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导学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其艺术魅力。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的方法。
3、品味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2)学习本文按照逻辑顺序,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的说明方法。
2、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生动,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2、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 170 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 60 多处,对外开放的有 19 处,主要有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耦园、环秀山庄、艺圃等园林。
苏州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1997 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轩榭()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池沼()相间()重峦叠嶂()2、解释下列词语。
(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2)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
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3)重峦叠嶂: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4)俯仰生姿: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3、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五、课堂探究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苏州园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苏州园林-叶圣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苏州园林-叶圣陶》导学案一、导入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瑰宝,被誉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而叶圣陶是中国摩登教育家、思想家,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本次导学将结合苏州园林和叶圣陶的思想,探讨传统文化与摩登教育的干系。
二、进修目标1. 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渊源和特点;2. 了解叶圣陶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3. 探讨传统文化在摩登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三、进修内容1. 苏州园林的历史渊源和特点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奇特的艺术风格。
其建筑风格注重“小而精”的设计理念,注重景致的布局和植物的搭配,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园林美学。
2. 叶圣陶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叶圣陶是中国近摩登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
他主张“教育要有温度”,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 传统文化在摩登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根基,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大和国家认同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苏州园林和叶圣陶的相关知识;2. 分组讨论,探讨传统文化在摩登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3. 撰写心得体会,总结进修收获和体会。
五、进修评判1. 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的表现;2. 撰写心得体会的深度和广度;3. 对于传统文化和摩登教育干系的理解和思考。
六、拓展延伸1. 实地参观苏州园林,感受传统园林的魅力;2. 阅读叶圣陶的教育著作,深入了解其教育理念;3. 参与相关讲座或活动,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本次导学,希望同砚们能够深入了解苏州园林和叶圣陶的思想,探讨传统文化在摩登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愿大家在进修中不息进步,不息探索,成为有经受、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苏州园林》导学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素养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课文说明的顺序。
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法指引说明文中某些词语能否删去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方面做判断。
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答题方法:①表态;②释义,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③比较,紧扣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谨,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以及删除后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答题模式:不能删去。
“××”一词是……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若删去“××”一词,句子(或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或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去。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科学的特点。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
他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言精练,因此他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2.背景简介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叶圣陶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时间,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者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对内容进行了删减,将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改为《苏州园林》。
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讲究花草树木的yìnɡ chèn(),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bài bǐ()。
(3)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qiū hè(),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13.《苏州园林》导学案
13.《苏州园林》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能力1.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画意美。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3.掌握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准确性。
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研讨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从环境保护和建筑遗产的保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重点难点】1.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理清说明顺序2.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州园林,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2.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1925 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3.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
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
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 。
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
《苏州园林》导学案1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1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苏州园林》导学案1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苏州园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3、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3.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法指导】:回顾一下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及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然后与对子交流或小组其他成员交流。
【知识链接】:A、说明文的相关知识:①说明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两种),一种是递进式。
②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包括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左到右等)③说明方法:(1)举例子:增加文章可信度,使文章血肉丰满。
(2)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3)打比方:使说州园林的。
