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第十九章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334602826c85ec3a86c2c502.png)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参考第一章电位分析法1~4 略5.(1)pMg x=5.4(2)3.65×10-6– 4.98×10-66. -17%7. 4.27×10-4%8.(1)=5.4×10-4lg=-2.31=5.0×10-3(2) Cl- =1.0×10-2 mol/L9. pH x ==5.74R入=1011Ω10. Cx=8.03×10-4 mol/L第二章电重量分析和库仑分析法1. 1.64 V2. -1.342,0.2383. 1.08 V,0.4V,7333 s4. Co先析出,阴极电位应维持在-0.313 – -0.795V之间阴极电位应维持在-0.455 – -0.795V之间5 Bi:0.283-0.190V(vs.SHE);-0.005 - -0.098(vs. Ag/AgCl)Cu:0.310-0.159V(vs.SHE);0.022 - -0.129(vs. Ag/AgCl)Ag:0.739-0.444V(vs.SHE);0.451 – 0.156(vs. Ag/AgCl)控制阴极电位大于0.310V(vs.SHE),可以使Ag分离,Cu2+和BiO+不能分离。
6 ,7 , ,89.10. t= 4472s11 6.1×10-4 mol/Lpt阴极产生OH-,改变pH使副反应发生,故pt阴极应用玻璃砂芯套管隔离第三章 伏安法和极谱分析法1~3 略4. 当pH=7时,当pH=5时,5. (1) 线性回归方程: y =6.0733x + 0.3652(2)0.536 mmol/L6. M C x 41023.2-⨯=7. 22.7 μA8. 0.0879. 1.75 ×10-3mol/L10. -0.626 V11. 5.9×10-3第四章气相色谱法1~14 略15. 8.5%,20.6%,60.9%16. 2.15%,3.09%,2.75%,6.18%,85.84%17. (1)4.5, (2)48mL,(3)5.4min,(4)103,(5)1866,(6)1.07nm18. (1)8.6,(2)1.4419. (1)n有效(A) = 636.59n有效(B) = 676(2) 2 m20.(1)0.45 ,(2)7111121.(1)4,(2)4,(3),22. (1)3236,2898,2820,3261,(2)3054(3)0.33m第五章高效液相色谱法1~16 略17. 26.24%,27.26%18. 1600,6.7,7.3,1.1,0.8,7 m19. 0.63,2.38,2.65,4.034021,3099,2818,3394,595,1535,1486,217820. 5.1%21. 0.47%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仪1~8 略9. 2.57 eV10. 0.573%。
仪器分析_习题集(含答案)
![仪器分析_习题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279c6ff46527d3240ce0e3.png)
《仪器分析》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仪器分析》(编号为10005)共有单选题,填空题1,计算题,简答题,填空题2,填空题3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简答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已知:h=6.63×10-34 J s则波长为100nm的光子能量为A. 12.4 eVB. 124 eVC. 12.4×105 eVD. 0.124 eV2.某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透光度为T0;若浓度增加1倍,此时吸光度为A. T0/2B. 2T0C. -2 lgT0D. (-lgT0)/23.分子光谱是由于而产生的A. 电子的发射B.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以及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C. 质子的运动D. 离子的运动4.共振线是具有的谱线A. 激发电位B. 最低激发电位C. 最高激发电位D. 最高激发能量5. 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A.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B. 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C. 内外溶液的H+活度系数不同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6.当pH玻璃电极测量超出电极使用的pH范围的溶液时,测量值将发生"酸差"和"碱差"。
"酸差"和"碱差"将使得所测量pH值分别A. 偏高和偏高B. 偏低和偏低C. 偏高和偏低D. 偏低和偏高7.色谱分析中,要求两组分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应是A. R ≥ 0.1B. R ≥ 0.7C. R ≥ 1D. R ≥ 1.58.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测定农作物中含硫农药的残留量,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测器?A. 热导池B. 氢火焰离子化C. 电子捕获D. 火焰光度9.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可以用来A. 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行定量分析与纯度鉴定B. 确定配位数C. 研究化学位移D. 研究溶剂效应10.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A. 炽热的固体B. 受激分子C. 受激原子D. 单原子离子11.在光学分析法中,采用硅碳棒作光源的是A. 原子光谱B. 分子光谱C. 可见分子光谱D. 红外光谱12.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收光度法的灵敏度A. 高B. 低C. 相当D. 不一定谁高谁低13.氢化物原子化法和冷原子原子化法可分别测定A. 碱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B.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C. Hg和AsD. As和Hg14.经常不用的pH电极在使用前应活化A. 20分钟B. 半小时C. 一昼夜D. 八小时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比电极是提供电位测量标准的电极,它必须是去极化电极B. 新用玻璃电极不用在水中浸泡较长时间C. 离子选择电极电位选择系数K pot ij越大,该电极对i 离子测定的选择性越好D. 控制电流电解分析法的选择性优于控制电位电解分析法16.在其它色谱条件不变时,若使理论塔板数增加3 倍,对两个十分接近峰的分离度是A. 增加1倍B. 增加3倍C. 增加4倍D. 增加1.7倍1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A. 沸点高低B. 熔点高低C. 相似相溶D. 化学稳定性18.在发射光谱中,光源的作用是A. 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B.将试样蒸发、离解、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辐射C. 提供仪器照明D. 辐射出试样的连续光谱19.红外光可引起物质能级跃迁的类型有A. 分子的电子能级的跃迁、振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的跃迁B. 分子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C. 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的跃迁D. 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20.能在近紫外光区产生吸收峰的电子跃迁为A. n—σ*B. σ—σ*C. π—π*D. n—π*21.对于下列关于1.0 mol L-1 CuSO4溶液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A. 改变入射光波长,ε亦改变B. 向该溶液中通NH3时,ε不变C. 该溶液的酸度不同时,ε相等D. 改变入射光波长,ε不变22.光学分析法中使用到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约为A. 10~400 nmB. 400~750 nmC. 0.75~2.5 mmD. 0.1~100 cm.23. Na原子的下列光谱线间哪个能发生跃迁?A. 32S1/2-43S1/2B. 32P1/2-42D5/2C. 32S1/2-32D5/2D. 32S1/2-32P1/224.下列哪种仪器可用于合金的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测定A. 折光仪B. 原子发射光谱仪C. 红外光谱仪D. 电子显微镜25. H2O在红外光谱中出现的吸收峰数目为A. 3B. 4C. 5D. 22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A. 