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
广东文化产业现状及建设文化强省对策
局统计,2010年全省文化增加值2524亿元,占全省GDP的5.6%,“十一五
”时期,广东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2.6%,高于同期全省GDP年均增长10.3% 的水平。文化产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之一。 • 新建文件夹\广东: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新引挚100715 广东新闻联播.flv
提高文化软实力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
△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两手抓”方针,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党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在文化改革 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体现了对新形势下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深刻认识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谢谢
(3)文化产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许多地方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系未健全,文 化投融资平台、文化版权交易平台,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未完善,文化“走出 去”的渠道和手段不足。
(4)发展不够平衡,我省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三 角的大中城市,许多地方仍未起步。不少领导干部对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 作用认识不足,在财政扶持、用地规划、信贷资金安排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 ,文化产业仍是“弱势产业”。
我们党对文化的功能属性和地位作用不断深化:
△文化从“政治工具——文化需求— —文化权益——国家软实力。”文化不仅 是从属于政治意识形态的服务工具,而且 是影响民族兴衰存亡的决定性因素和国家
发展进程的强大力量,文化建设与政治建
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构成具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文化产业的特点
(1)规模总量较大,已初步形 成较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 去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 值约占全国比重1/4,已连续八 年居各省市之首。文化产业在 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新领域, 已形成新闻服务业、出版发行 和版权服务业、广电服务业、 文化艺术服务业、演艺娱乐业 、文化会展业、广告业、文化 旅游业、动漫网游业、文化产 品和设备制造业等门类较齐全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_问题和对策
一、文化产业的范畴界定(一)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CulturalIndustry)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兰克福学派于20世纪30、40年代提出的。
他们主要从批判的角度理解“文化产业”,认为文化产业是商业资本对大众娱乐和媒体的垄断,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实行意识形态控制的重要手段。
[1](P112)但到了20世纪后半叶,随着知识经济、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潮流。
因此,当前国际学术界更多是从文化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视域对文化产业进行实证与应用研究。
由于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世界各国对于“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的界定差别较大,迄今认识并未达成一致。
如英国把文化产业称为“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y),[2]而欧洲其他国家通常不提“文化产业”,而是称“文化商业”(CulturalBusiness)或“文化企业”(CulturalEnterprise)。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3]我国长期以来把文化当作事业看待,没有将文化列入产业统计的范畴。
直到1985年,我国才正式把文化艺术列入第三产业,从而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正式确认了文化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2001年,文化产业被正式纳入国家“十五”规划纲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文化产业”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并对文化产业的地位作用、发展目标、发展途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辩证关系做了论述。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促进各类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这一要求已成为目前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针。
综合国际国内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要明确“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必须把握住三个要点:1.直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行业;2.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工业化方式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刘启宇刘红红[摘要]“十一五”时期对广东而言,是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广州市文化工作总结
广州市文化工作总结
近年来,广州市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
贡献。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文化设施的完善以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下面我们就来对广州市文化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广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成绩斐然。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广州市的文化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各类文化企业纷纷涌现,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多样,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广州市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每年都有大量的文化节庆活动在广州市举行,如春节花市、广州国际灯光节、广州国际电影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参与,成为了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再次,广州市的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城市的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剧院、音乐厅等,这些文化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快,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市民可以在这些文化设施中感受到丰富的文化氛围,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最后,广州市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
组成部分,广州市通过加强文化交流、文化外交等方式,提升了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广州市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在国际上也逐渐获得了认可,为城市的国际形象树立了良好的文化符号。
总的来说,广州市文化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城市的发展和
