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东南大学模电实验1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电路实验
第 1 次实验
实验名称: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院(系):吴健雄学院专业:电类强化班
姓名:学号:******
实验室: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6年4月10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反相比例、同相比例、加法、减法等电路的设计方法;
2.熟练掌握运算放大电路的故障检查和排除方法;
3.了解运算放大器的主要直流参数(输入失调电压、输入偏置电流、输入失调电流、温
度漂移、共模抑制比,开环差模电压增益、差模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交流参数(增益带宽积、转换速率等)和极限参数(大差模输入电压、大共模输入电压、大输出电流、大电源电压等)的基本概念;
4.熟练掌握运算放大电路的增益、幅频特性、传输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
5.掌握搭接放大器的方法及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出波形。
二、预习思考
1.查阅LM324 运放的数据手册,自拟表格记录相关的直流参数、交流参数和极限参
2.设计一个反相比例放大器,要求:|AV|=10,Ri>10KΩ,RF=100 kΩ,并用multisim 仿
真。
其中分压电路由100kΩ的电位器提供,与之串联的510Ω电阻起限流的作用。
3.设计一个同相比例放大器,要求:|AV|=11,Ri>10KΩ,RF=100 kΩ,并用multisim 仿
真。
三、实验内容
1.基本要求
内容一:
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各项参数测量实验(预习时,查阅LM324 运放的数据手册,自拟表格记录相关的直流参数、交流参数和极限参数,解释参数含义)。
图1.1 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LM324 管脚图
1)图1.1 中电源电压±15V,R1=10kΩ,RF=100 kΩ,RL=100 kΩ,RP=10k//100kΩ。
按图连接电路,输入直流信号Ui 分别为-2V、-0.5V、0.5V、2V,用万用表测量对应不同Ui 时的Uo 值,列表计算Au 并和理论值相比较。其中Ui 通过电阻分压电路产生。
Ui/V Uo/V
Au
测量值理论值
-213.365-6.6825\
-0.5 5.06-10.12-10
0.5-4.92-9.84-10
2-13.964-6.982\
分析:根据数据表格可知,当Ui小于1.5V时,放大倍数与理论值10倍基本一致;当超过1.5V时,如表格中的2V,其放大后的理论值Uo应为-20V,但是由于电源电压为+15V和-15V,根据放大器的性质,不能提供比电源电压更高的电压,所以最大也只能在13-14V,比电源电压略小1-2V。
2)Ui 输入0.2V(有效值)、1kHz 的正弦交流信号,在双踪示波器上观察并记录输入输
出波形,在输出不失真的情况下测量交流电压增益,并和理论值相比较。注意此时不需要接电阻分压电路。
可以看到,此时输入电压有效值为215mV,输出电压有效值为2.01V,放大倍数基本上与理论值10倍相符,而且可以看到,此时输出与输入波形相位相反,符合反向放大比例电路的作用。
3)输入信号频率为1kHz 的正弦交流信号,增加输入信号的幅度,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
电压值。
此时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1.01V,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10.0V,仍满足10倍的放大倍数。但可以看到,输出电压的波峰部分已开始变形,变得较平,说明已经达到了最大不失真的电压值,而随后增大输入电压,观察到输出电压的放大倍数也渐渐小于10倍,说明输出电压有效值为10V时为最大不失真电压。
4)用示波器X-Y 方式,测量电路电压的传输特性曲线(教师当堂验收),计算传输特性
的斜率和转折点值。
注:由于拍摄时使用的是1kHz,所以图像右下角有重影的部分,事实是当调整为100-
500Hz时,图像会很清晰,但数据仍然不变,特此说明。
由图可知,输出电压当达到转折点上限13.30V和下限-13.80V时,电压便不再变化,呈现出水平的直线,这表明了最大输出电压需满足低于电源电压1-2V的条件。同时可以观察到在当输入电压在-1.270V到1.510V之间时,X-Y图像呈现为斜线,通过计算得到斜率为-
9.748,这与理论的放大倍数-10十分接近。
5)电源电压改为±12V,重复(3)、(4),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当电源电压改为正负12V时,理论上最大不失真电压将相应的减小,而X-Y图像中的转折点上下限电压也会相应减小,斜率将会不变,而事实也的确是这样。
此时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821mV,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8.08V,略微小于10倍的放大倍数。但可以看到,输出电压的波峰部分已开始变形,变得较平,说明已经达到了最大不失真的电压值,而随后增大输入电压,观察到输出电压的放大倍数也渐渐小于10倍,说明输出电压有效值为8.08V时为最大不失真电压。
注:此时已调整为100Hz,图像很清晰,而且无重影,与之前1kHz的图像形成鲜明对比。
由图可知,输出电压当达到转折点上限10.90V和下限-11.50V时,电压便不再变化,呈现出水平的直线,这表明了最大输出电压需满足低于电源电压1-2V的条件。同时可以观察到在当输入电压在-1.030V到1.150V之间时,X-Y图像呈现为斜线,通过计算得到斜率为-10.275,这与理论的放大倍数-10十分接近。斜率基本不变。
6)重新加负载(减小负载电阻RL),使RL=220Ω,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并和RL
=100 k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数据不同的原因。(提示:考虑运算放大器的最大输出电流)。
当RL=220Ω时,此时电源电压为正负15V,测量出来的最大不失真电压有效值为5.58V,比RL=100kΩ的最大不失真电压值10.0V小了将近5V。
原因分析:由于输出电压是通过运放的输出电流乘以负载得到的,但运放是有最大输出电流的限制,这也就意味着当负载很小的时候,运放输出电流达到最大值后,输出电压将会受限。由LM324的数据表知最大输出电流为60mA,通过计算可知
V=60mA×220Ω=13.2V
理论上的最大值为13.2V,小于100kΩ时的最大值15V(电源电压),所以实际上也会小于100kΩ时的10.0V。
注:实际使用220Ω的电阻作为负载时,电路工作一段时间后,此电阻产热很大,消耗的功率也很大,比较直观的表示为烫手。
内容二:
1)设计一个同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放大倍数为21,且RF=100 kΩ。输入信号保持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