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定位标志点总结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长用体表定位

神经外科长用体表定位

体表定位点:1.鼻根:位于中线上鼻骨和额骨的交界2.枕外粗隆:是窦汇表面的骨性隆起3、额颧点位于眶缘,位于颧弓上缘与眶缘相交处上方2.5cm,刚好在眶上缘和眶外侧缘交点的下方。

4、外侧裂:位于额颧点跨脑表外侧至3/4的连线上5、中央沟(Rolandic fissure):上Rolandic点位于鼻根至枕外粗隆连线中点的后方2cm,下Rolanddic点位于颧弓上缘中点至Rolandic点的连线与外侧裂的交点上。

(在外侧裂上,翼点后方2.5cm处)中央沟位于2点之间。

6、关键孔:翼点前方3cm,眶上缘外侧末端上方、颞肌级筋膜附着的颞上线最前端的下方。

【冠状缝的定位】1 成人鼻根点至枕外隆凸连线上向后13cm2 剃头后可隐约可见为圆弧形浅凹或者为可能触摸到稍隆起的骨嵴3 冠状缝附近的骨膜较为粘连,可以用手指轻柔的从发迹处向后捋,有阻力处即为冠状缝4 MR定位最为准确:为颅骨板障碍脂肪组织中断常用用标志,一定要熟悉:1. 眉弓:是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此处皮肤表面长有眉毛。

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

2. 眉间:位于两眉弓之间的中点。

3. 额结节:为额骨外面最突出部。

深面适对大脑额中回。

4. 颧弓: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的颧突共同构成,平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的下缘。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5. 翼点:位颧弓中点上方约3.8 cm处,为额、顶、蝶、颞四骨相汇合处,多数呈”H”型,少数呈”N”型。

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遭受暴力打击时,骨折碎片可伤及此动脉,形成硬膜外血肿。

6. 星点:位于颅后部两侧,是枕、顶、颞三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汇点。

相当于外耳门上缘与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5 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5 cm处。

星点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

7. 乳突:位于耳垂后方。

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8. 枕外隆凸:位于枕骨外面中部的隆起,其内面为窦汇。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从体表定位对针刀医学的临床治疗操作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要有效地避开刀下的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脏器,都必须对进针点以内的解剖结构有明确的了解,体表定位学就是为了解决针刀医学临床上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

在过去的解剖学文献中已有很多类似于体表定位学的描述,而仅仅是没有明确地将其概念化和系统化而已,因而就没有形成解剖学的专门学科。

因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阐述针刀医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不能用很大篇幅来将体表定位学的所有内容都叙述出来,仅能阐述其部分内容,并明确体表定位学的范围和含义,关于体表定位学的全部内容,将另有专著。

一、头颈部眶下孔的体表定位:位于眶下缘中点以下,相当于鼻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颏孔的体表定位:位于下颌骨体的外侧面,正对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间的下方。

面动脉的体表定位: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的相交点为面动脉进入面部的起点,在此处可扪及搏动,先从此点引线至口角外侧约1cm处,再将引线引至内眦.由眼外眦向下做一垂线,再自鼻翼下缘外侧与口角分别向外侧引上、下二条水平线与上一垂线相交,此两条水平线可将面动脉分为三段:口角水平线以下为面动脉第一段;在上、下两水平线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二段;上水平线至内眦间的一段为面动脉第三段。

腮腺导管的体表定位:位于颧弓下方约1cm处,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

颞浅动脉的体表定位:是颈外动脉终支之一,起自外耳道前下方平下颌角的后方处,自腮腺上缘穿出后,于颞下颌关节与外耳道间垂直上行,至眶上缘平面以上,继而分为额、顶两支。

面神经的体表定位:在头转向对侧时,取四点:鼓乳切迹点、下颌支后缘上3/5及下2/5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1/3与下2/3的交点、下颌支后缘上2/3与下1/3的交点,作三条线:①第一、二点连线的上半部为面神经干的体表投影,此线的中点为面神经干分叉处的定位点;②自①线的中点至第三点的连线表示面神经颞面干的投影线;③自①线中点至第四点的连线表示颈面干的投影线。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课件:第三节: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课件:第三节: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体表定位标志
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常采用“九区分法”:即用两条水平线和两 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上水平线为经 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 经过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 别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所分的九个区,上部为腹上区、左季肋区和 右季肋区,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 下部为腹下区、左髂区和右髂区。
侧面定位标志 肩胛上角
肩胛下角
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
脐上3cm 脐 脐下3cm 髂前上棘连线中点 耻骨联合
肋弓下缘(最低点) 髂嵴 髂嵴下3cm
体表定位标志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体表定位标志
五、头颅体表定位标志
颅骨形态结构复杂,相互重叠。在X线摄影 中须根据体表定位点、线、面,准确地摆放 头颅的体位及 中心线入射点(中心点)。
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1、内踝:胫骨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腓骨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胫骨上端前缘的突起。 14、髌骨: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腓骨小头: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髂嵴: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9、髂前上棘:髂骨前上方的突起,平第2骶椎高度。 20、股骨大粗隆:股骨上端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体表定位标志
五、头颅体表定位标志
1、定位点 (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称为眉间。 (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称为鼻根。 (3)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称外耳孔。 (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称为枕外隆凸。 (5)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 (6)下颌角: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称为下 颌角。

