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轻声儿化变调

合集下载

音变上课:语音 变调 轻声 儿化 啊的音变

音变上课:语音 变调 轻声 儿化  啊的音变

(一)变调训练
1、上声音变 普通话上声(第三声)的调值是214,然 而,实际语流中,214的调值很少出现,只有 在单念时,或处在词语、句末时,上声字才 读原调。当一个上声字处在阴平、阳平、上 声和去声字前时,这个上声字的调值都要发 生变化。具体变化如下:
火车 老师
古人 女人 景色 讨论 奶奶 尾巴
4、部分形容词的变调
• (1)AA式和AA儿式 • AA式一般读原调 慢慢mànàn 好好hǎohǎo 满满mǎnǎn 早早zǎoǎo • AA儿式第二个音节一般读阴平 慢慢儿mànmānr 好好儿hǎohāor 满满儿mǎnmānr 早早儿zǎozāor
2、AABB式:后A和后B变读轻声
漂漂亮亮 轻轻松松 大大咧咧 大大方方 规规矩矩 清清楚楚
我得不到答复,不得已只好呆在 小屋里。不久,他们送来了吃的, 也不知道是些什么东西。本不想吃, 可肚子不答应,勉强吃了一点儿, 不甜不咸,不酸不辣,说不出是什 么味儿。这样过了几天,每天不是 听海浪的呼啸,就是遥望大海,不 仅没人能够交谈,也不敢随便走动。
不是一切大树 ——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 都被暴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9、量词“个”常读轻声:
这个 那个 三个五个
10、必读轻声词选: 巴结 东西 称呼 疙瘩 规矩 篱笆 机灵 结实 包袱 玻璃 分析 聪明 耽搁 狐狸 家伙 买卖 窟窿 灯笼 薄荷 出息 工夫 闺女 糊涂 见识 玫瑰 名字 嘀咕 多少 风筝 凑合 老婆 粮食 萝卜 精神 困难 荸荠 裁缝 畜生 姑娘 含糊 馄饨 骆驼 棉花 蘑菇 地方 苍蝇 高粱 大方 老实 活泼 交情 明白 脑袋 扁担 耳朵 胳膊 官司 老爷 伙计 麻烦 口袋 事情 别扭 柴火 刺激 大夫 合同 溜达 马虎 名堂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普通话作为中国国家通用语言,其音调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普通话中的四声,是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根据这四个音调的不同,汉字的发音也会有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变音规则,比如轻声变调、连读变调等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一、轻声变调1、轻声前有标调字轻声前有标调字的时候,轻声会发生变调。

