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德日对二战的反省
关于德国、日本二战史观的文化比较
向世界展示 了在 自己 “ 保护”之 下的长春的欣欣 向荣 。 日 本认 为 自己
给与 了他 国一个 相 应 的 地位— — 己 为兄 尔 为 弟 ,尽 管 是个 低 微 的 位置 ,他 国也应 当听从 安排 ,这种 安排并 非一 种侵 略行 为。
3 德 国—— 作为 一种对 比的展现 3 .1 “ 罪 感文 化” V S“ 耻感 文化 ”
敲 虽有诸 多原 因 ,但 本 文仅 选 择于 意识 形 态 的层 面入 手 ,从 宗教 、 民族
气质 、历 史文 化传 统等角 度进 行综 合 比较分 析 ,探 求两 国关于 二战 史观迥 异 的原 因。
关键 词 :德 国; 日 本 ;二 战 ;史观 中图 分类 号 :K 1 5 2
2 .1 神道 :军 国主义 的温 床
在 《 浮士 德》 的一个 早期 版 本 中 ,记 载 了 浮士 德 死 时 留下 这
神 道是 日本 民族 的信 仰 ,明治 维 新 后 ,经 明 治 天 皇敕 令 确 立 般 的遗 言 :“ 我死 了 ,我是 一个 坏基 督徒 ,我 同时 也是 一个 好基 督 ” 歌 德同样 自称 : “ 既善 且 恶 ,恰 似 自然 。 ” 罪感 文 化 来 源 于 为 国教 。原始 神道 是 一 种 荒蛮 的 自然崇 拜 ,其 原 始 性使 其 欠 缺 成 徒 。
1 德 日两 国的 同与不 同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6 )0 5— 0 1 9 1 — 0 2 在情 理之 中 。这 种 为 已、 自保 的倾 向让 E l本 人 认识 不 到 自己的 错
读 过越 多有 关 于德 国和 E l 本 的 书籍 ,就越 发感觉 这两个 国家有 误 所在 ,从而在 陷在 这潭 泥淖 中无法 抽身 。 着太多 的相似性 。德 国和 日 本都是在 1 9 世纪末 、 2 0 世纪初发力的资本 2 .3 “ 各 得其所 ,各 安其分 ”与 “ 大东 亚共荣 圈 ” 的野心
高中历史教材精解为什么德国日本对反省侵略表现如此不同
为什么德国、日本对反省侵略表现如此不同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同为侵略国、战败国,但战后两国在对待侵略战争罪责问题上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形成了鲜明对照。
一、战胜国对德日的占领方式不同决定了对两国法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德国,二战后初期由苏美法英四国分区占领。
由于战后初期四国充分合作,对德国法西斯的惩处是比较彻底的。
首先,对德国战犯的审判是彻底的。
在纽伦堡审判中,尽管美英对德国有一定的袒护,但在苏联的坚决要求下,终于使德国的战犯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其次是战争赔款问题。
50年代初德国就开始实施战争赔偿。
前西德在1953年还通过了《战争受害者赔偿法》。
截至1993年11月,德国战争赔偿已达1222.6亿马克。
有关对犹太人和战时外籍劳工的赔偿现在还在进行。
日本,二战后由美国单独占领。
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逐步改变了对日占领政策,极力扶植日本的右翼势力。
“东京审判”就是在美国操纵下进行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广大亚洲国家却几乎没有发言权。
结果,在甲级战犯中仅宣判25人有罪,其中7人被判处绞刑。
1950年以后,美国还擅自非法释放了刑期未满的各级战犯。
对发动战争负有主要责任的日本天皇不但未予以起诉,反而被说成是“民主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
这样,东京审判对日本的惩戒作用就很有限了。
在战争赔偿方面,由于复杂的国际背景和美国的操纵,战后多数亚洲国家放弃了对日本的索赔要求。
1951年签署的《对日和平条约》(即《旧金山条约》),在排除中国参与、苏联不参加、完全由美国主导的情况下,关于战争赔偿问题作出了对日本十分有利的规定。
到1995年初,日本向亚洲受害国家提供的赔款只有37.6亿美元。
同时,日本却以二战时美国强制收容日侨为名,从美国那里得到12.5亿美元补偿。
正是由于战后对日本战犯的惩处不力,对日本的赔款压力不够,使得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认真地接受历史教训、反省侵略战争。
二、战后两国建立的政权基础不同在德国,由于纳粹主义和纳粹分子受到了较彻底的清除,所以战后的德国联邦政府都是反纳粹的,对战争的反省也是认真和诚恳的。
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不同历史态度评析
管 陆 海 将 士 勇 敢 奋 战 , 官有 司励 精 图 治 , 亿 百 一 众 庶 克 已 奉 公 。 裕 仁 一 直 到 死 也 没 有 对 日本 ” 侵 略 过 的受 害 国和 人 民表 示谢 罪 之 意 。 在 战 后 历 届 首 相 中 , 有 前 首 相 细 川 护 熙 惟 I
立 场 和 态 度 大 相 径 庭 。 国 由 于敢 于 面对 历 史 , 德
得 到 了 世 界 人 民 的 普 遍 谅 解 和 赞 赏 。 而 日本 朝
18 9 5年 。 茨 泽 总 统 在 纪 念 二 战 结 束 4 魏 O
周 年 的 讲 话 中 指 出 : 这 点 越 来 越 清 楚 了 , 天 “ 今
于 东 亚 之 安 定 , 如 排 斥 他 国 主 权 , 略 其 领 至 侵 土 , 非 朕 之 本 志 , 自交 战 以 来 已阅 四 载 , 固 但 尽
该 年 度 诺 贝尔 世 界 和平 奖 。
・1 8 ・ 1
维普资讯
华 中科技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社
刻反省; 后者 却歪曲历 史事 实. 为军 国主义 招魂。德 国和 日本对二战形成绝 然不同的历史态度 , 与二者政 治 这 体制、 宗教信 仰和外交政策 等方面不 同的历史 背景 密切相关 。
关 键 词 : 国 ; 日本 f战 争 态 度 ;原 因 德
中 图分 类 号 ;K0 ; 0 3 K1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7 —0 3 2 0 )30 1.4 6 17 2 ( 0 60 —1 80
道 歉 。1 9 9 6年 , 赫 尔 佐 克 的提 议 下 , 国政 府 在 德
将 每 年 的 1月 7 日定 为 纳 粹 受 害 者 哀 悼 日。
德日对侵略战争历史不同态度的原因分析
了 日本 首相五 年未访 华 的外 交僵 局 ,充 分表 明 了他
对 改善 中 日关 系 的决 心 和勇 气 。但是 正如胡 锦涛在
帝 是公 正的 ,它必然 宽 恕我们 的罪过 ,洗清我们 的
一
切 罪过 ” E 他 们认 为人 生 来 就有 可能犯 罪 ,因 。 i。 l
会见安倍晋三时所说 ,实现中 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
维普资讯
第 7卷 第 4期 20 0 6年 l 2月
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J ANGS P I U OLYTEC HNI C UNI VERS TY I
V0L 7No. 4
De . 0 c 2 06
中 图分 类 号 :K17 0 文 献 标 鸸 :A 文 章 编 号 :17 9 4 ( 0 6 4 0 7 —0 6 2 0 8 20 )0 — 0 3 4
德 国和 日本是 二 战的发 动者 ,但 战败后 两 国对
一
一
赎 罪 。 民族信 仰 的宗教 产 生的历 史条件不 同 , 各
清算 自己的过去 。1 7 9 0年 ,西 德总理 勃兰特 在波 兰
西 方学者 埃克森 等认 为德 国文 化是建 立在 “ 罪
感”基础 之上 的 , 日本 文化则是 建 立在 “ 耻感 ”基
础上 的。众 所周 知 ,德 意志 民族 9 以上 都 信仰基 O
督 教 ,基 督教 的基本 教义 之一 ,就 是原罪 一一认 罪
