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第11课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2.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

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A. 民族企业日益萎缩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 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D. 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3.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4.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

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

”这表明当时(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5.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

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

”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D.限制利润的做法符合节制资本思想6.“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

2020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020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020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40页 0087页 0168页 0210页 0262页 0366页 0426页 0498页 0536页 0597页 0654页 0690页 0777页 0807页 0865页 0891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6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9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1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3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6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8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2-10《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2-10《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ppt课件

解析
1896~1910 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
展,但远未强大到可以和外商平起平坐的地步,中国商人投资外 资在华企业是为了寻求保护和发展,这是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先天弱点决定的。
解析
材料强调 “ 中体西用 ” 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
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军事 工业和民用工业,以翻译、出版、科技、学堂、留学生为内容的 近代文化事业都是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有益结果。
答案
B
7.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 )
解析
自然经济是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其
解体就是指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答案 A
2.1845 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 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 不能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 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自由经商 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 D.中国关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 )
答案
B
5.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 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 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 时查核”。上述材料折射出洋务派民用企业与军事工业的主要不 同点是( )
A.产品投放面向社会 B.建立起股份制企业管理制度 C.注重降低成本以追求利润 D.吸纳了部分民间资本
A.学习西方文化 C.发展民族工业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 “ 开风气而劝工商 ”“ 南洋劝
业会”,由此可以判断当时举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民族工 业。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ppt课件

展程度较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生活方式相对比较开放。故 选 A 项。
答案 A
9. 《放足歌》 :“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 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 寐。 邻家有女已放足, 走向学堂去读书。 ”这种现象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 C.戊戌变法之后 B.洋务运动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①掌握近代服饰、发饰等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 作业 的情况,理解近代生活变化的原因和特点;②通过 目标 比较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归纳影响近代生 活变迁的因素。 作业 设计 限时:40 分钟 满分: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1912 年 9 月 8 日, 《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 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 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当时中国最流行的服饰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 欢迎 )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放足,而联系相关史实可判断,辛亥革
命后民国政府曾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故选 D 项。
答案 D
10.据 1913 年 9 月 5 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 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 者也。”这说明当时( )
A.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B.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
1896 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 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山东省宁阳四中高中历史(岳麓版) 学案 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山东省宁阳四中高中历史(岳麓版) 学案 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进展导学案编制:万宝奎审核:万宝奎审批:编号:2021LS11【课标要求】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进展的主要史实。

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进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目标】1、把握自民国建立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展的概况及缘由。

2、把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抗日战斗爆发前民族工业进展的概况及缘由。

3、把握抗日战斗期间侵华日军对沦陷区的经济政策、掠夺沦陷区的手段及危害。

4、把握民国时期阻碍民族工业进展的史实。

【学习重点】1.民国建立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展的概况及缘由。

2.把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至抗日战斗爆发前民族工业进展的概况及缘由。

【学习难点】民国时期阻碍民族工业进展的史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自主学习】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缘由:(结合教材第一目的1----5自然段分析)(1)民国的建立提高了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的热忱。

(2)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进展经济的政策,(3)政府提倡使用。

(4)群众性的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展。

(5)一战期间,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斗,各国对华削减,为民族工业的进展供应了契机。

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进展快速,和新兴的化学工业也有肯定程度的进展。

3、影响:(1)思想上: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进展,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政治上:推动了无产阶级队伍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预备了阶级条件。

(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年)民族工业的显著进展1、缘由:(1)(2)(3)(4)2、表现:(见教材)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1、目的为了适应侵略需要,日本把沦陷区变成____和_____基地(经济掠夺、以战养战),进行经济掠夺。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岳麓版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1、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上马车夫--荷兰:
背景: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商传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政治上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独立。
地区 基本情况
亚洲 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尼一带,一度占据中国台湾
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课文知识点解析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课文知识点解析 岳麓版 必修2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课文知识点解析全析提示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中国的农业肇始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这一时期的农业被称为原始农业,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业经济发展而来的。

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都起源于驯化。

早期人类在采集的实践中,发现一些植物一岁一枯荣,知道按期采集它的果实、根、茎充饥;熟悉了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摸索到栽培这些植物的方法;在植物的栽培中,不断淘汰不满意的物种,保留一些优质品种,使这些品种不断优化。

我国原始农业是从多个中心起源而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2.早期农业格局: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农耕文化的摇篮。

北方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半坡遗址,以旱地作物粟和半地穴式房屋为标志,南方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遗址,以湿地作物水稻和干栏式建筑为标志。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南方与北方在各自的传播和扩展中相互交融。

想一想: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解答:气候不同。

北方干燥的气候适宜于粟、黍等旱地作物的生长,而南方湿润的气候适宜于水稻的生长。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不同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

