注2:线虫附注:两种钩虫的形态鉴别鉴别点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体型*“C”形弯曲“S”形弯曲附着器官*两对钩齿一对板齿交合伞*略呈圆形略呈扁圆形交合刺*两刺长鬃状末端分开两刺合并末端呈倒钩状背辐肋尾刺远端分2支×3支有基部先分2支×2支无线虫班氏微丝蚴:晚上10时~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晚上8时~次晨4时。

夜现周期性对微丝蚴病原检查具有指导意义致病性致病机制丝虫致病主要由成虫特别是雌虫起着决定性的致病作用临床表现(1)急性期超敏及炎症反应:逆行性淋巴管炎(流火)、丹毒样皮炎、淋巴结炎、精索、附睾炎、睾丸炎(班氏)、丝虫热等(以下肢多见)(2)慢性阻塞性病变: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诊断病原学诊断从病人的外周血、体液或活检物中查到微丝蚴或成虫作为确诊本病的依据。

(1)血内微丝蚴检查夜间取血查微丝蚴(夜晚9时以后)1、厚血膜法:是检查微丝蚴最常用的方法。

2、新鲜血滴法(观察微丝蚴活动情况)3、溶血离心沉淀法:检出率高,适合门诊检查4、海群生白天诱出法(夜晚不方便采血者)(2)体液和尿液微丝蚴检查针对慢性阻塞期病变的患者采取免疫学诊断血清学试验:IFAT、IEST、ELISA等。

流行与防治流行情况丝虫病曾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目前我国的丝虫病流行区均已达到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流行环节传播源:携带微丝蚴的病人和带虫者传播媒介:班氏丝虫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马来丝虫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易感人群:青壮年及儿童防治1、普查普治:海群生(乙胺嗪)药化食盐、呋喃嘧酮、伊维菌素;晚期病人治疗采用外科手术、中医中药。

2、防蚊灭蚊;3、流行病学监测附注: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要点。

寄生虫生活史整理

寄生虫生活史整理

寄生虫生活史整理表格一、似蚓蛔线虫(蛔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寄生部位:寄生在人体小肠的肠腔。

产卵量:一条雌虫每天产卵约24万个。

幼虫移行:幼虫在人体内需移行(经肝、肺)才能发育为成虫。

营养来源:肠腔的半消化物。

寿命: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一般为1年左右。

二、毛首鞭形线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严重感染时也可寄生于阑尾、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段。

产卵量:一条雌虫每天产卵5000-20000个。

幼虫移行:与蛔虫不同,无需经肝、肺移行。

营养来源:成虫以宿主血液和组织液为食。

寿命:成虫寿命一般为3-5年,长者可达8年以上。

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借口囊的板齿和钩齿咬附在肠粘膜上。

产卵量:十二指肠钩虫日平均产卵为1万-3万个,美洲钩虫为0.5万-1万个。

幼虫移行:幼虫进入人体要经过移行(经肺等处)才能发育为成虫。

移行过程为循环系统到呼吸系统,再到消化系统。

营养来源:以宿主的血液、组织液和肠粘膜为食。

寿命:一般成虫在人体内可存活3年左右,个别报道十二指肠钩虫7年左右,美洲钩虫15年左右。

四、蠕形住肠线虫(蛲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或经空气吸入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重度感染时也可达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黏膜等处寄生。

产卵量:发育成熟的雌虫子宫内含虫卵5000-17000个,必须到达肛周才产卵。

幼虫移行: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幼虫后,沿小肠下行蜕皮2次至结肠蜕皮1次发育为成虫。

营养来源:以肠内容物、血液或组织液为食。

寿命:雌虫寿命2-4周,一般不超过2个月,最长101天。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整理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整理

人体寄生虫总论(一)寄生与寄生关系共栖;互利共生;寄生寄生生活: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

获利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受伤害的一方称宿主。

(二)宿主的分类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3储存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除可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哺乳动物体内,这些脊椎动物具有保护虫种和起传染源的作用。

这些动物宿主称为储存宿主。

4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但可生存,以后若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即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正常宿主和非正常宿主)(三)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发育生长的过程及所需要的条件称生活史。

感染阶段:寄生虫的某一阶段离开传染源后,必须在外界环境中,或在中间宿主或在媒介生物体内发育和/或繁殖,才能达到具有感染性的阶段,称感染阶段。

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外界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继续发育,并完成生活史者,称直接发育。

