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设计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充满乐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发意义的好教材。

小孩们放飞的是蜻蜓,事实上也是在放飞稚嫩,放飞爱心,放飞期望。

设计理念1、引导学生熟悉故情况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情况节,依照标题“放飞蜻蜓”的专门性,启发学生由此动身,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集合“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佩服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品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明白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诲。

3、培养学生善于发觉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明白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诲。

教学预备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2、明白得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3、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一、展现画面,激趣引出课题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进展时期,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爱好。

这一教学片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漂亮蜻蜓的喜爱,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及反思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及反思

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点】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抓住描写陶行知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卡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导:1、师:同学们,很高兴能与大家成为朋友,通过上节课与杨老师的学习,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呢?指名说。

2、哦,同学们学得还真不少呢!这些词还会读吗?出示:慈爱抚摸商量七嘴八舌放飞入神结构复杂保持平衡掌握方向从每排词中你想到了谁呢?那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出示: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就引导他们认识,最后,孩子们。

(设计意图:这样的检查熟悉了关系,理清了脉络,既是对上节课的回顾,又很好地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3、师:看来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确实收获不少,那又有了哪些新的疑问呢?指名说。

过渡:是啊,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蜻蜓,最后又怎么把它放了呢?陶行知究竟跟他们谈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陶行知,走进那帮可爱的孩子们。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二、慧学指导:聚焦品悟1、出示:自由读2-10节,思考: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用笔在书中画一画。

指名说适时板书:过渡:这么有意思的蜻蜓,孩子们怎么不喜欢呢?2、默读2-6节,思考:当看到孩子们在捉蜻蜓时,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说的?出示要求(1)、出示: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①师:你有被慈爱地抚摸过吗?是谁?从他慈爱的抚摸你感受到了什么吗?板书:慈爱(是呀,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关心爱护。

严建国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严建国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猜谜同学们,这节课又要开始了,老师想和大家猜几个谜语,好吗?友情提醒哦,这几个谜语都和昆虫有关。

(1)身体细又小,傍晚出去吵,见人用针刺,吸饱血就跑。

(谜底:蚊子)请看,你说?同意吗?看来大家都被蚊子吸过血。

(2)头戴绿帽子,身穿黑袍子。

走路哼曲子,停下捋(lǚ)胡子。

(谜底:苍蝇。

老师提示一下,夏天的时候,美味的食物一端出来,它就飞来了。

)你猜对了,蝇字很特别,单个字念第二声,在这里要念轻声。

跟老师读,苍蝇。

(3)像子不是子,却是小蚊子。

(谜底:孑孓;关注字音,指导读准;知识链接:孑孓: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

)这个谜语有点难,你说?你可真了不起,这么少见的昆虫你都认识,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孑孓是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中。

最后一个谜语,把握机会哦。

(4)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睛,气象预报它内行。

(谜底:蜻蜓,师相机板书)这么多同学都知道呀,一起说(蜻蜓),伸出手和老师写“蜻蜓”,蜻蜓是昆虫,都是(虫字旁),“蜓”字的右边是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再写外面。

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吧,(蜻蜓)蜻蜓飞得可快啦,再读一次。

一、直接引出课题1.课件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

2. 师导入: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那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它就是——(板书:放飞)齐读课题。

3.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填空题)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与他们谈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飞了蜻蜓。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蜻蜓前进时翅膀的摆动,了解它们的飞行方式。

2.学习并模仿蜻蜓飞行动作,感受飞行的快乐。

3.延伸分析蜻蜓的生态和意义,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讲解蜻蜓的飞行方式和翅膀的摆动规律。

2.模拟蜻蜓的飞行动作,体验飞行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1.课堂学习和模拟飞行的结合。

2.生态和环保主题的渗透和延伸。

四、教学步骤
1.引入环节
生动形象地介绍蜻蜓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环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2.学习环节
1.讲解蜻蜓翅膀的摆动规律,让学生观察模拟,边模拟边感受。

2.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蜻蜓和其他昆虫,做模拟比赛,感受不同昆虫之间的差异和特点,感受飞行的乐趣。

3.反思环节
1.总结蜻蜓飞行的规律和奥秘,以及模拟游戏的收获和体验。

2.引导学生对生态与环保的思考和反思,以小组形式讨论,搜集材料,编写小
报告或写访谈稿。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以模拟和游戏的方式深入学习蜻蜓飞行规律和飞行乐趣。

