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文言文实词之 模拟考试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带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ffd2c884254b35effd340f.png)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诩.(xǔ)潜.(qiǎn)力癖.(pǐ)好固执.己见(zhí)B.旋.涡(xuàn)遒劲.(jìng)倩.影(qìàn)休戚.相关(qī)C.矿藏.(zàng)匀调.(tiáo)苔藓.(xiǎn)汗流浃.背(jiá)D.栖.息(qī)虔.诚(qián)羞怯.(qiè)脍.炙人口(kuài)2.(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许多的哥抱怨,自从专车出现,自己的月收入大幅减少.人们越来越亲睐手机约车,认为其比出租车便宜、叫车更快以及服务更好B.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第二天,就有人在网上拍卖她的一幅题词和三封亲笔书信,这是势利者对屠呦呦、对科学精神的双重亵渎C.最悲伤作文《泪》在网络上流传,引发了外界对大凉山贫穷问题的关注.然而《泪》的发现者却遭到调查,其所在学校也收到因涉嫌违建被强拆的最后通谍D.高考不是唯一,失利也不必哀声叹气,甚至自杀.当不幸来临,我们绝对不是出离愤怒、铤而走险,而是要学会“顺其自然、为所当为”3.(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是多哥的大幅风景画,现在已经出现在我眼前了,色彩鲜艳,像老式铜板画一样没有景深,印刷得十分。
②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一股新的浪头涌起,便全是生命,便是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③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④老贝尔曼的充血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A.考究既而沸沸扬扬不以为意B.讲究继而沸反盈天不以为然C.考究继而沸反盈天不以为然D.讲究既而沸沸扬扬不以为意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科幻影片《火星救援》在北美上映前,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液态水,成为这部电影的绝佳预告片B.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自5月1日起,将现行的18项对小微企业免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C.针对校园暴力频发的现象,有关部门应组织法律界与教育界专家修订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犯罪成本,震慑青少年犯罪行为D.“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记录了魏晋名士的玄言清谈和逸闻轶事,语言精练含蓄,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情5.(3分)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的一句是()若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让心保有在自然中的谦卑,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https://img.taocdn.com/s3/m/be981c4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e.png)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案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不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A.无论是国外媒体抑或国内媒体,VR都是热门的新兴载(zài)体,但它有着时空因素的极大掣肘,人们不应盲目乐观,更不能流于肤浅的“技术决定论”的窠(kē)臼。
B.世界色彩斑斓,变幻莫测.(cè),谁拥有了一双慧眼,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谁就能洞察世事真相,占领思想高地,就能得到命运的亲睐.(lài)。
C.金秋时节,淡雅玲.(líng)珑的桂花开始绽放自己的生命,满树金黄细小馥.(fù)郁飘香的花儿,点辍着红叶艳丽的季节,芳香中透着丝丝甜意,使人久闻不厌。
D.天气渐凉,在一次未知的寻访中,我踏入古寺,在这尘世喧嚣中,古寺像极了一湾宁静的海港,身处.(chù)其中,似.(sì)是掉入追溯前世的梦境。
【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A。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平时容易误读的字和对读音相同的错别字的辨识。
近几年高考对字形的考查都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语料贴近现实。
预估难度系数0.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原创)〔甲〕粹精原指五谷的精华部分,是隐藏起来的宝贝,从来不会良莠不齐....,更不会虚妄地骗取人们的信赖。
粹精,黄灿灿的衣裳,让人敬畏,那坚硬的个性仿佛诚实倔强的祖辈。
当打破硬邦邦的外壳,发现美在其中的韵味,竟然..那样珍贵。
粹精不怕风雨,不畏艰难,一生一世都在满足人类的味蕾。
〔乙〕稻谷以糠皮作为甲壳,麦子用麸皮当作外衣:粟、粱、黍、稷都如同隐藏在毛羽之中。
精粹不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要通过扬簸和碾磨等工序,去掉虚伪,才能提取货真价实的粹精。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五)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五)](https://img.taocdn.com/s3/m/e1e727458e9951e79b8927c2.png)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五)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据说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讲:“平生当官有三乐:凶岁检灾,每自请行,放数得实,一乐也;听讼为人得真情,二乐也;公家有粟,可赈饥民,三乐也。
”这三乐中,第一乐讲的就是遇灾减税。
与前代相比,宋朝对遇灾减税更加重视。
宋朝明文规定:百姓向官府申报灾情,知县必须受理。
知县拒不受理及有压制行为,法律规定要处“徒二年”的重刑。
知县得到灾情申报,必须于次日派人亲临实地考察,并向州郡官府申报。
州郡必须尽快派官员复查,复查官员由通判本人或州郡幕职官担任,接到命令者必须次日出发,前去受灾地,无故不得不接受派遣或拖延,朝廷依州治到受灾地的距离规定时限,延误者治罪。
最后,由路级官员再次核查,确定减免税的比率及数量,申报朝廷。
宋朝农业税收的减免,分两种情况:一是长久性减免,二是临时性减免。
前者指遇到战乱、大饥荒,农民舍弃土地全家流亡,或者土地遭到意外破坏,短期内无法继续从事生产活动,例如河流改道,河畔土地被大水冲击坍塌等。
在上述情况下,官方不但要减免当年的土地税收,而且在若干年内都无法征收相关赋税,甚者将其从税籍中勾销。
后一种临时性减免更具普遍性,因为它每年都有发生,而且数量巨大。
宋朝将灾害严重程度加以区分,规定凡受灾十分之七以上,二税全部停征。
十分之七以下酌情处置。
减免税时优先照顾贫穷者,根据户等不同加以区分。
宋朝还规定建立检灾档案,将灾害情况及减免税收情况按规定内容填入表格,分别存放于三司、户部及州郡。
2018年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十二套)
