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高中地理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2 湘教版必修1 精品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2
公元前 5000 年到公元前 1500 年的温暖期 15 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影响: 温暖期:冰盖缩小,海平面上升,热带亚热带范 围扩大 寒冷期:农作物歉收或决收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学生活动:读图完成:
1、1861 年以来,全球的气温变化趋势如何?原因 是什么?
波动上升。 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产生,毁林造成二氧化碳 含量增多;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自然原因: 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文 ·赫 定 沿 塔 里 木 河 向 东 ,到 达 孔 雀 河 下 游 ,想 寻 找
行踪不定的罗布泊。3 月 27 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
土 岗 。这 时 ,糟 糕 的 事 情 发 生 了 ,斯 文 ·赫 定 发 现 他
们带来的水泄漏了许多。在干旱的沙漠中,没有水
就等于死亡。他们于是去寻找水源,令人难以置信
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变化有个全面、客观的认
识。
知识 与技 能
1、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全 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 过程
1、掌握气候统计图表的阅读方法。
与方 学法
目
2、运用气候统计图表进行分析,概括出不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 3、用图示和推理方法,说明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有何特点? 3. 归纳地质时期气候的特点。
小结:(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第一次大冰期 间
距今 6 亿年前 冰
元古代震旦纪大冰 期
期
第二次大冰期
第三次大冰期
距今 2.3 亿年前
间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
1、1861 年以来,全球的气温变化趋势如何?原因 是什么?
波动上升。 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产生,毁林造成二氧化碳 含量增多;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自然原因: 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文 ·赫 定 沿 塔 里 木 河 向 东 ,到 达 孔 雀 河 下 游 ,想 寻 找
行踪不定的罗布泊。3 月 27 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
土 岗 。这 时 ,糟 糕 的 事 情 发 生 了 ,斯 文 ·赫 定 发 现 他
们带来的水泄漏了许多。在干旱的沙漠中,没有水
就等于死亡。他们于是去寻找水源,令人难以置信
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变化有个全面、客观的认
识。
知识 与技 能
1、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全 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 过程
1、掌握气候统计图表的阅读方法。
与方 学法
目
2、运用气候统计图表进行分析,概括出不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 3、用图示和推理方法,说明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有何特点? 3. 归纳地质时期气候的特点。
小结:(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第一次大冰期 间
距今 6 亿年前 冰
元古代震旦纪大冰 期
期
第二次大冰期
第三次大冰期
距今 2.3 亿年前
间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
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PT幻灯片
1986—2019年南极长城站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 与林地(需水量大)相比,草地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故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C项正确,A项错误。
时间会提前,A项错误。中纬度地区植物花期整体上延长,因此结束开花的 图中显示花期长度变化的平均值最大地区接近( )
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2020浙江金华高三二模)下图为南极长城站1986—2019年平均气温及线性变化趋势图。
地质时期(1万年以前):
与
相互交替。
3 ℃,两年的温差约为1.
B.退耕还湿 气温升高,冻土融化,不利于寒漠的形成,D项错误。
(2)近现代气温变化特点是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
平地上的耕地水分条件变差,无法转变为湿地,B项错误。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8 ℃,1986年平均温度约为-3.
(1)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活动较少,退耕还湿面积小,B项错误。 1986—2019年南极长城站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 (2)人为原因: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大量毁林,使植被的固碳量减少。 对人类主要生产领域,尤其是农业产生较大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0浙江金华高三二模)下图为南极长城站1986—2019年平均气温及线性变化趋势图。 竖线是23种木本植物花期长度变化的连线,圆点表示变化的平均值。 (1)地质时期气温变化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第4题,根据图示,低纬度地区植物花期整体上延长,因此开始开花的时间会提前,A项错误。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接近20°N的地区花期长度变化的平均值最大。 低纬度地区开始开花的时间延后 角度2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示气温变化给全球带来的影响最不可能的是 ( ) (2020浙江金华高三二模)下图为南极长城站1986—2019年平均气温及线性变化趋势图。 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活动较少,退耕还湿面积小,B项错误。 角度2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热量和水分的变化,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时间会提前,A项错误。中纬度地区植物花期整体上延长,因此结束开花的 图中显示花期长度变化的平均值最大地区接近( )
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2020浙江金华高三二模)下图为南极长城站1986—2019年平均气温及线性变化趋势图。
地质时期(1万年以前):
与
相互交替。
3 ℃,两年的温差约为1.