光源的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单色器和吸收池的个数27.玻璃膜电极使用的内参比电极一般是A. 甘汞电极B. 标准氢电极C. Ag-AgCl电极D. 氟电极28.电位滴定法不需要A. 滴定管B. 参比电极C. 指示电极D. 指示剂29.如果试样中各组分无法全部出峰或只要定量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分,那么最好应采用下列定量分析方法中的哪一种?A. 归一化法B. 外标法C. 内标法D. 标准加入法30.用气相色谱法定性是依据A. 色谱峰面积B. 色谱峰高C. 色谱峰宽度D. 保留时间31.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时采用的入射光为A. 白光B. 单色光C. 可见光D. 紫外光32.波数(σ)是指A. 每厘米内波的振动次数B.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C. 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D. 一个电子通过1V电压降时具有的能量33.下列羰基化合物中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A. RCOR’B. RCOClC. RCOFD. RCOBr34.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下述哪种物质的干扰?A. 盐酸B. 磷酸C. 钠D. 镁35.锐线光源的作用是A. 发射出连续光谱,供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吸收B. 产生波长范围很窄的共振发射线,供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吸收C. 产生波长范围很窄的共振吸收线,供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吸收D. 照射待测元素原子蒸气,有利于原子化作用3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用玻璃电极测定溶液的pH值时,它会受溶液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影响B. 在用玻璃电极测定pH>9的溶液时,它对钠离子和其它碱金属离子没有响应C. pH玻璃电极有内参比电极,因此整个玻璃电极的电位应是内参比电极电位和膜电位之和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7.指示电极的电极电势与待测成分的浓度之间A. 符合能斯特方程式B. 符合质量作用定律C. 符合阿仑尼乌斯公式D. 无定量关系38.经常用作参比电极的是A. 甘汞电极B. pH玻璃电极C. 惰性金属电极D. 晶体膜电极39.用气相色谱法定量通常根据A. 色谱峰面积B. 保留时间C. 保留体积D. 相对保留值40.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A. 调整保留值之比B. 死时间之比C. 保留时间之比D. 保留体积之比41.溶剂对电子光谱的影响较为复杂,改变溶剂的极性A. 不会引起吸收带形状的变化B. 会使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C. 精细结构并不消失D. 对测定影响不大42.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A.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B.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C.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D.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43.下列分子中,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是A. CO2B. H2OC. SO2D. H244.下列哪些因素影响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A. 入射波长B. 待测溶液浓度C. 光源强度D. 吸收池厚度45.分子轨道中电子跃迁对应的电磁波谱区为A. X射线区B. 紫外区C. 紫外和可见区D. 红外区46.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呈高斯分布的是A. 多普勒变宽B. 自吸现象C. 分子吸收特征D. 原子吸收特征47. pH电极在使用前活化的目的是A. 去除杂质B. 定位C. 复定位D. 在玻璃泡外表面形成水合硅胶层48.电位分析法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完整版)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1f8479998fcc22bcd10dd5.png)
光谱概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表达式表述关系正确的是()。
A.B.C.D.2.下述哪种性质可以说明电磁辐射的微粒性()。
A.波长B.频率C.波数D.能量3.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A.频率和波长B.波长和波数C.频率和波数D.频率、波长和波数4.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中波长最短的是()A.X射线B.红外光区C.紫外和可见光区D.无线电波5.下列四种电磁辐射中能量最小的是()。
A.微波B.X射线C.无线电波D.g 射线二、简答题1.简述下列术语的含义:(1)电磁波谱(2)发射光谱(3)吸收光谱(4)荧光光谱2.请按照波长和能量递减的顺序排列下列常见的电磁辐射区:紫外光、红外光、可见光、X 射线、无线电波。
3.常见的光学分析法有哪些类型?光谱概论习题答案A 2.D 3.C 4.A 5.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B.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C.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D.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2.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的吸收峰()A.消失B.精细结构更明显C.位移D.分裂3.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率为T;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率为()A.T/2 B.T2 C.T1/2 D.2T4.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化合物的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的吸光度为()A.0.334 B.0.343 C.0.434 D.0.4435.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吸收光谱曲线表明吸光物质的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B.吸收光谱曲线以波长为纵坐标、吸光度为横坐标C.吸收光谱曲线中,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不一定为最大吸收波长D.吸收光谱曲线不能表明吸光物质的光吸收特性6.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参比溶液的选择原则是()A.通常选用蒸馏水B.根据加入试剂和被测试液的颜色、性质来选择C.通常选用试剂溶液D.通常选用褪色溶液7.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区出现两个吸收带的是()A.乙醛B.乙烯C.1, 5-己二烯D.2-丁烯醛8.助色团能使谱带()A.波长变短B.波长变长C.波长不变D.蓝移9.不能用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参数是()A.吸光度B.最大吸收波长C.吸收光谱的形状D.吸收峰的数目10.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A.B.C.D.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的影响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12. 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A. 蒸馏水B. 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D. K2Cr2O7的硫酸溶液13.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A. 显色反应产物的e值愈大愈好B. 显色剂的e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e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e值相差愈大愈好14.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 40.2%B. 37.1%C. 35.1%D. 30.2%15. 下列化合物中,不适合作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用的溶剂是()A.水B.苯C.乙腈D.甲醇二、简答题1.电子跃迁的类型有哪几种?2.具有何种结构的化合物能产生紫外吸收光谱?3.为什么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时要加入盐酸羟胺溶液?4.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紫外分光光度法为什么总是选择在λmax处进行吸光度的测量?5.举例说明紫外分光光度法如何检查物质纯度。
