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_韩继伟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1)
十0 六
1
2
3
4
5
6
7
8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BCD E F
进 制
如果不教会这些基本观念会怎么样?
❖ 硕士研究生复试 的情景让我感到了什么是教 育的泡沫
❖ 南京某重点中学毕业十周年聚会,高考平均 分96,十年后平均分17.6分
❖ 教育是什么?
二、学科知识的内容之二:问题图式
❖ 课改讲探究讲感悟讲活动,不敢讲训练。 ❖ 探究课
停地与学生讨论,随时问一些小问题,考查学生对正确东西的确认程度,或者有多大的能力发现和改正错误。最后由3位教授共同给定一个分数
和能相应体现学生个性特点的评语。这样的考试是辛苦的,但是德国人对待他们认为是合理和科学的事情,就一直持有这样认真的态度。
❖
我们的中小学生在考试中出了一点小错便会得到一个不好的分数。这种对天真幼稚的孩童要求百分之百不出错,不仅过于残酷,也违反人类
拨亮数学的火焰(人民日报)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部教授 著名数学教育家 冯克勤
❖
本世纪特别是近50年来,数学有了极大的发展。这些年,许多学校在开设新课介绍现代数学方面也作了努力,但是从整体上讲,与其他学科
相比,在知识结构更新方面,我以为数学是做得最差的。
❖
我们高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大约达到了17世纪的数学水平,工科大学生的主要数学课———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数理方程则是18和19世纪的
❖ 在这过程中每次必然有一个非零的余数,否则这十 进位小数是有限的。
❖ 在除的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不同余数将是之间的整数 ,所以最多只能有q—1个不同的余数值,这说明任 何有理数的十进位小数表示式是循环的;开始出现 有限个数码,随后同样的一个数码或一组数码将无 限次地再现。
利用图形的旋转和对称性妙证一类几何题
旋转和对称性在解题中的应用云南省广南县第四中学——韩继伟论文摘要:现代教学中,如何可达到低耗高效,解一题,知一类题型,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新教学改革与研究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企图“步步踏稳,层层夯实,死板硬套,照搬公式”的传统教学告诉我们无法提高解题思路,只有挖掘题目内涵,勤于思考,分析已知条件,巧妙撑握证法,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探究,挖掘,开拓,启迪。
正文中学数学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现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心理学认为,数学能力的差异,反映了数学思维的差异,所以要提高数学能力,归根到底要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探索中寻到规律,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说,给学生一条鱼吃,不如教给他一根鱼杆,在教学中,利用典型习题具有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挖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启迪思维,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达到解一题,知一类,提高一步的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与解法探究。
1.旋转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2.性质:旋转不会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3.例《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课本94页习题如图△ABC 和△ADE 均是顶角为42 的等腰三角形,BC ,DE 分别是底边,图中的哪个三角形可以通过怎样的旋转而相互得到?解:∵△ABC 和△ADE 均是顶角为42 的等腰三角形。
∴AB=AC. AD=AE.又∵∠BAD=42 -∠DAC. ∠CAE=42 -∠DAC. ∴∠BAD=∠CAE. ∴△BAD ≌△CAE.故△BAD 和△CAE 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而相互得到。
3.引申例:P 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任意一点,AQ 平分∠PAD 。
求证:DQ=AP -BP 。
分析:结论中三条线段位置分散,我们可以通过旋转变换使它们集中在一起成为一个三角形。
让赏识走进数学课堂
让赏识走进数学课堂广南县第四中学——韩继伟《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它们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意志的活动过程。
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略了情感态度在数学教学中作用。
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数学难学或学数学很累。
学生往往低估自己,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学好数学的希望,往往被“笨孩子”的自我感觉替代了,天天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整日为学不好数学而烦恼。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设法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激起他们的热情和自信,帮助他们从失败中站起来,走出自卑,走向自信。
教师要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前进,不断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
在赏识中教育,在教育中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因为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
赏识你的学生,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成为靓点,使学生找到自信的感觉,找到“我行”的感觉,还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生活。
一、赏识——开启学生的心扉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学生觉醒,推掉压在身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学生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学生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记得,面对七年级新生,发现所教的这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
经调查后,他们对数学学习已经失去信心。
我对他们采取赏识教育,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如“你真棒!”“你能行。
”“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
”“在这方面注意一点,事情就做得很完美了。
”等等。
数学课堂上,老师亲切和善的教态,真心赞赏的语言,以及给予学生鼓励的目光、神情,都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消除学生的自卑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的上进心,利用自身的优点控制其弱点,实现教育中的“自我调控”。
为了得到教师的赏识,学生们上课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勤学好问。
初中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研究韩继伟;黄毅英;林智中【摘要】目前对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师的数学概念、法则等明确的命题知识的考察上,而对于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研究还不多见.研究从广义知识观的视角出发,通过教师问题解决过程的分析去探讨教师具有什么样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这种学科知识是否与教学有关?研究发现:中学数学教师具有3种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细节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结构性知识.专家教师比普通教师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更丰富,这说明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是与教师教学相关的一种学科知识,它是隐藏在专家教师教学专长背后的重要知识基础.【期刊名称】《数学教育学报》【年(卷),期】2016(025)002【总页数】6页(P49-54)【关键词】教师知识;学科知识;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作者】韩继伟;黄毅英;林智中【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吉林长春130024;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学系,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香港【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51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对中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研究教师对中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解,如斜率、面积、极限、函数、导数、分数等概念[1~8];另一个则是以 Ball为代表的教师对中小学数学法则的理解,如整数减法、乘法,分数除法法则[9~11].无论是数学概念还是数学法则都是一种“知道是什么”的命题性知识.很少有研究去探索教师通过解题所积累起来“知道怎样做”的实践性知识.教师学科知识研究的根本动力在于寻找与教师教学所需要的学科知识基础.那么,除了数学概念、法则等命题性知识,为了更好地教学,数学教师还需要什么样的学科知识呢?这是研究者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事实上,数学教学活动中既有数学命题性知识的教学,也有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际数学教育曾提出:问题解决是学校数学教学的核心[12].问题解决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要知道哪些是典型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些典型问题的解决要学生学会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为此中国的一线数学教师在工作中不仅钻研数学概念、定理,同时也会投入很多精力研究中学数学解题.但遗憾的是目前对教师的数学命题性知识已经有了很多了解,而对教师通过解题到底获得了什么样的知识却知之甚少[13].为此,从广义知识观的视角出发,将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的研究拓展到教师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这个新维度.具体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中国中学数学教师有什么样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2)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是否与教师教学专业水平有关?研究中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是指通过问题解决活动总结的关于某一类型问题的典型特征、常用解法的知识.这种知识不是学习数学概念、定理之后自然形成的,而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在心理学上也将这种实践知识称为问题图式.2.1 研究设计的思路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尝试探索出一种与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有关的新的教师学科知识——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认知心理学家常使用“专家—新手”比较的方式去探寻隐藏在某种专业能力背后的知识基础.借鉴心理学的这种分析性研究的范型,通过“专家教师—年长普通教师—年轻普通教师”的比较去探寻教师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与教学专业水平之间的关系.认定专家教师是高教学水平组,年长和年轻普通教师是低教学水平组,如果专家教师在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上比年长和年轻普通教师都高,这说明在专家教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教学水平并不只是因为其教学时间长,而是与专家教师所具备的这种学科知识有关.