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媒介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完成生活史者,称间接发育。

(二)、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在形态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1)体形;(2)器官:消失或退化,加强,新器官的产生在生理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肠道寄生虫抗消化液的机能增强繁殖能力的加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能力的强化各种特殊向性的出现(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1、寄生虫的致病作用:1)摄取营养、影响吸收:是寄生虫对宿主造成最常见的危害之一。

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可通过穿刺、堵塞、压迫、破坏等作用,对宿主造成危害。

3)化学性损伤: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及虫体死亡后的分解物等化学物质的刺激作用,对人体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危害。

4)免疫病理损伤:寄生虫体内和体表许多成分,均可作为抗原诱导宿主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寄生虫整理

寄生虫整理

第一篇形态学蠕虫·吸虫名称成虫虫卵其他形状和结构雌性雄性颜色形状大小特殊结构卵壳内容物华枝睾吸虫(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外形如葵花籽扁平透明,前端略尖、后端钝圆,表皮无棘雌雄同体微黄褐色小如芝麻(27-35)um ·(12-20)um卵盖、肩峰、小疣状突起成熟毛蚴囊蚴:内外两层囊壁,圆形或椭圆形,幼虫迂曲在囊内,内有黑褐色钙质颗粒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扁的长椭圆形,肥厚,肉红色,体表腹面有细小皮棘雌雄同体,睾丸呈珊瑚状,卵巢呈佛手状分支淡黄色椭圆形(130-140)um·(80-85)um 最大卵盖小且不明显薄而均匀1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 虫体前端有明显突触的头锥雌雄同体淡黄褐色长椭圆形(130-150)um·(63-90)um小盖薄1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裂体吸虫(血吸虫)Schistosoma 圆柱状细长,前细后粗,黑褐色粗短,虫体略向腹面卷曲,乳白色,抱雌沟淡黄色椭圆形89um·67um 卵壳一侧的小棘,毛蚴和卵壳之间的油滴状的头腺分泌物厚薄均匀,下面有胚膜毛蚴(可分泌可溶性抗原SEA)毛蚴:梨形,周纤毛,钻器(顶突)、顶腺和头腺尾蚴:体部(头器、头腺、钻腺)、尾干、尾叉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nami, 腹侧扁平,背部隆起,似半粒黄豆,几乎全身布满体棘雌雄同体金黄色椭圆形(常左右不对称)(80-118)um·(48-60)um卵壳大,略倾斜厚薄不均,卵盖对侧1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囊蚴:内外两层囊壁,内有卷曲的后尾蚴lung fluke 端厚名称成虫虫卵其他形态头节成节孕节颜色形状大小特殊结构卵壳内容物曼氏迭宫绦虫Spriometra mansoni猥裂头绦虫1000 细小,纺锤形,有两个吸槽宽大于长子宫:髻状类似成节雌雄生殖器各一套淡灰褐色纺锤形(63-75)um ·(31-43)um一端有小盖薄一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裂头蚴:白色,长带形,300mm·0.7mm,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

寄生虫重点整理

寄生虫重点整理

寄生虫重点整理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共栖;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

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栖。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在营养上互相依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称为互利共生。

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

间接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

寄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

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人兽共患病:有的寄生虫病可以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幼虫移行症:有些蠕虫幼虫侵人非正常宿主)内,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

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除了寄生在人体外,还能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以传播给人,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转续宿主: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仍保持幼虫阶段,虽能存活,但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如遇正常宿主可正常发育,这种非正常宿主称延续宿主。

如蛇、鸟、猪等为曼氏迭宫绦虫的延续宿主。

带虫者:有些人虽然体内有寄生虫寄生,但无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却可检出,并可成为传染的来源。

带虫免疫:感染原虫后,诱导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但体内仍存有少量疟原虫,并对再感染的疟原虫有一定的抵抗力,当寄生虫被清除后,免疫力就会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伴随免疫:人体感染蠕虫.后能够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再感染的童虫有杀伤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

体内无寄生虫就无免疫力,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主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隐性感染: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不出现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又不易查出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寄生虫整理——精选推荐