B.退耕还湿 气温升高,冻土融化,不利于寒漠的形成,D项错误。
(2)近现代气温变化特点是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
平地上的耕地水分条件变差,无法转变为湿地,B项错误。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8 ℃,1986年平均温度约为-3.
(1)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活动较少,退耕还湿面积小,B项错误。 1986—2019年南极长城站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 (2)人为原因: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大量毁林,使植被的固碳量减少。 对人类主要生产领域,尤其是农业产生较大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0浙江金华高三二模)下图为南极长城站1986—2019年平均气温及线性变化趋势图。 竖线是23种木本植物花期长度变化的连线,圆点表示变化的平均值。 (1)地质时期气温变化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第4题,根据图示,低纬度地区植物花期整体上延长,因此开始开花的时间会提前,A项错误。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接近20°N的地区花期长度变化的平均值最大。 低纬度地区开始开花的时间延后 角度2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示气温变化给全球带来的影响最不可能的是 ( ) (2020浙江金华高三二模)下图为南极长城站1986—2019年平均气温及线性变化趋势图。 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活动较少,退耕还湿面积小,B项错误。 角度2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热量和水分的变化,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地理湘教版课件: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暖温带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 冬小麦、棉花等
温度带和气候区
范围
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 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稻
青藏高原以东
等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 和海南省
一年三熟。水稻等
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
一年一熟。青稞等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谢 谢 观 赏
时间
地质时期(距今 1万年以前)
图示
变化特点
波动变化; 冷__暖__干__湿__相互 交替;变化 周期长短不 一
时间
历史时期 (近1万年以 来)
近现代(近 一两百年来)
图示
变化特点
有两次较大波动:公 元前5 000年到公元前 1 500年为_温__暖__期__; 15世纪以来为_寒__冷__期_ 气温呈波动_上__升__趋 势;降水量变化显著 (温带、热带地区增 加,亚热带地区减少)
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
作物熟制: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一年
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获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依此类推。
中国温度带范围、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温度带和 气候区
范围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 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准北噶平尔原 盆、地内蒙古高原、一豆等年、一玉熟米。、春谷小子麦、、高大粱
2.以温度增加和降水变动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使得自然系 统、生物系统、人类健康等多方面发生震荡,严重依赖自然 资源的领域如农业生产在气候变化下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 和易损性。下图表示我国 60 年来农业水热气候条件的年代 变化(图中数值表示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完成(1)~(2)题。
【公开课课件】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4.1.2全球环境问题 课件共50张PPT)
该怎样去做?