那么,在这个初步的分析性研究的基础上将来继续做处置性实验研究,把这种学科知识传授给普通教师后考察普通教师是否因此而提高教学表现,从而为深入揭示这种学科知识与教学专业水平之间的关系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反之,如果专家教师在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上并没有比两种普通教师都高,这就说明这种学科知识与教师教学专业水平之间没有关系,在未来的研究中没有进一步研究这种学科知识的必要.为此,选择了吉林省长春市的3所不同水平的初中,它们分别是市里较好的学校、区里较好的学校和普通学校.在每所学校中都选择专家教师、年长普通教师和年轻普通教师各一名,一共有9名被试教师.研究中的专家教师主要是指在教学上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获得同行教师认可和推荐的、具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年长普通教师指和专家教师有同样教龄但在教学上未获得同行教师特别赞许的教师.年轻普通教师指教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对教师的划分是从教学质量的角度而不是从解题的角度来区分的,研究中所说的专家教师是教学效果和质量好的老师,这其中并2.2 研究方法的确定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是内隐的,蕴含在解题过程中的知识,是无法通过解题者最后给出的答案而完全了解他拥有什么样的实践性知识.因此,实践性知识的研究需要深入到具体的解题活动过程中去,需要了解问题解决者思考过程中的细节.鉴于研究问题的这种性质,研究采取质化的研究取向,主要采取工具性个案研究的方法.其理由是:虽然研究者对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有一些经验层面的感受,但在研究之前并不了解教师的这种学科知识的样态、性质.可以说,教师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的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没有形成具体的研究假设.因此,需要以个案为工具,通过对个案活动的深入研究达到了解这种未知的教师学科知识的目的.具体地说,研究者与吉林省的两名数学教师共同选编了3道几何题目作为探索教师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的切入点,这里不只是看教师解答这 3道题的结果,而是由此访谈他们的思路,通过对教师解题过程的观察、访谈来了解教师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2.3 研究过程的描述研究分预备性研究和正式研究两个阶段.在预备性研究阶段,通过半结构访谈和教师日常习题总结资料的分析了解教师对哪些类题目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正式研究阶段以预备阶段所获得的资料为依据,用几何题作为正式访谈的题目.几何题目中所蕴涵的典型图式比较明显,通过观察解题者引辅助线的做法和他们解答几何题目的过程,解题者头脑中问题解决的经验更容易被观察并刻画出来.选择这3个几何题目的原因是这些题目蕴涵多种类型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有数学概念、未知量、基本图形和数学结构,这可以让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去考察研究对象头脑中所储存的问题图式类型.另外,所选的这3个题目也是教师们普遍熟悉的,起点比较低,普通教师也能给出一个或者两个解答.但同时这3个题目也都可以一题多解,能够给出多种不同解法也并不容易.因此这3个题目在低起点的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能将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区分出来.在正式研究阶段的资料搜集过程中,首先给教师一个题目,在教师读过题目之后,还未开始解题之前,主试问下面的两个问题:(1)您能读懂这个题目吗?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2)看过这个题目之后,您有哪些想法?会考虑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后教师开始解题.研究者在旁边观察教师的解题过程.在教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主试问下面的两个问题:(1)您以前是否见过和这道题类似的问题?(2)这道题目中有哪些您熟悉的东西?通过这些访谈引发研究对象头脑中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访谈后将录音转成文字.然后把每位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想到的、使用到的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内容进行编码、分类后整理出表格.为了提高研究的效度采取的第一个措施是搜集、分析多渠道获得的资料支持研究结论.研究中搜集、分析的资料不仅包括访谈的资料,也包括访谈过程中的观察笔记、教师的书面解题资料.另外,采取多人分析资料的方法提高研究效度.资料分析的过程由文章的第一作者和编制附录中题目的两名中学教师分别独立完成,经过反复的交流讨论,最后资料分类的一致性在90%以上.3.1 中学数学教师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研究发现教师表现出 3种不同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第一种实践知识是与题目中的某个细节或某个概念有关的,比如看到切线这个概念就会想到要连接过切点的直径得到直角,这种知识称为细节性知识.第二种实践知识是在制定解题计划时所表现出来的,与确定目标、子目标有关的知识.如证明线段成比例问题要采取先证平行的方法,称之为策略性知识.第三种实践知识是与元素(或数量)之间组织方式有关的.同样的几个元素可以组织成不同的结构,在几何中结构性知识主要是一些有意义的基本图形,称之为结构性知识.研究中教师所表现出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归纳如表1所示.首先对表1所列的一些项目做以简要说明.表1 第2列是“对象的特点”,在解题开始时教师所关注的对象是有选择性的,不会对题目中的所有对象都平均分配注意力.教师给予特别关注的对象可能是已知条件中的某个概念、也可能是某个要证明的结论,也可能是部分的图形,根据这些特点对实践知识进行分类,给出表1第1列中的“名称”.表1第3列是“与对象相应的图式”.解题中教师以第2列中的特殊对象为线索,提取出头脑中与此相关的经验图式.比如教师见到切线这个概念,会由以往的解题经验想到要作过切点的弦或找弦切角这个图式,就会得到相等的两个角.尽管这个图式的合法性是以弦切角定理为逻辑保证的,但弦切角定理作为一种“知道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已经成了一个“知道怎样做”的背后的根据,已经有切线问题图式的教师不会把弦切角定理结合具体题目再做辨析比对.下面具体介绍教师的3种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3.1.1 细节性知识在一道数学题目中有很多的已知条件,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这些已知条件并不是同等重要的.解题时有些条件并不会引起被试教师的注意,而有些条件却能够引起被试教师的特别关注,并以这些条件为线索将头脑中的相关数学命题提取出来.研究中使用的第1题如图1所示:已知:过弦AB的一端B,作一切线BC,过另一端A作BC的垂线AC与直径AD.请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证明∠DAB=∠BAC.这道题目的表面有很多的信息,如弦AB、切线BC、直径AD、AC是BC的垂线等,但被试教师给予特别关注的已知条件有两个:一个是直径AD,另一个是切线BC.表1第5行第6列显示有 T-1-2等 6位教师见到直径会想到连接直径所对的圆周角.而表1第2—4行显示教师和切线有关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更为丰富:所有教师见到切线都想到了要连接圆心和切点,有5位教师想到了要连接过切点的弦,有一位教师想到了做圆的另一条切线,这些就是一种以切线为核心的几种图式.在这种图式的索引下解题者可以提取出头脑中切线的性质定理、弦切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与切线有关的数学命题性知识.由对教师T-1-1解题前的访谈可以看到在他的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与切线问题有关的实践性知识.这是一道和切线有关的典型题目,在解和圆的切线有关的题目的时候,我通常会告诉学生有几种常见的引辅助线的方法.一个是连接过切点的半径,这样就会有直角,或者是设法使用弦切角定理,引过切点的弦,能得到相等的角.还可以做圆的另一条切线,利用切线长定理得到两个相等的角和两个相等的线段.最后,有切线、割线的时候要直接考虑切割线定理.引出这些辅助线之后就可以通过定理将切线这个条件转化成了角和线段(教师T-1-1).图2,图3和图4就是教师T-1-1按照上面的思路所提供的3种不同方法,具体证明方法略.其它8位教师也都具有类似于教师T-1-1的上述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所不同的是其它教师可能只具有其中的一两点.3.1.2 策略性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被试教师也会从结论出发,由最终所要证明的结论目标去思考需要先通过怎样的方法达到什么样的子目标.在研究中使用的第2题如图5所示,要证明的结论是4条线段成比例.已知:PA是⊙O的切线,A为切点,割线PBC交⊙O 于B、C两点,D为AB的中点,连PD并延长交AC于E,请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证明AE∶EC=PA2∶PC2面对这样的问题被试教师想到的是:遇到线段成比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似,三角形相似能出现比例的情况.还有平行线,利用平行等分线段定理(教师T-1-3).解决第2题的目标是证明4条线段成比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被试教师先制定了子目标,那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或找到平行线.而为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有5位教师(T-2-1,T-3-1,T-1-2,T-2-2,T-2-3)又制定了如下计划,先把4条线段的乘积式写成比例式AE/EC=PB/PC,再看上下对应的两条线段AE与EC、PB与PC能否组成三角形,所组成的两个三角形能否相似.如果不相似,再看左右对应的两条线段AE与PB、EC与PC能否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在尝试直接找平行和相似失败后,这些教师开始考虑换项后找平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教师使用了另一种类型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也即下面要介绍的结构性知识.在研究中,除教师T-3-3只考虑到通过平行一种方式证明比例线段之外,其它的8位教师都想到要通过证明平行或相似来达到证明4条线段成比例的目的.特别地,教师T-1-1还提出尝试利用面积法解决4条线段成比例问题的策略.除教师T-1-1外,其他教师在最初制定解题策略时都没有提到过面积法,在随后的解题过程和最后给出的证明中也只有教师T-1-1给出了面积法,由此可见不同的解题策略知识在宏观上对问题解决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解题者的策略知识越丰富解题过程中的思路也越开阔.3.1.3 结构性知识在研究中发现,当教师面对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的时候,往往会从这个复杂图形中发现某些自己所熟悉的基本图形,从而将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的组合.以研究中第2题(见图5)为例,在尝试直接用平行或两个三角形相似来证明4条线段成比例失败后,大部分教师的解题一度陷入了困境,但有的教师却能很快从题目的复杂图形中发现了自己熟悉的基本图形X型(图6,图7)A型(图8,图9),并通过构造这个基本图形而找到了中间的代换线段,找到了继续前进的突破点.过B点作BM//AC,构造如图6所示的X型,将AE换成BM.使用这个方法的有教师T-1-1、T-2-1、T-2-2、T-3-2、T-1-3.过A点作AM//PC,构造如图7所示的X型,将AM换成PB.使用这个方法的有教师T-1-1、T-2-1、T-3-2.过B点作BM//DE,构造如图8所示的A型,将AE换成EM.使用这个方法的有教师 T-1-1、T-2-1、T-1-3.过A点作AM//PE,构造如图9所示的A型,将PB换成MP.使用这个方法的有教师T-1-1、T-2-1.A型和X型(也有教师称之为“8”字型)这种结构的图形对这些教师来讲是很熟悉的:过A、B、C、D这些点引平行线,能构造出A型和X型的基本图形.用多种方法去构造这两个基本图形是很重要的,教学生如何具体地去解哪一道题并不重要,那能讲出啥来呀?关键是要选择一个典型的问题,教会学生一种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构造A型和X型的基本图形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一种方法,所以训练学生用多种方法构造这两个基本图形,这很必要(教师T-1-1).这些基本图形往往能使解题者具有某种直觉,直接从复杂图形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某种结构,从而将题目中的部分元素组织起来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在研究中的第3题中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这种结构性知识的存在.