解, 重新融人欧洲 ;日 本则不 断否认甚至美化其发动的侵 略战争。 究其原因 , 两国不 同的历史文化基础及由此形成 的民族心理 是
其根由之一 . 而战后 国际社会对德 日军国主义和纳粹势力 的改造措施、 程度以及两 国战后所处国际关系环境的不同也是非常重 要
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四集纪录片解说词)
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四集纪录片解说词)四集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解说词第一集简介本集将德日二战后在政治和民众层面的反思过程进行了梳理,日本战败初期由美军占领,美国先是利用天皇的权威来统治日本,导致对战争责任的追究不彻底,随后的冷战又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的合作者,时代遭际以及日本几乎未曾改变的上层结构,使得日本失去了彻底反思的机会。
而德国,战后的第二代人在知道历史真相后,极力揭开历史疮疤,勇敢面对这段历史。
解说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
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有20亿人参与了这场战争。
仅在亚洲的主战场中国,战争造成的伤亡人数就达到3500万。
战后,世界从未停止思考如何停止战争。
作为二战的两个主要发起国,德国和日本,如何面对战后70年战争的责任和教训?2021年,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到清华大学演讲,针对二战德国罪行她说:历史历历在目,没有人能够撇清关系。
每个德国人都必须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作为和不作为,“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德国正视历史的做法是对的,可以让后代不要重蹈覆辙。
”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了波兰,并在犹太殉难者面前跪下,告诉世界德国民族肩负历史责任的决心和勇气。
战后,德国向受害国家和民族共付出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赔偿,它还与波兰法国等国家,以共同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等方式,实现了民族和解。
202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第六十周年之际,柏林中部完成了大屠杀纪念馆。
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表示:对纳粹主义及其战争、种族灭绝和其他暴行的记忆已成为我们国家身份的一个组成部分。
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德国已经完成了民族自我救赎,成为欧洲重要的主导力量之一。
而日本,在战后几十年时间里,却因修改教科书,不承认侵略罪行的右翼言论,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而与亚洲邻国不断发生冲突。
2022,日本安倍晋三内阁通过议会修改宪法第9条的解释,放松了日本的集体自卫权,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浅谈德日两国对二战罪责之不同态度极其启示
浅谈德日两国对二战罪责之不同态度极其启示作者:钟政洋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4期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作为两个挑起战争的主要国家,在面对战后的罪责时,却是持着完全相反的态度。
德国秉持着正面积极的态度,承认错误,勇于面对史实,主动赔偿其他国家;反观日本,却始终是消极逃避的态度,被动承认错误,甚至还修改史实,两者之间可谓是完全不同。
本文将从是否承认史实、面对史实的态度以及战后赔偿的不同态度去分析其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二战;德国;日本;战后态度一、关于德日两国二战罪责概述(一)德日两国的二战罪责简要1939年9月1日,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了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而日本的加入,无疑是为这次战争添加了一把最烈的火,偷袭珍珠港,直击美国。
而日本侵华,更是将战火直接蔓延至亚洲。
至今为止,每年南京大屠杀的日子依旧是所有中华儿女心头之痛。
德黑兰会议,把欧洲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二战场,又是新一轮的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高达7000万。
而战争前,据统计,中国伤亡人数为1800万。
对于全世界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像一场浩劫一样,人为扫荡整个地球,不管是战争挑起者,还是应战者。
(二)德日两国对二战罪责态度不同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日本对于战后的罪责态度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纳粹政府机构组织直接被粉碎,纳粹残余民党被消除,甚至在当下,还组织了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永久追捕纳粹逃犯。
而日本当时仅是只有被美国制裁,其他国家并无话语权,因此,对其制裁并没有像对待德国那样那么大的力度。
此外,文化也是一个原因。
德国崇尚理性文化,对于事情的起承转合有着辩证的认知。
而日本的耻感文化太重,不易承认如此羞耻的事情。
因此,二国对待战争有着明显不同的态度。
二、德日两国对二战罪责的不同态度(一)承认二战罪责的不同态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两国对于已经发生的史实的认知程度可以说持着完全相反的态度。
德日对待二战级战后态度差异原因分析
日本是个相对孤立的岛国, 周围的中国、朝鲜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相比而言都是
一些弱国,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很难真正遏制住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亚洲国 家对日本的行为更多的是言语上的指责和道义上的谴责,这在客观上也纵容了 日本,同时,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 必须要在亚洲安插 一颗钉子, 来遏止中国和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势力扩张”, 因此在战后对 日本的处置上更多的是考虑到如何保持住日本的实力而又不给其它的反法西 斯国家以口实, 至于日本是如何对待二战、日本对战争罪行的反省和认识究竟 有多大的实际成效等问题, 是不在美国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甚至连战争索赔这 一重大问题, 也在美国一手操纵下, 于1951 年9 月签订的《旧金山和约》中给免 除了, 使日本得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惩处,日本就这样在美国的多方庇护, 缺 少亚洲各国的批判、清算、追查战争罪责的压力, 国内进步的政治力量无力推 动国民自觉地进行战争反省的情况下, 对战争罪责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模糊。
