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版)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第一课《大自然的礼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丰富资源,认识到大自然的珍贵。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礼物。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自然景观等。
2.教学视频: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礼物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大自然的礼物,讨论其特点、用途等。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大自然礼物是什么?(2)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大自然中的礼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二、第二课《有用的植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观察植物、关爱植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各种植物及其用途。
2.教学视频: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有什么用途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植物,讨论其用途。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2)教育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有用的植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三、第三课《动物的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家。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学⼆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科版⼩学⼆年级上册科学第⼀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第1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在这个单元中的定位是让学⽣对地球家园形成⼀个整体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学⽣学习整个单元的基础,学⽣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我们的地球家园有关的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分析】学⽣本就⽣活在地球家园上,对于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他们是⾮常熟悉的。
因此在聚焦问题之后,让学⽣“画⼀画。
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个活动对于学⽣来说难度不⼤。
另外,作为低年级学⽣,他们也很喜欢形象具体地表达⾃⼰的所见所闻。
然⽽,对低年级学⽣来说,⽐较难的是在交流“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时能对⾃⼰所知道的地球家园中的“成员”进⾏有意识的分类。
学⽣在绘图时添加的具体物体有可能是天然的,也有可能是⼈造的,有可能是有⽣命的,也有可能是没有⽣命的,教师在学⽣交流分享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进⾏分类。
【教学⽬标】科学概念⽬标1.地球家园中有空⽓、⼟壤、岩⽯、⽔、动物、植物、⼈等。
2.阳光、空⽓、⽔、植物、动物等⾮⽣物和⽣物资源对地球家园来说缺⼀不可。
科学探究⽬标1.会⽤图⽂的⽅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些物体。
2.能参与地球家园中的⾃然资源与⼈类关系的讨论,并能⽤⾃⼰的语⾔表达观点。
科学态度⽬标1.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标懂得地球是地球⽣命共同的家园,⼈类的⽣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重点】知道⼈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然资源。
【教学难点】知道⼈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然资源。
【教学准备】为学⽣准备:学⽣活动⼿册、⼤⽩纸(⼤⽩纸上提前画好圆圈,代表地球)、彩笔。
教师准备:⽐较典型的在地球家园上能够看到的景观图⽚或视频、班级记录表、课后观察记录表。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
学习保护身体的方法,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神奇的生物认识各种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学习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生命的奇妙。
3. 美丽的自然学习天气、季节、地理等自然现象。
探索自然规律,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到各个器官的作用,学会保护身体。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认识各种生物的特点,了解生命的奇妙。
3. 使学生了解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生长发育过程。
天气、季节、地理等自然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学会保护身体。
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探索自然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器官模型。
生物标本、图片。
天气、季节、地理现象的图片。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观察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我们身体有哪些器官”引入新课。
出示生物标本,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身体。
讲解生物的分类和生长发育过程。
介绍天气、季节、地理等自然现象。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天气、季节变化,记录自然现象。
4. 例题讲解:身体器官的作用。
生物的分类。
5. 随堂练习:画一画身体器官。
判断生物的分类。
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身体器官的作用2. 生物的分类和生长发育3. 自然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身体器官,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列举身边的生物,分类并说明原因。
2. 答案:(示例)身体器官作用:心脏负责血液循环,眼睛负责看东西。
生物分类:猫属于哺乳动物,蝴蝶属于昆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生物分类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需要加强练习。
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是否细致,如何提高观察能力。
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最新

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周围物体》:认识各种物体性质、分类和用途。
2. 第2章《空气与水》:解空气和水存在形式、性质及用途。
3. 第3章《力和运动》:学习力概念、作用和运动规律。
4. 第4章《地球和太阳》:认识地球和太阳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各章节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概念、空气和水性质、地球和太阳关系。
2. 教学重点:物体分类、力作用、实验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教学挂图、模型等。
2. 学具:学习用品、实验材料、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第1章《我们周围物体》中,展示不同形状、颜色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
例如:在第2章《空气与水》中,讲解空气和水性质、用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第3章《力和运动》中,讲解力概念和作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第4章《地球和太阳》中,让学生绘制地球和太阳关系图。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文并茂方式,直观展示各章节知识点。
2. 突出重点、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三种物体,并说明它们性质和用途。
(2)简述空气和水性质,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应用。
(3)阐述力概念和作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绘制地球和太阳关系图。
2. 答案:(1)物体1:橡皮擦,性质:柔软、易弯曲,用途:擦除铅笔痕迹。
物体2:玻璃杯,性质:透明、硬,用途:盛放液体。
物体3:磁铁,性质:磁性,用途:吸引铁质物体。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2. 神奇的磁铁3. 水的故事4. 土壤里的秘密5. 动物和植物6. 空气与呼吸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知道如何保护身体。
2. 认识磁铁的性质,学会使用磁铁。
3.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4. 认识土壤的特点,了解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5. 认识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关爱生物的意识。