(完整版)仪器分析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仪器分析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61d31471fe910ef12df8a5.png)
仪器分析习题作业第一章绪论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精心整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4)化学分析灵精心整理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超痕量组精心整理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精心整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精心整理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精心整理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括激发到高能态;单色器:精心整理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精心整理精心整理精心整理精心整理精心整理精心整理精心整理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精心整理出射狭缝。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入射狭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精心整理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2-7光栅宽度5.0mm,每毫米刻线数720条,该光栅第一级光谱分辨率多少?因为对于一级光谱(n=1)而言,光栅的分辨率为:R = nN = N=光栅宽度×光栅的刻痕密度= 720×5 = 3600 又因为:R =精心整理所以,中心波长(即平均波长)在1000cm-1 的两条谱线要被该光栅分开,它们相隔的最大距离为:dλ===0.28cm-1第3 章原子发射光谱法3-2缓冲剂与挥发剂在矿石定量分析中的作用?缓冲剂的作用是抵偿样品组成变化的影响,即消除第三元素精心整理的影响,控制和稳定弧温;挥发剂的作用是增加样品中难号与内标物的信号比与待测物精心整理的浓度或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内标3-8简述三种用于ICP炬的式样引入方式?精心整理因为试样只能被载气带入ICP 光源中,而不能直接引入花熔融进样,对于特定元素还精心整理可以采用氢化物发生法进样。
其中,以气动雾化方式最为常不同轨道的状态。
精心整理(3)系间跨越:不同多重态能级之间的非辐射跃迁过程。
仪器分析第十九章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第十九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745d30a32d7375a4178059.png)
仪器分析第二十章习题及答案1. 进行纸色谱时,滤纸所起的作用是 D 。
A.固定相B.展开剂C.吸附剂D.惰性载体2. 试样中A、B两组分在薄层色谱中分离,首先取决于 C 。
A. 薄层有效塔板数的多少B. 薄层展开的方向C. 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D. 薄层板的长短3. 在薄层色谱中,以硅胶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迁移速度快的组分是B 。
A.极性大的组分B.极性小的组分C.挥发性大的组分D.挥发性小的组分4. 在平面色谱中跑在距点样原点最远的组分是 A 。
A.比移值最大的组分B.比移值小的组分C.分配系数大的组分D.相对挥发度小的组分5. 纸色谱法分离糖类,应选用的展开剂是 D 。
A.烃类B.卤烃C.醛类D.醇类6. 平面色谱中被分离组分与展开剂分子的类型越相似,组分与展开剂分子之间的 C 。
A.作用力越小,比移值越小B.作用力越小,比移值越大C.作用力越大,比移值越大D.作用力越大,比移值越小7. 某组分在以丙酮作展开剂进行吸附薄层色谱分析时,R f值太小,欲提高该组分的R f值,应选择的展开剂是 A 。
A.乙醇B.氯仿C.环己烷D.乙醚8.配伍选择题A不加粘合剂的硅胶B. 加有煅石膏的硅胶C. 加有煅石膏和荧光剂的硅胶D. 不加粘合剂,但加有荧光剂的硅胶1. 硅胶GF254+3652. 硅胶H3. 硅胶H2544. 硅胶G答案[CADB]9. 展开剂的极性,固定相的极性,称为正相薄层色谱;展开剂的极性,固定相的极性,称为反相薄层色谱。
答案[较小;较大;较大;较小]10. 在薄层色谱中定性参数R f值的数值在之间,答案[0~1]11. 在纸色谱中,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展开剂分子的性质越接近,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组分斑点距原点的距离越。
答案[强;远]12. 薄层色谱板的“活化”作用是、。
答案[除水分;增加吸附力]13. 纸色谱中用作固定相,其分离原理是基于的不同。
答案[水;组分分配系数]14. 要使二组分通过平面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是它们的不同。
仪器分析课后答案: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
![仪器分析课后答案: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96613983d049649a665846.png)
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法习题 P511~P5121.实验条件 柱温:80℃;气化室与氢焰检测室温度:120℃;载气:N 2,30~40mL/min ;H 2:N 2=1:1;H 2:空气=1/5~1/10;样品:0.05%(体积分数)苯的二硫化碳溶液(浓度需准确配制);进样量:0.5μL ,进样3次。
已知苯的密度为0.88mg/μL 。
数据:噪声N=±0.01mV ;峰高平均值10.10cm ;半峰宽平均值0.202cm ;记录器灵敏度C 1=0.40mV/cm ;记录纸倒数C 2=0.50min/cm ;衰减K=16(所测峰高为真实高的1/16)。
求检测器的灵敏度S m 及检测限D m 。
解:)/(6021g s mV WC C A S m ⋅⋅⋅⋅= 其中:记录器灵敏度C 1=0.40mV/cm ;记录纸倒数C 2=0.50min/cm22/176.34202.01610.10065.1065.1cm W K h A =⨯⨯⨯=⨯⨯⨯= g g W 732102.21088.05.01005.0---⨯=⨯⨯⨯⨯=g s mV S m /1090.1102.26050.040.076.3497⋅⨯=⨯⨯⨯⨯=- s g gs mV mV s g S N D m m /1005.1/1090.101.02)/(2119-⨯=⋅⨯⨯==2. 在一根甲苯硅橡胶(OV-1)色谱柱上,柱温120℃。
测得一些纯物质的保留时间(s ):甲烷4.9、正己烷84.9、正庚烷145.0、正辛烷250.3、正壬烷436.9、苯128.8、3-正己酮230.5、正丁酸乙酯248.9、正己醇413.2及某正构饱和烷烃50.6。
(1)求出这些化合物的保留指数。
说明应如何正确选择正构烷烃物质对,以减小计算误差;(2)解释上述5个六碳化合物的保留指数为何不同;(3)未知正构饱和烷烃是什么物质? 解:(1)∵t R (甲烷)=t 0=4.9 s,∴ t ’R (正己烷)= 84.9 – 4.9 = 80.0 s, t ’R (正庚烷)=145.0 – 4.9 = 140.1 st ’R (正辛烷)=250.3 – 4.9 = 245.4 s, t ’R (正壬烷)=436.9 – 4.9 = 432.0 st ’R (苯)=128.8 – 4.9 = 123.9 s, t ’R (3-正己酮)=230.5 – 4.9 = 225.6 st ’R (正丁酸乙酯)=248.9 – 4.9 = 244.0 s, t ’R (正己醇)=413.2 – 4.9 = 408.3 st ’R (正构烷烃)=50.6 – 4.9 = 45.7 s∵ I x = 100[z + n ˙(㏒t ’R (x )-㏒t ’R (z ))/(㏒t ’R (z+n )-㏒t ’R (z ))]∴ I 苯= 100[6 + 1˙(㏒123.9-㏒80.0)/(㏒140.1-㏒80.0)]=678.1I 3-正己酮=100[7 +1˙(㏒225.6- ㏒140.1)/(㏒245.4-㏒140.1)]=785.0, I 正丁酸乙酯=100[7 +1˙(㏒244.0-㏒140.1)/(㏒245.4- ㏒140.1)]=799.0, I 正己醇=100[8 +1˙(㏒408.3-㏒245.4)/(㏒432.0-㏒245.4)]=890.1, I 未知物=100[6 +1˙(㏒45.7-㏒80.0)/(㏒140.1-㏒80.0)]=500.1在选择正构烷烃物质对时,应使待测物质的t ’R 位于两个正构烷烃物质之间。
