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知识点总结67875

合集下载

美学的知识点总结

美学的知识点总结

美学的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其基本概念包括美、艺术、审美等。

美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它不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的精神境界。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美的表现形式,它通过创作、表达和体现美的感受。

审美是指人们在欣赏美的时候所产生的情感、思绪和体验,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和感受。

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于美的本质的讨论有多种观点,包括客观论、主观论、相对论和综合论。

客观论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与观者无关;主观论认为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源于个体对外在事物的感觉和体验;相对论则认为美是一种相对的、多元的,因人而异的评价标准;综合论则认为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既是事物的内在属性,也要依赖于观者的情感和认知。

三、美的感受与表达美学不仅关注美的本质,还关注美的感受和表达。

美的感受是指人们在面对美的时候所产生的情感和体验,它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精神境界。

美的表达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传递美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形式、结构、色彩等艺术手段来表现美的内涵。

四、美的审美对象美的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美、人体美和艺术美等。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包括景色、花草、山水等,它带有纯粹、朴素和自然的美感;人体美是指人的外貌和身体结构所具有的美,它带有动人、优雅和神秘的美感;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它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美的内涵。

五、美学的相关理论美学的相关理论包括唯美主义、形式主义、象征主义、社会美学等。

唯美主义认为美是一种绝对的、超越性的东西,它是完美、理想和无暇的;形式主义认为美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独立于内容和主题;象征主义认为美是一种象征、隐喻和象征的意义,它反映了深刻的人类情感和思想;社会美学认为美是受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的,是一个群体性、多元的现象。

六、美学的研究方法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分析、历史考察、实证调查、实践探索等。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初中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初中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初中一、美学概念1. 美学的概念美学是对美的认识和欣赏的学科,是研究美的本质、规律、价值以及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学科。

2. 美学的对象美学的对象包括自然美、艺术美和审美活动的美。

3. 美学的任务美学的任务是探讨美的本质、规律、价值,以及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规律等问题,促进人们对美的认识和欣赏。

4. 美学的发展美学经历了审美经验论、自然美学和艺术美学的发展阶段,现代美学又包括结构美学、语言美学、后现代美学等学派和流派。

二、美的本质和特征1. 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美存在的根源和本体,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2. 美的特征美的特征包括主客观性、普适性、相对性、动态性、综合性等。

三、美的价值和功能1. 美的价值美的价值包括实践价值和精神价值,美的价值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美的功能美的功能包括满足审美需要、促进人类精神生活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等。

四、审美活动的本质和特征1. 审美活动的本质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感知和情感体验的活动,是对美的认识和欣赏的活动。

2. 审美活动的特征审美活动的特征包括感知性、情感性、理性和实践性等。

五、艺术和美1. 艺术的概念艺术是以特定的形式和表现手段,通过感觉和思维的交织,表现人们对现实的认识与感悟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2. 艺术的特征艺术的特征包括艺术形式、艺术表现、艺术效果等。

3. 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功能包括审美功能、批判功能、表达功能、交流功能等。

4. 艺术创作的原则艺术创作的原则包括真实性、美感性、表现力等。

六、影响美学的因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感官的美的体验和美的启发。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对美的塑造、传播和感染力。

3.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指个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4.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以上是美学概论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1. 美学的概念和起源: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著作中,意为对美的研究和理解。

美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思考,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有关于美的著作。

2. 美学的发展:美学经过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等几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西方美学理论的框架。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全球文化的交融,美学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二、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美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和评判,它既包括客观世界的美感特征,也包括主观个体的审美情感和品位等因素。

美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2. 艺术:艺术是一种人类创造力和审美意识的结晶,它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文学、雕塑等多种形式。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媒介。

3. 审美:审美是一个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在审美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美的外在特征,也可以深入体验和感悟美的内在意义和情感价值。

三、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客观主义:客观主义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客观世界的属性和特征。

客观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等。

2. 主观主义:主观主义认为美是主观个体的感受和评判,它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是不同的。

主观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克罗齐尔、舍勒等。

3. 综合主义:综合主义认为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结合,美是在客观世界和主观感受之间产生的,它既包括客观的美感特征,也包括人们在感知和理解美时产生的主观情感和价值。

综合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四、美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1. 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功能和意义等。

