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博览有感
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

篇一: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读《教师博览》心得体会崇仁县相山中学谢绍林《教师博览》使我认识到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的智慧。
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
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
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
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
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
看了《教师博览》——清淡为师,我深有同感!文章说得好:人生的累,少半源于生计,多半源于攀比。
滚滚红尘,有许多炫目的东西,人非草木,孰能无动于衷?特别是,身边的人一个个走向新的人生之路,得到许多教师得不到的东西,在社会上很风光,处处让人高看一眼。
而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得甘于平淡,与大富大贵无缘,与大红大紫无关。
尤其是乡村教师,比其他行业、比城里教师付出更多。
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与其发牢骚,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倒不如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现实,让自己保持一颗平静平和的心。
很多人把教师看作是养家糊口的职业,我不是圣人,我也要这份工资来养家糊口,看到身边的教师一个个飞向了城市学校,我羡慕过。
我始终对自己说,你拿了这份工资,就要对得起这份工作,教师是良心活,如果是混日子,说老实话,好混得很,无非就是备课、上课、批作业,即使你教的学生考得太差了,也影响不了你什么,大不了别人背后说几句而已,你还是你,书还是照教,日子还是照混不误。
但是,一位位古今中外的平凡教育者告诉我,充满爱心的教育是全身心地为学生考虑。
这山望着那山高,始终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工作、踏实做事,说到底就是心浮气躁,不切实际的想法太多。
把教学工作当事业,当做一种毕生的追求,就能在繁忙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就不会在待遇上比来比去,不会计较自己不会被世人所重视。
《教师博览》,让我懂得了应该做一个有责任、细心、永不放弃的教师。
想来也是,老是抱怨、不满,只能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糟,让自己的思绪变得更乱,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暗淡,让自己的生存处境更加艰难。
教学杂志《教师博览》读书笔记(通用5篇)

教学杂志《教师博览》读书笔记(通用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杂志《教师博览》读书笔记(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杂志《教师博览》读书笔记1《教师博览》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一本杂志,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本专为我们教师编写的杂志,更因为后面的“博览”二字。
是的,身为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古今中外、名家同行,开卷有益。
书中的内容十分丰富。
有关于教育前沿咨询的栏目“视野”,有关于各个领域的名家名人介绍栏目“人物”,有关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栏目“耕耘”,还有关于人生、人文、科技、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博览》,很全面的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品味、不同风格的营养大餐,让我们在闲暇之余,信手读来,滋养我们的生命与灵魂。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
每读完一篇文章,我都会掩卷深思,佩服作者独到见解,新颖的思路。
有的文章使我茅塞顿开,有的文章让我忍俊不禁,有的文章使我热泪盈眶,有的文章使我荡气回肠自我感觉读了这些书后,心里很敞荡,思路也开阔,精神也更充实了。
我在读书中,与大师们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发现教育生活是一个个细小的片段、细节组成的,每一个教育细节和片段都意味着一个教育时机。
如果我们教师敏锐地抓住这样的教育时机,就可以充分体现自己对学生行为的关注,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机智。
在对学生这种细小行为的关注中,教师感觉到自己很重要。
教师的职业魅力就会从这里体现出来,会从对教育细枝末节的关注中体现出来,会从对师生间发生的细微生活片段的反思中体现出来。
这时,在你的心中定会升腾起立志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的渴望,感到教育的财富就蕴藏在自己的教育生活里,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幸福感,实现自己教育生活的增值,这就是教师的美丽,教育的真谛。
教师博览读后感【精选】

教师博览读后感【精选】教师博览读后感一我非常喜欢《教师博览》这本杂志,每次拿到《教师博览》,就让我感到一种亲切,“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是《教师博览》的宗旨。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如饥似渴地阅读各栏目内容:里面的文章大都非常感人,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感悟和经验,常给我以许多的启迪。
并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力。
感想之一:教师要与学生交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朋友之间无话不说,教师对学生像朋友对朋友。
首先,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
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
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和朋友,感想之二:教师要永远要做一朵鲜花、笑脸常开让每一位学生喜爱。