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广州市能够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工作的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的更好发展,让广州成为更加具有文化魅力的城市。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探析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探析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从文化传统的保护传承,到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广州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了持续创新和蓬勃活力。
本文将对广州文化产业40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探析,从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创新创意等多方面分析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演变。
40年来,广州市政府一直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
在充分利用广州的文化资源,提升广州的文化品牌形象上,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广州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保障。
为了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广州市政府还设置了多种奖励政策,包括文化产业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广州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广州文化产业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体系。
广州不仅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电影、广播电视、音乐、出版和动漫产业基地。
广州的文化产业从单一的文化传承逐渐发展成了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体系。
在电影产业方面,广州是著名的电影拍摄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国内外电影在广州进行拍摄制作。
在演艺产业方面,广州是南方最具影响力的演艺表演城市,各类音乐会、话剧、舞蹈等演出在广州的舞台上层出不穷。
广州还拥有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文化场馆,为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
40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在创新创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广州的文化产业在创意设计、文化产品推广等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
从广州音乐节、广州国际动漫展、到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文化活动,广州文化产业的创新创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广州还不断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如广州地方戏曲、岭南书画、岭南音乐等,为广州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广州文化产业在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关于广东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92。文化产业 兰州论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藏的文化遗产当中。我们并不缺乏这些底蕴.因此与其说广东没有文化底蕴,倒不如 说广东未能充分挖掘这深厚的文化遗产,未能真正打好广东文化这张牌。广东欠缺 的是对这些丰厚文化的阐释.缺少的是对这些璀璨文化的宣传。
关于广东为何不能乘政策的春风.创出一片文化产业的宏图,与京派、海派比肩 的问题,广州市社科院曾发表的以下论述在某一意义层面上道出了它的原委:历史上 广东偏处一隅.文化的地方性十分明显。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比.偏重于实用性、 娱乐性.主要是一种平民文化和世俗文化.略缺深刻的人文精神、审美意蕴和批判意 识。而且广东一向有重行动、轻思想的传统.因而对学术文化的态度相对淡漠。但思 想文化、学术文化,往往标志着一种社会文化的深度和高度.具有人文价值体系的意 义。它是独立于政治与商业之外的.具有批判社会的实践能力.也是社会经济文化发 展的航向标。近年来京沪文化发展十分迅速.与其在思想文化和学术研究领域的实 力不无关系。广东的文化建设.从建构完整的文化体系的意义上认识.不能仅停留在 民俗的、大众的文化表面.忽略作为主干文化存在的学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政府应 从战略的长远的社会发展的高度审视.从资金、人才、政策等多个方面创造良好的环 境,全力扶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努力争取岭南学派的学术文化在全国地位的提 升。这才是广东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化内容的阐述过后.回到实际的文化资源与资本结合运作的问题了。在建设 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和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面前.发展文化产业已不是要不要、应不应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探析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探析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广州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和独特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就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历程进行探析,为大家展现广州文化产业的繁荣与成就。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文化产业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文化产业承受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传统文化产业基础薄弱,文化市场萎缩,文化创意产业空白。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文化产业难以为继,急需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广州积极引进外资,发展新型文化产业。
1982年,广州成功引进了香港万宝皇家博览会,成为广州文化产业的一个里程碑。
随后,广州也陆续引进了一批海外文化产业项目,例如音像制品厂、摄影工作室等。
通过引进外资,广州文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
二、广州文化产业的崛起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州文化产业逐渐步入了快速发展期。
1987年,广州继续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项目,如外国电影节、国际德扑比赛等。
广州文化产业也开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引进国外的先进文化产业项目和技术,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广州还加大对本土文化产业的扶持,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
广州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这些举措为广州文化产业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文化产业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趋势。
文化产业不断拓展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文化企业和创意团队。
广州的电影、音乐、艺术、广告、出版等各个领域逐渐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的一流文化产业基地。
广州电影产业表现尤为突出。
广州逐渐成为一座拥有独特电影产业优势的城市。
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制片技术的进步,都为广州电影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广州成功举办了多届广州国际电影节,引进了众多优秀的国内外电影作品,提升了广州电影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广州还加大对电影产业的扶持和支持力度,鼓励本土电影创作和人才培养,促进了广州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广东省位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作为一个经济强省,广东在文化产业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文化产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正成为广东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字文化方面,广东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制度优势。
广东省内有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数字文化产业研发方面具有强大的创新实力。
