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地球的大气是由气体、固体和液体组成的。

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氢气、氩气、氖气、氦气、甲烷等组成。

其中,氮气是最主要的成分,占据大气的约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只占据很小的比例。

大气的垂直分层是根据大气的温度变化来划分的。

从地球表面往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和外层空间。

每一层的特点和功能各不相同。

对流层是地球最接近表面的一层大气,它的厚度约为10-15公里。

这一层大气的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对流层中的气体在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后,会产生对流运动,形成云、风、雨等天气现象。

对流层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对生物和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厚度约为15-50公里。

平流层中的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

平流层中的气流呈现水平流动,没有明显的垂直对流。

平流层的上层是平流层顶,下层是平流层底。

平流层中的氧气和臭氧层对地球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减少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跳跃层位于平流层之上,厚度约为50-80公里。

跳跃层中的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在这一层中,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垂直尺度,不同层之间的气体不会发生混合,形成了稳定的层状结构。

跳跃层中的气体密度很低,几乎没有空气流动。

这一层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没有直接影响。

外层空间是大气的最外层,位于跳跃层之上。

外层空间中的气体密度非常低,接近于真空。

这一层中几乎没有气体分子,只有极少量的气体原子和离子。

外层空间中的气体与地球的大气没有直接接触,是太阳风和星际空间的一部分。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对地球的生物和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层中的气体组成和温度变化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天气现象。

人类通过研究和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可以更好地预测天气变化,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高中地理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是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大气环境、气候变化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气的组成是指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比例。

根据所学知识,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其中,干洁空气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气体。

这些气体对于维持地球生命环境和气候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氮气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则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免受紫外线伤害。

其次,大气的垂直分层是指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根据温度、密度、压力等物理量的变化而分为不同的层次。

根据所学知识,大气的垂直分层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其中,对流层是地球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中间层和外层则位于更高的大气层,其特点和对人类的影响相对较小。

总的来说,高中地理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是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大气环境、气候变化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
需要掌握大气组成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比例,以及大气垂直分层的结构和特点。

同时,还需要了解不同大气层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大气的成分及垂直分层知识点

大气的成分及垂直分层知识点

大气的成分及垂直分层知识点大气,作为地球的外部环境,是维持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大气的成分和垂直分层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气象现象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气的成分以及其垂直分层的知识点。

一、大气的成分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大气总体积的78%,氧气占21%,其余的1%是稀有气体和水蒸气等。

1. 氮气(N2):氮气是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具有稳定性和不参与化学反应的特点。

它是构成蛋白质和DNA等生命物质的重要元素。

2. 氧气(O2):氧气是维持动植物生命所必需的气体,是呼吸作用和燃烧反应的重要参与者。

3. 稀有气体:大气中的稀有气体包括氩(Ar)、氦(He)、氖(Ne)、氪(Kr)、氙(Xe)和气态氡(Rn)等。

它们主要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并且具有稳定性。

4. 水蒸气(H2O):水蒸气是大气中存在量较大的成分之一,它在地球的水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蒸气的含量受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是引起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5. 氧化氮(NOx):氧化氮是大气中的一类重要污染物,主要由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等产生。

氧化氮与其他气体和颗粒物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臭氧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垂直分层按照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1. 对流层:对流层是离地球表面最近的一层,它的厚度约为10-15千米。

在对流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千米温度下降约6.5℃,这被称为标准大气递减率。

对流层是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的区域,包括云的形成、降雨和风等。

温度递减的原因是地表受到太阳辐射加热后,通过对流将热量传递至对流层顶部。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特点是气流较为平稳,高度范围在10-50千米之间。

在平流层中,温度基本保持恒定或适度增加,顶部呈逆温区,即温度逐渐升高。

平流层的风向和速度决定了大气中飞行器的运动轨迹。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光化学烟雾使美国农业每年减少价值相 当于两亿美元的谷物产量。

