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隋唐五代的商业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二、空前繁荣的国内商业
三、频繁的民族贸易与兴盛的对外贸易
四、市场形制与商业政策 五、五代十国的商业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安定 “马牛被野,外户不闭,斗米三四钱, 行旅自京师至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赉粮, 取给于路” 。 (《贞观政要》卷1) “四方丰稔,百姓殷富,一斗三、四文, 路不拾遗,行者不赉粮” 。 (《开元传信纪》)
2、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官营、民营和农民副业三类。 官营手工业生产仍占很大比重; 官营手工业中设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分管百工
3、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对商品流通的作用
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半自然半人工的大运河;
联贯河、淮、江三大水系的通济渠(图5)
二、空前繁荣的国内商业
1、手工业产品大量上市 上市商品种类繁多,各地交流以土特产品为主 “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指茶叶的运销情况,说明运销频繁,数量很大。茶 叶是唐代新进入市场的商品,茶原产我国,中唐以后 成为重要的生活用品,其产销为市场大事。 陆羽著有《茶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 公元780年以后,茶税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之一。
2、对外贸易 朝鲜半岛、日本与中国的贡使贸易; 广州仍然是对南海贸易的中心; 唐中叶的都护府 (安西、北庭、安北、单于、安东、安南)
中日贸易: 遣唐使的目的:
一、完成政治上、外交上与唐通好的使命; 二、积极引进唐代的典章和大量汲取唐文化; 三、遣唐使还起到了贸易使团的作用。遣唐使的活动,对于中日两 国间的贸易发展,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两国政府间礼品的赠答是彼此获得对方商品的渠道。双方不仅在赠 答礼品时考虑到数量和价值,而且有些礼品正是为满足对方需要提供的。 遣唐使的活动扩大了两国间官方贸易的规模。遣唐使时期,两国间互 赠的物品远远超过前代。 遣唐使的购物活动活跃了唐代市场,并扩大了交易范围。这种购物活 动,多是以物易物。遣唐使来唐时,携带了诸如丝绸、绵、布等估价物, 用来在唐出售或者换取所需之物。遣唐使团来唐后,仅有少数人获准进 京朝见皇帝,其余多数人需停留港口等候。在此期间,他们常常以估价 物换取欲求之物,活跃了市场上的交易活动。
农村集市的发展;
夜市的出现
三、频繁的民族贸易与兴盛的对外贸易
1、民族贸易 少数民族:突厥、回纥、吐蕃、南诏、 革末 革曷、契丹 互市、朝贡赏赐 朝贡贸易: 存在于古代中国与东亚、东南亚之间的一种地区合作制度, 主要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的形式进行商品 交换,目的是维系地区关系的和谐与秩序。它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化,是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体现。 它在有效运作的同时,也存在着因为制度缺陷而引发的矛盾 和冲突。
放宽对商业的控制
2、南方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恢复或进一步繁荣:
扬州:发达的工商业城市;
金陵:陆游《南唐书》:“制度壮丽,甚为繁荣”。
农村的草市、墟(圩)场也很繁荣;
南方各来自百度文库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商利收入; 3、南北贸易、民族贸易与中外交流
关于市舶使、市舶司: 市舶使、市舶司均设于唐代,两宋以后市舶司迅速发展起 来,其主要职能都是管理对外贸易。 市舶使与市舶司有一定的区别:市舶使是官职名,是我 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官职;市舶司是官衙名,是我 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 唐宋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比较开放的鼓励政策,大大促 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政府在广州设置 了市舶使与市舶司。充当市舶使一职的,多是皇帝的心腹宦 官。自唐代起,宋、元、明三代都沿袭设置。 市舶司的主要职能:管理进出境船舶、货物、商旅、征 收关税、处置舶货、执行禁令等任务。
2、城市的发展
北方:长安和洛阳; 南方:扬州; 西部:益州; 南部:广州。
“扬一益二”: 唐朝的城市比较繁荣,除了北方的商业中心京都长安和洛阳 外,东南部的商业中心是扬州、西部是益州。扬州是当时东南方 最大的商业城市,是漕运的中转站,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许多重要的商品都在此集散。益州在隋代就是水陆交通要道,货 殖所萃的地方,能工巧匠较多,所产绫锦雕镂质量上乘。入唐以 后益州的繁华仅次于扬州。因此,时谚称“扬一益二”。
四、市场形制与商业政策
1、唐朝的坊市制度 坊市(分设)制度 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从西周到唐 代,城市建置的格局一直是市(商业区)与坊分设。居民区 “坊”和商业区“市”彼此严格分离,并且四周都围有隔墙 或篱栅。坊、市门有专职卫士把守,市门朝开夕闭,交易聚 散有时。市的设立、废撤和迁徙,都由官府以命令行之。所 有交易都必须在市场中进行,市场之外严禁交易。唐代中期 以后,坊市界限逐步打破。
2、商业政策与官营商业
①“重农抑商”政策与商税
隋初有“工商不得仕进”的规定, 唐代也规定“禁工商不得乘马” ; 唐初在商税上有所优容; ②唐代的官营商业有专卖、常平仓制度等
五、五代十国的商业
1、后周的改革与北方商业的较快发展
周太祖郭威的改革;