政府和社会 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 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 ; 采用新能源)
②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 ④发展温室气体固化技 术
现在的我们 ①选择自行车或公交 车出行 ②减少电器、燃气的 使用,节约能源 ③尽量不使用一次性 塑料、木材制品 ④垃圾分类 ⑤保护植物、积极参 与植树活动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的华北、东北也有部分酸 分布
雨分布区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比较
①地形平坦,风力强 ①工业发达,燃煤多;②多丘陵、盆地、
劲,易于酸性气体扩 谷地,风速小于北方,不利于酸性气体扩
散;②降水较少;③ 散;③降水多;④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
土壤呈碱性,大气中 尘颗粒和雨水中形成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
– 增加皮肤癌、损害眼睛、削弱免疫力。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农产品减产品质下降、渔业减产、破坏森林。
③温室效应 氟氯烃为温室气体
臭氧层空洞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会破坏地球生 态平衡。臭氧层的减薄也会使动物产生白内障。在南 美洲的南端已经发现许多全盲或接近全盲的动物,例 如兔子、羊、牧羊犬等,在河里能捕到盲鱼,野生鸟 类会自己飞到居民院内或房屋内,成为主人饭桌上的 美味佳肴。野生动物没有自我保护能力且又常在野外, 视力不仅易于丧失,而且丧失的结果意味着丧失生存 能力。强烈的紫外线还会使农作物和植物受到损害。 通过对300种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的温室实验证实,其 中65%的作物对紫外线敏感,尤以豆类、甜瓜、芥菜、 白菜、土豆、西红柿和甜菜最为敏感。因为紫外线增 加,它们的产量和质量都会下降。
大气污染与酸雨 空中死神
北京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 里有23.3%都来自汽车尾气。
政府和社会 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 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 ; 采用新能源)
②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 ④发展温室气体固化技 术
现在的我们 ①选择自行车或公交 车出行 ②减少电器、燃气的 使用,节约能源 ③尽量不使用一次性 塑料、木材制品 ④垃圾分类 ⑤保护植物、积极参 与植树活动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的华北、东北也有部分酸 分布
雨分布区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比较
①地形平坦,风力强 ①工业发达,燃煤多;②多丘陵、盆地、
劲,易于酸性气体扩 谷地,风速小于北方,不利于酸性气体扩
散;②降水较少;③ 散;③降水多;④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
土壤呈碱性,大气中 尘颗粒和雨水中形成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
– 增加皮肤癌、损害眼睛、削弱免疫力。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农产品减产品质下降、渔业减产、破坏森林。
③温室效应 氟氯烃为温室气体
臭氧层空洞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会破坏地球生 态平衡。臭氧层的减薄也会使动物产生白内障。在南 美洲的南端已经发现许多全盲或接近全盲的动物,例 如兔子、羊、牧羊犬等,在河里能捕到盲鱼,野生鸟 类会自己飞到居民院内或房屋内,成为主人饭桌上的 美味佳肴。野生动物没有自我保护能力且又常在野外, 视力不仅易于丧失,而且丧失的结果意味着丧失生存 能力。强烈的紫外线还会使农作物和植物受到损害。 通过对300种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的温室实验证实,其 中65%的作物对紫外线敏感,尤以豆类、甜瓜、芥菜、 白菜、土豆、西红柿和甜菜最为敏感。因为紫外线增 加,它们的产量和质量都会下降。
大气污染与酸雨 空中死神
北京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 里有23.3%都来自汽车尾气。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新知识· 预习探索 学习目标 1.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掌握应 对措施。
[新知预习] 一、全球气候变化 1.概念: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 的气候改变 , 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的变化来度量 的。 2.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1)经历了三次大冰期气候: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 期、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大间冰期。 (2)特点: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来看, 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 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对生产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 领域产 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气候变化还 生影响 对滨海地区的聚落、基础设施产生不利影响 对人体 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 健康造 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 成危害 害
3.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近 5000 年来, 气候有两次大的波动: 一次是公元前 5000 年到公元前 1500 年的温暖期;另一次是 15 世 纪以来的寒冷期。 4.近现代的气候变化: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雪盖和冰川 面积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北半球中高纬和热带地区的降水 量增加,亚热带地区则减少了。
2.列表比较三个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 时期 含义 气候(气温)变化特点 变化周期最长 冷(寒冷期)暖(温暖期)交 地质时 时间跨度最大, 期 替 的时期 历史时 距今 1 万年以来的时期 气温波动上升 期 近现代 最近一两百年的时期 气温升高
特别提醒 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研究发现,在人类 未出现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2.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 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 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自然原因: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海水温度变化、荒 漠化、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也影响到气温的变化。 (2)人为原因:表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 氟利昂等)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等。其中,大气中二氧化碳含 量增加是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首要原因。