研究中的第3题是:“请编出几道几何证明题,要求题目中至少有角平分线和平行线”.研究者希望通过“角平分线”和“平行线”这样较少的限制条件引发教师说出头脑中已有的比较熟悉的几何题目,从而直接探索教师头脑中的一些结构性知识.在这道题目的解答中,除了教师T-3-3和教师T-2-2没有给出有共同结构的题目之外,其余7位被试教师都很快编出了具有共同结构的 2~3个题目,下面是教师所编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题目.如图10已知:OD为∠AOB的角平分线,CD//OB.求证:△COD为等腰三角形.(教师T-2-3)如图11已知:在△ABC中,∠B的角平分线BF和∠C的角平分线CF交于F点.过F点DE//BC.求证:BD+ CE=DE.(教师T-1-3、T-1-1、T-2-1、T-3-1)如图12已知:△ABC中,CE平分∠ACB,交AB于E,CD平分∠ACB的外角.过E 点作ED//BC交AC于G.求证:EG=DG.(教师T-1-3、T-1-2、T-1-1)如图13已知:△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且OD//AB,OE//AC.求证:△ODE的周长等于线段B C的长.(教师T-2-1、T-3-1)尽管对所编题目的限制非常少,但可以发现这些教师所编的数学问题彼此却非常相似.这些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平行线,从而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被试教师所编的题目不只是上面的4种,但基本上与上面的题目大同小异,都没有脱离上面所说的这个基本共同点.特别有趣的是,有两位专家教师还将这种图形编成了口诀.教师T-3-1的口诀是“角分平等腰成”.教师 T-2-1称这种图形为“二平一等”.第一平呢就是角平分线,第二平呢是平行线,等就是等腰三角形. 3.2 中学数学教师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为了分析不同类型教师在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上的差别,根据表1的数据从教师的角度归纳了每位教师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如表2所示).下面根据表2列出的3种问题解决的策略知识对不同类型教师进行具体比较:在细节性知识上,专家教师比年长普通教师和年轻普通教师略多一些.3位专家教师中有两位(T-1-1,T-3-1)表现出 3种细节性知识,一位专家教师(T-2-1)表现出两种细节性知识.而普通教师中只有一位年长普通教师(T-2-2)表现出 3种细节性知识,其它普通教师都是两种细节性知识.在策略性知识上,一位普通教师(T-3-3)表现出一种策略性知识,5位普通教师表现出两种策略性知识,3位专家教师中有两位(市里好学校的专家教师T-1-1和区里好学校的专家教师T-2-1)表现出3种策略性知识,这两位专家教师在问题解决中不仅表现出普通教师都有的两种策略知识,而且还有普通教师所没有的独特的策略性知识.专家教师T-1-1在第2题证明线段成比例中使用面积法的策略(表2中的S24)和专家教师T-2-1在第1题通过证弧等去证角等(表2中的S21)的策略不仅是这两位教师独有的,而且是这两道题目的所有证明方法中最简单的两种证法,表现出专家教师高于普通教师的丰富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在结构性知识上,专家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结构性知识排在前4位的教师是T-1-1(8种),T-2-1(6种),T-1-3(5种),T-3-1(3种).除了教师T-1-3外,其它3位都是专家教师.这其中前两位专家教师(T-1-1,T-2-1)的不仅结构性知识明显多于普通教师,而且这两位专家教师所提供的证明方法也是最多的.根据上面的分析发现,尽管在3种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上专家教师都比普通教师更丰富,但专家教师和普通教师在结构性知识上的差异更大.在这3种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中相对而言细节性知识是一种微观的知识,策略知识是一种抽象的宏观的知识.而结构性知识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等抽象程度的知识.而这种知识是与问题解决有直接关系的,是影响问题解决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因素.Zeitz(1997)提出[14],专家的知识是中等抽象的观念表征(moderately abstract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简称MACR).这种中等抽象表征的知识具有图式性质,它比细节表征的知识更易于提取,使用起来更快、更容易.所谓专长主要表现为在某一个给定领域里能够在中等抽象水平上恰当灵活地加工信息(Zeitz,1997),因此,中等抽象表征的知识是专家与新手在知识上的主要差别.这里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当然,这里的结果只是一个探索性研究的初步结论,若要更确定地比较 3者是否有显著性差异,需扩大样本并用量化的方法做统计上的检验.研究也发现教师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与教师所在学校也有一定的关系,好学校的教师如(T-1-1,T-1-3)比一般学校教师表现出更强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通过研究可以看到,数学教师不仅拥有数学的概念、法则等明确的命题性知识,同时也具有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不同类型的实践性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和普通教师相比,专家教师拥有更丰富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这说明这种类型的学科知识与教师的教学相关,这表明在教师学科知识的研究中探索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这个新维度是有意义的,它可能是造成教师之间差异的最重要的学科知识.Ryle就曾经指出:“知道怎样做”的实践性知识比“知道是什么”的命题性知识更重要,因为前者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智力.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分析性研究,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是否就是专家教师教学专长的根本要素?这还需要进一步的处置性研究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相关文献】[1]Stump S L. Secondary Mathematics Teachers’ Knowledge of Slope [J].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1999,11(2): 124-144.[2] Baturo A, Nason R. Student Teacher s’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Within the。
整式的乘除课件【精选】
教学流程:
(1)心理激励、导入新课→(2)自主复习、 知识架构→(3)典例练习、总结规律→(4) 拓展拔高、升华知识→(5)回顾总结、内化 知识→(6)当堂检测、反馈矫正→(7)布 置作业,课外延伸
2、对所提问题的思考是否深入
2.已知四个数:3-2,-32,30,-3-3其中最大的数是( )
A 3-2 B练-习32 根据C 各30 小组做D -题3-3正确率依次给小组加分,
3.长记度数单法位表1示有答纳该米几情病=个况1毒0同分-9的米学别直,径全 记目为对2前分发就和现加1一几分种分。病。毒米直对。径所为提25问10题0纳根米据,回用科学
1.下列计算正确的有
。
①a2+a3=评a价5 时重②点a关6÷注a3=:a2 ③4x2-3x2=1
④x4·x2 = x16、学⑤生(-能2x否2y迅)3=速-、8 正x6y确3 完成基础练习
⑥(-x)2·(-x) ·(-x)3=-x6 ⑦ ⑦( x y)2 ( y x)5 ( x y)7
练习根据各小组做题正确率依次给小组加分问,整式的乘法
计算:
(1)9 x 2 y·(2 xy3 )·( 1 xz3 )
设计目的:通过练习,巩固整式 乘法运算,通过交流问题,让学
3
生意识到哪些地方容易出错,今
(2)(5a2b3 )2 ·(4b2c)
后哪些需要注意。同时体会转化 思想无处不在。
•
2.幂的运算中,转化的数学思想体现在哪些地方?
1.尽量独立完成。 完成后交换 检查。解决 做错的问题。
2.交流老师提出 的问题。
中学学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学科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学学科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贵州省中学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及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2期.罗月念.刘军.[2].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学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城乡对比研究.《教育与职业》.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1期.冉怀敏.[3].中学学科创造性教学策略略说.《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年2期.李琼琼.[4].关于中学学科备课组建设的思考.《时代教育》.2013年20期.黄建华.[5].关于中学学科备课组建设的思考.《考试周刊》.2013年59期.黄建华.[6].中学学科教学原则新探.《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彭小明.[8].浅析地理知识在中学学科中的渗透——以语文、历史、政治为例.《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年22期.李京京.[9].中学学科育美的途径和方法.《辅导员下旬刊(教学研究)》.2014年12期.彭爱平.[10].如何提高中学信息化教学效率.《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1期.王桂丽.二、中学学科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矩阵培养模式下中学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闫小倩.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2].我国中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作者:易向红.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3]中学学科教研组建设现状及管理策略的研究——以东莞市高中物理教研组为例.作者:万飞.教育管理华南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4].当代美育新视野—中学学科教学美育探讨.被引次数:1作者:欧阳文爱.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江西师范大学2003(学位年度)[5].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研究——以新乡县高级中学为例.作者:陈明静.课程与教学论河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6].中学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现状研究.作者:岳丽莹.心理健康教育南昌大学2015(学位年度)[7].从高考自主命题探讨高考改革对推动我市素质教育发展的影响.作者:来颖.教育·生物天津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8].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作者:曾青华.教育管理华中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9].N市学科教研组评课内容的个案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欧阳帅.教育学原理江西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10].高中生物学科学习诊断系统开发研究.作者:沈初见.教育管理杭州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中学学科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构建中学学科教学新模式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营造良好学习环境.金宇,2002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暨全国教育信息化论坛[2]初探虚拟社区与中学学科教学整合.余文艾.李崧.张海敏.刘小曼.王剑.黄丹华.姚涛,2003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3]谈大气污染的两个问题.金东升.王英,2009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4]化学实验能力的表现标准开发的初步设想.杨兴兴.张雨强,2012第九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5]中学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无机化学及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王世铭,2010第十三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化学课程结构与教学改革研讨会[6]广义知识观视角下中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研究.韩继伟.黄毅英.林智中,2013第八届东亚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7]中学德育学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点思考.王鹏,2009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8年度学术年会[8]学科育人实效性的探索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曹卫芳,2012全国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论坛”[9]浅谈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李正权,2007中华创新教育论坛[10]中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探究教学研究.张静.李岩梅.金利,2008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年度学术年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维导图的方法
