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其他并发症(较轻)
中毒性肝炎
− 常见病程1~3周,肝肿大、压痛,ALT上升, 可有轻度黄疸,肝脏损害在2~3周内恢复正 常。
其它
− 支气管肺炎、中毒性心肌炎、பைடு நூலகம்性胆囊炎、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六、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
− 白细胞数减少,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
细菌学检查
早期以血培养为主 第一周阳性率最高。 − 对已用抗生素的病人可考虑作骨髓培养。 − 粪便培养确定排菌状态。
轻 型:中毒症状轻,病程短
普通型:具有典型临床过程者
迁延型:持续时间长,肝脾肿大明显
逍遥型:症状轻
部分病人以肠出血或肠穿孔为首发症状
暴发型:急起病,重症
小儿伤寒
− 不典型,起病急
− 常有上呼吸道症状
− 少见肠出血和肠穿孔
老年伤寒
− 不典型,发热不高,易虚脱
− 病程迁延,病死率高
循环系统症状:脉率相对缓慢,部分出
现重脉,儿童及心肌损害者相对缓脉不 明显。
2.极期 :病程第2~3周
肝脾肿大:半数以上于病程第 1周末肝、
脾开始肿大,质软,有些有肝功能损害。
皮疹:病程第1周末于胸腹部、背部及四
肢出现玫瑰疹。直径约 2 ~ 4mm,散在分 布,约10个以下,多在2~4天内消退。
七、治疗要点
(一)病原治疗
(二)并发症治疗
(一)病原治疗
喹诺酮类:首选药物。
头孢菌素类 :孕妇与儿童亦可选用。
氯霉素:不推荐用,但仍是非耐药伤寒
的有效药物。
退热后继续用10~14天,总疗程2~3周。
(二)并发症治疗
肠出血 − 禁食,严密观察,止血,适量输血 − 大量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考虑手术 肠穿孔
− 禁食禁水,胃肠减压 − 静脉输液,控制腹膜炎 − 视情况予以手术治疗
八、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九、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伤寒沙门菌裂解 释放大量内
毒素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高热、纳
差、腹胀、腹泻有关。
3.腹泻/便秘 与内毒素释放致肠道功能紊乱、
一、定义
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
急性肠道传染病
好发部位: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
临床特征:
− 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
− 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主要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二、病原学
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D组,革兰染色阴
性 细菌的抗原构造:菌体(O)抗原、鞭毛 (H)抗原和表面(Vi)抗原 主要致病因素:菌体裂解时释放的内毒素
高热护理
(1)降温
(2)保证液体摄入量 (3)口腔护理 (4)皮肤护理
临床分期:四期
− 初期
− 极期
− 缓解期
− 恢复期
1.初期:病程第1周
起病缓慢,体温呈阶梯状上升,1周内达
39℃~40℃
伴随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食欲不振、
咽痛、咳嗽等症状
2.极期 :病程第2~3周
发热:稽留热型,持续10~14天或更长
消化道症状:纳差、腹泻、便秘及明显
腹胀。舌苔厚腻,舌尖及边缘质红无苔, 有“伤寒舌”之称。
鞭毛
电镜下的伤寒沙门菌
抵抗力
伤寒沙门菌在自然界生活力强 耐低温,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
力较弱
加热60℃15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 消毒饮用水余氯达0.2~0.4mg/L时迅速杀灭
1.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 2.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传播 3. 人群易感性:
− 普遍易感 − 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 伤寒、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
中毒性肠麻痹、低钾、长期卧床等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十、护理措施
(一)隔离防护
(二)一般护理:休息、饮食
(三)高热护理
(四)用药护理
(五)并发症护理 (六)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饮食原则
营养状况的监测:定期监测体重、
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的变化等。
4. 流行特征:全年均可见,以夏秋季最多。
四、发病机制
伤寒沙门菌 消化道 胃酸杀灭
小肠
肠壁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
(回盲部)
经胸导管入血,引起菌血症(潜伏期)
肠过敏反应
六、临床表现
(一)典型伤寒 (二)其他临床类型 (三)复发与再燃 (四)并发症
(一)典型伤寒
潜伏期:7~23天,一般10天左右
免疫学检查
肥达反应阳性
七、诊断要点
临床诊断标准
− 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高热(39~41℃) 1~2周,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 疹、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下、嗜酸 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骨髓涂片有伤寒细胞。
确诊标准 − 疑似病例从血、骨髓、尿、粪便或玫瑰疹刮 取物标本中分离到伤寒杆菌即可确诊。
3. 其他并发症
1.肠出血
发生时期:病程第2~3周,轻重不一 常见诱因:饮食不当、腹泻、排便过度
用力
大出血的发生率:约2%~8%
2.肠穿孔
发生时期:病程第2~3周
发生率:约3%~4%
好发部位:回肠末段
突出表现:突发腹痛,右下腹为甚
体温再度升高。
立即手术、补液、禁食。
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病人的护 理
第一节、伤 寒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伤寒的概念、典型伤寒的临 床表现以及饮食护理 2.熟悉伤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 、病原 学、流行病学特征 3.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正确的 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实施整体护 理。 4.熟练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传, 并做饮食指导。
(三)复发与再燃
再 燃 − 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未恢复正常时, 体温又再升高 − 血培养阳性 − 原因:菌血症未完全控制
复 发
− 热退后1~2周,临床症状再现 − 血培养阳性 − 原因:免疫功能低下,或抗菌治疗不彻底
(五)并发症
1. 肠出血
− 最常见的肠道并发症
2. 肠穿孔
− 最严重的并发症
神经系统症状:常有表情淡漠、反应迟
钝、听力减退等特殊面容,重者有谵妄、 昏迷、脑膜刺激征等。
伤寒“玫瑰疹”
“伤寒舌”
3、缓解期:病程第4周
体温逐步下降 腹胀消失,食欲好转 易发生并发症:肠出血及肠穿孔
4、恢复期:病程第5周
体温正常,症状消失
约1个月左右逐渐恢复健康
(二)其他临床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