![2018年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十二套)](https://img.taocdn.com/s3/m/84256a9384868762caaed57d.png)
2018年高考语文精品模拟试题(一)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B.蝎.子谒.见歇.斯底里竭.尽全力C.洪.水供.奉哄.堂大笑烘.云托月D.汲.水吸.取岌岌.可危负笈.从师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怄气前踞后恭羽扇纶巾不能框得太死B.倏乎横渡长江戳穿阴谋家在蛤蟆陵下住C.涣散嘉宾满座拾人牙慧金銮殿上坐皇帝D.纷云殚精竭虑擢发难数睃睁着眼睛发愣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胡锦涛主席虽然60多岁了,但看上去,人们还是觉得他很____,很潇洒,很有风度。
②《水浒传》里的李逵真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干什么事情都似乎不太____,还乐呵呵的。
③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不能_____词语,一定要精心地推敲、琢磨,筛选出最恰当的写入作文,使文章在词语方面就能吸引老师的眼球。
A.年轻经心乱用B.年青经心滥用C. 年轻精心滥用D.年青精心乱用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发展经济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了子孙后代,绝不能做涸泽而渔....的事情了。
B.“五.四”时期的青年人,尤其是为中国革命寻找道路的青年革命者,他们对刚刚介绍到中国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崇敬,真正是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
C.公司的新章程早就推行到各个子公司了,可收效甚微。
广种薄收....,令总裁异常懊恼。
D.鲁迅先生通过阿0这个典型人物,批判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起到了讽一劝百....的作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美国宇航局科学家18日说:“机遇”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发现了一块篮球大小的铁镍陨石。
B.赖斯在听证会上指出,基于共同利益,美国正与中国建立一种《坦诚、合作和建设性的》双边关系。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2语文试题.doc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2语文试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97da9b7090c69ec3d5bb75d9.png)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2语文试题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dàn)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传颂。
但“日啖荔枝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B.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盅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pào)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C.可是拿着蘸(zhàn)水的木炭、磨刀石挨着转动的成品,跟它摩擦,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
起瓜楞(léng)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转轮上打磨,因为表面有高有低,洼下去的地方磨不着。
D.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xùn)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答案解析】C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字音和字形。
考生应根据字意、词性以及语境进行辨析。
A项,“传颂”应为“传诵”;传诵,传扬称颂,多用于美名,传颂,传播颂扬,多用于事迹。
句中说的是诗句,故应使用“传诵”。
B项,”盅惑”应为“蛊惑”;蛊惑,使人心意迷惑。
D 项,“殒身不恤”应为“xù”,意思是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现在网上的知识平台鱼龙混杂,”一位网友说:“它们在‘与世界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也在着有失真实的故事。
”[乙]显然知识的网络业态正遭遇几近相同的困境: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让这些平台越来越像路边的电线杆;日益沉重的营利压力让收费发布成为不可言说的潜规则;内容生产的随意化,让知识和使用链条上的很多人大失所望。
在众筹与共享并驾齐驱的时代浪潮中,平台的开放性与知识的真实性不应背道而行。
知识的田野没有边界,生长其中的作物却需要甄别。
[丙]每个人都应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用客观、理性的观念培育知识的植株,做一个独具慧眼、恪尽职守的劳作者。
(完整word版)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题(含答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9716aa19b89680202d8252b.png)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题(含答案)2018届高考言翻译之模拟考试一、阅读下面的言,完成1~4题。
陆诜,余杭人。
进士起家,签书北京判官。
范祥城古渭,诜主馈饷,具言:“非中国所恃,而劳师屯戍,且生事。
”既而诸羌果怒争,塞下大扰,经二岁乃定。
提点陕西刑狱。
时铸钱法坏,议者欲变大钱当一,诜言:“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从之。
徙湖南、北转运使,直集英院,进集贤殿修撰、知桂州。
奏言:“邕去桂十八驿,异时经略使未尝行饬武备,臣愿得一往,使群蛮知省大将号令,因以声震南交。
”诏可。
自侬徭定后,交人浸骄,守帅常姑息。
诜至部,其使者黎顺宗,偃蹇如故态。
诜绌其礼,召问折谕,导以所当为,慑伏而去。
诜遂至邕州,集左、右江四十五峒首诣麾下,阅简工丁五万。
补置将吏,更铸印给之,军声益张。
交人滋益恭,遣使入贡。
道除知延州,趣入觐,帝劳之曰:“卿在岭外,施设无不当者。
鄜延最当敌要,今将何先?”对曰:“边事难以隃度,未审陛下欲安静邪,将威之也?”帝曰:“大抵边陲当安静。
昨王素为朕言,惟朝廷与帅臣意如此;至如诸将,无不贪功生事者。
卿谓何如?”诜曰:“素言是也。
”谅祚寇庆州,以败还,声言益发人骑,且出嫚辞,复攻围大顺城。
诜谓由积习致然,不稍加折诮,则国威不立。
乃留止请时服使者及岁赐,而移宥州问故。
帝喜曰:“固知诜能办此。
”青苗法出,诜言:“蜀峡刀耕火种,民常不足。
今省税科折已重,其民轻侈不为储积,脱岁俭不能偿逋,适陷之死地,愿罢四路使者。
”诏独置成都府一路。
熙宁三年,卒,年五十九。