DOI:10.19551/ki.issn1672-9129.2021.09.289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维导图的方法韩志敏(河北景县留智庙镇中学㊀053500)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思维导图就是将初中数学知识以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其更加的贴近于人类大脑思考的空间性想象,从而达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㊂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而且通过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知识结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后期的成长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㊂文章主要是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㊂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129(2021)09-0295-01㊀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锻炼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学科,该学科在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㊂怎样才能合理的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㊂由于很多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导致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和单一,随着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图像㊁颜色以及线条等元素将思维方式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制度性,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㊂1㊀思维导图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的价值思维导图具有的可视性特点,不仅将数学知识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而且帮助学生构建出了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㊂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的知识点分散,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数学概念了解不透彻的问题,再加上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能力较弱,影响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㊂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利用简单的线条㊁节点以及图像等将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准确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为学生构建复杂初中数学知识结构的方式,表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㊂另外,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师生之间沟通的增强,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㊂由于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全新的认知体系,所以教师应该运用思维导图针对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帮助学生修正自身的思维导图,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在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㊂2㊀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策略2.1使用思维导图,展示数学变式过程㊂变式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虽然大多数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都可以正确的解答某一个固定的问题,但是却无法解答其他的问题㊂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初中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变化和联系㊂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展示某一个题组中的题目以及知识点变化过程,要求学生先将解题思想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然后再总结归类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结构,经过这样的不断强化,最终形成解决某一类型数学问题的方法㊂另外,教师在变式展示过程中,还可以合理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营造直观生动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㊂2.2利用思维导图,寻求解题突破口㊂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重视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选择解答问题的最佳方案㊂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管最终结果错与对,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赞赏,然后要求学生画出相应的解题思维导图并理清解题的思路㊂最后从中找出解决该数学问题最佳的方法㊂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㊂比如,教师在开展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将二次函数的解法呈现在学生的面前㊂通过思维导图针对不同解题方法进行分类和延伸,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㊂2.3利用思维导图,拓展思维路径㊂思维导图是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路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感知,调动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主动分析和解答问题的积极性㊂2.4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效复习㊂传统的思维导图主要是以书本上的知识点为基础,引导学生复习其中的某个知识点㊂但是思维导图的作用和内容并不是局限在这一方面㊂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点,总结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要求学生在发挥自己创造能力的同时,构建符合自己学习要求的思维导图,为自己后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㊂比如,在初三中考冲刺的关键阶段,學生的学习时间非常的紧迫,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复习中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复习各个知识点的过程中,详细的记录自己不熟悉或者陌生的问题,然后在课后搜集与之相关的知识例题进行反复的练习,最后就可以构建出一幅包括了相关知识点㊁常考题型㊁解题方法等内容的死亡导图㊂3㊀结束语总之,思维导图作为学生思考和解答稳定最重要的工具,其在激活学生的思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㊂初中顺序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引导学生认真的梳理题目中给出的信息,然后将解题过程中的相关知识点呈现在出来你,帮助学生将题目分析㊁理解㊁联想的过程中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㊂参考文献:[1]尹磊.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当中的渗透[J].科技风,2020,10:49.㊃592㊃。
韩继伟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
…… 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 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三、基于课标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
数学课标 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教材 核心内容
数学教学 主题教学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US
A nation learning: Vis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1997)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2002)
Education Reform in Canada
Knowledge Matters: Skills and learning for Canadians (2002) Achieving excellence: Investing in people, knowledge and
Dep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 (1998). Learning for lif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financing and policy
Dep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 (2003). Lifelong learning in Australia
opportunity (2002)
二十世纪末的全球的教育改革
Education Reform in Australia
National Board of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1996). Lifelong learning ―― Key issues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韩继斌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韩继斌发表时间:2015-06-16T15:51:55.700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9期供稿作者:韩继斌[导读] 中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本身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论性。
韩继斌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55100 当今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创新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
中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本身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论性,要求中学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
