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评述美国二战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精)

合集下载

二战后美国各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启示

二战后美国各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启示

考点:二战后美国各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启示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时期发展特点原因20世纪50—60年代持续发展,出现战后的繁荣。

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战后广阔的国际市场;新科技的推动;稳定的政局,20世纪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进入“滞胀”时期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改革社会经济;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要调整经济政策,防范经济危机;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配置;要有稳定的国内环境等。

例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①新经济时代②迅速繁荣时期③持续调整时期④危机和滞胀时期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题中所述的发展时期,具体时间分别是:①新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②迅速繁荣时期——20世纪50—60年代;③持续调整时期——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④危机和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

故选D。

例题2下列图表中,最能反映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答案:A解析: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总体上是发展上升,但20世纪70年代出现危机,进入滞胀时期,经济发展下降,之后再缓慢回升,图示A反映了这一状况,故选A。

1.以下表格反映的是战后哪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情况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西部和南部发展尤为迅速。

20世纪70年代出现负增长和“滞涨”现象。

20世纪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

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仍然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家。

A.美国B.中国C.日本D.苏联2.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处于()A.持续发展时期B.危机时期C.调整时期D.新经济时代3.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国际地位的提高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政治经济实力大增D.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创造经济发展环境4.分析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以下说法不相适应的是()A.要利用高新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B.要不断地调整经济政策C.要实现从农业到工业发展的转型D.要有稳定的国内环境1.【答案】A【解析】。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内容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其综合经济实力也跃居世界第一并且居高不下。

本文将分别从二战后到60年代末、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以后这四个时期叙述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并分析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介绍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经济发展、发展特点、经济干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二战”后,世界整体上得到了和平,和平与发展也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美国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经济实力迅猛增长,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全面的优势。

(一)、二战后到60年代末美国经济的发展二战后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充分就业,危机发生时政府动用赤字财政、通货膨胀等手段减轻了危机,经济实力不断增长。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

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

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

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同期,美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系列新特点。

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全球经济遭遇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而在这场危机中,美国是最严重受影响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的崩溃,失业率飙升,数以百万计的人陷入了痛苦和困境。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推出了一系列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政策,试图重振经济并带领美国走出困境。

一、大萧条的起因和影响1. 股市崩盘:“大萧条”的导火索是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

这次崩盘导致股票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大批抛售股票,进而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

2. 失业率飙升:在大萧条期间,失业率激增至25%,许多人失去了工作。

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劳动者生活条件恶化,无法维持自己的生计。

3. 市场需求下降:大萧条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企业生产无法销售,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了经济状况。

二、罗斯福新政的出台1. 银行改革:面对银行破产潮,罗斯福推出了银行改革政策。

该政策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加强监管和管理,提振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使得人们重新将钱存入银行。

2. 公共工程计划: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罗斯福采取了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如建设公路、大坝和桥梁等。

这些计划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国内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3. 农业调整法案:针对农业危机,罗斯福推出了农业调整法案。

该计划通过减少农产品的供应,提高价格,并向农民提供贷款和补贴,帮助农民渡过经济困境。

4. 社会保障体系:为了保障民众的福利和生活质量,罗斯福推出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老年人福利等。

这些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关键支持,减轻了他们在经济困难中的压力。

三、罗斯福新政的效果1. 经济复苏:罗斯福新政确实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通过公共工程计划和农业调整法案,就业率有所回升,经济开始逐渐走出衰退。

2. 社会变革:罗斯福新政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变革,也推动了社会和政治的变化。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阶段,70年代的滞胀阶段,80年代深刻的危机继之以低通胀的缓慢增长阶段,90年代以来的低通胀高增长阶段。

1.二战结束后到60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最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战后的大萧条使美国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大规模失业和资源利用不足。

为了应付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

其基本精神是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调节经济。

在工业、农业、财政金融和对外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新的政策和法令。

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配套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就财政政策看,罗斯福政府抛弃了传统平衡财政预算政策,首开和平时期赤字财政预算的先河,通过大量举债的方法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和对落后地区进行开发,促使经济复苏和增长。

同时,又配合以相应的货币政策。

他们信奉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就业和实际产出的变化,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反对通货膨胀或刺激经济。

正是“新政”创造性地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很快就把国家从危机的深渊中拯救了出来。