高中地理课件-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9.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有利的国家和地区是( )
A.印度北部
B.中国华北
C.俄罗斯的北部
D.坦桑尼亚
• 5.下图是“纳木错湖位置示意图”。近年纳木错湖泊面积不 断扩张,2001年~2009年间,湖面扩张超过50平方千米。据 此回答(1)~(2)题。
• (1)纳木错湖地处( )
• A.山地
() •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1)D (2)B
• 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 4.(2013年广东卷)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 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 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 答案:B
变化特点
气温波动变化,温暖期和冰 期交替,出现过三次大冰期
气温波动变化,温暖期和寒 冷期交替,气温波动5~10℃
近100年~200年
气温波动上升
科学家是如何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
◆主要方法: ●树木年轮分析
气候寒冷、干燥—生长慢 年轮薄 气候温暖、湿润—生长快 年轮厚
温暖期
寒冷期
●花粉记录分析
温暖期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D.海平面下降
读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 最大的是( ) A.1880~1990 B.1920~1940 C.1958~1978 D.1978~1998
6.从①到②,气候由( )
湘教版2018年高考一轮地理复习课件 1.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D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一、知识整合 1.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 影响更为显著。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 人体健康。
二、要点突破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 导致海平面上 升,具体影响如下所示: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最终后果如 下所示:
(2)对工业的影响 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 因此全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 整的影响显著,如下所示: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间 图示 地质时期 (距今 1 万 年以前) 历史时期 (近 1 万年 以来)
变化特点 ①波动变化;②冷暖 干湿相互交替;③变 化周期长短不一 两次较大波动:公元 前 5000 年到公元前 1500 年为温暖期; 15 世纪以来为寒冷期
近现代 (近一两 百年以 来)
4.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 A.19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B.19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 C.20 世纪 50 年代,全球气温较 1961~1990 年平均气温高 D.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全球每 10 年都比前 10 年明显变 暖 5.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 是因为温室气体( )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三、试题调研 (2016· 新课标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我国东北 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 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 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第 1 题。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1
不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总结
气候变化 史的划分
地质时期 的气候
时间范围
1万年以前
历史时期
的气候
近1万年以来
近现代气候 近100年 -200年
变化特点
探索依据
气温波动变化(biànhuà),冷 暖干湿交替变化(biànhuà), 出现过三次大冰期
生物化石
冰川遗址等
气温波动(bōdòng)变化 , 气温波动(bōdòng)4气6°温C波动上升 降水显著 (xiǎnzhù)变化
港区、唐沽区会被淹没;
若出现风暴潮则 还有 汉沽区、宁河县、 津南区、市区的大部分也会被淹没
3.9
3.2
2.9
宁河县
汉沽区
2.5
市区 (shìqū)
津南区
唐沽区
大港区
渤 海
第十三页,共13页。
(bōdòng)的大(gb致)ōd时òn 间段为公元(前5000-前1500)年 和(
15)世。纪以来
第五页,共13页。
近现代气候变化
填一找填一:找1:86210年世以纪来以,来全增球幅(较qu大ánq(jiiúà)o平d均à)气的温两波(升呈b个ō动d时òn期g)段上 1910——1945 1976 —— 2000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产业领域影响显著。
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tiānqì)和气候事件,扩 大某些疾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九页,共13页。
第十页,共13页。
第十一页,共13页。
第十二页,共13页。
材料一:天津附近海平面在正常情况和上升(shàngshēng)情况下的潮位
改变。
第一页,共13页。
2018中图版必修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共36张PPT)
【答案】 (1)正 (2)波动上升 温室 (3)BCD (4)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 用清洁能源等。
2.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完成问题。
(1)本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 D.当地居民为了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 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 与森林砍伐中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 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图。
C.1958~1978 D.1978~1998
4.图中所反映的全球气温变化,按时间尺度划分属于( )
A.地质时期的气温变化 B.历史时期的气温变化
C.近代的气温变化
D.历史时期和近代共有的气温变化
【解析】 由图中可知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期在1980~2000年前后。
图中反映的是1860年以后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属于近代的气温变化。