具体规则如下:(1)轻声前有一、四声的标调字时,轻声变为二声。

比如“我⼀共去过两次”中,“我”原本是轻声,但因为前面的“过”是四声,所以“我”要发二声。

“他⼀共⼀个⼀”中,“⼀”是一声,所以“⼀”要发二声。

(2)轻声前有三声的标调字时,轻声变为⼀声。

比如“我去了⼀趟北京”中,“我”原本是轻声,但因为前面的“了”是三声,所以“我”要发⼀声。

“她出了⼀⼀书”中,“⼀”是三声,所以“⼀”要发⼀声。

2、轻声前无标调字轻声前没有标调字的时候,轻声会发生变调。

具体规则如下:(1)轻声前有不合并到上一个字的双音节词或短语时,轻声变为⼀声。

比如“心情”、“理解”、“学习”、“不⼀⼀”等。

这些词汇中的“心”、“理”、“学”、“不”原本是轻声,但由于后面的词或短语不合并到上一个字上,所以这些词要发⼀声。

(2)轻声前只有不合并到上一个字的单音节时,轻声变为⼀声。

比如“她⼀便⼀个男⼀的⼀具”,这句话中,“便”、“八”、“个”、“的”原本是轻声,但由于后面的音节不合并到上一个字上,所以这些词要发⼀声。

二、连读变调在普通话中,有些词语在连读的时候,会发生变调。

具体规则如下:(1)连读时发生⼀同⼀音的漾变时,主要包括下列情形:一、连读时发生去声的变声时。

如:⼀不当得当-⼀⼀典当,木屋门上-木⼀同上。

二、连读双轻声出现的地⼀:天都免费-天⼀免费,三⼀干扰⼀家-三⼀干扰人。

(2)连读时发⼀两同一音合成的嬲变时。

如:三把不东西-三八上東西,又长又胖的人-又放又⼀⼀⼀。

二者连读时发⼀ 同一音合成的集变时。

普通话的音变:轻声儿化变调

普通话的音变:轻声儿化变调

三、变调
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 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声调的影响, 从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 。 普通话的变调的基本类型:
(一)上声变调
(二)“一”、“不”变调
(三)去声变调
(四)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为什么汉语会出现变调? 首先是语音的美学要求,语音美是语言的 客观要求。另一个原因是语言常常要表达一 定的人类感情,而人的感情是有程度和发展 变化趋势的不同的,也就是说,句子要经常 有感情语气的变化。 与“变声”的辨析——
关于儿化韵
目前普通话儿化韵的地位其实并不很明确, 《汉 语拼音方案》中的39个韵母也不包括儿化韵,儿化韵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反映,呈现着一种似有似无、 若隐若现的状态。 但是儿化韵又是北京语音中的一种重要现象,甚 至它在广大的北方话区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音、词 汇现象,尽管儿化词条并不完全一样。儿化韵本身所 具有的区别词义、词性,表“小”,表喜爱等特殊表 达功能,也使它在普通话里不但不会轻易消失,而且 有可能扩大使用面。 因此,重视对儿化韵运用的研究,确定普通话吸 收儿化词的比较明确的范围,十分必要。
普通话中多数轻声词语,同词汇、语法有密 切联系,并形成约定俗成的规约。 常见应读轻声的情况有:
①结构助词“的、地、得” 如:“我的、勇敢地、喝得(好)” ②时态助词“着、了、过” 如:“忙着、来了、看过” ③语气助词“吗、呢、吧” 如:“是吗、他呢、走吧” ④名词后缀“子、头” 。 如:“桌子、木头” ⑤用在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上、下、里、面、 边” 。 如:“墙上、地下、屋里、正面、南边”
儿化的作用(二)
画(动词)——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5.有些词儿化后意思变了。 如: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 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

普通话培训课程变调、轻声、儿化

普通话培训课程变调、轻声、儿化

对话练习,注意“啊”的读音。 甲:这是什么啊? 乙:吃的东西啊!面包啊,香肠啊,饮料啊,
西瓜啊,瓜子啊,应有尽有啊! 甲:今天我们要大吃一顿啊! 乙:是啊,给你好好庆贺庆贺啊! 甲:给我庆贺什么啊? 乙: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你怎么忘了? 甲:啊,对啊!今天是我的生日啊,我怎么忘
了呢?
你在哪里住啊(zhùwa)? 他人挺好啊(hǎowa)! 口气可真不小啊(xiǎowa)!
3. 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的,读作“哪”(na)。 早晨的空气多清新啊(xīnna)! 多好的人啊(rénna)! 你猜得真准啊(zhǔnna)!
4. 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ɡ的,读作“啊” (nɡa)。
这幅图真漂亮啊(liànɡ nɡa)!
注:上声音节在轻声前的变调情况要根据轻声音节的情况而定。
1)当轻声音节由上声字构成时,前面的上声音节的变调有两种情 况,一是变读为阳平,调值时35;二是变读为半上,调值是21。 例如: 阳平:等等 讲讲 想起 半上;嫂子 碾子 姐姐
2)当轻声音节由非上声字构成,前面的上声音节变读为半上,调 值是21。例如: 阴平: 打听 眼睛 比方 阳平: 本钱 老婆 老爷 去声: 脑袋 寡妇 本事
(7)在它看来,这狗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8)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 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种爱的总支和力量。
(9)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不 良行为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10)“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 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11)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 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二) “不”字有两种变调情况:
1.“不”在去声音节前调值由51变为35,跟 阳平的调值一样。 例如:

变调、轻声词、儿化、啊的音变

变调、轻声词、儿化、啊的音变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平声(阴平、阳平)变为卷舌央低平调,调值为25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上声变为卷舌半上声,调值为212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去声变为卷舌降升调,调值为213
儿化的作用
01
02
03
区分词义
有些词语通过儿化可以区 分词义,如“盖”和“盖 儿”、“尖”和“尖儿” 。
表达感情色彩
儿化可以表达出亲切、喜 爱、轻松等感情色彩,如 “小孩儿”、“小碗儿” 。
去声的变调
01
02
03
04
去声在非去声前变为半降21: 大会、电灯、电影。
去声在去声前变为升降51:大 会、电灯、电影。
去声在重叠形式名词中变为半 降21:姐姐、奶奶、宝宝。
去声在句尾或连读时变为升降 51:请你买十斤米、我们好好
相处。
“一”的变调
“一”在去声音节前变调为半去21
“一”字短语除外,如“一连”、“一年”。
动词性结构:走一趟、看一眼
03
儿化
儿化的规则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儿化音变规则:在普通话中,儿化是一种音变现象,通过 在词语末尾添加“儿”音来实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特定音节:儿化主要发生在a、o、e、i、u等音节末尾, 但并不是所有这些音节都可以儿化。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声调变化:儿化时,原词语的声调会有所变化,具体变化 规则如下
变调、轻声词、儿化 、啊的音变
目 录
• 变调 •轻声词 • 儿化 • “啊”的音变
01
变调
上声的变调
01
上声在非上声(阴平、 阳平、去声)前变为 211:水果店、小姐、 粉笔。

普通话的轻声、儿化、变调和轻重

普通话的轻声、儿化、变调和轻重

【朗读训练材料】普通话的轻声、儿化和变调一、轻声轻声是指在普通话的词和句子中,有些音节因受前后音节的影响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从而变成了一种软而轻的调子。

例如:爸爸(bà·ba)、点心(diǎn·xin)等,这类词中第二个音节的声调在实际读音中变得轻软模糊,便属于轻声。

轻声的读法,一般来说是在阴平、阳平、去声后面读的调子比前一个音节要低,其调值可大致描述为短促的低降调;上声后面的轻声比前面的音节要高一些,其调值大致可描述为短促的半高平调。

1、大部分念轻声的音节与其语法意义及词汇相关,比如语气词“啊、吧、呢、吗”等,名词、代词后缀“子、儿、头、的、们”等,方位词“上、下、里、头、边、面”等,动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等,助词“的、地、得、着、了、过”等。

(1)音或重叠式的名词,末尾的音节大多念轻声。

如:妈妈爸爸婆婆公公奶奶姥姥婶婶叔叔姑姑姐姐哥哥弟弟妹妹娃娃星星舅舅(2)以“子、头”为后缀的名词,“子”一般念作轻声,“头”绝大部分也念作轻声。

如:儿子老子庙子桌子凳子椅子盆子盘子瘦子铲子炉子鼻子小子裤子鬼子孙子兔子燕子胡子桃子李子曲子屋子鞋子袜子样子院子胖子领子码头盼头馒头舌头赚头兆头浪头想头芋头念头木头风头来头甜头姘头石头搞头眉头指头(3)以“们”为后缀的表复数的人称代语或指人的名词性词语中,“们”念作轻声。

如:来宾们女士们祖先们朋友们人们你们我们他们咱们记者们先生们后生们同辈们孩子们警察们官员们商人们工人们农民们(4)以“上、下、里”等为后缀,仅表方位意义的词语或词素,其后缀一般念轻声。

如:路上面上顶上早上晚上炕上台上座上墙上座上表面上课堂上树上脚下楼下车下底下地下屋里心里夜里厂里家里背地里(5)以“头、面、边”为后缀构成的合成方位词,其后缀一般念作轻声。

如:前头后头外头下头上头后头里头前面后面里面外面侧面外边左边西边北边前边右边南边里边后边东边(6)语气助词“吗、呢、吧、啦”,动态助词“着、了、过”,结构助词“的、地、得”等,均念作轻声。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我们在进行口语交流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发出每一个音节,而是根据语意的需要将一连串的音节连续发出,:,形成语流。