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
1.允许“插嘴”。
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
插嘴是一种特殊的提问方式,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积极思维探讨、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维的时候。
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插嘴”、勇于质疑,师生合作,探求真知。
无论课中、课后,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的过程。
如在学习《函数》一节时,学生自读课文后,我正在讲解,一学生突然插嘴:“老师,我觉得分段函数是两个函数,课本上说法有误。
”我运用实例解释后反问:“人体分头、颈、躯干和四肢,能说头、颈、躯干、四肢是四个人吗?”问题在民主,活跃的氛围中解释,而且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动手和动脑相结合。
在培养想象力方面,数学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几何》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教材。
另外,一题多解、开放性问题的设计都可以促进创新,拓展思维空间。
2023-2024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3-2024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1、《九章算数注》的作者是()。
A.刘徽B.秦九韶C.杨辉D.赵爽正确答案:A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树突状细胞属于A.组织细胞B.淋巴细胞C.辅佐细胞D.杀伤细胞E.记忆细胞正确答案:C3、在下列描述课程目标的行为动词中,要求最高的是()。
A.理解B.了解C.掌握D.知道正确答案:C4、下列不属于血管壁止血功能的是A.局部血管通透性降低B.血小板的激活C.凝血系统的激活D.收缩反应增强E.局部血黏度增加正确答案:A5、函数f(x)=2x+3x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A.(-2,-l)B.(-1,0)C.(0,1)D.(1,2)正确答案:B6、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糖尿病A.隐蔽抗原的释放B.自身成分改变C.与抗体特异结合D.共同抗原引发的交叉反应E.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正确答案:D7、男性,65岁,手脚麻木伴头晕3个月,并时常有鼻出血。
体检:脾肋下3.0cm,肝肋下1.5cm。
检验:血红蛋白量150g/L,血小板数1100×10A.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B.骨髓增生性疾病C.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正确答案:C8、纤溶酶的生理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B.抑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C.水解多种凝血因子D.使谷氨酸纤溶酶转变为赖氨酸纤溶酶E.水解补体正确答案:B9、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
A.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B.师生的充分理解和信任C.教师的组织性与原则性D.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正确答案:A10、男性,65岁,手脚麻木伴头晕3个月,并时常有鼻出血。
体检:脾肋下3.0cm,肝肋下1.5cm。
检验:血红蛋白量150g/L,血小板数1100×10A.凝血因子减少B.鼻黏膜炎症C.血小板功能异常D.鼻黏膜下血管畸形E.血小板数增多正确答案:C11、设 f(x)=acosx+bsinx 是 R 到 R 的函数,V={f(x)|f(x)=acosx+bsinx,a,b∈R}是线性空间,则 V 的维数是( )。
第11-12章教案-韩陈徽整理
第十一章机械功和机械能11.1 怎样才叫做功【学习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2、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理解功的原理【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一章机械功和机械能的第一节怎样才叫做功(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1、指导自学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内容,思考图11—1 11-2中的问题,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1)力学中什么叫做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说在极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动的冰块、搬石头未起都没做功?2、学生自学3、后教(1)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图11—1力做功的实例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指名学生回答(1)、(2)(3)指名学生回答(3)引导学生归纳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不劳无功”即有距离无力②”劳而无功”即有力无距离③有力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三、第二次先学后教1、指导自学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内容,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看懂例题,4分钟后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并能作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1)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每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分别是什么?(2)功的国际制单位是什么?简称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J和N木m两者关系是什么?(3)做活动3(4)功的原理是什么?2、学生自学3、后教(1)指名学生回答(1)、(2).(2)、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3,其他同学练习本上做。
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代入数据(单位统一)、计算、结果。
巩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功的原理”四、课堂作业自我评价与作业1、2、3、 4五、教后记11.2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学习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运用功率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二、指导自学【学习过程】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活动1的内容,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及认识功率的内容,比一比谁能脱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并能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课程计划-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课程计划3、师资队伍,主讲专家介绍史宁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会成员,全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概率统计学会副理事长、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审定组组长,中小学数学教材审定组组长。
高夯(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吉林省数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郭建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中国概率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数学会常务理事兼数学会秘书长,长春市数学会副理事长。
马云鹏(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王晓辉(教授):数学教育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
孔凡哲(教授、博士):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曾连续多年受聘于教育部考试中心,担任全国高考命题专家组成员,参加全国普通高考数学命题、全国成人高考数学命题工作;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担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7-9年级)分册主编。
兼任多家专业报刊名誉主编、顾问、编委等职。
韩继伟(副教授,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数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于海洋(特级教师)吉林省实验中学数学组组长,高考命题专家,国家级骨干教师李晓松(高级教师)东北师范大学中学数学组组长,高考命题专家,国家级骨干教师五、培训组织与管理本次培训时间紧、人数多、任务中,为确保本次教师培训有序、有效,数学与统计学院成立领导工作组,具体负责研修的组织、协调及后勤工作,指导学科研修课程设置、课程讲授和研讨。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发表时间:2018-05-31T10:29:06.60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作者:韩昌伟[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
黑龙江省饶河农场中学韩昌伟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成绩,此时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方法;课堂效率一、前言在整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是传递知识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以及进行情感交流。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要注重自身语言的表达方式,从而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与此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这一门学科。
(一)鼓励多做练习,掌握解题思路数学解题思路主要是指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并且解题思路也是做数学题的关键。
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
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将讲题以及训练相结合起来,通过训练可以使得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听听学生的思路,从学生的思路中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程度。
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此时教师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提示,然后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再将解题思路说出来。
其次,去思考解决这一类型的思路,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用技巧的能力,最终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做这一类型的题目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拉普拉斯说:“甚至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也是归纳与类比。
”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就是用类比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解题能力加强和巩固。
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内容衔接分析