周世宗柴荣的重大举措:
建设城市、疏浚运河、整顿钱币、减轻商税等;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二、空前繁荣的国内商业
三、频繁的民族贸易与兴盛的对外贸易
四、市场形制与商业政策 五、五代十国的商业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安定 “马牛被野,外户不闭,斗米三四钱, 行旅自京师至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赉粮, 取给于路” 。 (《贞观政要》卷1) “四方丰稔,百姓殷富,一斗三、四文, 路不拾遗,行者不赉粮” 。 (《开元传信纪》)
2、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官营、民营和农民副业三类。 官营手工业生产仍占很大比重; 官营手工业中设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分管百工
3、大运河的开凿及其对商品流通的作用
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半自然半人工的大运河;
联贯河、淮、江三大水系的通济渠(图5)
二、空前繁荣的国内商业
1、手工业产品大量上市 上市商品种类繁多,各地交流以土特产品为主 “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指茶叶的运销情况,说明运销频繁,数量很大。茶 叶是唐代新进入市场的商品,茶原产我国,中唐以后 成为重要的生活用品,其产销为市场大事。 陆羽著有《茶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 公元780年以后,茶税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之一。
2、对外贸易 朝鲜半岛、日本与中国的贡使贸易; 广州仍然是对南海贸易的中心; 唐中叶的都护府 (安西、北庭、安北、单于、安东、安南)
中日贸易: 遣唐使的目的:
一、完成政治上、外交上与唐通好的使命; 二、积极引进唐代的典章和大量汲取唐文化; 三、遣唐使还起到了贸易使团的作用。遣唐使的活动,对于中日两 国间的贸易发展,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两国政府间礼品的赠答是彼此获得对方商品的渠道。双方不仅在赠 答礼品时考虑到数量和价值,而且有些礼品正是为满足对方需要提供的。 遣唐使的活动扩大了两国间官方贸易的规模。遣唐使时期,两国间互 赠的物品远远超过前代。 遣唐使的购物活动活跃了唐代市场,并扩大了交易范围。这种购物活 动,多是以物易物。遣唐使来唐时,携带了诸如丝绸、绵、布等估价物, 用来在唐出售或者换取所需之物。遣唐使团来唐后,仅有少数人获准进 京朝见皇帝,其余多数人需停留港口等候。在此期间,他们常常以估价 物换取欲求之物,活跃了市场上的交易活动。
农村集市的发展;
夜市的出现
三、频繁的民族贸易与兴盛的对外贸易
1、民族贸易 少数民族:突厥、回纥、吐蕃、南诏、 革末 革曷、契丹 互市、朝贡赏赐 朝贡贸易: 存在于古代中国与东亚、东南亚之间的一种地区合作制度, 主要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的形式进行商品 交换,目的是维系地区关系的和谐与秩序。它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化,是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体现。 它在有效运作的同时,也存在着因为制度缺陷而引发的矛盾 和冲突。
放宽对商业的控制
2、南方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恢复或进一步繁荣:
扬州:发达的工商业城市;
金陵:陆游《南唐书》:“制度壮丽,甚为繁荣”。
农村的草市、墟(圩)场也很繁荣;
南方各来自百度文库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商利收入; 3、南北贸易、民族贸易与中外交流
关于市舶使、市舶司: 市舶使、市舶司均设于唐代,两宋以后市舶司迅速发展起 来,其主要职能都是管理对外贸易。 市舶使与市舶司有一定的区别:市舶使是官职名,是我 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官职;市舶司是官衙名,是我 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 唐宋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比较开放的鼓励政策,大大促 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政府在广州设置 了市舶使与市舶司。充当市舶使一职的,多是皇帝的心腹宦 官。自唐代起,宋、元、明三代都沿袭设置。 市舶司的主要职能:管理进出境船舶、货物、商旅、征 收关税、处置舶货、执行禁令等任务。
2、城市的发展
北方:长安和洛阳; 南方:扬州; 西部:益州; 南部:广州。
“扬一益二”: 唐朝的城市比较繁荣,除了北方的商业中心京都长安和洛阳 外,东南部的商业中心是扬州、西部是益州。扬州是当时东南方 最大的商业城市,是漕运的中转站,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许多重要的商品都在此集散。益州在隋代就是水陆交通要道,货 殖所萃的地方,能工巧匠较多,所产绫锦雕镂质量上乘。入唐以 后益州的繁华仅次于扬州。因此,时谚称“扬一益二”。
四、市场形制与商业政策
1、唐朝的坊市制度 坊市(分设)制度 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从西周到唐 代,城市建置的格局一直是市(商业区)与坊分设。居民区 “坊”和商业区“市”彼此严格分离,并且四周都围有隔墙 或篱栅。坊、市门有专职卫士把守,市门朝开夕闭,交易聚 散有时。市的设立、废撤和迁徙,都由官府以命令行之。所 有交易都必须在市场中进行,市场之外严禁交易。唐代中期 以后,坊市界限逐步打破。
2、商业政策与官营商业
①“重农抑商”政策与商税
隋初有“工商不得仕进”的规定, 唐代也规定“禁工商不得乘马” ; 唐初在商税上有所优容; ②唐代的官营商业有专卖、常平仓制度等
五、五代十国的商业
1、后周的改革与北方商业的较快发展
周太祖郭威的改革;
周世宗柴荣的重大举措:
建设城市、疏浚运河、整顿钱币、减轻商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