仪器分析_课后答案解析
![仪器分析_课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aff76b804d2b160b4ec0b9.p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思考题和习题1.名词解释: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发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吸光度: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对数,用来衡量光被吸收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吸光度用A表示。
透光率: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体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的百分率。
吸光系数:单位浓度、单位厚度的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一定波长下C为1mol/L ,l为1cm时的吸光度值百分吸光系数:一定波长下C为1%(w/v) ,l为1cm时的吸光度值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单元,含有非键轨道和n分子轨道的电子体系,能引起π→π*跃迁和n→ π*跃迁,助色团:一种能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位移并增强其强度的官能团,如-OH、-NH3、-SH及一些卤族元素等。
这些基团中都含有孤对电子,它们能与生色团中n电子相互作用,使π→π*跃迁跃迁能量降低并引起吸收峰位移。
红移和蓝移: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共轭、引入助色团取代基)或采用不同溶剂后,吸收峰位置向长波方向的移动,叫红移(长移);吸收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紫移,短移)2.什么叫选择吸收?它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往往对某一波长(或波段)的光表现出强烈的吸收。
这时称该物质对此波长(或波段)的光有选择性的吸收。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结构不同,从而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利用物质的光谱可作为物质分析的依据。
3.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顺序如何?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有何特征?电子跃迁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σ→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最大;n →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大,π→π*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小;n→ π*跃迁,所需能量最低。
而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峰可延伸至可见光区内,配位场跃迁的吸收峰也多在可见光区内。
《仪器分析》习题及课后答案
![《仪器分析》习题及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0b4d7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b.png)
《仪器分析》习题及课后答案色谱法习题一、选择题1.在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保留值B.峰面积C.分离度D.半峰宽2.在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保留时间B.保留体积C.半峰宽D.峰面积3. 良好的气-液色谱固定液为 ( )A.蒸气压低、稳定性好B.化学性质稳定C.溶解度大, 对相邻两组分有一定的分离能力D. (1)、(2)和(3)4.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良好的载体为 ( )A.粒度适宜、均匀, 表面积大 (2)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C.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D. (1)、(2)和(3)5. 试指出下列说法中, 哪一个不正确? 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 ( )A.氢气B.氮气C.氧气D.氦气6.在液相色谱中,范第姆特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C.流动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D.停滞区域的流动相传质阻力7.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A.H2B.HeC. ArD.N28.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浓度型检测器B.质量型检测器C.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D.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9.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H2B.HeC.ArD.N210.含氯农药的检测使用哪种色谱检测器为最佳?( )A.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B. 热导检测器C. 电子捕获检测器D. 火焰光度检测器11. 某色谱柱长1m时,其分离度为1.0,问要实现完全分离(R=1.5),色谱柱至少应为多长:A. 1.5mB. 2.25mC. 3mD. 4.5m12. 气相色谱检测器中,通用型检测器是:A. 热导池检测器B.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 火焰光度检测器D. 差示折光检测器1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下列操作哪种是正确的:A.先开载气,后开桥电流, 先关载气,后关桥电流B. 先开桥电流,后开载气, 先关载气,后关桥电流C. 先开载气,后开桥电流, 先关桥电流,后关载气D. 先开桥电流,后开载气, 先关桥电流,后关载气14.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分析试样中铅、镉等金属离子的含量A. 气相色谱法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 可见分光光度法D. 伏安法15. 分析农药残留,可以选用下列哪种方法:A. 电位分析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原子发射光谱法D. 气相色谱法16.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A.涡流扩散B分子扩散 C.气象传质阻力 D.液相传质阻力17.在色谱分析中,柱长从 1m 增加到 4m ,其它条件不变,则分离度增加( )A. 4 倍B. 1 倍C. 2 倍D. 10 倍18.试指出下述说法中, 哪一种是错误的? ( )A.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进行定性分析B.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C. 色谱图上峰的个数一定等于试样中的组分数D.色谱峰的区域宽度体现了组分在柱中的运动情况19. 色谱体系的最小检测量是指恰能产生与噪声相鉴别的信号时 ( )A 进入单独一个检测器的最小物质量B 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C 组分在气相中的最小物质量D 组分在液相中的最小物质量20.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n或理论塔板高度h表示,柱效率越高,则:A.n越大,h越小;B.n越小,h越大;C.n越大,h越大;D.n越小,h越小;21..如果试样中组分的沸点范围很宽,分离不理想,可采取的措施为:A.选择合适的固定相;B.采用最佳载气线速;C.程序升温;D.降低柱温22.要使相对保留值增加,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采用最佳线速;B.采用高选择性固定相;C.采用细颗粒载体;D.减少柱外效应二、填空题1.色谱分析中,根据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进行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03ca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1.png)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在仪器分析课程中,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解答习题,学生可以加深对仪器分析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然而,有时候习题的难度较大,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不知道如何解答。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的答案,并解释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
