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三一轮复习沉淀溶解平衡教案鲁科版
高中化学 3.3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鲁教版选修4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教学目标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2.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形成、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联想∙质疑](1)加热硬水Ca(HCO3)2和Mg(HCO3)2会转化为CaCO3和Mg(OH)2,你知道它们是怎样生成的吗?(2)处理污水时,向其中加入FeS固体,以除去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发生了那些化学反应?[讲述]CaCO3、FeS、Mg(OH)2等碱和盐是难溶电解质,尽管难溶电解质难溶于水,但在水中也会建立一动态平衡。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观察∙思考]94页。
取有PbI2沉淀的饱和溶液中上层清液,即PbI2的饱和溶液滴加几滴KI 溶液,观察现象。
你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吗?1、沉淀溶解平衡:尽管PbI2固体难溶于水,但仍有部分Pb2+和I-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Pb2+和I-又会在固体表面沉淀下来,当这两个过程速率相等时, Pb2+和I-的沉淀与PbI2固体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即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PbI2固体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PbI 2 (s) Pb2+ + 2I-2、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难溶固体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
其离子浓度的方次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Ksp表示。
PbI 2(s) Pb2+ + 2I-25℃时, Ksp = [Pb2+][I-]2 = 7.1×10-9 mol3∙L-33、溶度积(Ksp )的性质溶度积(Ksp )的大小与难溶电解质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使平衡发生移动,而不能改变溶度积.不同的难溶电解质在相同温度下Ksp不同。
几种难熔电解质在25℃时的溶解平衡和溶度积:AgCl(s) Ag+ + Cl- Ksp= [Ag+][Cl-] = 1.8×10-10mol2∙L-2AgBr(s) Ag+ + Br- Ksp= [Ag+][Br-] = 5.0×10-13mol2∙L-2AgI(s) Ag+ + I- Ksp= [Ag+][Br-] = 8.3×10-17mol2∙L-2Mg(OH)2(s) Mg2++2OH- Ksp= [Mg2+][OH-] 2 = 5.6×10-12mol3∙L-3结论: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
高三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沉淀溶解平衡学案
高三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学习目标】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2、掌握沉淀的溶解和转化的本质、条件及应用。
3、了解溶度积及其有关计算。
【自主学习】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沉淀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的状态.2.溶解平衡的建立: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1)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 (2) 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3) 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3.溶解平衡的特征 (1)等:. (2)动:动态平衡.(3)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保持.(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溶解平衡将发生,达到新的平衡.注意: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在沉淀后用(s)标明状态,溶液中用“aq”标明状态,并用“”连接。
如:Ag 2S(s) 2Ag(aq) +S2-(aq)4、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外因:遵循平衡移动原理:①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②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多数平衡向方向移动(Ca(OH)2为放热,升温其溶解度减少)。
③同离子效应: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难溶物相应的离子,溶解平衡向移动,溶解度。
④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的方向移动.思考:①AgCl(s) Ag+(aq)+Cl-(aq) ②AgCl=Ag++Cl-两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二、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表达式:对于溶解平衡M m A n(s)mM n+(aq)+nA m+(aq),K sp=2.意义:溶度积(K sp)反映了物质在水中的.3.影响因素:溶度积常数只与难溶性电解质的性质和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4.溶度积规则: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的离子浓度乘积Q c(离子积)与K sp的关系⑴Qc Ksp,溶液处于过饱和溶液状态,生成沉淀。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沉淀溶解平衡 离子反应 酸碱中和滴定(鲁科版)
第二讲 沉淀溶解平衡 离子反应 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1. 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掌握运用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来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2. 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
知道中和滴定的步骤,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
在理解中和滴定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实验误差分析策略。
【重、难点】
运用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来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酸碱中和滴定。
离子的鉴别。
