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市建设的“软肋”以及解决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城市建设的“软肋”以及解决对策
——以07年黄龙住宅区内涝为例
气象之窗社团
指导师谢芳
(本文获温州市第六届普通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一等奖)
摘要:近年来,温州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得温州成为了气象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课题以2007年黄龙住宅区的内涝为例,结合课本所学的地理知识,从气候、地形、城市下垫面硬化、排水设施情况和环保意识这五个方面对内涝的原因展开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介绍了内涝的危害,并针对温州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温州黄龙内涝原因危害治理
1 温州城市建设的概况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全市辖三区两市六县,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750多万,其中市区人口190多万,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是全国18个港口城市之一,是中国综合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也是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试点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曾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温州城市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以建设国际性轻工城为目标,构建山水温州。建成区面积从1998年的68平方公里扩大到2002年的125平方公里。在旧城出现一个功能齐全、辐射全市、面向21世纪的繁华商业中心区。新建各类房屋1600万平方米,市区人均住房面积从1979年的3.87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的20.7平方米。其他如城市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也不断完善。城市建设已由过去追求量的扩张转变为致力质的提高的发展新阶段。
虽然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温州以山地为主,地势高低起伏的地形特征和多台风暴雨、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显著的气候特点,使得温州成为了浙江省气象灾害危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这就对我们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2 黄龙住宅区概况及内涝情况
课题选择的研究对象——黄龙住宅区(图1)就是一个基础设施较差,受暴雨影响较严重的地区。黄龙住宅区地处温州市鹿城区西向,交通便利,人口较多,外来人口比重大,国道104从住宅区北面穿过,附近又有许多鞋业制造厂和学校(温州第二高级中学、黄龙一小、黄龙二小、幼儿园、温州第二十三中学等),
然而每年一到夏秋季节,受台风、暴雨的影响,面对暴雨带来的积水,由于多种原因,无法及时排水泄洪,常常出现内涝,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图1 调查区域——黄龙住宅区 2007年受台风韦帕和罗莎的袭击,温州地区暴雨如注,黄龙住宅区先后于年9月18日和10月8日出现了二次严重的内涝,行人和车辆因积水出行困难,道路堵塞,居民上班不便,学生停课,污水四溢,垃圾到处漂浮,给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图2)。现如今,许多居民,只要天气一变脸,他们就心惊胆战,几乎是“谈雨色变”。
图2 黄龙住宅区“水漫金山”
3 黄龙住宅区内涝的原因
3.1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台风带来大暴雨
气候因素是导致黄龙住宅区内涝的根本原
因之一。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
海洋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了夏秋季节,
全年平均降雨量达到了1922毫米。由图3的雨
带移动可以看出,我市6~7月主要受江淮梅雨
影响,降水较多,而8、9月份又有台风登陆。
表1统计了07年影响温州的主要台风,9月和
10月影响温州的台风“韦帕”和“罗莎”,它
们带来的降水量分别达到了141.1mm和
230.0mm,比同年度其它台风要大得多。台风带
来的暴雨强度高,降水时间集中,频发性高,
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黄龙内涝的发生。图 3 我国雨带移动图
表1 2005-2007影响温州的台风
3.2地势偏低,排水不畅
温州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梯形倾斜,西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盆地区,东部平原滩涂区和沿海岛屿区,地势高低起伏,平原地区容易因排水不畅而出现内涝。黄龙背靠君子峰,君子峰面向黄龙的一面植被覆盖率低,山体裸露,水土保持能力差,加大了径流量,而整个住宅区位于山脚地势低洼出,这样一来住宅区也变成了一个集水区。
图4 裸露的君子峰
3.3 城市化建设导致城市下垫面硬化
温州城市发展快,绿地面积少,城市下垫面硬化,是我市城市建设的一大软肋,也是导致黄龙住宅区,甚至是整个市区内涝多发的人为因素之一。
地表径流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很大的相关性。城市化首先造成了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的改变。原本是农田或者果园、湿地的下垫面,现在成为铺装地面、柏油马路以及各种建筑墙面。
“现在按计算,降雨量达1个毫米就可以形成水流,过去山地、植被、农田都能起到蓄水的作用,现在就不行了,最重要是湿地减少了。”我们采访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
当一座城市失去了对雨水进行涵养和调节的能力,不管多少降雨量都要通过下水道排出时,不仅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增加了压力。反过来,遭到破坏的大自然当然会惩罚人类。
随着温州城市的发展,硬化路面和建筑物面积不断增加,雨水易下渗的面积
越来越小。现在城区广场、道路用的都是不透水的地板砖、瓷砖等材料,当遇到短时间内集中降雨时,雨水只能通过排水设施排入河流,加重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而且市区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城市广场、立交桥、停车场等等,导致裸露的土地越来越少,雨水很难渗入地下。遇到大雨、暴雨,雨水来不及通过下水道流走,就形成径流,汇积成了了积水,特别是在市区内地势比较低的地区。
3.4 城市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下降
排水设施落后于城市发展,是温州城市建设的软肋,是导致黄龙内涝频频发生的又一人为因素。
由于修建时间早,规划不完善,黄龙的排水系统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难以容纳突如其来的大暴雨。许多下水管道修建得早,都是是根据当时的城市规模修建的,管径普遍很小。可如今的黄龙居住人口增加,日常生产生活所排放的废水就够多的了,因此每逢下雨,雨水污水一起排放时,就算下水管道撑破肚皮,也无法满足现状。
除了“先天不足”,对于排水设施的“后天保养”工作也不够。黄龙的很多排水设施已经运行多年,“疲态”尽显。许多下水管道久未清理,淤积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据我们观察,有一部分下水道已经被堵死,无论大雨还是小雨,都排水不畅。排水是个系统工程,一旦局部受阻,就可能造成全局瘫痪。
3.5 居民环保意识较低,垃圾堵塞河道和管道口
黄龙经常性的内涝积水,与降雨的大小自然密切相关,可排水的不畅才是我们真正所要寻找的原因。之前,我们也分析了地下排水管道的老化、排水不畅是一方面的原因,可事实上,人们环保意识低所造成的破坏更为严重。饮食店和一些流动的小摊贩经常把垃圾随意堆弃在路边或者下水道口,建筑工地将垃圾排入下水道或丰门河,黄龙的下水道本来排水能力就不高,而这些不合理的行为更是降低了排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