说明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3.畜牧业的产生:我国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的。

当时的主要作物有黍、稷、麦、稻、豆等,习称“五谷”,据甲骨文和诗经的记载,这些在我国商周时期都已经种植。

随着农业的发展,早期人类在长期狩猎的劳动实践中,为了补充食物,时常有意将一些幼小的野生动物带回家中饲养,逐渐发现有些动物可以饲养成对人类有用的家畜,比如耕作的牛、拉车的马等。

这就是原始畜牧业的产生。

早期饲养的家畜主要有马、牛、羊、鸡、狗、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体现了我国原始农业产生的艰辛历程。

黄河流域因干旱而种植黍、粟等耐旱作物,长江流域因湿润而种植水稻,由此形成了我国旱地和水田两大耕作技术体系。

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岳麓版必修二).doc

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岳麓版必修二).doc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出现: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中国农业经济的地域差别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显露出地域的差别,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北方以旱地的粟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作生产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粟的国家之一。

3.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特点中国有着丰富有农作物资源。

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发展起来。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农业经济的一大特色。

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

(重要问题:农业起源的三大特点:一是由采集产生了原始农业;二是形成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三是以种植业为主,原始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结合。

)二、从耒耦到曲辕犁(一)耕作工具1.西周及其以前,耕作工具以耒、耦为主。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这一时期,人们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石斧、石铲、木耒、骨耕等。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步成为主要农具。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铁器开始在农业生产中运用。

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铁农具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

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这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唐代,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唐代,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竝(又名江东犁)。

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曲辕犁的三个优点:①曲辕和犁槃的出现,淘汰了犁衡,不仅减轻了自身重量,而且克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

②犁评、犁梢的出现,使得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

③犁底修长,犁梢手控,使得耕作时平稳、深浅•致,利于水山使用。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二单元 第11课 随堂基础巩固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  第二单元  第11课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

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

“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对外国的学习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解析:“国货运动”是典型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它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A2.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五四运动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解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帝国主义的压制。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卷入了战争。

战争使它们无暇东顾,这就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环境。

答案:C3.下列两图反映出日本在全面侵华过程中,在经济上执行的总方针是()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断绝国民政府的财政来源C.“适地适产主义”D.打击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解析:两幅图片反映了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与控制,其意图是要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这反映了其“适地适产主义”政策。

答案:C线图”。

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A.①~②段B.②~③段C.③~④段D.④~⑤段解析: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1927年到1937年间曾经获得较快发展,而④~⑤段没有反映这一时间的发展趋势,故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课件:第11课_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共31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课件:第11课_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_(共31张ppt)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教材图解阅读教材第51页“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物资”和“被日 本兴中公司吞并的龙烟炼铁厂”两幅图片,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 信息? 提示:侵华日军对沦陷区经济进行疯狂掠夺;民族工业遭到严重 破坏。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三、民族资本的困境 1.帝国主义挤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国资本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 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2.官僚资本压迫 (1)形成与发展 ①全民族抗战开始前,国民政府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政治腐败势力把部分国家资本占据为官僚资本。 ②到全民族抗战中后期,官僚资本的势力不断扩大。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3.阅读下面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
)
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解析:从折线图的趋势来看,中国纱厂在1915—1919年的发展虽有 曲折,但始终呈发展趋势。注意限制词:外部条件。从时间上看,结 合所学知识,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是内部因素,与 题意不符。 答案:B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点 当堂检测
5.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 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的压迫榨取也!”此种状况出现于( )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B.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民族工业没有在抗战中 毁灭,反而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统治下,陷入了绝境。抗战胜 利后,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 到沉重的打击。故选D项。 答案:D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三、人的哲学:苏格拉底(理性与人)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故事
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 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 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 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 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 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 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 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局限性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 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 会公德。三、人的哲学:Fra bibliotek格拉底(理性与人)
1.苏格拉底其人
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 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他专 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 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最喜欢的消遣是与 人讨论问题或给年轻人讲授 哲学。终其生述而不作,他 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通过学生 柏拉图留传下来的。
——赫拉克利 特
“宇宙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上述哲学家共同关注什么—— ?德谟克里特 世界是一种物质,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希腊人精神觉醒的标志
二、社会哲学:智者学派(人的价值)
(1)时间: 公元前5世纪 (2)背景: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
(3)观点: 1、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2、强调人的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 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 神的内涵。文精神”?
人文精神(humanism):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2-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2-1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ppt课件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 1912 年 10 月,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 《服制法》 , 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该规定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政府极力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
解析
近代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决定了民族工业
发展没有前途。
答案
C
4.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 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 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依据前后知识可判断该
政策是要把中国变成日本以战养战的地方,最终将其纳入日本经 济体系中。
答案
C
9.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家 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 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 ”文中缺失的“ 原文应为( ) B.官僚资本 D.个体经济 蚕食鲸吞,全国 ”部分
解析
据材料 “ 料用本国纺织品 ” 表明政府规定礼服礼帽
必须用本国的纺织品,这是一种表象,从实质上看是政府在极力 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而采取国家保护主义。
答案 C
2.老舍的《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是一位实业家。他 的理想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 资,那才能救国”!1916 年前后,他举办的企业最为红火。“最 为红火”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2单元第11课_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2单元第11课_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你能结合材料说出每Biblioteka 材料反映的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吗?
“ 春天”何以到来呢?
条件一:
“ 春天”何以到来呢?
条件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民国建立以后,一些资产阶级上层人物 在南京临时政府中担任要职如张謇担任 了实业总长的职务,还有不少商界人士 参加了各地的军政机构并担任要职。即 使袁世凯窃取政权后,仍在政府中安排 了一些资产阶级上层分子。
小试牛刀
1.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 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 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小试牛刀
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最 主要原因是 ( ) A.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B.利润的刺激,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 C.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辛亥革命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
“ 春天”何以到来呢?
条件三:
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 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 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 税。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 春天”何以到来呢?
条件四:
一战以后……
材料:一战以后,外国资本纷纷卷土重来。为了与中 国烟草公司竞争,英美烟草公司不惜把“大哈德门” 牌香烟的售价从每箱250元跌至200元,“双飞鹰”牌 香烟从每箱140元跌至100元。压价的结果,使得中国 烟厂销路阻滞,亏损严重。重庆国产香烟由原占市场 销售份额的70%下降到30%。不少小厂纷纷倒闭,连 资本雄厚的南洋、华成等公司也感到难以维持。
问题:一战结束,是否“春天”依旧?
卢沟桥
回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 思考: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略论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略论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