寄生虫整理——精选推荐

寄生:一种动物一生或一生中的某个阶段或暂时地寄居于其他动物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得营养和生活场所来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的生物间关系。

其中寄居者为寄生虫,被寄居而遭受侵害者为宿主。

专一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寄生于某一种或某一特定类型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或比较严格的选择性,则称这些寄生虫为其相应宿主的专性寄生虫。

非专一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宿主称之为非专一宿主寄生虫。

单宿主寄生虫:发育过程仅需一个宿主的寄生虫。

多宿主寄生虫:发育过程需要多个宿主的寄生虫。

固需寄生虫:指完全依赖寄生生活,不能脱离宿主而生存的寄生虫。

兼性寄生虫:指既可以营寄生生活又可以营自由生活的动物暂时寄生虫、定期寄生虫和永久寄生虫:短暂寄生于宿主体表吸取营养的寄生虫为暂时寄生虫,如蚊、蠓、蚋等;如果一生中的某一时期寄生于宿主则为定期寄生虫,如狂蝇科的寄生蝇类;如果终生都离不开宿主而寄生,则为永久寄生虫,如旋毛虫。

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寄生于宿主内部组织器官的寄生虫为内寄生虫,其中寄生于消化道的寄生虫最多。

寄生于宿主体表(皮肤和被毛)的寄生虫为外寄生虫,如疥螨、虱子、蚊子等。

假寄生现象:指本来营自由生活的有机体偶尔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另一动物体内,并可能生活一段时间,终因不能适应而被排除。

通过寄生现象:有些寄生虫的幼虫可能进入一个非专一性宿主体内并进行一个时期的发育,此后终因环境不适而中途死亡。

这种情况称为通过寄生现象。

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能下降时,虫体大量繁殖及致病性增强,称之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专性宿主:指某一种寄生虫只寄生于某种或某一特定类型的宿主,这样的宿主称为某种寄生虫的专(一)性宿主。

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如果一个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和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分别寄生虫于不同的宿主,则称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为终末宿主,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为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指非专一宿主寄生虫寄生于许多种类的宿主,被惯常和多量寄生的宿主一般都是家畜、家禽,易于防治,而另一部分宿主特别是野生动物虽然也被寄生,但不那么普遍多量,往往难以防治而成为新的感染来源,则称后者为保虫宿主储藏宿主:有时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转入一个并非它们生理上需要的动物体内,但保持对原有宿主的感染力,则称这个动物为该寄生虫的储藏宿主。

人体寄生虫笔记整理

人体寄生虫笔记整理
与不孕症、子宫颈癌有关
诊断
病原学检查
(1)粪便检查
生理盐水涂片或染色:腹泻的稀便查滋养体
碘液染色:成形的粪查包囊
(2)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或者是肠检胶囊法检查。
(3)小肠活体组织检查
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2、涂片染色法
3、培养法
免疫学检查
常用方法——ELISA、IFA、IHA等方法检测抗体
分子生物学检查
从红细胞释出裂殖子的全过程约需1分钟。
在血液中的裂殖子,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侵入健康的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
配子体期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
胞质致密,色深蓝
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
疟色素分散
虫体较小,胞质浅蓝
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体的中央
附注2:
疟疾的再燃与复发
绦虫
比较项目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
形态
成虫
共同特征:虫体背腹扁平,带状,乳白色,前端较细,向后渐扁阔。虫体分为头节、颈部及链体。
(1)头节:
链状带绦虫:球形,具有顶突和2圈小钩,4个吸盘,直径约1 mm
肥胖带绦虫:略呈方形,无顶突及小钩,有4个吸盘,1.5-2 mm
(2)颈部:纤细,直径约头节的一半,有生发作用
免疫学检验很少应用。可用成虫纯化抗原或分泌物抗原等作皮内试验,或进行ELISA试验。
皮试
影像学诊断
B超与CT检查有助于肝吸虫病的诊断,其中CT检查对华支睾病诊断也有较大价值。
流行因素
传染源
病人、带虫者外和保虫宿主(猫、狗等家畜及野生的哺乳动物)
带虫者、病人、猪,中间宿主和媒介水生植物的广泛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一种动物一生或一生中的某个阶段或暂时地寄居于其他动物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得营养和生活场所来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的生物间关系。