1. 习题:某仪器的检测极限为10 ng/mL,如果样品的浓度为8 ng/mL,该仪器能否检测到?答案: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检测极限为10 ng/mL,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仪器能够检测到大于等于10 ng/mL的样品浓度。
因此,对于样品浓度为8 ng/mL的情况,该仪器无法检测到。
解题思路:检测极限是指仪器能够可靠检测到的最低浓度。
在本题中,检测极限为10 ng/mL,意味着仪器只能检测到大于等于10 ng/mL的样品浓度。
如果样品浓度低于检测极限,仪器将无法检测到。
2. 习题:某仪器的分析误差为±2%,如果测得样品A的浓度为50 mg/L,那么实际浓度的范围是多少?答案: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分析误差为±2%,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测得的样品浓度的实际范围是在测量值的基础上加减2%。
对于样品A的浓度为50 mg/L的情况,实际浓度的范围是50 mg/L ± 2% = 50 mg/L ± 1 mg/L。
解题思路:分析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在本题中,分析误差为±2%,意味着测得的样品浓度的实际范围是在测量值的基础上加减2%。
因此,对于样品A的浓度为50 mg/L的情况,实际浓度的范围是50 mg/L ± 2% = 50 mg/L ± 1 mg/L。
3. 习题:某仪器的线性范围为10-100 mg/L,如果测得样品B的浓度为120 mg/L,该仪器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答案: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线性范围为10-100 mg/L,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仪器只能准确测量在10-100 mg/L范围内的样品浓度。
智慧树知到《仪器分析》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仪器分析》章节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aa9070d5bbfd0a7856731a.png)
智慧树知到《仪器分析》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光学分析法是以光的辐射为分析信号,根据物质发射的辐射能或辐射能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仪器分析方法。
A:对B:错正确答案:对2、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毛细管电泳以及毛细管电色谱等方法。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下列属于色谱分离方法的是()A:经典液相色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气相色谱法D:质谱法正确答案:经典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4、下列属于分子吸收光谱法的是()A:红外光谱法B:原子吸收光谱法C:经典液相色谱法D:质谱法正确答案:红外光谱法5、下列属于色谱分离方法的是()A:红外光谱法B:原子吸收光谱法C:经典液相色谱法D:质谱法正确答案:经典液相色谱法第一章1、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A:对B:错正确答案:错2、在紫外吸收光谱中,随着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多,吸收峰将向长波方向移动。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某药物的摩尔吸光系数(ε)很大,则表明A:该药物溶液的浓度很大B:光通过该药物溶液的光程很长C:该药物对某波长的光吸收很强D:测定该药物的灵敏度高正确答案:该药物对某波长的光吸收很强,测定该药物的灵敏度高4、下列何种效应是增色效应( )A: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B: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C:吸收强度减弱D:吸收强度增强正确答案:吸收强度增强5、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化合物的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的吸光度是( ) A:500B:333C:443D:434正确答案:434第二章1、红外线可引起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所形成的吸收光谱叫红外吸收光谱。
A:对B:错正确答案:对2、分子的振动分为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两种。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红外光谱测定时,样品的纯度一般需大于90%。
A:对B:错正确答案:错4、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法的优点有A:扫描速度快B:分辨率高C:灵敏度高D:精密度高正确答案: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精密度高5、RC≡N中三键的IR区域在A:~3300cm-1B:2260~2240cm-1C:2100~2000cm-1D:1475~1300cm-1正确答案:2260~2240cm-1第三章1、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完整版)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2c898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e.png)
(完整版)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单选题1.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常用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方法的是(C)A. 校正曲线法;B. 标准加入法;C. 内标法;D. 都不行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谱图中常见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是(B)A. 吸光度和波长;B. 波长和吸光度;C. 摩尔吸光系数和波长;D. 波长和摩尔吸光系数3. 紫外-可见检测时,若溶液的浓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物质的吸光度A和摩尔吸光系数ε的变化为( C ) A. 都不变;B. A增大,ε不变;C. A不变,ε增大;D. 都增大4. 荧光物质的激发波长增大,其荧光发射光谱的波长(B)A.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确定5. 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中,要求所有组分全部流出色谱柱并能产生可测量的色谱峰的是()A.归一化法;B. 内标法;C. 外标法;D. 峰高加入法6.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非极性固定相SE-30分离己烷、环己烷和甲苯混合物时,它们的流出顺序为()A.环己烷、己烷、甲苯;B. 甲苯、环己烷、己烷;C. 己烷、环己烷、甲苯;D. 己烷、甲苯、环己烷.7. 反相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分别为()A.极性、非极性;B. 非极性、极性;C. 都为非极性;D. 都为极性8.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常用的光源为()A. 钨灯;B. 空心阴极灯;C. 氘灯;D. 都可以9. 原子发射光谱是利用谱线的波长及其强度进行定性何定量分析的,被激发原子发射的谱线不可能出现的光区是()A. 紫外;B. 可见;C. 红外;D. 不确定10. 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时,若增大溶液浓度,则该物质的吸光度A 和摩尔吸光系数ε的变化为()A. 都不变;B. A增大,ε不变;C. A不变,ε增大;D. 都增大11. 荧光物质发射波长λem和激发波长λex的关系为()A. λem> λex;B. λem=λex;C. λem< λex;D. 不确定12. 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F-时往往许须在溶液中加入柠檬酸盐缓冲溶液,其作用主要有()A.控制离子强度;B. 消除Al3+,Fe3+的干扰;C. 控制溶液的pH值;D. 都有13. 铁氰化钾氧化还原峰峰电流ip与铁氰化钾浓度c及电势扫描速度v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ade11d1a37f111f0855b63.png)