角度:A.建筑学 B.园林历史 C.导游 D.欣赏者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B.有代表性的园林(二)合作、探究活动一: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请试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自主总结,可对学)活动二: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活动三: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来。
※ 小组合作总结※课堂检测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明确:1.这段话的说明要点是花墙和廊子的特点。
2.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
3.装镜子是运用物理学光学中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层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
《苏州园林》导学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篇一:苏州园林导学案(教师版)姓名班级编制:李嫚审核:李海燕编号14篇二:13.导学案(师+生)13.导学案(生)主备:熊永沾课型:预习+展示高石中学八(2)班姓名:第组第号学习流程初读感知——导语设计——预习检查——文本分析——总结反馈第一课时浏览课文理思路一、情境导入二、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轩榭..()()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斟酌..()() 2.解释下列词语。
标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轩榭:重峦叠嶂:丘壑:雷同:着眼:俯仰生姿:珠光宝气:别具匠心:斟酌:闲适:3.了解作者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3.文章是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4.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何特点?(二)理清思路1.通过以上分析,请同学们快速给课文划分层次。
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从上述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三)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四、五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四段:(1)这一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4)“雷同”能否用“相同”替换,为什么?2.第五段:(1)这一段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简要解说一下。
(2)这一段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四、课文脉络清理亭子回廊不对称(自然之趣)完??美???假山配花木、活水配桥梁(自然美)四个讲究的?高低俯仰生姿(映衬美)?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层次美)图?画??细处注意?角落——图画美?门窗——图案美?色彩——淡雅美总说→分述五、拓展延伸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想想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第二课时品味语言明特征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表达方式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
苏州园林导学案
13.苏州园林预习案【课堂目的导航】1、疏通课文,积累重点词句,能对的流利地朗诵课文。
2、理清文章构造,学习抓住事物特性,由总到分的阐明次序。
3、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
4、熟悉阐明办法,学习用举例子、作比较等办法阐明事物的特性。
【学习重点】1.疏通课文,积累重点词句,能对的流利地朗诵课文。
2.学习抓住事物特性,由总到分的阐明次序。
【学习难点】1.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
2、熟悉阐明办法,学习用举例子、作比较等办法阐明事物的特性。
【学法指导】1.朗诵课文,查词典正音识字。
2.初步理解阐明文惯用的几个办法。
纯熟朗诵课文,找出运用阐明办法的句子完毕预习自测题。
3.初步理解阐明对象及特性。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5.规定独立完毕。
(温馨提示:课前的努力,会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知识链接】1、文体知识⑴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 5),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1997 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见证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
⑵专家名人说园林: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陈从周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在都市里,我疑身在万ft中。
——元.维则《狮子林即景》⑶阐明文惯用的办法及作用2.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我国当代作家、出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早年实验新式教学,当小学教师。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预习自测】一、给划线的字注音: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池沼()斟酌()镂空()蔷薇()着眼()回廊()二、解释嶙峋:镂空:因地制宜:斟酌:阅历:标本:回廊:重峦叠嶂:丘壑:蔓延:别具匠心:闲适第一学时探究案【学习目的】1、积累字词掌握“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等词语。
《苏州园林》教案15篇
《苏州园林》教案15篇《苏州园林》教案1目的要求: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__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了解__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具准备:U盘教材分析:__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
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
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xuānxiè{轩榭)línxún(嶙峋)jiànshǎng(鉴赏)zhēnzhuó(斟酌)池沼(zhǎo)丘壑(hè)镂空(lòu)阑干(lán)模样(m ú)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__要点。
思考:⑴__的体裁是什么?⑵__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4、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苏州园林-叶圣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苏州园林-叶圣陶》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渊源和特点;2. 了解叶圣陶的生平及其对苏州园林的钻研和贡献;3. 理解苏州园林与叶圣陶的干系,探讨其意义和价值。
二、导学内容:1. 苏州园林的概述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以其精致的设计和奇特的风格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主要包括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等,每个园林都有其奇特的布局和特色。
2. 叶圣陶的生平叶圣陶(1897-1988),字大可,号澹庵,江苏无锡人。
是中国摩登教育家、文学家和园林学家。
他曾在苏州园林中游览钻研,对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和价值有深刻的认识。
3. 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钻研和贡献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历史、特点和设计原则,对于后人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价值和意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提出了“留园为第一,狮子林为第二,拙政园为第三,网师园为第四”的评判,为苏州园林的钻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导学活动:1. 观看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设计和风格;2. 阅读叶圣陶的相关著作,了解其钻研效果和观点;3. 小组讨论苏州园林与叶圣陶的干系,探讨其意义和价值;4. 撰写一篇关于苏州园林和叶圣陶的钻研报告,展示对于这一话题的理解和思考。
四、拓展延伸:1. 参观苏州园林,亲身感受其魅力和历史;2. 深入钻研叶圣陶的其他著作,了解他在不同领域的贡献;3. 尝试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体验其中的美学和情感。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们对于苏州园林和叶圣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保持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9课 《苏州园林》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19课《苏州园林》预习导学案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重点)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重点)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
(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有《叶圣陶文集》行世。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园林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生活在苏州时,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景致有深切的体会,于是应邀写下了这篇序言。
本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3.苏州园林简介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二、文体知识说明文1.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