到年代末,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被美国最高当局所接受,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以后各界政府进一步推行了这一政策。

肯尼迪政府的政策工具是减税。

他们相信削减个人所得税可以促使家庭更多的消费,这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结果会导致产量增加而价格维持不变。

因为经济具有过剩的生产能力,生产性工人与机器处于闲置状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减税政策的效果是:失业率在1965年下降到4.4%,60年代的其余各年中则保持在低于4%的水平,而实际GDP从1964年1966年则以令人瞩目的5.5%的平均速度增长。

从总体上看,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经济处于高就业和价格稳定的状态。

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

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

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20世纪初到现在,美国经济政策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下所述。

1. 自由放任时期(1900-1929)20世纪初,美国政府重视保护私人财产和维持市场经济自由化。

在这个时期,政府几乎不干预市场,企业得以自由发展。

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爆发导致政府开始重新考虑自由放任的理念。

2. 新政时期(1930-1945)在20世纪30年代,寻求解决大萧条的政策导致政府向市场经济转变,采取了新政政策。

政府大力投资于公共建设,如公路、桥梁、学校和医疗机构等。

政府还推动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如社会保险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和工会合法化等。

新政政策为美国复苏奠定了基础,也奠定了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础。

3. 凯恩斯主义时期(1945-197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政府采取凯恩斯主义政策,即政府在经济放缓时增加支出和减税,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并促进了消费和生产的增加,直到20世纪70年代油价飙升和通货膨胀引发了石油危机。

4. 新自由主义时期(1980-2000)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采取了新自由主义政策,在经济问题上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自由市场和企业竞争。

该政策推动了经济创新和成长,但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经济不平等的增加。

5. 新千年时期(2000至今)21世纪初,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和加强经济增长。

政府采取了定量宽松政策,即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债务证券来降低利率,刺激贷款和投资的增加。

政府还提高了对医疗保健的支出,推动了能源和环境政策以及推动国际贸易。

不幸的是,这些政策导致了货币紧缩和通货膨胀,使经济受到冲击。

总之,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于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演变历程充分证明,经济政策的成功取决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以平衡增长和财政稳定之间的关系。

二战后国际金融的演变趋势

二战后国际金融的演变趋势

二战后国际金融的演变趋势二战后国际金融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受到战后恢复和冷战时期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金融面临了一系列挑战和变革,同时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发展。

以下将分别从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金融自由化、全球化、金融监管等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二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华盛顿共识和金融危机等阶段。

二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诞生。

该体系以美元为基础货币,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围绕着固定汇率、开放贸易和国际金融合作展开。

然而,1971年美国宣布废除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国际金融体系进入了混乱期。

随后,推行自由化金融政策的华盛顿共识成为了主导思想,金融市场逐渐放开管制,自由化的金融体系成为了全球主导模式。

但是,在这一进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金融危机,如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等,这些危机加速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和调整。

其次,国际金融在自由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全球化的趋势。

全球化对国际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货币和劳动力市场的全球性整合,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等方面。

自由化和全球化使得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和竞争,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加深,资金流动更加自由,金融创新更加迅速。

但是,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如贸易不平衡、资本流动过度等问题,需要国际金融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推动了金融监管的全球化趋势,但是在全球金融监管的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存在差异,国际金融机构的监管难度大大增加。

例如,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监管不力被认为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国际金融制度需要加强国际性的监管协调,提高金融监管的效能和适应性,以应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挑战。

总的来说,二战后国际金融的演变趋势体现了自由化、全球化和监管的三大特点。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原因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原因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
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此得到了充分证明。
站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高峰。
二战后美国经济大体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阶段
第一阶段
(战后--1973)
第二阶段经济衰退期经济危机与“滞胀”特 Nhomakorabea(表现)原因
持续发展期(发展的“黄金时代”)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民经济的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越南战争);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主要原因);利用战后经济优势地位,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如现代跨国公司的兴起);利用国外廉价资源如石油,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战后国内政治局面的相当稳定。
经济持续低速增长、通货膨胀率和经济政策的调整;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改善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与日本、西德的竞争地位,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国际上一些客观有利因素如石油及原料价格的下跌。
失业率显著降低;但债务负担沉重
改革繁荣期
经济持续稳定繁荣高速发展,进入
新经济时代(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
由于以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美国经济进入了高度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加上现代企业组织的新发展国家或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发展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国开始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转变并始终站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高峰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原因
江西余云华
二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曲折起伏的发展过程。由于以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美国经济进入了高度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加上现代企业组织的新发展、国家或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发展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国开始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转变,并始终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实力的国家之一。

