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固态相变》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金固态相变》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80113
学时:40 (实验学时另计,8学时)
学分:2.5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合金固态相变
2.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3.适用年级专业:四年制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4.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学、物理化学
5.教材:“合金固态相变”,赵乃勤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6.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性质目的和任务
固态相变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是以物理、数学、物理化学和金属学原理等课程为基础,着重讲授与合金固态相变有关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金属(特别是钢)在加热、冷却过程中相变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发挥现有材料的潜力、合理制定热处理工艺、发展新材料和新工艺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内容应适当反映现代固态相变理论的发展和成就。
2. 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达到:1.掌握金属材料中相变的基本理论,重点是钢中组织转变的基本规律;2.有运用金属材料中相变基本规律,分析和研究金属热处理工艺问题的能力;
3.初步掌握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对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三、课程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合金固态相变的定义。金属固态相变在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教学重点:固态相变的一般特征,包括驱动力和阻力,相变的形核、长大、扩散、相界面等。
第二章合金固态相变的常用研究方法
具体介绍研究物相类型、分布和相变过程的各种手段。
教学重点:材料的物相种类、相分布和相变过程所采用的不同研究手段,并对各研究手段在相变研究中的用途和基本原理有所了解。
第三章奥氏体与钢在加热过程中的转变
平衡组织加热时的奥氏体形成:珠光体—→奥氏体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形成机理、等温形成热力学。连续加热时的奥氏体形成。亚(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亚(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特点。影响奥氏体形成的因素。
非平衡组织加热时的奥氏体形成:针形奥氏体的形成,球形奥氏体的形成。针形奥氏体的合并长大。粗大奥氏体晶粒的遗传性及其控制。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控制,奥氏体晶粒度的概念,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加热时钢的过热现象。
教学重点:奥氏体的结构与性能,奥氏体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影响其组织的因素和控制方法。
第四章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及热处理
钢的主要几种热处理工艺简介: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TTT)图的建立、特征和影响因素。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图的建立、特征、区的表示方法和影响因素。CCT 图和TTT图之间的关系。
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时的临界冷却速度和影响因素。
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冷却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对临界淬火速度的影响。连续冷却时孕育期的消耗及其估算。
教学重点: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特点,等温转变图的特征,意义,用途,影响因素,高温转变,中温转变和低温转变;对比共析钢等温转变与连续转变动力学图的不同,获得不同金相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掌握“四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方法,组织。
第五章珠光体与钢在冷却时的高温转变
珠光体组织形态。片状珠光体及粒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珠光体转变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合金元素在珠光体转变时的分布,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的影响。
亚(过)共析钢中先共析相的形成、形态及动力学。伪共析组织。
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铁素体加珠光体组织的力学性能。钢中魏氏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钢中的相间析出。
教学重点:掌握片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由此了解扩散型相变的特点和一般规律;球状珠光体的形成途径,比较两种不同珠光体的组织性能;珠光体的转变动力学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六章马氏体与钢在冷却是的低温转变
马氏体转变的定义。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新生马氏体的异常正方度、点阵结构及畸变。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切变共格,表面浮凸,无扩散,惯习面及不应变性,可逆
性等。
钢中的马氏体组织形态: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态和亚结构。其它类型的马氏体的形态和亚结构。片状马氏体的显微裂纹。
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条件:相变驱动力,Ms点的定义及影响因素。T0,As,Ms,Mf 点的意义。
马氏体转变动力学:马氏体变温形成,马氏体等温形成。马氏体爆发形成和马氏体表面形成。
马氏体转变机理简介:马氏体的形核,缺陷成核和自催发成核。马氏体的转变模型——Bain模型,K—S模型,G—T模型。
马氏体的力学性能:马氏体的强度,强化机理,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
奥氏体的稳定化:热稳定化现象,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马氏体的逆转变,热弹性马氏体与形状记忆效应。
教学重点:片状马氏体和针状马氏体的组织、特点,性能等;重点掌握马氏体相变的热力学,明确为何马氏体相变需要在很大的过冷度下才能进行;马氏体相变动力学,明确马氏体相变是在极快的时间内完成的。马氏体相变机制是本章的难点,要求深入了解和掌握。马氏体在钢的强韧化和功能化中的应用,重点了解热弹性马氏体,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形变诱发马氏体,奥氏体稳定化等。
第七章贝氏体与钢在冷却时的中温转变
贝氏体转变的基本特征。贝氏体转变的热力学条件。
钢中贝氏体的组织形态:上贝氏体,下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的形态和亚结构。
贝氏体转变过程。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钢中贝氏体的力学性能:成分、形态对贝氏体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贝氏体类型,晶体学特点,转变机制,转变动力学,重点掌握上贝氏体与下贝氏体的组织特征,贝氏体的性能特点,及其与微观组织的关系。重点比较与马氏体和珠光体在晶体学,热力学,动力学,转变机制和性能等方面的异同点。
第八章钢的回火转变
回火的目的和意义。淬火碳素钢回火时的组织转变:位错型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偏聚,孪晶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富集。马氏体的脱溶分解与碳化物的沉淀析出。残留奥氏体转变。马氏体的α—相结构回复和再结晶。碳化物的转变和聚集、长大。
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对马氏体分解的影响,对残留奥氏体转变的影响,对碳化物转变类型的影响,对α—相回复与再结晶的影响。
回火时钢的力学性能的变化:回火时硬度、强度、塑性、韧性的影响。回火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
淬火钢中非马氏体组织在回火时的转变和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教学重点:回火过程中组织转变的几个阶段和特点,各阶段的性能变化,内应力变化;了解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不同温度回火时获得的组织特点,回火脆性的产生和防止方法;学会根据钢的成份和零件的服役条件制定合理的回火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