笑脸是一种责任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笑脸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笑脸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笑脸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
《教师博览》每期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感动着我。
笑脸是种魅力,教师一定要微笑着看学生!教师的笑是学生心中最灿烂的花!曾经不止一次有学生跟我说:“曾老师,我们喜欢看你笑的模样。
”所以我现在非常在意自己有没有经常把微笑留给学生,有没有给他们一种鲜花般的感觉。
感想三: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
而今天的教师有一大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大桶死水呢?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小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
要用你的知识,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
为了具备“一眼活的泉水”,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
教师博览读后感8篇

教师博览读后感8篇教师博览读后感1学校给教师发了几本《教师博览》的书,我先冒着试试看的心情,开头阅读《教师博览》,初次翻阅就让我深深地喜爱上了它。
细看觉察书中的资料非常丰富。
有关于教育前沿询问的栏目“视野”,有关于各个领域的名家名人介绍栏目“人物”,有关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栏目“耕耘”,还有关于人生、人文、科技、安康等方面的学问。
从这本书中,我熟悉到一般教师能够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才智。
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
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无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
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遗忘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
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就应熟悉教育的这种特性。
我们在感受教育的一般和平凡的同时,也领会了教育的宏大与神圣。
《教师博览》有一篇陈永林写的文章《上学的路有多远》。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叫梅子的小女孩,生活在重男轻女的时代,哥哥和弟弟都上学了,梅子也想上学,就自己卖雪糕挣钱。
有许多和蔼、有爱心的人。
如梅子的妈妈、哥哥、弟弟、村长、小石头、小南瓜、陈福根老人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无私地对梅子伸出了救援之手,独特是王婆婆,她一辈子没生育,吃五保。
王婆婆从不舍得乱用一分钱,如今却花一角五分钱买妹子的冰糕。
虽然他们单人的力气是有限的,但全部人的力气加在一齐,帮助梅子实现了上学的梦想,并让梅子有了个之后的胜利。
正如梅子说的:“假设没有你们的帮助,那我的上学路遥远得看不到头,是你们,让我的上学之路变得这么近,近得只要走几十步”。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也就应毫不吝啬地伸出自己热忱的双手,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
一个人的爱心或许只是一滴水,但很多个爱心交织在一齐,就能汇成一片爱的大海!教师博览读后感2学校给教师发了几本《教师博览》的书,我先冒着试试看的心情,开头阅读《教师博览》,初次翻阅就让我深深地喜爱上了它。
细看觉察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
有关于教育前沿询问的栏目“视野”,有关于各个领域的名家名人介绍栏目“人物”,有关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栏目“耕耘”,还有关于人生、人文、科技、安康等方面的学问。
教师博览读后感10篇精华版

《教师博览读后感》教师博览读后感(一):我十分喜欢《教师博览》这本杂志,每次拿到《教师博览》,就让我感到一种亲切,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是《教师博览》的宗旨。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如饥似渴地阅读各栏目资料:里面的文章大都十分感人,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感悟和经验,常给我以许多的启迪。
并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力。
感想之一:教师要与学生交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朋友之间无话不说,教师对学生像朋友对朋友。
首先,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不仅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
用心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教师要透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
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和朋友,感想之二:教师要永远要做一朵鲜花、笑脸常开让每一位学生喜爱。
笑脸是一种职责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笑脸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笑脸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笑脸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
《教师博览》每期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感动着我。
笑脸是种魅力,教师必须要微笑着看学生!教师的笑是学生心中最灿烂的花!以前不止一次有学生跟我说:曾老师,我们喜欢看你笑的模样。
所以我此刻十分在意自己有没有经常把微笑留给学生,有没有给他们一种鲜花般的感觉。
.感想三: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