(4)按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有(多选)( ) 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增少 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 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 E.台湾海峡将变宽 【解析】 近百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对植被的破坏,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日益增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该现象被称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缓解 这种变化的主要措施有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植树造林等。 【答案】 (1)波动上升 “温室效应” (2)森林被大量砍伐 (3)由上至下为②①④③ (4)A、C、E
2.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完成问题。
(1)本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 D.当地居民为了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 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 与森林砍伐中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 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图。
C.1958~1978 D.1978~1998
4.图中所反映的全球气温变化,按时间尺度划分属于( )
A.地质时期的气温变化 B.历史时期的气温变化
C.近代的气温变化
D.历史时期和近代共有的气温变化
【解析】 由图中可知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期在1980~2000年前后。
图中反映的是1860年以后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属于近代的气温变化。
(4)按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有(多选)( ) 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增少 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 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 E.台湾海峡将变宽 【解析】 近百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对植被的破坏,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日益增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该现象被称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缓解 这种变化的主要措施有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植树造林等。 【答案】 (1)波动上升 “温室效应” (2)森林被大量砍伐 (3)由上至下为②①④③ (4)A、C、E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市级公开课PPT课件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增加利用 资源难度
加剧了 自然灾害
改变原有 生态系统
全球气 候变化 的影响
影响 生产领域
影响 人体健康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美国科幻影片《后天》描述了“明天之后”的未来世界:
这一切都起源于---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 全球的长时间气候改变。
阅读
划分阶段 时 间
地质时期 距今1万年以前
历史时期 近现代
近1万年以来 近一两百年来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活动
图瓦卢位于斐济的北面,全国面积26平方公里,由九个环 状珊瑚岛组成。首都是富纳富提,侵袭岛上最大的巨浪是3.2米, 而图瓦卢海拔最高的地点只有4.5米。
(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和观测值 在哪பைடு நூலகம்有较大差别。
(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
1.在图4-19中标出几次大冰期。
2.看一看恐龙繁盛的时期 大约在哪个代的哪个纪, 当时的全球气候有什么 特点?
3.据图4-19,归纳地质时 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 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温暖期较长,寒冷期较 短;湿润期和干旱期相互交 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温暖期
寒冷期
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这两 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吗? 请指出近5000年来两次较大的波动的大致时间段。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比尝并现试找在代将出图平本2中0均图世,气的纪指温曲以出高线来气出画增温多成幅最少更较高?平大的滑的年些两份个!,时该期年段气。温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ppt精编课件
温度每升高1℃,温度带北移200KM
全球变暖使蒸发加大, 并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 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 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以及地表径洋岛国图瓦卢面临举国搬迁
不关心地球=毁灭自己
气温波动上升
科学家是如何推测古代气候状 况的?
图中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 年轮,在降水量较稳定的前提下,①、②、 ③三个时段逐年气温高低的顺序依次是
挪威雪线高度
(公左元 右海前 ,拔3全0球0高0出年度现 m)
了人类史上最温 暖的气候,世界 四大文明区相继 出现
公元前800年 到公元200年, 是一个相对暖 湿期,这一时
罗布泊为什么会干涸?
阅读思考
1、全球气候变化可分为 几个阶段? 2、不同阶段的气候是如何 变化的?
气候变化的 阶段
地质时期 的气候
历史时期 的气候
近代气候
时间范围 变化特点
距今22亿 年-1万年
近1万年
近 100 年 200年
气温波动变化, 出现过三次大 冰期,气温波 动10-15°C
气温波动变化, 气 温 波 动 510°C
波动上升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探究学习
阅读课文“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 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如下问 题:
现代气候变化的趋势对农业生产活 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地区表现有 什么不同?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分别 是什么? 对工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对人类健康会产生什么影响? 对海平面和海岸带产生什么影响?
(1)根据所学内容 猜测恐龙的灭绝可能 与什么因素有关?
(2)该问题对全球 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 造成的影响,除资料 中显示的内容外,还 有哪些方面?