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内容衔接分析发表时间:2020-10-22T16:29:08.8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0期作者:冯琼涛[导读] 不论是备战高考的高中学生还是已经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冯琼涛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摘要:不论是备战高考的高中学生还是已经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衔接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高中生而言,研究衔接内容对以后的学习都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高中生可以在高强度的升学压力下保证高效的学习,更容易打赢高考这场战争;对于大学生来说,研究衔接内容对于其学习的指向性、针对性和目的性更有利,同时大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这样也会为大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内容衔接,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最终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到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大学数学;衔接引言大学数学在高校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这是因为一方面其影响了大学以后是否能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为某一些专业后期的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本质是一个颇具因果联系的学科。
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是一门很难学习的课程,到了大学更是艰涩难懂,相对于其他学科也更为抽象,这种情况会导致一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会觉得非常吃力。
此外,从数学上课进程的差异可以发现,高中时期的数学和大学时期的数学不在同一个高度。
学生刚刚结束了升学压力大的应试教育阶段,立刻就进入了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大学校园,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磨合,在数学的学习上也更加需要慢慢转换。
一、教材相互衔接内容分析首先,集合与函数的内容衔接。
在大学高等数学的教材中对于集合的乘积、领域、运算律、集合并补与差集的概念内容都进行了增加。
高中数学集合的余集和正整数集与大学里所表示的是完全不同的,集合与函数的内容在大学高等数学的教材之中都有增加与提高。
再次,极限与倒数的内容衔接。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DOI:10.19551/ki.issn1672-9129.2021.08.188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韩志敏(河北景县留智庙镇中学㊀053500)摘要:高效课堂是当代教育的要求,也是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需要㊂新时期需要综合型人才,而通过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也能够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实力,推动教育综合水平的提高㊂初中数学教师在高效课堂构建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在课堂构建当中把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要指导,牢牢把握课程改革要求,以便将大量的最新教育成果应用到数学教学当中,培育现代化人才,为高效课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㊂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129(2021)08-0193-01㊀㊀引言:数学作为初中教學的基础,除了关系到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之外,还影响着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㊂课堂是教学主阵地,同时也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平台,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是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需要着力把握的内容㊂数学教师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着力构建数学高效课堂,验证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不断完善教学策略,真正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体现出教师的努力作为㊂1㊀应用科学的教学观念,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每名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任务是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设置为教学任务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合理的教学观念㊂首先可以从引导学生理解与应用数学公式这一方面,开始,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认为,只要让学生熟背数学公式与定理就可以,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学生如果没有完全理解公式与定理将无法熟练运用到实际中㊂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结合生活中的常识,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数学知识融入生活的目的,让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学生在数学上的潜能㊂最后可以在设计教学计划中入手,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出数学应用的实践性,同时还要突出数学知识与科技发展结合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世界的魅力所在,从而对数学学习投入更大的耐心㊂2㊀利用生活素材,提高问题意识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整个教学过程的贯穿,不但设计与制作出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教学材料,同时还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以及研究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方法㊂因此,在上课之前需要教师收集足够多的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素材,在课堂中讲这些素材结合课件引导学生发现出数学世界中的奥妙并且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可以一步一步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扰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行发挥,这样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培养学生利用生活常识来解决问题的目的㊂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熟悉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㊂3㊀实施差异化指导,提高思维能力每位人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都是有所差异的,而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同时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些学生在学习上从来不需要教师家长操心,但是一些学生对数学完全不感兴趣,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力不从心,教师面对这种问题不应该持着偏差的眼光看待学生,应该承认这种个体差异性,并且针对这一问题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㊂教师在开展作业辅导的工作中,需要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水平能力,并且针对水平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指导,并且每一名学生通过个性差异化的指导后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将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㊂4㊀创建科学的评价系统,激发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一味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还需要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扰,并且因为这些困扰无法解开而成绩一落千丈,因此,对学习数学产生负面的情绪,教师及时发现该类学生的困扰,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已经重新认识数学这一学科,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以及能力㊂为此,教师应该创建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适当合理的表扬以及鼓励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以及回答问题,让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对在课堂上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尽管学生没有回答正确教师也应该为他们的勇敢以及自信而鼓掌㊂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大多都是采用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与新课标的要求完全不符,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改变现存的教学模式,积极创建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㊂在教学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㊂结束语: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高效化发展的过程,高效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学习任务,实现对知识技巧的轻松理解和消化吸收㊂构建数学高效课堂能够满足数学教育创新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㊂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之下,数学教师要着力建构数学高效课堂,引入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寻更适合的学习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㊂参考文献:[1]付春水.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㊃教与学,2020(07):37.[2]沈晓林.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9(25):85-86.[3]朱立明.基于深化课程改革的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6(5):76-80.㊃391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5期 数 学 教 育 学 报Vol.18, No.52009年10月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Oct., 2009收稿日期:2009–03–19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研究成果(DHA070154) 中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韩继伟1,黄毅英2,马云鹏3(1.东北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香港中文大学 教育学院,香港;3.