而这天的教师有一大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大桶死水呢那么对这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小杯水的同时你务必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
要用你的知识,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
为了具备一眼活的泉水,作为一名教师,就务必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
不光需要对教材资料深刻和透彻理解,而且还需系统地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科普著作,以及教学法参考资料,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读后感《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是一本关于教育教学的杂志,它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是一本关于教育改革和教师成长的指南。
这本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观点吸引了无数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爱好者的关注。
在阅读了《教师博览》之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被《教师博览》中的专题文章深深吸引。
这些专题文章涵盖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从学生管理到课程设计,无一不是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探讨。
这些文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得到启发和思考。
比如,有一篇关于激励学生学习的文章,作者通过举例说明了不同的激励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让我对如何激励学生学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我对《教师博览》中的案例分析深感钦佩。
这些案例分析来自实际的教学实践,涉及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以及他们是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
这些案例分析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教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更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比如,有一位老师在案例中分享了她在教学中遇到的学生不爱学习的问题,她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及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最终让学生重新燃起了学习的热情。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也让我对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我对《教师博览》中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深感震撼。
这本杂志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还介绍了各种实用的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游戏和教学实验器材等。
这些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丰富了我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我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比如,我在《教师博览》中了解到了一个教学游戏,我将它应用到了我的课堂教学中,效果非常好,学生们非常喜欢。
通过阅读《教师博览》,我不仅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更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激情。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应用《教师博览》中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博览心得体会

教师博览心得体会教师博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程主编的《博览人语》,我读到了敬畏,一个修改对作者与读者产生敬畏之心,那一个作为一个教师,在应对学生时,我想也应当也有一份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的教师就不会让无知、固执、自私、慵懒、龌龊、粗俗等占据心灵。
在叙事这一栏里几篇文章里都是写农村教师,读来很亲切,仿佛就是我所经历的,《山里老师的婚姻》一文很有代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两代师者的真实婚姻人生。
《抖落身上的“泥土”》一文让我们看到一位教师奋起的心路历程,文中再一次提到了朱永新“教师就努力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朱永新市长(包括他自己)也没能想到自己的一系列主张改变了那么多教师的生活与工作状态,“教育在线”真是一个免费的大学,高效的在职培训啊。
刘云杉教授《“赞美俱乐部”》一文的文章名取得真好。
联想自己过去在评课时总是把别人批得“体无完肤”,也许提出的问题是对的,但同时也向执教者传达出一种贬低的信息。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觉到对待别人的努力要报以善意的赞美,而过去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张万祥老师的大作连续读了三遍,一位老人能在退休以后活出这么丰富的人生,真是让人赞佩。
本期中我认为最有阅读价值与阅读份量的是许锡良老师的《教师的论文话语与思维缺陷》他多年级指导教师的论文,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论文语言喜欢玩弄数字游戏,这种语言确实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思维格式化、语言官僚化、文体形式化的典型表现。
主要我们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
