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践—创新—综合”
专业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
专业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大学期间,学生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专业综合实践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过程。
这种实践可以是在校内的实验室、工作室或实训基地进行,也可以是在校外的企事业单位进行。
通过专业综合实践,学生们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们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专业综合实践还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社会实际情况,提前适应职业环境。
创新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实践可以是在科研项目中进行,也可以是在创业项目中进行。
通过创新实践,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
创新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创新实践还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出更好的选择。
专业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学生们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能力和素质对于学生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专业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的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
同时,学生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主动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合实践课教案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课教案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案:综合实践课——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言:综合实践课是学生在课程外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教案将以社会实践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主题选择与背景介绍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程将以社会实践为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组织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主题与目标1. 实践主题:社区环境改善2. 实践目标:- 了解社区环境的现状及问题- 进行环境调查与分析- 设计并实施社区环境改善方案- 反思与总结实践经验,培养创新思维三、实施方法与步骤1. 方法:- 实地考察:了解社区环境现状- 调查与分析:搜集相关数据,进行环境问题分析- 设计方案:提出社区环境改善方案,并组织实施- 反思与总结:评估方案效果,总结实践经验2. 步骤:a)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环境现状- 学生观察社区的环境问题,记录并拍摄照片b) 调查与分析:- 学生搜集社区相关数据,包括噪音、污染源等- 学生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c) 设计方案:- 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设计社区环境改善方案- 学生组织相关资源,实施方案d) 反思与总结:- 学生评估方案的效果,并分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四、评估与反馈1. 评估方式:-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介绍他们的实践成果和思考- 教师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2. 反馈方式:- 教师针对学生的实践经验进行点评与指导-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实践心得五、实践产出与展示1. 实践产出:- 学生完成的社区环境改善方案及实施记录- 学生对实践过程的反思与总结2. 展示方式:- 学校组织展示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成果展示与交流- 学校网站或学校内部平台发布实践成果六、教师角色与指导方式1. 教师角色:- 指导者: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指导- 辅导者: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与帮助- 评估者: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估与反馈2. 指导方式:- 组织开展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讨论,分享实践经验- 提供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与设计结语: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创新实践与综合素质总结
学生创新实践与综合素质总结创新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本文中,我将对我所任教班级学生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和他们在综合素质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
首先,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在专题学习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比如,在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题中,学生通过野外考察、实地勘测等方式,亲身体验了生态环境的变化,并且提出了一些创新的保护措施。
在学习科学实验的专题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了各种实验活动,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提高了科学实验技能,培养了科学探究的兴趣。
其次,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实践。
学校举办了很多创新竞赛和活动,例如科技创新大赛、读书分享会等等。
学生们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能培养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他们积极准备比赛,提出自己的创新点子,并且通过团队合作去完成任务。
这些活动的参与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培养了他们的组织、沟通和领导能力。
再次,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展现了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
学校组织了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们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和发展动态。
学生们走出校园,参观企业、科研院所等,了解社会的发展,并且通过深入交流、观察和思考,加深对社会各方面问题的认识。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们展现出了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堂内外的创新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同时,他们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也表现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创新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创新实践综合设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和综合运用能力
感谢观看
THANKS
03 综合运用知识
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挑战
跨学科知识
需要教师团队具备多学科 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综合 设计
资源支持
学校需提供充足的资源支 持 创新实践需要良好的实践 平台
投入与支持
创新实践综合设计需要大 量的投入和支持 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实践和 探索
创新实践综合设 计
创新实践综合设计是 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 力的重要方式,通过 学生参与实践项目, 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设计模式需要教 师和学校的共同支持 与配合,以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如何实施创新实践综合设计?