6. 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铁的性质、水的循环过程、土壤的特点、动植物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重点:保护身体、使用磁铁、节约用水、关爱生物、保护空气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磁铁、实验器材、土壤样品、动植物标本、空气检测仪。
2. 学具:学习卡片、画图工具、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身体,了解身体结构和功能。
2. 新课导入:讲解磁铁的性质,展示磁铁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磁铁的神奇。
3. 课堂讲解:详细介绍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节约用水。
4. 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特点和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动植物特点,培养关爱生物的意识。
6. 课堂小结:讲解空气的作用,引导学生保护空气质量。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身体结构、功能、保护方法2. 神奇的磁铁:磁铁性质、使用方法3. 水的故事:水循环、节约用水4. 土壤里的秘密:土壤特点、作用5. 动物和植物:基本特征、关爱生物6. 空气与呼吸:空气作用、保护空气质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人体结构图,标注身体各部位名称和功能。
(2)用磁铁制作一个磁力小车,观察其运动情况。
(3)记录一周的用水情况,分析如何节约用水。
(4)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5)设计一个保护空气质量的宣传活动。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见教材附录。
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

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物体》:认识各种物体,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
1.1节《物体有什么特征》:学习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1.2节《物体分类》:学习根据物体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2. 第2章《空气与水》:了解空气和水的性质,以及它们与生活的关系。
2.1节《空气在哪里》: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
2.2节《水有什么性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体、空气和水的性质,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分类、空气和水的性质。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物体、实验器材(如杯子、气球、瓶子等)。
2. 学具:学习单、画图工具、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物体的特征、分类、空气和水的性质。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进行详细的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空气和水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内容:物体的特征:形状、颜色、质地物体分类:根据共同特征进行分类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处不在水的性质:三态变化、无色、无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身边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将下列物体进行分类:书本、铅笔、桌子、椅子、杯子、气球。
(3)简述空气和水的性质。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3)空气:无色、无味、无处不在;水:三态变化、无色、无味。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
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
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
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
简单地说,本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
本单元教学内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健康的生活习惯2. 玩具里的科学简单机械原理力与运动的关系3. 奇妙的自然现象天气的变化水的循环4. 动物和植物动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人体结构和功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初步认识简单机械原理,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3. 认识天气的变化和水的循环,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4. 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与分类,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天气变化和水的循环的理解2. 教学重点:健康的生活习惯力与运动的关系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与分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简单机械模型(如滑轮、杠杆等)天气变化和水的循环演示器材动物和植物标本或图片2. 学具:绘画材料(如彩色笔、画纸等)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出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际操作,引出简单机械原理。
通过观察天气变化和水的循环现象,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实例,解释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通过演示和讲解,解释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
通过实际观察和讲解,解释天气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人体结构图,并描述其功能。
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观察其运动规律。
让学生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并分析其原因。
六、板书设计1. 人体结构图和功能列表2. 简单机械原理示意图3. 天气变化和水的循环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动物或植物,并描述其特征和分类。
设计一个简单机械装置,并解释其原理。
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规律。
2. 答案:动物或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描述正确。
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和原理解释清晰。
天气变化观察记录准确,规律分析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辅导和鼓励。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身体。
知识点: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作用。
2. 声音和听觉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形成。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传播途径、听觉器官。
3. 动物和植物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知识点: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代表物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培养保护身体的好习惯。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形成,提高观察、思考能力。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培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作用;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形成。
2. 教学重点:了解身体结构和功能;掌握声音和听觉的基本知识;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器官模型、图片、卡片;声音实验器材;动植物标本、图片。
2. 学具:学习卡片、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故事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我和我的身体: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自己的身体,了解各器官的作用。
(2)声音和听觉:进行声音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形成。
(3)动物和植物:展示动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生物。
3. 实践活动:(1)动手制作人体器官模型,加深对器官作用的理解。
(2)进行声音传播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身体结构:头、躯干、四肢主要器官:心脏、肺部、肝脏等2. 声音和听觉声音产生:振动声音传播:空气、固体、液体听觉形成:外耳、中耳、内耳3. 动物和植物常见动物:猫、狗、鱼等常见植物:树、花、草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自己的人体器官,并说明各器官的作用。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

01
02
03
04
光照
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养分。
水分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用于 生长和代谢。
土壤