第一章绪论问答题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章色谱分析法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3.利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4.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5.色谱图上的色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6.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 .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8.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柱效并不高,试分析原因。
9.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柱,用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而推断A和B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人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几个组分时可选用哪种方法?11.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2.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结构分为几种?双柱双气路有何作用?13.为什么载气需要净化?如何净化?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17.为什么常用气固色谱分离永久性气体?18.对气相色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19.试比较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的特点。
20.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21.固定液按极性大小如何分类?22.如何选择固定液?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用量和载体的种类?26.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何特点?27.为什么毛细管色谱系统要采用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28.在下列情况下色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大载气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
曲阜师范大学-2018-2019-化学专业-仪器分析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曲阜师范大学-2018-2019-化学专业-仪器分析各章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a5db41d1f34693dbef3e33.png)
第1 章绪论与第2 章光学分析法导论一、选择题1.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A 原子光谱B 分子光谱C 可见分子光谱D 红外光谱2.所谓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A 200~400nmB 400~800nmC 1000nmD 10~200nm3.可以概述三种原子光谱( 吸收、发射、荧光)产生机理的是( )A 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B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C能量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相互作用D 辐射能使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4.检出限指恰能鉴别的响应信号至少等于检测器噪声信号的( )A 1 倍B 2 倍C 3 倍D 4 倍5.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A 能量越大B 波长越长C 波数越大D 频率越高6.同一电子能级,振动态变化时所产生的光谱波长范围是------ ( )A 可见光区B 紫外光C 红外光区D 微波区二、填空题1. 仪器分析主要分为三大类,它们是、和。
2.评价一个仪器分析方法的分析特性一般需要从、、和等方面考虑。
3.光学分析法是建立在基础上的一类分析方法。
4.光栅和棱镜是常见的色散元件,但它们的工作原理不同,其中光栅是利用原理制成的,而棱镜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棱镜的材料不同,其色散率也不同,石英棱镜适用于光谱区,玻璃棱镜适用于光谱区。
5.带光谱是由产生的, 线光谱是由产生的。
6.在AES、AAS、UV、IR 几种光谱分析中,属于带状光谱的是,属于线状光谱的是。
答案:一、选择题1C、2D、3C、4C、5B、6C二、填空题1.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分离分析法2.灵敏度选择性线性范围精密度3.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4.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折射紫外可见5.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原子或离子的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6.UV 和IR AES 和AAS第 3 章原子发射光谱法一、选择题1.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 原子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B 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C 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D 原子核的振动2.矿石粉末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哪种光源为好?()A 交流电弧B 直流电弧C 高压火花D 等离子体光源3.下列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分析的线性范围最大的是()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火花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4.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中,内标法主要解决了()A 光源的不稳定性对方法准确度的影响B 提高了光源的温度C 提高了方法选择性D 提高了光源的原子化效率5.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A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B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C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D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6.以直流电弧为光源,光谱半定量分析含铅质量分数为10-5 以下的Mg 时,内标线为2833.07A,应选用的分析线为()A MgI 2852.129A,激发电位为4.3evB MgI 3832.306 A,激发电位为5.9evC MgII 2802.695A,激发电位为12.1evD MgII 2798.06A,激发电位为8.86ev7.发射光谱法定量分析用的测微光度计,其检测器是()A 暗箱B 感光板C 硒光电池D 光电倍增管8.几种常用光源中,产生自吸现象最小的是()A 交流电弧B 等离子体光源C 直流电弧D 电火花光源二、填空题1.衡量摄谱仪的性质,可根据、、等三个光学特性指标来表征。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42fb7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7.png)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紫外光谱分析中所用比色皿是OA、玻璃材料的B、陶瓷材料的C、萤石材料的D、石英材料的正确答案:D2、可见-紫外分光度法的适合检测波长范围是()。
