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4.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

4.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研究和应用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我们可以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相似元素进行分区,以此更好的分析和观察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讲授新课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虚线左下方是金属元素,虚线右上方是非金属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稀有气体元素。

由于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主族元素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存在着一定的递变规律。

一般情况下,元素的化合价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族序数,因为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例如:C的最高正化合价是+4,与它所处的族序数是4相等。

2、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而它的负化合价,则等于使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得到的电子数。

砷等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对这个区域内的元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制造出新品种的农药。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案例案例三:人们还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的元素。

门捷列夫的预言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表时,科学地预言了11种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为它们在周期表中留下空位。

例如,他认为在铝的下方有一个与铝类似的元素“类铝”,并预测了它的性质。

1875年,法国化学家发现了这种元素,将它命名为镓。

门捷列夫的预言门捷列夫还预言了锗的存在和性质,多年后也得到了证实。

:【练习】1、填空虚线左下方是______元素,虚线右上方是_______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_________元素。

虚线左下方是金属元素,虚线右上方是非金属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稀有气体元素。

【练习】2. 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C、N、OB.Li、Na、KC.Cl、Br、ID.Na、Mg、Al在主族元素中,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O、F元素除外),同一周期元素,元素最高正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O、F元素除外),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相等(O、F元素除外),A.C、N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4、+5,但O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不等,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Li、Na、K元素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都是+1价,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Cl、Br、I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都是+7价,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Na、Mg、Al最高正价分别为+1、+2、+3,所以符合题意,故D正确。

课题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元素的分布、含量及其作用。
2.学生就环境污染问题展开讨论,探讨元素的负面影响。
(五)总结与拓展
1.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2.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生活中含有特定元素的食物、药品等,并分析其作用。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元素的概念、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化学知识的能力。
2.利用实验、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元素的性质、周期性规律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能够理解物质的组成与变化。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可能对元素周期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教学设想:通过动态演示周期表的构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周期表的结构。同时,设计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周期表的应用。
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这是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掌握原子半径、电负性、金属性等性质的变化规律。
教学设想:采用图表、实验等多种教学,并运用这些规律解释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二课时)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二课时)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2.新课内容:
(1)单质:介绍单质的定义、特性,举例说明常见单质。
(2)化合物:介绍化合物的定义、特性,举例说明常见化合物。
(3)氧化物:介绍氧化物的定义、特性,举例说明常见氧化物。
3.练习与巩固:
(1)让学生书写常见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化学式。
例如:进行铁丝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而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1)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特性,加深对三者之间区别的认识。
(2)运用归纳法,帮助学生总结常见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
(3)采用任务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关系。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并汇报讨论成果。
5.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2)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提问:“为什么铁会生锈?铜会变绿?火柴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现象与化学物质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请学生回顾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特性、分类方法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关系。
(二)讲授新知
(3)举例:水(H2O)、二氧化碳(CO2)、硫酸(H2SO4)等。

初三化学《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2 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xxxxxx§3-2 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及课标相关内容分析元素是中学化学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元素及其相关知识几乎每章都会涉及,它是初三学生接触化学和化学概念以来较为抽象的一个,不易理解。

本节课是这一章节内容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根据元素组成特点对纯净物进行归类,课标要求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考试要求能够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建立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对常见物质按此进行归类,认识常见有机物。

要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就要先建立元素的概念,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石,这些正是第一课时所完成的内容;以前的学习中又认识了多种物质,并基本能够对它们进行混合物、纯净物的归类,对分类法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按元素组成特点对纯净物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对纷繁复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物质常用的分类法的基础,这些概念的建立和方法的形成为以后的碳及其化合物、酸、碱、盐等按类别理解物质性质、应用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对于元素概念尤其是应用的进一步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把分子、原子、元素等一些化学基本概念“消化”并“吸收”,用“宏观—微观”思维方式解释一些问题,最终转变成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2.学生分析(1)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完成了原子、元素及元素符号的学习,已经认识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基本能够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知道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掌握了纯净物元素组成的描述,体会到了纯净物有多样的元素组成情况。

生活中已有金属、非金属的认识。

这些认知都是本节课学习内容完成的良好基础。

(2) 学生学习本课的困难或障碍由于学生先学习了混合物、纯净物和元素的概念,有些学生就遇到了区分“一种物质”和“一种元素”的障碍,进而就不能准确区分纯净物与单质、混合物与化合物。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大单元-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一单元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间的关系。

3.能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随着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元素之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逐渐被一些科学家发现。

1829年,德国的德贝赖纳在研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时,发现有几个相似的元素组:①锂、钠、钾;②钙、锶、钡;③氯、溴、碘;④硫、硒、碲;⑤锰、铬、铁。

19世纪60年代,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尔等分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将元素进行分类排队,发现元素性质随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门捷列夫发现了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元素周期律,并于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到底是按照什么标准制定的?它的价值何在?【任务六】元素周期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任务七】比较元素性质强弱的依据【任务八】元素周期表的制定依据和结构【任务六】元素周期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活动设计】问题1:什么是原子序数?它与核电荷数、质子数有何关系?问题2:前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何规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作。