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和支撑。
温度
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和发育。
2024/3/26
8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01
02
03
种子萌发
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吸 水膨胀、萌发长出根和芽 的过程。
2024/3/26
根据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结 果,分析植物的生长趋势 和特点,以及不同条件对 植物生长的影响。
10
03 动物行为与习性
2024/3/26
11
动物行为类型及特点
觅食行为
动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获 取食物,如捕食、觅食
、寄生等。
2024/3/26
防御行为
动物为保护自己而采取 的行为,如逃跑、躲藏
、警戒等。
繁殖行为
鼓励家庭参与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科技制作和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 导,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2024/3/26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7
14
04 物质变化与实验
2024/3/26
15
物质状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
蒸发与凝结
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观察和实验 ,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 态变化。
探究物质从液态到气态(蒸发)和从 气态到液态(凝结)的过程,了解湿 度、风速等因素对蒸发速度的影响。
熔化与凝固
通过实验观察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熔 化)和从液态到固态(凝固)的过程 ,理解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2024年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版

2024年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身边的科学1.1 认识我自己1.2 感知物体2. 第2章:多样的生物2.1 校园里的植物2.2 校园里的动物3. 第3章:地球与空间3.1 天空和大地3.2 天气与季节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特点,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物体、植物和动物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地球与空间的基本知识,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观察、描述和分类物体、植物和动物。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在第1章“认识我自己”中,让学生画自己的手,观察手的结构。
2.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例:在第2章“校园里的植物”中,讲解如何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征。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例:在第3章“天空和大地”中,让学生观察天空和云彩,描述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需简洁明了,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1章:画一幅自己的自画像,标出手、脚等身体部位。
第2章: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描述其特征并分类。
第3章: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
2. 答案:第1章:自画像及身体部位的标注。
第2章:植物特征描述及分类。
第3章:天气变化记录及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观察和探索。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更多的科学现象。
推荐相关科普书籍和视频,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重点关注细节:教材章节和内容的选取与教学目标的对应。
补充说明:1. 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确保每节课的活动都能有效支撑目标的实现。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感官的作用2. 周围的物体探索物体的性质和分类学习磁铁的性质和应用3.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了解天气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学习简单的气象知识4. 植物的奥秘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特点和分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物体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的性质和分类植物的生长过程2. 教学重点:人体结构和功能天气现象及其影响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磁铁、铁钉等实验物品植物标本天气演示文稿2. 学具:画纸、彩笔观察记录表植物种植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同学,激发学生对人体结构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 人体结构和功能2) 物体的性质和分类3) 天气现象及其影响4)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1) 人体结构和功能2) 物体的性质和分类3) 天气现象及其影响4)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2. 图表:1) 人体结构图2) 物体分类图3) 天气现象图4) 植物生长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画一幅自己的人体结构图,标注主要器官。
2) 收集身边的物体,进行分类并描述其特点。
3) 观察一周的天气变化,记录对生活的影响。
4) 种植一种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答案:1) 人体结构图:包括头、躯干、四肢等主要器官。
2) 物体分类:如金属、塑料、木头等,描述其特点。
3) 天气观察记录:如晴天、雨天、多云等,描述对生活的影响。
4) 植物生长记录: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等过程。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具体章节如下:1. 第一章:身边的科学1.1 水的奥秘1.2 空气在哪里1.3 声音的传播2.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2.1 植物的结构2.2 植物的生长条件2.3 植物的光合作用3. 第三章:动物的奥秘3.1 动物的分类3.2 动物的身体结构3.3 动物的适应性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4.1 地球的形状4.2 地球上的气候4.3 宇宙的奥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关爱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的形状、宇宙的奥秘。
2. 教学重点:水的奥秘、空气的作用、声音的传播、植物的结构与生长、动物的身体结构与适应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情景1:观察水的变化实践情景2:感受空气的存在实践情景3:声音传播游戏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知识点。
例题1:水的三态变化例题2:空气的用途例题3:声音的传播原理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练习1:植物的结构填空题练习2:动物分类选择题练习3:地球与宇宙连线题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话题1:植物的生长条件话题2:动物的身体结构话题3: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按照教学内容,列出重点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题1:水的三态变化课题2:空气的作用课题3:植物的生长条件课题4:动物的身体结构课题5: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版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 评、互评、师评等,从多 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
家校共育,促进全面发展
家校沟通
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表现和 需求,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家长参与评价
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过程,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评价更 加客观和全面。
家校合作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家校合作活动,如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增进彼此了 解,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实验步骤 1. 准备天气记录表和各种测量工具。
2. 每天定时测量并记录温度、湿度、风速等天气参数。
天气变化记录实验设计
3. 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如阴晴雨雪、 风力风向等。
注意事项:保持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 稳定性;注意天气变化对实验的影响。
4. 分析并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科技制作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06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过程性评价策略