这些问题涉及到美学的核心课题和理论基础,对于美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美学的基本方法: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践观察和历史比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美学家深入理解美的本质和价值,探究美在不同文化和历史环境下的表现和发展。

《美学》的知识重点整理

《美学》的知识重点整理

《美学》的知识重点整理美的本质第一节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问题的不同探讨(一)“美是什么”问题的提出首先将“美是什么”作为一个问题明确提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他借苏格拉底之口向诡辩派学者希庇阿斯提出了这个问题:“美是什么?”1、柏拉图:?美是理念?说: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 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西方美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严格说,他才是第一个自觉地从哲学高度提出和思考美学问题,并把美学造成思想体系的人。

从柏拉图之问开始,西方美学开始成为体系性的美学。

美的本质问题作为美学的终极之问,构成了不同美学体系得以产生和完成的基础,决定着西方美学不同体系的不同整体性面貌。

正是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和重新追问,构成了两千余年经典的西方美学史。

在柏拉图看来,之所以说?美是难的?,是因为?美本身?存在着诸多的悖论。

在《大希庇阿斯》中,柏拉图通过对关于?美?的流行观念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这些悖论:首先,既然?美?不就是?美的事物?,那么美是使事物显得美的质料或形式吗?其次,美是某种物质的及由此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吗?其三,美是?善?(恰当、有用或有益)吗?其四,美是否等同于由视觉与听觉引起的快感?面对这个悖论,柏拉图采用了一种机巧的?假定?的方式:?假定有像美本身、善本身、大本身等等的这类东西存在。

?用美的普遍的、恒定的、诉诸理性的一面去否定特殊的、暂时的诉诸感性的一面,提出了?美是理念?的重要命题。

2、亚里士多德:?美是整一?(1)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在于自然的与人工的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以形成事物的?整一性?。

(2) ?整一?不是杂多,不是单一,而是既包含了统一性,又包容了多样性,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有机统一。

(3)所谓?秩序?,是时间上的匀称;?匀称?是空间中的秩序;?明确?则是对?秩序?与?匀称?的限定。

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艺术与美的学科,包括对审美经验、审美价值、美的特征和美的原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美学是起源于18世纪的一门学科,由德国哲学家亚当·施密特话和康德等人首先提出并系统阐述。

在中国,美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的审美思想和文艺批评,如《论语》中孔子对音乐、礼仪的评价、《庄子》中对自然美的思考等。

现代中国的美学研究在20世纪初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

二、美学的发展史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其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美的本质特征和艺术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对后世美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观点。

在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文化为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和理论,同时也对古代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和艺术创作的繁荣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

在近代以来,不同的哲学家和美学家通过对艺术与美的本质进行不同的理论阐述和研究,形成了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美学思潮和流派,如形而上美学、经验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

三、美学的主要理论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形而上美学、经验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

在形而上美学中,美的本质被视为一种超越感性经验和现实的抽象、理念和形式。

在经验美学中,美的本质被视为一种感性的经验和情感的体验,而艺术作品和审美经验是其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而在存在主义美学中,美的本质被视为一种存在和自由的境界和状态,艺术作品是对生命和存在的一种表达和反映。

四、美学的研究方法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分析、历史研究和文本解读等。

在哲学分析中,美学家通过对美的本质和艺术的价值进行逻辑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形成了一系列对美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观点和范式。

在历史研究中,美学家通过对艺术与美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统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时代和文化对美和艺术的不同观念、观点和实践,从而为美学的发展和演进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思想资源。

课程美学知识点总结

课程美学知识点总结

课程美学知识点总结一、美的本质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美,而美的本质一直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过“美是理性的表现”,而西方美学家康德则认为“美是一种无目的的乐趣”。

这两种理论都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但都不是最终的答案。

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融入多角度和多元文化的思考来理解。

二、美的产生美的产生是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美的产生包括艺术品的创作和艺术品的接受两个方面。

艺术品的创作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对美的渴望,他们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个人的想象和表达,创作出各种形式的艺术品。

而艺术品的接受则依赖于观众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以及对艺术品的理解和欣赏。

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美的产生的过程。

三、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审美体验是指个体在接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和认知的过程,是对艺术品的认识和欣赏。