《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7年,由46个国家签署此议定书。 1995年,有15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维 也纳保护臭氧层国际会议规定,将发达国 家停止使用氟氯烃的期限提前到2000年, 发展中国家则在2016年停止使用,2040年 淘汰。
使水维持液态
从太空看地球和月球
地球
月坑
小 行 星
太空中飘浮的小行星
“爱神”小行 星
坑深5km
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
碰撞的瞬间
美国亚利桑那陨石坑
加拿大曼尼古根的陨石坑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削 弱 作 用
能够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只剩下47%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
19% 34%
47%
作业
练习册 专题八
四、解读臭氧
•臭氧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略带淡蓝 色的气体。 •在平流层中含有臭氧的比例约为90%。
•臭氧是地球表面生物免遭紫外线伤害的
保护者,可吸收约99%的紫外线。
1、臭氧洞的分布范围
南极、北极、我国青藏高原上空。
200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洞面积
创纪录达2800万平方公里,相当 于4个澳大利亚。
大气逆 辐射
地面辐射
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
②大气层的厚度(海拔)和透明度(气候)
127℃
-183℃
28℃
24℃
没有大气的月球
有大气的地球
火星上的河床
火星上的溪谷
教学小结: Nhomakorabea1 .这节课要知道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 用;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以及太阳辐射 的影响因素; 2 .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 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学会用气温的垂直分布图,说明大气垂直分 层结构,气温垂直变化,以及对流层、平流层 的主要特点; 4.能运用本节课相关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太 阳 辐 射
大气吸收

9/13/2013
大 气 逆 辐 射
大气吸收

地 面 辐 射

地面
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9/13/2013
对流层厚度受纬度、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对流层的厚度 赤道地区 中纬度地区 两极地区 16—18千米 10—12千米 7—8千米
上海冬季 上海夏季
对流层的厚度 11千米 16千米
9/13/2013
地球
月球
两个距离如此近的天体,为何有这么大的区别?
9/13/2013
月球上白天温度高达127℃,而地球上大多数地区即使在最热 季温度也只达到40 ℃左右,为什么?
大气反射
太阳短波辐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19%)
(34%)
水汽、尘埃、 空气分子
大气散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汽、尘埃、 空气分子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47%)
9/13/2013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专题8
一、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水汽 (随时间、地点变化) 微小尘埃 (粉尘、烟雾、晶体盐、其他化学物质) 大气圈(大气层):大气形成的连续圈层。
2000km (极稀薄)
50km 15km 地表
9/13/2013
99.9%
90%
受地球引力影响, 大气密度随高度 增加而减小。
大气的削弱作用
3、“保温被”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除以上三方面外,适度的大气压 也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
9/13/2013
99%
氮——蛋白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有机体生长的必要 氧——生物体呼吸不可缺少的气体,地表重要的氧化剂 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

3.1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ok解析

3.1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ok解析
2、水汽随时间、地点而变化 •夏季大于冬季 •海上大于陆上,森林、水库水汽较多 3、固体杂质随地区、时间而变 •冬季大于夏季 •陆上大于海上,城市大于乡村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 根据大气的温度、 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 直方向上的差异,将 大气圈进行分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1、






层 千米

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 能见度好,气流平稳
高层 大气
平流层顶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到大气上 界(高度 80~500千米高空有 约2000~ 若干电离层,能反射 3000千米) 无线电波
离地面远,引力小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 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 度电离状态
3、大气各层对人类活动影响
厚度(KM)
20
17~18km
15
10~12km
10 8~9km
10~12km 8~9km
5
N 90° 60° 30° 0° 30° 60° 90°S 纬度
特别提醒
1、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①对流层的高度取决于空气的对流运动的强度 ②空气对流运动的强度取决于近地面空气温度的高
低和空气上下层温差的大小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起凝结核作用
【大气各成分含量分析】
1、干洁空气中各种气体所占比例基本上不变, 但人类活动影响改变
CO2增多----矿物燃料燃烧、毁林,“温室效应” SO2、NO2增多—矿物燃料燃烧、交通,“酸雨”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增多—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 氟氯烃增多,致冷剂的使用而排放破坏臭氧层,臭氧层空洞 O3减少臭氧层空洞,紫外线增强,危害人体健康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精品课)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精品课)