略论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

由于牛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生产力得到发展,春秋时期开始出现了私有土地,井田制开始瓦解。

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对井田制的瓦解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战国时期伴随着私有土地的增加,封建社会的私有土地制度确立起来。

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私有土地制度的形成,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井田制被废除,以自耕农经营为主,同时产生了租佃经营方式。

随着租佃经营的成长,秦汉时期,土地兼并使土地相对集中,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就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中国古代有三个阶段土地兼并非常严重: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广占田宅疯狂兼并土地,建立了大庄园,农民失去土地,依附于豪强地主,成为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的一大特色。

但沉重的封建剥削造成东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东汉由此灭亡。

北宋时期,朝廷防范的重心在军事,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甚至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財输纳,皆我之物”,土地兼并现象非常严重,租佃经营得到发展。

但宋朝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北宋中期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安石变法化解社会矛盾的努力也以失败告终。

明清时期,租佃经营超过了自耕农经营,说明土地兼并更严重。

康熙朝人方苞说:长江南北两岸各州县,土地为“百姓所有者不过十之二三”,其余十之七八“皆缙绅商贾之产”;乾隆朝杨锡绂上奏说:湖南“今日田之归于富户,大约十之五六。

旧日有田之人,今皆为佃耕之户。

”晚晴时期,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加上,加上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导致小农经济处境艰难,日益破产。

土地在封建社会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财富的象征和财富积累的主要手段。

自耕农拥有少量土地,人数众多,但经济很脆弱,遇到天灾人祸往往就得卖地求生,沦为佃农。

地主拥有大量土地,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通过租佃经营获取地租,过着富足的生活。

有实力的地主,再用剥削来的钱,趁人之危购买自耕农的土地,从而实现财富的增殖。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的形成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55页 0111页 0113页 0139页 0232页 0289页 0354页 0444页 0527页 0529页 0550页 0583页 0643页 070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第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6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9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1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3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6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8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根据迁移地域的不同,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两大类。

国内人口迁移划分为先秦、秦至元、明清、近代4个时期。

国际迁移则经历了古代移民、近代移民两个阶段,方式上又有自由移民和强迫移民的差异。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

中国移民运动的发展波澜壮阔,历史上无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今天的人口分布有很大影响,并促进了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及经济文化交流。

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经济、政治、军事、自然、宗教等因素造成的。

根据迁移的地域可划分为国内迁移、国际迁移两大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情况颇为复杂。

国内人口迁移的流向、规模、距离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征。

随着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展,还有部分人口移居国外,所谓“海水到处有华侨”,现在世界各地分布着3000 多万华侨,经历了古代移民和近代移民两个阶段,方式上也有自由移民、强迫移民的不同。