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成为当时全球最富裕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探讨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分别从战后重建、经济自由化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战后重建战后,美国经济面临重建的巨大任务,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作为战争的胜利者,美国在战后借助其强大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实力,在国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重建。

首先,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例如通过实施战后总统杜鲁门的“平等机会法案”,为战争退伍军人提供教育和住房补贴,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其次,美国政府还通过推动扩大就业和减少税收等措施,刺激了消费和投资,促进了经济复苏。

经济自由化二战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首先,美国政府通过降低关税和限制贸易壁垒等举措,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扩大了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推动了经济增长。

其次,美国政府也放宽了对企业的管制和监管,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加强了市场竞争,激发了创新和创业的活力。

此外,美国还积极推动外资进入和国际投资,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科技创新二战后,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战争期间,美国在军事技术和工业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战后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民用领域,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美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建立了一系列的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推动了科技创新的不断涌现。

在这一时期,美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技突破,例如电子计算机、核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有效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总结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战后的重建、经济自由化和科技创新。

战后重建为美国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刺激了经济复苏和发展。

经济自由化为企业提供了自由的生存空间,推动了市场竞争和创新活力的释放。

历史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知识点

历史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知识点

历史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知识点历史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知识点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即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建立“福利国家”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

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经济安全。

内容: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福利国家的利、弊:利——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弊——到80年代,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第三产业的兴起〖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兴起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多样化。

与第二产业的关系:相互促进。

作用:提高经济竞争力,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

新经济的出现出现国家和原因:二战后,美国应用先进科技发展新兴工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激光等〗时代和名称由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持续增长,被一家杂志称为“新经济的胜利”。

实质: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供需矛盾尖锐。

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

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股价暴跌。

出现: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由此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

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使美国经济一片萧条。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表现在:提高关税,大打贸易战;实行货币贬值等。

简要评述美国二战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精)

简要评述美国二战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精)

简要评述美国二战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二战始于1939年9月1日,美国作为和英国、中国、前苏联同一阵线的同盟国,参战于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

二战对于整个世界格局尤其是美国的影响是深远的:1、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西欧和日本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2、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美国的经济实力强大,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主导着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3、战争中确立的霸主地位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操纵。

4、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常规武器最强大,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00多个军事基地,还垄断了原子弹。

二战前,美国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无论政府如何努力都无法挽救日趋颓势的美国经济。

二战爆发,当时没人能想到,二战结束时美国的经济竟然复苏了:失业率下降到1.9%, GDP涨到了二战初期的两倍。

“二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顶级的经济强国。

“二战”对美国经济的一大影响是它增加了总需求和生产,尤其是武器,军火和食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多数人都厌倦了参与欧洲的争端,而且又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所以美国没有立即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可是,当战火在欧洲和亚洲蔓延时,美国政府知道他们要时刻为战争准备着。

除了加强军事、招兵买马外,政府还将工业向军事物资转型,很多汽车生产流水线都开始生产战斗机零件,渔业码头也停泊了军舰,越来越多的曾被废弃的美国工厂又重新开始了生产。

1941年不列颠之战后,美国政府颁布了《租借法案》,以中立国身份向外出口军用物资,从而进一步增长了军用物资的需求和生产。

在之后的4年中,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和苏联等国提供了价值325亿美元的物资。

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正式向轴心国宣战,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1944年,美国的名义GDP达到174.84亿美元,比1943年的136.44亿美元增长了28.14%。

论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

论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

论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自二战以来,美国的贸易政策经历了多次演变和调整。

这些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国际形势等。

在以下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

一、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自由贸易政策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

为了推动经济重建和全球经济增长,美国积极推动自由贸易政策。

这一时期,美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

例如,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降低了关税和贸易壁垒,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此外,美国还通过各种双边和多边协议,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马歇尔计划,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

二、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保护主义政策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和全球经济滞胀,美国的贸易政策开始发生变化。