同时,广东也是中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拥有优越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体系,这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文化旅游产业:广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广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众多古迹和历史遗址,如广州街道、陶渊明故里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另外,广东还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如岭南水乡和沿海风光等,这些都为广东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广东加大了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投资兴建了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以提高广东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文化创意产业: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才和创意资源。
广东的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广告、设计、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
广东有着许多国内知名的创意企业和设计机构,如华强电子世界、华为等。
这些优势为广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广东还加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扶持,提供了多种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广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文化教育产业:广东是中国教育发达省份之一,拥有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
广东的高等教育水平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众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广东的文化教育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和研究力量。
广东的文化教育产业主要包括艺术教育、体育教育以及文化培训等领域。
广东近年来加强了对文化教育产业的支持和投入,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培训课程,以满足广东居民对文化教育的需求。
总的来说,广东省在文化产业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发展潜力。
广州文化产业增长趋势
广州文化产业增长趋势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近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发展背景、广州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概念和发展背景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广播影视产业、旅游业等。
以文化为核心的产业能够创造出独特的价值,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推动力。
二、广州文化产业的现状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是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热土。
根据广州市文化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广州市文化产业总规模达到1291亿元,同比增长10.8%。
广州市的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广播影视产业、旅游业等。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广州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柱,涵盖文化艺术、设计创意、数字音乐、游戏动漫等领域。
广州市还拥有一批知名的文化创意企业,如华南虎、南方电视台等。
此外,广州的广播影视产业也在近年来蓬勃发展,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制作人才和剧组。
三、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展现出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1. 创新驱动创新是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广州市将积极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数字文化创意产业。
同时,广州市还将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2. 跨界融合广州文化产业将进一步推动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思路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思路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产业形态,具有知识密集和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绿色低碳等特点,在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广东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广东省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广东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建设文化强省,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动,努力建设亚太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中心,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
今后10年,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要加快实施大创新、大改革、大开放、大配套、大保障战略,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一广东文化产业发展成效“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规划,更明确了广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和思路,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长水平,2010年达2524亿元,约占全国文化产业比重的1/4,连续8年位居各省市首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六大转变、六大突破”。
(一)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向新兴文化产业转变,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取得新突破1.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形成2003~2010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保持在5.5%以上,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一倍,已经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整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新领域,形成了新闻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广电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娱乐业、会展业、广告业、旅游业、电子信息业、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等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
广州市 文旅产业发展路径
广州市文旅产业发展路径
广州市作为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文旅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分析广州市文旅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探讨其发展路径。
一、广州市文旅产业现状
广州市文旅产业已经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该市文化和旅游业总产值达到1.32
万亿,同比增长13.7%。
其中,旅游接待人次超过1.7亿,同比增长
9.9%。
这些数据显示了广州市文旅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快速发展态势。
二、广州市文旅产业发展潜力
1. 旅游资源丰富:广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
和世界级的美食文化,为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 政策支持: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
系列的政策措施,为文旅企业提供了便利和支持。