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法
腧穴定位法之一。

体表标志,主要指分布于全身体表的骨性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

分类包括:
1)固定标志:固定标志定位,是指利用五官、毛发、抓甲、乳头、脐窝和骨节凸起、凹陷及肌肉隆起等固定标志来取穴的方法。

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髎;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之间取膻中等。

两骨分歧处,如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分歧处取巨骨;胸骨下端与肋软骨分歧处取中庭。

此外,肩胛冈平第三胸椎棘突,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活动标志定位,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活动标志来取穴的方法。

如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取。

又如,曲池宜屈肘于横纹头处取之,外展上臂时肘峰前下方的凹陷中取肩髃;取养老时,应正坐屈肘,掌心向胸,当尺骨小头桡侧骨缝中取之。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人体常用体表标志是指在身体表面能够通过触摸或视觉识别的一些特
征点,用于定位和描述各种解剖结构的位置和方向,以及指导临床诊断和
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体表标志及其临床应用:
1.周围动脉搏动点:常用的有颈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等,通过触
摸搏动点可以确定动脉的位置和走向,指导血管内导管插管和手术操作。

2.脊柱线和椎间隙:脊柱线为脊椎骨的后缘线,用于指导穿刺、置管
等操作,椎间隙为相邻两个脊椎骨之间的间隙,用于行硬膜外麻醉等操作。

3.腹股沟:位于下腹部和大腿交界处,是主要的淋巴结集中区,通过
触摸腹股沟可以判断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质地等,指导淋巴结活检和手术。

4.肝脏、胰腺和脾脏:这些器官位于腹部,可以在体表通过敲击、叩击、压痕等方法诊断和评估其大小、位置和功能,指导肝胆胰脾疾病的诊
治和手术。

5.脉搏、呼吸和心电图:通过触摸脉搏、听诊呼吸声和记录心电图等
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功能,诊断心电图异常、
呼吸困难和心律失常等疾病。

总之,体表标志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对于正确掌握解
剖结构的位置和方向,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体表定位标志PPT

常用体表定位标志PPT
内低外高的骨骼 8.肩峰 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肩胛骨喙突 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到
的突起
3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0.肩1.内踝 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 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 胫骨上端前缘的突起 14.髌骨 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5.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6.腋前线 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7.腋中线 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 8.腋后线 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7
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九分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 个区。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 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 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 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 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16
五、头颅体表定位点、定位线及基准面
(2)解剖学水平面:经颅骨听眶线,将 头颅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水平断面
(3)耳垂额状面:沿外耳孔作解剖学水 平面垂直线,将头颅分作前后两部分的 冠状断面
17
4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5.股骨内上髁 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 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腓骨小头 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到的突起 18.髂嵴 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9.髂前上棘 髂骨前上方的突起,平第2骶椎高度 20.股骨大粗隆 股骨上端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
合高度
5
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0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11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12
五、头颅体表定位点、定位线及基准面
1.定位点 (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 (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 (3)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 (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 (5)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 (6)下颌角: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