创新实践项目
设立具有挑战性的创新项 目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 方案
跨学科知识
引入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 能 促进跨学科学习和思维
团队合作技能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技能 加强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
实践和反思
鼓励学生实践并反思经验 促进学生不断提升和改进
● 02
第2章 创新实践综合设计的 教学方法
● 06
第6章 创新实践综合设计的 未来展望
融入教育改革
提升学生全 面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素 质提升
综合应用能 力
帮助学生综合运 用能力
创新实践教 育
将创新实践综合 设计理念融入教
育改革
与社会需求对接
创新实践综合设计要 与社会需求对接,培 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 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 能力。通过与实际需 求结合,激发学生创 新潜能,培养他们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考核
实践能力
创新成果
考核方式
目的
个性化评价
个性特点
综合实践教学_创新(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综合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创新特点以及如何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未来领导者提供有益借鉴。
一、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综合实践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 以学生为主体。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以实践为核心。
综合实践教学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实现知行合一。
3. 多元化教学手段。
综合实践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综合实践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综合实践教学的创新特点1. 跨学科融合。
综合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2. 问题导向。
综合实践教学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创新驱动。
综合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创新项目、创新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 个性化发展。
综合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综合实践教学的实施路径1. 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利用,
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
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三个方面阐述在综合实践活
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基础。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具有敢于思考、敢
于质疑的精神面貌,能主动积极地面对问题,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
动中,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学校可以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
方案,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权衡条件、寻找因果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
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具有对问题进行独立
思考、开放思维和多元思维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分
组开展调研,通过交流和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
生参与创新比赛、发表创新论文等,激励他们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
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合创新基础与实践
综合创新基础与实践结课感想**学院 20180017**** 壹加壹等於二这学期抢到了开设在山东大学兴隆校区工程训练中心的《综合创新基础与实践》这选修门课,实属不容易。
因此我每次去工程训练中心上课时,都几乎要按捺不住激动之情,早早地来到教室,激动地看老师精心准备的课堂资料,激动地听老师细致讲解的每一句话。
老实说,我以前一听到“选修课”这个词我就有一种放松、自在的感觉。
因为我认为选修课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的课,这样我们就会因为喜爱这门课而花时间和精力去认认真真地学习这门课。
我也清楚的知道,不管是任何事情、任何工作,只要我们能够用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它、去研究它、去推敲它、去感悟它,我们就能够拥有做好这些事、学好这门课程或者是胜任这个工作的基础条件。
但是目前严峻的事实是,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对待选修课的态度是极其不正确,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他们往往忽视选修课的重要性。
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是被动的选课,他们选择的选修课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是为了学点知识,而是根据选修课的上课时间和地点,看哪个时间和地点更方便自己,这才做出定夺;还有一些人,他们虽然选了这门选修课,但却一直不来上课,他们认为上选修课是在浪费他们自己的时间!于是,他们有的要么在上课之前签个到就走人,要么找个朋友代替一下帮他签到,等等。
另外,当然还有少部分人,虽然来上选修课了,但却做着其他方面的事,比如看小说、听音乐、吃东西、睡觉......总之,他们对于选修课的这种态度,其实是对自己的极端不负责任,而且是不尊师重教的表现,终究会不利于自身的长远进步与发展。
这门课程由很多位有经验的教授、老师、讲师教授,因此涉及到了很广的知识面和很多的技术技巧、前沿科技。
其实我们当时选这节选修课的时候不太清楚这些,只是误打误撞,恰巧选到了这门非常优秀的课程。
这十几节课,各位优秀、负责任的老师带我们系统的了解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的办法、方法、优点和局限性,带我们瞻仰了节能减排领域优秀的作品和方案、做法,带我们了解了各种能源的优点和利用,带我们了解了各种创新、电子、机械、建模甚至机电设计大赛,带我们了解了人类目前最前沿的科技——人工智能技术,甚至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电子设计大赛的注意事项和技巧方法,还带领我们去尝试了如3D打印、激光雕刻等等先进前沿的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
基础认识实验→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创新实验
基础认识实验→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创新实验实验是科学研究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巩固基础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实验的基础认识、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创新实验的意义,并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意见。
首先,基础认识实验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
它帮助我们了解科学原理和方法,并建立起对实验的基本认识。
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进行简单的力学实验来理解牛顿定律;在化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酸碱中和实验来探索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基础认识实验为我们后续的专业技能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是专业技能训练。
一旦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巧和知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学习和培养我们的专业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实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验操作的规范和安全、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我们需要实践操作,不断积累经验,并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不断训练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并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是综合创新实验。
这是一个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验环节。
通过综合创新实验,我们可以将我们在不同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结合,解决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创新性的实验设计。
这种实验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广泛的知识储备,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验中进行创新性思考。
综合创新实验的目的是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使我们具备更好地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实验是我们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基础认识实验到专业技能训练再到综合创新实验,每一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实验,并不断探索和学习,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实验的规范和安全,做到科学、高效、安全地进行实验。