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摘要:教师的学科知识是目前教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数学方面,以往的探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类研究教师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另一类则研究教师对数学法则的理解.然而,数学的概念与法则只是数学学科知识的一个方面,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是数学学科知识中更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使用命题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策略知识和问题图式.这些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教师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教师知识;学科知识;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894(2009)05–0042–041 问题提出众所周知,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需要通过教师来达成各种教学目标,我们需要通过教师去推行新的教育理念.可以说,好教师是优质教学的重要保证.但我们不能只空泛地说需要“好”教师.Shulman 就把教师教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分成学科知识、教学内容知识、课程知识等7大类[1].在这7类知识中,教师的学科知识占着重要的位置.事实上,教师的学科知识是目前教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数学方面,以往的探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类研究教师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如教师对斜率、面积、极限、函数等数学概念的理解,见文[2~5].另一类则研究教师对数学法则的理解.如研究教师对整数减法、乘法,分数除法法则的理解,见文[6~8].然而,数学的概念与法则只是数学学科知识的一部分,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法则也只是教师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教会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是学校数学教学更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师学科知识的研究中,我们不仅要研究教师对概念法则的理解,也要探讨数学教师在问题解决中所形成的实践知识.不少研究(如文[9~11])已经指出,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数学的概念、定理、法则等明确的命题知识,也需要策略知识、问题图式等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以往研究所关注的是数学概念、法则等的理解,这是明确的命题知识,也就是能够公开陈述的“知道是什么”(knowing that )的知识,而问题解决中所形成的实践知识是一种“知道怎样做”(knowing how )的知识.这是学科知识中一个新的维度.那么,中学数学教师具有哪些类型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呢?2 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我们选择了吉林省长春市3所不同水平的学校,每所学校都选择数学教师3名,共9名进行了访谈.用T-a-b 表示不同教师,其中a 代表学校,用1、2、3分别代表市较好学校、区较好学校、普通学校;b 代表教师,用1、2、3分别代表第一位教师、第二位教师、第三位教师.例如,T-3-2就是表示普通学校的第3位教师.2.2 研究材料我们利用一道几何题去引发研究对象的学科知识.试题如下:如图1所示,P 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割线PBC 交⊙O 于B 、C 两点,D 为AB 的中点,连PD 并延长交AC 于E ,请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证明AE :EC =P A 2:PC 2.在读过题目之后,还未开始解题之前,研究者会问:看过这个题目之后,您有哪些想法?会考虑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在研究对象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研究者会问:您以前是否见过和这道题类似的问题?这道题目中有哪些您熟悉的东西?通过这些访谈,进一步引发研究对象头脑中已有的和解题有关的知识.此外研究者还通过访谈了解了教师与问题解决教学有关的经验.例如,在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上您有哪些个人经验?您是怎样选择习题的?等等.3 研究结果通过访谈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不同类型的数学学科知识,这其中不仅有明确的命题知识,也有使用命题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策略知识和问题图式.以图2加以描述.图2 由试题所引发的教师的学科知识框图第5期韩继伟等:中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433.1 明确的命题知识及相关实践经验数学概念、定理等明确的命题知识是理解数学问题的基础,也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基本工具.以本研究中的问题为例,教师要理解所要解决的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切线、割线、延长线等数学概念,这是解决这个题目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也要掌握解题所需的相关定理.在本研究中,在看到所要证明的比例式有平方项以后,被试教师都很自然地首先想到利用切割线定理,将P A2=PB﹒PC代进欲证的等式AE:EC=P A2:PC2中,将其化简为AE:EC=PB:PC.这样就简化了所要证明的等式,将其转化成了证明4条线段成比例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切割线定理是解决这个问题所必须使用的基本工具,无论解题者最终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首先利用切割线定理将欲证的等式化简,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必要环节.本研究中的所有教师都具备这些明确的命题知识.特别的是,除了切割线定理,有教师(T-1-1)还知道另一个与这个题目有密切关系的命题知识——梅内劳斯定理,而这是本研究中的其它教师所没有的.在进一步的与教师T-1-1的访谈中发现,它与该定理有关的知识是丰富的.教师T-1-1知道与梅内劳斯定理有联系的变式题,从梅内劳斯定理的角度来看,教材中的这道习题及其变式与本研究中的问题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梅内劳斯定理的一种特例,从这个角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题目间的本质的联系.3.2策略知识前面提到,利用切割线定理进行化简后,原来的问题简化为4条线段成比例的问题.在初中数学中,证明4条线段成比例是一类比较常见的题目.解题者在解决过与比例线段有关的问题之后,就会积累一些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的知识与经验,归纳总结出解决这类题目的一些常用方法,为解决新问题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解题思路与解题方向上来看,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解题计划,也就是策略知识.例如,受访教师T-1-3说:“遇到线段成比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似,三角形相似能出现比例的情况.还有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能够出现比例的情况.”除教师T-1-3之外,其它的教师都想到要通过证明平行或两个三角形相似两种方式来达到证明4条线段成比例的目的,也就是说证明平行或两个三角形相似是这些教师证明这个问题的两个主要的策略与努力方向.此外,教师T-1-1还有利用面积法解决4条线段成比例问题的经验,因此,在初步确定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时,除了相似和平行,教师T-1-1还考虑到使用面积方法,反映出教师T-1-1具有更丰富的解题策略,这为问题的解决积累了更为广阔的知识基础.在访谈之后的正式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也只有教师T-1-1尝试使用面积方法.另外,在证相似或平行这种宏观解题策略的指引下,由于通过平行不能直接得到比例线段,所以教师T-2-1、教师T-3-1、教师T-1-2、教师T-2-2和教师T-2-3都考虑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来达到目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尝试着将所要求证的4条线段放在两个可能相似的三角形中.总之,无论是通过面积,还是通过平行或相似,这些解题策略对解题过程都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解题者解决问题过程中思考的方向,策略知识是数学教师所具有的一种重要的学科知识.3.3问题图式在尝试用平行或两个三角形相似来直接证明4条线段成比例失败后,大部分教师的解题一度陷入了困境,很多被试教师们开始了长时间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被试教师大都重新回顾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慢慢将注意力集中在了“D 为AB的中点”这个条件上.对于这个条件有的教师产生了疑惑.教师T-3-2说:“不知道怎样才能利用上D是中点这个条件”.而有的教师则由“D为AB的中点”这个条件得到启发,从中发现了自己熟悉的基本图形,并通过构造这个基本图形而获得了继续前进的新线索.有5位教师(教师T-1-1、教师T-2-1、教师T-2-2、教师T-3-2和教师T-1-3)由D是AB的中点想到要构造X型的基本图形来达到线段的等量代换(如图3).还有2位教师(教师T-3-1和教师T-3-3)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他们的解法中也有A型或X型的基本图形,但这两位教师并没有关注过这种基本图形,他们不是从要利用A型或X型的基本图形的性质这一图3A型与X型的基本图形以下便是教师T-2-2的思考过程.教师:欲证AE:EC=PB:PC,首先要充分利用D是AB 中点这个条件,要得到AE:EC=PB:PC要有平行或者相似,但平行或者相似现在都得不到,那么想到用转移的思想,是否AE能转移和其它线段相等?因为给出D是中点这个条件,利用这个条件做一个过B点和AC平行的直线交PD于F点.研究者:怎么想到要这样做呢?教师:过B点做和AC平行的这条直线(所形成的这个图形)非常常用.在证明中这象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X,在相似中专门有这种类型题,叫X型.上面的思路和解法是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对这些教师而言这是最自然的一种方法.不过,还可以通过构造A 型的基本图形来达到换项的目的.总结起来,本研究中的被试教师有如下的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这些证法主要是过A点或B点作平行线构造A型或X型的基本图形,利用A型或X型中的中位线或全等产生相等线段,由等量代换来证明4条线段成比例.复杂的几何图形也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图形构成的,因此,掌握了解一些基本图形的性质与特征对于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是有帮助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当教师面对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的时候,往往会从这个复杂图形中发现某些自己所熟悉的基本图形,从而将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变成了几个基本图形的组合.这些基本图形就是一44数学教育学报第18卷种问题图式.教师头脑中的这些问题图式对他们的问题解决有很大的影响.解题者往往从这些问题图式出发,将自己所熟悉的这些基本图形的性质作为另一种已知,将它与题目中原来的已知条件直接结合起来使用,对于这些问题图式的熟悉与掌握使解题者能很快了解题目中所蕴涵的中间结论,有助于解题者寻找解题的途径.总之,通过分析该研究中的被试教师的解题过程,我们发现教师具有各种不同的与解题有关的学科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使用切割线定理、梅内劳斯定理这样明确的数学知识,而且也使用与解决4条线段成比例问题有关的策略知识,如通过证相似、平行或者面积方法可以达到证明4条线段成比例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寻找解题思路的过程中,解题者所熟悉的A型和X型基本图形的问题图式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讲,本研究中的数学教师有着丰富的学科知识.4讨论教师学科知识的研究由来已久,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始终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但这些研究并不全面,特别是对于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的研究,很少有人探讨教师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这一重要维度.