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导学案 (2)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f3d2bdf524ccbff0218402.png)
(2)鹿的西面是松鼠,狗的南面是松鼠。
(3)熊既在鹿的北面,又狗的东面。
学生自我评价
《位置与方向》学案(三)
课
题
认识简单的路线(一)
课
型
新授课
案
序
第1单元第3课时
时间
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一第3题。
学习目标
学会辩认地图上的方向(四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太阳从( )边升起,从( )边落下。
(3)课件出示天安门图,说说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各在什么方向?
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1)出示例1图,说一说:小明面向东,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楼在校园的( )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
(2)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
3.提出路线问题自己解决:
(1)小明选择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线,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问路,你们猜猜这位叔叔会怎么问?怎么回答?
请问去电影院怎么走?
请问去少年宫怎么走?
请问去体育场怎么走?
(2)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问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艳置
3.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怎样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呢?
4、自学教材第4页例2
交流合作
1.感悟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必要性
出示校园示意图,把上方定为北的示意图贴在黑板上。
(1)比较一下,这幅校园示意图与平常所观察的有什么不同?
(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上方定为北方,那其他的方向各是什么?
三年级数学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82a42c3169a4517723a3e0.png)
年月日学科数学班级三章节第六课时课题实践活动课型学习目标1、发展学生的数感。
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
学习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一堆黄豆的数目是多少。
学习重点在独立操作、实验和推理活动中得到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课前准备导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适时引导及评价猜一猜:想一想这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数呢?1、学生猜测黄豆的数目。
2、独立思考3、全班交流自己数黄豆的初步的设想。
4、宣布实践活动要求:(1)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数黄豆(2)纪录本小组的实践方法,每小组至少有两种方法。
(3)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4)讨论交流要求声音要轻,本小组组员能听见就行。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组际解疑教师点拨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引导及评价5、学生以4人为单位开始实践活动。
6、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数黄豆的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对每一小组进行奖励——一种方法一颗五星,对于能清晰叙述本组活动过程并说明是运用什么数字方法来解决碰到的问题的小组给予特别奖励——多加一颗星。
7、交流与比较。
全班交流完毕后,引导学生对所有方法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方法,为什么。
学生的方法除了书上的分、抓、量、称集中外,还可能会有1先数出50粒或100粒堆成一小堆,再把整数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方法,最后用每小堆的黄豆粒数乘堆数黄豆的粒数。
小组合作交流与比较课后反思:教师适时引导,适时评价,带领孩子快乐学习。
年月日学科数学班级三章节第七课时课题练习课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竖式或其他方法计算多位乘一位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欣赏数学的形势美。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测量:第2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2)》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测量:第2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2)》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cae4121711cc7930b7164d.png)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刻度尺、米尺、纸条、铅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
复习导入。(6分钟)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2.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
一只长颈鹿高约2()
三
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10分钟)
1.讨论:所学的长度单位及进率。
交流汇报: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2.自学教材第23页例3,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1.学生汇报: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2)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六
教学板书
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整节课以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完成。教学分层次展开,教学分米的认识通过量一量、数一数、说一说等步骤,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考,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a5874e336c1eb91a375de7.png)
梅东路小学三年级数学导学案 两位数进位加法 编号:20133s0201 小组: 小主人: 课型:新知探究课 主备人:扈慧锋 教研组长:扈慧锋 学习目标:1、我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2、我能正确计算。
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生笔记: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 1、笔算两位数的加法 25+38= 45+29= 2、我知道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就是 。
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统计表图意。
中国特有的鸟类有( )种,中国特有的爬行类有( )种, 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 )种。
4、阅读教材第16页例1。
理解:计算98+25时, 先算个位( )+( )=( )得数满十向( )位进一 再算十位 ( )+( )=( )得数满十向( )位进一 笔算时要( )对齐。
5、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先,再 的进行计算,最后 。
温馨提示:注意数位要对齐哟!2、笔算:65+76= 53+69=3、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就要向前一位。
三、我来闯关:1、我来算一算: 49+57= 27+88=2、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如果买这两样要用多少钱?3、故事书59本,比连环画少67本,连环画有多少本?4、把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98+54 92+78 56+76 73+37()>()>()>()学习收获: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梅东路小学三年级数学导学案 三位数进位加法 编号:20133s0202 小组: 小主人: 课型:新知探究课 主备人:扈慧锋 教研组长:扈慧锋 学习目标:1、我会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2、我能正确计算。
学习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ed1024bd64783e09122b59.png)