保护主义情绪抬头,美国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这些措施包括提高关税、实施进口配额、设立贸易壁垒等。

同时,美国也加强了对国内产业的补贴和支持,以增强其竞争力。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与自由贸易政策的回归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美国贸易政策再次发生了变化。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推动全球化战略,主张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

这一时期,美国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

例如,通过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了全球贸易协议,减少了贸易壁垒和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此外,美国还积极推动各种自由贸易协定(FTA),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和扩大美国的出口市场。

然而,近年来美国贸易政策又出现了一些变化。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开始推行“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主张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

这一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设立贸易壁垒等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试图通过重新谈判和修改现有贸易协议来满足美国的要求,从而减少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和提高就业机会。

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2011浙江高考题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 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 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 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
2012浙江高考题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 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 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美国的“新经济”
1、表现
克林顿执政期间,各项数据表明,美国迎来了 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 的新记录。
经济增长率提高,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则在逐年 走低。
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 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 增长,取得了成功。
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改变,垄断资本的支配 地位没改变。
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 克林顿政府
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 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 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50—70年代,凯恩斯主义 80年代,反凯恩斯主义 90年代,控制干预的“度”
二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
经济思想
经济政策 经济发展状况 存在问题
凯恩斯主义
这些变化有其根源,受客观规律支配,一方面 使其自身有了更好地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 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但是,这些变化 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 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 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 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 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是国 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 有,合营的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 私人垄断资本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与新趋势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与新趋势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与新趋势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末到现在的发展,
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最显著的是改变经济的方式和结构。

通过这些变化,美国经济一直在不断增长。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和法
规等方面,探讨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和新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货币政策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国经
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设定货币增长或
降低把握经济发展速度,控制物价和利率等多种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


借量化宽松(QE)战略,美联储把流动性注入市场,降低利率,帮助提高
消费和投资的热情。

此外,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也可以成为一种货币政策,可以调节贷款成本、控制通货膨胀并促进经济增长。

有观点认为,自
2024年美国量化宽松开始以来,美国经济一直在持续增长,它为美国经
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控制开支、减税或增税的方式,来调节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第一阶段:1945-1973,经济持续发展(发展的黄金时代)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执政时期第二阶段:1974-1982年,经济衰退时期,危机与“滞胀”尼克松、福特、卡特执政时期第三阶段:1983-1990年,调整复苏期,经济持续低速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但债务负担沉重里根执政时期第四阶段:1991-2001年,改革繁荣时期,经济持续稳定繁荣调整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克林顿时期战后的西欧和日本1、英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1)形成时期:1945-1979政策: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特征:①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②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③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初步发展(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货币主义政策(3)进一步发展(2009以后):“多市场,少政府”成为其经济发展的趋势。

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1)背景:二战后,政府干预力度加大(2)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3)方式: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4)手段:财政、税收、价格(5)影响:法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

(2)特征:①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3)结果:成为西欧经济的“炼头”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1)背景:二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体制(2)形成:2005中期以后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3)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4)结果: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经济状况。

二战后的世界历史

二战后的世界历史

二战后的世界历史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原因:①二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生产水平进一步发展;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的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表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西部、南部发展尤为迅速)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原因:①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弊端日益暴露;②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表现: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

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新经济出现(20世纪九十年代)原因:①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特征:信息化、全球化)2、欧洲的联合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原因:①西欧资本主义各国利用美国的援助;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②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③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表现:⑴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工业生产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⑵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联合:⑴随着欧洲经济发展,西欧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

⑵20世纪6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⑶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日本的崛起原因:①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美国对日本扶持;③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④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1933年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933年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933年美国经济政策分析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2012级8班姓名:学号:前言:众所周知,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这场大危机以及在危难关头上任的总统罗斯福所施行的“新政”都给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而本文将从这场大危机爆发的背景开始探究,重点关注罗斯福“新政”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加以分析。

最后根据政策取得的效果给予分析评价,得出结论,哪些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相似状况,而又应当借鉴反思些什么。

本文的最后会一一给出结论。

正文政策实施背景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

在此之前的1929 年夏天,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268 上升到391, 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

但是,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由5000多亿美元的顶巅跌入深渊,使5000多亿美元的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