其中寄居者为寄生虫,被寄居而遭受侵害者为宿主。

专一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寄生于某一种或某一特定类型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或比较严格的选择性,则称这些寄生虫为其相应宿主的专性寄生虫。

非专一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宿主称之为非专一宿主寄生虫。

单宿主寄生虫:发育过程仅需一个宿主的寄生虫。

多宿主寄生虫:发育过程需要多个宿主的寄生虫。

固需寄生虫:指完全依赖寄生生活,不能脱离宿主而生存的寄生虫。

兼性寄生虫:指既可以营寄生生活又可以营自由生活的动物暂时寄生虫、定期寄生虫和永久寄生虫:短暂寄生于宿主体表吸取营养的寄生虫为暂时寄生虫,如蚊、蠓、蚋等;如果一生中的某一时期寄生于宿主则为定期寄生虫,如狂蝇科的寄生蝇类;如果终生都离不开宿主而寄生,则为永久寄生虫,如旋毛虫。

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寄生于宿主内部组织器官的寄生虫为内寄生虫,其中寄生于消化道的寄生虫最多。

寄生于宿主体表(皮肤和被毛)的寄生虫为外寄生虫,如疥螨、虱子、蚊子等。

假寄生现象:指本来营自由生活的有机体偶尔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另一动物体内,并可能生活一段时间,终因不能适应而被排除。

通过寄生现象:有些寄生虫的幼虫可能进入一个非专一性宿主体内并进行一个时期的发育,此后终因环境不适而中途死亡。

这种情况称为通过寄生现象。

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能下降时,虫体大量繁殖及致病性增强,称之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专性宿主:指某一种寄生虫只寄生于某种或某一特定类型的宿主,这样的宿主称为某种寄生虫的专(一)性宿主。

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如果一个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和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分别寄生虫于不同的宿主,则称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为终末宿主,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为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指非专一宿主寄生虫寄生于许多种类的宿主,被惯常和多量寄生的宿主一般都是家畜、家禽,易于防治,而另一部分宿主特别是野生动物虽然也被寄生,但不那么普遍多量,往往难以防治而成为新的感染来源,则称后者为保虫宿主储藏宿主:有时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转入一个并非它们生理上需要的动物体内,但保持对原有宿主的感染力,则称这个动物为该寄生虫的储藏宿主。

媒介:指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寄生虫病特别是血液原虫病的吸血节肢动物。

其中有些媒介在传播寄生虫病的过程中还起着宿主的作用。

.带虫者:有时一种寄生虫病在自行康复或治愈之后,或处于隐性感染之时,宿主对寄生虫保持一定的免疫力,但也保留一定量的虫体感染,这时我们这种宿主为带虫者,称这一现象为带虫现象。

寄生生活的建立:某种寄生虫和相应的宿主,寄生虫必须处在感染阶段,适宜的感染途径蠕虫:一类身体柔软靠肌肉伸缩而蠕动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

寄生于家畜体内发热蠕虫包括吸虫、绦虫和线虫童虫:指幼虫进入终末宿主体内脱囊或脱尾后,到发育成熟之前的发育阶段的虫体。

童虫不能产卵,肉眼不可见,很难被发现。

是防治的重点成虫:由囊蚴或尾蚴(分体科)进入终末宿主体内经移行到达寄生部位发育而成钩蚴的迁延移行(persisting migrants)人经皮肤感染A.d后,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之前,可潜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有报道253d),此时,虫体发育很慢或暂停,在受到某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这种现象称为钩蚴的迁延移行。

完全变态——经历虫卵→幼虫→蛹→成虫,占大多数昆虫。

不完全变态——经历虫卵→幼虫→若虫→成虫,蜱螨及少数昆虫无性生殖,生殖过程中没有出现性别的分化。

二分裂法是最简单的繁殖方式。

首先胞核分为两部分,并向虫体的两侧移动,之后原生质向新核集中,最后虫体在两核之间收缩,缢裂形成两个大小相等的新个体。

如鞭毛虫和纤毛生芽生殖又称出芽生殖。

胞核先分裂成大小不等但仍相连的两部分,较小的部分向虫体的一边伸展,并逐渐分裂成两个小枝,每个小枝含一个染色体,同时,原生质也向分支的新核集中,结果形成两个芽状突起。