核电荷数= = 。

学习目标情境导入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律?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依据事实,总结归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训练其总结归纳能力,形成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并为下一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2.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活动设计】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元素主要化合价: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一般情况下):1.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多径大)。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元素》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

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

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

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专题三单元2组成物质的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专题三单元2组成物质的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学科教学设计授课学科:班级:授课地点(学校):授课时间:集资料等)论的方式及内容等)念依据等)环节一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二、探究新知阅读课本66页(拓宽视野)并观察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一)元素周期表规律1.发现和编制者:2.按原子序数既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周期表共个横行,个纵行。

横行为纵行为4..每一周期的相同,按最外层电子数从依次递增的规律排列。

5.每一族的相同。

同一族由上往下依次递增。

学生观看视频自学并思考,完成相应问题,表达和交流此部分内容不深,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学习习惯。

环节二(二)单质和化合物观察思考:阅读课本64页(最后一段)、65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分类上观察下面两组物质有什么相同点?2、从元素组成上观察下面两组物质有什么不同点?第一组:O2 H2 Cl2 P S Fe Ca Na Mg第二组:CO2P2O5 NH3KMnO4SO2CaCO3 HCl观察思考:CO2P2O5SO2 CO MnO2 Fe3O4该组物质有什么特点?问题: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是否为氧化物?总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后来说出自己的发现,找准概念的关键词,并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做练习,表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或方法知识内化和巩固。

2.4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2.4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3)在线工具:利用化学元素周期表查询工具、在线化学实验模拟软件等,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元素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元素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展示一些关于元素的图片和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元素的魅力和重要性。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的应用。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元素案例进行分析,如钠、氯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性质、应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让学生全面了解元素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元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表的关系,并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假设。
e.碳元素是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四族。
4.元素化合物的命名
题目:请根据以下化学式,写出化合物的名称:
a. NaCl
b. Fe2O3
c. CO2
d. H2O
e. K2CO3
答案:
a.氯化钠
b.氧化铁
c.二氧化碳
d.水
e.碳酸钾
5.元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题目: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铁与氧气反应
2.拓展建议:
(1)开展元素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元素,从其历史、性质、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2)制作元素周期表手抄报: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元素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包括元素的分类、性质、应用等,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3)参加化学竞赛或科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化学竞赛、科学展览等活动,将所学元素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元素符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元素符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通过练习题、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元素知识,如氢、氧、碳等元素的符号及简单性质。
2.提问:元素是什么?元素有什么特点?元素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存在形式?
3.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元素符号》。强调元素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元素符号的必要性。
(二)讲授新知
(2)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布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求:
1.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4.作业布置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度调整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教学效果。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元素符号》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1-3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2课时)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二)知识框架本节教学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三个课时完成。

一是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外规律;二是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分两个课时完成学习任务;三是“位、构、性”关系规律及应用。

本课时的是第二课时。

(三)与其它版本教材区别人教版教材是在元素周期表基础上,根据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而鲁科版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第ⅠA族和第ⅦA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

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

我认为这一点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四)本课时地位和作用第二课时更是利用第一课时掌握的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同主族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完善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

为第三课时研究“位、构、性”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是鲁科版《化学2(必修)》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本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认识了元素周期律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初步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和重要用途,知道了元素周期表是今后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初中化学3.3元素(第二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3.3元素(第二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主备教师日期2019.10.2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②能够掌握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③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表格数据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
②了解化学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的途径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2.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重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所表示的意义。

难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实验等互动交流的形式来突出重点,用学生游戏以及有趣实验来突破难点。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2.实验用品:氦气、泡沫水、气球。

3.其他用品:元素周期表、元素符号卡片。

三、教学过程
外国人:What're these? 【过渡】国际上采用统一的符。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3 元素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3 元素 (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趣味活动,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元素符号三、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意义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检查自主学习情况(二)新课引入及展示学习目标1.记住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65页表3——1中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并且知道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已经超过了3000万种。

如果都用文字来表示它们将十分麻烦,能不能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它们呢?(三)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

(通过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1.元素符号的书写:若只有一个字母就_____写___;若有两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____写___;,第二个字母_____写___;,一般写在第一个字母的____。

AI、Si、CI三种除外。

2.正确读写和熟记下列24种元素的元素符号:氢--___、氦--____、碳--____、氮--___、氧--____、氟--___、氖--____、硅--____、磷--___、硫--____、氯--___、氩--____、钠--____、镁--___、铝--____、钾--___、钙--____、锰--____、铁--___、铜--____、锌--___、银--____、钡--____、汞--_____。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1页及图3—20后讨论。

教师总结: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有时还能表示一种物质如稀有气体、金属和固态非金属。