A、 200-760nmB、 400~760nmC^ 200-IOOOnmD、 200-400nm正确答案:A3、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当溶液的提升速度较低时•,一般在溶液中混入表面张力小、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其目的是OA、增加溶液粘度B、提高雾化效率C、使火焰容易燃烧D、增加溶液提升量正确答案:B4、气相色谱仪除了载气系统、柱分离系统、进样系统外,其另外一个主要系统是()。
A、记录系统B、恒温系统C、样品制备系统D、检测系统正确答案:D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燃烧器高度目的是为了得到()。
A、入射光强最大B、透光度最小C、吸光度最小D、火焰温度最高正确答案:B6、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A、降低流动相流速B、降低板高C、提高柱温D、减小填料粒度正确答案:D7、严禁将O同氧气瓶同车运送。
A、氢气瓶、乙快瓶B、氮气瓶、氢气瓶C、氮气瓶、乙焕瓶D、二氧化碳、乙烘瓶正确答案:A8、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甲、乙两份同一有色物质溶液吸光度。
若甲液用ICin 吸收池,乙液用2cm吸收池进行测定,结果吸光度相同,甲、乙两溶液浓度的关系是()。
A、C甲二C乙B、C乙二2C甲C、C乙二4C甲D、C甲二2C乙正确答案:D9、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O的特征谱线,通过样品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特征谱线减弱的程度, 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
A、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B、待测元素的分子C、待测元素的电子D、待测元素的离子正确答案:A10、对大多数元素,日常分析的工作电流建议采用额定电流的()。
A、 50〜60%B、30—40%C、40-50%D、 40〜60%正确答案:D11、pH=2.0,其有效数字为OoA、2位B、3位C、1位D、4位正确答案:C12、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脱气稍差造成()。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54bbb9551810a6f52486ab.png)
第一套一、选择题1.所谓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 )(1)200~400nm (2)400~800nm (3)1000nm (4)10~200nm2.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VIS吸收波长的位置(λmax )( )(1) a>b>c (2) c>b>a (3)b>a>c (4)c>a>b 3.可见光的能量应( )(1) 1.24×104~ 1.24×106eV (2) 1.43×102~ 71 eV(3) 6.2 ~ 3.1 eV (4) 3.1 ~ 1.65 eV4.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1)能量越大 (2)波长越长 (3)波数越大 (4)频率越高5.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收光度法的灵敏度 ( )(1) 高 (2) 低 (3) 相当 (4) 不一定谁高谁低6. 三种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分析法在应用方面的主要共同点( ) (1)精密度高,检出限低 (2)用于测定无机元素(3)线性范围宽 (4)多元素同时测定7.当弹簧的力常数增加一倍时,其振动频率 ( )(1) 增加倍 (2) 减少倍 (3) 增加0.41倍 (4) 增加1倍8. 请回答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吸收峰的频率最高? ( )9.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 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 )(1) CH3-OOC-CH2CH3 (2) (CH3)2CH-O-CH(CH3)2(3) CH3-OOC-CH2-COO-CH3 (4) CH3CH2-OOC-CH2CH2-COO-CH2CH310. 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 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 ( )(1) C4H8O (2) C3H4O2 (3) C3H6NO (4) (1)或(2)11.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1) 分子的振动 (2) 分子的转动(3)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4)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12. 磁各向异性效应是通过下列哪一个因素起作用的( )(1) 空间感应磁场 (2) 成键电子的传递 (3) 自旋偶合 (4) 氢键13.外磁场强度增大时,质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所需的能量 ( )(1) 变大 (2) 变小 (3) 逐渐变小 (4) 不变化14. 某化合物在一个具有固定狭峰位置和恒定磁场强度B的质谱仪中分析, 当加速电压V慢慢地增加时, 则首先通过狭峰的是: ( )(1) 质量最小的正离子 (2) 质量最大的负离子(3) 质荷比最低的正离子(4) 质荷比最高的正离子15.某化合物Cl-CH2-CH2-CH2-Cl的1HNMR谱图上为 ( )(1) 1个单峰 (2) 3个单峰(3) 2组峰: 1个为单峰, 1个为二重峰 (4) 2组峰: 1个为三重峰, 1个为五重峰二、填空题1. 核磁共振的化学位移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造成的,化学位移值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相对标准制定出来的。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19ca4b4b35eefdc9d33333.png)
(4) (a) (CH)
(b) (CH)
(c) W(CH)
(d) (CH)
解:只有发生使偶极矩有变化的振动才能吸收红外辐射,即才是红外活性的,否则为红外非活性的。也即只有不对称的振动形式才是红外活性的,对称的振动则为红外非活性的。因此,上述结构中:
红外活性振动有:(2)CH3—CCl3γ(C-C)
③图表在1300~1000cm-1范围内也有一系列特征吸收峰,特别在1200cm-1处有一强吸收峰,符合C-O的振动范围,因此可判断改化合物含有C-O键。
④图谱中在2820,2720cm-1处含有吸收峰,符合-CH3,-CH2对称伸缩范围,因此可判断化合物中含有-CH3基团和-CH2基团。
综上所述,此化合物的结构式应为: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解:
已知线性回归方程为
其中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
代入数据可求得相关系数 或 。来自4.下面是确定某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的一组数据:空白信号(相对单位)为5.6,5.8,6.2,5.2,5.3,5.6,5.7,5.6,5.9,5.6,5.7;10 ngmL1铁标准溶液信号(相对单位)为10.6,10.8,10.6。试计算此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四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13aaa7f18583d0496459df.png)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第一章绪论问答题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章色谱分析法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3.利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4.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5.色谱图上的色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6.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8.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柱效并不高,试分析原因。