综合实践创新教案培养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创新教案培养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素质,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创新教案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探讨综合实践创新教案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实践与创新的关系实践是创新的基础。
没有实践,创新就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被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应用到真实的问题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因此,综合实践创新教案必须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案设计1. 设计问题情境教案中应设置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情境可以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者是与学科内容相关的挑战性问题。
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学生将面临真实的挑战,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引导开放性思维在教案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
开放性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3. 鼓励多种解决方案在教案中,应鼓励学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创新就是从众多解决方案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因此学生需要培养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价和改进。
4. 提供资源支持综合实践创新教案的设计应该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
这些资源可以是图书、网络资料、实验材料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将资源与教案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运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
三、评估创新能力的教案评价教案评价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了解他们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反馈和指导。
教案评价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可以关注他们提出问题的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合理以及解决问题的效果如何等方面。
创新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创新综合实践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创新综合实践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制定一套创新综合实践实施方案,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实践计划,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创新综合实践计划,明确实践的内容、时间安排和实施方式。
2. 指导教师培训,学校应该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创新综合实践指导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3. 学生选拔,学校可以通过选拔赛、面试等方式,选拔出具有创新潜质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参与创新综合实践活动。
4. 实践项目开展,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项目,如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引导学生深入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实践成果评价,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实践成果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动力。
四、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学校应该加大对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资金支持,确保实践项目的顺利开展。
2. 师资保障,学校应该加强对实践指导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水平。
3. 管理保障,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实践管理机制,明确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流程,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总结。
创新综合实践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加大对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合实践创新实践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创新实践的角度,探讨其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综合实践创新实践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探究、创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多个领域,如科技、艺术、体育等,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综合实践创新实践的实施策略1. 构建多元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地方特色,构建多元化的实践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选择。
2. 创设真实的实践情境教师应创设与实际生活、社会热点相关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探究、解决问题。
3. 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关键,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胜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
4. 重视家校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5. 创新评价方式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三、综合实践创新实践的未来发展趋势1. 数字化、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体验。
创新综合设计及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以创新综合设计及实践为主题,从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综合设计的基本原则、创新实践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一、引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创新综合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将创新思维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创新综合设计及实践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我国创新工作提供借鉴。
二、创新的重要性1.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
2. 促进产业升级创新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业链整体水平。
在我国,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3. 增强国家竞争力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越强,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就越大。
4. 改善民生创新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
通过创新,可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人民福祉。
三、创新综合设计的基本原则1.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创新综合设计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 创新思维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创新综合设计应将创新思维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将创新理念融入设计过程,提高设计质量。
3. 注重团队合作创新综合设计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4.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综合设计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创新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四、创新实践的方法与途径1. 深入市场调研创新实践首先要深入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竞争对手情况等,为创新提供依据。
2. 创新思维训练通过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
3. 优化设计流程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设计效率,确保创新成果的顺利实施。
小学综合实践创新思维浅谈