反思自我,我在写论文是不是也是这种“官僚化”的表达方式,不论是什么事,也都弄出个“一二三”来,文章最后呼吁要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
其次一篇凌龙华的《教育:忍不住的感叹》,读后,感后感觉后脊背发凉:我是不是在兢兢业业地播洒着厌学的种子呢?教育确实是一份需要“从长计议与从容迈进”的事业。
教育应当成为一种正常的、健康的、富有诗意和追求的生活。
教育要营造“必要的乌托邦”,这是你我的教育理想而已。
教师博览读后感作文五篇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在这纷繁浮华的人世间,我认为最富有爱心的人莫过于两类人:一是医生,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天职,医生拯救的是人的生命,所以人们称其为白衣天使,二是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铸就的是人的灵魂,所以人们赞其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一颗充满爱的心,尤其是我们教师更要时刻准备着奉献我们的爱心,因为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面对形形色色富有个性又有差异的学生,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爱生,就会出现偏爱好生,歧视差生,甚至出现工作敷衍塞职,讽刺、体罚学生,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所以教师职业必然要求每个教师要真心实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要特别偏爱、特别关注那些所谓双差生,用爱心换取学生的真心,尊重、理解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只有做到热爱学生,我们的教师才会真正的去关心每一个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当教师的苦与乐,去忧虑着学生的忧虑,关心着学生的关心,希望着学生的希望,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才会更加热爱教师职业,教书育人,忠诚奉献;才不会出现诸如以教谋私,热衷于搞有偿家教的事件发生。
更多的是为了学生带病上班;为了转变一个后进生费尽心机;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排忧解难学生调查表明,令学生终身难忘的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而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的事例,如雨天教师借给的一把伞;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爱学生,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入骨髓的甜蜜,久而久之,这份情感就会演绎成一团幸福,时刻慰藉着我们的心灵。
几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渐渐地理解了教师职业的内涵,也让我深深领悟到教育是爱的事业。
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爱我们,只有用爱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则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多一分真诚就多一分关怀,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温暖!只要走上那三尺讲台,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那一张张神情专注的面庞,你的心中自然而然的有一种情绪在涌动,那就是爱,至高无上的师爱!教师博览在校园暴力中,我们会发现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读后感《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深度的教育类杂志,它不仅仅是一本教师必备的专业读物,更是一本帮助教师提升自我修养和专业素养的好书。
在读完这本杂志后,我深有感触,不仅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这本杂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所涉及的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深度。
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到学生心理、家校合作,从教育政策到教师专业发展,这本杂志几乎涵盖了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深入研究、精心撰写的成果,无论是教学经验分享还是教育理论探讨,都让我受益匪浅。
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我对这本杂志的编辑团队和作者团队深表敬意。
他们不仅在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责任感。
他们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更是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进步。
他们的文字不仅仅是为了填补教师们的知识空白,更是为了激发教师们的思考和创新。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优秀的编辑和作者团队,才使得《教师博览》成为了一本备受教师们喜爱的杂志。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会继续关注《教师博览》,并将其中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我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教师博览》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育类杂志,它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关注这本杂志,从中受益,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教师博览读后感10篇【优质文档】

《教师产假请假条范文》教师产假请假条范文(一):尊敬的***领导:因本人即将临产,根据国家规定产假为98天、晚育30天,共计产假为128天,自即日起向部办公室请产假。
特此请假,恳请批准!申请人:X年X月X日教师产假请假条范文(二):尊敬的领导:我是xx中学教师,因本人有孕在身,预产期在x月份,现已怀孕x个月,故此时向领导请假,根据国家晚婚晚育有关政策,请假时光为4个月(从2014年月日到2014年月日)。