86000 家企业破产,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GNP 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 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150 万猛升到1700 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 年。

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农民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当经济危机来临时,胡佛政府惊惶失措,一筹莫展。

尽管胡佛总统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始终没有能够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并没有解决随之而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经历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和发展。

在战争的废墟上,美国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机遇,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地位。

战争期间,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盟军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装备。

这使得美国的制造业基础更加雄厚,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战争期间积累的大量资金和财富,为战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本支持。

在20 世纪50 年代和60 年代,美国经济迎来了所谓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美国的国内消费市场繁荣,人们对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旺盛。

汽车工业成为了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各大汽车制造商不断推出新车型,产量和销量持续增长。

同时,家电行业也迅速发展,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产品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科技的进步也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这一时期,美国在电子、计算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例如,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工业的革命,计算机的出现则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美国还成功地实施了阿波罗计划,将人类送上了月球,展示了其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政府的政策在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修建高速公路、桥梁等,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此外,政府还对教育和科研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美国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遭遇了一系列的挑战。

石油危机的爆发导致油价飙升,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同时,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受到了来自日本和欧洲国家的挑战。

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迅速崛起,对美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冲击。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经济政策方面,开始强调减少政府干预,推行市场化改革。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加大了对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调整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调整

课堂检测
A、国有企业私有化 B、压缩政府开支
1、下列各项:不属于撒切尔夫人经济改革的内容是( 下列各项:不属于撒切尔夫人经济改革的内容是(
D)
C、削减政府福利 D、实行企业国有化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成为西欧经济“火车头” 2、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成为西欧经济“火车头”, 主要原因是( 主要原因是( )
3.
模式: 模式:
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 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
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的主导作用:
①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实施产业政策, ②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 制定经济计划, ③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4.
效果: 效果:
探究一: 探究一: 战后联邦德国为什么能够创造 经济奇迹” “经济奇迹”?
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4、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⑴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限制垄断行为, ⑵实现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⑶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开
效果: 5、效果:
四、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1.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确立起政府主导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型经济 特征: 2. 特征: 政府对经济干预远远大于市场经济
D
A、限制垄断行为 B、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水平 C、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的确立 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 3、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 )
B
A、市场调节
B、政府指导
C、自由放任
D、货币主义
二、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和影响

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和影响

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和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与完善。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和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近年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波动和变化。

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经济危机。

美国政府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国家实行了稳定货币政策,中国政府推出了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高科技与互联网时代的宏观经济政策随着高科技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采取新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以美国为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通过支持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类似的政策,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鼓励创业和创新,加强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三、全球化时代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当前,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各国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

在这个时代,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更多地受到国际环境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比如,加强贸易合作、开放市场、推进跨境投资等政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发展策略。

而封闭和保护主义的政策,则越来越难以为继。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升级和更新。

正确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内部经济状况,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们面临的共同挑战。

未来,我们期望世界各国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合理应对变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要评述美国二战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对美
国经济的影响
二战始于1939年9月1日,美国作为和英国、中国、前苏联同一阵线的同盟国,参战于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

二战对于整个世界格局尤其是美国的影响是深远的:1、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西欧和日本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2、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美国的经济实力强大,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主导着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3、战争中确立的霸主地位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操纵。

4、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常规武器最强大,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00多个军事基地,还垄断了原子弹。

二战前,美国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无论政府如何努力都无法挽救日趋颓势的美国经济。

二战爆发,当时没人能想到,二战结束时美国的经济竟然复苏了:失业率下降到1.9%, GDP涨到了二战初期的两倍。

“二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顶级的经济强国。

“二战”对美国经济的一大影响是它增加了总需求和生产,尤其是武器,军火和食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多数人都厌倦了参与欧洲的争端,而且又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所以美国没有立即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可是,当战火在欧洲和亚洲蔓延时,美国政府知道他们要时刻为战争准备着。

除了加强军事、招兵买马外,政府还将工业向军事物资转型,很多汽车生产流水线都开始生产战斗机零件,渔业码头也停泊了军舰,越来越多的曾被废弃的美国工厂又重新开始了生产。

1941年不列颠之战后,美国政府颁布了《租借法案》,以中立国身份向外出口军用物资,从而进一步增长了军用物资的需求和生产。

在之后的4年中,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和苏联等国提供了价值325亿美元的物资。