党岔中心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__年__月__日课题1买文具课型编号sx-3-2-1 主备人何耀华使用人审核人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会用小数表示元、角、分,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重难点预测1、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及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课前准备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导学过程学生观察橱窗里陈列的文具。
同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同桌互相说一说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学生独立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
(课本2页,同桌互相核对,教师同意结果)认识这些小数。
一、揭示课题创设买文具的情境: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好吗?板书:买文具元、角、分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小数是什么呢?我们还不认识,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和小数交朋友,大家想不想交一个新的好朋友呀?二、讲授新课1、认知小数。
(1)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2)引导学生观察“书橱”里陈列的文具。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这个“.”是小数点。
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3.50元写成了0.3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写(1)学生自己先试试读读。
(2)学生自己读。
(3)读一读。
0.02 0.31 0.50 2.4 10.33 8.0520.00 4.1351、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2、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1、课内作业。
(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2、小黑板作业。
成35.0元呢?2、小数的读法。
3、教师范读。
板书: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读一读。
三、课堂活动四、巩固练习五、作业设计1、找小数。
2 3.2 0.02 1.00 50 5.0 18.01 0.7 1.112、填空。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6310b384868762caaed550.png)
口算除法例1、例2学案自学导读单一、温故知新口算:36÷9= 14÷2= 30÷3=60÷6= 24÷4= 80÷2=二、新课先知1.仔细观察课本11页情境图,回答问题。
(1)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尝试列出算式:2、观察课本第11页的例1,回答问题。
(1)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列出算式:(3)说说你有哪几种不同的算法?并说说你的算法。
(4)600÷3=()。
2.认真阅读课本第12页例2,回答问题。
(1)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并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列出算式:(3)说说你有哪几种不同的算法?(4)还可以这样想:120是()个十,()个十除以3等于()个十;也可以这样想:3×()=120,所以120÷3=()。
三、预习体验完成课本第11页的“做一做”。
学案一、自学检测口算。
40÷4= 90÷3=3600÷9=630÷7=300÷6=2000÷2=二、巩固练习1、口算(先比一比,再做一做。
)60÷2= 12÷4= 35÷7= 81÷9=600÷2= 120÷4= 350÷7= 810÷9=2、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160,除数是2,商是多少?(2)4800是8的多少倍?(3)320里面有多少个8?3.解决问题商店运进240箱苹果,每次运8箱,要几次才能运完?4.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所选答案的下面画“√”)。
500÷5 (100)(10)4000÷2 (200)(2000)2000÷5 (400)(4000)三、课堂检测买一个西瓜要5元,李老师带150元一共能买几个西瓜?四、拓展练习张明和李聪两人在同一个商店买同一种硬皮本,张明买了6本,李聪买了4本,张明比李聪多付了80角,你能算出每本练习本的单价吗?口算除法例3学案自学导读单一、温故知新口答:(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3)小红家养了3头猪,一共重600千克,平均每头猪重多少千克?二、新课先知仔细阅读课本12页例3,回答问题。
人教版2019春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2课时 认识平年、闰年-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2019春三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2课时 认识平年、闰年-导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e284d17c1cfad6195fa734.png)
第二课时认识平年、闰年课题:认识平年、闰年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提问: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二、探究新知1、认识平年、闰年。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8天,有时是29天。
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出示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
(2)计算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方法一:根据原有知识,直接说出2011年有365天。
方法二:31×7+30×4+28=365(天)方法三:30×12+7-2=365(天)(3)提问:想一想,2012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板书:365+1=366(天)(4)小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1)谈话。
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就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2)学生考教师。
请学生在手中的年历卡考考老师,学生只要告诉老师是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意犹未尽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3)出示1997—2008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
(4)观察。
(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6)分组计算。
(7)交流结果。
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没有)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doc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8910d6e14791711cc7917fe.png)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导学案《面积》导学案(一)备课者:冉敏秦敬亚刘兆振审核者:晋付春年级:三年级学习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第71-76页。
学习目标1、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
3、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区别导学案幸福自学1、自学第71-76页。
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在生活中,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2)认识封闭图形。
哪一个是封闭图形,哪一个不是?为什么?点拨: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探索面积单位。
(1)刚才我们比较了许多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你是怎么比的?(2)用重叠法比较两张长方形纸的面积,猜一猜,哪个大,哪个小?(3)用摆图形的方法,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
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点拨:关键要选择大小统一的标准。
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4、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观察它的形状和大小。
用手比试1平方分米有多大?.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2)找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合适呢?用厘米测量,面积就用厘米点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说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3)认识1平方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或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来测教室面积,容易吗?为什么?要用平方的面积单位合适。