2.分类: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是事物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2、了解__的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脉络3、体会__自然贴切的说明语言教学重点感知、感悟课文内容,了解__脉络,体会__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__自然贴切的说明语言。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程设计一、导入设计1、谈苏州:因“风物雄丽为东南冠”而成为“五方毕至”的旅游胜地,这个地方就是苏州。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的水色山光美丽怡人,自然环境赏心悦目,“人家尽枕河”,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放幻灯片:苏州风物)紧乘引出苏州园林,作简介:苏州园林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古人以回归大自然的大智慧,于红尘之中构筑起理想的生活环境,再那亭榭楼阁、荷塘山石、古树奇花、楹联匾额之中蕴藏了丰富的人文信息,又何尝不值得人们留恋往返、细细品味?2、简介作者叶圣陶,引入新课让我们从文字入手,深入领会苏州园林的风采。
二、初步感知教师组织学生读课文,感知内容读课文,了解苏州园林有什么特征?指名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形成认识(幻灯片:园林总特征)进而引导认识:正因为如此,才具有很高的地位: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除了这些整体认识,读书中还有那些收获?(这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幻灯逐步显示,形成直观体验引导小结__的脉络:__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说明方式,属于逻辑顺序(幻灯显示)三、重点研读引言:__介绍苏州园林,它不是一个园子。
而是整体上介绍苏州的园林。
苏州有许多名园,比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最突出。
就这些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草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
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之中找出“同”来,尤其体现在文中的“四个讲究”上。
组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3——6段,看看苏州园林在设计上是如何体现这“四个讲究”的?提出阅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字形2、和邻桌讨论,尝试划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第19课 苏州园林(导学案)(学生版)
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抓住段首概括句,理解语段内容,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2.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
3.分析说明方法作用,体会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特点。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作用,体会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特点。
2.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字,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字词积累读准字音:竹竿.()映衬.()依傍..()因地制宜.()丘壑.()雷.同()嶙峋..()自出心裁.()败.笔()蔓.延()蔷薇..()重峦叠嶂.()芭蕉.()雕镂.()斟酌..()俯仰生姿.()明艳.()着.眼()轩榭..()任.其自然()理解词义:雷同:依傍:斟酌:因地制宜:重峦叠嶂:俯仰生姿:珠光宝气:第一课时活动一:找中心语句1.明确对象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寻找中心句(1)文章围绕说明对象“苏州园林”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2)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2.概说中心句根据每一段的中心句,用“被说明的事物+事物的特点”的格式概括每一段内容。
示例:第3段,可以概括为“亭台轩榭(被说明的事物)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事物的特点)。
”活动二:理说明思路1.理文章结构(1)思考:课文中哪一个词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2)根据上面的问题,划分课文段落2.理说明顺序(1)课文第2自然段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2)课文第3至6自然段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3)第7至第9自然段从哪些角度介绍苏州园林?(4)课文在说明苏州园林时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顺序?第二课时活动一:赏园林之美1.精读课文,梳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表现形式,用“苏州园林美在”的句式说一说你的看法。
苏州园林(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学习用时: 2课时导学部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轩榭()池沼()邱壑()模()样重峦叠嶂()相间()嶙峋()庸俗()镂()空蔷薇()2.辨明词义,并造句鉴赏:因地制宜:斟酌:重峦叠嶂:3. 自由大声读课文两遍,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并填空。
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4、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第一课时一、导入并欣赏有关园林图片,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二. 了解作者三、研讨探究(1)全文是按的说明顺序,其中第二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5——7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2)找出3——9段中与第二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相呼应的句子。
四. 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①齐读第4段。
②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五、难点探究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六、课堂练习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苏州园林》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 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苏州古典园林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 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代表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等。
Part
03
预习导学
积累字词
总结词
掌握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仿写训练
总结词
通过仿写训练,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 苏州园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 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VS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选取《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 ,让学生进行仿写。在仿写过程中,学生 需要仔细揣摩原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 通过仿写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得到 有效提升。
《苏州园林》导学 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册教案)
汇报人: 2023-12-31
• 学习目标 • 背景资料 • 预习导学 • 学习研讨 • 拓展延伸
目录
Part
01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和发展历程。
了解苏州园林在建筑、园 艺、雕刻等方面的艺术特 色。
理解文章中运用的说明方 法及其作用。
结构分析
的段落和层次,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安排。通过结构分析,学生可以更 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和作者的意图,为课堂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Part
04
学习研讨
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总结词
理解文章内容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认真研读课文,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全面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包括苏 州园林的历史、特点、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
能力目标
苏州园林导学案
文章采用了严谨的结构和逻辑分明的叙述方式。全文从总体特色到具体设计原则,再到次要特色,层层深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风貌和独特之处。同时,文章在叙述过程中,注重从整修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进行分项叙述,使得描述更加全面细致。
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且富有画面感。作者运用丰富的动词、副词等词汇,精确描绘苏州园林的布局、建筑、山水等各个元素,使得语言更加严密和精确。同时,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描绘方式,让读者能够仿佛置身于园林之中,感受到园林的美妙和细腻。
八、经典语句解读
《苏州园林》中的经典语句不仅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还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以下是对其中一些经典语句的解读:
A.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B.嶙峋:突兀的样子,多用来形容山石等。
C.败笔:文中指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没有引申义。
D.斟酌:这里是考虑光和影等是否恰当。
三、简答题
1.请简述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苏州园林》一文是如何通过举例说明其特点的?