小学综合实践创新思维浅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小学综合实践创新思维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实践、创新和思维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综合实践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实践是小学综合实践创新思维的基础。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实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中获取知识。
在校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学会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小学综合实践创新思维的核心。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
在教学内容上,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富有创意和探索性的教学课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育环境上,学校可以创设一些创新的课外活动和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探索。
通过创新,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维是小学综合实践创新思维的灵魂。
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实践创新思维,需要引导他们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趣味性的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校外实践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学会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角度。
通过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在实践、创新和思维的指导下,小学综合实践创新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引导和关爱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由内心地接受实践、创新和思维的培养。
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总结
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总结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我校近期开展了一次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我将在本文中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活动背景本次创新实践活动是由学校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主题为“科技创新,改变未来”。
活动内容与过程在此次活动中,我们组成了由五名成员组成的小组,并确定了我们的项目主题为“智能座椅设计与制作”。
我们一开始进行了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了目前座椅市场上的主要问题和用户的需求。
然后,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和团队讨论,最终确定了智能座椅的设计方案。
在设计方案确定后,我们开始进行实践操作。
我们首先进行了各种材料的选购和加工,然后进行了座椅的组装和调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团队合作和技术研究,我们成功地克服了这些问题,并最终完成了座椅的制作。
活动成果与收获通过此次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首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智能座椅的设计和制作,该座椅具有舒适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
其次,我们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学会了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并磨合出高效的工作方式。
此外,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还提高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的阶段,我们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
在技术研究和实践操作中,我们学会了提出独特的设计理念,并将其实际应用到产品制作中。
总结与展望通过此次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我们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校能够继续开展类似的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机会。
创新综合实践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参加创新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以及综合实践在培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深刻体会。
一、创新的重要性1.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国家、企业、个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国家层面来看,创新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从企业层面来看,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从个人层面来看,创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条件。
2. 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创新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创新思维能够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使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
3. 创新是个人成长的阶梯创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个人成长的阶梯。
通过创新,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价值。
二、综合实践在培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1. 培养创新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2. 锻炼创新思维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协作。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需要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项目,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为项目的成功贡献力量。
4. 培养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我在创新综合实践中的体会1. 重视创新意识在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2. 学会运用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活动,我学会了运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
创建基础、综合、创新相结合的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个性化实验教学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个性 化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特长和 优势。
实验成果展示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成果进行展 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 达能力。
05
实施方案与策略
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01
02
03
04
基础实验
保留经典、基础的实验内容, 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
素养的培养。
实验材料
优化实验材料的选择和采购,降低实验成本,保 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06
预期成果与影响
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基础实验技能
通过基础实验教学的加强,使学生掌握医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 作方法,为后续的实验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综合实验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创建基础、综合、创 新相结合的医学实验
教学体系
目录
• 引言 • 基础实验教学 • 综合实验教学 • 创新实验教学 • 实施方案与策略 • 预期成果与影响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医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 途径。
目前,医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与创新性等,难 以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
感谢观看
临床与基础结合实验教学是提 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 重要途径。
通过将临床病例引入基础实验 教学中应用。
组织学生参与临床实习和见习, 让他们亲身感受临床工作的实 际情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综合实验项目设计
综合实验项目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 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综合实践个人总结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参加的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告一段落。