在此十分感谢学校领导对我在孕期的关心和照顾。
特此申请,望领导审批。
申请人:xxxX年X月X日教师产假请假条范文(三):尊敬的学校领导:教师产假请假条范文3篇保证书因本人有孕在身,预产期11月份,现需要回家休息,调养身体。
特向领导申请办理请假手续,春节后回来上班,请假时光为4个月。
另在此十分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特此申请,望领导审批。
XXX教师产假请假条范文(四):尊敬的学校领导:因本人有孕在身,预产期X月份,现需要回家休息,调养身体。
特向领导申请办理请假手续,春节后回来上班,请假时光为4个月。
另在此十分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照顾,真正体现了人文化主义。
特此申请,望领导审批。
(六)尊敬的学校领导:我因怀孕已有时光(医院相关证明附在请假条后),预产期为,因身体原因需从此刻开请产假一个学期,(从即日起来7月4日),请准予批准为盼!请假人:某某某X年X月X日教师产假请假条范文(五):尊敬的学校领导:因本人有孕在身,预产期为12月中旬,现需要回家休息,调养身体。
特向领导申请办理请假手续,4月中旬回来上班,请假时光为5个半月。
另在此十分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照顾,真正体现了人文化主义。
特此申请,望领导审批为感。
请假人:X年X月X日教师产假请假条范文(六):尊敬的领导:我因生产,需要回家休息,调养身体。
特向领导申请办理请假手续,根据有关规定,产假为90天,晚育初产妇延长产假30天。
本人已贴合国家晚婚晚育规定,特申请产假四个月,时光为2011年10月8日至2012年2月7日。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读后感--- 这是老师的样貌。
暑假,在丽江古城遇见父母带出来旅游的学生,老师擦擦学生鼻子上的汗珠问:“好玩吗”“好玩!”学生答。
老师说:“好玩回去要写日记把它记录下来和同学分享哦!” 一一这,也是老师的样貌。
朋友强烈抗议:“拜托,老师能不能不要总是这个样貌”于是,再和这位朋友出门,我提醒自己换个样貌。
一进电梯,一个学生便对我行了个队礼,我点头回礼。
看着他手中拿着的两本漫画,我表现出孩子样的好奇:“这本书好看吗”学生诚惶诚恐地回答:“我的作业做完了!”字里行间,虽说也表现出老师对学生殷殷关切之情,但却也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教师关注的更多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所以在学生的眼中,老师永远是教学者,而非朋友。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老师一贯夫子式的教导使自己在孩子们的心目定格了,“师生平等”早已被这种夫子式的教导淡化掉了。
朋友相见,学生会举着手中的漫画书:“可搞笑了,你想看吗”而师生相见,回答却只能是诚慌诚恐的“我的作业做完了”。
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陌生人会那么自信地对我们说:“你们是老师吧”每当听到此话时我心中总一种被人看穿的窘迫和失落,在这儿我找到了答案:是教学中一向地循规蹈矩让我们失去了个性,教学目标的单一在我们所有教师的面颊上打下同一的烙印;以前我也曾疑惑,为什么平易近人的老师还是让学生敬而远之,我想还是我们不分分场合的“谆谆教导”拉开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我们没有成为孩子们的“共同遭遇者”,没有真正成为课上与学生同学,课下与学生同玩的伙伴,教师的形象在孩子心中已构成了定格。
这是我们做教师的一种失败,也是我们做人的一生中失败。
为什么时候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形象,做生活中普通人,而不再是教师呢?《教师博览》读后感(三)几年前,源于一次教研会上一位周校长向我推荐了《教师博览》。
翻开它,呵!里面那数不清的学问、道不尽的经验、讲不完的故事,给我浮躁的心送来丝丝凉爽,让我日久紧张的神经产生缕缕愉悦。
我,如同聆听智者的教诲,与一切伟大的、平凡的思想交流着。
读《教师博览》有感

读《教师博览》有感读《教师博览》有感读《教师博览》有感1闲暇时间,我手捧一本《教师博览》,细细品读,如手中的一杯香茗,体味着这沁人心脾的清香。
遨游《教师博览》,一篇篇言简意赅的美文,让我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几段富有哲理的文字,让我的心灵如水晶般的透明。
短短的几句话,带给我如夜雨一样的清净。
初为人师,我有许多的困惑和迷茫,有诸多的躁动和稚拙。
是《教师博览》为我蜕去伤痕斑驳的茧,化作一只五彩斑斓的蝶,畅游于教育的花海。
记得在一次习作讲评课上,我班的胡雨萌同学在习作中所写的一些话,既令我触目惊心,又让我彻夜难眠。
无尽的自责,悔意侵袭着我。
她在习作中写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次,我不会自甘落后的。
”“老师,我好想叫您一声妈妈,虽然我觉得这很不礼貌,但是我仍然想叫您。
”“徐丹成绩好,又懂礼貌,她才配叫您妈妈。
如果她能够做你的干女儿,老师您一定会很幸福的。
”“上天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同学们在天冷时有爸爸妈妈送衣服,下雨时有爸妈送伞,周末时有爸妈陪同去游乐园玩…….而我却只能干瞪眼地望着幸福的一家家人,想想自己,什么都没有……”"我是个人见人厌,花见花败的人,感觉生活在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意思,真想死了算了,一了百了,省得有人跟徐丹争第一……”看到这些话语,您的心是否也会发怵?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然而在心悸之余,我又平添了几分震撼,几分心酸,几分悔意,几分自责。
霎时,我的记忆之门乍然打开。
原因要追溯到那一次单元测验:在平日里,胡雨萌同学与徐丹同学两个人的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平分秋色。
她们如同我的掌上明珠,我对她们呵护有嘉。
可是在一次考试中,胡雨萌不知是怎么回事,考出来的成绩极为糟糕。
我怒火中烧,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午饭排队打饭时,众目睽睽之下,厉声叫住了胡雨萌,并劈头盖脸地给了她一顿训斥。
平日里生活在老师鲜花和掌声中的她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她没有解释,选择了沉默,目光凝滞在了地面,了了余光游移不定。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读后感
我很喜欢《教师博览》这本杂志,"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是《教师博览》的宗旨。
每次看完《教师博览》,我就开始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感觉自己做的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自己去提高。
如:
一:教师要永远要做一朵鲜花、笑脸常开让每一位学生喜爱。