在审美体验中,人们往往会产生愉悦、兴奋、温暖等美好的情感和心境,同时也能够对艺术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审美体验,人们可以获取美的享受和启发,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在欣赏艺术品时所具备的一种能力,包括观察、分析、理解和评价艺术品的能力。

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品,同时也能够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艺术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五、艺术教育美学知识在艺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艺术教育是指通过对艺术和美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和创造力。

美学知识的传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品,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兴趣,为其将来的美术创作和艺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美学考前知识点总结

美学考前知识点总结

美学考前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1. 美学的概念和起源美学是研究美和艺术的理论科学,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巴恩斯泰因的著作中。

美学这一概念在19世纪得到深化,成为独立的哲学学科。

2. 美学的发展历程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美学、中世纪美学、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启蒙时代的美学、19世纪美学以及20世纪美学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理论成果,为美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美是对象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特质,有人认为美是一种观念或情感,有人认为美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2. 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也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可以理解为艺术对象、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审美活动的本质。

艺术创造者通过自己的技巧和情感表现出来的内容,以及观众在艺术作品前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审美感受。

3. 审美的本质审美的本质是指审美经验的本质特征,以及观众在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认知和评价。

审美的本质可以从认知主义、情感主义和价值主义等不同角度来解释。

三、美学相关理论1. 文艺学文艺学是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文学和艺术的原理和规律,包括文艺创作理论、文艺批评理论、文学美学、艺术美学等内容。

2. 形式美学形式美学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艺术形式和结构,包括形式美的含义、艺术形式的规律和结构、艺术形式的语言等内容。

3. 实质美学实质美学是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艺术的内在意义和永恒价值,包括艺术的实质、艺术的人类意义、艺术的社会功能等内容。

四、美学相关人物及其贡献1. 康德康德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对美学理论有重要影响。

他主张审美判断具有客观性,并提出了美学的本质问题。

2. 黑格尔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对美学概念和审美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艺术是精神世界的表现形式,通过艺术来实现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

美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美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美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一、美学基本概念美学是研究审美和艺术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它涉及到对美的本质、美的判断标准、审美活动的基本规律等方面的问题。

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

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艺术和人生,提高审美情趣,使人们在欣赏、创作和批评艺术作品时更加理性和有深度。

二、美学的历史发展1. 古希腊时期的美学思想: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中。

柏拉图认为,美是真、善、美的统一,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了美的本质是理念世界中的形式的观点。

而亚里士多德则从形式美和目的美两个方面论述了美的本质。

2. 中世纪的美学思想:中世纪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在基督教信仰和神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这个时期,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对上帝和人类的美的追求,以及宗教艺术的发展。

3.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人文主义思想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对人的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以及对艺术的审美追求。

4. 近现代美学思想:近现代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为对艺术的批判性思考和理论建构。

在这个时期,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符号学美学、后现代美学等不同学派。

三、美的本质和审美判断1. 美的本质:对于美的本质,古希腊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世界中的形式,是真、善、美的统一;而亚里士多德则从形式美和目的美两个方面论述了美的本质。

2. 审美判断:审美判断是指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和评价。

审美判断主要包括客观美和主观美两个方面。

客观美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美,主观美是指个体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美的价值判断。

四、艺术的本质和分类1. 艺术的本质:关于艺术的本质,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模仿的产物,是形式的再现;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是一种模仿活动,是一种达到目的的行为。

2. 艺术的分类:艺术主要包括语言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摄影艺术等不同的艺术形式。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一、美学的概念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包括对美的本质、美的形式、美的原则、美的功能和美的发生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等问题的探讨,是人们认识、欣赏和创造美的理论基础。

美学以美为对象,是关于美的科学。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审美活动。

从广义上讲,美学研究人类对世界的整体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和审美行为;从狭义上讲,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条件的理论。

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美的最一般、最根本的特征。

美的本质是美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学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据,也是美学问题的核心和总纲。

美的本质是一种与情感和心境密切相关的精神境界,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美的本质是个体心境领悟力的具体表现,它是审美客体在审美主体心灵活动中产生、发展和表现的结果。