(三) 从战后两国反省战争的群众基础来看
德国政府重视对国人特别是下一代进行正确的“二战史观”教育, 所以不论是
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成年人还是年轻人, 基于对纳粹罪行的深恶痛绝, 他们不仅 主动协助政府缉拿漏网战犯, 而且不断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与右翼势力进 行斗争。德国人民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对右翼势力的不懈斗争, 给德国领导人提 供了坚实的群众后盾。勃兰特在波兰的下跪忏悔, 并没有遭到德国人民的鄙视, 反而更加受到国内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尊重。正是人民的支持, 使德国政治家在 反省二战历史时不但没有孤立感, 而且感到有着强大的动力。
一、德国、日本对二战的不同态度
(一) 国家政要的态度:
德国: 自从战争结束的那一刻起, 整个民族都在反思自己曾经的罪行, 上至 国家政要, 下到普通民众都在致力于消除德国纳粹主义污点, 一直在明确无 误和真心实意地为当年的受害者——犹太人、波兰人和其他国家人民表示 歉意和悔恨, 甚至把忏悔和弥补过错放到了与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同等重 要的地位,1970 年12 月7 日勃兰特总理在波兰首都华沙向犹太人殉难者纪 念碑双膝下跪,以表示对被希特勒法西斯残杀的50 万犹太人的哀悼, 并代表 德国表示忏悔。2004 年6 月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参加诺曼底登陆60 周年纪念 活动时说:“在德 们会严肃地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
德国对二战的反思过度
德国对二战的反思过度在国际上,特别在亚洲,德国与日本的国际形象已有天壤之别:一个是浪子回头,一个是顽固不化。
眼下,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亚洲国家反对日本“入常”的呼声高涨,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日本没有彻底反省其侵略历史。
每当人们说起日本右翼势力回避、掩盖甚至篡改本国侵略历史的时候,几乎都要提及与日本似乎有相同历史,却能彻底反省的德国。
在国际上,特别在亚洲,德国与日本的国际形象已有天壤之别:一个是浪子回头,一个是顽固不化。
它们“入常”的要求在其周边国家产生的反响也因此截然相反。
在欧洲,德国的绝大多数邻国都表示欢迎,而在亚洲,日本的愿望则遭到普遍拒绝。
感慨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二战后德国为什么会忏悔,而日本却不会呢?笔者认为,德国之所以与日本不同,能与纳粹历史一刀两断,有以下几个客观的历史、地理、政治与文化原因。
德国是第二次战败,与日本不同,德国二战战败的的确确是德国现代史上的“第二次”战败。
表面上看,日本与德国都是二战的罪魁祸首与战败国。
但是,此“二战”非彼“二战”。
从1914年到1945年,德国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以失败告终。
1918年德国一战战败后,德国右翼势力极为不服,宣称德军的失败是后方的革命造成的。
对《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处罚,德国人感到非常愤慨。
一战后的德国人只知道自己受到了的不公正待遇,却看不到自己的战争责任与给邻国带来的灾难。
举国上下一致要求推翻《凡尔赛和约》,有争议的只是手段与途径问题。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便马上准备一场复仇与扩张战争。
二战初期的战果,使得德国民众为之陶醉疯狂。
但“好景”不长,他们最终得到的是比一战更惨的败局。
历史悠久的德国军国主义、民族主义传统与帝国主义的梦想彻底地破产了。
如果说,一战以后还有众多的德国人不服的话,那么二战以后,德国人可以说是真正地服输了。
除了极少数新老纳粹分子以外,没有人能够否认纳粹德国的战争责任与滔天罪行。
而对于日本来说,自甲午战争以来,对外战争一直是节节胜利。
日本为何无法彻底反思二战罪行
日本为何无法彻底反思二战罪行同为戕害千万世界人民的二战轴心国,德国和日本对待自身二战罪行的忏悔言行,天壤之别。
一边是在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惊世一跪的德国总理勃兰特、一边是执迷不悟屡屡参拜靖国神社向甲级战犯鞠躬请愿的日本各类政客;一边是连年主动向受害人赔偿的德国政府、一边是连自己所犯慰安妇大屠杀罪行等都拒绝承认的日本极右翼势力。
为何日本与德国对二战的反思,差异如此之大?巨大差异的具体现象,相信在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之间,无需赘言(修改教科书、甲级战犯当首相、不承认强征慰安妇、不承认大屠杀、妄言发展核武等等)。
本文要说的,是原因。
国内的一些学者,将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失败,归为日本无法彻底清算二战罪行的最主要原因,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姿态,而非他们对问题实质的看法。
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根本原因,是这个国家自身的问题,是内因在决定;外因虽会有影响,但并不能起根本作用。
本文先述外因,再论内因,以期大家可以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理解日本人对二战的心理。
外因一:日本本土在二战末期并没有被盟军陆军直接进攻和占领。
二战末期的日本,与一战后的德国很是相似:都是在本土没有受到盟军地面部队占领的情况下投降的。
这一事实的优点是,反法西斯正义力量得以更多的保存、征战中的士兵可以减少数十万的牺牲、战争可以尽快结束。
但缺点却是,本土没有被彻底扫荡的国家,国内还保存着大量的拥有军国主义思想的人,他们并没有在本该发生的、本土被盟军进攻的战争中战死,而是苟延残喘到战后重建,他们的躯体活着,他们的军国主义的思想也同时在灌输于自己的后代,成为未来极右翼势力兴起的火种。
可以看看,目前活跃在日本政坛的右翼势力中,有多少的父辈祖辈拥有着军国主义色彩,他们本该在二战末期、战死于或剖腹于盟军直接进攻日本本土的战争中,但是盟军陆军没有进攻日本本土,故他们自己以及后代得以死灰复燃。
二战后的德国不同于一战后的德国,二战后德国本土被彻底占领,拥有纳粹思想的人,几乎全部战死,因此,二战后的德国,比一战后的德国,更容易反思自己的错误,因为犯错的人基本都战死了!现在的日本,就非常像一战后的德国。
德日两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对比
德日两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对比导读:德国和日本同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及战败国。
战后,两国政府对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二战的理解和态度却截然不同。
以下选择的是两国相关的主要事件和言论。
德国1949年12月:联邦德国第一位总统特奥多尔·豪斯在谈到纳粹对犹太人的罪行时说:“这段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全体德国人的耻辱。
”1970年12月7日:勃兰特总理在波兰首都华沙向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双膝下跪,以表示对被希特勒法西斯残杀的50万犹太人的哀悼,并代表德国表示忏悔。