芽状突起逐渐长大,原来的母体部分逐渐缩小以至消失,最后芽体分裂,形成两个新个体。

有的母体缩小到与芽体相等大小后,形成一个三叶形虫体。

巴贝斯虫常以出芽生殖法繁殖。

裂殖生殖又称复分裂法。

胞核先经数次分裂,形成许多小核,随即许多原生质向小核集中,最后母体分裂成许多小个体。

正在分裂的母体称裂殖体,产生的小个体称裂殖子。

球虫和弓浆虫有这种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二倍体合子(如卵囊)经过几次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细胞的过程。

内出芽生殖又称内生殖。

即在母细胞内形成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成熟后,母细胞破坏,每个子细胞独立生活。

弓浆虫、贝诺孢子虫和住肉孢子虫有这种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出现性别分化的生殖方式配子生殖虫体在分裂过程中出现性别分化,有的裂殖体形成大配子体(雌性),有的形成小配子体(雄性),大小配子体产生的大配子和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由合子再形成新阶段的虫体。

孢子虫纲的血孢子虫和球虫都有这种生殖方式。

接合生殖两个虫体并排接合,进行核质的交换和重建,然后分离,形成两个含有新核的新个体。

纤毛虫有这种生殖方式。

内生性发育阶段: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在宿主鸡肠上皮细胞内进行,又合称内生性发育阶段。

外生性发育阶段:配子生殖后所形成卵囊随粪排到外界,在适宜的条件下(温度、湿度和氧气)进行孢子生殖,这一阶段也叫外生性发育阶段,孢子化后的卵囊具有感染性。

土源性寄生虫:直接在粪便土壤等外界环境中发育成感染性幼虫生物源性线虫: 幼虫需在中间宿主如昆虫和软体动物等体内方能发育到感染节段的线虫.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也寄生于人体中成虫:以红细胞为养料,流行的三个重要因素:温度、水和淡水螺血清学:谷氨酸脱氢酶(G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肝蛭净,蛭得净布氏姜片吸虫病寄生于猪和人的十二指肠,是影响幼猪生长发育和儿童健康的一种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扁卷螺华支睾吸虫病寄生于猪,人,狗,猫,兔,鸡,野生动物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囊蚴在鱼体内全身遍布,肌肉最多,生鱼片歧腔吸虫病寄生于反刍兽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第一中间宿主为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胰阔盘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胰管中。

致病作用和症状胰管慢性增生性炎症,严量重感染时引起胰管堵塞,胰脏功能失常,消化不良消瘦、营养不良、水肿、下痢日本分体吸虫病牛、羊、马等许多家畜以及30多种野生动物和人门静脉、肠系膜静脉日本血吸虫病急性或慢性肠炎、腹泻、肝硬化,并导致消瘦、贫血和营养不良包氏毛毕吸虫寄生于家鸭、野鸭和其他鸟类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

前后盘吸虫病牛、羊等反刍兽幼虫有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和囊蚴5个时期中间宿主是扁卷螺等多种淡水螺童虫在小肠、真胃、胆管胆囊内移行成虫寄生于瘤胃和胆管壁上野牛平腹吸虫寄生于小肠、结肠和盲肠童虫移行造成器官损害可严重影响消化功能,引起顽固性拉稀,粪便呈粥样或水样,常有腥臭棘口吸虫病主要寄生于家禽和野禽的大小肠中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为蜗牛,•卷棘口吸虫:寄生于禽类直盲肠中,偶见于小肠•宫川棘口吸虫:成虫不仅寄生于禽类而且还在哺乳动物体内寄生曲领棘缘吸虫寄生于禽类的十二指肠中,也发现于犬、人及鼠类体内,淡水螺类可作为第一二宿主,蛙类也可作为第二宿主日本棘隙吸虫(图见P83)寄生于人、犬、猫、褐家鼠、狐狸、灵猫及野禽类的小肠中。

第一中间宿主为沼纹螺,第二中间宿主为麦穗鱼、鳟鱼及粗皮蛙叶状棘隙吸虫寄生于犬、猫及人的小肠中似椎低颈吸虫寄生于家鸭、鹅及其他野禽类的小肠中,人亦感染。

前殖吸虫病寄生于鸡、鸭、鹅等多种禽类输卵管、法氏囊、泄殖腔、直肠等部位,偶见于蛋中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蜻蜓及其稚虫致病作用,临床症状与病变寄生于家禽输卵管内,破坏壳腺,蛋白腺,产畸形蛋和软壳蛋,无壳蛋或排出石灰质等前殖吸虫病的主要病变是输卵管炎。

