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 第9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一课由《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写景诗组成。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哲理。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诗的前两句写日暮时分,夕阳与江水相映成趣,“一道”与“铺”写出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的,而“瑟瑟”和“红”的颜色对比,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后两句以“九月初三夜”作为过渡,将时间从傍晚引至入夜后,“可怜”是诗人脱口而出的真心赞叹,“露似真珠”“月似弓”两处比喻的使用,更加生动地描绘出了景色的美妙,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描写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题西林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遍游庐山之后的题咏,既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亲切自然的哲理诗。诗的前两句写游山所见,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的景象也各不相同,“岭”“峰”具体描绘出山的形态,“各不同”则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后两句为游山所感,“真面目”是指庐山的全貌,“不识”是因为“身在此山中”,看到的只是山的局部而非整体。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全诗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重要的哲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雪梅》是南宋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诗的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梅雪争春图,通过“争”“未肯降”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使梅和雪的形象生动起来。梅雪争春,让诗人们费尽心思,一个“费”字准确地说明了二者的难分高下。后两句转而描述梅与雪的不同,“逊”和“输”写出了梅、雪各自的不足,也从侧面表现出对方的优点,雪胜在“三分白”,梅胜在“一段香”。诗人的意思不在评判高下,
而是启发读者认识到: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
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第一幅图表现了诗人正伫立江边欣赏“残阳铺水中”的画面,第二幅图画的是连绵的远山与高耸的峰峦,第三幅图表现的是枝头的梅与雪融为一体的景象。这些插图画面简沽,却意境深远,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意。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暮、瑟”等生字,读准多音字“降”;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学会书写“暮、吟”等生字;通过查字典、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瑟瑟、可怜、缘、评章”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意思,读文感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理解,感悟诗句中蕴含的哲理。
5.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诗句对观察所得的生动准确的表达。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2.记背古诗。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意境,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2.了解三首古诗的写作特点。
1.字词教学
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文中画出生字词。教学生字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识字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联系已学生字等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教师作适当提示。教学“暮、峰、侧、庐”时,可以结合图片;教学“吟、题、费、输”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教学“侧、峰”时,
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多音字“降”,在诗中表示“服输”,教学时可以先了解它在诗中的意思,然后通过组词来辨析、识记读音。字形的识记可以随文分散进行。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
2.朗读教学
朗读要贯穿古诗教学始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学好古诗。先读通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同时注意读的速度不能过快,要表现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此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暮江吟》时,可以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画面美;《题西林壁》《雪梅》从描写景物到感悟道理,可以先读好诗人对景物的观察,理解诗意,再通过朗读体会诗中的道理,读出自己的感悟。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从而更好地品赏诗境、诗情、诗理。
3.理解运用
本课三首古诗语义浅显,简洁明快。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疏通语句,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初步理解诗意。品读古诗时,可以通过换词比较、动作表演、运用多媒体资源等形式,提供一种氛围,创设一种场景,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披文入情,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一边读文一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在说出诗句表面意思的同时,悟出深层含义。
1.了解作家作品,搜集相关景物图片等。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诗句。
3.结合注释预习字词,抄写生字并组词;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初步疏通诗意。
4.多媒体课件。
3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暮江吟》。会认“暮、瑟”等生字,会写“暮、吟”等生字,理解字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借助教材注释,疏通语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理解古诗大意。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板块一释题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大家一起背背好吗?(学生齐背)你们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答:白居易)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课件出示:暮江吟)
2.读题、解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题字词释义。
(1)强调“吟”的读音。“吟”是什么意思?(要点: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2)强调“暮”的字形。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要点:有太阳落山的意思)“暮”交代的是什么?(要点:交代了时间)
(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要点:交代了地点)
3.介绍作者白居易,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