在数学教育中,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正如Polya所说“数学中知道怎样解题更重要,比只拥有知识重要得多”[12].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自身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教师所拥有的命题知识没有太大差别,但教师所拥有的问题解决实践知识却有很大差别.在研究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大量解题搞题海战术,教师往往通过精心选择布置彼此联系的题组、彼此有区别的系列变式题目来突显某类问题的特点与方法,使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亲身体会、总结题目的这些特点和方法,从而促进自身的实践知识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教师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所练习的数学问题的质量,进而影响教学的成效.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亲自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解题活动.正如访谈中的教师所指出的,教师需要在与学生共同的解题活动中明确指出这道题目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特征,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的效率,促进学生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的形成.这同样要求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拥有以往教师知识研究中所关注的概念、定理、算法等明确的数学知识,而且也要拥有一定的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我们的研究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在代数、三角等不同领域里继续探讨教师的这种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除了运用事实性知识的相关经验、问题图式、策略知识外,是否还有其它类型的实践知识?实践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会进一步增进我们对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的了解.[参考文献][1] Shulman L S.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87, 57(1):1-22.[2] Even R, Tirosh D. Subject-matter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about Students as Sources of Teacher Presentations of theSubject-matter [J].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1995, 29: 1-20.[3] Stump S L. Secondary Mathematics Teachers’ Knowledge of Slope [J].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1999,11(2): 124-144.[4] Baturo A, Nason R. Student Teachers’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within the Domain of Area Measurement [J].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1996, 31: 235-268.[5] Lee B S. An Investigation of Prospective Secondary Mathematics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hematical LimitConcept [D].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1992.[6] Ball D 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 in Mathematical Pedagogy: Examining What Prospective Teachers Bring toTeacher Education [D].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1988.[7] Ma L. Knowing and Teaching Elementary Mathematics [M].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9.[8] Leung F, Park K. Competent Students, Competent Teacher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2,37: 113-129.[9] Mayer R 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Approach [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7.[10] Riley M, Greeno J, Heller J.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in Arithmetic [A]. In: H Ginsburg. The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3.[11] Schoenfeld A H. Learning to Think Mathematically: Problem Solving, Metacognition, and Sense Making in Mathematics[A]. In: D A Grouw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C]. New York: Macmillan, 1992.[12] Polya G. Mathematical Discovery: On Understand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blem Solving [M]. NY: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62.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of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HAN Ji-wei 1, HUANG Yi-ying 2, MA Yun-peng 3(1.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Jilin Changchun 130024, China;第5期韩继伟等:中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452. Faculty of Educatio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a;3. Facult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Jilin Changchun 130024, China)Abstract: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is an important field in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past, researchers focused on two directions:mathematics teachers’ conceptual and procedural understandings. Not much was don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 practicalknowledge on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The present study reviews tha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practical knowledge on problem solving within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which are practical experiential knowledge in using propositions, knowledge onproblem solving strategies and problem schema. All three kinds are knowledge is very important in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Key words: teacher knowledge;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practical knowledge of problem solving[责任编校:陈隽]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9年常务理事会按原计划于2009年7月20日至7月26日在新疆如期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近30名常务理事或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能够在当时新疆的特殊形势下顺利举行,完全得益于新疆师范大学田宏根教授积极努力和卓越贡献,全体与会人员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对进行认真讨论和交流.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涂荣豹教授向会议通报了常务理事会过去3年中所做的主要工作,着重介绍了研究会成员参加各种国际会议,进行国际数学教育交流和创办国际数学教育学术刊物的具体情况;各省(市、自治区)的常务理事分别介绍了各省数学教育研究的进展,分会的发展和工作的情况;与会人员对即将于2010年召开的我会第七届全国年会的各项事宜进行了充分讨论.本次会议对常务理事会近年来所开展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会议认为:目前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繁荣,中国数学教育受到了高度关注,本届理事会抓住机遇,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广泛开展了国际间平等合作交流活动,提升了本研究会以及中国数学教育在国际上的整体影响力.本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就下述具体事宜达成一致意见:1.鉴于目前参加研究会活动的单位和人员已不局限于高等师范院校,提议“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更名为“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这样可吸收更多优秀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共同开展数学教育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推动数学教育研究的发展.同时希望尚未成立分会的各省市、自治区应创造条件积极筹建,常务理事会可以给予必要的协助.2.研究会第七届年会定于2010年6月下旬在杭州召开,由杭州师范大学承办,会议注册和论文提交等具体事宜将在近期另行通知.3.2010年第七届学术年会会议主题为:数学教育人才培养与中国数学教育传统具体研究专题包括:(1)数学教育专业各类研究生培养与课程建设;(2)数学教师知识及其发展研究;(3)我国数学教育传统的研究;(4)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5)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6)其他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4.2010年第七届全国年会将按研究会章程(2006)进行理事会换届改选.为做好理事会换届改选工作,请各省(市、自治区)推荐理事候选人7~10名,其中包括常务理事候选人2~3名,具体名单于2010年3月30日前报送理事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曹一鸣教授.5.常务理事会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年会学术性,会议报告、论文的内容须严格围绕会议主题.会议期间将组织论文评比活动.6.为提高年会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中国数学教育与国际数学教育的平等交流,增设国际数学教育沙龙,境外数学教育代表将参加沙龙活动.为给研究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年会期间还将举办研究生论坛,希望各分会组织数学教育研究生踊跃参加论坛活动.7.常务理事会决定创建研究会的独立网站 www. .网站将在近日开通,研究会成员可以通过网站查询信息,进行学术交流、会议注册和工作联系.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