生态和环保主题的融入和延伸,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了学生情感教育,增加了教学趣味性。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完成小组讨论及写作要求。

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飞蜻蜓第二课时9篇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1作者:青蓝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80《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作者:青蓝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

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3、初读,理清脉络:(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的语文课程。

本单元主要围绕着春天的主题展开,通过学习课文《放飞蜻蜓》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春季生物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蜻蜓”这种春季生物,了解其基本特点;2.了解春天的特点,掌握春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3.理解课文《放飞蜻蜓》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如“观察”、“闪烁”。

(二)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蜻蜓;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绘春天的景象;3.能够在组内互相合作,完成观察蜻蜓的任务;4.能够使用阅读策略和技巧阅读、理解和记忆课文。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2.通过互相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帮助学生培养美好情感,提高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蜻蜓”这种春季生物,了解其基本特点;2.掌握春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1.以简单的语言描述和描绘自然;2.在阅读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为交互式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和协作精神。

其中,采用的教学策略包括:(一)启发式教学策略发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探究和发现问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合作式学习策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效果和培养社会性需求。

(三)案例教学策略通过以经典课文为载体和引领,让学生多角度感性理解语言,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四)角色扮演策略通过学生扮演蜻蜓、鸟类等角色,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和习俗,进一步认识自己。

五、教学活动(一)热身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春季动物及植物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和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导入活动•通过导言和小组分组来介绍蜻蜓及春季生物,并让学生就春季生物的特点进行讨论。

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轻轻地抚摸着翠贞的辫子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陶先生是个和蔼可亲的人
问题二:蜻蜓尾巴的作用?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接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陶先生爱护益虫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身去, 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 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 持平衡,调整飞行方向。它饿极了的时 候,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 以后还会长出来的。”接着,他又指指 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 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只小 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 子……
特点
尾巴
作用
眼睛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
“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 .. 蜻
.....
蜓还给翠贞。
亲切和蔼 尊重学生 富有爱心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业:
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 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蜻蜓是“除害飞行 家”?它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外阅 读和搜集、处理信息的研究,一星期后进 行小组成果展示。
放飞蜻蜓

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事情?
陶行知看见孩子们在捉蜻蜓。
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1891— 1946),中国教育 家。1927年创办试 验乡村师范学校(即 晓庄学校),他提出 了“生活即教 育”“社会即学 校”“教学做合一” 等教育思想。
学习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 行知问了孩子们什么问题?
问题 一: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 什么吗?”

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身去, 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 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 持平衡,调整飞行方向。据说,它饿极
了的时候,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还会长出来的。”接着,他 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 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 万只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 的虫子……
陶 行 知 的 作品
手脑相长歌
人 生 两 个 宝, 双 手 与 大 脑。 用 脑 不 用 手, 快 要 被 打 倒。 用 手 不 用 脑, 饭 也 吃 不 饱。 手 脑 都 会 用, 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返回 下一页
拓展延伸
人们对陶 行 知 的 评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东
万世师表。 —— 宋庆龄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
返回
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 泰戈尔(印度)
下一页
亲切和蔼 尊重学生 循循善诱 富有爱心
翠贞看了看小伙伴们。孩子们 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 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 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 去。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 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 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 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 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 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 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9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9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9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游戏,调动思维。

“昆虫我来猜”:1.身子细又小,傍晚出去吵,见人用针刺,吸饱血就跑。

2.头戴红帽子,身穿绿袍子,走路哼曲子,停下捋胡子。

3.像子不是子,却是小蚊子。

4.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蛱蝶飞。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这些昆虫都和我们刚接触的一篇课文有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四只昆虫之间有什么关系?二、回顾课文,整体把握。

1. 出示课题,齐读:放飞蜻蜓。

2.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我们把它分成了三个部分(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捉是起因,谈是经过,放是结果。

这三个部分,写得最具体的是——谈蜻蜓。

打开课本,浏览2至10小节,概括地说说这部分主要谈了蜻蜓的哪些内容?(板书:食物、尾巴、眼睛)三、了解蜻蜓,习得语言。

1.借助提示语,读好对话。

认真地、自由地朗读2-6小节。

(1)这段话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要想把它读好不容易,咱们必须关注什么?(提示语)一般情况下提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动作、神态、语气等)(2)老师已经将这些提示语标注出来,你们认真地读读这些提示语,想一想这些句子该怎么读?(3)指名分角色读。