1985年5月8日: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在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40周年纪念活动上,谴责了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
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对新纳粹分子及其行为进行严厉追究。
1995年5月8日: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和总理科尔再次强调,德国当年发动“最可怕战争的罪责不容怀疑”。
1996年:德国将“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日”──1月27日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
2000年8月:德国议会通过纳粹劳工赔偿基金法,对战争受害者承担了赔偿责任。
2004年6月: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参加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时说:“在德国,我们知道是谁发动了战争,我们承认自己的历史责任,我们会严肃地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
”日本1958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入大陆”。
1969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删除了所有关于反省战争责任的内容。
1978年:日本将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死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移进靖国神社,当作“为国捐躯的英灵”供奉。
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华北”和“全面侵略中国”等词句中的侵略全部改为“进出”,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占领南京”。
1985年8月15日:中曾根康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成为日本战后四十年来第一名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
1986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日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说成是从欧美列强统治下“解放”亚洲的战争。
罪恶与忏悔日本与德国观后感
罪恶与忏悔日本与德国观后感《罪恶与忏悔:日本与德国观后感》一战和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两场战争,使整个世界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悲伤之中。
而作为罪责在身的统治者,日本和德国在这两场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观看过日本和德国对于战争罪行的忏悔和反省后,我深感这两个国家的前进和改变。
日本和德国是人民因为残暴政权而遭受了灾难性战争的受害者。
然而,值得称道的是它们对于自己在战争中所扮演的罪责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思与忏悔。
一方面,这些举措旨在确保历史的真相不被忘记和篡改;另一方面,它们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悔过之心。
首先,日本在通过各种教育和纪念设施来缅怀战争时期的受害者和反思自己的历史错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东京的靖国神社,这座神社为二战中牺牲的日本战士和战争罪犯等提供了安息之地。
然而,靖国神社也备受争议,因为它还纪念了数百名二战战争罪犯。
历史的伤痛和复杂性使得这座神社成为日本人民反思战争罪行的重要场所。
除了靖国神社,日本还积极纪念二战期间的其他战争罪行。
例如,日本政府设立了一系列博物馆和纪念碑,以告慰受害者的家属,并向世人展示日本在战争中的罪责。
这些纪念设施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战争罪行的忠告,提醒人们不要重蹈覆辙。
通过这些纪念活动,日本表明了它们对过去罪行的警醒和警示。
相比之下,德国更加彻底地认真反省并对战争罪行忏悔。
德国非常重视国内外对二战历史的教育和宣传。
德国政府在教育体系中引入了大量对纳粹时期的审查和历史的讨论,以确保学生对于德国战争罪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同时,德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禁止纳粹党的象征和相关宣传,并对攻击犹太人等行为进行严厉制裁。
这些措施有力地遏制了极端右翼势力的发展,让德国得以走出曾经的黑暗历史。
此外,在德国,纪念二战受害者和反省战争罪行被视为重要的社会责任。
例如,柏林的犹太博物馆就是德国对犹太人大屠杀的谴责和反思。
该博物馆通过展示大屠杀的历史和亲历者的记忆,向人们揭示了二战期间的恶行和犯罪。
《第二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读后感《第二次世界大战》读后感【一】众所周知,二战是人类史上一个罪恶深重的历史事件,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心得。
然而,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苦难和巨大的损失,还有更多的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源头之一可以说是经济危机。
正如实际情况,正是美国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诸如企业、银行的破产,工业、金融业的后退以及人民的失业,更甚的是它的范围之广。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德国,日本,意大利。
而这其中也有两种不同情况。
意大利是一战战胜国,但由于未能使自身要求被满足便留下隐患。
而德国本身就已经作为战败国,民族复仇情绪强烈,此时的经济危机就如火上浇油。
伴随着社会动荡以及危机带起了狂热的民族主义浪潮,也客观上促成了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此外,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及统一后的德国也保留了大量封建、军事残余,更是隐隐暗示着战争之火的燃起。
由此看来,战争的导火索可能是一件事,但导致战争的间接原因确实有很多因素。
其中经济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这也提醒了我们。
在一切看上去很美好的时候(柯立芝繁荣),可能会有暗藏的危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而另一个因素则是过度的打压,前文中所提到的民族主义复仇情绪为什么会出现并变得越来越强烈呢?这便是一战时的后续结果。
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使德国失去了大量土地和人口,殖民地也被瓜分,军事力量更是受到重创,经济上由于巨额赔款发展举步维艰。