美的本质是审美客体中的人情精神境界和审美主体心境中的内在需要与要求、主观期待与观念标准的统一。

美的本质即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心境和审美品位的共性特征。

美的本质既是美学哲学的对象,又是审美教育的目标。

三、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指美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问题。

美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多姿多彩的审美形象、多种多样的审美结构、多样性的审美关系和多重性的审美要素。

美的形式是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表现在各种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中,例如美的文学形式、美的绘画形式、美的音乐形式、美的雕塑形式等。

审美形式在审美对象中表达着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审美要求和审美需要,是文明进程的审美象征,体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审美趣味的审美追求。

四、美的原则美的原则是指美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美的原则包括:自然的美的原则、自然世界的美的原则、自然界的美的原则、人类审美的原则和审美活动的原则。

美的原则是审美理论和审美批评的基本依据,它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普遍性和个别性。

美的原则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普世原则,它成为审美理论和审美实践的基本规范。

美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美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美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是对美的哲学性的反思和探讨,美学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诗学》,其最初的涵义是对艺术和自然界美的原理和规律进行的一种探讨。

而后,美学逐渐演变成研究美的哲学学科,包括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表现形式等方面。

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一直是美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本体性的存在,美在人们的感官世界中只是美的投射而已,真正的美只存在于理念世界。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一种特定的感官体验,是由形式和物质的完美结合所产生的审美情感。

而在现代,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审美判断的主观性和普遍性的观点,认为美是一种主观的、以感性形式存在的客观现实。

因此,美的本质可能既存在于外部客观现实,也可能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感知之中。

三、美的规律美的规律主要包括形式美学、审美规律和审美趣味方面的规律。

形式美学主要研究美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原则,包括对称美、比例美、节奏美等方面的规律。

而审美规律主要研究美的认知和评价规律,包括主客观规律、个性化规律和社会化规律。

审美趣味方面的规律主要研究人们特定的审美心理倾向和趣味形式。

四、美的表现形式美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以及自然界中的美等各种形式。

在艺术领域中,绘画、雕塑、建筑等是人类对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文学领域中,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

音乐则是人类对美的声音艺术表现形式。

舞蹈和戏剧是人类对美的身体表现形式。

同时,自然界中的景色、花草树木、动植物等也是美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综上所述,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表现形式的学科。

通过对美学的基本概念、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美学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美学在人类生活和文化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美学的研究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使美学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

美学知识点总结67875

美学知识点总结67875

美学知识点总结67875一、美学的创立与发展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750年,他写了一本名为《Aesthetics》的专著。

我国理论界把它翻译为''美学”。

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2、“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美的本质、美的规律)。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第三,艺术问题。

第四,审美关系。

第五,审美活动三、美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哲学思辨法(自上而下)、自古希腊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

从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通过理论思辩和逻辑推演的形式,在客观上把握美学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象的表层结构把握对象的深层本质。

九世纪德国的费希纳(1801 - 1887)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来代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美学”。

所谓“上”,是指哲学体系与基本命题而言,所谓“下” 是指具体的审美经验。

自此以后,西方美学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

1、侧重于对审美经验作各种心理学、生理学的解释。

美学对心理学的依赖加重了。

著名的格式塔(完型)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美学的结合。

2、强调美学的具体运用、特别是对艺术批评与鉴赏的具体运用,反感传统美学的诸如“美的本质的抽象思变。

3、派别纷呈,符号美学、现象学美学、精神分析美学、完型心理美学、自然主义美学等。

把美的现象作为一种经验事实,或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或层中与主体内眦经验的分析,注重事物外在的表面的就事论事的研究,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审美对象进行实证的考察。

所以也可称之为科学美学。

现代西方美学分析日益细密深入,但同时又远离美学基础理论而是综合的力量削弱。

早期英国经验派开始的从审美对象研究向审美意识的转移,至此已以审美经验为中心。

美学技术化、实证化了,相当多的现代西方美学研究实质上已降格为艺术学,甚至成为艺术鉴赏学。

美学绪论知识点总结

美学绪论知识点总结

美学绪论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巴盖(1741-1801)的著作中。

在他的著作中,“美学”一词首次被用于指代一种新兴的哲学学科。

其后,美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与伦理学、逻辑学、心灵哲学等一样成为世界哲学界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