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 察学生的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学习 情况。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 的参与度、注意力集中情况、与
同学的合作情况等。
提问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对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问可以针 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难 度的问题,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
4. 展示并交流各自的作品和制 作经验。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品 进行制作;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 全问题;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想象
力。
05
课堂互动与拓展活动
小组讨论与交流分享
设立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 围绕科学主题展开讨论,分享 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第一单元《植物》第1课《观察一棵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观察植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1.学会观察植物的方法。
2.认识常见的植物。
教学难点:1.学会观察植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
2.准备观察植物的工具,如放大镜、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植物。
2.观察植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棵植物进行观察。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植物,记录观察结果。
3.分享观察结果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4.认识植物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如树木、花草等。
第2课《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认识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教学重点:1.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2.认识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1.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长过程中的植物。
2.准备观察植物生长的记录表。
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
2.观察植物生长学生分组,每组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
3.分析植物生长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如阳光、水分、土壤等。
4.分享观察和分析结果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
第3课《保护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学会保护植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2.学会保护植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学会保护植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保护植物的资料。
2.准备保护植物的工具,如手套、剪刀等。
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保护植物。
2.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性教师讲解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就是保护地球。
3.学会保护植物的方法教师示范如何保护植物,如种植树木、不摘花折树等。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最全】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最全】一、教学内容1. 《我们周围的物体》: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物体的性质和分类。
2. 《力和运动》:了解简单机械;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关系。
3. 《地球和宇宙》:认识地球的基本特征;了解太阳、月亮和星星。
4. 《植物的生长》: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思维。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物体性质的分类、简单机械的应用、地球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或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示例演示。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课题名称。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呈现逻辑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2)简述力和运动的关系,举例说明。
(3)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 答案:(1)固体:如石头、木头;液体:如水、牛奶;气体:如空气、氧气。
特点: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压缩;液体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可流动;气体无固定形状和体积,易压缩。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如: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3)见教材插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学习保护身体的方法。
2. 奇妙的动物世界认识各种动物及其特点。
探究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植物的奥秘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
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增强保护身体意识。
2. 使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了解不同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动物和植物标本、图片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有什么功能?你认识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自己的人体结构图,标注各个部分的功能。
(2)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4. 学生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观察和思考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1. 人体结构图,标注各个部分的功能。
2. 动植物特点及适应环境能力的表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一幅人体的某一部位,并说明其功能。
(2)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 答案:(1)例如:心脏,负责输送血液,为全身提供氧气和养分。
(2)例如:蝴蝶,翅膀色彩鲜艳,善于在花丛中觅食和避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植物园等,进一步了解人体、动植物的知识。
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能力。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了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动物与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3. 《空气和水》:探究空气和水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探究简单机械的原理,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5. 《地球和宇宙》:认识地球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宇宙中的星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空气、水等。
2.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程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关键概念和公式5.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收集关于空气和水的资料,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力的作用。
2. 答案:(1)动植物观察记录表。
(2)空气和水资料报告。