2、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整个大气3/4的质量和 几乎全部的水汽
高度(km)
140
120
100
80
温度变化曲线
60
40
平流层
20
对流层
0
(℃)
-100 -50 0 50 100
对流层
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温 度
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十分显著
小结: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臭氧空洞
气候变暖
环境污染
制冷活动,释放大 化石能源燃烧,释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
量氟氯烃化合物, 放大量二氧化碳。 破坏大气中的臭氧。 破坏植被,削弱了 影响:紫外线给人 植物的光合作用。 类带来疾病,加快 气候的变化幅度。
物进入大气,会影响 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产生大气污染,对生 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 成不利影响。
一、大气成分
臭氧(O3)
高空中的氧,在太阳紫外线的催化作用下,形成 了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
高度(千米) 60 50 40 30 20 10

臭氧浓度最高的区域距离地面 20—25千米 称为 臭氧 层
臭氧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何影响? 高 臭氧浓度
一、大气成分
臭氧(O3)
高空中的氧,在太阳紫外线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了 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
高度 140 度、大气密度和 100

大气运动状况

80

60
40
平流层
20
对流层
0
-100 -50 0 50 100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平流逆温: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上,贴近地面的空气 层受冷地面的冷却作用,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 成。 下沉逆温:常发生在山地,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 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 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 形成的,所以又被称为地形逆温。
逆温的影响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 不易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⑵该层水汽含量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于 高空飞行
三、高层大气
1、厚度:自平流层顶部向上到大气上界 2、随高度增加气温先降温再升温 先降温的原因是因为这部分的热量来自于地面辐射,距离地面 越远,温度越低,到了一定高度后,地面辐射几乎为零,剩下 部分的高层大气此时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距离太阳越近,温度 也就越高。 3、先进行对流运动,再进行平流运动
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
a
B
气的 逆辐射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所以地面 温度比晴天时 高 。
读图题2:
1、读“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A为 紫外线 光区,B为
可见光区,C为 红外线光区,
太阳辐射能集中在 可见 光区。
⑵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
氧化碳主要吸收 C ,平流 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 A ,
接照射也是明亮的
D.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A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
选择题2
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B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地面反射 D.大气逆辐射
4、下列辐射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正确的 是…………………………………………( D )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B.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大气辐射 D.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3-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3-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平流层 对流层
对流旺盛近地面, 纬度不同厚度变; 高度增来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 从大气与地表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来说,对流层具 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主要讨论对流层范围 内的基本情况。
三 大气的热力状况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 (二)水汽
水汽主要来源于海洋、江河湖沼和土壤,以及潮 湿物体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大气中的水汽含 量极不固定,随时间、地点、条件而不同。其所占 容积变化范围为0—4%。观测结果表明,在1.5— 2km 高度,水汽含量只及地面的1/2;在5km 高度, 只相当于地面的1/10,再往上更少。水汽含量虽然 不多,但它在大气温度变化范围内可以发生汽态、 液态和固态三相转化,人们常见的云、雾、雨、雪 等天气现象,都是水汽相变的表现。此外,水汽还 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显著影响大气和地表的 温度。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思考?人类活动对大气有什么影响?
材料:
二氧化碳增多,全球
气候变暖. 1、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人类社
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过去三十年里增加了一
倍,再加上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
过去三十年里增长了12%。
2、氟氯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主要用于制冷
• 辐射平衡有明显的日变化与年变化。在一日内,白天 收入的太阳辐射超过支出的长波辐射,故辐射平衡为 正;夜晚情况相反,辐射平衡为负。辐射平衡由正转 为负或由负转为正的时刻,分别出现在日没前与日出 后一小时。在一年内,北半球夏季的辐射平衡因收入 的太阳辐射增多而加大;冬季则相反,甚至出现负值。 这种年变化情况因纬度不同而不同,纬度愈高,辐射 平衡保持正值的月份愈少。例如,宜昌全年辐射平衡 均为正值,而列宁格勒只有五个月为正值,在极圈范 围内则大部分时间出现负值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圈的组成:
1、干洁空气:
氮气:蛋白质的来源。

氧气:动植物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从而释放更多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温室效应;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分解臭氧,造成一些地区出现臭氧层空洞。