(选自《宋史•陆诜》,有删改)1.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B.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D.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2.下列对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北宋四京”之一,在今河北大名,另外“三京”分别是:东京(今河南开封),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今河南商丘)。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和答案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4bac4d08a1284ac9504323.png)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14.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 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和答案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901a7a8762caaedc33d410.png)
word 格式文档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 及答案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千 古英雄,而今安哉哉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 C.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 B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不同,③④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②人至察则无徒 非君子所为也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 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军十倍于敌5.A. 忠而被谤)B .五则攻之, C. )(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大雪逾D.我B. C. D. 6. A. “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人穷则反本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此之谓失其本心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抓纲务本,教学之道)D.鄙人不胜感激word格式文档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同,③④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急存亡之秋也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 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D.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无缘无故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从善如流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14.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D.道不同,不相为谋A .今为所识穷之者得我欤B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以度长短也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期当斩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C.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B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 D.觉今是而昨非) 19. “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 掌,虚若无物 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 .秦贪,负其强 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 C.王辞而不复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复之以D.决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 不同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2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B.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D.暮去朝来颜色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C.等死,死国可乎 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C.今公子故过之 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后患无穷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 ■「一—、 于军者三 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云霞明灭或可睹 C.或王命急宣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9. 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 .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疾恶如仇 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___2018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___2018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534d8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9.png)
___2018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A.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强调诚信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性,以及诚信对于个人修身、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B.本文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诚信在立身、治国和平天下中的作用,强调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的诚信传统及其在历史人物中的体现,同时呼吁人们传承这一美德,将诚信铭记于心。
D.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了诚信在立身、治国和平天下中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将诚信铭记于心并传承下去。
本文旨在强调诚信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性以及诚信对于个人修身、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文章阐述了诚信在立身、治国和平天下中的作用,呼吁人们传承这一美德,将诚信铭记于心。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了诚信在立身、治国和平天下中的重要性,希望读者能够将诚信作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并将其传承下去。