可见输卵管黏膜充血,极度增厚,管壁上可发现虫体。

有时引起腹膜炎,在腹腔内有大量黄色浑浊渗出液,有时出现干性腹膜炎 临床症状鸭不明显,鸡感染一个月后产蛋率下降,开始产畸形蛋,软壳蛋和无壳蛋被孔吸虫病主要寄生于禽类的盲、直肠。

中间宿主为淡水螺并殖吸虫寄生于犬、猫、人及多种野生动物的肺组织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甲壳类严禁生吃鱼虾蟹绦虫:无消化系统,体壁吸收营养消化系统微绒毛5 循环及呼吸系统均无,行厌氧呼吸生殖系统雌雄同体猪囊尾蚴病(猪囊虫病)由有钩绦虫(又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链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猪囊尾蚴)寄生猪的肌肉及心、脑、眼等器官中所引起。

人是唯一的终末宿主,中间宿主:猪、人等牛囊尾蚴病带科带吻属的牛肉绦虫(牛带吻绦虫、无钩绦虫)的中绦期幼虫(牛囊尾蚴)寄生于牛的肌肉内引起。

细颈囊尾蚴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细颈囊尾蚴)寄生家畜的肝、网膜、肠系膜等处俗称水铃铛中间宿主为羊、猪及其他反刍动物,终末宿主为狐狸、狼、狗等脑多头蚴转圈运动棘球蚴是棘球绦虫的中绦期。

可感染牛、羊、猪和人。

寄生部位为肝脏、肺脏及其他器官。

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棘球绦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中。

马裸头绦虫病寄生于马、骡、驴等动物的小肠,偶见盲肠中间宿主:地螨;终末宿主:马属动物叶状裸头绦虫吸附于回盲瓣大裸头绦虫吸附于马的小肠中莫尼茨绦虫病可以感染绵羊、山羊、黄牛、水牛、牦牛、鹿和骆驼等反刍动物,寄生部位为小肠。

中间宿主:地螨;终末宿主:牛、羊等草食动物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夺取宿主大量营养:生长快,链体每日约增长8cm;机械障碍:肠堵塞、肠套叠、肠扭转和肠破裂,营养障碍或肠炎;引起机体中毒:代谢产物引起宿主中毒,导致动物发育不良,衰弱,抵抗力降低。

神经症状。

继发感染:羊快疫,肠毒血症生于牛、羊的小肠内无卵黄腺绦虫中间宿主:长角跳虫剖解见急性卡他性肠炎鸡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虫体达25cm,是鸡最大的绦虫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是蚂蚁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是蝇类和甲虫致病作用和症状主要通过机械性刺激、阻塞和代谢产物中毒致病。

患禽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泻,渴感增加。

体弱消瘦、翅下垂,羽毛逆立。

蛋鸡产蛋减少或停产。

雏鸡发育受阻或停止。

并可因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双壳绦虫病中间宿主为蚤类或虱,终末宿主吃了含有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而感染。

3 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轻度感染无症状严重感染时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肛门瘙痒等症状,个别出现肠梗阻。

4 诊断与治疗粪检见孕节,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征性卵囊,内含数个至30个以上的虫卵。

对犬、猫定期驱虫。

剑带绦虫病中间宿主:剑水蚤寄生于鸭、鹅等水禽的小肠孟氏叠宫绦虫:寄生小肠,犬猫等肉食动物中绦期为裂头蚴第一中间宿主为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为蛙猪蛔虫病猪小肠小猪不需要中间宿主属土源性线虫成虫寄生于猪小肠卵随粪排到外界发育成幼虫并经一蜕皮(含第二期幼虫)和3、5周成熟过程成为感染性虫卵猪吞食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其体内经过复杂的移行和发育最后重返小肠进一步发育为成虫犊弓首蛔虫犊牛小肠鸡蛔虫病鸡蛔虫小肠鸡异刺线虫病(了解)病原:鸡异刺线虫(异刺科异刺属)宿主:鸡寄生部位:盲肠致病作用盲肠炎和下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