在这个过程中,相邻的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使语音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音变。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音变四个方面。

音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把这些规律运用于口语表达中,能使我们的语言更流畅、更自然、更谐调,发音更轻松。

变调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有些音节的基本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

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普通话中比较明显的变调有两种: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

1.1.1上声变调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未尾才有可能读原调。

(1)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即在非上声前,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1,变调调值描写为214✍211。

例如:(上声+阴平)=211+55百般bǎibān 摆脱bǎituō保温bǎowēn省心shěngxīn 警钟jǐngzhōng 火车huǒchē(上声+阳平)=211+35祖国zǔguó旅行lǚxíng导游dǎoyóu改革gǎigé朗读lǎngdú考察kǎochá(上声+去声)=211+51广大guǎndà讨论tǎolùn挑战tiǎozhàn土地tǔdì感谢gǎnxiè稿件gǎojiàn上声在轻声前调值也变成半上声211。

例如:(上声+轻声)=211+0矮子ǎizi斧子fǔzi奶奶nǎinai姐姐jiějie尾巴wěiba老婆lǎopo耳朵ěrduo马虎mǎhu口袋kǒu dɑi(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为35。

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

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

精心整理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并不是把声母、韵母或者音节一个一个地孤立发出来的,而是把一连串音节组成的词句连续地发出,形成语流。

在语流中,相连的音素或音节之间会相互影响发生读音上的变化,产生音变。

在语流中发生的音变现象称为语流音变。

(1)上声在上声前变35,调值与阳平一样例如:懒散手指母语海岛旅馆广场首长简短古典粉笔小组减少(2)上声在非上声前变半上211例如:(阴平前)北京饼干海军首先奖杯(阳平前)古文坦白海拔旅游语言(去声前)(3,中(4)211,例如:“一”字单念、表序数或出现在词语末尾,读本调阴平55,如“一楼”、“十一”“统一”等。

在其它情况下,“一”字有三种变调。

(1)在去声前变35,与阳平的调值相同。

例如:一倍一件一切一概一再一共(2)在非去声前(阴平、阳平、上声前),变51,与去声调值相同。

例如:一般一边一端一生一些一瞥(阴平前)一直一齐一时一同一行一群(阳平前)一举一手一体一统一览一口(上声前)三“不”字变调、例如:另:例如:例如: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轻声的变化规律有:(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吗、呢、啊”等例如:他的书慢慢地走冷得很说着话吃了饭读过书走吧在吗去呢是啊(2)虚语素“子、头、么、们”等例如:桌子木头什么你们(3)附着于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和附着于动词、形容词后的趋向动词例如:路上村里那边后面进来过去(4例如:(5例如:例如:中,“啊”的读音有不同的变化形式。

另外“啊”的不同读音,可用相应的汉字来表示。

“啊“的音变规律有:(1)前面音节的收尾音素是“a、o、e、ê、i、υ时,“啊”读ya,汉字写作“呀”或“啊”你快说啊!这是什么歌啊!快点写啊!要注意啊!我得去啊!(2例如:(3例如:(4例如:(5”,写作“啊”例如:你找死啊!你这是写得什么字啊!(6)前面音节收尾音素是“-i[τ]”、er或儿化韵、时,读作“ra”,写作“啊”你就知道吃啊!我的女儿啊!多漂亮的字啊!六、儿化“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

普通话音变(轻声、儿化)

普通话音变(轻声、儿化)

普通话音变(轻声、儿化)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2、“一”、“不”的变调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 ōngdì ( [名]哥哥和弟弟)兄弟xi ōngdi ([名]弟弟)能干n énggà ([形]有才能,会办事)能干n éngg a ([形]心灵手巧;精明)言语y ányǔ ([名]指所说的话)言语y ányu ([动]开口;招呼)运气y ùnqì (词组。