宋代___兴起,吸收了佛道两教的宗教哲学部分,使得隋唐三教鼎立的形势不再存在。
尽管___受到___影响,但更应该指出___是在___、___的心性之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连续的发展。
宋代后,学术界常用禅学指代佛学,称某人思想近禅,即指其有___思想倾向。
在中国宗教界、思想界的影响深远,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理论上讲明心见性,抓住了当时时代思潮的中心问题。
的发展时期各宗各派都涉及心性问题,把心性论的研究提到了新的高度,不但充实了的理论,也加深了中国哲学史思维的深度。
除外,___各宗派都靠收租过活,不断引起与政府争劳力、争租税的矛盾。
则保持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他们的原则是自己劳动,自己消费,“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从而在经济上立于不败之地。
答案:A、并非___的一种,而是___的一种;并非吸收了佛道两教的宗教哲学部分,而是自成一派,有自己的独特特色。
B。
在大发展时期,各宗各派对心性论的研究与当时的思潮紧密相连,这是逻辑上的必然趋势。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带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279f9fbceb19e8b9f6ba0e.png)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一、选择题1.(3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遒.劲(yǒu)啮.噬(niè)甄.别(zhēn)百舸.争流(ɡě)B.商榷.(què)戕.害(qiānɡ)跬.步(guǐ)四肢百骸.(hái)C.静谧.(mì)墟.场(yǔ)田塍.(chénɡ)安土重.迁(chónɡ)D.桑梓.(zǐ)诳.语(kuánɡ)横槊.(shuò)熠.熠生辉(yì)2.(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旧城改造规划融入海棉城市理念,有助于城市水资源短缺与内涝问题的解决B.杨师傅微微地喘息着,面颊腊黄,嘴唇苍白干燥,唯有那深沉的眸子依然光亮C.这条消息的浏览量超过了7100人次,网友跟贴呼吁要理性爱国,摒弃狭隘心理D.中国女排在高潮与低谷的颠簸中,意志坚定,不骄不躁,一次次带给我们惊喜与感动.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5月6日起至12月底,省公安厅决定在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立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点整治报警置之度外....和不按规定处警受理案件等问题B.在玉林城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自嘲为城里的“伪农民”:上班工作,下班农作;自找苦吃,自得其乐....C.第四届青少年校园足球阳光联赛在市二中落幕,前后三天我市300多名少年足球爱好者在绿茵场上你争我夺,共同享受校园足球带来的天伦之乐....D.紧急集合一般是在后半夜进行,要求在警报响后一分钟内,在黑暗中打好行李,然后背着背包出发.每当这时,有的士兵的手便情不自禁....地哆嗦起来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日前,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至此,全国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达到30个.B.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C.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创下今年以来新低.D.中国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相关负责人分别表示:在北京地区,10月15日起非实名登记的手机卡将停机,最晚至10月底,非实名手机用户全部停机.E.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3分)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C.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D.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6.(3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二十年前的9月8日,“中秋节”的前一天,_______死在洛杉矶的公寓中,_______享年75岁,生前_______写出了《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等这些在华语文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作品。
2018高考语文全国各地模拟卷最新文言文阅读精选100篇(含译文及答案详解)
![2018高考语文全国各地模拟卷最新文言文阅读精选100篇(含译文及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259a4e7700abb68a982fb72.png)
2018高考语文全国各地模拟卷最新文言文阅读精选100篇(含译文及答案详解)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大雅,字子正,唐靖恭诸杨虞卿之后。
虞卿孙承休,唐天祐初,以尚书刑部员外郎为吴越国册礼副使,杨行密①据江、淮,道阻不克归,遂家钱塘。
大雅,承休四世孙也。
钱俶归朝,挈其族寓宋州。
大雅素好学,日诵数万言,虽饮食不释卷。
进士及第,历新息、鄢陵县主簿,改光禄寺丞、知新昌县,徙知浔州,监在京商税,再迁秘书丞。
咸平中,交趾献犀,因奏赋,召试,迁太常博士。
久之,又上书自荐,献所为文,复召试。
直集贤院,出知筠、袁二州,提举开封府界诸县镇事,为三司监铁判官,知越州,提点淮南路刑狱。
还,考试国子监生,坐失荐,迭降监陈州酒。
徙知常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
迁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
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
大雅朴学自信,无所阿附,直集贤院二十五年不迁,有出其后者,往往致荣显。
或笑其违世自守,大雅叹曰:“吾不学乎世,而学乎圣人,由是以至此。
吾之所有,不敢以荐于人,而尝自献乎天子矣。
”天禧中,使淮南,循江按部,过金陵境上,遇风覆舟,得傍卒拯之,及岸,冠服尽丧。
时丁谓镇金陵,遣人遗衣一袭,大雅辞不受,谓以为歉。
宰相王钦若亦不悦之。
晚与陈从易并命知制诰。
大雅尝因转对,上《原治》十七篇。
所著《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
(节选自欧阳修《宋史•杨大雅传》)[注]:①杨行密,唐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B. 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C. 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D. 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2018高考语文各地模拟文言文阅读100篇(附答案解释)
![2018高考语文各地模拟文言文阅读100篇(附答案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8a86b4c3c1ec5da50e270b9.png)
2018高考语文各地模拟文言文阅读100篇(附答案解释)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
举进士第,迁秘书正字。
是时秦桧已专政,芾与桧旧故,退然如未尝识。
公坐旅进,揖而退,桧疑之,风言者论罢。
通判处、婺、越三郡。