常见离子的检验:。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4讲 沉淀溶解平衡 鲁科版
【解析】 A项,Ksp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的大小无关;D项, 283 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 K后,因363 K时的Ksp小于283 K 时的Ksp,故溶液变为过饱和溶液。
【答案】 BC 2.(2008年山东高考)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 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精选课件
三、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调节pH法 如除去NH4Cl溶解中的FeCl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离子 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 (2)沉淀剂法 如用H2S沉淀Cu2+,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 2.沉淀的溶解 (1)沉淀溶解的原理: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 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溶液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着溶解 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
精选课件
1.(2009年广东高考)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温度一定时,Ksp(SrSO4)随[SO42-]的增大而减小 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 K时Ksp(SrSO4)最大 C.283 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283 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 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精选课件
二、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1.表达式
对于溶解平衡AmBn(s) mAn+(aq)+nBm-(aq),Ksp=[An+]m·
[Bm-]n。Ksp仅温受度
的影响。
2.溶度积规则
以AmBn(s) mAn+(aq)+nBm-(aq)为例: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1.(1)①AgCl(s) Ag+(aq)+Cl-(aq);② AgClAg++Cl-。
2020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沉淀溶解平衡学案 鲁科版
专题 沉淀溶解平衡【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选修4》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
2、容度积及其计算。
3、沉淀反应原理及应用和计算。
二. 教学目的:1、理解物质的溶解是可逆的,能用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溶解平衡。
2、从平衡的观点认识溶度积,并能用于计算。
3、理解掌握沉淀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三. 重点和难点:1、溶度积的概念及其计算。
2、沉淀溶解平衡的认识。
3、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四. 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判断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生成沉淀或沉淀能否溶解。
2、沉淀的转化。
3、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解释实验室及生活中的现象。
五. 知识要点:1、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是指______________,它的平衡常数叫______________,它是一个______________。
(2)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习惯上将溶解度______________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在一般情况下,相当量的离子互相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时,可以认为反应完全了。
2、溶度积(1)在难溶电解质达到______________时,溶液中______________的乘积为一常数,叫做______________常数,简称______________,通常用______________表示。
(2)表达式)s (B An m )aq (nB )aq (mA m n -++ SP K ______________(3)SP K 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______________,同类型物质,SP K 数值______________,难溶电解质在水中______________。
(4)SP K 只与难溶电解质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而与______________无关。
高考化学总复习 8.4 沉淀溶解平衡课件 鲁科版必修1
第十一页,共42页。
⑥终点判断 等到滴入最后一滴反应液,指示剂变色(biàns,è)且在半分钟 内不恢复原来(yuánlái)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读取最后刻度。 ⑦计算 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 平均值 ,依方程式求 c(待)。 (4)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 2~3 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 据[NaOH]=VVHCNlaO·[HHC l]计算待测 NaOH 溶液的浓度[NaOH]。
[HCl]·VHCl VNaOH
。
第八页,共42页。
3.实验操作 (1)主要仪器:滴定管(如图所示)
第九页,共42页。
①酸式滴定管:盛装 酸性 溶液或 氧化性 溶液。 ②碱式滴定管:盛装 碱性 溶液。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 酸碱指示剂 。 (3)操作步骤 ①检查仪器 滴定管使用前,应首先 检查活塞是否漏水 。 ②润洗仪器 滴定管在加入酸、碱溶液之前,要分别用 待盛的溶液 润洗 2~3次。
§8.4 沉淀(chéndiàn)溶解平衡
第一页,共42页。
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2.了解滴定管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能对中和滴定的数据进行分析或处理,得出合理结论。
第二页,共42页。
一、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 溶解 和 生成 的速率相等时 达到的平衡状态。 (2)表示: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小 ④乙实际测得的值较准确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第三十页,共42页。