一、中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1 、先秦时期的人口迁移黄帝为诸夏部落群结成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他自己的氏族———有熊氏,兴起于关中平原中部的岐水流域上,逐步发展,东迁到嵩山之外,一度定居在新郑一带,与活动在大野泽(鲁西的沼泽地带) 周围的蚩尤氏发生了涿鹿之阿的大战。

结果以蚩尤为首的夷族部落联盟失败了,诸夏部落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商、周时,黄河中下游地区除活跃着以农业为主的华夏族外,还分布着以游牧、渔猎为主的戎狄和夷族。

商人建国前后,在这里曾进行过十几次迁移。

从成汤灭夏至盘庚迁殷,商朝前期有成汤前的8 迁和成汤后的5 迁,迁徙地都在黄河下游。

夏末,孙公刘为躲避夏桀,带领全氏族成员迁居到豳(今陕西邑县)。

“彻田为粮”,即治理田亩,种植粮食。

“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生产有了剩余①。

西周初期“封藩建卫”,建立了71个属国,其中以鲁、卫、晋、齐、燕等诸侯国为最重要。

西周灭商后,很多分封之地存在着强大的敌对势力。

如:封周王的舅舅姜氏师尚父(姜尚、太公望)统治原薄姑的土地和人民,包括山东半岛地区,定都营丘(今山东临淄)。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案(含答案)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案(含答案)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课时教学案学案编订人审核人使用时间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②“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③“冰雹无情”是指中国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案参考答案问题思考一:思考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1)发展不平衡。

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地区分布不平衡。

民族工业大都集中在沿海一带,而广大的内地较少。

这主要是由于沿海一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自然经济较早瓦解,地理条件较优越等。

(3)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自然经济相比,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问题思考二:深化探究答案答案(1)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2)是一种新的经济成分,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在夹缝中求生存,始终不占主导地位。

(3)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民族工业命运悲惨,发展艰难。

因为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工业必然在夹缝中生存。

高效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A。

解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等兴起;从地区分布上看,一战之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就已经是工商业中心了;B、D两项不是民族工业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实业救国是甲午战争后出现的社会思潮,在此思想推动下,中国民族资本家致力于创办实业,推动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徒有鸿志,却总是壮志难酬。

3.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时间1932年,此时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政策,所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

4.解析:题干信息主要涉及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情况,它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交通便利的沿海、沿江城市,而河南、河北、山东分布却很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必修2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教学设计(说课稿)
0905郭倩虹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列强凭借着船坚利炮的优势惊破天朝之梦,中国国门就打开。

洋货潮水般涌来,外国的船坞出现在华夏的海港,洋人的工厂建到中国的腹地。

千百年不变的农耕文明,其基石在大机器的碾压下开始松动。

以此同时,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要输诚以请,实业救国。

中国工业的征程开始艰难起步。

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10课鸦片战争中的中国经济,为第12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做铺垫,使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同时与必修1的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的中国政治史部分呼应,揭示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改革的不彻底性的经济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复习中国近代通史奠定了基础。

2.课标要求
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内容、性质及评价。

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主要企业。

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特点的学习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2)从多角度分析近代工业的起步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外国列强的压制、封建势力的阻挠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步履维艰的原因,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⑴重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⑵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民族工业的特点及发展艰难的原因。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说学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发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如我会在总结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前,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的第三到第四段的小字部分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期望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

二是思辨学习法。

通过提供相关资料如讲到第二个栏目“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我将引用电视剧《大染坊》,通过陈寿亭这样一个来自底层社会的民族工业家,在实现强国梦的奋斗历程,抒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二十世纪初发展的历程,透视了一代人强国梦的诞生与破灭。

结合课文,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四、说教法
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

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带领同学们回顾一下第10课学习的内容,因为第10课讲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对这节课内容的复习将中国近代工业产生的背景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接下来就通过对孩子学走路的图片比喻为中国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授课、
讲解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内容、性质及评价,通过本文的小字部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

2、讲解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的原因、主要企业时,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并且让学生自己会制表格归纳知识,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3、分析民族工业特点及发展艰难的原因,引用电视剧《大染坊》,通过陈寿亭这样一个来自底层社会的民族工业家,在实现强国梦的奋斗历程,抒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二十世纪初发展的历程,透视了一代人强国梦的诞生与破灭。

通过提供相关资料、结合课文,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4、分析民族资本企业产生的地位和作用:
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政治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

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进行讲授,一定程度上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和转变准备了阶级基础: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中国近代化。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课堂小结
在讲授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力求本课内容当堂消化,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同时对本课的三个话题的关系作个小结。

即洋务运动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通过讨论,让学生融入今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之中,加深同学们对我国深化改革的认识,增强同学们应对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