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美的本质、审美体验、艺术三个方面。

1. 美的本质美的本质一直是美学探讨的核心问题。

美学家们对于美的本质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例如,柏拉图认为美是超越世俗的理念,是一种永恒的、理性的和完美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将美定义为一种感知经验,即我们在感官中所体验到的愉悦和兴奋。

这种愉悦和兴奋不是来自于某种事物的功用,而是来自于事物自身的形式和结构的完美性。

2. 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指人们通过感知艺术作品来获得美的享受的过程。

审美体验在于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感悟,获得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

艺术家能够通过创作来感染人们的情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产生一种愉悦、享受和赏识艺术作品的情感。

3. 艺术艺术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审美体验的来源。

艺术是人类文明和精神成果的表现形式,它通过形式美、内涵美等方面展现出来。

以上便是美学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体现了美学对美、审美和艺术这三个方面的探讨。

接下来,我们将对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

二、美学的发展历程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

总的来说,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近代时期和当代时期四个阶段。

1. 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时期被认为是美学的萌芽期。

在古希腊时期,美学概念的出现和初步探讨标志着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是古希腊时期美学思想的代表。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的体现,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完美存在;亚里士多德则将美看作是一种感知经验,这种感知经验来源于事物自身的结构和形式使人们产生的情感共鸣。

美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美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美学常识知识点总结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问,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研究的对象是美,是对美的本质、规律、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的学科。

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艺术、美、审美、艺术哲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美的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关于美的论述。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的体现,是超越感官的,是超然的,是超越的,是超然的,是超越理念的,并且认为艺术家应该努力追求真理和道德。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表现在物质世界中的一种表现,是感官的享受,是审美的乐趣,是自然与艺术的结合。

这两种观点对于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后来美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提供了基础。

美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美学理论和流派。

在十九世纪,德国的康德、黑格尔、尼采等哲学家对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美学理论,开创了美学哲学的新时代。

而在二十世纪,现代美学理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形式美学、结构美学等不同流派的批判和超越,形成了一种新的美学理论体系,为当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美、审美、艺术、艺术性等。

美学的基本概念是其研究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美学的本质和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美:美是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一种美好、优美、完美的品质或状态。

美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也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美是世界的表现,是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2. 审美:审美是对美的欣赏与鉴赏,是人类对美的主观体验、主观感受和主观评价。

审美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是对美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3. 艺术:艺术是美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是人类创造和表达美的方式。

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各种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学知识点梳理

美学知识点梳理

美学知识点梳理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和艺术的学科,它探讨了什么是美、艺术的本质和作品的价值等问题。

本文将逐步介绍美学的基本概念、审美的要素以及美学理论的发展。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是关于美和艺术的哲学学科,它关注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评价。

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等方面。

美学通过对艺术形式和美学对象(如绘画、音乐、文学等)的分析和解释,帮助我们理解美的意义和价值。

二、审美的要素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和鉴赏。

审美的要素包括感官、情感、认知和价值观等。

1.感官:感官是我们感知和体验美的重要方式。

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艺术作品所传达的美感。

2.情感: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表达情绪、创造氛围和唤起情感反应等方式,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3.认知:认知是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理解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符号等,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并理解艺术作品。

4.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会影响我们对美的评价。

不同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和教育背景等都会对审美产生影响。

三、美学理论的发展美学理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学派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1.古希腊美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美学的代表人物。

柏拉图认为美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通过对具体艺术形式的研究来理解美。

2.德国浪漫主义美学:德国浪漫主义美学强调个体的情感体验和自然的美。

浪漫主义者认为艺术可以让人们超越现实世界,进入到一个纯粹、理想和超验的境地。

3.实用主义美学:实用主义美学强调艺术的实用性和社会功能。

实用主义者认为艺术应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注重艺术和生活的融合。

4.后现代美学:后现代美学挑战了传统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观念。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美是主观的、多元的和相对的,同时强调艺术的自由创造和反叛精神。

四、结语美学是一门复杂而又丰富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美,并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来深化我们对美的认识。

美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珍藏版)

美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珍藏版)

美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珍藏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A,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区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

B,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黑格尔。

《美学》(在英文版里译成美的艺术哲学)C,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它分为两个层次: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

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的心理学问题。

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D,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心问题和★主要对象(审美活动)。