3. 经济基础雄厚:广州市经济发达,市场需求旺盛,为文旅企
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遇。
三、广州市文旅产业发展路径
1. 强化旅游产业链:广州市应该加强旅游产业链的整合,打造
全球旅游目的地。
同时,发展旅游周边产业,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2.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广州市应该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打
造文化旅游品牌,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3. 推动数字化转型:广州市应该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建
设数字旅游产业,提高旅游体验和服务水平。
4. 加强人才培养:广州市应该加强文旅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文化素养。
总之,广州市文旅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仍需加强整合和创新,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
广州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广州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传统,近年来,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
面对瞬息万变的文化产业市场,广州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一、改革与创新是推动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广州市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的引导,大力推广创新创业文化,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和创新创业支持。
同时,广州市还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原创作品的保护,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创新,推动广州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广州市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推出一系列跨界合作项目,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等。
通过融合创新的方式,广州文化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多元化发展是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广州市注重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包括舞台艺术、音乐、影视、出版、设计、时尚、游戏等多个领域。
通过推动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广州将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资本的投入是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推动,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广州文化产业。
各种文化产业基金、创投机构等纷纷设立,为广州的文化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支持和风险投资服务,引领广州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国际化是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城市,与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广州积极推动文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举办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艺术节,吸引了众多国际文化机构、艺术家和创意人才来广州交流合作。
广州的文化产业正逐渐走向国际化,走向世界舞台。
六、文化消费升级是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质的提升,广州市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广州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广州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一个城市的经济怎么样,取决于它的产业怎么样,产业发展得怎么样;在整个经济工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选择发展哪些产业。
广州市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虽然在过去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很多挑战。
如何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抓住机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当前广州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今天我们将通过介绍广州产业发展背景、产业发展历程、“9+6”战略性主导产业选择、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思路等几个方面,使大家能够对广州产业发展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一、广州市重点产业发展历程建国以来,广州产业结构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1949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7.4%、33.0%、39.6%,基本上是“三分天下”,以传统商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略为占先。
之后,在当时“重生产轻流通”,把广州建设成为“工业生产城市”的方针指引下,广州逐渐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生产体系。
到1978年,广州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变为11.7%、58.6%、29.7%。
改革开放以后,广州产业结构调整基本上是按照“稳定提高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来进行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到“九五”期末的2000年,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3.97: 43.44: 52.59,第三产业占了半壁江山。
到2011年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7:36.8:61.5,经济结构实现了由轻纺工业主导到重化工业主导再到服务业主导的历史性跃迁。
(一)80年代:轻纺工业巨大成功推动广州重新跻身国家主要中心城市行列上世纪80年代,广州大力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轻工业在“六五”和“七五”期间迅速增长,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1%和14.5%,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65.3%和64.2%,到1988年达到65.96%,在全国十大城市居第一位,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等产业成为广州工业的支柱产业。
广州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
广州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广州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课题组一、广州文化产业的现状据统计,到1999年底,广州市拥有文化产业单位2579个(指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未包括旅游);从业人员149076人,营业总收入154.95亿元(未包括旅游);全市旅游2000年营业收入400亿元,实现增加值111.96亿元,约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6%。
广州文化产业单位按隶属关系分,省属有166个;地方属有2542个;按地域分,海珠区文化产业单位最多,达623个;其次是越秀区,382个;东山区332个,位居第三。
按文化产业行业分,单位数最多的是印刷业,672个,其次是娱乐服务业386个,广告业325个,位居第三。
各文化产业单位分布情况见下表:表一广州市文化产业单位情况单位:个(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社会处)1[1]广州的文化产业在全国发育较早,发展较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
一大批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文化设施,构成广州市一道道亮丽风景线,如广州电视台、广州购书中心、红线女艺术中心、广州美术馆、星海音乐厅、广州雕塑公园、正在投建的广州歌剧院、广州报业文化广场等。
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主体、多门类、多层次、多功能的报业结构,和以新华书店(集团)为主体、多种发行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形式的发行体制已初步形成。