臭氧:大气中唯一一个能够吸收太阳辐射的气体,吸收的是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水汽:
雾的形成:水汽超过了该状态下的水汽饱和度,形成雾。

气温越高,水汽饱和度越高,越不容易形成雾。

一般而言,秋冬季节晴朗的早晨容易形成雾。

云层薄,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较低,水汽饱和度较低,易形成雾。

3、尘埃(水汽的凝结核):城市公路和工地的扬尘,导致尘埃较多,易形成雾。

城市空气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污染物的来源:公路和工地的扬尘,工业的废气。

汽车尾气的排放,北方冬季燃煤取暖,会产生大量烟尘(随着冬季风南下,影响我国的南方地区)。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ppt课件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ppt课件
50~55 40 臭氧层 20 8~18km -100 -50
电离层
高层大气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天气状况
对流层
人类活动
0 50 100 温度(℃)
臭氧吸收太阳辐射, 气 温 随 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 水平运动,大气平稳
水 汽 杂 质 少 , 天气晴朗, 能见度好
适合航空飞行
2.分层特征--高层大气密度小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离地面远,引力小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 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国产大飞机C919在一次测试飞行中,巡航高度达到8km。下图为“试飞区域气温 随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P72 活动1-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
近年来,贵阳将“中国避暑之都”作为城市名片,着力打造“避暑”旅游产品,大力 发展“避暑”经济。
• 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 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
• 读图3-7,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 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 原因
图3-7 我国5个城市7月和8月平均气温示意
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 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
对流层顶 到50~55千米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气流平稳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高 度约2000~3000千米)
4.甲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B.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C.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D.水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平流层 对流层
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
; / 聚星娱乐
mqx93jop
山啦?”“青山回来的时间没个准儿。娘说不等他了,咱们先吃!”一壶茶水倒完了,秀儿又要去续水。耿正说:“俺有这杯 就够了,你少续点儿哇!”秀儿说:“俺有这杯也够了,那就不去续了。”于是,俩人重新坐下,开始说一些久藏在心底里想 说出来的话。秀儿问:“你临走前夜给俺吹的那首好听的曲儿,俺后来怎么越想越不是个滋味儿了?虽然很好听,但那份感觉 却是特别地揪心呢!就好像是俺不舍得让你走的那种„„反正,俺说不上来„„”耿正看着秀儿的眼睛说:“你理解得很对, 那首曲儿的名字叫‘送情郎’,就是你送俺走的时候,给俺吹的曲儿,说得话啊!”秀儿点点头,有些埋怨自己似的小声说: “可俺不会吹,就只能是你吹给俺听了。俺怎么就不早点儿学会吹笛子啊!”“笛子还在吗?”“当然在啦!俺每天都看它, 抚摸它,就好像你还在俺的身边!”说着话,秀儿从梳妆台的抽屉里取出那支滑溜无比的橘黄色笛子递到耿正的手里,无限深 情地说:“正哥哥你摸摸看,它是不是比你给俺的时候更滑溜了?只是直到现在,俺还没有学会怎么吹,才能吹出好听的曲儿 来呢!”耿正摸摸这支最钟爱的橘黄色笛子,感觉它确实比之前更加滑溜了!放在唇下轻轻一吹,美妙的旋律立马就飞扬出来。 他把笛子再次放回到秀儿的手中,亲切地说 :“放心,正哥哥以后一定教会秀儿吹笛子!俺秀儿一定能吹出特别好听的曲儿 来!”说完,耿正从贴身的衣袋里拿出了那块儿绣有一对儿燕子的乳白色丝绸手帕,轻声儿说:“秀儿,这块儿双燕手帕俺一 直带在贴身的衣袋里呢,只是给弄得颜色有些个不像先前那样鲜亮了!”秀儿接过来闻一闻,高兴地说:“很好,都是俺正哥 哥的气息!俺喜欢!”展开了看一会儿,再折起来闻一会儿,秀儿又将手帕装回到耿正贴身的衣袋里,轻声儿说:“等什么时 候咱俩成婚了,俺们再把笛子和手帕放在一起„„”看着心爱的秀儿为等自己归来已经年届25岁,而和她同龄的女娃儿们大多 已经是两、三个娃儿的母亲了。但此时的耿正却仍然并不急于成婚,因为他还有两件大事情要办呢!想到这里,耿正觉得很对 不起秀儿,几次张口想要说出来自己的想法,但都感觉难以启齿„„敏感的秀儿感觉到了耿正的为难,说:“有什么话你就说 哇,吞吞吐吐的作啥呢?”耿正只好鼓足勇气,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说了出来。秀儿一直没有插话,直到耿正说到:“„„为了 实现这个愿望,俺们父子四个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你和俺,大壮和英子,娘和兰兰,以及咱们所有的亲人,付出了近十年 的„„”秀儿这才眼含热泪赶快伸手捂住了耿正的嘴,声音发颤地说:“正哥哥你别说了,俺知道你的心,俺依你就是了,俺 们十年都等了„„耿英妹妹受了那么多的苦„„比起她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圈的垂直分层
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① 温度:高低 ② 密度:大小(万有引力有关) ③ 运动状况:水平、垂直
降水形成条件: 水汽;凝结核、低温
① 高度:12千米以下 ② 地面是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 ③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50 0 50 100 温度(℃)
1、大气的组成; 2、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低层大气组成: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干洁空气:除水汽、固体杂质外的气体,主要成分氮和氧。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气: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氧气: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例 大气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据此完成(1)~(2)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 ( ) A. 海平面上升 B. 臭氧的大量减少 C. 全球变暖越来越严重 D. 燃烧煤炭、石油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和森林被破坏 (2)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 ( ) ①土壤酸性增强,文物古迹受腐蚀 ②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 ③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 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
动易成云致雨
垂直 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平 流 层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 而迅速上升
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 线
对流层顶到
50~55千米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内容]
1、大气的组成; 2、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a
1
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组成
干 主要 N2
洁 成分 O2
空 气
微量 CO2
成分 O3
水汽
固体杂质
主要作 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 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 态
a
9
拓展-----逆温现象
1、含义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 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不变化, 或实际值高于理论值,气象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 “逆温”。
T实际温度 ≥ T理论温度(即正常温度)时,出现逆温
千米