体表定位标志解析

体表定位标志解析
2020/3/8
腹部“九分法”
4
三、头颅解剖定位标志
1.听眶线 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 2.听眦线 为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12°角。 3.听鼻线 为外耳孔与同侧鼻翼下缘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13°
角。 4.听口线 为外耳孔与同侧口角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23°角。 5.听眉线 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10°角。 6.瞳间线 为两瞳孔间的连线。
的突起部分,如尺骨鹰嘴、肩峰、肩胛下角、 髌骨等。
2020/3/8
5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第2颈椎 第5颈椎 第2、3胸椎间 第6胸椎 第11胸椎 第3腰椎 第5腰椎 尾骨
第3颈椎 第7颈椎 第4、5胸椎间 第7胸椎 第1腰椎 第4腰椎 第2骶椎 耻骨联合
第二节 医学影像学检查的基本体位术语
五、四肢骨骼体表定位标志 四肢骨骼体表定位标志通常使用四肢骨骼
第二章 医学影像学检查的ຫໍສະໝຸດ 本知识第二节 体表定位标志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崔军胜
一、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 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体交界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 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
2020/3/8
2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缘部分,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 高度。
5.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6.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7.腋中线为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 8.腋后线为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2020/3/8
3
二、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腹部常用“九分法”来进行 划分,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 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 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 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 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 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 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判断疾病的位置和程度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躯干部的定位标志 ,判断疾病的位置和程度,如肺炎、 胸膜炎等。
04 四肢部定位标志
四肢部概述
四肢是人体的重要部分,包括上肢和 下肢。上肢包括肩、臂、肘、前臂、 腕和手等部位,下肢包括髋、股、膝 、小腿、踝和足等部位。
四肢部包含多种骨骼、肌肉、血管、 神经等组织,对于人体运动、感觉等 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对体表定位标志的普及和推 广,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其的
认识和应用能力。
创新发展
鼓励研究和创新,探索新的体表定 位标志和测量方法,提高诊断和治 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多学科合作
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 同推动体表定位标志的研究和应用 发展。
1.谢谢聆 听
和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02
解剖学研究
四肢部定位标志是人体解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人体结构
、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03
运动与康复
四肢部定位标志在运动和康复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健身、体育训
练和康复治疗中,需要准确掌握四肢部的位置和功能,以制定合理的训
练计划和康复方案。
鼻尖
鼻尖是面部的正中央,也是经外奇穴的定位点,具有治 疗鼻部疾病的作用。
03
下颌
下颌是面部的正下方,也是经外奇穴的定位点,具有治 疗口腔疾病的作用。
头面部定位标志的应用
01
02
03
针灸治疗
头面部定位标志可以用于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相应 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 功能。
推拿按摩
头面部定位标志可以用于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相应 的部位来缓解身体的疲劳 和不适。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的注意事项

常见体表标志

常见体表标志

胸骨柄
柄与体连接处, 胸骨体
微向前凸,平
对第二肋。
剑突
胸骨角
三、肋
由肋骨与肋软骨构成,共12对。 真肋:第1~7肋直接与胸骨连接
1、区分 假肋:第8~10肋不直接与胸骨连接
浮肋:第11~12肋前端游离
2、肋弓:第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
3、肋骨
肋体
肋颈
肋头
肋角 肋沟
肋结节
第三节 附肢(四肢)骨
(一)固定标志
• 固定标志:指利用人体体 表的五官、毛发、爪甲、 乳头、脐窝、横纹线以及 骨节、肌肉所形成的凸起 和凹陷等作为取穴标志。
常用体表标志1.体表标志定位法
1.1头面部:
前发 际
鼻尖
额角
下颌 角
瞳孔
目外眦 乳 目内眦 突后发
际 口角
眉间 眉头
眉稍
人中沟 颏唇沟
1.体表标志定位法
肩峰
锁骨上 窝
二、手指同身寸
• 手指同身寸法(acupoint –located method by finger-Cun),是指依据 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 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
三种指寸法
中指同身寸 拇指同身寸 横指同身寸(一夫法)
拇 指 同 身 寸
中 指 同 身 寸 图
成人有骨206块
一、骨的形态和分类 1.长骨 2.短骨 3.扁骨 4.不规则骨
第二节 躯干骨
一、椎骨 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4块尾椎,
成年后骶椎愈合成骶骨,尾椎愈合成尾骨。
(一)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孔 上关节突
椎弓板 棘突
椎体
椎弓根 横突

干货体表定位标志小结

干货体表定位标志小结

干货体表定位标志小结各位同仁,大家好,本期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体表定位标志的小结,体表定位标志对影像科工作人员的临床操作是有很大帮助的,普通X线摄影,CT、MR的定位扫描若能依据体表定为标志进行定位,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一、体部1、颈1椎体:乳突尖对应于颈1椎体水平;外耳道水平向下2.5cm左右为颈1椎体水平;颈1椎体平上腭。

2、颈2椎体:平牙齿咬合面水平。

3、颈3椎体:平下颌角,喉的上界水平。

4、颈4椎体:平舌骨水平。

5、颈5椎体:平甲状软骨最突出的部分(喉结)。

甲状软骨位于颈4-6椎体水平之间。

6、颈6椎体:平环状软骨水平。

环状软骨临床上常在此作急救气管切开或用粗针头穿入,以解救窒息;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点。