谁来评价一下,读得怎样?(4)再分角色读。

你看,想要读好对话,我们就要借助提示语。

这段对话,其实陶先生就想和孩子们谈蜻蜓的食物,告诉孩子们一句话——改成陈述句。

2.抓住关键词,揣摩语言。

那么陶先生又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论蜻蜓的其他特点的呢?下面请你们自由读课文7-10小节,画出描写蜻蜓的句子,想想语句表现了蜻蜓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么写的?(1)“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写了蜻蜓的什么?读两个词,有什么特点?你感受到什么?用你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这样普普通通的两个词,把蜻蜓写的特别漂亮,可爱,有活力。

我们一起来读。

想看看这些漂亮的蜻蜓吗?PPT出示图片。

可是这只蜻蜓,这时候正在哪里——被陶先生捏在手里。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胡树荣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胡树荣
放飞蜻蜓
宝应县水泗小学 胡树荣 钱文泉
我知道: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 见一群孩子 ,就引导他们 认识 ,最后孩们 。
问题一 :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
么吗?”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 问题二: 知道?”
蜻蜓补充资料1:
各种小形飞虫都是蜻蜓的美味佳肴, 蚊、蝇、叶蝉、小形蛾子、蝴蝶、虻类等 来者不拒。据说,一只马大头蜻蜒一天内 能吃近1000个小飞虫。一只蜻蜒能在l小 时内吃掉4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一只蜻 蜓幼虫一年能吃3000多只蚊子的幼虫。
2
6
7
陶行知先生
10 11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 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 道蜻蜓吃什么吗?”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 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 道蜻蜓吃什么吗?”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 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 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 友?”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指着它的尾巴说:“……”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 蜻蜓还给翠贞。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 蜻蜓还给翠贞。
关爱自然,从我做起!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 朋友,它们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 每一个人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 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宋.杨万里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 业:
1、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蜻蜓是“除害 飞行家”?它还有什么特别的领?„„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精选12篇)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精选12篇)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精选12篇)《放飞蜻蜓》第二课时篇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指名交流评议,补充完善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教师总结感悟朗读自读指名读学生评议练读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朗读感悟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四、课后调查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板书设计 :20,放飞蜻蜓陶行知捉放《放飞蜻蜓》第二课时篇2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三、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呢?(可爱的,美丽的)2、复习词语:慈爱抚摸保持七嘴八舌复杂结构入神成千上万3、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填空题: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放飞蜻蜓”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蜻蜓的形象,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蜻蜓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二、故事阅读
1. 教师朗读故事《放飞蜻蜓》,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让学生沉浸
在故事情节中。

2. 学生跟读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3.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主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

三、情感体验
1. 配合音乐,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自己是蜻蜓,在广袤天空中翱翔。

2. 学生就“放飞蜻蜓”这一主题展开自由写作或绘画,表达对自由、
梦想的理解。

四、语言拓展
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蜻蜓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如“翅膀”、“追逐”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所学词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五、课堂总结
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放飞蜻蜓”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表达对自由、梦想的感悟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故事《放飞蜻蜓》,还能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益的帮助。

愿学生在“放飞蜻蜓”的世界里,感受到无限的自由和美好。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预案教学活动安排:
一、课前准备
1. 整理教室环境,确保学生安全。

2. 准备好教学材料:故事书《放飞蜻蜓》、图片卡片、音乐CD等。

3. 打印好学生小组分组表。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复习: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到的内容,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复习。

2. 导入:播放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故事讲解: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卡片,生动讲解故事情节,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故事中,理解故事主题。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
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5. 艺术创作:让学生在故事激发的创作氛围中,进行绘画、手工等
艺术活动,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6. 游戏互动:设计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游戏,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集
体荣誉感。

7. 总结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与延伸
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作业布置:布置与故事相关的绘画作业或写作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故事相关的知识,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预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愿《放飞蜻蜓》第二课时的教学活动得到圆满成功!。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二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二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二] [简要教学思路]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

”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板书:蜻蜓 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

把板书补充完整。

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 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 2.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 3.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 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组织课堂讨论① 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② 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8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吗?③ 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主要是以下几点: A、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⑴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开始谈话,显得亲切、平易近人。