笑脸是一种责任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笑脸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笑脸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笑脸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
《教师博览》每期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感动着我。
笑脸是种魅力,教师一定要微笑着看学生!教师的笑是学生心中最灿烂的花!曾经不止一次有学生跟我说:"张老师,我们喜欢看你笑的模样。
'所以我现在非常在意自己有没有经常把微笑留给学生,有没有给他们一种鲜花般的感觉。
二:教师要与学生交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朋友之间无话不说,教师对学生像朋友对朋友。
首先,
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
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
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和朋友,因此,当好一名老师,当一名好老师是我不断去追求的目标。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读后感引言概述:《教师博览》是一本关于教育的杂志,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分享。
在阅读完《教师博览》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从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学生激励和教育创新五个方面,分别阐述我在阅读《教师博览》后的感悟。
一、教育的重要性:1.1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实践,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1.3 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增进相互的理解和沟通,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教师的角色:2.1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获取知识。
2.2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3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范。
三、教学方法:3.1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3.2 创新的教学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3 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学生激励:4.1 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取得进步。
4.2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4.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博览读后感作文五篇

教师博览读后感作文五篇教师博览读后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在这纷繁浮华的人世间,我认为最富有爱心的人莫过于两类人:一是医生,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天职,医生拯救的是人的生命,所以人们称其为白衣天使,二是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铸就的是人的灵魂,所以人们赞其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一颗充满爱的心,尤其是我们教师更要时刻准备着奉献我们的爱心,因为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面对形形色色富有个性又有差异的学生,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爱生,就会出现偏爱好生,歧视差生,甚至出现工作敷衍塞职,讽刺、体罚学生,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所以教师职业必然要求每个教师要真心实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要特别偏爱、特别关注那些所谓双差生,用爱心换取学生的真心,尊重、理解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只有做到热爱学生,我们的教师才会真正的去关心每一个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当教师的苦与乐,去忧虑着学生的忧虑,关心着学生的关心,希望着学生的希望,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才会更加热爱教师职业,教书育人,忠诚奉献;才不会出现诸如以教谋私,热衷于搞有偿家教的事件发生。
更多的是为了学生带病上班;为了转变一个后进生费尽心机;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排忧解难学生调查表明,令学生终身难忘的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而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的事例,如雨天教师借给的一把伞;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爱学生,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入骨髓的甜蜜,久而久之,这份情感就会演绎成一团幸福,时刻慰藉着我们的心灵。
几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渐渐地理解了教师职业的内涵,也让我深深领悟到教育是爱的事业。
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爱我们,只有用爱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懂得这样的道理,多一分真诚就多一分关怀,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温暖!只要走上那三尺讲台,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那一张张神情专注的面庞,你的心中自然而然的有一种情绪在涌动,那就是爱,至高无上的师爱!教师博览读后感在校园暴力中,我们会发现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师博览有感