9.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柱,用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而推断A和B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人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几个组分时可选用哪种方法11.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2.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结构分为几种双柱双气路有何作用13.为什么载气需要净化如何净化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17.为什么常用气固色谱分离永久性气体18.对气相色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19.试比较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的特点。
20.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21.固定液按极性大小如何分类22.如何选择固定液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用量和载体的种类26.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何特点27.为什么毛细管色谱系统要采用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28.在下列情况下色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大载气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
仪器分析作业07参考答案(第十九章质谱法)华南理工大学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作业07参考答案(第十九章质谱法)华南理工大学仪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3e8f4fc1c708a1284a44f4.png)
01. 要鉴别N 2+(m/z 为28.006)和CO +(m/z 为27.995)两个峰,质谱仪的分辨率至少是多少?在某质谱仪上测得一质谱峰中心位置为245 u ,峰高5%处的峰宽为0.24 u ,可否满足上述要求? 解:2545995.27006.28995.27R need =-=;need R 102124.0245R <==仪器⇒无法满足要求2. 下列哪种结构能够产生m/z=92的强峰?(写出相应的碎裂机制)A. B. C. D.解:烷基取代的苯会因为发生苄基碎裂形成91的强而且特征的峰,而此题要求物质也能形成92的峰,这说明发生了rH 过程,只有选项B 的物质有能满足麦氏重排的条件,发生rH 后再形成92的碎片离子,其他的只能形成91的峰,机理如下:+m/z=913. 在质谱图中出现m/z=97和m/z=111的强峰,试推测下列两化合物A 、B 哪一个更符合实验结果,为什么?(A )(B )解:烷烃只能发生σ碎裂,并优先在叉链处碎裂。
根据分子离子峰与碎片离子的质量差值可知丢失的碎片分别为乙基和异丙基,因此化合物B 更符合实验结果。
4. 某酯类化合物(M=116),质谱图上主要峰及相对强度如下:m/z=57(100%), m/z=29(27%), m/z=43(27%),试推断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解:116-32(两个氧)/14(CH 2)=6⇒分子式为C 6H 12O 2;根据碎片峰推测其结构可能为CH 3CH 2COOCH 2CH 2CH 3(也可能是其他合理结构),碎裂机制如下:CH 3CH 2COCH 2CH 2CH O +CH 3CH 2CH 3CH 2CO++im/z=29m/z=57CH 3CH 2C O CH 2CH 2CH 3O+CH 3CH 2CH 2+m/z=43..α5. 已知化合物C 18H 14Cl 2Br 2,试求其M/M+2/M+4的峰强度。
解:M :12C 1835Cl 279Br 2 1M+2: 13C 212C 1635Cl 279Br 2()019.0011.0!2!16!182=⨯⨯ 12C 1835Cl 37Cl 79Br 2 65.0325.02=⨯12C 1835Cl 79Br 81Br96.198.02=⨯13C对M+4峰强度影响很小,可忽略:M+4:37Cl 279Br 2 1⨯(0.325)2=0.10635Cl 281Br 21⨯(0.98)2=0.9635Cl 37Cl 79Br 812⨯0.325⨯2⨯0.98=1.274(一个分子中需要同时出现1个37Cl和1个81Br ,因此概率相乘不是相加) 综上:M/M+2/M+4=100:263:2346. 某未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 4H 8O ,相关波谱图数据如下,试推断其结构,并对各波谱主要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第二十章习题及答案
1. 进行纸色谱时,滤纸所起的作用是 D 。
A.固定相B.展开剂
C.吸附剂D.惰性载体
2. 试样中A、B两组分在薄层色谱中分离,首先取决于 C 。
A. 薄层有效塔板数的多少
B. 薄层展开的方向
C. 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
D. 薄层板的长短
3. 在薄层色谱中,以硅胶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动相,迁移速度快的组分是
B 。
A.极性大的组分B.极性小的组分
C.挥发性大的组分D.挥发性小的组分
4. 在平面色谱中跑在距点样原点最远的组分是 A 。
A.比移值最大的组分
B.比移值小的组分
C.分配系数大的组分
D.相对挥发度小的组分
5. 纸色谱法分离糖类,应选用的展开剂是 D 。
A.烃类
B.卤烃
C.醛类
D.醇类
6. 平面色谱中被分离组分与展开剂分子的类型越相似,组分与展开剂分子之间的 C 。
A.作用力越小,比移值越小
B.作用力越小,比移值越大
C.作用力越大,比移值越大
D.作用力越大,比移值越小
7. 某组分在以丙酮作展开剂进行吸附薄层色谱分析时,R f值太小,欲提高该组分的R f值,应选择的展开剂是 A 。
A.乙醇
B.氯仿
C.环己烷
D.乙醚
8.配伍选择题
A不加粘合剂的硅胶
B. 加有煅石膏的硅胶
C. 加有煅石膏和荧光剂的硅胶
D. 不加粘合剂,但加有荧光剂的硅胶
1. 硅胶GF254+365
2. 硅胶H
3. 硅胶H254
4. 硅胶G
答案[CADB]
9. 展开剂的极性,固定相的极性,称为正相薄层色谱;展开剂的极性,固定相的极性,称为反相薄层色谱。
答案[较小;较大;较大;较小]
10. 在薄层色谱中定性参数R f值的数值在之间,
答案[0~1]
11. 在纸色谱中,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展开剂分子的性质越接近,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组分斑点距原点的距离越。
答案[强;远]
12. 薄层色谱板的“活化”作用是、。
答案[除水分;增加吸附力]
13. 纸色谱中用作固定相,其分离原理是基于的不同。
答案[水;组分分配系数]
14. 要使二组分通过平面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是它们的不同。
答案[K或k]
15. 薄层色谱法的一般操作程序是。
答案[制板、点样、展开、显色、定性定量]
16. 用正相薄层色谱分离极性组分,极性越的组分,越先出峰。
答案[极性;小]
17. 荧光薄层板与普通薄层板的区别是。
在紫外灯下,荧光薄层板呈绿色荧光底色,被检测的物质一般呈。
答案[吸附剂中掺入荧光物质、暗斑]
18.展开剂苯、甲苯、氯仿、正丁醇、乙醇的极性顺序依次减弱。
答案[×]
19.吸附薄层色谱分析中,极性大的被分离物质应选择极性小的展开剂。
答案[×]
20. 在纸色谱中,固定相是滤纸纤维,流动相是有机溶剂。
答案[×]
21. 在吸附薄层色谱中,极性小的组分在板上移行速度较快,R f值较大。
答案[√]
22. 相对比移值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测定中的系统误差,因此与比移值相比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和可比性。
答案[√]
23. 硅胶的含水量越多,吸附能力越强。
答案[×]
249.名词解释:平面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比移值;相对比移值;边缘效应25.教材P423思考题和习题的第4题
答:R f值变大。
因为薄层色谱是属于吸附色谱,根据其分离原理可知,当流动相的极性增大时,其组分的R f也会相应的增大。
氯仿-甲醇混合溶剂的极性较单一氯仿的强,所以组分的R f值会变大。
(注:教材上答案错误)
26.教材P423思考题和习题的第5题
答:B板的活度大,因为是正相色谱,所以R f值越小,表示吸附剂与物质的作用力越大,即板的活度越大。
27.教材P423思考题和习题的第7题
答:六种染料的R f值次序为:
偶氮苯>对甲氧基偶氮苯>苏丹黄>苏丹红>对氨基偶氮苯>
对羟基偶氮苯
因为以硅胶为吸附剂的薄层色谱,原理为吸附色谱,极性小的物质R f值大,极性大的物质R f值小,由于它们均具有偶氮苯的基本母核,根据取代基的极性大小,它们的极性为:
偶氮苯<对甲氧基偶氮苯<苏丹黄<苏丹红<对氨基偶氮苯<对羟基偶氮苯
苏丹黄、苏丹红及对羟基偶氮苯均带有羟基官能团,但苏丹黄、苏丹红上的羟基上的氢原子易与相邻氮原子形成分子内氢键,而使它们的极性大大下降至对氨基偶氮苯之后;苏丹红的极性大于苏丹黄,是因为苏丹红的共轭体系比苏丹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