结合理解“慈爱”。

⑵谈话不是从指责捉蜻蜓开始的,而是从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开始,不会引起孩子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反而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可以看出,由于陶先生态度和蔼,方法巧妙,孩子们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朋友。

结合理解“七嘴八舌” B、陶先生不摆架子,尊重孩子⑴动作:“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⑵表扬翠贞:“还是翠贞说得对。

“ ⑶征求意见:“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C、陶先生学问大,懂的西多,谈的是孩子们不了解的知识,新道理,听起来新鲜又有趣。

最新《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word文档

最新《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word文档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指名读第十一自然段。

(1)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2)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3)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哪里看出?(4)个别读孩子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读这种心情来!练习朗读。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题目“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1.自渎课文二至十一自然段,想想: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吗?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明自己乐意放飞蜻蜓原因的句子。

2.指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同桌商量。

3.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1)从蜻蜓本身讲。

(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了解蜻蜓的尾巴,眼睛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

)(2)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讲。

A.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B.不摆架子,尊重孩子。

C.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

4.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放飞蜻蜓。

5.你们愿意同桌分角色来朗读一下课文吗?6.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归纳总结。

1.老师指着题目,问学完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群孩子为什么同意放飞蜻蜓吗?2.看到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时,此时,你们会想些什么?或者会说些么?。

苏教版第六册《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第六册《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第六册《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诵课文,学习带着效果默读课文。

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经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诵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迷信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冤家,激起先生维护有益植物的情感。

3、引导先生逐渐养成边读书,边思索的阅读习气。

教学重、难点: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诵。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教学预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进程:一、展现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现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同窗们,这些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2、这些心爱又美丽的蜻蜓?你们喜欢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1课«放飞蜻蜓»。

(板书课题)3、温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4、哪位同窗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填空题: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看法蜻蜓是人类的冤家,最后孩子们放飞了蜻蜓。

过渡:那么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请同窗们轻声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哪几个效果?二、精读课文。

1、先生默读后交流。

(课件出示:(1)〝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2)〝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2、你会回答这两个效果吗?效果一:(1)(先生回答后课件出示:)详细引见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多少的资料。

(补充: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里也能消灭孑孓等益虫。

)(2)孩子们怎样回答的呢?相机了解什么状况是〝众说纷纭抢着说〞,可以让先生扮演〝众说纷纭〞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的样子。

(3)能把这局部都读好吗?分角色朗诵2到6自然段。

效果二:(1)第二个效果你能回答出来吗?先生能回答出〝坚持平衡,掌握方向〞后,出示:第十自然段。

(2)指名读第十自然段,这段话还引见了蜻蜓的哪些知识?先生回答后,(课件逐一出示)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19课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19课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1.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也捉到了一只蜻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孩子们为什么把高高兴兴捉住的蜻蜓给放了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2.汇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句子第六段 大家把这一段朗读一遍。这里要读出夸奖的语气,如“还是”要重音,“你们说……”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4.陶行知除了向孩子们介绍蜻蜓吃的东西外,还介绍了什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感悟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的五次对话,体会陶行知的和蔼可亲与循循善诱。
教学难点:
陶行知先生为什么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前课堂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陶行知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1)他是怎样介绍尾巴的?
(2)他又怎样介绍蜻蜓的眼睛呢?(看课件)出示句子
(3)我们再把句子读一遍
三、小结课文
1.如果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2.小结写法。 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怎样写的?谈谈写法。
板书设计:
19 放飞蜻蜓
2.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二、学习任务
1.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
2.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评价生成
我今天学会了。
课堂
一、交流质疑。
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谁能说得具体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体会。同桌互相说一说。
3.课文第一段就写了这一内容,请大家把第一段朗读一遍(齐读)二、精讲点拨
主备教师:张明明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课时目标:
1.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学生自由读二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

(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合作讨论: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讨论)
蜻蜓尾巴:
蜻蜓眼睛:
你还知道哪些?
教师适当补充:蜻蜓尾巴点水,是为了生儿育女。

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脑袋的一半,在疾飞中,可以正确清晰地看到9米以外的正处于活动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活动的同类。

学生汇报。

师生评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

(“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
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

(教师点评)
引导学生用欣喜、赞叹的语气读好这一部分。

作业设计:
1.课堂冲浪: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2.上网察关于蜻蜓的材料,办一张小报,在班里交流。

附板书: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