说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呢?5、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1)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2)比较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和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异同?(3)1厘米指线段的是1厘米长,是单位;1平方厘米指图形的为1平方厘米,是单位。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3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3用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a35667faa58da0116c17499f.png)
3.用估算解决问题法。
(20分钟)意思?(2)鼓励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列出算式,并说一说列式的理由。
(3)组织学生观察这道估算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估算。
(4)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 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方法二 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5)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两种方法的解答合理吗?为什么?(6)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例9。
(1)组织学生思考:问题中的“够装”是什么意思?(2)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交流、对比不同的估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让学生通过精确的计算解决问题: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要用“≈”连接…… (2)理解题意,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267÷3,并说明列式理由。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
(4)汇报,交流自己估算的过程和结果。
(5)讨论、交流后汇报: ①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所以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准确结果应该比90少,比80多。
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6)与教师一起总结估算方法。
2.(1)明确“够装”的含义。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汇报。
方法一 182≈180,182÷8>20,因此18个纸箱装不下182个菠萝。
方法二 18≈20,20×8=160(个),2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因此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
(3)对比、交流,明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4)精确计算,验证运用估算策略所得出的结论的正确性。
有(B )个字。
A .20 B .30 C .40(2)一片树林共有265棵树,共9排,平均每排大约有(C )棵树。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2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2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2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2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https://img.taocdn.com/s3/m/de2ecb680975f46526d3e145.png)
第二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口算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口答得数。
2、口答。
450除以9得多少?被除数是8000,除数是8,商是多少?3、导入新课妈妈要买8个茶杯,每个茶杯15元,妈妈大约要带多少钱就够了?你是怎样想的?通过聆听学生的思考过程,揭示今天的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教师:要把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组成员们一起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说出想法。
问: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扬和鼓励。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分桃图。
1、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1)理解题意。
(2)提问:要分多少个桃?平均分成几份?求什么?怎样理解“大约“两个字?(3)列式。
(4)思考“怎样求出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5)集体交流。
(6)质疑:为什么要将260看作是240或280,而不把它看作250?(因为240,280都是4的倍数)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吗?2、估算。
78÷4 470÷8 178÷683÷9 360÷5 410÷7(1)学生独立完成。
可简写思考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集体订正,叙述估算过程。
3、估算。
71÷8 181÷2 359÷6440÷9 138÷7 323÷4请学生说出估算过程。
4、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297÷4 469÷8 194÷6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直接说出估算结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ef6b9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b.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人教新课标版在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几倍。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三年级上册的数学,人教新课标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述如何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
具体来说,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除法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而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案例,以及孩子们所需的练习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在开始上课之前,我先用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已知小明有12个糖果,小华有6个糖果,请问小明比小华多几倍糖果?”我将12除以6,得到了2。
这就验证了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向孩子们解释了如何用除法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六、板书设计1. 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公式:问题:已知A和B,求A是B的几倍?公式:A ÷ B = 倍数2. 实际问题案例及解答过程:案例1:小明有12个糖果,小华有6个糖果,请问小明比小华多几倍糖果?解答:12 ÷ 6 = 2,小明比小华多2倍糖果。
案例2:小红有8个苹果,小蓝有4个苹果,请问小红比小蓝多几倍苹果?解答:8 ÷ 4 = 2,小红比小蓝多2倍苹果。
七、作业设计(1)小明有15个糖果,小华有7个糖果,请问小明比小华多几倍糖果?(2)小红有10个苹果,小蓝有5个苹果,请问小红比小蓝多几倍苹果?(3)已知一项是24,另一项是8,请问这两项相差几倍?(1)小明的年龄是小华的两倍,如果小华6岁,请问小明几岁?(2)小红的铅笔数量是小蓝的三倍,如果小蓝有6支铅笔,请问小红有多少支铅笔?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商中间有0的除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商中间有0的除法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6e33bb6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e.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商中间有0的二、尝试探究,明白得算理。
(6分钟)1.探究0÷3的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
2.反馈练习。
0÷6= 0÷2= 0÷8=组织学生做一做,并观看算式的特点,说一说发觉。
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相同的地点用一句话说出来。
1.探究运算结果,并汇报自己的方法。
(1)其他3个人一个西瓜也吃不到,得数要用0表示,因此0÷3=0。
(2)因为0×3=0,因此0÷3=0。
2.第一独立运算,然后观看算式的特点,发觉:被除数差不多上0,除数不是0,商也是0。
3.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口算。