(3)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组织科学讲座,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3)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最全】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最全】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了解土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观察、描述、比较土壤的颜色、质地、气味、湿度等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和热爱,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土壤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研究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征,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土壤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土壤样品、显微镜、试管、滴管、酚酞溶液、醋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2.图片和视频资料:有关土壤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5分钟)播放一段有关土壤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土壤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壤的兴趣。
二、了解土壤(预设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些土壤样品,询问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了解。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嗅闻、触摸等方式,描述土壤的特征和特点,如颜色、质地、气味、湿度等。
三、实验探究(预设25分钟)1.探究土壤的成分让学生取一些土壤样品,加入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了解土壤中有机物的存在。
再让学生加入醋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了解土壤中无机物的存在。
2.探究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让学生观察一些植物的生长情况,分别种植在不同种类的土壤中,观察植物生长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和总结。
四、小结(预设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五、拓展(预设5分钟)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板书设计: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特征:颜色、质地、气味、湿度作用:植物生长的基础教学过程一、复导入(预设8分)1.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2.播放课件中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0年秋期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科学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科学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
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
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学情分析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
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五、实施措施: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
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
六、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第一周准备活动第二------四周第一单元第五------九周第二单元第十一------十四周第三单元第十五------十八周第四单元十九周复习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
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
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
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预设20分钟)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2分钟)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板书设计】:地球家园中有什么?陆地:山川动植物人类地球水:海洋河流空气阳光地球上有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2.教学探究目标: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土壤的图片土壤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园的角落。
而陌生在于即便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来仔细的观察过土壤。
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动植物。
(出示课题)(二)观察土壤。
1.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壤。
土壤中都有什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生1:土壤中可能会有小生物和一些枯叶子···生2:观察要仔细认真,有顺序,细致到每一个角落···生3: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的,镊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铲土,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生4:在观察中要认真仔细,不漏掉每一个角落,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要伤害土壤里的小生物···出示注意事项做补充。
2.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
3.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研讨活动。
1.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2.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四)拓展。
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
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的活动。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2.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2.教学难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
2.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预设8分)1.太阳从哪里升起?(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动画)3.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让我们一起去操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预设22分)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
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
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
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2.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组活动①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兵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②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
③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带回学生讨论:(预设5分)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
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四、交流总结:(预设5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早、午、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五、板书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太阳东升西落早晨:太阳在东中午:太阳在南傍晚:太阳在西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中午4《观察月相》【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科学探究目标: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
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2.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2.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质疑:(预设3分钟)1.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播放有关月亮的课件)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板书)3.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4.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二、观察、描述月相(预设10分钟)1.月相是月亮在每个农历月中的形状变化,接下来请你仔细地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无序出示上半月相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