a
14
(4)锋面逆温
锋面附近,因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形成逆温
a
15
思考:读图总结归纳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
0②.6℃对。流动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
4
高度(千米)
0
对流层
-100 -50 0 50 100 温度(℃)
对流层的厚度:
随纬度变化
高纬度地区: 8—9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低纬度地区: 17—18千米
随季节变化
夏季较厚
冬季较薄
a
5
思考:读图归纳平流层的主要特点 高度(千米) 并分析其成因
60
①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
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40
O3
③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 高空飞行;
20
-50
0 温度(℃)
a
6
中间层主要特点
范围 平流层顶至85千米 气温变化
热层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下热 上冷)
2、逆温的类型
(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
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 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 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 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 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 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千米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
特点成因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 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 近,受热越多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 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 动易成云致雨特点成因
平 流 层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 而迅速上升
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 线
对流层顶到
50~55千米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能 见度好,气流平稳
平流层顶到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离地面远,引力小
高层 大气
大气上界 (高度约 2000~3000 千米)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 波
由于太阳辐射引起逆温的生消过程
a
12
(2)地形逆温:
在山谷与盆地区域,夜间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 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 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a
13
(3)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 上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 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最大,气温降低最强烈,上层降 温缓慢,从而形成逆温。
大气运动状况 高空对流
中间层 热层主要特点
范围 中间层顶至800千米 平流层 气温变化
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
对流层 下冷)
原因
氧原子吸收太阳紫外线。
a
7
总结:
垂直 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递减(每升高100
对 流 层
低纬17~ 18千米, 中纬10~ 12千米, 高纬8~9
米,温度大约降低 0.6℃
a
2
大气的垂直分布
高度(千米)
140
1、划分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 温度、密度和大气的运动状况的差异。
120
100
电离层(热层) 高层大气
80
中间层 60
40 平流层
20
0
对流层
-100 -50 0 50a 100
温度(℃)
3
高度(千米)
12
0
对流层
-100 -50 0 50 100 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