美学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美学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美学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1. 定义美学:美学是研究艺术、审美和美的哲学学科,探讨美、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的本质及其意义。

2. 美的概念:美是指感性审美活动中对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好、美的特征或价值的感知和评价。

3. 美的要素:
- 形式美:指作品的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美感。

- 内容美: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意义等方面所呈现出
来的美感。

- 格调美:指作品所体现的独特氛围、风格和情调等方面的美感。

4. 审美心理:指人们在感受和评价美时所产生的特殊心理过程,包括直接感受、审美情绪和美的价值判断等。

5. 艺术与美的关系:
- 艺术是美的最高形式,通过创造和表达美的方式来打动人们。

- 美是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作品通过呈现美的要素来展现其
价值。

6. 文化与美的关系:
- 美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不同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有所
差异。

- 文化对个体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7. 美感的培养:
- 通过艺术欣赏、文化教育和审美体验等方式来培养美感。

- 研究艺术理论和技巧,注重感知和品味美的细节。

8. 美学研究的意义:
- 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和美的本质。

- 促进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 提升个体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以上是美学综合知识的必背要点,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你更
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美学知识点总结

美学知识点总结

美学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但美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有不同的理解。

在西方哲学中,美通常被视为一种具有艺术性、和谐性和吸引力的特征,但也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如形式美、内在美、功能美等。

2. 美学:美学是对美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涉及到美的本质、规律、价值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理解美的本质和关于美的一切现象。

3. 艺术:艺术是美学的重要对象之一,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创造的作品。

艺术有多种形式,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

4. 知觉和情感:美学也涉及到人类的知觉和情感。

人们通过感知来领略美的存在,而情感则是人们对美的积极评价和热爱。

二、美学的发展历程美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美的本质和价值都有所讨论。

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美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东方,中国古代文人也有自己对于美的认识与探讨,如道家、儒家和佛家等。

在18世纪和19世纪,德国和英国成为美学研究的中心。

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德国哲学家对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美学理论和观点。

而英国的伯克、亨利·霍姆斯和乔治·亚代码等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美学继续发展,涌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概念,如后现代主义美学、女性美学、跨文化美学等,美学的研究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

三、美学的主要理论1. 审美理论:审美理论是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评价。

包括审美经验、审美情感、审美价值等内容。

2. 艺术哲学:艺术哲学是研究艺术的本质、功能和价值的理论。

包括艺术创作、艺术品的价值、艺术审美等内容。

3. 美学哲学:美学哲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

包括美的概念、美的属性、美的原则等内容。

4. 历史美学:历史美学是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学理论和美学实践的理论。

这些理论和实践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美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5. 社会美学:社会美学是研究美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理论。

美学专题学习要点

美学专题学习要点

美学专题》学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什么,或什么是美学,即美学的定义,是美学学科六大核心概念(美学、美、美感、艺术美、审美、美育)之一,但是美学的定义,却并不象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新闻学等那么明确,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

(同学们可以在下面所提供的概念中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自己的结论)a美学即是在审美关系中,全面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审美经验,艺术美和审美经验等的学科。

b、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简洁的说,美学是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王一川《美学与美育》)c、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

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

在研究艺术时,也是从审美的角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艺术概论。

(杨辛《美学原理新编》)d、美学是关于人的(人性的)审美的高峰体验的人文学科。

人的、(人性的)、审美的都是一个意思,即正面的积极的有助于人性的提升。

即通过审美活动,研究人在现实生活中怎样获得更多的有助于人性提升的审美高峰体验的人文学科。

——2、鲍姆加通:德国哲学家,美学的提出者。

他在1750 年发表了《美学》第一卷,首次使用“爱斯特惕克”来为美学命名,认为美学应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

鲍姆加通也通常被尊为美学之父。

3、美是生活:“美是生活”是俄国19 世纪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什么是美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4、美感: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感受等的总和;狭义的美感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的综合心理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知识点总结67875一、美学的创立与发展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750年,他写了一本名为《Aesthetics》的专著。

我国理论界把它翻译为“美学”。

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2、“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美的本质、美的规律)。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第三,艺术问题。

第四,审美关系。

第五,审美活动三、美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哲学思辨法(自上而下)、自古希腊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