虽从教不到五年,但教师行业的重要与艰辛一直都让人有目共睹,也让我觉得这份行业很不易。
怎样才能拥有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呢?类似这样的问题总是在围绕着我,让我无处取证。
可是自从接触到了《教师博览》后,我明白了很多。
因为《教师博览》让我深切地知道自己的从教之路并不孤独,一篇篇独具匠心文章、一个个妙趣恒生的校园故事,这些都不断的充实了我的教师生活,也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汗水不会白流,奉献本身就是创造,三尺讲台陪我经历风风雨雨,40分钟凝聚我无限心血和期盼,一堂课获得学生的好评,都使我感到无限的欣慰和幸福。
当一批批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而成为有用之才时,我更是发自内心的感到喜悦和满足。
而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漫长的,有了《教师博览》的陪伴让我能真正实现“活到老,学到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已为人师多年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我们同样需要恩师的指引,而近年来,《教师博览》常伴随我的教师生涯,已然成为了我和我的同事身旁不可或缺的一位良师益友。
一、《教师博览》让我和学生一起进步。
有一句老话说道,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
更是对我们基层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当下,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拥有一桶水远远不够,不仅要有充足的“水”而且要有一股源源不
断的“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让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专业知识和德育知识水平也必须与时俱进。
而正是拥有了《教师博览》这本专门为教师开办的杂志才使得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充实自身,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更好的教书育人、终身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有效地沟通、提供有效地帮助、应对职业挑战、避免职业倦怠、积极反思、爱岗敬业。
《教师博览》内容贴近教师的生活,话语真挚,说理透彻,作为“新教师”的我读完之后受益匪浅,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不禁感慨当老师确实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当老师不仅要当好还要当出“艺术感”来。
二、《教师博览》让我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前几日,读到《教师博览》中《思想启明教育之光》一文,其中提到“2010年最好的教育电影是一部印度片,叫《三傻大闹宝莱坞》。
这个电影用戏谑的手法嘲讽了刻板的教育模式,用鲜活的故事,表现了教育应有的本质,即教育拓展人自由的边际,使人获得突破窠臼与成规的勇气,叫人能够有力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
上将人看做一个知识的容器。
既然是容器,那么个性、情感、想象力等都不被鼓励,甚至不被关注。
这个容器在学习阶段不断装载乃至超载,考试阶段再将之倾倒出来,倾尽所有。
当个体真正面对需要以独立身份去面对纷繁的生活时,我们却发现,传统的教育并没有给予这个容器什么有益的锻造。
”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读《教师博览》的许多文章使我明白
了这个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
教育应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培养,而非对单纯的传统的对知识的灌输。
教学中我始终把自身学习和教书育人结合起来,不断加强自身知识学习,创新教育方式,在教学中创新,在创新中又不断的补充自身知识。
常读《教师博览》和常认真思考教育,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如今实施新课程改革,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
“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而非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体。
三、《教师博览》让我懂得学生需要老师的倾听。
我也曾读到一篇文章《老师,您听我说》“老师,我希望您常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
老师,请您不仅仅教我们知识,更要教我们做人。
老师,请您经常给我一点鼓励,不要让您的要求,超过我的能力。
”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学生不仅仅是学生,更是一个“人”,需要老师更多人性化的关怀,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教育他们,却常常忽略他们的感受。
担任了二十余年中学数学教师,并且长期担任班主任的我对此更是有深切的感悟,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多倾听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对学生多鼓励,重视学生的进步,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过分批评或者甚至是冷眼相对。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
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 更是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点和特长,我们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从而更好的针对每一名学生行之有效的教育。
近年来《教师博览》的陪伴让我在执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渐渐由一名传统型的教师转变成为了一名创新性教师,
深感作为一名教师,离不开终生的学习和《教师博览》这类专题杂志的陪伴。
我会不断地从《教师博览》中汲取营养,通过创造性劳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成长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