这一切,为进一步发展我市的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扼要地再分别给出部分数据:1、新闻出版方面:从1992年至1998年,我市的图书发行量从7182万册增至8910万册;全年出版报纸从140076万份猛增至190571万份;全年出版图书从2436种增至3681种,达32343册;全年出版杂志刊物从241种增至254种,从16775万册猛增至21127万册。
作为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试点单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确立了“一业为主,综合经营、扬长避短,多元发展”的经营方针,在认真办好和搞好党报的前提下,发展了10种系列报刊。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探析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探析一、改革开放前广州文化产业的状况改革开放前,广州文化产业在总产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社会经济总体状况不佳。
但是,广州自古就是商业重镇,经济活动繁荣,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文化积淀。
文化产业种类也比较丰富,包括书法、绘画、雕刻、家具、陶瓷、瓷器等等。
此外,广州还有一批优秀的文化机构和艺术家,包括华南美术学院、广州人民艺术剧院、广州歌舞剧院等。
1.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伊始,广州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这个时期的重点是加强文化产业的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广州市文物局、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文化机构相继成立,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80年代中期,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开始逐步融入市场经济。
广州继续注重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修建了一批标志性文化建筑,包括广州大剧院、广州博物馆等。
此外,企业探索文化产业的商业化,打造品牌,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如王老吉等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成果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
3. 90年代4. 21世纪以来21世纪以来,广州文化产业由较小规模、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转型升级。
2007年以来,广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启动了新一轮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广州也先后建设了海珠、天河、增城、花都等文化工业园区,使“文化+”的产业发展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布局。
三、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广州文化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与广州本身的优势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才优势。
广州人文底蕴深厚,有许多海内外的优秀文化人才,此外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化机构和艺术家。
他们为广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2. 地域优势。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的重要商业中心。
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环境,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3. 竞争优势。
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首批开放的城市,经济已经相对成熟,市场规模较大,与周边城市互相协作、形成联动效应,使文化产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广州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课题组一、广州文化产业的现状据统计,到1999年底,广州市拥有文化产业单位2579个(指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未包括旅游);从业人员149076人,营业总收入亿元(未包括旅游);全市旅游2000年营业收入400亿元,实现增加值亿元,约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
广州文化产业单位按隶属关系分,省属有166个;地方属有2542个;按地域分,海珠区文化产业单位最多,达623个;其次是越秀区,382个;东山区332个,位居第三。
按文化产业行业分,单位数最多的是印刷业,672个,其次是娱乐服务业386个,广告业325个,位居第三。
各文化产业单位分布情况见下表:表一广州市文化产业单位情况单位:个(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社会处)1[1]广州的文化产业在全国发育较早,发展较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
一大批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文化设施,构成广州市一道道亮丽风景线,如广州电视台、广州购书中心、红线女艺术中心、广州美术馆、星海音乐厅、广州雕塑公园、正在投建的广州歌剧院、广州报业文化广场等。
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主体、多门类、多层次、多功能的报业结构,和以新华书店(集团)为主体、多种发行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形式的发行体制已初步形成。
这一切,为进一步发展我市的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扼要地再分别给出部分数据:1、新闻出版方面:从1992年至1998年,我市的图书发行量从7182万册增至8910万册;全年出版报纸从140076万份猛增至190571万份;全年出版图书从2436种增至3681种,达32343册;全年出版杂志刊物从241种增至254种,从16775万册猛增至21127万册。
作为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试点单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确立了“一业为主,综合经营、扬长避短,多元发展”的经营方针,在认真办好和搞好党报的前提下,发展了10种系列报刊。
其中《足球报》期刊发行数达200万份,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专业性体育类报纸。
广州日报广告收入达16亿元,总资产40亿元;总收入23亿元,自费订阅和零售达%;覆盖广州市区52%,省内43%;发行量达160万份。
他们投资14亿元1[1] 有关说明:本表以法人单位为计量单位,并根据其主要从事的业务划入某一行业;本表按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为行业划分标准;本表不包括个体经济;本报告统计口径和方式按广州市统计年鉴标准;本报告文化产业单位范畴按北京市所作的文化产业单位统计口径。
建设气势恢宏的广州报业文化广场。
投资亿美元建成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暨印刷博物馆,每小时印报300万对开张;可在小时印刷报纸100万份,每份20版,双面彩色。
为21世纪广州报业集团的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文化局系统方面:据有关部门统计,广州市区从1992年至1998年图书馆从12间增加至15间,公共图书藏书从560万册增至770万册,博物馆从19座增至23座;目前已有档案馆25个(藏档案218万卷);卡拉OK厅816间、歌舞厅46间、舞厅37间;电影放映单位226个;艺术表演团体18个(省属10个、市属9个),营业性演出队伍88个;演出经纪公司10家(省属6家、市属4家),艺术表演场所44间。
3、广播电视、广告方面:电视台5座,提供7套节目,电视覆盖人口率已达%(市区内达100%);平均周播放719小时56分。
有线电视发展入网用户100万户,在广州地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拥有广播电台8座,节目16套,平均日播音为251小时23分,广播覆盖人口率%; 1998年,广州电台总收入达3485万元(财政拨款796万元),缴纳税费223万元,总资产达亿元。
到1999年末,广州市有广告公司2369户,注册资金亿元,广告公司全年广告经营额亿元,全市有广告经营单位(包括个体、私营和国有户)3161户,从业人员万人,比上年增长%和%,全年广告经营额亿元,比上年增长%。
4、旅游方面:1990年至1998年,广州地区旅行社营业总额,从亿增长为亿,年均增长%。
至1998年底,广州市共有旅行社116家,宾馆(酒店)1960座,客房间,其中星级酒店95座,旅游景区景点65个,旅游业从业人员30多万人。
200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00亿元,实现旅游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占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
居全国前列,旅游业已成为广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目前,广州已初步形成了文化娱乐市场、书报刊市场、音像制品市场和文物字画、工艺美术品市场等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市场。