7、颈7椎体:平环状软骨下2cm。

颈7棘突为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其末端平胸1椎体水平。

8、胸1椎体:大约在颈静脉切迹上方4cm处;颈7棘突末端水平。

9、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胸2、3间隙水平;平肩胛上角。

10、胸骨角为胸骨体柄交界处,微向前凸,位于颈静脉切迹下5cm,两侧与第二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胸4、5椎体交界处。

11、胸骨柄中分处相当于主动脉弓最高点。

12、胸6椎体平双侧乳头连线中点(男)(临床中实践多为此标准),男性乳头对第4肋骨。

(职称考试教材为男性乳头连线中点平第7、8胸椎)。

13、胸7椎体:平胸骨体中点、肩胛下角;位于颈静脉切迹下8-10cm,或颈静脉切迹与剑突中点,或颈7棘突下18-20cm。

大约为12个胸椎的中心。

14、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

上肢上举时,肩胛下角抬高。

15、胸11椎体: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高度。

16、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缘部分,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用来定位上腹部器官。

比如胆囊和胃。

17、腰1椎体平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

18、腰3椎体对脐上3cm、肋弓下缘最低点。

19、腰4椎体对脐、髂嵴。

体表标志与定位

体表标志与定位
肱骨内、外侧髁:在肘关 节两侧的稍上方,内侧 髁突出较明显。
尺骨鹰嘴:在肘后方容易 摸到。
桡骨头:在肱骨外上髁的 下方,伸肘时在肘的后 方容易摸到。
桡骨茎突:为桡骨末端的 骨性隆起。
尺骨茎突:可在尺骨头下 方摸到。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 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 包绕肱骨的上端。在止点在臂 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 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 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 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 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地在上臂 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 肱三头肌:在上臂的后面,三角 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 长头。
髌骨:在膝关节前面的皮 下可摸到。 髌韧带:为髌骨下方的纵 行粗索,在皮下可摸到。 内踝:位于胫骨下端内侧 面的皮下,易摸到其隆 凸。 外踝:位于腓骨下端的膨 大隆起,较内踝低。 跟结节:位于足后部皮下 突出处。
胫骨内、外侧髁:位于胫 骨上端内、外两侧皮下 最隆起的部位。 胫骨粗隆:位于胫骨上端 前面,屈膝时更明显, 为胫骨内、外侧髁间前 方的骨性隆起。 胫骨内侧面:位于皮下, 向下可延至内踝。 腓骨头:位于胫骨外侧髁 的后外方皮下,位置稍 高于胫骨粗隆,屈膝时 较明显。
三、四肢部
上肢标志

骨性和肌性标志
锁骨:全长位于胸廓前上方皮 下,是颈、胸的体表分界标 志。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皮下, 其中内侧缘、下角、肩胛冈 和肩峰较明显。肩峰为测量 肩宽的体表标志。喙突位于 锁骨内侧2/3与外侧1/3交界 处下方皮下。
大结节:位于肩部最外侧 皮下。
肱骨内、外上髁:位于上 臂下端内外两侧皮下最 为隆凸处。
竖脊肌:指脊柱两旁的纵形肌性 隆起。 斜方肌:在项部和背上部,可见 斜方肌外上缘的轮廓。正中线 及胸椎棘突向肩峰伸展呈三角 形的轮廓,一般不明显。 背阔肌:在背下部可见此肌的轮 廓,它的外下缘参与构成腋后 壁。 胸大肌:胸前壁较膨隆的肌性隆 起,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腹直肌:腹前正中线两侧的纵形 隆起,肌肉发达者可见有三条 横沟,即为腹直肌腱划。

体表标志

体表标志

1.尺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内侧的突起。

2.桡骨茎突为前臂近腕部外侧的突起。

3.尺骨鹰嘴为肘关节后侧的突起。

4.肱骨内上髁为肘关节内侧的突起。

5.肱骨外上髁为肘关节外侧的突起。

6.肱骨大结节为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肩峰为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8.肩胛骨喙突为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到的突起。

9.肩胛下角位于肩胛骨的最下端,与第7胸椎下缘等高。

10.锁骨为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到的内低外高的骨骼。

11.内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为小腿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为胫骨前上缘的突起。

14.髌骨为股骨远端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为股部远端膝关节内侧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为股部远端膝关节外侧的突起。

