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及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讲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及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

群体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及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摘要】班集体是一个正式群体,相对于班集体而言,班集体中还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着的,他们与班集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班级建设都会造成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所以,作为班级管理者一定要正确看待和管理班级中的这些非正式群体,从而更好建设我们的班集体。

【关键词】非正式群体正确对待管理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引言

自从班级授课制以来,班集体也就成为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班集体是一种正式的群体,作为正式的群体,历来广泛被研究和关注。然而,班级这个正式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多是由学生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人生价值取向相同而自发组成的群体。因为这些群体与我们班级和师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探讨和研究这些群体是很必要的一项任务。当前的教育是指向学生个体的。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来指导教育,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然而,这些个体都是有情感的个体,他们有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活动空间。要想真正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这些情感世界,就必须认真观察,正确看待和管理学生的非正式群体,以下,我们将会探讨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怎样对待和管理等的问题。我相信,等你看完这篇文

章后,一定会对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有更深的认识,并且对你的管理策略也会有帮助的。

一、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概念和分类问题

要界定“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首先要对“群体”一词做出定义。群体是一定社会关系的直接反映。在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群体是按某些共同特征而划分的人类共同体。狭义的群体则是指由于某种共同的社会活动和交往需要而结合起来的具有组织特征的联合体。[1]除了以上的分类之外,群体还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就是指班级少先队组织等之外,一些由于利益共同或兴趣、情感、爱好相同且关系比较密切的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同一社会心理而自发形成的群体。这些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多种多样、稂莠不齐的,根据他们性质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中根据成员间需要的性质可分成三种类型:

(一)情绪型:这种类型的学生之间享有共同的感情基础,彼此之间有好相处,相互支持和鼓励。

(二)爱好型:学生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常在一起进行活动。(三)利益型:学生之间具有共同的利害关系,结合在一起能够避害趋利。[2]这些非正式群体会影响到班级这个正式群体。但是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于班级中的,要想正确对待及管理非正式群体,还必须认清这些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关系。

二、班级中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关系

由于非正式群体是班集体中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通常,一个班级中会产生很多个学生非正式群体,对于这些群体而言,他们的内部学生在价值取向上一致,但是这些群体和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举例来说:某个群体是由于学生成绩好,积极汉族懂得学生成员而自愿结合成的,这些学生都是爱学习的,以学习为目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群体都是以成绩好,积极主动的为学习目标的,有的甚至形成一些与班集体相冲突的群体,这类群体的学生比较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像这类的群体对班级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总的来说,班级中这些非正式群体是有好有坏,不论是有利于班级的还是与班级相冲突的,他们都不是绝对独立的,他们与班级这一正式群体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这些学生非正式群体会影响但班集体所确立的种种规范和制度,如小学生守则,班级规章制度等。另一方面,非正式群体又与班级保持一定的张力。也就是说,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虽然在外表几近相似,但还有能找出不同点的,这些非正式群体还是要有其自身的成长空间的。综上所述,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之间的关系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一致型,即学生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较高程度的一致性,他们主要是学习为只要目标,遵守班级的规章和制度,听老师的话。二是偏移型,这类群体大部分同学都是认同班级的目标的,大部分同学服从班级的领导。三是冲突型,这类学生非正式群体不爱学习,不遵守班级的纪律,处处与班级作对,对班级的负面影响非常大。[3]但也并不是不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如果班主任用心观察,恰当管理,给他们恰当

的教育转化都是可以把他们引入正轨的。所以,对于班主任而言,要先认清这些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从而更好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把这些非正式群体的负面影响缩小。

三、班级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及其作用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学生的年龄增大,心理的成熟,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有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所以这些非正式群体无形中就存在于班级中了。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在班级中参加非正式群体的学生已达80%以上,在这些非正式群体中,有的是因为共同的兴趣(如:学习、体育、娱乐、文学等)而结合成的,有的是因为住在同一个地方或住的较近而形成的。归纳起来,学生加入非正式群体大概有如下几种原因分类:

(一)满足友谊。学生都是有感情的个体,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都会寻找有情有义的人进行交往,发现谁可以交往,谁不可以交往,可以交往的这些人也就形成了非正式群体。

(二)追求群体认同。在非正式群体中,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得到群体对自己的认同,满足学生自我的心理需要。

(三)取得群体的保护。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学生有像借着群体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心理,也就是法不治众的心理。

(四)想要更好的发展。学生在这类群体中,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从而成功达成自己的某些目标,更好的发展自己。[4]

以上我们了解了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那他们的作用又有哪些呢?

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美国教育家马克汉森说:“非正式群体可以被看成是组织中未经正式计划而出于组织成员自发需要的过程和行为。”前面对于非正式群体的概念也曾提到: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班集体等一类正式群体之外的群体,这类群体没有正式的规章制度,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之间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都是以个人的爱好、喜爱为基础。但是,这类群体却有着很大的内在凝聚力,学生会“举荐、选举”出他们的“领头人”,这些“领头人”都是这个群体的核心人物,这些“领头人”对其内部成员有很大的影响力。学生对他们的“领头人”言听计从,所以,这些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建设没有很大的影响。当然,如果这而群体是与班集体一致型的群体,那他们对班集体的建设有很大的正面影响。如果这些群体是与班集体相冲突的群体,那他们对班集体的建设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班主任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管理,转化他们的思想,把他们引入正轨,从而最大限度的把这些群体的负面影响转化成正面影响,发挥他们的优势,更好的建设班集体。[5]

四、正确对待及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教育社会学认为:正确对待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重要环节。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他们的心理年龄特征。并且非正式群体的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