这一切在经济危机这个放大镜下被进一步放大,人民自然会变的群情激奋。
正是在这样一种一定程度的不理智之中,法西斯政权一步步被建立了起来并不断壮大。
物极必反,当初法国主张最大限度肢解德国,幸亏没有完全实施,若是这样,真是不敢想象那样状况下的德国人民会具有如何强烈的仇恨,会带来多么深重的罪恶。
做事一定要考虑后果,最后不要做得太绝对,二战即是教训。
因素之三,则是当年苏美英的自以为是和自欺欺人。
美国提议建立的国联无甚用处,而后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的实行更好似没有正确估计形势就盲目行事,认为万事大吉。
二战后德日认罪态度不同之探源
二战后德日认罪态度不同之探源推荐二战后德日认罪态度不同之探源二战中法西斯的罪行罄竹难书,给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精神伤痛。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德国和日本作为二战的罪魁祸首,对所犯罪行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德国对侵略罪行不断真诚地反省谢罪,日本却矢口否认战争罪行。
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战后盟国对两国法西斯根除的程度不同战后,盟军对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在德国开展了广泛的“非纳粹化”的政治清洗运动。
纽伦堡审判不仅惩办了德国法西斯战犯,而且宣布纳粹党为非法组织,同时强调全体德国人都应对纳粹暴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盟军通过举办集中营惨状的图片展览,组织报道纽伦堡审判的详细情况等活动,使德国人民深切地感受到纳粹法西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美军单独占领下,惩治日本战犯工作极不彻底,许多战犯免于起诉,而且保留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天皇制。
这使得日本人对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滔天大罪的认识,远未像德国人民那样深切。
随着冷战的展开,美国为了将日本变成反苏反共的堡垒,更是极力扶植日本的保守势力,对日本法西斯战犯采取了“宽大”处理,许多战犯竟然得以重返政治舞台,这就为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德日两国的理性化程度不同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理性的民族,曾出现过康德、黑格尔等伟大的哲学家,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善于思辩和反思。
在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后,他们能够深刻反思,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汲取智慧、复苏人性,摆脱法西斯主义的毒害。
而且基督教的信仰要求认罪者必须真诚地“谢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赎罪”。
因此才会出现勃兰特总理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的非常一跪。
而日本的理性思辩能力较弱,缺乏深厚的哲学文化传统,皇国史观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认为国家与政府是难以分割的,自古以来就是天皇一家“万世一系”,国民必须绝对效忠国家和天皇。
如果否定了历史,也就是否定了国家和天皇,乃至否定了整个日本。
而神道教的信仰更是视“认罪”、“谢罪”为可耻,这是日本拒不认罪的深层原因。
德日对二战不同态度分析
与日本相比,德国为什么能彻底反省二战罪行二战的硝烟已经散去多年,但是这段残酷的历史却难以被时间磨灭,依旧被我们时刻铭记,因为大部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不想让悲剧重演。
提起二战,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词可能就是日本法西斯,特别是我们中国人最痛恨的就是被日本侵略的历史。
日本二战后始终有着军国主义复辟的苗子,无法彻底的反省二战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时不时的在国际上发出伤害二战受害国的言论,令许多受害国不由得暗自提防和担忧。
而德国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二战后深刻的向他所侵略的各个国家道歉,赔偿,国家的元首也曾两次下跪为二战德国所造成的罪恶忏悔,他们的教科书也实事求是的记录,也正是因为这样德国很快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原谅。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原本法西斯国家面对二战的态度这么的天差地别呢?下面我就来说说自己的些许看法。
一、我觉得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战争结束后,对各罪大恶极战犯势力的处理彻不彻底。
看看日本就知道了,众所周知日本国内的最大的战犯是日本天皇,那么为什么日本天皇却能逃避了发动战争的责任呢?日本天皇没有抓去审判,是日本军国主义最大的残余。
还有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竟然能一直供奉着各种罪大恶极的战犯,这就是军国主义一直阴魂不散的表现,也一定程度的对日本下一代青年有着误导作用。
而那些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罪的各级战犯,除已执行死刑的战犯外,在以后几年也都陆续释放出狱,甚至还能出任日本政府的内阁首相。
而反观德国,战争期间的绝大部分军队领袖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无论是直接参与战争的指挥还是保障的军队要领都没有逃过国际军事法庭的制裁。
并且对广泛处置战犯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做了深入的剖析,给以世人昭示,对艾希曼的审判就是突出的例子。
战后的德国军队摆脱了过去独立王国的地位和为我独尊的观念,德国以前军官的崇高的地位也不再那么崇高。
种种都使得德国的纳粹主义的苗头不再燃烧,而且是那种从根本上杜绝纳粹主义。
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与日本相比德国能更彻底反省二战的一个重大原因。
日本和德国对待历史罪行不同态度的深层原因分析
神社, 向刽子手顶礼膜拜 。 与此同时, 日本政府文部省审 批的历史教科书一再模糊历史真相, 逐步削减大量关于 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记述 , 淡化 日 本对殖民统治和侵
从现象上看, 德国政府正视历史, 勇于承认和反思
略战争的责任, 而且还借遭受原子弹轰炸强化 日 本国民
“ 受害” 意识, 使得战后一代缺乏对 日 本侵略历史的正确
认识 。
侵略战争罪责。战后 6 年来 , 0 德国历届政府领导人 , 从 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到现任总理施罗德, 对待战争的态度 都是直面历史错误, 公开反省战争罪责, 并一再向曾遭 受纳粹侵略和残害的各国人民谢罪。尤其值得一提的 是, 勃兰特总理 17 年访问波兰时, 90 在华沙犹太人殉难
纪念碑前双膝跪下谢罪; 科尔任总理后 , 成立了“ 赎罪委