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正式向轴心国宣战,进一步促
进了工业的发展。

1944年,美国的名义GDP达到174.84亿美元,比1943年的136.44亿美元增长了28.14%。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从一定时期的国情出发,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对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措施等所作的各种规定的总和。

一个经济政策体系包括:一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贸易政策等在具体经济领域实施的调整措施。

这些经济政策分别以税收、财政支出、利率、货币供应量、工资、奖金、外贸进出口以及汇率等经济杠杆表现出来,并以此来保证经济按既定目标运行。

当中,金融政策、财税政策和贸易政策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走向。

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财政和金融这两个方面来进行。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1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的经济形势变化,主动地采取增加或减少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措施,即用财政的不平衡去求得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补偿性财政政策的原则是在萧条时期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应通过消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

在繁荣时期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
税收,以抑制通胀。

这种财政政策并不需要保持逐年的财政预算平衡,在萧条年份会有赤字,在繁荣年份会有盈余,因此在长期中仍可以实现财政预算平衡。

(2“自动稳定器”是指美国财政制度中的某些法律性或制度性措施。

这些措施能够在客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自动做出调整,从而起到稳定总需求的作用。

这种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累进的税收结构制度、失业保险和社会福利支出制度。

当经济运行出现波动时,这些制度性措施能够自动做出调整。

当总需求不足、经济趋于萧条和失业增加时,个人和企业的纳税等级由于其收入的减少而下降,从而使得政府的税收也自动下降而且由于税收的累进性质,政府税收下降幅度必然大于收入下降幅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总需求下降。

(3货币制度当中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是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规定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与缴纳的准备金的比率。

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通过对存款准备金数量的影响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在总需求不足、经济趋于萧条和事业增加时,应该降低比率;社会总需求过度、经济趋于扩张和失业减少时,则要提高这一比率。

(4公开市场业务是指联邦储备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买卖政府债券,以短期国库券为主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实现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调节。

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联邦储备银行就会买进政府债券,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

反之,如果社会总需求过度、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趋势时,联邦储备银行就会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促使政府债券的价格下降和利率上升,从而抑制投资需求,促使就业和收入减少、价格下降。

美国战后的经济政策按照时间划分的话,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风靡美国。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最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这些手段虽然减轻了危机但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涨”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

这时候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但并没有根本消除“滞涨”。

第三个阶段,80年代,里根上台,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

美国经济在此时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缓解,但因为加大国防开支导致财政赤字年年增加。

第四个阶段,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大力扶植高新技术产业,消灭财政赤字,解决就业问题,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第五个阶段,是当时刚刚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上任的奥巴马政府提出的经济刺激计划方案得到美国参议员、众议院的协议,这是号称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计划资金总额高达7872亿美元。

美国战后的经济政策按照内容划分的话,分别是:产业政策、农业政策、科技政策。

战前的美国靠着制造业发家。

长期以来,美国把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主要集中在:飞机、汽车、武器、计算机、机械、电子零部件等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领域。

但随着日本的崛起,亚洲四小龙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美国制造业渐渐地失去了优势,所以克林顿政府开始对这领域作出调整:大力削减国防开支,进一步缩小军事生产规模;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政府通过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来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换代;积极干预对外贸易,为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注重军事技术向民用技术的转移,注重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重振本土工业,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

虽然美国的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农业发达、劳动生产率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对一些主要农产品进行价格支持,保证农民的农产品价格不低于官方提出的最低价格;还实行直接收入支持政策来扶持农业,通过直接给农场主提供收入支持,保障农场主的收入稳定。

美国的科技管理活动的实施是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系统以不同方式参加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科研工作的管理。

美国政府为了缓解美国科技的不利形势,着手制定新的科技政策:对私人部门的研究开发活动进行鼓励;以高校为依托,组建多学科的工程研究中心,提高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来建立新型的研发体系;加强研究和发展活动的资金支持;完善科技立法工作。

直到21世纪的布什政府就对科技问题许下“重视科技,有效决策”的承诺,核心思想就是加强创新和教育,提升美国竞争力。

而之后的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就表示会在新能源、环保政策方面将会投入大笔资金。

二战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道分水岭,美国借此走上世界霸主的舞台,独领风骚,无可撼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