何溥荐芾材中御史,除监察御史。
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求合乎天地,无愧乎祖宗,则人心悦服,天亦助顺,上韪.其言。
迁殿中侍御史。
两淮战不利,廷臣争陈退避计,芾言:“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为上策,退为无策。
”既而金主亮毙,上疏劝亲征。
车驾至建康,芾请遂驻跸,以系中原之望,又言:“去岁两淮诸城望风奔溃,无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桧求媚媾和之余毒也。
能反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歧途,则士气日振,而见危授命者有人矣。
”知婺州,劝民义役,金华长山乡民十有一家,自以甲乙第其产,相次执役,几二十年。
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知绍兴府。
会稽赋重而折色尤甚,芾以攒宫在,奏免支移折变。
鉴湖久废,会岁大饥,出常平米募饥民浚治。
芾去,大姓利.于田,湖复废。
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改.吏部侍郎,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
内侍家僮殴伤酒家保,芾捕治之,狥于市,权豪侧目。
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
下迁礼部侍郎,力求去,提举太平兴国宫。
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忌.,未几,俊卿亦引去,阎安中为孝宗言:“此非国之福也。
”后起.知太平州,造舟以梁姑溪。
历阳卒久戍,溃归,声言欲趋郡境,芾召而厚犒遣之,然密捕倡乱者系狱以闻。
诏褒谕。
芾前后守六郡,各因其俗为宽猛,吏莫容奸,民怀惠利。
屡告老,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
后十年卒,年八十。
尝曰:“视官物当如己物,视.公事当如私事。
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
”立朝不偶,晚退闲者十有四年,自号湖山居士,为文豪健俊整,有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
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考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aa8adf2af90242a995e592.png)
201届语文模拟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卷150分,时间15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
2、本试卷按照2017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结构、考点命制。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苏词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
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
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
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②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
我们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③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
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
④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
2018届高三高考语文模拟测试5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高考语文模拟测试5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55d27af5335a8102d22093.png)
2018届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5(2018.1.12)满分:90 时间:9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
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
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
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
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
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
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
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
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
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
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
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
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
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
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
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
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
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
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
这些称为制科。
最新-2018高考语文模拟文言文试题精编(四)(含译文) 精
![最新-2018高考语文模拟文言文试题精编(四)(含译文) 精](https://img.taocdn.com/s3/m/378bf640caaedd3383c4d335.png)
2018高考模拟文言文试题精编(四)(附答案和译文)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不韦字公先。
父谦,初为郡邮。
时魏郡李暠为美阳令,与中常侍具瑗交通,贪暴为民患,前后监司畏其援,莫敢纠问。
及谦至,部案得其臧,论输左校。
谦累迁至金城太守,去郡归乡里。
汉法,免罢守令,自非诏征,不得妄到京师。
而谦后私至洛阳,时暠为司隶校尉,收谦诘掠,死狱中,暠又因刑其尸,以报昔怨。
不韦时年十八,征诣公车,会谦见杀,不韦载丧归乡里,瘗而不葬,仰天叹曰:“伍子胥独何人也①!”乃藏母于武都山中,遂变名姓,尽以家财募剑客,邀暠于诸陵间,不克。
会暠迁大司农,时右校刍廥②在寺北垣下,不韦与亲从兄弟潜入廥中,夜则凿地,昼则逃伏。
如此经月,遂得达暠之寝室,出其床下。
值暠在厕,因杀其妾并及小儿,留书而去。
暠大惊惧,乃布棘于室,以板籍地,一夕九徙,虽家人莫知其处。
每出,辄剑戟随身,壮士自卫。
不韦知暠有备,乃日夜飞驰,径到魏郡,掘其父阜冢,断取阜头,以祭父坟,又标之于市曰“李君迁父头”。
暠匿不敢言,而自上退位,归乡里,私掩塞冢椁。
捕求不韦,历岁不能得,愤恚感伤,发病呕血死。
不韦后遇赦还家,乃始改葬,行丧。
士大夫多讥其发掘冢墓,归罪枯骨,不合古义,唯任城何休方之伍员。
