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工程地质条件
①素填土:黄灰色、可塑、松、稍湿,不均匀,以素土为主,夹碎石,据调查堆积时间十年以上。全场分布。厚度0.5米。
②粉质粘土: 黄色、软-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刀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见铁锰质氧化物。成因年代Q4al 。全场分布。厚度3.0米。
③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可塑,湿,刀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夹粉土,薄层状,厚度20-30cm。成因年代Q4al。全场分布。厚度5.0米。
④细砂:灰色,稍密,饱和,颗粒圆形,质地较纯,级配良好,主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组成,粒组含量>0.075mm为87.9-91.8%。成因年代Q4al。平面上尖灭。厚度6.0米。
⑤圆砾:杂色、稍密、饱和,圆形为主,母岩成份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火成岩等,粒组含量>2mm为52.6-90.1%。充填物为细砂,充填充分。成因年代Q3al。全场分布。厚度8.0米。
⑥卵石:杂色、中密、饱和,园形为主,母岩成份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火成岩等,粒组含量>20mm为52.2-80.7%。充填物为细砂,充填充分。成因年代Q3al。全场分布。未揭穿。
1.2 水文地质条件
第①层为弱透水层,第②、③层为相对隔水层,第④、⑤、⑥层为透水层。
场地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划分属第四纪冲积物中的孔隙水,地下水按埋藏条件有两种类型:上部为上层滞水无统一地下水位,勘察时通过各钻孔的观测上层滞水埋深0.3-1.1米,赋存于素填土中,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排泄为主;下部承压水勘察时稳定水位埋深约3.0-4.0米,承压水赋存于砂、卵石层中,具有弱承压性,受区域同层侧向补给径流排泄。
地下水年变化幅度根据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编制的《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报告》资料为1.0-3.0米,在丰水期由长江侧向补给,在枯水期地下水侧向补给长江。
1.3 环境条件
场地平坦,无地下管线,距围护结构一定距离之外有已建房屋。
2.1基坑支护设计主要参数
2.2开挖深度及地面荷载
基坑开挖深度为自然地面下6.0米,地面荷载与坑边距离为1.0米,荷载大小为30Kpa ,作用宽度为10.0米。
2.3 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
由于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6.0米,开挖深度一般;又由于场地平坦,无地下管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该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3.1设计依据 (1)《地下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2) 郑刚主编。《地下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东南大学等合编。《土力学》(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一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1地下连续墙支护断面结构设计主要内容与要求
(1)确定在施工过程中作用于连续墙上的土压力、水压力以及上部传来的荷载; (2)确定地下连续墙所需要的入土深度,以满足抗管涌、抗隆起、防止基坑整体失稳破坏以及满足地基承载力的需要;
(3)地下连续墙结构的内力计算与变形验算;
(4)地下连续墙结构的截面设计,包括墙体和支撑的配筋设计或者截面强度验算,节点、接头的连接强度和构造处理;
(5)估算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连续墙的墙顶位移和墙后地面沉降值的大小和范围;
(6)绘制结构配筋图。
4.2设计计算
4.2.1地面附加荷载传至n 层土底面的竖向荷载q n 计算 1.0m-11.0m 的荷载应加上q. 由规范公式计算q =
a b b 2+×q 0=0
.121010
⨯+×30=25KPa
4.2.2各层土压力计算
各土层的土压力系数:
Ka1=0.756 1Ka =0.869 Ka2=0.705 2Ka =0.839
Ka3=0.679 3Ka =0.637 地下水位埋深取0.3m-1.1m 承压水取水位埋深为3.0m
主动土压力计算:
0—0.5m σ
①
上= 0-2c 11Ka =0-2×10×0.869<0
σ①下= γ1h 1Ka 1-2c 11
Ka =17×0.5×0.756-2×10×0.869<0
(2)粉质粘土
①(0.5m-1.0m )
γ2=19KN/M 3
C 2=17Kpa φ2=10°
σ②上
=1γh 1Ka 2-2c 22Ka =17.0×0.5×0.704-2×17×0.839<0
又由于从1.0m 开始受地面附加荷载的影响,此处存在地下水,而此土层为粘性土,故水土合算。
②(1.0m-3.5m )
σ②1.0
= (q+γ1h 1+γ2h ′)Ka 2-2c 22Ka =(25+17.0×0.5+19×0.5)×0.704-2×17×
0.839=1.746Kpa
σ②下= (q+γ1h 1+γ2h 2)Ka 2-2c 22Ka =(25+17×0.5+19×0.5+19×2.5)×0.704-2×17×0.839=35.186Kpa (3)粉质粘土夹粉土
粉质粘土夹粉土层分为两层计算(存在开挖面的影响) σ③上= (q+γ1h 1+γ2h 2)Ka 3-2c 33Ka =(25+17.0×0.5+19×3.0)×0.680-2×19×
0.824=30.228Kpa
σ③6.0
= (q+γ1h 1+γ2h 2+γ3h ′
3)Ka 3-2c 33Ka =(25+17.0×0.5+19×3.0+19.1×2.5)×0.680-2×19×0.824=62.698Kpa
根据规范,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土压力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6.0m-8.5m ) σa 3=62.698Kpa
(4)细砂 (8.5m-14.5m )
γm =
.65.21.190.3195.017⨯+⨯+⨯=18.875KN/m 3
σa 4=(q+γm h)Ka 4=(25+18.875×6.0)×0.406=56.13Kpa 被动土压力计算
(3)粉质粘土夹粉土
被动土压力在基坑开挖面以下正位,故地下水的计算就按照开挖面以下0.5m 算起,但是由于是粘性土,做合算,故
σ③6.0
=γ3H 0Kp 1+2c 33Kp =0+2×19×1.213=46.09Kpa σ③下=γ3H 1Kp 1+2c 33Kp
=19.1×2.5×1.472+2×19×1.213=117.656Kpa
第四层土层为砂性土,故水土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