德国政府对新纳粹势力保持警钟长鸣, 采取坚决打 击的政策, 取缔纳粹组织并逮捕其头 目。94 联邦议 19 年, 院通过了新的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案, 明文规定同情 纳粹、 否认纳粹罪行、 宣扬种族歧视为犯罪行为, 强化了 反纳粹的法律力度。 。 在 日 靖国神社公开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 本, 柱和聚会地,各种否认侵略战争的右翼团体大行其道, 正视历史反倒被扣上“ 民族自虐” 的帽子。 前侵华日军东
维普资讯
对过去历史的否定和反省,不仅是 自觉的, 而且是深刻
的。
本历史上的进步。但与西方的资产阶级政府不同, 受日 本历史、 文化的影响, 当时日本的资产阶级并不成熟, 因
但是 日 本却不是这样。 本是在美国两颗原子弹的 日 威力的震撼下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的。 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先, 美国进入 日 本本土在后, 因此 , 本的国家机器没 日 有被彻底摧毁。美国进入 日 本后, 日 对 本实行了单独占 领 ,实施间接统治的政策,即通过 日本政府来统治 日 本。 战后初期, 美国对 日 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 , 取消了日
德国和日本对待二战史不同态度的原因
德国和日本对待二战史不同态度的原因二战结束后,西方盟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并以美、苏为核心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政府。
考虑到德国曾在一战后短短20 年便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在系统总结了经验教训后,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德国,完全消除纳粹对德国社会、政治、军事等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和平倡导者,永不再战。
这次清除纳粹思想的运动改变了德国的军事、政治、司法等体系,重新树立了德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其反省历史、彻底认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日本而言,由于是美国单独占领,同时后者又需要其作为远东地区的反共前沿,因此,日本从美国那里取得了不少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驻日美军提供的安全保障。
可以说,美国并未尝试甚至未想过将日本的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完全铲除,反而需要具有一定侵略性的日本作为盟友,帮助其维护在远东地区的利益。
除了美国的态度外,造成德、日之间对历史态度差别的原因还有很多,涉及国内外政治、盟军政策、文化和宗教、民族性格、国家实力等多重因素。
一、西方盟国的政策因素战胜国政策是影响两国历史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左右着两国在改造后的方向。
战后,盟军对德、日的占领政策不同,导致两国国内政治气氛、政党结构、人民政治诉求以及民主化改革力度不同,这使两国形成的二战史观大相径庭。
(一)区别政策的基础:“分区占领”与“单独占领”占领方式是盟国对德、日两国制定占领政策的基础。
一个有效占领政策的出台,必须综合各方面意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而实现这一点的基础,就是能否选择一个正确的占领方式。
在这一点上,对德国的占领和政策制定是成功的,其“分区占领——分别管理——最终统一”的模式,既保证了德国的完整性,又将其按照正确的轨道改造。
反观日本,由于二战期间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几乎以一己之力击败日本,因此美国对日实施了单独占领,成为了战后对日惩治和改造的主导力量,掌握了制定相关政策的主导权。
因此,名义上的所谓盟国对日政策,实际上是由美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制定的。
二战期间的德日矛盾评议
l4 l
哈 尔 滨 学 院 学 报
都 怀有 改变 现状 、 新 瓜分世 界 的野心 , 重 这样 两
华 战场上 的攻 势顺利 进 行 , 日苏 双方 冲 突不 断。
个 法 西斯 国家在侵 略扩 张 的道 路上 逐 渐勾 结起 来 。到 14 9 0年 9月 2 7日, 、 、 德 意 日三 国在 柏 林 签署 了《 意 日三 国 同盟条 约 》 正 式结 成 军 德 , 事 同盟 。这 样德 日不 仅 在政 治 上 结 成 了 同盟 , 在 军 事 上也 形 成 了伙 伴 关 系 , 西 斯 轴 心 势力 法 得 到空 前壮 大 , 动 了一 系列 大 规 模 的侵 略扩 发 张 战争 , 以期实现各 自的梦想 。
及 其产 生 的根源 , 以粗浅 的探 究 。 予
一
议, 与美 国的矛 盾尖 锐 , 国外交 的胜 利使 日本 美 受 到严 重 限制 , 日本 对此 十分 不满 , 济危机 也 经
、
德 日轴心 的 建 立
给 日本 带来 了空前 的灾 难 , 内外 矛盾 激化 , 国 军 部 法 西斯 逐 步掌 握 政 权 , 日本 推 上 了 法西 斯 将
审 判 台 的德 意 日法 西 斯 集 团 , 它 们开 始 建 立 从 反 共 轴 心 到相 继倒 台为 止 , 不 过 维持 了 九年 只 时间 。这个 曾 与全 人类 为 敌 的集 团 , 它们 发 在 动 的 战 争 中 , 管 也 曾气 焰 嚣 张 地 宣扬 它 们 同 尽 盟 的 牢 固性 , 而 在 全世 界 反 法 西斯 国家 及人 然 民的 打击 下 , 不 断地 暴 露 出它 们 之 间的 重 重 却
失败 。
[ 关键 词 】 战 ; 日矛 盾 ; 心 国 二 德 轴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对二战的不同的认识和反省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对二战的不同的认识和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60年了,但它并没有成为被遗忘的“历史”,人们不断追问,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对历史的反思拷问着人类的道德和良知。
60年来,身为当时轴心国的德国、意大利、日本也在反思着那段历史,但是,在对历史总结与反省的态度上,三国却并未站在同一高度上。
一、德国战后60年来,德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了全面和深刻的反省。
通过反思历史和战争赔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走出了耻辱,走进了繁荣,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德国的反思是一个逐渐深入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的过程。
1、反思层层深入战争刚结束的几年里,德国社会普遍存在“胜者王侯,败者贼”的心态,对二战的反思也主要局限在学术范围内。
1951年9月,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发表声明说:“大多数德国人民反对纳粹针对犹太人的暴行,大多数德国人民与这种暴行无关。
”阿登纳政府试图尽快甩掉历史的包袱。
1949年9月和1954年6月,联邦德国议会先后两次通过大赦法案,连一些直接参与过大屠杀的纳粹头目也被释放,社会舆论很少揭露纳粹罪行。
60年代,联邦德国开始了对战争的深入反思。