与此同时,广州市较早地开始了文化系统的体制改革探索。
二、广州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存在问题广州市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不少条件与优势,如地理区位优势,广州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东南沿海和珠江下游,毗邻港、澳,西临东南亚,外可接国际文化市场,内可辐射全国;二如文化市场优势,广州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市经济实力和人均收入已居全国十大城市第3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3千多美元,年均经济增长率居全国十大城市之首,全市600万人口,170万流动人口,应具有充足的文化消费、购买力;再如我市拥有较先进的印刷设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彩印设备和印刷能力,具有一定文化生产技术优势;此外,体制优势十分明显,广州是目前我国大城市中开放程度较高、市场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市场经济框架正逐步确定和成熟。
这也会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最后,广州具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深厚的岭南文化意蕴,浓郁的人文环境使广州具有特殊的文化魅力,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
但与此同时,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委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意识滞后。
文化产业在我市还没有被当作一个产业来看待,认识上依然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把文化当作福利或纯意识形态对待的思想。
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在90年代初已组织人力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制订21世纪初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而我市至今还没有一个宣传文化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
我市应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尽早制定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若其他地区一旦形成明显的文化产业优势,由于洼地效应,资源就会流向他处。
二是文化产业组织形式滞后。
由于观念上不把文化当产业看待,势必忽视这个领域里的市场化改革,整个经济体制方面的优势无法适用于这个领域,于是,我市文化产业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经营状态,缺乏活力。
我市至今没有比较系统的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
缺少规模化、集约化的集团,缺乏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大型的文化项目,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三是人才机制滞后。
文化产业是一种高智力的活动,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领导和管理人才,艺术经营、经纪人才,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领导人才只能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产生和得到确认的。
目前我市大部分文化生产单位的人事制度依旧,导致各层次庸才在位。
又由于一些单位、行业垄断经营可获取超额利润,在企业缺乏自我约束与积累机制的情况下,就为供养大批冗员提供了条件,也制约了文化生产的发展。
四是文化投资体制滞后。
目前,我市文化产业的社会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大规模扩张的资本条件难以具备。
五是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严重不足。
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产业都在不断通过其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来开发、转变和引导市场消费热点,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广州文化产业单位的科技投入、产品的科技含量还很低,大大降低了产业自身的影响力,削弱了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使大众的高层次文化消费热情受到抑制。
如我市广播电视科技投入强度相当低,数字化水平不到10%。
凡此种种都说明,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与其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其发展还是自发的、散漫的,缺少产业政策指引和支持。
这种局面应迅速扭转。
三、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走势预测和对策建议(一)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走势预测1、广州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将迅速扩大。
这不仅是因为文化产业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朝阳产业,也是因为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开始起飞,人均GDP 超过3000美元以后,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迅猛增加。
2000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人均GDP已经突破了万元人民币,折合4000美元。
我市1999年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19元,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44%。
这说明广州已经从经济总量规模与人民生活水平两个领域跨入了文化消费的门槛,达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阈值。
2、中国加入WTO,广州的文化产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中美WTO 双边协议的第二条“旅游及相关服务”中规定,中国一经加入WTO,符合条件的外商可在中国政府指定的渡假区内和在京、沪、穗、西安设立合资旅行社和旅游经营企业,提供服务。
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外资可控股,不迟于2005年1月1日,可设外商独资企业,协议中的第十二条“其他服务业”的第一条“广告服务”中规定,外商可“设立合资企业,不迟于2002年1月1日,外资可控股;不迟于2004年1月1日,可设外商独资企业。
协议还规定,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外国服务供应商可批发书、杂志等;外国服务供应商可在5个经济特区和京、沪、津、穗、大连、青岛以合资企业形式提供服务。
从以上的一些条款上看,中国加入WTO无疑使广州的文化产业面临重大挑战。
但我市的文化产业从总体而言,无论在规模、运作方式、开发和制作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入世”后,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将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将出现各种类型的新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与文化产业政策及体制上的改革紧密相关。
3、发展文化产业将广州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会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广东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向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精神文明建设答卷,是我省我市跨世纪的新的重大课题。
我市已确定了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战略目标,而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有利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有利于产生强大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城市服务业的完善,有利于改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广州文化产业将是广州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必要战略选择。
(二) 发展广州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广州要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文化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文化市场功能。
从长远看,到2010年,广州必须建成门类齐全规模庞大,基础设施和文化软件先进、能够辐射国内外文化市场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