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还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在此,我对自己在创新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践活动概述1. 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学校组织了一系列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活动内容(1)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我们学习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2)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关注民生,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科技竞赛:在科技竞赛中,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培养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个人表现及收获1. 个人表现(1)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团队贡献力量。
(2)在活动中,注重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与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3)认真总结活动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个人收获(1)创新意识: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我认识到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
(2)实践能力: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我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团队协作:通过与其他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社会责任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重要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四、不足与反思1. 不足(1)在创新创业大赛中,由于经验不足,部分项目未能取得理想成绩。
(2)在实践活动中,部分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综合实践教学创新(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创新综合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现状、创新策略及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综合实践教学是指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综合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实验设备陈旧,实习基地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2.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不利于激发学生实践积极性。
4.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教师数量不足,实践经验匮乏,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三、综合实践教学创新策略1. 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更新实验设备,拓展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 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合:将实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实践积极性。
4.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
5.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展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四、综合实践教学实施路径1. 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比例,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2. 实验课程改革:改革实验课程内容,注重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
4.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小学创新综合实践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小学创新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是我校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活动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创新教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作为一所小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创新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以“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3. 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活动内容1. 创新思维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校开展了创新思维训练活动。
通过开展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问题解决等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科技制作比赛科技制作比赛是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比赛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两种形式,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比赛内容包括机器人制作、电子制作、模型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技的魅力。
3. 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我校组织了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企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 创新创意展示为了展示学生的创新成果,我校举办了创新创意展示活动。
活动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科技作品、创意设计等,让同学们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5. 创新讲座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我校邀请了知名专家开展创新讲座。
讲座内容涉及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等方面,让学生在专家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创新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实践—创新—综合”作者:王绪振胡庚申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9期摘要:文字与版面设计越来成为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文版设计思维是设计品完成的保证。
本课程教学改革以“基础→实践→创新→综合”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手绘及上机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文版形式变化、视觉分割等原理和方法,案例、项目为教学方法贯穿其中,最终达到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文字与版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10-02一、课程现状分析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为2012年新建专业,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除了结合当今大设计产业文化背景、省内外同类院校专业设置方案、当地创意产业需求等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根据我院的师资、软硬件设施等实际情况而设立的课程,所以专业建设并不完善,课程设置有待商榷。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也是按照同类院校专业模式模仿开展,但横影学院办校特色明显,笔者也更愿意创造一个别具一格的特色专业,所以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授课班级现阶段的教学重点正在由职业基础课程转向职业核心课程,而文字与版面设计则是这个转变过程的一门中心课程。
本课程在专业设置里面属于基础课程,但具体来说应该是一门由基础课程向专业核心课过渡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技能课程(也有一些院校称之为基础专业课、必修专业课)。
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手绘和上机操作功底,提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创造及视觉空间分割和色彩知识的应用,形成完整的字体设计思维,也为后期书籍装帧设计、平面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与大多数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科目设置基本一致,将“文字”与“版面”原本属于两门的科目结合起来,形成“文字与版面设计”渐进性质的课程,课时稍有压缩。
但课时的减少给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多困难和压力(实际证明课时的确太少,课程结束后还有众多重要问题诸如版面设计中色彩知识应用、视觉空间原理及绘制等还没有完成,建议应由40课时改为64课时或“文字”、“版面”课程分开)。