从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通过理论思辩和逻辑推演的形式,在客观上把握美学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象的表层结构把握对象的深层本质。

九世纪德国的费希纳(1801-1887)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来代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美学”。

所谓“上”,是指哲学体系与基本命题而言,所谓“下”是指具体的审美经验。

自此以后,西方美学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

1、侧重于对审美经验作各种心理学、生理学的解释。

美学对心理学的依赖加重了。

著名的格式塔(完型)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美学的结合。

2、强调美学的具体运用、特别是对艺术批评与鉴赏的具体运用,反感传统美学的诸如“美的本质的抽象思变。

3、派别纷呈,符号美学、现象学美学、精神分析美学、完型心理美学、自然主义美学等。

把美的现象作为一种经验事实,或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或层中与主体内眦经验的分析,注重事物外在的表面的就事论事的研究,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审美对象进行实证的考察。

所以也可称之为科学美学。

现代西方美学分析日益细密深入,但同时又远离美学基础理论而是综合的力量削弱。

早期英国经验派开始的从审美对象研究向审美意识的转移,至此已以审美经验为中心。

美学技术化、实证化了,相当多的现代西方美学研究实质上已降格为艺术学,甚至成为艺术鉴赏学。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西方传统美学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和谐毕达哥拉斯对整体进行了区分,即把整体分为和谐的和不和谐的。

和谐在于比例和平衡。

和谐的比例的审美本质在于,它说明了部分和整体以及统一的整体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只有比例适度,才能构成恰当的数量关系,组成整体的和谐之美,如黄金分割定律在人身体上的应用。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音乐的和谐是由数的比例造成的。

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早知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天体的运动是和谐的,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

诸天音乐、宇宙和谐。

认为天上的星体在遵照一定轨道运动之中产生一种和谐的音乐。

人体就想天体,都有数与和谐的因素统辖着。

人有内在的和谐碰到外在的和谐,就同声相应、欣然契合,因此人才能爱美和欣赏艺术。

音乐的刚柔也能使得人的性情变刚变柔。

2苏格拉底的美学理论美在效用:美是有用的,有用就美,有害就丑。

美也是相对的,依存于效用。

不能说完全在事物本身,与人无关。

3、柏拉图:美在理式文艺才能的来源:迷狂说(灵感说)。

4、康德:美的分析5、席勒(1759“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造雪精神。

”--虚静的心胸对于审美观照及文学构思都很重要。

刘禹锡:“虚而万景入”;宋苏轼:“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庄子美学(一)、“心斋”、“坐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二、美与丑的关系《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

……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

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圣人故贵一。

孔子美学孔子名丘,字仲尼。

学说以“仁”为核心。

认为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心养中能起到特殊的作用1、重视艺术的社会作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夫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提出“兴”、“观”、“群”、“怨”一组美学范畴,以“兴”为首,强调艺术的感染作用,述及艺术欣赏活动的心理特点,阐明了艺术通过陶冶、感染人的心理情感,使个体与社会和谐的社会功能。

2、在美与善的关系上,把“尽美尽善”作为最高的审美理想。

3、在文与质的关系上,认为“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4、在对自然美的欣赏上,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命题,触及审美趣味、美感的差异性,在中国美学史上开创了“比德”说。

5、在“中庸”的原则的基础上,崇尚“中和”之美,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作为美学批评的原则。

孟子的美学思想①强调人格美的意义和价值。

提出“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

认为美以真、善为基础,并表现于外在可感的形式。

又提出“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命题,认为“大”起始于“美”,但又比“美”更为辉煌壮观。

②提出为实现个体人格美而进行自我修养的“养气“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

这种“浩然之气”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

孟子认为“浩然之气”要靠“养”才能获得。

养气的方法是“配义与道”,“道”是指仁义之道。

“义”指符合仁义之道的行为,“配义与道”,就是一方面要明白仁义之道,对之确信,一方面又要不断地去做人应该做的事。

③提出“以意逆志”的命题。

包含着对艺术欣赏特征的认识。

孟子美学作为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后世颇有影响。

荀子美学思想荀子①从人的性本恶的“性恶论”出发,肯定对于声、色等感官愉悦的追求,是出于对人的自然本性,具有普遍性。

又强调人的欲望的满足又必须合乎礼义,受到社会的制约。

主张以礼规范、约束人们的行动,对人们追求声色之美的享受起调节作用。

②提出“无伪则性不能自美”的命题。

把自然之“性”视为美之基础,把后天的“礼乐之教”等人为之“伪”作为构成人格美的前提。

③发展孔子提出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观点,提出“君子比德”说,主张以自然对象之美来象征君子的美好德性。