【解析】 中和滴定实验时,所用滴定管均必须用待盛溶液润 洗,否则会将所装溶液稀释,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没用待测液润洗, 会使测定结果偏低;锥形瓶内有少量水不影响滴定结果,但若用待 测液润洗,则会使测定结果偏大;所以,甲操作有两处错误,但其 测定结果不一定比乙小。乙操作没有错误,测定结果较准确。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无机化工流程题的解题策略
第53讲无机化工流程题的解题策略[复习目标] 1.培养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培养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一)工业流程题的结构(二)流程图中主要环节的分析1.核心反应——陌生方程式的书写关注箭头的指向:箭头指入→反应物,箭头指出→生成物。
(1)氧化还原反应:熟练应用氧化还原规律判断产物,并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
(2)非氧化还原反应:结合物质性质和反应实际判断产物。
2.原料的预处理(1)溶解: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等。
水浸与水接触发生反应或溶解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2)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
(3)审题时要“瞻前顾后”,注意物质性质及反应原理的前后联系。
3.常用的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1)调节溶液的pH。
常用于使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①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增大;②不引入新杂质。
例如:若要除去Cu2+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CO3、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不可加入NaOH溶液、氨水等。
(2)控制温度。
根据需要升温或降温,改变反应速率或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动。
(3)趁热过滤。
防止某些物质降温时析出。
(4)冰水洗涤。
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4.常用的分离方法(1)过滤:分离难溶物和易溶物,根据特殊需要采用趁热过滤或者抽滤等方法。
(2)萃取和分液: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提取分离物质,如用CCl4或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高中化学_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①通过分组实验,构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能准确说出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②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问题③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并能说出溶度积常数的含义④通过案例学习,关注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溶度积常数三、教学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问题法、讨论法、练习法、归纳法五、教学过程:问题二:NaCl 能不能与盐酸反应?在饱和NaCl 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有什么现象?【探究二】如何证明难溶电解质在水中能极少量的溶解?【归纳总结】 沉淀是难溶物,但不是绝对不溶,只不过溶解度很小,难溶物在水中也存在溶解平衡。
【动画演示】氯化银的溶解过程少量的Ag + 和Cl -脱离AgCl 表面进入水中(沉 淀溶解过程);溶液中的Ag +和Cl -又回到AgCl 的表面析出(沉淀生成过程)。
当沉淀溶解的速 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学生分组实验】在饱和NaCl 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学生分析讨论】 白色沉淀是NaCl 。
原因:NaCl (S ) Na + (aq) + Cl -(aq)加入浓盐酸,C(Cl -)增大,使平衡 向左移动,有NaCl 固体生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1)将少量的PbI 2固体加到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一 段时间。
(2)向上层清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振荡。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析讨论】在上层清液中滴加K I 溶液后,有黄色沉淀产生。
说明上层清液中有Pb 2+聆听,观看【分析】 PbI 2(s)Pb 2+(aq)+ 2I -(aq),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创设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情景,初步从平衡的视角研究物质的溶解问题。
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对学生已有知识形成冲突,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模型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到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问题分析,深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反应的实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鲁科版):沉淀溶解平衡图像的分析
第52讲沉淀溶解平衡图像的分析[复习目标] 1.能正确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图像。
2.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分析图像中离子浓度的关系、K sp的计算等。
(一)常考沉淀溶解平衡图像的类型1.沉淀溶解平衡移动中离子浓度关系曲线以BaSO4在不同条件下沉淀溶解平衡为例a→c 曲线上变化,增大c(SO2-4)b→c 加入1×10-5 mol·L-1 Na2SO4溶液(加水不行)d→c 加入BaCl2固体(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c→a 曲线上变化,增大c(Ba2+)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有沉淀生成;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2.沉淀溶解平衡移动中离子浓度对数关系曲线图像说明已知:pM=-lg c(M)(M:Mg2+、Ca2+、Mn2+),p(CO2-3)=-lg c(CO2-3)横坐标数值越大,c(CO2-3)越小纵坐标数值越大,c(M)越小曲线上方的点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为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有沉淀生成曲线上任意一点,坐标数值越大,其对应的离子浓度越小3.沉淀滴定曲线沉淀滴定曲线是沉淀滴定过程中构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与滴定剂加入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用0.100 mol·L -1 AgNO 3溶液滴定50.0 mL 0.050 0 mol·L -1含Cl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 (AgCl)的数量级为________。