3.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四、中心思想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这部分是文章的核心,详细描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的共同特征。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到假山池沼的配合,再到花草树木的映衬,以及近景远景的层次,都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和说明。这部分内容充分展示了苏州园林的艺术魅力和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的内容,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使行文缜密,引人回味。
课文《苏州园林》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重难点
三、预习检测题
四、中心思想
苏州园林》导学案(含答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含答案)研究必备,欢迎下载:___2016-2017学年初二(上)语文校本作业,课题为《苏州园林》,课型为讲读。
本课的研究目标有两个:一是研究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二是研究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画意美。
研究重难点也有两个:一是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来突出这个特征的;二是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在自主预环节中,学生需要了解作者___的背景和作品介绍,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
本文是___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所写的序言,他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
___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
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
作者采用了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
在初读课文环节中,学生需要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按照拼音写汉字,同时根据语句的意思判断相应词语。
然后,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思考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设计者和匠师们是从哪四个方面下功夫来体现以上特点。
最后,在课后巩固环节中,学生需要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小巷的美妙之处在于它的悠闲。
只要你在巷子里逗留一会儿,你的心情就会像巷尾的古井一样平静,而不是阴森恐怖。
它闹中取静,独有一片天地。
即使是现代的乌衣巷,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重门深户,隐秘不露,夕阳下的影子里,野草和花儿,燕子低飞,让人寻找过去的记忆。
《苏州园林》导学案22(含解析)
《苏州园林》导学案22(含解析)【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法指导】:回忆一下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及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然后与对子交流或小组其他成员交流。
【知识链接】:A、说明文的相关知识:①说明结构:一样有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两种)、递进式、并列式。
②说明顺序:时刻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③说明方法:(1)举例子:增加文章可信度,使文章血肉丰满。
(2)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3)打比方:使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4)列数字:表达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让读者准确了解说明对象。
(5)引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6)下定义:归纳说明对象的内涵和外延。
(7)分类别: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8)列图表:直观有条理地展现说明对象的特(9)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B、作家简介: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闻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苏州园林知识小卡片:1、中国四大名园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
2、苏州园林中,往往在壁面上镶嵌大镜,它的妙用:游人在镜中能够清晰地观赏到对面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无形中扩大了视觉空间,使园景显得更加丰富深邃。
这种利用明镜借景的方法,也是苏州园林中常用的艺术手段。
【课前预习】1、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导学案
包庄中学秦海兰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同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里?(学生纷纷发言)是啊,神州大地,幅员辽阔,江山如画,老师也很喜欢旅游,不过很遗憾,老师今天不能带领大家去旅游,但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请欣赏:(幻灯片展示图片)
谁能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你喜欢的画面?(学生纷纷发言)其实,这就是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称的苏州的名胜之一——苏州园林。
现在我们就跟随叶老的足迹走进苏州园林。
那么叶老是谁呢?
二、走近作者叶圣陶:
学生根据自己对作者的了解,介绍作者(学生相互补充后,幻灯片展示补充)
三、自主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这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比较全面的接触说明文,应该让学生掌握如何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这样对学习说明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做到以下几点:
①读准字音,标出自然的序号。
②找出概括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
四、合作探究课文:
1、作者是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的?
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学生先以小组讨论,然后在办经济发言交流)
老师点播:整体——局部——细部,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2、局部主细部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说明对象。
)
教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小结: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
浏览者,置身其中,仿佛在画中游。
3、、品美文,体会语言特点:
(学生自由选择课文段落朗读)
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找出课文中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4、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
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
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引用等(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
学生谈收获:
总结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
运用文中所学知识,介绍你所熟悉的一个景点。
附:反馈矫正练习题
一、给加粗的字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池沼()斟酌()镂空()蔷薇()着眼()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
(4)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①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②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③墙壁白色。
④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材。
⑤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⑥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________的感觉。
⑦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采用的说明方法概括全对的一项是()
A.举例子打比方B.分类别作比较
C.打比方分类别D.作比较举例子。