1963年,在法兰克福对奥斯威辛集中营纳粹分子的审判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二战胜利20周年之际,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海因里希·吕布克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解放日发表讲话,联邦德国开始打破对纳粹罪行的缄默,社会舆论开始广泛讨论大屠杀。
年轻人开始问他们的父辈:什么是大屠杀?什么是集中营?你在战争中做了什么?你是不是纳粹党党员?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的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跪下,表达德国的道歉和对二战的忏悔。
经过公开和广泛的讨论,德国社会真正意识到了德国在二战中的罪责。
转折性的标志是,在1985年纪念二战结束40周年之际,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明确表态:“5月8日是解放之日,我们大家(在这一天)从纳粹独裁统治下解放出来。
德日对待二战态度的差异及其深层次原因
作者: 李元卿
作者机构: 石油大学(华东)政法系,山东东营257061
出版物刊名: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3-74页
主题词: 德国;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态度;成因;比较研究
摘要:在对待二战的态度上,德国和日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二战后的德国,能够从历史的本来面目出发,以明智和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那场罪恶的侵略战争,认真反省德国在战争中的责任,向受害国家和民众诚恳道歉,希望能得到饶恕,并把这段不光彩的历史编入教科书,教育广大青少年和后人.在政治上,德国政府对国内法西斯思潮保持警惕和高压政策,并用法律手段对法西斯势力、新纳粹分子的活动严厉打击.在经济上,德国陆续向苏联、法国等战争受害国支付战争赔偿,数额高达600多亿美元.在道义上,二战后的德国历届政府都从不回避二战应承担的责任,总是诚恳地检讨德国应负的战争责任.。
如何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
如何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如何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希望对你有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
当欧洲国家决心翻过60年前那一页黑暗历史时,历史问题却仍然深深困扰着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对待历史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却百般抵赖,自战争结束以来竭力否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给被侵略国及其人民造成的惨重灾难的历史事实。
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化其对外战争,为其对外战争侵略翻案的议论甚嚣尘上,日本首相、内阁官员及参众两院议员,下至数目众多的民间组织、民间团体乃至个人,掀起了这场美化侵略战争的运动,日本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亚洲各国的警觉和强烈的反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
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
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的破坏力空前增大、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
人类的战争活动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觉、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无耻的十个国家第一名:苏联列宁在世时许诺将侵占中国的土地奉还,到了斯大林就完全不认帐了,而且还在1929年对中国进行了小规模的入侵。
二战前与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约定共同瓜分波兰。
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9月17日,苏联也从背后入侵波兰,一路上对混乱的波兰军民说:“我们是来打德国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德日对二战的反省态度差异1945年的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终结。
对于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历史来说,“二战”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演绎相对精彩的故事。
70年如白驹过隙,随着时间渐渐的流逝,“二战”对世界的创伤已经基本愈合,但在那些经历过苦难的土地上,人们心中的伤口似乎久久不能愈合。
如今我们看到德国毫不隐讳侵略历史,积极担当起自己的历史责任,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另一个战败国日本却在美化侵略行径,甚至否认、篡改历史事实。
“二战”给人类造成的苦痛至今仍让人不得释怀,与此同时德日两国对其侵略行径的反省形成对比的巨大差异也值得我们深思。
现就德日两国对二战罪行反省差异原因进行简要论述。
一、二战后两国民主进程的差异。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德意志国家向现代民主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德国是被盟国彻底打败并被肢解后由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四国分别占领和统治的,德国的法西斯国家机器全部被摧毁。
旧的统治和权势势力(如容克贵族集团、军国主义集团、大垄断资本巨头等)连同他们的社会和经济基础遭到空前沉重的扫荡,“旧的社会秩序已经荡然无存”。
二战后西方盟国在德国西占区实现的“非纳粹化”政策,消除了纳粹和军国主义残余势力及对德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影响,它和非军国主义化一道为德国的民主改造铺平了道路。
西方盟国大力推动政党政治建设,发挥德国地方自治传统;重视对西占区民主、自由思想的灌输,以把德国人逐渐改造成“有民主思想和感情的人”。
德国中产阶级及其政党迅速崛起(如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自由民主党等),为德国民主政治改革提供了阶级基础。
西方盟国的对德改造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场政治革命,它完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本应完成的任务。
正如德国学者彼得·施泰因巴赫指出:“从历史观点来看,对20世纪德国史,俾斯麦
和威廉时代是一种沉重负担和致命障碍,正是在那一时期创建了德国专制主义国家并最终导致了希特勒的极权统治并一直延续到1945年,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新生的德国民主才最终抛弃了德国的特殊道路。