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运气y ùqi ([名]幸运)3、轻声的规律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是吗他呢看啊走吧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③、名词的后缀“子、头”:桌子椅子木头石头④、方位词: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⑥、表示趋向的动词:出来进去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汉语拼音的轻声 儿化和变调

汉语拼音的轻声 儿化和变调

汉语拼音的轻声、儿化和变调一、轻声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

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

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

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如兄弟xiōng di(指弟弟)——兄弟xiōng dì(指哥哥和弟弟)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如:对头duìtou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duì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

如:神气、商量、丈夫。

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⑴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

如:行啊、好吧、去吗。

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

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

如:桌子、罐头、老头儿。

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⑸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⑹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

⑺趋向动词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熟记声调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及标调歌:“见到a不放过,没有Aa找o、e,i、u相遇标在后,一个韵母最好说”二、儿化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儿化现象是北方话的特点之一,主要是由词尾“儿”变化而来。

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在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的音节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儿化音节虽然用两个汉字表示,但并不是两个音节,读的时候仍要念成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的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r”,如“花儿”写成huār。

2024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一汉语拼音(四)轻声、变音与儿化韵

2024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一汉语拼音(四)轻声、变音与儿化韵
拼写儿化韵时,只要在儿化音节的韵母之后加上一个“r”即可, 如:大伙儿(dà huǒr),一会儿(yíhuìr)。“二、儿、而、耳”等单 独作音节时,er前面的e不能省略,如:儿子(ér zi)。
儿化的作用有: 1.区别词性,如:盖(动词)—盖儿(名词)。 2.区别词义,如:头(脑袋)—头儿(领头的,首领)。 3.表示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如:宝贝儿、鲜花儿。 4.表示细、小、轻、微的状态,如:小船儿、一会儿。
考点二 变 音 [知识精讲]
语气词“啊”的变音:
前一个字的韵母或韵尾 ɑ、o、e、i、ü u、ɑo、ou -n -nɡ
“啊”的发音和不同写法 ɑ→iɑ(yɑ)呀 ɑ→uɑ(wɑ)哇 ɑ→nɑ哪 ɑ→nɡɑ啊
[典例精析] 2给下列语气词“啊”选择正确的读音。
(1) 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啊!(yɑ wɑ nɑ nɡɑ) (2) 你怎能对孩子不闻不问啊?(yɑ wɑ nɑ nɡɑ) (3) 他这个人真好啊!(yɑ wɑ nɑ nɡɑ) (4) 暴风雨前的湖面很平静啊!(yɑ wɑ nɑ nɡɑ)
A. 他是一个中美混.血.儿.,兼具中国人特有的凤眼及西洋人高挺的鼻梁。 B. 昨天明明把电视遥控器放桌上的,怎么不见了,我很纳.闷.儿.。 C. 旧时的那些名.角.儿.、大.腕.儿.在戏园子散场后总会来一碗扣碗酪。 D. 树林在每日此时特有的水汽笼罩下打.盹.儿.。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我们是否了解儿化韵的作用,能否正确使用儿化韵表
情达意。完成此类题目,可先试着将每处视为儿化韵读一读,看词义是否
改变以及词性、感情色彩上都有怎样的变化。B、C、D三项加上的“儿”
没有实际意义,不能单独构成一个音节,而是和前面的音节连在一起,使
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卷舌动作;A项加上“儿”后词义发生了改变。

汉语拼音声调变调

汉语拼音声调变调

汉语拼音声调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2、“一”、“不”的变调原调单念或在末尾念原调在去声前变阳平在非去声前变去声y ī一(阴平)一、二、三y ī第一三十一月一日万天一年起原调单念或在非去声前念原调在去声前变阳平b ù不(去声)b ù不!我不。