0÷16=00÷21=00÷44=00÷600=00÷365=00÷178=03.判定。
(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2)0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三、进一步探究,感知差不多方法。
(18分钟)1.引导学生观看例6情境图,交流从情境图中猎取的数学信息。
2.出示例6(1),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组织学生笔算208÷2,讨论、交流:被除数的十位上是0,0除以2等于多少?在哪一位的上面商0,什么缘故?那个0不写行不行?4.出示例6(2),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出算式。
5.引导学生想一想商是几位数,尝试列竖式运算,讨论: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十位上的1除以2不够商1如何办?6.组织学生观看例6中这两道题的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并归纳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1.观看情境图,猎取数学信息。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208÷2。
3.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2这一步能够省略不写,但商十位上的0不能省略,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4.独立分析题意,列出算式:216÷2。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万以上数的写法》青岛版(五四)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二单元《万以上数的写法》青岛版(五四)](https://img.taocdn.com/s3/m/2685ee674b35eefdc8d33393.png)
第二单元《万以上数的写法》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1、我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万以上的数。
2、我会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识。
重难点: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万以上的数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知识链接写出下面的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写的?九百七十五( ) 八百零六( )九千七百( ) 八百六十( )2、我会预习自学课本第12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写数时,从( )位写起。
(2)我知道写数时,什么情况下写“0”?(3)我能试着写出信息窗中的数。
一百三十九万二千一百三十万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九万七千八百七十一亿零八百四十五万七亿八千零七十五万二、合作探究1、怎样写“五亿零九百九十万零九百”呢?这个数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呢?2、结合写出的数,说一说写万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小组内讨论交流,组长做好记录)三、班级展示1、各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2、汇报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四、梳理拓展说一说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五、达标检测1、自主练习第1题。
2、我会准确写出下面的数。
二百九十万写作:二百九十亿写作:三百六十万二千写作:三百六十万零二百写作:九十五亿零四万写作:一亿四千零四十万九千二百写作:3、我能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地球海洋总面积是三亿六千二百万平方千米。
( )(2) 2002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九千七百九十万八千三百人。
( )(3)北京——广州全程长二百三十一万五千米。
( )4、火眼金睛辨对错。
(1)十万零五十写作100500 ( )(2)三千六百万二千写作 36020000 ( )(3)九千零一十万零四百写作 901004000 ( )(4)四千零四万四千写作400440000 ( )(5)一个数由4个十万,五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4011111。
小学三年级数学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75379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f.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导学案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2)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学生对课后作业缺乏兴趣,导致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甚至出现抄袭现象。
(3)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内在驱动力,难以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题海战术:教师通过大量重复性练习题,让学生记住解题方法和答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灌输式教学,缺乏启发性和引导性,使得学生难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混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模糊,容易混淆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
(2)理解表层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层,难以把握概念的本质和内涵。
(3)应用能力差:由于对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应对。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在下一部分提出相应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期提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要求教师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关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 确定核心素养:明确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应培养的核心素养,如逻辑思维、问题解决、数学表达等。
- 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整合教材内容,使之形成有机整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2课时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2课时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9dda9cbd64783e09122bf1.png)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学习目标】1.理解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经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与策略。
3.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体验班级里和谐的学习氛围。
【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1.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预习案预习自学认真看课本38页的例3,完成下面问题。
1.找一找:野生植物()种,野生动物()种。
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一共多少种?列式是()。
2.探究445+298的计算方法方法一:口算445+298。
298接近(),可以先用()+()=(),再把多加的()减去,得()。
方法二:竖式计算445+298=()小结:加法验算,可以用交换两个( )的位置再加一遍。
预习自测:竖式计算并验算。
(1)256+147= (2)925+353=我的疑惑:【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独立完成探究案,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做好标记;错题进行订正。
探 究 案探究:在2 3 75 2 + 36 4 + 87 3 0针对练习一:1.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
2. 计算238+309=()时,可以用()+()=()再加一次来验算。
3. 最大三位数与最大两位数的和是()。
针对性练习二:三四年级给山区小朋友捐图书,三年级捐了398本,四年级捐了405本。
三、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我的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例2)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例2)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59beeb58f5f61fb73666da.png)
搭配中的学问
学习内容: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02页例2.