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的实施过程(一)教材选定作为教师应该把握本课程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向,为学生挑选合适教教材。
本课程选择沈卓娅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示范性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字体与版式设计》,本教材注重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字体设计与版面编排技能的训练,并有大量的实际案例,以感性和直观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凸显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
本教材还有一个适于本专业的三大特色:第一用轻松的、故事性的写作方法对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作易于理解的表述;第二书中70%是学生的课程作业,借此可缩短使用者与教材的距离,更有亲切感;第三拥有大量案例,易于进行项目教学法。
(二)改革思路本人接到文字与版面设计这门课程之初有一个设想,即在短期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一门专业特色课程,而在远期目标则建设成省内民办高职院校同类课程中前沿的领先的一门精品课程。
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实施了包括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革思路如下:一是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与国内外设计艺术的最新观念、思想、文化相结合,从观念上走在最前沿。
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更重要的是加入现代设计艺术最新的设计思想文化和设计作品的学习。
本人除在班级交流群中发布各类设计网站,带领学生参加中国美术学院等优秀专业院校的毕业展、设计展、艺术展、大师展等等,让学生随时知晓设计的更新与变革。
除此之外,还举办了诸如“走进包豪斯”之类的讲座,提升学生的设计艺术素养。
二是为满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本课程改革除了知识的讲授外,还特别加强能力训练,以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让学生对平面设计方向进行系统化规划学习,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设计作品,并使之为己用,通过赛事、项目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通过“中国大学生广告节”等比赛给学生以压力,慢慢走进设计的内部(结果并不理想,经调查询问,学生基础稍差,初次接触设计的原因)。
三是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以展览、赛事、项目贯穿课程始终,加强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在学生中心,“针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渐进教学进度”,“教学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遵循学生思维及创作特点,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提问式”、“启发式”、“对比式”、“讨论式”、“小结式”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实现开放式教学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分组对待。
本人观察研究了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作业特点及专业能力,选取不同题目的“策略单”分给各个学生练习(实施过程中有些可能不是很匹配,但允许学生更换题目完成作业)。
字体设计的作业题目除了让他们从个人名字的文字设计开始之外,抽象笔画的视觉延异、笔画共用、文字图形化等的作业都会有3-5个题目供学生选做。
四是充分利用前期课程所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手绘表达、造型基础等)、结合同期课程进度(设计基础、图形创意)、考虑后期课程应用(书籍装帧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渐进教学,实现教学合理化。
如“广告节”策略单的题目涉及到标志、海报等,让大家初入设计。
将“文字设计”与“版面设计”整合为一门课程,除了考虑上下各门课程的联系之外,还要涉及本课程与“美学”、“文艺学”、“广告学”、“市场营销”、“社会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实施步骤本课程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基础→实践→创新→综合”为主线,如下:本课程共五周,每周为8个学时,整合之后课时有所压缩,具体实施操作起来相当紧张,但掌握好教学方式,可部分实施。
首先是每周学时实行“1—3—1—2—1”分配,也就是“1个学时内容讲授、任务分配、方法引导;3个学时分析任务、构思策划、实践应用,在教师指导下个人或分组手绘制作;1个学时教师点评,讲解个人的创意灵感、设计说明,鼓励学生讨论分析,自行讲述;2个学时对前面讨论做出调整各组设计,整合完成任务;1个学时学生评价,得到反馈教师总结。
”上述为每周课程计划的实施过程,五周可完成五个案例制作,包括“中文字体与拉丁字母的练习、笔画共用(基础)、抽象笔画的视觉延异、文字图形化的表达(实践与创新)、策略单和邀请函设计(综合)”,但我们最终结果是一个完整的案例,即形成一本11页左右的作业册。
这也是本课程实行的“1—3—1”模式教学进度分配计划,即:“1周是是基础:基本文字、版面历史、概念、印刷等的了解,汉字及拉丁字母的基本绘写和练习,项目任务为个人名字或规定字体;3周实践与创新:文字设计思维拓展实训、抽象笔画的视觉延异、笔画与图形的同构、文字图形化表达;1周是综合作业:以邀请函、大赛策略单为例,字体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及版式设计的要点,版式的编排原则、形式法则、点线面编排要素、编排类型等”。
三、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由于授课对象为我院本专业第一届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在无形中有了更大的压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本院特色结合的恰到好处需要更多的探索(把影视片头字体设计、影视文案编排设计、校内外舞台设计服务等作为项目教学案例),探索过程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升本专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将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紧紧围绕浙江省区域文化应用为中心,甚至将横店影视的特色贯穿于课程内容之中,并通过项目、赛事引导、校内外服务等来把文字与版式的课堂练习应用到实际之中。
但是课程在实际的进行当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一是创新思维的训练需要加强。
因学生刚刚从应试环境中进入大学,而艺术设计专业需要的是思想的自由与解放,需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使得学生难免手足无措,练习过程中多以临仿为主。
对字体与版面的认知从笔画、偏旁、段落、句子转移到抽象笔画的视觉延异、笔画与图形同构、文字图形化、编排原则、形式法则等上面。
对这些问题,本人思考权衡万千,建议将“图形创意”课程(现课程安排为1-6周,每周7节)排在“文字与版面设计”(现课程安排为1-5周,每周8节)之前效果更好,创意思维的训练会提升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对字体与版式设计的思维方法、创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是本专业学生班级编制较大。
现班级共有59人,给课程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不少困难,降低了传授效率。
这也是后面很多专业课程要面临的一个难题,若利用分组的形式会提高授课质量和作业效率。
三是对学生地位认可的过程难以实施。
这是他们所接受的与设计应用最为相关的第一门课程,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决心、树立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尤为重要,需要认可他们的地位,紧紧围绕在学生中心。
本人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不同题目或个人自行选择限制性题目。
但某些学生自信心还是严重不足,但有很强的自尊心,懒得动手,对本课程甚至是本专业持排斥、厌恶态度(通过询问观察某些学生高考时根本对本专业不感兴趣,限于文化课成绩本专业是最后的选择,同样对其他课程持排斥态度,扬言是来拿毕业证的)。
这类同学应该加强思想教育指导,培养兴趣,提升自信,耐心引导,从零开始。
但屡教不改者可在期末考核里面挂科、处分,补考也要按照专业水平测定,不可应付了之,否则不利于学校品牌建设,切除拿毕业证的思想。
四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调和利用不充分。
本课程类型为“理论+实践”,然而在传授的过程中学生更愿意接受手绘制作,而对设计理论和软件操作稿嗤之以鼻。
设计离不开电脑软件,每个人都拥有电脑确实给课程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过度迷恋网游等又害了一部分人,作为专业教师以布置课下作业来提升学生软件技能水平,尽量充分利用电脑的作用。
部分学生软件技能较差,无法将自己的创意设想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前期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亦需要改革,通过项目教学法来代替操作键、命令的讲解陈述(本人若接到此门课程,愿意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项目教学加强实践练习)。
五是课程设置有待商榷。
本课程是建立在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等专业基础课程之上的一门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
但设计基础(每周2节,1-17周)与图形创意(每周7节,1-6周)却与本课程同步进行,并且三大构成课(经改革为设计基础课)战线又长,文字与版面设计课时设计短而紧凑(8课时每周,1-5周)。
所以基础往往没练到,专业已进行,适得其反。
在实行“1-3-1”教学进度分配时,版面设计方面的课时明显较少,很多专业问题没有解决,需再加3周为宜,即“1-3-4”计划安排。
四、结语本次课改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字体与版式设计的设计原理和形式法则,加深了对艺术设计的认知。
但这只是本人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的一个开始,作为教师除了看到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创作的一些优秀作品外,思考更多的还是诸如本文第三节五个问题,改革还需进一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