气温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
A.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 寒冷期偏短
B.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湿润期与干旱 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
C.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全球气候经 历了两次较大的波动
D.20世纪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
课堂测验
2. 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B )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因 气 候 变 暖 首 先 可 能 被 淹 没 的 地 区
活动: 1)因气候变暖,全球首先被淹没的地区主要在南北半球的哪个 半球? 2)因气候变暖,全球首先被淹没的地区主要在什么大洋沿岸?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类
社会经济变化
社会系统
经济系统
生产生活变化
海岸带和 低地地区
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探究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查阅资料,收集有关气候变化所造 成的影响案例,分析气候变化的影响。
2.5
3.2
上升 1米时
3.2
3.9
活动: 1)当海平面上升0.3或1米时,天津市分别有哪些城镇会 被淹没? 2)倘若海平面持续上升,会对天津市造成哪些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改变了全球的资源条件 ►加剧了自然灾害 ►改变了原有生态系统 ►影响了人类的生产 ►影响了人类的健康
课堂测验
1.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科学家说气候变化导致了中国唐朝的衰落
法新社巴黎:根据一项研究,被许多历史学家看作中国 历史上最灿烂高峰的唐朝走向衰落是因为季风循环的变化造 成的。
他们发现在过去15000年里,有三个阶段冬天季风强烈, 夏天季风微弱。前两个阶段出现在上次冰川时代的关键时期, 而最后一次大概在公元700年到900年的时期。这些季风变化 的每个时期都碰巧和相对于气候时代来说不寻常的寒冷季节 有关。
但是最终让唐朝毁灭的是长期的干旱和夏天雨水不足, 造成庄稼不收,引起农民起义。最终这些叛乱导致了唐朝907 年的崩溃。
一.全球气候变化
●阅读课本P.95思考以下问题 ►什么是气候变化?度量的要素有哪些? ►通常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几个阶段?怎样划分? ►什么是冰期?什么是间冰期? ►全球气候变化就是“全球变暖”吗?
人居环境、人体健康 农、林、牧和渔业
工业和 服务业
自然环境变化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生态系统变化
全 球 气 候变 化
活动: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分
别有哪些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现今海平面状态
海平面 上升方
案
特大高 潮位(2.2 米)的高
程
一般风暴 潮位(2.9 米)的高
程
上升 0.3米时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冰期时的北美洲
石炭纪茂密的森林
活动: 读图,地质时期世界的气候是否稳定?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活动: 1)你认为地质时期共发生了哪 几次大冰期?它们分别在哪个 地质时代? 2)恐龙繁盛的时期,气候特点 是什么? 3)总结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 点
A.曾连续出现三次大的温暖的时期 B.曾反复出现三次大冰期气候 C.气温一直呈下降趋势 D.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
课堂测验
3.有关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
有( B )
A.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 B.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失 C.气温一直呈下降趋势 D.15世纪以来以温暖期为主
课堂测验
4.自1861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有( D )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活动:
19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1)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总体变化趋势如何?
2)20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分别是
什么时段?
1900-2000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年 全 球 年 降 水 量 的 变 化 趋 势
活动: 1) 20世纪,全球陆地降水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如何? 2) 哪个大洲的降水量减少了?哪个大洲降水量的增幅最大? 3) 哪个纬度带的降水量增幅最大?
一.全球气候变化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一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五千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
活动: 1)雪线: 2)冰盖:
一.全球气候变化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活动一: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五千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 1)雪线高度与气温有什么相关性? 2)什么时期的气温处于上升阶段?
哪段时期的气温高于平均气温? 3)1700年以来,气温的总体趋势如何?