”如今德国能够彻底否定过去的侵略战争,不严厉地追究法西斯战争罪犯,而且教育自己的国民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德国给世界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但是日本却不是这样。
日本是在盟军还未进入日本本土时就宣布了无条件投降,其国家机器并未被彻底摧毁。
美国进入日本后,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实施间接统治,即通过日本政府来统治日本。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取消了日本进行战争的国家机构,整肃了一部分战争罪犯,铲除了一部分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但是,不久之后的冷战却使这一进程遭到了破坏。
美国为遏制苏联和中国,对日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扶植和复兴日本,反而停止了对日本战争罪行进行清算。
最终的结果,不但保留了日本天皇制,而且过去旧政权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重新进入政府,甚至有些人还担任了首相和外相等重要职务。
二、两国民众的心理和对事差异。
德国是欧洲国家,“三权分立”、“议会制”、“多党制”等民主制度的的发源地就是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也是在欧洲展开,可以说欧洲一直走在人类文明民智开化、国家民主的前列,德国紧邻启蒙运动的主阵地—法国,德国人民深受民主思想的影响,具有更高的民主意思和自主意识。
即使有希特勒的“纳粹思想”,二战后的德国民众也在他国的帮助下,通过了比作德国法律和政治的基石的《德国基本法》,其作为德国的宪法,从根本的制度上保证了德国民主实现。
传统的民众民主思想在二战后迅速的得到解放。
德国政府和人民对在二战中是被害者还是施害者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认为德国发动了二战,给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特别是非常不人道地
屠杀了600万犹太人。
尽管德国在二战中也有许多人遭受了战争的涂炭,甚至德国本土变成了一片废墟,然而相比他们曾经施加给别国人
民的伤害,则是微不足道的。
他们从公民到国家元首都深刻的认识到二战的错误,并以自己的行为来挽救。
与之比较的日本,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家地域封闭就导致了其接受外部民主文化更加的困难,其近代化标志的“明治维新”运动也同中国的洋务运动一样,只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没有学习别人优秀的政治体制。
日本国内民众普遍认为自己是战争的受害者,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想一想,原子弹是决不会无缘无故降落在日本的国土上的。
日本国内从政府到民众,都缺乏一种应有的历史观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只考虑到自己被炸,而不考虑广大被侵略的亚洲国
家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他们只看到广岛由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却看不到南京在日军的烧杀劫掠下血流成河,繁荣不再。
战后长期以来,日本领导人在对国民的教育中也缺乏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总是试图淡化、美化这段历史,有时甚至歪曲、篡改历史。
不断发生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就反映了这一事实。
二战后战胜国要求德国支付了大量的战争赔偿,使得德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使得其也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体会到了战争的伤痛。
而日本在二战后支付的赔偿只是象征性地拿出一点钱,甚至作为东亚主战场的损失最为严重的中国主动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偿,我们希望换回一个值得敬重的国家,但我们高估了日本和平友好人士的数目和影响,对于根植于日本民众中的那种复杂心理的顽固性估计不足。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得日本国民生活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让其好了伤疤忘了痛。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日本战败国的压抑感被强大的优越感所取代,越来越瞧不起亚洲的国家和人民。
三、战争对象的实力差距。
二战时期,欧洲战场德国的主要敌人是英国、法国和苏联(现在是俄罗斯),至今这些国家都是强盛一时,至今也有着很高的国际地位,在战后恢复发展也非常快,加之得道者多助,在实力和声势上都足以对任何法西斯残余形成威慑。
特别是受害最深的犹太人,他们除了建立小而强的以色列国家外,在战后全世界各个领域都表现得出类拔萃,已经汇入了发达国家的精英阶层。
直到现在,以色列还在将那些隐姓埋名流亡世界各地多年的纳粹战犯引渡回国并绳之以法。
相比之下,日本侵略的对象是亚洲不发达国家或西方殖民地,在战后很长一段时期,这些国家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一些国家国内政局也很不稳定,比如中国国共两党发生内战,朝鲜爆发战争,越南爆发抗击法国、美国的战争等,极大地影响了本国的政治、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
而日本却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不到20年就跻身世界发达国家,有钱的日本对那些欠发达地区的人民的罪行更加不屑一顾。
小结
今天,德国和日本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其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但是,正是由于对二战的反省态度与行动的不同,两国的国际形象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如今的德国已经完全融入欧洲社会,不仅在欧洲得到了信任,也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并不受到什么阻拦。
日本尽管已成为世界第三的经济大国,但由于日本不愿彻底清算过去血迹斑斑的侵略历史,仍然得不到其他亚洲国家人民的信任。
近年来,日本一直在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是,联合国是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的组织,常任理事国必须是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的国家,一个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去,不能对自己负责的国家,又怎能对国际社会负责呢?所以,亚洲和世界很多国家越来越响亮地发出反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呼声。
今天日本政府内阁则越来越右翼化,安倍内阁也是一手对中国握手,一手在中国背后动刀。
日本对二战历史不思悔改的态度似乎
并没有改观,当然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