(2)滴定终点c 点为饱和AgCl 溶液,c (Ag +)______(填“>”“<”或“=”)c (Cl -)。
(3)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 0 mol·L -1 Cl -,反应终点c 向______方向移动。
(4)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 0 mol·L -1Br -,反应终点c 向____方向移动。
答案 (1)10-10(2)= (3)a (4)b解析 (1)由题图可知,当AgNO 3溶液的体积为50.0 mL 时,溶液中的c (Cl -)略小于10-8 mol· L -1,此时混合溶液中c (Ag +)=0.100 mol·L -1×50.0 mL -0.050 0 mol·L -1×50.0 mL100 mL=2.5×10-2 mol·L -1,故K sp (AgCl)=c (Ag +)·c (Cl -)≈2.5×10-2×10-8 mol 2·L -2=2.5×10-10 mol 2·L-2。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沉淀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沉淀反应的条件和特点;
2. 沉淀溶解平衡的含义和表达式。
三、教学内容:
1. 沉淀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3. 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一种沉淀反应,引出沉淀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授课: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以及平衡常数的定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计算题目,加深对概念和表达式的理解;
4. 实验:设计一个涉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结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手段:
1. 实验仪器及实物展示;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3. 计算题目练习;
4. 讨论和合作学习。
六、教学反馈:
1. 教师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经验;
3.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延伸拓展:
1. 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
3. 探讨沉淀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和意义。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知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对化学平衡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祝愿本节课取得圆满成功!。
高中化学_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于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2、初步建立利用平衡常数定量判断沉淀生成的科学分析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沉淀转化的基本原理。
难点: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实际生活、生产中的沉淀的溶解平衡过程。
【教学方法】模型建构、演示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教学用具】试剂:一定浓度NaCl溶液、AgNO3溶液、KI溶液、Na2S溶液器材:试管架、试管、滴瓶、滴管、多媒体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我曾看过几期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节目,涉及到几个问题,是真的吗?1、小朋友吃完糖之后不刷牙容易导致龋齿,这是什么原因呢?牙齿的成分是什么?龋齿是虫咬的吗?蛀虫吃了你的牙,是真的吗?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是真的吗?2、“滴水石穿”、“滴水成石”是真的吗?3、医学钡餐透视使用硫酸钡,说明Ba2+无毒是真的吗?有的医院用碳酸钡代替硫酸钡,是真的吗?(设计意图:炮制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节目形式,通过三组“是真的吗?”作为导入新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探究欲望)过渡:我们现在结合有关所学知识,来一起还原真相,探究真相。
还原真相一【问题探究】医学钡餐透视使用硫酸钡,说明Ba2+无毒是真的吗?有的医院用碳酸钡代替硫酸钡,是真的吗?出示相关信息和数据:1、 BaSO4 和B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分别为:BaSO 4(s) Ba2+ + SO42- K sp=1.1×10-10mol2•L-2BaCO 3(s)Ba2+ + CO32- K sp=5.1×10-9mol2•L-22、人体内胃酸的酸性较强(pH为0.9-1.5)(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信息与数据观察,形成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原理分析:【小结归纳】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知BaSO4可做钡餐,而BaCO3不可做钡餐。
高二【化学(鲁科版)】沉淀溶解平衡(1)-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环节一
问题1.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1:氢氧化镁溶于水
实验2:碘化铅饱和溶液中滴加碘化钾溶液
环节二
问题2.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为何会有限度?
活动1:动画模拟AgCl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活动2: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
活动4:课堂小结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号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二
学期
一
课题
沉淀溶解平衡(1)
教科书
书名: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
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2、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
3、了解溶度积的影响因素和意义。
活动3:练习表达式的书写
活动4:归纳沉淀溶解平衡的的特征
环节三
问题3.如何定量描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限度?
活动1:建立溶度积的概念
活动2:练习表达式的书写
活动3:归纳溶度积的影响因素
环节四
问题4.分析Ksp值,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活动1:分析溶度积的意义
活动2:解释PbI2固体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现象