说(阴平)不来(阳平)好(上声)去不对怕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①、区别词性:盖(动词)--盖儿(名词)个(量词)--个儿(名词)②、区别词义:信(信件)--信儿(消息)末(最后)--末儿(细碎的或呈粉状的东西)③、表示喜爱温婉的感情色彩:小曲儿、来玩儿、大婶儿、慢慢儿走④、表示细、小、轻、微的性状:小鱼儿、门缝儿、一会儿、办事儿3、儿化韵的发音:①、韵母为a、o、e、u的音节,儿化后主要元音基本不变,后面直接加上表示卷舌动作的“r”:号码儿hǎomǎr 山坡儿shānpōr 饭盒儿fành ér 水珠儿shuǐzhūr②、韵母ia ua、ao、ou、uo和iao、iou等,儿化后主要元音或韵尾基本不变,直接加“r”:一下儿yīxiàr 鲜花儿xiānhuār 手稿儿shǒugǎor 封口儿fēngkǒur知了儿zhīliǎor 小牛儿xiǎoni úr 小说儿xiǎoshuōr③、韵母i、ü儿化后在原韵母之后加上er 、i、ü仍保留:小米儿xiǎomǐr读作xiǎomiěr有趣儿yǒuqùr读作yǒuquèr④ 、韵母-i (前、后)儿化后失去原韵母,加er:戏词儿xìcír读作xìcer果汁儿guǒzhīr读作guǒzher⑤、以i或n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后面加r:一块儿yīkuàir 读作yīkuàr树根儿shùgēnr读作shùgēr饭馆儿fànguǎnr读作fànguǎr冰棍儿bīnggùnr读作bīnggùr⑥、以ng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在鼻化元音后加上r:瓜瓤儿guārángr读作guārár板凳儿bǎndèngr读作bǎndèr⑦、韵母in 、ün儿化后,丢掉韵尾n,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加上er;韵母ing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另上鼻化的er:手印儿shǒuyìnr读作shǒuyier花裙儿huāqúnr读作huāquer花瓶儿huāpíngr读作huāpier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

汉语拼音的音变或变调我们在进行口语交流和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发出每一个音节,而是根据语意的需要将一连串的音节连续发出,:,形成语流。

在这个过程中,相邻的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使语音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音变。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音变四个方面。

音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把这些规律运用于口语表达中,能使我们的语言更流畅、更自然、更谐调,发音更轻松。

1.1 变调在语流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使有些音节的基本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

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普通话中比较明显的变调有两种: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

1.1.1上声变调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未尾才有可能读原调。

(1)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即在非上声前,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调值由214变为半上声211,变调调值描写为214 211。

例如:(上声+阴平)=211+55百般bǎibān 摆脱bǎituō保温bǎowēn省心shěngxīn 警钟jǐngzhōng 火车huǒchē(上声+阳平)=211+35祖国zǔguó旅行lǚxíng导游dǎoyóu改革gǎigé朗读lǎngdú考察kǎochá(上声+去声)=211+51广大guǎndà讨论tǎolùn挑战tiǎozhàn土地tǔdì感谢gǎnxiè稿件gǎojiàn上声在轻声前调值也变成半上声211。

例如:(上声+轻声)=211+0矮子ǎizi斧子fǔzi奶奶nǎinai姐姐jiějie尾巴wěiba老婆lǎopo耳朵ěrdu o 马虎mǎhu口袋kǒu dɑi(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为35。

普通话技巧—轻声儿化变调

普通话技巧—轻声儿化变调

普通话技巧—轻声儿化变调普通话作为中国的标准语言,准确地发音是非常重要的。

而轻声儿化变调是普通话中一个重要的发音规律。

轻声儿化的变调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将轻声变成了儿化音。

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掌握轻声儿化变调技巧,可以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轻声儿化变调,以及如何准确地运用这一技巧。

一、轻声儿化变调的定义轻声儿化变调是普通话中的一种发音规律。

在普通话中,有些字在轻声的情况下,会出现音调上的变化,即变成儿化音。

儿化音即以“儿”音结尾的音节。

例如,“什”字在轻声时变为“shenr”;“谁”字在轻声时变为“shuir”。

轻声儿化变调不仅是普通话纯正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道口语的体现。

二、轻声儿化变调的原因轻声儿化变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普通话中的音变规律。

在普通话中,有些字在特定的音节组合下,由于受到周边音节的影响,轻声会发生变调。

这种变调现象在实际语言中普遍存在,也是普通话与地方口音的一个重要区别。

三、轻声儿化变调的技巧要准确运用轻声儿化变调技巧,首先需要了解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种变调。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情况:1. 儿化音节前后的情况:在普通话中,如果轻声音节前后包含儿化音节,那么该轻声音节就会变成儿化音。