太原郭林宗闻而论之曰:“子胥虽云逃命,而见用强吴,凭阖庐之威,因轻悍之众,雪怨旧郢,而但鞭墓戮尸,以舒其愤,竟无手刃后主之报。
岂如苏子单特孑立,靡因靡资,强雠豪援,据位九卿,城阙天阻,宫府幽绝,埃尘所不能过,雾露所不能沾。
不韦毁身燋虑,出于百死,冒触严禁,陷族祸门,虽不获逞,为报己深。
况复分骸断首,以毒③生者,使暠怀忿结,不得其命,犹假手神灵以毙之也。
力唯匹夫,功隆千乘,比之于员,不以优乎?”议者于是贵之。
[注] ①子胥父伍奢为楚王所杀, 子胥复仇,鞭平王之尸。
②刍廥,堆柴草的房子。
③毒,苦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谦至,部案得其臧案:审理B.岂如苏子单特孑立,靡因靡资靡:没有C.值暠在厕,因杀其妾并及小儿值:逢D.邀暠于诸陵间,不克。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d7417a1ed9ad51f01df2fb.png)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以礼法为良法善治之法,以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以乡治为良法善治之基,以刑罚为良法善治之剑。
而“中道”则一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成为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中和”。
礼之用,和为贵。
“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
和谐、和合、和衷共济、和而不同,都是“中和”的衍生词。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儒家将自然、社会与人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中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基本状态。
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之间,都是和为贵。
这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
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偏私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
法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
稳定性是法的基本属性之一。
“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与法的这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
二是“中正”。
中,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倚等内涵。
正,意为端正、公正、合规矩。
程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可见,中道即是正道。
中正而不偏颇是中道的又一基本义,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
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
孔子主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反对聚敛和不教而杀;认为治国理民重在导德齐礼、宽严相济;要求统治者“使民以时”,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提出“政者,正也”,强调执政者首先要正己,言行合规范,秉公办事。
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正是“天下有道”,“有道”,即有仁道,仁道也就是“正道”,亦即“中道”,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考文言文实词之模拟考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
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
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
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
寻移疾归。
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
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
”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
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
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
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帝怒,切责,停俸有差。
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
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
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
慎、元正谪戍,余削籍。
慎得云南永昌卫。
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
及是伺诸途,将害慎。
慎知而谨备之。
至临清始散去。
扶病驰万里,惫甚。
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
廷和喜,疾愈。
还永昌,闻寻句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与守臣击败贼。
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
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成善视之。
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
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
在翰林时,武宗问钦天监及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不能对。
慎日:“柳星也。
”历举《周礼》《史记》《汉书》以复。
预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
总裁蒋冕、费宏尽付稿草,俾削定。
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
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
慎惊异,益肆力古学。
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
尝语人日:“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世宗以议礼故,恶其父子特甚。
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
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
隆庆初,赠光禄少卿。
天启中,追谥文宪。
(《明史·杨慎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举:科考中选。
B.服阕起故官起:聘用。
C.俾民自新俾:使。
D.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执:搜捕。