活动3:预测条件改变对Mg(OH)2悬浊液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2份) 鲁科版1(精品教案)
第章第节沉淀溶解平衡第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材分析】课本提供了交流·研讨、观察·思考、追根寻源和较多阅读内容。
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利用比较与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沉淀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溶度积的含义。
通过预习课本实例、,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如何利用比较与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这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沉淀的转化,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实验的现象,但看不到微观本质,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以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体会综合、分析、归纳、实验设计等方法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难点:沉淀的转化。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问题研讨——点拨引领——变式练习——拓展提升【仪器药品】试管(支)、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硫化钠溶液【学习过程】()和溶液,离子生成沉淀,直到时是不饱和溶液,医学上常用作为内服造影剂() () ×()() ()][] ,使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浓度增大毒。
沉淀溶解,直到平衡状态。
课后反思: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构建微粒观、动态观和定量观,从微观层面分析问题的本质。
本节课首先通过实验探究,感性认识沉淀转化现象,然后通过计算机模拟教学,从微观层次认识沉淀转化的本质。
鲁科版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鲁科版高中化学3第3节沉淀溶解平稳教学设计海南中学萱书慧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科版)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稳。
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构建。
第一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建立起沉淀溶解平稳的概念,引入描述这种平稳的平稳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问题。
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平稳移动的一样规律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稳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1、明白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稳,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沉淀溶解平稳,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明白溶度积的含义,明白溶度积是沉淀平稳的平稳常数、溶度积能够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能够运用平稳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过程进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的本质难点:沉淀溶解平稳四、教学方法习题练习、讲解启发、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现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当我们外出旅行,沉醉于秀美的湖光山色时,一定会赞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腐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如何形成? 小朋友吃糖不刷牙易形成蛀牙又什么缘故?这都与我们要学习第3节沉淀溶解平稳有一定的关系。
【图片展现】千姿百态的岩石、溶洞、蛀牙。
【老师】现在学习沉淀溶解平稳之前,我们第一摸索讨论两个问题:问题一:在NaCl的水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学生摸索讨论】分两种情形:当溶液没有达到饱和时,固体能连续溶解;当溶液达到饱和时不能连续溶解。
【老师提出质疑】达到饱和后固体确实不能溶解了吗?【图片展现】将形状不规则的NaCl固体放在饱和食盐水中过了一昼夜后发觉变成形状规则的固体且质量不变。
你得到什么启发?【老师提示】联想如何改变固定形状的积木?拆——拼。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1(2份)鲁科版(优秀教案)
主备人:课题:积淀溶解均衡课型:复习课教课时间:2014 年代日教课模式:问题研究式教课教课手段:讲练联合、合作研究、学导联合教课目的:、认识难溶电解质的积淀溶解均衡、认识难溶电解质的积淀转变的本质、的意义及应用(图像及计算)内容剖析:常有的考察形式:考点一积淀溶解均衡的应用考点二与溶度积有关的计算考点三的意义图像剖析教课过程:教师活动考常有的考察形式:点考点积淀溶解均衡的应用解考点与溶度积有关的计算读考点的意义图像剖析使用人: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学生知识明确复习目标回首、以下对积淀溶解均衡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回首有关沉导.反响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淀溶解均衡学.积淀溶解达到均衡时,积淀的速率与溶解的速率相等学生判的知识。
诱.积淀溶解达到均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断,解答思.积淀溶解达到均衡时,假如再加入积淀物,将促使溶解淀溶解均衡的成立;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均衡.观点:检查学生对教在必定温度下,当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沉学生完本部分重点淀速率和积淀速率相等的状态.知识的掌握材成,掌握.溶解均衡的成立:状况,为后回基本知识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面习题的讲归点()(溶解)(积淀),固体溶解解做好基()(溶解)(积淀),溶解均衡础。
(),析出晶体(溶解)(积淀).溶解均衡方程式的书写:概注意在积淀后用 ()注明状态,溶液顶用“”注明状态,并用对细节做经过学生回“”连结。
答认识学生括强调要如: ()()- ()的掌握情整求,规范问题思虑:况,并进行合答题。