17.腓骨小头为股骨外上髁下方可扪及到的突起。

18.髂前上棘为髂骨前上方的突起。

19.股骨大粗隆为股骨外上方的突起。

20.髂嵴为髂骨最高位置处的突起。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体交界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缘部分,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5.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6.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7.腋中线为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

8.腋后线为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骨盆体表定位标志1. 骨盆的最高点髂嵴两侧连线为第4腰椎棘突水平。

2. 骨盆两侧前上方,最突出的骨为髂前上棘,重要骨性标志之一。

3. 耻骨联合与尾骨在同一平面上。

4. 尾骨尖端也是骨盆摄影的重要标志。

腹部常用“九分法”来进行划分,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头颅解剖定位标志1.听眶线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

解剖学中的重要人体标志和点

解剖学中的重要人体标志和点
正常人体体表标志一、人体各部位名称(如图2—1) 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接近足底称为下; 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 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 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 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 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 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 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 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二、体表标志(如图2—2) 1.躯干部的体表标志 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上肢部的体表标志 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全长。肱骨:肱骨内上髁、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桡骨:桡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生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膑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吸道定位环甲膜穿刺点: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气管切开定位:喉结最高点下平放3横指,示指在上,环指在下,中指下缘为切口起始点,切至环指下缘。此切口位于2~3气管环。胸膜腔穿刺点:腋后线与第8肋间隙交点。二. 腹部定位腹腔穿刺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之一处;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 cm偏左或偏右1~1.5 cm处。腹股沟外环:在阴茎根部向上平放3横指,最上指缘画一水平线,在阴茎根部向外呈45o角放3横指,最外侧指缘与水平线相交处即为腹股沟外环体表投影点。部分人位置较低,可在阴茎根部向上平放2横指,阴茎根部向外呈45o角放2横指,上缘与外缘相交处也为外环体表投影点。三. 精索和输精管定位一手将阴囊下拉,另一手拇指和示指夹住睾丸上端软组织,触及圆索状结构为精索。将精索夹于两手指间来回捻动,由外向内逐个结构排除,位于最内方坚硬细条索状结构为输精管。四. 血管定位面动脉: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搏动处。锁骨下动脉:锁骨上方中内三分之一搏动处。颈外静脉:压迫胸锁乳突肌中部,其上纵行蓝色条索状突起。颈前静脉:示指压迫胸锁乳突肌锁骨端,胸锁乳突肌浅面或内侧纵行蓝色条索状突起。头静脉起始处:桡骨茎突最凸点向手指尺侧平移1横指处。大隐静脉:内踝上缘中点前1~1.5横指处。股动脉:腹股沟横纹中点内1横指,再直向下1横指搏动处,有人偏内在腹股沟横纹中内三分之一交点搏动处。股静脉:股动脉定位点内侧半横指处。五. 骨牵引定位骨髁上牵引定位:沿髌骨上缘画一水平线,再沿腓骨小头前缘上方画一垂直线,两线交点处钻孔最好。胫骨结节牵引定位:胫骨粗隆上缘后外方2~2.5 cm处,相当示指1个半横指定一点,然后在此点向下2~3 cm处,相当示指1个半横指处,在此处钻孔最好。跟骨牵引定位:在外踝最低点下方2 cm处,即外踝下1个半横指处定一点,在此点平行后移1横指处,或外踝下垂直向下2横指处钻孔最好。骶管裂孔骶管阻滞麻醉定位:自尾骨尖向上平移约3横指凹陷处,此处距尾骨尖5 cm,在此麻醉最准确。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人体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6.肱骨大结节 位于肩峰外下方的突起 7.锁骨 横向位于胸廓前上方可触及到的
内低外高的骨骼 8.肩峰 肩胛冈外上方的突起 9.肩胛骨喙突 肩峰前内下深按可扪及到
的突起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第1腰椎 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 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 〔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
〔6〕瞳间线:为两瞳孔间的连线
五、头颅体表定位点、定位线及基准面
3.基准面 〔1〕正中矢状面:将头颅纵向分为左、右
均等的两局部的切面 不位于正中,但与其平行的面,均称为矢 状面
5.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6.腋前线 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7.腋中线 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 8.腋后线 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九分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局部为9 个区。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 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髂嵴最高 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左锁骨中线 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和右锁骨中线 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合高度
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 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 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微向前 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 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 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 度
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部,由第8~10肋软 骨前端相连形成,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 度
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9个区 上部为腹上区、左季肋区和右季肋区 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 下部为腹下区、左髂区和右髂区
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常用的体表定位标志还有: (1)胆囊底体表投影为右侧肋弓与腹直肌外缘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