例如,“这儿”发音为“zher”,“那儿”发音为“nar”。

2. 轻声前有特定音节的情况:在一些特定的音节组合下,轻声也会发生儿化变调。

例如,“什么”发音为“shenme”,“谁说的”发音为“shuo de”。

3. 词语组合中的情况:在一些常用的词语组合中,轻声也会发生儿化变调。

例如,“的话”发音为“dehua”,“一点儿”发音为“yidianr”。

在学习轻声儿化变调的技巧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需要特别注意轻声儿化的发音。

要通过多次模仿和练习,加深对这种变调的理解和掌握。

2. 学习轻声儿化变调时,要注意把握好重音和轻声的关系。

轻声儿化变调是在轻声的基础上发生的变化,因此重音和轻声的区别非常重要。

现代汉语变调规则

现代汉语变调规则

现代汉语变调规则
一、上声变调
上声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唯一的降升调,调值为214。

当上声字单独念时,是降升调214。

但当两个上声字连在一起时,第一个字会变成阳平调35,即变调为35214。

例如:“好米”(214-214)变调为“好美”(35-214)。

二、轻声变调
轻声是一种失去原有声调,读得既轻又短的调子。

例如:“哥哥”(g ēgē)变调为“哥哥”(gēgēgē)。

三、儿化变调
儿化是普通话中的一个音变现象,常在词语末尾加上“儿”,如“小鱼儿”、“小狗儿”等。

儿化的声调是依附于词尾“儿”上的,所以读的时候,“儿”不读为独立的音节,而使前面一个字的韵调扬起后鼻音韵尾,形成一个新的音节和调值。

例如:“小鱼儿”(21-55-214)变调为“小鱼儿”(21-35-214)。

四、“一”、“不”变调
“一”字在词尾时读中降调214,例如:“一同去”(21-21-4);在去声前读阳平35,例如:“一天”(35-21)。

“不”字在去声前读阳平35,例如:“不是”(35-21);在非去声前读中降调214,例如:“不要”(21-214)。

五、“啊”的变调
“啊”字在句末时,由于语气和音节的不同,读音会发生改变。

一般
有五种读法:
1. 啊(a),用在句末表示赞叹或肯定,例如:“太好了啊!”
2. 啊(á),表示疑问或反问,例如:“你真的要去吗?”
3. 啊(ǎ),表示惊讶或不理解,例如:“你怎么会想到这个啊?”
4. 啊(à),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和强调,例如:“就是这样啊!”
5. 啊(ā),用在句末表示应答或同意,例如:“好的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拼音(轻声、儿化、变调)
轻声就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

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就是轻声。

普通话的轻声都就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

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与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如兄弟xiōng di(指弟弟)——兄弟
xiōng dì(指哥哥与弟弟)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与词性的作用。

如:对头duì tou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duì 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
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

如:神气、商量、丈夫。

一个词语就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
⑴语气词“吧、不、呢、啊”等读轻声。

如:行啊、好吧、去不。

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

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

如:桌子、罐头、老头儿。

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⑸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⑹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

⑺趋向动词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熟记声调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及标调歌:“见到a不放过,没有Aa找o、e,i、u相遇标在后,一个韵母最好说”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儿化现象就是北方话的特点之一,主要就是由
词尾“儿”变化而来。

词尾“儿”本就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在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的音节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这种语音现象就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儿化音节虽然用两个汉字表示,但并不就是两个音节,读的时候仍要念成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的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r ”,如“花儿”写成huār。

韵母儿化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虽然儿化了,但原韵母不变,如:“号码儿”(hàomǎr)中的“码”,虽然儿化了,但韵母还就是a;另一种就是儿化后,原韵母发生了变化,如:“树根儿”(shùgēnr)中的“根”( gěn),儿化后,它的韵尾n丢失,实际读成了shùgēr。