①()()()点拨②=③++三个式子各表示什么含义?交、影响溶解均衡的要素:可指引学生流内因:电解质自己的性质学生自主以前边已经研外因:按照均衡挪动原理:概括总结学过的有关讨石灰乳浊液中,以下操作会使() ()()() 均衡怎样移均衡挪动的动?怎样变化?加升加入加入加入操作加入或水温盐酸均衡挪动[根源:学方向科网 ][][OH- ]变化总结:①浓度:加水稀释,均衡向挪动,②温度:绝大部分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高升温度,多半均衡向方向挪动为放热,升温其溶解度减少 ) 。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教案1-新版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括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及其应用两个部分,是在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理论之后,进一步探讨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是化学平衡学习的延伸与拓展,是对化学平衡理论体系的丰富、完善和综合运用。
教材将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安排在此处,是希望在化学平衡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感受理论分析的作用,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体会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拓展、巩固和加深对化学平衡理论理解的同时,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2.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典型难溶电解质的颜色和溶解性。
通过前2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从化学平衡的视角对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化学平衡问题。
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能通过自学主动获取知识。
问题进行分析,初步形成了从平衡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即将开展的学习活动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认知障碍:学生对本节难溶电解质认识的前科学概念:认为沉淀反应是完全的,不认为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也能极少量的溶解。
对宏观现象进行微观解释、归纳整合方面有一定困难。
如知道一些难溶物能够溶于酸或碱溶液中,但是不能清楚解释沉淀溶解的本质。
【教学任务分析】1.教学重难点(1)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有着极少量的溶解。
(2)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特征及影响因素。
(3)溶度积常数知识的应用。
2.教学目标(1)借助PbI2、Mg(OH)2的生成实验探究,让学生建立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问题,培养实践探究与创新意识,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2)在体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的方法。
发展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并与Ksp对比,体会理论分析、计算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作用,理解Ksp与物质溶解能力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淀溶解平衡
Ⅰ.课标要求
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Ⅱ.考纲要求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Ⅲ.教材精讲
1.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
⑴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在一定重要条件下,当沉淀与溶解的速度相等时,便达到固体难溶电解质与溶液中离子间的平衡状态。
例如:
BaSO 4(s)Ba2+(aq)+ SO42—(aq)
⑵溶度积: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用符号Ksp表示。
对于AmBn型电解质来说,溶度积的公式是:Ksp=[A n+]m[B m+]n
①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溶度积的大小与溶解度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
②溶度积规则,可以判断溶液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③离子积Qc与溶度积Ksp的区别与联系
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Qc
当Qc<Ksp时,为不饱和溶液;
当Qc=Ksp时,为饱和溶液;
当Qc>Ksp时,为过饱和溶液。
2. 了解沉淀转化的原理
⑴沉淀的生成:可通过调节溶液P H 或加入某些沉淀剂。
⑵沉淀的溶解:
1生成弱电解质。
如生成弱酸、弱碱、水或微溶气体使沉淀溶解。
难溶物的Ksp 越大、生成的弱电解质越弱,沉淀越易溶解。
如CuS 、HgS 、As 2S 3等Ksp 太小即使加入浓盐酸也不能有效降低S 2—的浓度使其溶解。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利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电解质离子浓度的方法使沉淀溶解。
3生成难电离的配离子,指利用络合反应降低电解质离子浓度的方法使沉淀溶解。
⑶沉淀的转化:把一种难溶电解质转化为另一种难溶电解质的过程叫沉淀的转化。
在含有沉淀的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沉淀剂,使其与溶液中某一离子结合成更难溶的物质,引起一种沉淀转变成另一种沉淀。
例如:
CaSO 4(s )+Na 2CO 3 = CaCO 3(s )+Na 2SO 4
Ⅳ.典型例题
例1. 等体积混合0.2 mol·L —1的AgNO 3和NaAc 溶液是否会生成AgAc 沉淀(已知AgAc 的Ksp 为2.3×10—3 mol 2·L —2)?
【解析】c (Ag +) = c (Ac —) = 0.2/2 = 0.1 mol·L —1
Qc = c (Ag +) × c(Ac —) = 1.0×10—2 > Ksp ∴ 有AgAc 沉淀生成。
例2. 难溶电解质Mg (OH )2的Ksp = 1.2×10—11 mol 3·L —3。
在c (Mg 2
+)= 0.12mol·L —1的溶液中,要生成
Mg (OH )2沉淀,溶液pH 至少应控制在多少?
【解析】c (OH —) =()
c(Mg Ksp 2
)1/2 = (1.2×10—11/0.12)1/2 = 1.0×
10—5mol·L —1
∴c(H +)
= 1.0×10—14/1.0×10—5 = 1.0×10—9 (mol·L —1)
故pH=9 即溶液的pH至少应控制在9以上。
例3.在氯化银饱和溶液中,尚有氯化银固体存在,当分别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时,将有何种变化?
加入物质平衡移动
方向
AgCl溶解
度
溶液中
C(Ag+)
溶液中
C(Cl—)
发生变化
的原因
0.1mol·L—1HCl
0.1mol·L—1AgNO
3
KNO3(s)
0.1mol·L—1NH
3·H2O
H2O
【解析】AgCl(s)Ag+(aq)+ Cl—(aq)
加入物质平衡移动
方向
AgCl溶解
度
溶液中C
(Ag+)
溶液中
C(Cl—)
发生变化
的原因
0.1mol·L—1HCl向左减小减小增大同离子效
应
0.1mol·L—1AgNO3向左减小增大减小
同离子效
应
KNO3(s)向右增大增大增大盐效应
0.1mol·L—1NH
3·H2O 向右增大减小增大
形成配合
物
H2O向右不变不变不变稀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