2.下列句子中,表现杨慎“忠”“孝”的一组是()①慎抗疏切谏②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③闻廷和疾,驰至家④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⑤预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⑥慎闻之,益纵酒自放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慎为皇帝讲解经书时,经常讲解《舜典》,并告诉皇帝,那些首恶巨奸,是不可以交纳钱财而减刑的,表现出杨慎嫉恶如仇的一面。
B.皇帝采纳桂萼的建议,任命杨慎为翰林学士,杨慎因与桂萼所信奉的思想不同而不奉诏,用行动实践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儒家信条。
C.杨慎被流放云南,利用空闲的时间博览群书。
杨慎认为人的天资虽然是值得依仗的,但还应该在不断的学习、钻研中积累所需要的知识。
D.在明朝,杨慎读书广博,著作等身,除诗歌散文之外,他的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一百多种,联系他一生的颠沛流离,其治学精神难能可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
及是伺诸途,将害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答案】1.D2.A3.C4.(1)现在陛下既然越级提拔桂萼些人,不把我们的谏言当做一回事,我们不能够与桂萼一同在朝为官,希望皇上罢了我们的官。
(2)杨廷和当宰相的刚候,罢免了许多无德无才的富家子弟充任的官员。
此时,那些人在路上等待,图谋杀害畅慎。
(3)杨慎作《黄叶诗》,李东阳读到后很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
4.首先要准确翻译各句的重点词语:(1)“超擢”“同列”“罢斥”。
(2)“当国”“斥”“诸”。
(3)“嗟赏”“受业”。
然后,注意各句要语句通畅,语意正确。
学科@网参考译文:杨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
二十四岁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
遇继母丧事,服丧完了以后,仍担任以前的官职。
十二年八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刚出居庸关,杨慎上书直言极谏皇帝。
不久他上书称病,辞官归里。
明世宗继位,起用他担任经筵讲官。
他经常讲授《舜典》,说:“圣人设置赎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过错,使平民改过自新。
如果是首恶大奸,没有可以赎罪的道理。
”当时大宦官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这句话。
嘉靖三年,世宗采纳桂萼、张璁的建议,征召他们为翰林学士。
杨慎与同一官位级别的三十六个人共同上书说:“我们与桂萼等人学术不同,主张观点也不一样。
我们所遵从的是程颐、朱熹的学说主张。
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犹的遗绪。
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我们不能与他们一同共事,希望赐书罢免了我们吧。
”皇帝很愤怒,严加责问,分轻重给予停发俸禄的处罚。
过了一个月,他又与学士丰熙等一同上书进谏。
没有得到答复,又与廷臣跪伏在左顺门力谏。
皇帝大怒,下令将带头起事的八个人逮捕入狱。
这时杨慎和检讨王元正等摇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
皇帝越发愤怒,把他们都捉拿下狱,处以廷杖之刑。
过了十天,有人说上次罢朝以后,群臣都已经散去,杨慎、王元正以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又聚众伏地而哭。
于是在朝堂上把这七人又打了一顿。
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他乡,其他人都被削去官籍。
杨慎到了云南永昌卫。
在此之前,杨廷和掌权,全部辞退了朝中办事不力的官员。
到这时,他们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
杨慎知道后谨慎防备着他们,到临清他们才散去。
杨慎带病长途颠簸,疲惫不堪。
抵达戍所后,几乎起不来了。
杨慎从小警惕机敏,十一岁就能作诗。
进入京城后,写了《黄叶诗》,李东阳读后嗟叹不已,大加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
他曾经奉命出使经过镇江,拜见杨一清,阅读他收藏的书籍。
用不懂的地方询问他,杨一清都能背诵。
杨慎非常惊异,于是更加努力学习古学。
被流放边境之后空闲时间较多,更博览群书。
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个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每天新修德业,应该从学习中来。
”所以他酷爱学习,穷尽文理,到老而更加严重。
明代背诵之广博,著作之丰富,当推杨慎第一。
隆庆初年,被封赐为光禄少卿。
大启年间,追赠谥号为文宪。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
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
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
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
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
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
”师涓曰:“诺。
”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
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
”灵公曰:“可。
”因复宿。
明日,报曰:“习矣。
”即去之晋,见晋平公。
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
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
”平公曰:“可。
”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
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
”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
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
”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
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
(《史记乐书》,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响:响应。
B.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乐:爱好。
C.百姓不亲,天下畔之畔:通“叛”背叛。
D.与纣为靡靡之乐靡:萎靡颓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召师涓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C. 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D. 其自然者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是源于人心的,晋平公爱好濮水之上的靡靡之音,司马迁认为他不是个有德之君。
B.师旷认为师涓所作之乐为亡国之音。
劝晋平公不要欣赏,可是平公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C.师涓、师旷同为乐师,但师旷能发现师涓琴声中的问题,可见师旷在琴艺上比师涓高一筹。
D.司马迁把国家兴亡和音乐联系起来,表面上谈的是音乐,其实谈的是仁、礼之类的治国之道。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