由于儿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这样,有些音节本来就是不同音的,却变成同音的了。

如“针”与“枝”就是两个不同音的字,儿化之后,成了“针儿”与“枝儿”,变成读音相同的了。

普通话的韵母除了e、er不能儿化外(ueng一般也不儿化),其她韵母都可以儿化。

儿化的主要作用就是:
表示温与、喜爱的感情色彩。

例如:女孩儿、红花儿。

形容细小、轻微的状态与性质。

例如:一点儿、小米儿。

确定词性。

兼作动词、名词或兼作形容词、名词的词,儿化后确定为名词词性。

例如:盖--盖儿、尖--尖儿。

区别词义。

例如:儿(脑袋)--头儿(带头的、领导人)、白面(面粉)--白面儿(白色的粉末或指毒品海洛因)
普通话中每个音节都不就是一个孤立的单位,音节与音节连续读出,声调相互影响,或多或少要发生变化,不能保持原来的调值,这种现象叫变调,变调就是一种
自然音变现象,对语言的表达没有影响。

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读完全的上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才有可能读原调。

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 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面变成半上,即只读上声的前一半,后一半消失。

如:首先、祖国、广大、耳朵。

上声在上声前面,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得跟阳平的调值一样。

如:手表、古典、美好、理想。

“一”、“不”变调
“一”在单念或在词句末时念原调阴平声。

“一”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

如:
一道、一次、一定、一致、一律、一晃、一动、一并、一刻、一路……
“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变为去声。

如:
在阴平前:一般、一端、一经、一边……
在阳平前:一时、一群、一条、一团……
在上声前:一举、一早、一手、一体……
“一”夹在重叠式的动词之间轻读。

如:
瞧一瞧、想一想、问一问、学一学……
“不”在单念或在句末时念原调去声。

“不”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

如:
不会、不但、不论、不必、不变、不就是、不信、不料、不愧、不错……
“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补语之间轻读。

如:
好不好、行不行、瞧不清、打不开……
“啊”就是表达语气、感情的基本声音,用于句首或单念时,读音就是a;用于句尾时,作为助词,由于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读音常常发生变化。

变化的规律如下:
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就是q、o、e、e、i、ü时,读音变为ya,汉字写作“啊”或“呀”。

例如:
就是她啊!要注意节约啊!
真多啊!要好好学习啊!
多新的车啊!好大的雨啊!
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就是u(含ao、iao)时,读音变为wa,汉字写作“啊”或“哇”。

例如:
在哪儿住啊?真好玩啊!大家跳啊!
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就是n时,读音变为na,汉字写作“啊”或“哪”。

例如:
怎么办啊?加油干啊!要小心啊!
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就是ng时,读音变为nga,汉字仍写作“啊”。

例如:
大家唱啊!认真听啊!往上冲啊!
前面一个音节韵母就是舌尖后元音-i时,读ra,汉字仍写作“啊”。

例如:
这就是一件大事啊!快吃啊!
前面一个音节的韵母就是舌尖前元音-i时,读[za],汉字仍写作“啊”。

例如:去过几次啊!她才十四啊!
盖(动词)——盖儿(名词)
个(量词)——个儿(名词)
(2)区别词义
信(信件)——信儿(消息)
末(最后)——末儿(细碎的或呈粉状的东西)
(3)表示喜爱、温婉的感情色彩
小曲儿、来玩儿、大婶儿、慢慢儿走
(4)表示细、小、轻、微的性状
小鱼儿、门缝儿、一会儿、办事儿
附:带儿化韵的双音节词语
号码儿山坡儿饭盒儿水珠儿一下儿鲜花儿手稿儿知了儿小米儿戏词儿一块儿饭馆儿瓜瓤儿手印儿花瓶儿冰棍儿豆角儿纳闷儿围脖儿玩儿命中间儿封口儿小牛儿有趣儿果汁儿树根儿冰棍儿板凳儿花裙儿拔尖儿老头儿蝈蝈儿墨水儿照片儿起名儿小曲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