He:氦; Fe:铁; C:碳。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3元素(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解答他们的疑问。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练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基本知识的掌握,如填写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等。提高题则涉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如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合价等。
2.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读取
(1)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的序号,代表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2)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用于计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元素符号: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的符号,代表元素名称。
3.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的预测
(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知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掌握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2.学生在分析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预测方面,可能缺乏系统的思维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培养。
3.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交流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需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元素(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2、认识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规律;3、通过元素周期表、学习分类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明白元素图期表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周期表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提问】元素符号有什么意义?/元素符号表示什么?【师生总结】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二、新知讲授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提问】大家还记得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的有哪些吗?【讲解】若元素的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那么该元素符号还能表示这种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C、P、S、Si等某些固态非金属)【多媒体】展示部分元素符号表示的三种意义【思考】2H表示什么?【讲解】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如5O表示5个氧原子。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练习】默写常见的元素符号师:超市里的商品为了便于顾客选购,必须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

组成物质的一百多种无素是否也能这样排列起来呢?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元素周期表的奥秘!【提问】元素周期表是根据什么得到的?【讲解】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师:提到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大家会想到什么?【讲解】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最外层电子的数目【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寻找规律【思考】1、元素周期表上共有几个横行和几个纵行?2、每种元素符号都有一个编号,这个数字叫做什么?3、每周期开头是什么类型元素?靠近尾部是什么类型?结尾又是什么?4、根据每种元素单元格的信息,你能知道什么?【讲解】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其中比较特别的是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个族。

《元素》名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元素》名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一、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元素符号的作用,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能表达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3.通过回顾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初步认识元素分类、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元素符号及其含义、元素周期表及应用。

难点:元素分类、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

三、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讲解1.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称为元素符号。

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分。

2.书写原则:“一大二小”如:N、Na、CO、Co3.含义:中元素的分布特点及大致规律。

发现了规律,编排出元素周期表,一直沿用至今。

播放微视频(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2.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最后一页观察并思考:(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每一个单元格中所能获取的信息有哪些反馈练习:1.分析下列各组物质的元素组成,将每组中相同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填入括号内。

2.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

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铈的原子序数是58B.铈属于非金属元素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观察,思考,发现,表达(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三:元素分类、性质1.探究活动: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教材第63页探究)(1)在元素周期表中逐一查询这些元素(主要是O、Si、Al、Fe、Ca)的有关信息(如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等)。

并将这些元素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属于金属还是属于非金属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用语和概念,能够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元素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学生对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和元素周期表的使用尚不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练习和指导。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初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自然的联系,但对元素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元素知识的能力。
2.利用元素周期表作为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元素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了解元素在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与元素相关的资源、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7.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直观演示、举例说明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元素符号的排列规律,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
2.对于难点内容,设计梯度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入手,分析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变化,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元素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问:那么,100多种元素按怎样的规律
排列呢?
投影:元素周期表
讲解:元素周期表特点:
1、7个横行(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8个纵行(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即有7个周期,16个族。
2、元素是按照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值相同)递增排列。
3、对金属、非金属元素用不同的颜色做了区分。
影响智力发育
红桃K口服液
患贫血
小儿佝偻病,老年骨质疏松
患大脖子病
讨论后回答
小组活动
三.思考与作业
四板书
课题2元素(第二课时)
二、元素符号
1、书写方法:见课本P75第1、2段
2、意义:
⑴表示一种元素如:H表示:氢元素
⑵表示1个原子表示:1个氢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五教学反思
练习3:讨论并填写下表。
你知道的元素
含该元素的物质
缺该元素对人的影响

高乐高、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4、标明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强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活动与探究:完成P76“活动与探究”中的1和2题。
归纳:每一周期开头的元素大部分是金属元素(氢元素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最后为稀有气体元素。
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元素符号的意义和书写,简单了解了元素周期表。对于化学用语的学习要养成细心,规范的良好习惯。
练习3:身边的元素──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关补锌的广告,这里的锌指的就是元素,像这样的元素你还知道哪些?请讨论并填写下表(见后面附表)。
类比:超市里的商品成百上千,为了便于顾客选购,必须将商品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同样,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要将它们按其内在规律排列。
指导阅读:P75“资料”
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归纳:书写元素符号时要注意: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又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记忆:课本P75表4-3中元素符号和名称。
交流:说说你记忆元素符号的诀窍
提问:元素符号除了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什么意义?请举例说明。
归纳:元素符号在宏观上表示以一种元素,在微观上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N”表示氮元素或一个氮原子。
讨论:怎样表示2个氢原子?n个氢原子?
归纳:如果表示多个原子,则在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对应的数字。
强调: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此时只有微观意义。
练习1:元素符号组合游戏:下列两组符号能组成几种元素的符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重点
元素符号的意义和记忆
难点
元素符号的记忆
教具
演示
投影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教法)
学生活动(学法)
一引入新课
展示:P74图4-5,外国人遇到了什么问题?
讲解: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必须采取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二教学过程设计
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2元素(第二课时)
执教
包艳霞教学目标来自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练习1:元素符号组合游戏:下列两组符号能组成几种元素的符号?
Ⅰ:A B C M NⅡ:a u e l g
练习2:试找一找,下列哪些物质里含有相同的元素?
氧气(O2)、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硫(SO2)、氢气(H2)、硫粉(S)
学生齐读
认真思考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自主记忆
学生举手回答
二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