学习目标:通过互相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因为有序的排列,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搭配。
学习难点:运用数学转化的思想用抽象的符号,图形替代实物图。
一、情境导入
大家好!我叫小丸子,很高兴认识大家!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们出去旅游,我应该怎么搭配衣服好呢?
二、探究新知
例2.一共有多少种穿法?
自探提示:(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1)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小组交流讨论不同的搭配方法。
三、质疑再探
你学了这节课,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你吧!
四、知识运用
1.下面的早餐有()种不同的搭配。
(饮料和点心只能选一种)
豆浆牛奶
蛋糕油条饼干面包
2.下面的点心有()种不同的搭配。
(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
可乐奶茶橙汁
蛋糕汉堡包薯条
3,从正门出发经过猴山到达游乐场有()种路线可以选呢?
正门猴山游乐场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您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请你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记录下身边的搭配问题,分享给家人吧!
对称和有序是宇宙的根本大法。
--- ---爱因斯坦。
三年级数学上册 (导学案)8.2 可能性(2)
![三年级数学上册 (导学案)8.2 可能性(2)](https://img.taocdn.com/s3/m/196b6ab8f8c75fbfc77db2c8.png)
8.2 可能性(2)学习内容:教材P106学习目标: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学习过程:一、引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学习关于“可能性大小”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1、学习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1)观察、猜测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棋子色彩、数量,(四黄一蓝)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棋子,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子?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2)实践验证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黄,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小结:摸到黄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黄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黄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
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黄少。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2、学习例4(1)出示盒内棋子(一绿四蓝七黄)(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棋子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棋子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三、巩固练习P106“做一做”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四、总结反思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三年级数学教案)数学里程表二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数学里程表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ce6f4ff46527d3240ce058.png)
数学里程表二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课型新授学法自学+展示+检测
学习
目标 1.弄清里程表中的信息与形成路程之间的关系。
2.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重点从里程表中获取与行车路程有关的信息。
难点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学习过程学法指导
我
究
我
展
示【复习导入】
【探究展示】
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东关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程:数学主备人: 李向梅辅备人:尤竹梅吴艳
我
探
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达标训练】
【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
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内容:
导学目标:
1、熟练应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3、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
导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方法。
导学难点:
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方法。
一、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天文馆,学习了24时计时法。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要用到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在哪里见到过使用了24时计时法?(生答)
(二)、探索新知合作学习
1、下面咱们一起来解决“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的问题。
(1)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看看你们都能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交流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方法自选。
(如:画线段、拨钟表、数一数、算一算等方法。
)(3)师生交流方法并总结。
2、谈话:同学们,晚上你们一般几时睡觉?昨天晚上你们是几时睡觉的?今天早上又是几时起床的?你睡了多长时间?
(学生回忆、交流,重点说一说“睡了多长时间”的计算方法。
)
二、课堂检测
同学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24时计时法,下面我们看看金喇叭广播电台的播音时间表(课件出示)
金喇叭广播电台播音时间表
第一次5:30—7:30
第二次11:00—13:30
第三次17:30—20:30
第(1)问可以指名口答。
第(2)问让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易错的地方要提醒注意。
如:计算三次播音时间,时、分间的进率是60。
然后集体交流。
第(3)问可先提问4:50改为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是多少?再让全班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外拓展
一艘船航行速度是每小时30海里。
这艘船上午7时30分从甲港出发,下午2时30分到达乙港。
这两个港口之间的水路长多少海里?
板书设计
简单的时间计算
在一天内的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
不在一天内的要分开计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