④肯定音乐艺术移风易俗的社会作用。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

”二、魏晋玄学与魏晋南北朝美学宗白华先生指出,魏晋人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的美,而这种美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魏晋玄学的影响。

魏晋玄学崇尚“三玄”,三玄指的是《老子》、《庄子》、《周易》。

魏晋玄学家提出的“得意忘言”的理论(王弼)和“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嵇康),对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和美学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魏晋玄学是魏晋南北朝艺术和美学的灵魂。

(一)“得意忘象”(王弼)1、“得意忘象”的出处。

《庄子·外物》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王弼说: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二)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声无哀乐论》① 音乐是自然产生的声音,它并不包含哀乐的情感。

音乐与人的哀乐之情并无对应的关系。

相同的情感,可“发万殊之声”;同一声音,可激起不同情感。

② 音乐不能使听者产生哀乐的情感。

人们欣赏音乐时产生的哀乐情感,并非音乐所造成,音乐只是引发和加强了听着原来具有的各种情感。

(三)顾恺之:“传神写照”出自《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

人问其故。

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主张在形似的基础上表现人物气质、性格及特定情景中的神情态度。

“传神”不应该着眼于整个自然的形体,而应该着眼于人体的某个关键的部位。

这种“关键的部位”能表现每个人的个性和生活情调的典型特征。

(四)宗炳:澄怀味象“澄怀味象”是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

“味”的概念是从老子美学中来的。

是一种精神愉悦和享受,是审美的“味”。

欣赏山水当“澄怀味象”,“应目会心“,在深入观览其形象时,以虚静空明的心境进行直觉的体味、领悟,获得审美愉悦,妙悟山水所孕含的宇宙之神理。

“味象”与“观道”同是一个心理过程。

《宋书·隐逸传》记载:“(宗炳)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睹,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这表明“味”(审美享受)同时就是(对“道”的观照)。

较完整鲜明地将“形”、“神”关系引入对自然美和山水画的论述中,强调对“神”的领悟,在中国美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谢赫:“气韵生动”谢赫说道:“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1、气韵生动”是为了追求“神”、“妙”的境界,要使画面形象通向那个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2、谢赫“气韵生动”的命题,和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有内在的联系。

谢赫“取之象外”的论述,直接引发了唐代古典美学中的“境”这个范畴。

3、“气韵生动”反映了中国美学的特点:中国的美学元气论着眼于整个宇宙、历史、人生,着眼于整个造化自然。

她要求艺术作品的境界是一全幅的天地,要表现宇宙的气韵、生命、生机,要蕴含深层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而不只是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

谢赫的这一论述,直接引发了唐代美学中“境”的范畴。

“气韵生动”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要求艺术家胸罗宇宙,思接千载,仰观天宇,俯察品类,富于哲理的意味。

三、唐代美学唐五代最重要的书法美学著作是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guan四声)的《书断》、《书议》、《文字论》。

最重要的绘画美学著作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荆浩的《笔法记》“画者,画也。

度物象而取其真”。

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指观察、体会、撷取天地万物的真实镜像,又与自己的情志、意趣融汇贯通,有得于心,发而为画。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思是不可或缺的。

四、宋元美学宋元书画美学是唐五代书画美学的延续和发展。

郭熙的“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和苏轼的“成竹在胸”、“身与竹化”的命题,分别探讨了审美创造中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以及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这两个阶段的规律性。

这是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命题的延续和发展。

黄休复把绘画分为“逸”“神”“妙”“能”四格,并把“逸格”列于其他三格之上。

“逸品”(“逸格”)的出现,反映了一部分画家从重“再现”转向重“表现”,把山水景物作为抒发特定的主观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即“逸气”)的手段。

这种倾向,到元代发展成很大的潮流,“逸品”也在元代得到完全的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