A.气温不断下降 B.气候没有变化 C.全球降水量异常增多 D.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课堂测验
5. 我国沿海海平面近50年呈上升趋势,平均以 每年1~3mm的速度上升。对其危害叙述不正确
的是( D )
A.加大洪涝威胁 B.引发海水入侵 C.对滨海地区的基础设施产生不利影响 D.导致海洋性气候增强
A.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 寒冷期偏短
B.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湿润期与干旱 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
C.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全球气候经 历了两次较大的波动
D.20世纪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
课堂测验
2. 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B )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因 气 候 变 暖 首 先 可 能 被 淹 没 的 地 区
活动: 1)因气候变暖,全球首先被淹没的地区主要在南北半球的哪个 半球? 2)因气候变暖,全球首先被淹没的地区主要在什么大洋沿岸?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类
社会经济变化
社会系统
经济系统
生产生活变化
海岸带和 低地地区
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探究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查阅资料,收集有关气候变化所造 成的影响案例,分析气候变化的影响。
2.5
3.2
上升 1米时
3.2
3.9
活动: 1)当海平面上升0.3或1米时,天津市分别有哪些城镇会 被淹没? 2)倘若海平面持续上升,会对天津市造成哪些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改变了全球的资源条件 ►加剧了自然灾害 ►改变了原有生态系统 ►影响了人类的生产 ►影响了人类的健康
课堂测验
1.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科学家说气候变化导致了中国唐朝的衰落
法新社巴黎:根据一项研究,被许多历史学家看作中国 历史上最灿烂高峰的唐朝走向衰落是因为季风循环的变化造 成的。
他们发现在过去15000年里,有三个阶段冬天季风强烈, 夏天季风微弱。前两个阶段出现在上次冰川时代的关键时期, 而最后一次大概在公元700年到900年的时期。这些季风变化 的每个时期都碰巧和相对于气候时代来说不寻常的寒冷季节 有关。
但是最终让唐朝毁灭的是长期的干旱和夏天雨水不足, 造成庄稼不收,引起农民起义。最终这些叛乱导致了唐朝907 年的崩溃。
一.全球气候变化
●阅读课本P.95思考以下问题 ►什么是气候变化?度量的要素有哪些? ►通常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几个阶段?怎样划分? ►什么是冰期?什么是间冰期? ►全球气候变化就是“全球变暖”吗?
人居环境、人体健康 农、林、牧和渔业
工业和 服务业
自然环境变化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生态系统变化
全 球 气 候变 化
活动: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分
别有哪些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现今海平面状态
海平面 上升方
案
特大高 潮位(2.2 米)的高
程
一般风暴 潮位(2.9 米)的高
程
上升 0.3米时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冰期时的北美洲
石炭纪茂密的森林
活动: 读图,地质时期世界的气候是否稳定?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活动: 1)你认为地质时期共发生了哪 几次大冰期?它们分别在哪个 地质时代? 2)恐龙繁盛的时期,气候特点 是什么? 3)总结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 点
A.曾连续出现三次大的温暖的时期 B.曾反复出现三次大冰期气候 C.气温一直呈下降趋势 D.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
课堂测验
3.有关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
有( B )
A.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 B.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失 C.气温一直呈下降趋势 D.15世纪以来以温暖期为主
课堂测验
4.自1861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有( D )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活动:
19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1)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总体变化趋势如何?
2)20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分别是
什么时段?
1900-2000
一.全球气候变化
(三)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年 全 球 年 降 水 量 的 变 化 趋 势
活动: 1) 20世纪,全球陆地降水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如何? 2) 哪个大洲的降水量减少了?哪个大洲降水量的增幅最大? 3) 哪个纬度带的降水量增幅最大?
一.全球气候变化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一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五千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
活动: 1)雪线: 2)冰盖:
一.全球气候变化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活动一: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五千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 1)雪线高度与气温有什么相关性? 2)什么时期的气温处于上升阶段?
哪段时期的气温高于平均气温? 3)1700年以来,气温的总体趋势如何?
A.气温不断下降 B.气候没有变化 C.全球降水量异常增多 D.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课堂测验
5. 我国沿海海平面近50年呈上升趋势,平均以 每年1~3mm的速度上升。对其危害叙述不正确
的是( D )
A.加大洪涝威胁 B.引发海水入侵 C.对滨海地区的基础设施产生不利影响 D.导致海洋性气候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